运动心理学第九章 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体育心理学11.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精]
![体育心理学11.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精]](https://img.taocdn.com/s3/m/37db2ab371fe910ef12df8e0.png)
多维焦虑理论
认知焦虑
特质焦虑
认知特质焦虑 躯体特质焦虑
认知状态焦虑
状态焦虑
躯体状态焦虑
躯体焦虑 焦虑的多维性示意图
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 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
比赛的重要程度
比赛结果的不可 预测性.
个体因素 特质焦虑 自尊
复习题
什么是应激?结合体育运动应该如何理解应激的概念? 什么是唤醒及其主要表现? 什么是焦虑、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 简述驱力理论是如何解释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
影响唤醒水平和运动表现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驱力理论(Drive Theory)
高 运 动 表中 现
低
低
中
高
唤醒水平
驱力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预测
倒U形假说(Inverted U Hypothesis)
高 运 动 表中 现
低
低
中
高
唤醒水平
倒U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解释
技能的复杂程度与唤醒水平的要求
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绪时产 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变化的过程称之为应激,又 称为紧张。
个体能力和环境要求之间缺乏适应是导致应 激的主要原因。
唤醒(arousal)
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 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 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状态焦虑则是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 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体育运动情境
任务难度 任务要求
体育运动参 与者
运动技能 体能状况 个人经验
认知评价
情绪、生理反应
对任务要求 对自身能力 对可能的结果 对结果的含义 对身体的反应
应激,焦虑,唤醒与运动表现
![应激,焦虑,唤醒与运动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a5af3f15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c.png)
13 13
影响唤醒水平和运动表现的主要因素及其 相互关系
图11-2
1144
四种理论学说
➢ 驱力理论(Drive Theory)
➢ 倒U形假说(Inverted U Hypothesis)
➢ 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Individual Zone of Optimal Functioning)
➢ 是指运动员在操作过程 中存在着一个理论上的 最佳机能区段,当唤醒 水平处于这一区段内时, 运动员有更多的机会获 得最佳运动表现。
2266
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IZOF):
➢ 认为不同运动员应该存在各自不同的 最佳功能区域,即运动员能够最大限 度地发挥自己竞技水平的唤醒程度。
27 27
➢ 个人最佳功能区被界 定为一个情绪强度的 区域,在这个区域中 个体获得最佳表演的 可能性比获得非最佳 表演的可能性要高。 Hanin将运动员的情 绪归纳为:
技能的复杂程度与最佳唤醒水平的关系
23 23
个体差异与唤醒水平的要求
➢ 对于一项运动表现的最佳唤醒水平而言也是因人而 异的。由于每个人所具有的个性特征和技能的掌握 水平不同,有些人需要在较高的唤醒水平下才能获 得满意的运动表现,而另一些人则在较低的唤醒水 平时出现优良表现的可能性最大。与最佳唤醒水平 更为密切的个性因素是特质焦虑和性格的内、外向 性。
驱力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预测
17 17
倒U形假说(Inverted U Hypothesis)
➢ 倒U形假说是一个人们在唤醒水 平与操作成绩关系的研究中讨 论得最多的理论。这一理论来 自最初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如图11-4)
18
18
图11-4
体育心理学11.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体育心理学11.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197538acb84ae45c3a358c23.png)
技能的复杂程度与唤醒水平的要求
高 运 动 表中 现
射击
举重
低
低
中
高
唤醒水平
技能的复杂程度与最佳唤醒水平的关系
个体差异与唤醒水平的要求
高 运 动 表中 现
甲
乙
低
低
中
高
唤醒水平
个体差异与最佳唤醒水平的关系
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
运动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理论上的最佳 机能区段,当唤醒水平处于这一区段内时,运动员 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最佳运动表现。
系。 什么是倒U形假设? 技能的复杂程度与个体差异对唤醒水平有什么不同的要
求? 影响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思考题
你认为哪一种理论能更好地解释唤醒水平与
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为什么?
在体育考试或比赛中你出现过因焦虑而导致
的失败吗?出现焦虑时的具体生理和心理表现是什么
?
