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合集下载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了解空气成分的结构和比例。

实验原理: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组成的。

在大气压力和温度下,氧气会与碳水化合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式为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根据该反应式,可以通过测定碳水化合物与氧气之间的摩尔比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步骤:
1.准备试剂及仪器:6mol/L葡萄糖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钙试剂、测量氧气产生的密度管、燃烧器、酒精灯等。

2.将空气与氢氧化钠混合:取一定容器,通入一定量的空气,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燃烧器将容器中氧气燃烧为二氧化碳和水。

3.收集氧气:将容器倾斜,将反应生成的氧气收集在密度管中,并用氯化钙试剂吸收水蒸气。

4.测量氧气的体积:用测量的方法测量氧气的体积,注意保持温度和压力的稳定。

5.计算氧气含量:根据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及反应摩尔比,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操作要谨慎,避免火源和碱性溶液的飞溅。

2.测量仪器要保持干净,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3.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如温度和压力。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通常空气中氧气
含量约为21%,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接近说明实验操作正确,反之则可能存在误差。

实验意义: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了解到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及空气成分的结构和比例。

对于理解空气的性质及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启发作用。

以上是关于过程及原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提问。

如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如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如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常用方法是使用氧气分析仪。

氧气分析仪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浓度的仪器,在医疗、环境保护、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传感器原理氧气分析仪的核心部分是氧气传感器,它采用了不同的物理或化学原理来测量氧气浓度。

常见的氧气传感器主要有以下几种:1.电化学氧气传感器:通过电化学反应来测量氧气浓度,其中最常用的是膜式氧气传感器。

它包含一个氧气透气膜和两个电极,当氧气透过膜进入传感器时,会引发电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信号,进而计算出氧气浓度。

2.闪光法氧气传感器:利用氧气对光线的吸收特性进行测量。

传感器内部包括一个发光二极管(LED)和一个光敏探头,通过测量光敏探头反射回来的光的强度变化,来计算氧气浓度。

3.催化型氧气传感器:利用催化剂对氧气的催化反应来测量氧气浓度。

传感器内部包含一个催化剂,当氧气通过传感器时,会引发催化反应,产生一定的电流信号,进而计算出氧气浓度。

二、氧气浓度测量步骤使用氧气分析仪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般步骤如下:1.操作前准备:首先,将氧气分析仪接通电源,并进行预热。

一般来说,氧气分析仪需要预热一段时间,以达到稳定的测量状态。

2.校正:校正氧气分析仪是保证测量准确性的重要步骤。

校正根据不同的仪器有所不同,但一般需要使用标准氧气浓度气体进行校正。

通过校正,能够消除可能存在的传感器漂移或其他误差。

3.采样:将氧气分析仪的气体进样口放置在待测空气中,保证充分接触,并等待一定时间,使得气体样品充分稳定。

4.读取测量值:通过仪器上的显示屏或输出接口读取测量的氧气浓度值。

不同的氧气分析仪会有不同的显示方式,可以是百分比浓度、毫升浓度等不同单位。

5.数据处理与记录:根据需要,可以进行数据处理和记录,如保存测量数据、计算平均值等。

这可以帮助后续分析和总结。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氧气浓度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在使用氧气分析仪之前,要保证仪器运行正常,检查传感器的有效期限是否过期,避免因为仪器本身问题而导致测量误差。

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测定

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测定

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氧气分子数量。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对于环境保护、气候研究以及工业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测定方法及其原理,包括气体分析仪法、电化学法和光学法。

一、气体分析仪法气体分析仪法是一种常见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气体分析仪对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定量测定。

气体分析仪根据氧气与其他气体的不同性质,通过物理或化学原理将氧气与其他气体分离,然后测量氧气的浓度。

常用的气体分析仪包括气相色谱仪、红外吸收法和质谱仪等。

二、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一种基于氧气与电极反应的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氧气与电极表面发生反应,产生电流信号,通过测量电流的大小来确定氧气的含量。

常见的电化学法有极谱法和电解法。

极谱法利用氧气在电极表面的还原或氧化反应产生的电流信号来测定氧气含量;电解法则通过电解液中氧气与电极表面的反应,利用电流大小来测定氧气含量。

三、光学法光学法是一种利用光的吸收或散射来测定氧气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氧气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或散射特性进行测量。

常用的光学法有红外吸收法和荧光法。

红外吸收法利用氧气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进行测定;荧光法则利用氧气与荧光染料的化学反应产生的荧光强度来测定氧气含量。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可以采用气体分析仪法、电化学法和光学法等多种方法。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注意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可以更好地了解环境质量,促进环境保护和科学研究的发展。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一: 使用铁还原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引言:空气中的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气体之一。

在某些领域,如医学、环境科学和工业生产中,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准确测量至关重要。

本实验将介绍一种简单而常用的方法,即铁还原法,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材料与方法:1. 氧气仪:用于准确测量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2. 铁棒:作为还原剂。

3. 燃烧器:用于将氧气浓缩到一定程度。

4. 烧杯:用于容纳还原反应的产物。

5. 水:用于将产生的氧化铁溶解。

6. 毛细管:用于收集空气样品。

步骤:1. 启动氧气仪,并等待其稳定。

2. 将燃烧器与氧气仪连接,将氧气浓缩到一定程度。

3. 将铁棒放入燃烧器中,并点燃燃烧器,使铁棒开始燃烧。

4. 使用毛细管收集空气样品,将其导入氧气仪中,测量并记录氧气含量。

5. 将产生的氧化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溶解。

6. 再次测量氧气含量,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结果与讨论:通过使用铁还原法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可以得到准确的结果。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氧气与铁棒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铁的现象。

