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整数相乘》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分数与整数相乘》教学反思

《分数与整数相乘》教学反思

《分数与整数相乘》教学反思计算教学的两个关键点是理解算理和形成算法。

老师的教学紧紧围绕这两个关键点展开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纵观整节课,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学生算理和算法同行。

一、重视直观表征。

史宁中教授认为好的结论往往不是“证”出来的,而是“看”出来的。

教师在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先涂色表示结果,通过画图,学生一方面可以看到结果,另一方面也感悟到了结果是分数单位十分之一的累积。

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学生后续归纳算法时形象的理解为什么分数乘整数在计算时,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

教师在这里注意了算理直观和算法抽象的联结,充分利用了直观表征的一般性。

二、重视算法多样化。

教师在直观表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如何列式,基于已有的“几个几”的认知经验学生自然想到了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教师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十分之三乘三应该如何计算。

教师再一次选择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的方法,最后学生呈现了多种计算方法,教师通过适当的评价,引出书本上的算法,并要求学生说明每一步的依据,让学生明确了分数乘整数需要沟通前面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法和乘法的意义。

这里老师的教学可谓收放自如,既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又注意及时介入进行适当的引导。

教师把分数乘整数的计算置于乘法计算的整体框架之下,注重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沟通和衔接。

三、重视知识应用。

在学生掌握分数和整数相乘的算法和算理之后,教师还强化了应用,出示四道实际问题让学生直接列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列出的算式都是相同的。

通过九分之四乘四不同的情境设置,学生从乘法意义、常见的数量关系、面积计算等方面进行多角度解读深化了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教师同时还渗透了“求一个数的几分几”,这样的铺垫为学生后续拓展分数乘法的意义打下了伏笔。

总之老师尊重了学生主体性,通过数形结合沟通算理和算法;在知识整体关联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层次。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15篇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15篇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15篇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1一、引导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

1、导入新课时,引导学生涂色表示3个米,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求3个米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再借助所列的加法算式初步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并为引导学生探索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知识结构上的铺垫。

2、通过交流与讨论,引导学生主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归纳和类推,进一步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二、加强过程体验,体会过程约分比结果约分更简便。

在解决例1的第(2)题时,我在处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时设计了88×8/11=?的练习,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加强过程体验,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后,体会到过程约分比结果约分更简便且不易错,形成一种内在需求,优化算法。

存在不足:本课算理强调还不够,特别是练一练第1题,在学生独立完成后,我在组织交流时不够充分,只交流了学生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忽视了学生是如何涂出4个3/16的,后来我发现学生涂得方法很多,其实通过学生涂色写算式,可以沟通分数乘法和分数加法间的联系,进一步体会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体会“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的算理,我没有很好地把握教材这一练习设计的意图,没有敏锐地把握教学资源,很好地巩固算理。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2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基础在于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分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

在课堂的开始环节,我对这些内容进了一定的复习,再进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

分数乘整数的算法很简单,在相乘时,分母不变,只把整数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作分子。

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关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视,注意到图形和算式之间的联系,在计算前充分让学生感知涂图形的过程。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复习几个相同分数和的计算方法。

从而让学生感知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分数和的简便运算。

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容易从加法的角度联想到分数乘整数的方法,这种顺向迁移,对学生的学习作用很大。

2021年《分数与整数相乘》教学反思

2021年《分数与整数相乘》教学反思

2021年《分数与整数相乘》教学反思2021年《分数与整数相乘》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时,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真正地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例1第一问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尝试涂色练习,然后通过猜想——观察——发现规律,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而在例1的第二问得教学时我采用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完成,再让自己看书校对,培养学生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学会学习,最后集体补充完善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整节课磕磕碰碰,在学生的对比、发现、交流中学习,同时也反映出一些不足。

下面我就这节课的教学谈谈一些感想。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概括计算方法和挖掘算理计算教学的课堂中注重的是讲明算理,掌握算法,一般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为了避免单纯的机械计算,我创设了学生做绸花的实际情境,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

学生通过观察、涂条形图验证口算3/10×3的答案,再列出算式计算验证,从而有利于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又渗透了猜想——验证——应用的数学思想。

这样处理,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把整数乘法的意义推广到分数乘法中来,即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又可以启发学生用加法算出3/10×3的结果。