体育心理学11.应激、唤醒、焦虑与 运动表现
重要问题
唤醒或焦虑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 唤醒水平如何影响运动表现的主要理论观点与假设。 引起赛前焦虑的主要原因。 唤醒或焦虑水平测定的一般手段和方法。
关键概念
应激
唤醒
焦虑
特质焦虑
状态焦虑
运动表现
驱力理论
优势反应
状态自信心
认知状态焦虑
躯体状态焦虑
应激(stress)
驱力理论(Drive Theory)
高 运 动 表中 现
低
低
中
高
唤醒水平
驱力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预测
倒U形假说(Inverted U Hypothesis)
高 运 动 表中 现
对运动心理学中关于应激、唤醒和焦虑概念的思考
![对运动心理学中关于应激、唤醒和焦虑概念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4d1d366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11.png)
对运动心理学中关于应激、唤醒和焦虑概念的思考运动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运动和运动表现的心理学领域。
在运动心理学中,有三种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即应激、唤醒和焦虑。
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首先,应激是指在运动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
运动员面临的应激可以从环境因素中产生,也可以来自自我或他人期望的压力。
当运动员面对这些压力时,他们往往会感到焦虑和担心。
这种焦虑和担心可以称为应激,因为它们可以激发运动员更好地完成比赛任务。
然而,如果应激过大,运动员可能会感到极度的恐惧和痛苦,这可能会损害他们的表现。
其次,唤醒可以被认为是运动表现的一种状态。
运动员在进行比赛前会准备充分,以达到最佳的表现状态,当运动员达到最佳状态时,就会有唤醒的感觉,这种感觉会激发运动员更好地完成比赛任务。
唤醒感也可以来自运动员在比赛中受到的正面评价,这会让他们感到更有动力来完成任务。
最后,焦虑可以被定义为一种不良的状态,它可能来自应激或唤醒的影响。
焦虑会影响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他们会感到无助和紧张。
此外,焦虑会对运动表现有消极影响,因为它会降低运动员的精力和紧张度,以及影响他们的技能执行能力。
总而言之,应激、唤醒和焦虑是运动心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运动中的心理因素。
应激可以给运动员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而唤醒则是运动表现的一种有助于激发运动员的正面状态,而焦虑则可能会给运动员带来负面的影响。
因此,理解并正确掌握运动心理学中的应激、唤醒和焦虑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为了有效地管理运动心理,运动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他们应该学习如何有效地应对应激,并采取有效的应激缓解技巧,以减少其影响。
其次,运动员应该采取正确的唤醒技巧,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其中可以使用正确的训练方法和正确的认知方法。
最后,他们应该采取正确的焦虑控制技巧,以减少焦虑对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表现的影响。
综上所述,应激、唤醒和焦虑是运动心理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只有理解并正确掌握这些概念,运动员才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获得最佳比赛表现。
对运动心理学中关于应激、唤醒和焦虑概念的思考
![对运动心理学中关于应激、唤醒和焦虑概念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984e6ed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9.png)
对运动心理学中关于应激、唤醒和焦虑概念的思考应激性理论提出,应激是一种物理、心理或者社会环境上危害人体和心智的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会影响到人体的机能,可以引起生理上的反应。
应激的源头可以来自环境的变化、改变的工作要求或者生活状态、个人心理压力等等。
应激也可以来自于心理因素,如担忧、焦虑、恐惧等等。
唤醒是通过积极激励,激发起人体潜在的体能和心智潜能,获得更高的运动效果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帮助人们抗拒外界压力,保持内心平静,从而避免一些体能衰竭和心理困扰。
唤醒有助于调节人体的运动能量,让人们能够达到理想的结果。
焦虑是一种情绪上的不适和害怕,具有特定的表现形式,表现为容易紧张、心慌意乱、容易受到威胁,害怕失去控制和陷入危险的情绪状态。
焦虑会阻碍人们达到预期的运动效果,从而影响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和培训效果。
第二节于应激、唤醒和焦虑的研究应激的研究表明,应激不仅可以在生理上造成损害,而且也会在心理上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应激可以影响睡眠、消化和代谢、认知能力、运动表现以及情绪,对人的记忆、创造力等也可能有影响。
唤醒的研究表明,唤醒可以有效激发自我效能感,进而提高运动表现,增强抗压能力。
研究发现,通过唤醒可以改善运动表现,使运动者在短时间内产生显著的改变,并且在长期内也能有效提高运动表现。
