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神经系统12学时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小脑侧前束 网状脊髓束(来自脑桥) 内侧纵束 顶盖脊髓束
脊髓小脑侧束 红核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来自延髓)
Wuwei
(2)脊髓丘脑束
1> 脊髓丘脑侧束
后根细纤维 脊髓灰质Ⅰ和Ⅳ~Ⅶ层 白质前连合 (交叉) 对侧外侧索前半部 (上一节段) 功能:传递痛温觉信息
2>脊髓丘脑前束
后根粗纤维 灰质Ⅰ和Ⅳ ~Ⅶ层 白质前连合(交叉 或不交叉) 对侧前索 功能:传递粗触觉和压觉、痛觉,痒觉?
数椎骨的上一个椎体平对; 中胸髓节段(T5-T8)与同序数椎骨的上两节椎体平对; 下胸髓节段(T9-T12)与同序数椎骨的上三个椎体平对; 腰髓节段平对第10-12胸椎; 骶、尾髓节段平对第1腰椎; 因此,腰、骶、尾的脊N根丝要在蛛网膜下腔中下行 一段距离再出相应的椎间孔,形成马尾。临床上常经 第3、4或第4、5腰椎间进行蛛网下腔穿刺抽取脑脊液 或注入麻药进行腰麻。
内侧纵束
(4) 网状脊髓束 ;(5) 顶盖脊髓束 ;(6) 内侧纵束
顶盖脊髓束
脊髓小脑侧束 红核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来自延髓)
Wuwei
锥体束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上行纤维束
下行纤维束
网状脊髓束
尾状核 丘脑 屏状核
豆状核
红核
红核
锥体交叉
黑质
皮质脊髓侧束
网状结构
红核脊髓束
皮质脊髓前束
Wuwei
后角的灰质板层:

板层Ⅰ 边缘核 弧形 海绵状

板层 Ⅱ 不含有髓纤维 胶状质

板层 Ⅲ
细胞胞体大,密度较小 含有髓纤维
后 角
板层 Ⅳ 板层 Ⅴ
较厚, 细胞排列稀疏
固 有

后角颈 分为内、外两部分(网状核,主要见颈髓)
板层 Ⅵ 后角基底部 分为内、外两部分,腰膨大处最明显
Wuwei
中间带的灰质板层:
①⑨ ⑧④ ②⑤ ③
⑥ ⑦ ⑩
Wuwei
第四脑室的位置
第四脑室
Wuwei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 脑神经核 • 非脑神经核 • 上、下行纤维束 • 网状结构
脑 神 经 核 的 表 面 投 影
Wuwei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⑨
1、脑神经核
(1)脑神经核的性质和分类
① ②
(16)
一般躯体运动核 肌节衍化的骨骼肌 特殊内脏运动核 腮弓衍化的骨骼肌 一般内脏运动核 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一般内脏感觉核 内脏和心血管的感觉 特殊内脏感觉核 初级味觉 一般躯体感觉核 头面部和口鼻腔粘膜 特殊躯体感觉核 听觉和平衡觉
灰质:由位于脑、脊髓内的神经元胞体和树突 组成,因新鲜标本呈暗灰色。 脑表面灰质成层分布,称为皮质。
白质:由位于脑、脊髓内神经纤维集聚而成。 大、小脑皮质深面的白质称为髓质。
7 Wuwei
神经核:脑、脊髓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 元胞体和树突集聚成的灰质团块。
神经节:周围神经中,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 灰质团块。 脊神经节、脑神经节和植物性神经节。
武汉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Department of Anatomy Wuha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袁玉林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总论
神经系统
脑、脊髓(CNS) 脑N 、脊N和内脏N(PCS)
Wuwei
总论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中枢神经系统
脑 脊髓
3>Barne 前外侧束 不交叉但在侧索内下行;大部分纤维止于颈髓前角
(2) 红核脊髓束 起于中脑红核,交叉至对侧,在外侧索内下行,止于灰 质板层Ⅴ~Ⅶ; 兴奋支配屈肌的神经元
(3)层前Ⅶ庭~脊Ⅷ髓;束兴奋起支于配前伸庭肌神的经神外经侧元核,在同侧前索外侧部下行脊网髓状,小脊脑髓止侧束前(束来于自脑板桥)
菱形窝-第四脑室底
Wuwei
菱形窝 Rhomboid fossa
第四脑室底:①正中沟界沟②前庭区和髓纹③听结
节④内侧隆起⑤舌下神经三角⑥迷走神经三角⑦最后 区⑧面神经丘⑨蓝斑(肾上腺素能神经元)⑩下髓帆/ 第四脑室脉络组织丛/第四脑室外侧孔和正中孔/大脑 脚底/脚间窝/后穿质/上丘及上丘臂/下丘及下丘臂/中脑 水管/
Wuwei
神经纤维:神经元突起(主要为轴突)
+ 髓鞘 + 神经膜
神经纤维束:脑、脊髓内,行程和功能基
本相同的神经纤维积聚而成。
神经:周围神经内的神经纤维聚集而成。
Wuwei
总结重要术语