在教学中,我抓住一米绸带的这幅图先让学生涂出3/10米,然后涂出3个3/10米,再列式计算,图形结合,借助图形来说明算理,理解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来计算。

在计算教学中,往往有时我们往往会只关注教会学生如何计算,对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缺乏足够的重视,而造成了由于算理不清而导致的只会机械计算,不会灵活运用的状况。

因此,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通过图文结合,引导观察,巧妙地用色笔作记号,再适时追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算理,让学生明白分数乘整数为什么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的道理。

这样做能够很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1在教学分数乘整数之前,班里已经有不少学生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如果按照一般的教学程序进行教学,学生就会觉得“这些知识我早就知道了,没什么可学的了。

”,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于是在教学时,我提出:“为什么结果是9/10?为什么要把分子与整数相乘?”接下来的教学就引导学生带着“为什么”去学习。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都是从自己特有的数学现实出发来构建知识的,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孩子在解决同一问题时会有不同的视角。

在本节课中,我放手让学生用自己思维方式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理念。

有的学生通过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理解,将分数乘整数与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联系起来思考;有的学生通过在老师给的练习纸上涂色来得到结果;有的学生讲清了为什么将分子与整数相乘的道理;还有的学生将分数转换为小数,同样得到了结果。

存在的一些问题。

让学生体会先约分比较简单时,出现了些问题。

在做完例题第二个问题之后,依然有不少学生依然觉得先计算好,于是我就出示了四道题,其中最后一题数据较大,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但我现在觉得,如果在例题教学完之后就直接完成那个8/11_99,这样就更加直接了,学生立刻就能体会到先约分的好处了,那么再做其它需要进行约分的题目就方便了。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2我从复习同分母分数加法引入,得出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由此进入分数乘整数方法的计算教学。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努力结合现实的问题情境,将计算学习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数乘法的意义。

创设学生喜欢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学生很容易结合整数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

这样处理,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把整数乘法的意义推广到分数中来,即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1一、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

在教学分数乘整数之前,其实班里已经有不少学生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如果再按照一般的教学程序进行教学,学生就会觉得“这些知识我早就知道了,没什么可学的了。

”,从而失去探究的兴趣。

于是在教学时,我提出:“为什么结果是9/10?为什么要把分子与整数相乘?”接下来的教学就引导学生带着“为什么”去探索。

二、实现教学学习的个性化。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都是从自己特有的数学现实出发来构建知识的,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孩子在解决同一问题时会有不同的视角。

在本节课中,我放手让学生用自己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理念。

有的学生通过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理解,将分数乘整数与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联系起来思考;有的学生通过在老师给的练习纸上涂色来得到结果;有的学生讲清了为什么将分子与整数相乘的道理;还有的学生将分数转换为小数,同样得到了正确的结果。

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包括教师在内的任何人,都不能要求学生按照我们成人的或者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那些单一的、刻板的要求只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对教材进行重组。

本节课时一节枯燥乏味的计算课,因此我利用乌龟和兔子进行智力比赛的方式来刺激学生求知解题的欲望,让孩子们在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环境氛围下,不知不觉地完成书本上的基本练习。

当然我也对教材的联系题目进行了重组和改编。

如练一练第一题,我就把4个改成了3个,这样就使得这题避免约分,先解决不用约分的计算方法,再进行约分的教学。

使整节课自然分成两部分来进行。

四、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节课总体来说比较成功,课堂上的内容都比较顺利的完成了,但是在让学生体会先约分比较简单时,出现了些问题。

在做完例题第二个问题之后,依然有不少学生依然觉得先计算好,于是我就出示了四道题目,其中最后一题数据较大,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关于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范文(2篇)

关于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范文(2篇)

关于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范文反思本节课,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定位,还是教学过程的组织,都反映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真正主动地、投入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就应该设法让其在一开始就产生探究的内在需要,这是非常关键的。

因此,这就需要老师既兼顾知识本身的特点,又兼顾学生的认知和学生已有的水平,寻找合适的切入口,让学生感受到眼前问题的挑战性和可探索性,从而产生“我也来研究研究这个问题”的兴趣。

这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经历折纸操作——合作交流——寻找计算方法这一过程,使学生发现并掌握分数单位乘分数单位的计算方法。