焦虑的研究表明,焦虑会导致自我效能感降低、心理压力过大、心理负担太重,从而影响运动表现。
研究发现,焦虑会影响运动者的记忆、创造力和注意力,影响运动者的技术表现,减少运动者的正面情绪体验,从而影响整体运动表现。
第三节激、唤醒和焦虑的干预应激的干预可以采取心理,生理和行为技巧三种方式。
心理方式可以采取心理调适技巧,如认知行为技术、改变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技巧等。
生理方面可以采用快速放松技巧,增强机体免疫力,如体操和呼吸练习等;行为方面可以采取积极反馈技巧,如奖励系统,运动前的准备、自控行为训练等。
唤醒的干预可以采取心理实验法、生理法和行为技巧三种方式。
运动心理学教材中“应激”“唤醒”“焦虑”等概念及属性的解析
![运动心理学教材中“应激”“唤醒”“焦虑”等概念及属性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65d4a102d276a200292e73.png)
运动心理学教材中“应激”“唤醒”“焦虑”等概念及属性的解析作者:段小洪胡建忠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6年第05期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运动心理学教材中的应激、唤醒、焦虑等概念及属性进行探讨。
三个概念在内容上有重叠或递进关系,教材在表述上各有偏向:应激侧重刺激及反应过程;唤醒则偏向刺激的激活程度;焦虑则重在表述刺激后的情绪状态或过程。
教材对三者的属性未有明晰的区分,都赋予了生理心理属性,认为都具有积极和消极价值。
不同于教材观点认为:焦虑严格意义上是一个心理概念,只有消极作用;“躯体焦虑”的称谓更不准确,其实质应该是应激的生理反应或唤醒后的生理表现。
关键词:应激唤醒焦虑概念属性中图分类号:G80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b)-0133-03运动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体育专业理论学科,其理论与原理,对于指导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技能学习、训练和比赛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不同编者的多个版本的《运动心理学》教材中,“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都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很容易把其中的三个概念和相关理论弄混淆。
虽然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这些理论的时候有实践基础(运动体验)作支撑,能理解单个概念和理论,但要清楚区分这三个关联概念则有很一定难度。
因此,在运动心理学的教学中,把“应激、唤醒、焦虑”等重要概念的逻辑联系和区别的明晰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相关理论知识,并能在运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相关原理。
1 应激的概念及属性分析1.1 应激(stress)的概念解析较早对应激的确切定义来自生物心理学和行为医学角度。
有医学者(Hans Selye,1979)把应激定义为“个体对作用于其上的任何要求所作出的非特异性反应”,即在各种不同的刺激下,生物表现相似的一般性反应(非特异性)。
生物心理学者关注到“相似反应”的脑活动基础,因此,把应激看作是威胁性刺激引起的一种大脑的活动[1],应激会引发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
第九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1
![第九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1](https://img.taocdn.com/s3/m/69d9a842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a.png)
第九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1一、名词解释:1、情绪2、应激3、应激反应4、应急刺激5、认知焦虑二、单选题1. Martens认为可以将的工作强度比作人的唤醒水平。
()A. 探照灯B. 发动机C. 电脑D. 变压器2. 在完成决断的数量少、备选范围比较狭窄、速度要求不快的运动技能,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
()A. 比较高B. 非常高C. 比较低D. 非常低3. 刺激的数量多、持续时间短、强度小的情况下,运动技能在的唤醒水平下容易获得好的运动表现。
()A. 相对高B. 非常低C. 相对低D. 非常高4. 对动作精确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越高的运动技能,越需要在的唤醒水平下能够取得好的运动表现。
()A. 较高B. 很高C. 很低D. 较低5. 多维焦虑理论认为,以生理特征为主的躯体焦虑与运动表现呈关系。
()A. 倒U形B. 线性C. 波浪形D. U形6. 多维焦虑理论认为,当认知焦虑增加时,运动表现水平相应降低,两者呈关系。
()A. 倒U形B. 线性C. 波浪形D. U形7. 多维焦虑理论认为,积极的成功期望可以带来自信心的增强,可以提高运动表现水平,两者呈关系。
()A. 倒U形B. 线性C. 波浪形D. U形8. 的个体,在相对较高的唤醒水平下能够取得较好的运动表现。
()A.高特质焦虑、外向B.高特质焦虑、内向C.低特质焦虑、外向D.低特质焦虑、内向9. 的个体,在相对较低的唤醒水平下能够取得较好的运动表现。
()A.高特质焦虑、外向B.高特质焦虑、内向C.低特质焦虑、外向D.低特质焦虑、内向10. 竞赛时或竞赛前后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行为所抱有的能否取得成功的信念称之为。