在显微镜下, 神经细胞由两部分组 成: 神经元胞体 ① 神经核nuclei 或②神经节 ganglion ) 神经纤维 (轴突axons) ③ 纤维 束tracts或④神经 nerve.
豆状核
红核 主要接受来自小脑齿状核的纤维及来自大脑皮质的纤维;其投射纤维至脊髓和下橄榄核
脊髓小脑侧前束 网状脊髓束(来自脑桥) 内侧纵束 顶盖脊髓束
脊髓小脑侧束 红核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来自延髓)
Wuwei
(3) 脊髓小脑束
脊髓小脑侧前束 网状脊髓束(来自脑桥) 内侧纵束 顶盖脊髓束
脊髓小脑侧束 红核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来自延髓)
1> 脊髓小脑后束 外侧索后部的边缘; 源于同侧灰质的背核;存在于L2以上脊髓节段 2>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小脑后束的前方;源于腰骶膨大节段Ⅴ~Ⅶ层的外侧部; 功能:传递下肢和躯干下部的本体感觉和外感觉信息至小脑
脊髓和间脑之间/中枢神经系统较 小的部分/延髓和脑桥的背面经小 脑脚与小脑相连/它们之间的室腔 为第四脑室/此室向下通延髓和脊 髓中央管/向上通中脑的中脑水管
中脑 脑桥 延髓
Cerebellum
Wuwei
(一)脑干的外形
(14)
(14)
⑦⑧


④②② ④
⑿⑿
(13)(13) (11)
⑩ ⑩⑨
Wuwei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 gray matter
前角/后角/中间带(侧角T、L2-3)/前灰质连合/后灰质连合
白质 white matter
前索/ 后索/ 外侧索/ 白质前连合/ 网状结构(C明显)
中央管
第四脑室(上)和终室(下)
Wuwei
(一)、灰质 Rexed 分层
由大小不等的多极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组成。在横切面上多数神经元的胞体组合成群或层,形成 边界较分明的神经核。在脊髓纵切面上,这些细胞群沿脊髓纵轴排列成柱。
Wuwei
2) 下行纤维束
(1)皮质脊髓束 源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下行止于脊髓灰质
1> 皮质脊髓侧束 为皮质脊髓束在延髓锥体交叉处交叉过的纤维;位于 外侧索后部,逐节止于灰质板层Ⅳ~Ⅸ;
2>皮质脊髓前束 为皮质脊髓束没有交叉过的纤维;位于前索最内侧, 仅存在于中胸部以上;大部分纤维经白质前联合交叉到对侧前角细胞;
来源
脊N 脑N
周围神经系统
分布
躯体N 内脏N
方向/功能
传入N/感觉N 传出N/运动N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胞体
神经元
突起
中枢突 周围突
神经胶质
神经纤维
Wuwei
Wuwei
原浆性星形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室管膜细胞 小胶质细胞
Wuwei
总论
三、常用术语 灰质 皮质 神经核 神经节
白质 髓质 纤维束 神经
Wuwei
⑤⑥ 背侧面
③ 腹侧面
• 延髓: ①桥延沟②锥体③锥体交 叉④橄榄⑤薄束结节⑥楔束结节
• 脑桥: ⑦基底部⑧基底沟⑨小脑 中脚⑩小脑上脚⑾上髓帆
• 中脑:⑿上丘⒀下丘 ⒁ 大W脑u脚wei

(一)脑干 外形
➢延髓: 锥体、橄榄、舌下神经
➢脑桥: 基底部、小脑中脚、 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
➢中脑: 大脑脚、动眼神经、 上丘、下丘、滑车神经、 中脑水管
从肉眼观察, 神经组织分: ⑤灰质Gray matter(皮质 cortex)由 胞体、树突、和无 髓鞘的轴突 组成
⑥ me白d质ulWla)hit由e有m髓at鞘te的r(轴髓突质组成.②

⑥ ③


Wuwei
第十四章、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脑
Wuwei
第一节 脊髓 spinal cord
– 在 ♂重约1600g 和在 ♀1400g – 1012 神经元, 每一神经元接受多达200,000 构成突触
Wuwei

组成
端脑 间脑 脑干 小脑
中脑 脑桥 延髓
Wuwei
• 端脑(大脑) • 间脑(背侧丘脑、上丘脑、后丘脑、底丘
脑和下丘脑)
• 脑干 (延髓、脑桥和中脑) • 小脑
一、脑干 Brain stem
一、位置和外形
上平枕骨大孔,下平第一腰椎体下缘(成人): 颈膨大 /腰骶膨大/脊髓圆锥/终丝/马尾,4245cm
后 后正中沟 面 后外侧沟
31个节段: 8个颈节(C) 12个胸节(T) 5个腰节(L) 5个骶节(S) 1个尾节(Co)