由于在这个过程中讨论的素材都来源于学生,他们讨论自己的学习材料,热情特别高涨,兴趣特别浓厚,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出“我的发现”,而对自己寻找出的法则印象特别深,同时又产生了继续探索、验证两个一般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欲望。

二、关注结论,更关注过程传统教学是教师利用复合投影片等手段,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再利用其计算法则进行大量练习,以实现“熟能生巧”。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这一新的理念说明: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的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

因此,教学本课时力图让学生亲自经历学习过程,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交流评价——法则整理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

这里实现了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悟、去经历、去体验、去创造,同时也考虑了学生解题策略的自主选择,顾及了合作意识的培养,我深信这比单纯掌握计算方法再熟练生巧更有意义。

三、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渗透新课程标准指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小学新课标《分数乘法》教学反思大全6篇

小学新课标《分数乘法》教学反思大全6篇

小学新课标《分数乘法》教学反思大全6篇篇一:分数乘法教学反思分数乘法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数与分数相乘、分数练乘三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要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在分数与整数相乘中课分成学生理解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分数乘分数则引导学生把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所以教学起来要注重每一堂要教的是什么怎么教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时,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整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

另外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

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时,从学生所熟悉的整数和小数乘法的意义入手,引入分数乘法。

此外本单元在备课之初,师傅就提示自己在教学完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后要先补充一个课时比较分数加法和分数乘法之间的区别,再进行分数乘法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教学。

当时的自己是听的一头雾水,不明白师傅的用意。

直到真的开始教学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才明白了师傅的良苦用心。

虽然在师傅的提醒下自己有进行分数加法和乘法的对比教学。

但是晚上的作业还是有部分学生计算分数加法时按照分数乘法运算的规则进行计算(按分子和分子相加,分母和分母相加),到这时自己才知道师傅当时为什么要让自己对比分数乘法和加法。

看到学生的作业,自己在第二天的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在课前复习时再次讲解分数乘法和加法的不同。

让学生在计算的时候有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虽然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是学生在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又遇到了另一个问题,部分学生在计算加乘混合运算时,特别是加法在前面而乘法在后面的问题时,先计算加法而不是先计算乘法,在老师的指点之下才恍然大悟。

说明学生对于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不够熟练。

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也应着重强调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本单元的教学,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也是一个重点内容。

在帮助学生分析题意时,学生如果会画线段图,对于理解题意会有很大的帮助。

但可能是由于在五年级时,比较少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根据线段图理解题意。

数学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通用13篇)

数学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通用13篇)

数学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通用13篇)数学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1本节课我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分数的产生时,平均分的过程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要用分数来表示,已初步涉及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把一个物体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也蕴涵着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但是都没有明确提出来,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之后,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不论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

这样可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讲假分数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

具体说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直观演示是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前提。

由于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已经对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比较熟悉,所以本节课教学把一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时并没有让学生操作,而是计算机演示分的过程,让学生理解1张饼的就是张。

3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多少张饼,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师提供学具让学生充分操作,体验两种分法的含义,重点在如何理解3块饼的就是张。

把2块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应该分得多少块?继续让学生操作,丰富对2块饼的就是2/3块饼的理解。

学生操作经验的积累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精心、具体的指导。

本节课围绕两种分法精心设计了具有思考性的、合乎逻辑的问题串,“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从而进一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学生展示完自己的分法后教师启发学生提出问题:a:你们是几块几块的分的?b:每人每次分得多少块饼?c:分了几次,共分了多少块?(就是3个块就是几块)d:怎样才能看出是几块?问题的.提出针对性强,有利于学生把握数学的本质。

三、用发展的思维去理解所学的知识,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

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只有把知识放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学生的研究才是有意义的。

《分数与整数相乘》教学反思

《分数与整数相乘》教学反思

《分数与整数相乘》教学反思引言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对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概念感到困惑。

他们可能会犯一些常见的错误,比如将分子与整数相乘,而不改变分母,或者将整数与分母相乘,而忽略了分子。

因此,本文将对教学《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知识点的反思进行总结,以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问题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概念容易产生混淆。

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对于分数的意义和运算规则理解不够深入。

他们倾向于简单地将整数与分子相乘,而不改变分母,从而得出错误的结果。

另一个常见错误是忽略了整数与分母的关系,只关注整数与分子的运算。

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学生对于分数的本质和运算规则还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