()A. 认知状态焦虑B.躯体状态焦虑C.心理准备状态D. 状态自信心三、多选题1. 影响运动技能复杂程度的知觉因素是。
()A. 刺激的数量B. 决断的数量C. 刺激的强度D. 技能的精细程度2.影响运动技能复杂程度的操作因素是。
()A.决断的备选范围B. 精确性和稳定性C. 刺激的持续时间D. 协调运动的成分3.过高唤醒水平或焦虑状态的症状有。
体育心理学09.注意与运动表现
![体育心理学09.注意与运动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cfdbbe42d1f34693dbef3e18.png)
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它是指在刺激域中人 能够注意到的刺激数量,它存在于非常狭窄到非常广 阔这一连续体中,广阔的注意可同时获得多种信息, 狭窄的注意则过滤掉很多信息
24
图9—1 Nideffer的注意方式与运动表现
25
1.广阔—外部注意
这是一种能够较好地注意变化着的情境,获取大量 的外部信息的方式。运用广阔一外部注意方式的个体 能够在同一时间内有效地对大量外部信息进行综合。
• 不随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的、也不需要意志 努力的注意。
• 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 注意 。
• 随意后注意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 着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一种特殊的注 意形式。
8
(二)外部注意和内部注 意
• 外部注意是指个体对周围刺激物的注意,它经常与知 觉同时进行。外部注意在探究外部世界中起着重要的 作用,并以对当前情况的警戒和准备姿态出现
31
本章小结
• 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选择性、强度 以及资源的有限性是注意的三大特性。注意在个体的运动表现过程中起 着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32
• 2.根据注意这一过程是否有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将其分为 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以及随意后注意。根据人的心理活动指向个体之 外的周围环境还是个体本身,可以将注意划分为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 掌握并在实践中充分利用各种注意产生的条件和注意规律,发展和培养 学生的注意,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指注意较长时间在保持在某一事物 或活动上
注意的稳定性并不是指注意总是始 终不变地指向同一对象,而是指活 动的总方向不变,行动所接触的对
对运动心理学中关于应激、唤醒和焦虑概念的思考
![对运动心理学中关于应激、唤醒和焦虑概念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b27b9d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29.png)
对运动心理学中关于应激、唤醒和焦虑概念的思考运动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运动和身体活动中的心理影响的学科。
在运动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都会进行大量的运动,这些运动活动可能对个体产生一定的应激、唤醒和焦虑。
本文将就运动心理学中的这三个概念进行探讨思考。
应激是指一个人在特定环境下所经历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当一个人面临有压力和挑战的情境时,他的身体内部就会产生应激反应,这些反应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应激对人体的影响,可以是身体上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
当身体感受到应激时,会释放大量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
这些激素可以加速心跳,提高血压,释放能量,使人更加警觉和注意。
当人体对应激的反应逐渐适应时,可以使人逐渐适应这些压力和挑战,更好地完成运动训练或竞技比赛。
但是,如果应激过度或时间过长,会导致身体的负面反应,如疲劳和焦虑。
唤醒是指在运动前或运动中,个体所感受到的身体和心理的状态。
在运动之前,人们可能感到孤独、紧张、期望和兴奋。
当人们开始进行运动时,因为肌肉的张力和加速的心跳,会有更强烈的唤醒感。
唤醒可以促进个体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更好的表现和反应,从而获得更好的成果。
当运动结束时,唤醒感可能会消失,人们可能会感到疲惫、轻松和放松。
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是指人们在面临压力、不确定、挑战或失败时的情绪反应。
焦虑是人类认知和心理过程中的一种常见体验,人们在运动中体验焦虑的情况非常普遍。
焦虑的反应可以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反应,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注意力分散等。
正如应激一样,焦虑不一定是坏的,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激发人们更好的表现和更好的处理能力。
但是,过度的焦虑会导致注意力分散、反应迟缓、行为规律化等不利的结果。