前正中裂

前外侧沟
Wuwei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上颈髓节段(C1-C4)与同序数椎骨相对应; 下颈髓节段(C5-C8)和上胸髓节段(T1-T4)与同序
脑桥核 分布于脑桥基底部,接受皮质脑桥纤维、发出脑桥小脑纤维至对侧小脑 下丘 其中央核接受外侧丘系的纤维,并发出纤维经下丘臂至内侧膝状体 上丘 主要接受视网膜和大脑皮质视区的纤维投射,并向丘脑、脊髓和脑干发出投射纤维
尾状核 丘脑 屏状核
顶盖前区 接受经视束、上丘臂来的视网膜纤维,其投射纤维到达双侧动眼神经副核

(16)
⑤③
⑥ (18)(17) ⑩ (11)
⑦ ④ (13)

(12)
⑧Wu(1w5) ei
非脑神经核
薄束核和楔束核 接受薄束和楔束的上行纤维,该纤维组成内侧丘系
下橄榄核 发出橄榄小脑纤维经小脑下脚至对侧小脑皮质;该核接受脊髓和脑干的感觉性传入纤 维,也接受皮质、丘脑、基底、红核和导水管周围灰质的下行纤维,参与修饰小脑对运动的控制
板层Ⅹ 位于中央管周围、包括灰质前、后连合
Wuwei
脊髓灰质板层与核团的对应关系
板层 对应的核团或部分
Ⅰ 后角边缘核
Ⅱ 胶状质
Ⅲ 、Ⅳ后角固有核
Ⅴ 后角颈 网状核
Ⅵ 后角基底部
Ⅶ 核
中间内、外侧核及骶副交感
Ⅷ 前角底部或前角内侧部(颈 腰膨大处)
Ⅸ 前角内侧核 前角外侧核
Ⅹ 中央灰质
Wuwei
(二)、白质 主要由纵行的纤维束构成,各纤维束的界线并不很清楚,而且不少的纤维束之 间相互重叠并行,因此图提供的各纤维束的位置仅表示该纤维束集中的部位 1)上行纤维束(感觉纤维束) (1)薄束 fasciculus gracilis 和楔束 脊神经后根内侧部粗纤维 同侧后索; 薄束 : 同侧第五胸节以下脊神经节中N 元的中枢突; 楔束: 同侧第四胸节以上脊神经节中N元的中枢突; 后索: 来自不同节段的纤维有明确的定位关系: 骶 腰 胸 颈 (内侧 外侧) 功能:传导同侧下半身(薄束)和上半身(楔束)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一般躯体运动柱 一般内脏运动柱 特殊内脏运动柱
⑤ ③ ⑥
(⑩11⑦)
内脏感觉柱 (12④) 一般躯体感觉柱 ⑧
特殊躯体感觉柱

⑨ (14)
(15) (17) (18) (13)
(14)
(2)脑神经核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一般躯体运动柱:①动眼神经核② 滑车神经核③ 展神经核 ④ 舌下神经核 特殊内脏运动柱: ⑤三叉神经运动核 ⑥面神经核⑦疑核 ⑧副神经核 一般内脏运动柱:⑨动眼神经副核 ⑩上泌涎核 (11)下泌涎核(12) 迷走神经背核 内脏感觉柱:(13)孤束核 一般躯体感觉柱:(14)三叉神经脊束核 (15) 三叉神经脑桥核 (16)三叉神经中脑核 特殊躯体感觉柱:(17)蜗神经核 (18)前庭神经核
、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一)脊髓反射
(1)牵张反射: 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引起受牵拉肌肉的收缩
(2)屈曲反射
躯体反射
(3)排尿反射 (4)排便反射
内脏反射
(二)脊髓损伤
(1)脊髓全横断
(2)脊髓半横断
(3)脊髓前角受损
(4)中央灰质周围病变
Wuwei
第二节 脑 Brain
Wuwei
灰质前角的板层 板层Ⅷ 位于胸髓节段的前角基底部 为中间神经元:
接受大量来自脑部下行纤维束的终末、发纤维至第Ⅸ层、影响两侧的α-运动神经元
板层Ⅸ 位于前角的最腹侧 ,见于颈及腰骶彭大,
运动神经元有两类:α-运动神经元 ( 梭外骨骼肌 纤维 随意运动)γ-运动神经元(梭内骨骼肌纤维 的肌张力);颈、腰骶膨大处分为两大核群: 前角 内侧核(支配躯干固有肌)和 前角外侧核(支配四 肢肌);如损伤会导致瘫痪、萎缩和肌张力降低, 腱反射消失或减退,称弛缓性瘫痪(如脊髓灰质炎)
板层Ⅶ 颈腰膨大处最为明显 、可分辨的核团: 胸核(背核, Clarke 柱); C8 ~ L2节段 ; 发纤维至小脑处 中间内侧核 接受后根内脏感觉纤维的传入,纵贯脊髓全长。 中间外侧核 T1~ L2 or L3 节段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胞体 所在的部位 骶副交感核 S2~ S4节段;骶部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 所在的部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