解决方法为了解决学生对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概念理解上的困惑,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概念讲解首先,我对于分数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我强调了分数是由分子和分母两部分组成的,并解释了它们的含义。

我让学生明确地理解分子表示的是被平均分割的等份中的数量,而分母表示的是整体被平均分割的等份的数量。

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本质。

示例演示其次,我使用了一些具体的示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运算规则。

我通过画图和具体计算的方式来演示实际的操作步骤。

例如,我给出了一个例子:1/4 × 3 = 3/4。

我向学生展示了将整数3与分数1/4相乘的具体步骤,以及如何得出最终的答案。

通过这样的示例演示,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运算规则。

练习巩固最后,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来巩固学生对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理解。

练习题包括了不同难度的题目,从简单的四则运算到应用题。

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和指导。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教学效果与反思经过以上的教学方法,我发现学生对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概念理解有了一定的提高。

他们能够更准确地应用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运算规则,并且能够正确地解答相关的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与整数相乘》教学反思(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与整数相乘》教学反思(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与整数相乘》教学反思(苏教版)
这节课,我教学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11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由生活中的问题情景引发计算需求,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迁移、类推、自主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根据这一思路我设计了4个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理解意义、二自主探究,明白算理、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四课堂总结,延伸课外。

本节课,我自己比较满意的地方有以下三点:
1、重视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本课我创设了同学为迎接国庆节做绸花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求三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和乘法列式。

这样处理,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把整数乘法的意义推广到分数中来,即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又可以启发学生用加法算出3/10×3的结果。

2、重视直观教学,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学习数学
导入新课时,我主要采用,引导学生涂色表示3个3/10米,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求3个3/10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再借助所列的加法算式初步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并为引导学生探索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知识结构上的铺垫。

3、尝试计算。

自主探究新知,理解算理。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1五年级的时候学生就接触过分数的加减法,六年级的上册开始就完整了分数的所有运算,本节课是分数乘除法的起始课,所要教学的内容,虽然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也许并不陌生,估计有学生可能已经会计算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算式。

但这节课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多余,因为很多学生可能凭借经验只知道怎么算,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算。

尤其是对于分数和整数相乘时,为什么直接将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而分母不变,学生不一定明确。

因此,这节课不能仅仅满足学生会算,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含义,关注学生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算理,理解和掌握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这样做能够很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重要的是知其所以然。

1、重视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本课我创设了同学为迎接国庆节做绸花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求三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和乘法列式。

这样处理,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把整数乘法的意义推广到分数中来,即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又可以启发学生用加法算出×3的结果。

2、重视直观教学,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学习数学导入新课时,我主要采用,引导学生涂色表示3个米,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求3个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再借助所列的加法算式初步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并为引导学生探索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知识结构上的铺垫。

3、尝试计算。

自主探究新知,理解算理。

借助同分母分数加法,自主探索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由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转化成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因此,例1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思考过程。

4、多样。

有针对性的练习。

在巩固练习中的习题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技能。

一定的技能训练是需要的,熟练的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旨在引导学生要善于结合实际的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15篇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15篇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15篇《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1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基础在于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分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

在课前,我对这些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复习,再进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

分数乘整数的算法很简单,在相乘时,分母不变,只把整数和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

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关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视,注意到图形和算式之间的联系,在计算前充分让学生感知画、涂图形的过程。

因此,在后面计算方法的得出就水到渠成,比较容易了。

再者,对“分数乘整数表示的意义”也有机的渗透,为后面的知识打好铺垫。

一堂课上下来,由于学生对内容比较容易接受,课堂上有了空余时间。

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比较清晰,但还存在的问题就是约分的环节,有些学生喜欢算出结果以后再约分,对计算过程约分还不愿意采用。

这一环节还应讲深讲透。

学生可能对于这种在计算过程当中的约分,还是一知半解,对这样约分的道理理解得不够清楚。

学习分数乘整数,学生在计算时肯定会遇到先约分后乘还是先乘后约分的问题。

如果仅仅是为得到一个正确的结果,那么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无关紧要,只要不出差错,最后都能得到正确结果。

显然,我们还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较高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那么我们就必须让学生明白到底哪种思路更合理,更有助于自己的后续学习。

作为分数乘法的第一节课—分数乘整数,形成先约分后计算的良好计算习惯,对于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分数乘法过程中约分时,我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赛,如果哪位学生是用整数直接乘以分子的,速度当然会很慢,当做得最快的同学展示自己的做法时,其他同学恍然大悟,深刻体会到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化繁为简。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与整数相乘》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与整数相乘》教案及教学反思