在实际运动中,应激、唤醒和焦虑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更好地处理这些心理状态,个体需要掌握一些适当的技巧。
例如,个体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自我说话等方法来减少焦虑。
此外,适量的运动训练可以使个体更加适应对应激的反应。
第四讲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第四讲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321f9be5a417866fb84a8ec6.png)
• 该理论的缺陷表现在对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关 系的解释过于简单化了,实际情况要比想象的 复杂的多。
2020/5/20
9
倒U形假说(Inverted U Hypothesis)
高 运 动 表中 现
低
低
中
高
唤醒水平
倒U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解释
• 情境论的心理学家则主张运动行为大都是 由环境所决定的,人格的作用较小。
• 交互作用理论认为: 运动行为=人格+情境+人格×情境+误差
2020/5/20
24
第四讲 唤醒、焦虑、心境状态
与运动表现
第一节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
应激是个体所感知的环境要求与其所认为的自我 能力间出现不平衡时产生的一种身心反应。 1、导致应激的刺激可以是躯体的、心理的和社会 文化的,但刺激与反应之间存在许多中介因素。 2、应激必须考虑认知因素。 3、应激具有一定的生理化学基础。 4、应激与多种情绪结合形成复合情绪。 5、知觉水平不同,应激程度不同。 6、单纯的紧张性心理生理状态可以成为身心活动 的激动因素。
2020/5/20
10
技能的复杂程度与唤醒水平的要求
决断的因素 必须作出决断的数量 每个决断的备选范围 做出决断需要的速度
做决断的连续性
知觉的因素
操作的因素
所需刺激的数量 参与技能活动肌肉的数量
实际出现刺激的数量 肌肉进行协调运动的成分
刺激的持续时间
对活动精确性和稳定性的要 求
刺激的强度
运动技能的精细程度
2020/5/20
2
唤醒(arousal)
体育心理学11.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体育心理学11.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593a99c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2.png)
了解应激、唤醒、焦虑和它们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对于运动员和教练员 来说至关重要。
应激理论概述
1 应激的定义和分类
2 应激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学习什么是应激,以及将应激分为何种类型。
发现应激对运动表现的影响及其机理。
唤醒机制及其影响
唤醒的意义和作用
探索唤醒对运动员状态和表 现的重要性。
1 心理技能训练的定义和目的
了解心理技能训练的含义和培养目标。
2 心理技能训练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研究心理技能训练对运动员的表现和继续讨论心理技术训练如何帮助运动员提高表现,并介绍实用的技巧和策略。
唤醒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展示唤醒对注意力、反应速 度和持久力的影响。
焦虑与运动表现
焦虑的类型和特征
区分不同类型的焦虑以及焦虑的表现特征。
焦虑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研究焦虑对技能执行和决策过程的影响。
焦虑管理的方法
介绍减少焦虑和提高运动表现的有效策略。
焦虑与成功的关系
1
探究焦虑与运动成功之间的关联和影响。
心理技能训练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体育运动心理学——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试卷(含答案)
![体育运动心理学——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0db4a4f705cc1754270932.png)
体育运动心理学——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试卷(含答案)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 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的过程称之为,又称为。
2.导致应激的刺激可以是、和诸因素。
3.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4.唤醒有三种表现,即、和。
5.唤醒对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保持觉醒状态有主要作用,它为以及提供能量。
6.唤醒水平的变化与刺激的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与刺激的之间的相关性较小。
7.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
8.特质焦虑是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部分。
9.状态焦虑是一种在上有变化、随而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10. 驱力理论认为,运动表现是与的乘积。
11. Oxendine认为,高水平的唤醒可促进的运动技能活动,但会干扰的活动。
