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传播过程与系统结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传播过程的特点
1、传播过程具有动态性 2、传播过程具有序列性 3、传播过程具有结构性
第二节 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一、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 研究过程(树木)与系统(森林) 研究过程(树木)与系统(森林)是从微观到宏 观的角度深入了解社会传播的原理和规律。 观的角度深入了解社会传播的原理和规律。 二、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 (一)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 任何一种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活动, 任何一种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活动, 而多重结构是社会传播系统的本质特点: 而多重结构是社会传播系统的本质特点:1、 人内传播; 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 人内传播;2、人际传播;3、群体传播;4、 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
(二)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 1、信息传播属于与人类的精神生产相对应的精神 交往活动的范畴; 2、信息传播既然属于与精神生产密切相关的范畴, 那么,要考察信息传播,就不能不考察社会的精神生 产。精神生产隶属于上层建筑,它受经济规律制约的 同时,更受上层建筑制约。 3、精神生产既然是一种生产,也必然会存在着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精神生产关系包括:精 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即所有制关系;人在精神生 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精神产品的分配及消费关系。 4、精神生产关系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环 节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传播全过程。 ( 案例:飞机撒钱 伟人迎宾)
施拉姆的“最后 分钟 分钟” 施拉姆的“最后7分钟”比喻
如果把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 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 如果把人类的历史共有 万年 1天=100万年;1小时 万年; 小时 小时=41666.67年;1秒钟 秒钟=11.57年 天 万年 年 秒钟 年 那么这一天中,人类文明的进展如下: 那么这一天中,人类文明的进展如下: 晚上9点 分 出现了原始语言( 万年前 万年前) 晚上 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 晚上11点 出现了正式语言( 万年前 万年前) 晚上 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 晚上11点 分 出现了文字( 年前) 晚上 点53分,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 年前 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 午夜前 秒 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 年 午夜前5秒 电视首次公开展出( 午夜前 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 年 午夜前3秒 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 午夜前 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分别为 1946、1947、1957年) 、 、 年 因此,施拉姆说: 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 个小时, 因此,施拉姆说:“这一天的前 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 上几乎全部是空白, 上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 分钟。 后7分钟。” 分钟
(二)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直线传播模式的缺陷:1、传受双方 直线传播模式的缺陷: 的角色、关系和作用固定化; 的角色、关系和作用固定化;2、该模式 缺乏反馈环节, 缺乏反馈环节,不能体现人类传播的互 动性质。 动性质。
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பைடு நூலகம்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 噪音”概念的引入, 香农 韦弗的数学模式 “噪音”概念的引入,是这 一模式的一大优点。它指的是一切传播者意图以外的、 一模式的一大优点。它指的是一切传播者意图以外的、对 正常信息传递的干扰。 正常信息传递的干扰。构成噪音的原因既可能是机器本身 的故障,也可能是来自外界的干扰。 的故障,也可能是来自外界的干扰。克服噪音的办法是重 复某些重要的信息。 复某些重要的信息。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德循环模式突出了信息传播过程的 循环性。这就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 循环性。这就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并 为传播双方所共享。另外, 为传播双方所共享。另外,它对以前单向直线模式的另一 个突破是:更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 个突破是:更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它的出现打破了 传统的直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 传统的直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 传播过程相互连结性和交织性, 传播过程相互连结性和交织性,已经初步具有了系统模式 的特点。 的特点。 德弗勒互动模式在香农— 德弗勒互动模式在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 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克服了单向直线的特点,补充了反馈的要素, 起来,克服了单向直线的特点,补充了反馈的要素,使传 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 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
拉斯韦尔最先在《 拉斯韦尔最先在《传播的社会职能与结 (1948)一文中提出了 一文中提出了“ 模式” 构》 (1948)一文中提出了“五W模式”: 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 “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是 回答下列五个问题——谁(Who)?说什么 回答下列五个问题 谁(Who)?说什么 what)?通过什么渠道 通过什么渠道(Through (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Through Channel)?对谁 对谁(To whom)?取得什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 么效果(With effect)?”据此 据此, 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据此,引 申出传播研究的五个参数或五个内容: 申出传播研究的五个参数或五个内容: 控制分析( 内容分析(说什么) 控制分析(谁),内容分析(说什么),媒 介分析(通过什么渠道) 受众分析( 介分析(通过什么渠道),受众分析(对 效果分析(取得什么效果) 谁),效果分析(取得什么效果)。
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
美国社会学者赖利夫妇在《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 美国社会学者赖利夫妇在《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文章中提出的
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
德国学者马莱兹克在《大众传播心理学》 德国学者马莱兹克在《大众传播心理学》一书中提出系统模式
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式
(二) 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 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说明,社会传播是一 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评价任何一种传播活动, 解释任何一个传播过程即便是单一过程的结果, 都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而必须对涉及该活动或 过程的各种因素或影响力进行全面的、系统的 分析。 三、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 (一)日本学者的传播总过程研究 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式把人类交往 分为能量交往、物质交往、精神交往。 大众传播过程是信息的生产、流通、消费 的过程,是具有阶级性的。
第四章 作业
一、传播过程有哪些基本构成要素? 二、什么是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和循环 模式?其区别是什么?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传播的过程性与系统性是理解人类传播 活动的运动性质、 活动的运动性质、相互作用性质的两个 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 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 一、传播过程的组成要素 传播者; 受传者; 讯息; 1、传播者;2、受传者;3、讯息;4、媒 介;5、反馈 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模式或拉 (一)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五W模式或拉 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斯韦尔模式 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