分数乘整数教学内容:第38-39页例1以及相应的 “练一练”,完成练习八的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相同,初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分数乘整数。

一、谈话导入:国庆节就要到了,学校在放假前准备用绸花装扮一下学校大门,在买绸带时遇到 了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解决,你们愿意帮忙吗?请看是什么问题:(一)教学例1出示:做一朵绸花用103米绸带,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学生自读题目尝试画图解决问题103师:米表示什么意思?(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3份)师:你能用图表示出103米吗?(学生画图表示米,再指名说画法103)师:你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出做3朵绸花用的米数吗?先画再汇报(一格是101米,一朵花用了3个101米,3朵花共涂色9格,就是用了9个101米,就是109米)3、引导列式,探究分数乘整数算法师:求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能列式计算吗? 师:怎样列式?学生独自列式并计算,然后汇报(103+103+103= 103×3= 0.3×3=)同学们列出了不同的式子,都是求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的吗?分别请人说出是怎样计算的?师:同学们很了不起,分别用不同方法算出了做3朵绸花用的米数。

师: 我们来看看103×3这个乘法式子,两个相乘的数分别是什么数?(分数和整数)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就是分数乘整数,有的同学已经知道怎样算了,谁能告诉我你是怎样想的?引导:知道103×3表示什么意义吗?(表示3个相加103)103×3可写成什么?(103+103+)103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相应板书(103×3=103+103+103=10333++=103×3=109),完成板书后让学生看板书过程同桌之间说说算理,再指名说算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与整数相乘》教学反思
一、利用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实现正迁移。

《分数乘整数》是分数乘法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而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相乘的意义相同,所以这节课在引入课题时我设计了下面的两道习题:(1)做一朵绸花要30厘米绸带,小丽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多少厘米绸带?(2)做一朵绸花要0.3米绸带,小红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多少米绸带?通过让学生列式并追问为什么都用乘法计算,激活学生已有的对整数乘法意义的认识。

然后再通过改题呈现例1:做一朵绸花要3/10 米绸带,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学生顺理成章地列出了例1的乘法算式,通过我追问这题为什么也用乘法计算?学生自然地将整数乘法的意义迁移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中,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

二、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加强算法的探究。

在学习本课之前,其实班里已经有许多学生大概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算就不清楚了。

如果再按照一般的教学程序(呈现问题——探讨研究——得出结论)进行教学,学生就会觉得“这些知识我早就知道了,没什么可学的了。

”,从而失去探究的兴趣。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恰当的教学形式,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于是在教学3/10×3的算法时直接问:你知道怎么乘吗,你认为整数3与分数的什么相乘呢?我重点在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乘。

我抓住这一质疑点,提出:“为什么只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接下来的教学就引导学生带着“为什么”去探索。

由质疑开始的探索是学生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主动探索,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迫不及待地,积极主动地进行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解决疑问。

三、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发展学生的思维。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都是从自己特有的数学现实出发来构建知识的,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孩子在解决同一问题时会有不同的视角。

在本节课中,我放手让学生用自己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理念。

有的学生通过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理解,将分数乘整数与分数加法的
计算方法联系起来思考;有的学生通过计算分数单位的个数来理解;有的学生讲清了分母不能与整数相乘,只能将分子与整数相乘的道理;还有的学生将分数转换为小数,同样得到了正确的结果。

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包括教师在内的任何人,都不能要求学生按照我们成人的或者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那些单一的、刻板的要求只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

本节课的重点是得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约分时,只能将分母与整数约分。

我还没有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方法,没时间多练。

对学生还是不放心,老师讲得太多,强调的主题太多,一些注意事项没有变成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去发现,去解决,从而记忆不是很深刻。

我觉得补充的内容较多,各种题型的练习,让课堂显得时间太紧张,其实我太注重题海战术,没有让学生充分掌握好,跑得太快。

只顾及到了成绩好的学生,从这一点,我深深体会到什么是“备教材”,“备学生”。

课前要把知识点吃透,把握住重点、难点,哪些要补充,哪些地方要创造性使用教材。

学生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更容易接受,老师哪些地方该讲不该讲,都需要我们深思熟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