12. 一般来说,运动技能越复杂,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相对。
13. Martens于1982年提出将竞赛焦虑分为、和三个方面。
14. 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和。
15. 与升高状态焦虑水平有关的个性特征方面的因素有和。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 Martens认为可以将的工作强度比作人的唤醒水平。
()A. 探照灯B. 发动机C. 电脑D. 变压器2. 在完成决断的数量少、备选范围比较狭窄、速度要求不快的运动技能,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
()A. 比较高B. 非常高C. 比较低D. 非常低3. 刺激的数量多、持续时间短、强度小的情况下,运动技能在的唤醒水平下容易获得好的运动表现。
()A. 相对高B. 非常低C. 相对低D. 非常高4. 对动作精确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越高的运动技能,越需要在的唤醒水平下能够取得好的运动表现。
()A. 较高B. 很高C. 很低D. 较低5. 多维焦虑理论认为,以生理特征为主的躯体焦虑与运动表现呈关系。
第八讲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第八讲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22155dd56bec0975f465e29d.png)
河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体育心理学课件
(二)不同技能唤醒水平的要求
河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体育心理学课件
三、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ZOF )
前苏联学者Hanin提出的最佳功能区段(zone of optimal functional,ZOF)是指运动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 着一个理论上的最佳机能区段。当唤醒水平处于这一区段 内时,运动员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最佳运动表现。
• 个体因素 • 特质焦虑 • 自尊
河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体育心理学课件 辨别状态焦虑
河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体育心理学课件
状态焦虑升高的迹象或症状
❖ 发冷 ❖ 大量留汗 ❖ 眼神呆滞 ❖ 感到恶心 ❖ 口干舌燥 ❖ 失眠 ❖ 只有在非竞赛情境表现较
佳
❖ 尿频 ❖ 负面的自我暗示 ❖ 胃部不适 ❖ 头痛 ❖ 不断地生病 ❖ 无法专注 ❖ 肌肉僵硬
生的认知过程。 • 第三阶段:个体在对情境进行主观认知的基础上所
做出的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特异性反应。 • 第四阶段:个体在应激条件下的实际行为表现直接
受第三个阶段诸因素的影响。
河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体育心理学课件
第四节 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一、心境状态的概念
心境状态(mood)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 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 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河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体育心理学课件
射击
体操
高尔夫
网球
足球
铅球
拳击
高
操 作 成 绩
低
高
唤醒水平
完成简单任务时,最佳唤醒水平(optimal arousal level) 要求处于较高位置;任务越复杂,最佳唤醒水平要求处于越低 的位置。比如,以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性项目,应有较高的 唤醒水平;协调配合、小肌肉群精细调节占主要成分的运动项 目,应有较低的唤醒水平。
心理学唤醒和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理论在技巧项目的应用
![心理学唤醒和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理论在技巧项目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1e3cdade45c3b3566ec8b76.png)
◆ 体育资讯 2019年第09期(下)25一、唤醒和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理论1.倒U 形假说根据该理论,首先,个体的唤醒水平与工作效率呈现倒U 型;第二,不同性质的任务需要不同程度的唤醒水平。
即完成技能成分为主的任务时,最佳唤醒水平要求处于较低的位置;体能成分为主的任务,则要求处于较高的位置。
此外,无论是体能成分或者技能成分为主的项目中,不同竞技能力水平的运动员也会有不同程度地最佳唤醒水平。
(1)最佳功能区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在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存在一个理论上地理想区间,当焦虑水平处于这一区间时,可获得最佳表现。
该理论否定中等唤醒水平,与低或高的唤醒水平更有效,但强调个体差异。
因此,我们可以假设,如果一名运动员地最佳状态焦虑水平可以在比赛前确定,那么,就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或方法来控制唤醒和焦虑水平,帮助运动员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
(2)突变模型该理论认为,当认知焦虑水平较高时,过高的唤醒水平会导致突变反应,降低运动表现。
当认知焦虑较低时,运动表现与生理唤醒的关系呈现类似于平滑的倒U 型。
实践证明,在体育运动领域,运动员需要通过掌握认知生理方面的应对策略和放松技巧,严格控制和减少认知焦虑,才能保证有稳定的发挥。
(3)多维焦虑理论体育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方面,是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竞赛情境产生的焦虑。
根据这一理论,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都会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与仅通用生理唤醒水平预测运动成绩的方法相比,通过认知焦虑水平和躯体焦虑水平分别预测运动表现的赛前预测方法将具有更好的生态学效度。
2.技巧项目特点技巧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项目,属于表现难美性项群。
技巧运动的成套动作是由平衡、翻腾、抛接等多个动力性和静力性动作组成,并伴有舞蹈动作和音乐伴奏,将个人能力巧妙而独特地融入同伴之间的接触性技术配合之中。
比赛项目主要包括女子双人、男子双人、混合双人、女子三人和男子四人等五个国际性比赛项目,以及混合三人、混合四人和大集体等三个国内特设比赛项目。
体育心理学11.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精]
![体育心理学11.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精]](https://img.taocdn.com/s3/m/37db2ab371fe910ef12df8e0.png)
重要问题
唤醒或焦虑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 唤醒水平如何影响运动表现的主要理论观点与假设。 引起赛前焦虑的主要原因。 唤醒或焦虑水平测定的一般手段和方法。
关键概念
应激
唤醒
焦虑
特质焦虑
状态焦虑
运动表现
驱力理论
优势反应
状态自信心
认知状态焦虑
躯体状态焦虑
应激(stress)
唤醒有三种表现,即脑电唤醒(刺激使脑电出现去 同步化的低压快波)、行为唤醒(非麻醉动物唤醒时伴随 的行为变化)和植物性唤醒(较高水平刺激时植物性神经 系统的活动)。
焦虑(anxiety)
对于焦虑研究的深入和细化,产生了特质焦虑和 状态焦虑的概念。
特质焦虑是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 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特征部分。
影响唤醒水平和运动表现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驱力理论(Drive Theory)
高 运 动 表中 现
低
低
关系的预测
倒U形假说(Inverted U Hypothesis)
高 运 动 表中 现
低
低
中
高
唤醒水平
倒U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解释
技能的复杂程度与唤醒水平的要求
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绪时产 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变化的过程称之为应激,又 称为紧张。
个体能力和环境要求之间缺乏适应是导致应 激的主要原因。
唤醒(arousal)
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 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 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多维焦虑理论
认知焦虑
特质焦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体育运 动情境
任务难度 任务要求
体育运动参 与者
运动技能 体能状况 个人经验
认知评价
情绪、生 理反应
对任务要求 对自身能力 对可能的结果 对结果的含义 对身体的反应
心率 肌肉紧张度 脑电波 皮肤电位
运动表现
影响唤醒水平和运动表现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驱力理论(Drive Theory)
+ 2.神经过敏性焦虑,指不仅对于特殊的事物或情境产 生焦虑反应,而且对于任何情况都可能产生焦虑反应 情况。(挫折感、失败感、自尊心受到严重损伤)
+ 3.道德性焦虑,指由于违背社会道德标准,在社会要 求与自我表现发生冲突时,产生了内疚感而引起的焦 虑反应。
运动焦虑
+ 运动焦虑:是指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 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情 境产生的担忧倾向。
+ 4.马腾斯的竞赛状态焦虑问卷 (Competition State Anxiety Inventory)
+ 一、在认知维度上测量与评价焦虑
+ 从主观体验方面测量和评价焦虑的优点是可直接探 查人的焦虑感受。缺点是某些被试可能按照社会期 待答题而不按实际情况答题;少年儿童理解某些问 题有困难;普适性测量可能不适用于体育特殊情境 或专项特殊情境等。
焦虑(anxiety)
+ 对于焦虑研究的深入和细化,根据稳定性进行 分类,产生了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
+ 特质焦虑是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 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特征 部分。
+ 状态焦虑则是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 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根据表现内容可将焦虑分为三类:
+ 1.现实性焦虑,是由客观现实对自尊心的威胁引起的。 如运动员比赛前渴望取胜以得到社会赞许,同时又受 到对手威胁,看到夺冠道路上困难重重时产生的焦虑。
运动心理学第九章 应激、唤醒、焦 虑与运动表现
重要问题
+ 唤醒或焦虑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 + 唤醒水平如何影响运动表现的主要理论观点与假
设。 + 引起赛前焦虑的主要原因。 + 唤醒或焦虑水平测定的一般手段和方法。
应激 焦虑 状态焦虑 驱力理论 状态自信心 躯体状态焦虑
关键概念
唤醒 特质焦虑 运动表现 优势反应 认知状态焦虑
唤醒(arousal)
极低唤醒 (深睡)
中等 唤醒
极高唤醒 (疯狂)
唤醒水平连续线示意图
应激(stress)
+ 应激是指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物过程,这一过程 包含应激刺激,对危险的知觉评价和情绪反应 三种主要成分。
+ 如果人们觉查到某一情境具有危险性,可能造 成伤害或挫折,那么,该情境便可与评价焦虑
+ 采用生理指标测量和评价焦虑的优点是它与被试的 语言表达能力无关;不以自我观察能力为前提;可 与行为表现一起同步连续测试。缺点是同样反映一 般唤醒水平的两种生理指标(如心率和动作电位) 的相关程度可能不高;相同的生理变化可能由不同 的情绪状态引起。
+ 三、在行为表现维度上测量与评价焦虑
+ 该理论推测,操作成绩(P)是内驱力状态(D) 与习惯强度(H)的乘积,即: P=D×H
+ 随着运动焦虑症的发生,行为也会产生 显著的改变,主要表现为:
+ 1.极度兴奋,手忙脚乱,多余动作产生; + 2.脸色变化,说话声调不同往常,有时会口吃; + 3.思维混乱,语无伦次,缺乏完整性和逻辑性,所
答非所问;
+ 4.离群索居,不愿与人交往;对教练员的忠告漫不 经心,心不在焉;
+ 5.也可能对教练员和他人的言行举止特别敏感; + 6.临赛前失眠,食欲不振; + 7.小便频繁;
唤醒(arousal)
+ 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 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 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 动的准备状态。
唤醒(arousal)
+ 唤醒有三种表现,即脑电唤醒(刺激使脑电出 现去同步化的低压快波)、行为唤醒(非麻醉动 物唤醒时伴随的行为变化)和植物性唤醒(较高 水平刺激时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
焦虑的测量
+ 1.斯皮尔伯格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State and Trait Anxiety Inventory)
+ 2.泰勒的显性焦虑量表 (Scale of Manifest Anxiety)
+ 3.马腾斯的运动竞赛焦虑测验 (Sport Competition Anxiety Test)
对运动员的焦虑进行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姒刚彦)
+ 1.焦虑状态如何影响运动成绩 + 2.如何更精确测量运动员的焦虑水平 + 3.心理控制技术对认知性焦虑有效吗
运动焦虑的特点
+ 1.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有四点:对失败、对成功、对 伤病以及对社会反应的恐惧。
+ 2.运动员的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有很大的关系。 + 3.高水平运动员与低水平运动员在状态焦虑上存在显
+ 从行为表现方面测量和评价焦虑的优点是简便易行 并可在不干扰运动员正常活动的情况下进行。缺点 是评价的精确程度较低;某些行为特征可能掩盖真 实情绪;行为特征与情绪性质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 系。
今后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 1.体育教师的焦虑 + 2.积极情绪的利用 + 3.特质焦虑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 4.焦虑的控制 + 5.焦虑与运动技能学习的关系等等
著性差异,不同的运动项目在差异上表现不同。 + 4.状态焦虑随着比赛时间的接近而逐渐上升。 + 5.赛前焦虑水平的变化是随着对比赛对手的估计及比
赛的重要性而升降的。 + 6.比赛结果对赛后焦虑水平变化起重要作用。
运动焦虑症
+ 运动焦虑症:是运动员由于偶然一次比 赛失利,引起心理和生理某些方面机能 的暂时性失调,继而对自己能顺利完成 这一动作产生怀疑,临赛时感到极度紧 张、不安、焦虑的现象。
+ 如世界杯决赛,学习一个高难度动作,服用兴 奋剂后又必须参加药检等情境,对于运动员来 说,都具有威胁性,是典型的应激刺激。
焦虑(anxiety)
+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 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 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李维 等,1995)。
+ 焦虑状态含三种主要成分,分别为情绪体验, 威胁、不确定性和担心的认知表征以及生理唤 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