通过测量产生的氧化铁溶液中的氧气含量,我们能够推算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此方法快捷、简单,并且实验结果可靠,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1 结论:本实验使用铁还原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通过观察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的现象,以及后续的氧化铁溶液中氧气含量的测量,得出了相对准确的结果。

这一方法具有简单、可靠、快捷的特点,适用于各个领域中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量需求。

实验二: 使用电解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引言: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对于生命的维持和环境的平衡至关重要。

本实验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方法,即电解法,用于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该方法基于氧气与电解液发生反应,通过电解液的变化来推算氧气的含量。

材料与方法:1. 电解槽:用于容纳电解液和电极。

2. 电极:用于引发氧气与电解液的反应。

3. 电解液:用于促进氧气与电极的反应。

知识点包——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知识点包——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一、知识点名称——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二、知识点详解1.实验原理:现象: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热;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中,至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结论:通过实验得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

原理解释: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使集气瓶内压强变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内,且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1/5,所以倒流入集气瓶内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1/5。

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要进行气密性检查)反应物:1、反应物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2、反应物不能是气体。

3、反应物足量,确保氧气反应完,使测得氧气的体积更生成物不能是气体读数:冷却至室温才能读数这个实验还可推论出氮气的性质 :氮气不能支持燃烧(化学性质);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可以说明氮气难溶于水(物理性质)。

在这个实验中,若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1)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耗尽;(2)装置漏气;(3)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

若该实验中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1/5,原因可能是(1)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溢出。

(2)实验开始时,没有夹或没夹紧止水夹。

(3)装置气密性不好;2.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反应物选择:(1)燃烧法 可用红磷、白磷加热法 可用Cu 、Hg比较:A:红磷、白磷 原理相同:4P+5O 2—→2P 2O 5 红磷须外部点燃;白磷着火点很低,微热即可,所以可直接在密闭装置内引燃 实验结果:用白磷比用红磷误差小。

B :Cu 、Hg 汞有污染,不建议使用(2)不可用:铁丝 因为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可用: Mg 因为Mg 能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反应不可用:S 、C 、蜡烛 因为均有气体生成。

点燃三、强化训练【典型例题】如图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B .该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C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 .通过该实验还可以了解氮气的一些性质【答案】C【解析】A 、红磷要足量,故选项正确;B 、本实验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选项正确;C 、冒出大量的白烟,不是白雾,应使装置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并观察水面变化情况,故选项错误;D 、通过该实验还可以了解氮气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氮气难溶于水等。

测量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实验

测量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实验

测量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实验一、引言空气中的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

了解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对于环境监测、工业生产、医疗保健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测量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的原理基于氧气与亚硝酸铵溶液之间的化学反应。

亚硝酸铵溶液是一种含有氨基和氧气的溶液。

当氧气与亚硝酸铵溶液接触时,氧气会氧化亚硝酸铵,生成氮氧化物和水。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得知,反应发生1mol亚硝酸铵消耗1mol氧气。

通过测量亚硝酸铵的消耗量,可以间接测量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亚硝酸铵溶液、空气样品、烧杯、滴定管、酚酞指示剂。

2. 将适量的亚硝酸铵溶液倒入烧杯中,并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

3. 将待测的空气样品通过玻璃管或其他装置引入烧杯中,使其与亚硝酸铵溶液接触。

4. 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粉红色时,表示亚硝酸铵溶液已完全反应。

5. 记录亚硝酸铵溶液的消耗量,即可间接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四、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避免其他物质干扰测量结果。

2. 操作时要小心,避免发生溅溶液或其他意外情况。

3.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器材和废液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 为了获得准确的结果,建议多次重复实验,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我们可以得到亚硝酸铵溶液的消耗量,从而间接测量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通过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可以得到更可靠的结果。

六、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本实验方法相对简单,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实验结果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

其次,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测量误差,如试剂的误差、操作误差等。

为了改进实验方法,可以考虑引入更精确的仪器和试剂,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七、实验应用测量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在许多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环境监测中,可以用于评估大气污染程度;在工业生产中,可以用于监控氧气含量对生产过程的影响;在医疗保健中,可以用于判断患者的呼吸功能等。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原理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原理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原理1. 引言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氧气(O2)是空气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将介绍其中一种基于化学反应的测定方法。

2. 实验原理该实验基于氧气与还原剂亚硝酸钠(NaNO2)反应生成亚硝酸(HNO2),然后再与酸性碘化钾(KI)反应生成碘(I2)。

通过测定生成的碘的量,就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2.1 实验器材准备•100 mL锥形瓶•橡胶塞•双孔塞•U型玻璃管•水槽•滴定管•酸性碘化钾溶液(KI溶液)•亚硝酸钠溶液(NaNO2溶液)•稀硫酸(H2SO4溶液)2.2 实验步骤1.将100 mL锥形瓶放入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使其完全浸没。

2.在锥形瓶的一侧插入一根U型玻璃管,一端伸入水中,另一端露出水面。

3.在锥形瓶的另一侧插入一个双孔塞,一个孔插入一根U型玻璃管,另一个孔插入一个滴定管。

4.在滴定管中加入酸性碘化钾溶液。

5.将锥形瓶中的水排空,然后将橡胶塞插入锥形瓶的口中。

6.通过滴定管向锥形瓶中滴加亚硝酸钠溶液,同时观察滴定管中的酸性碘化钾溶液的颜色变化。

7.当酸性碘化钾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时,停止滴加亚硝酸钠溶液。

8.记录滴定管中亚硝酸钠溶液的用量,即可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3 反应方程式氧气与亚硝酸钠反应生成亚硝酸的反应方程式如下:2NaNO2 + O2 → 2NaNO +H2O亚硝酸与酸性碘化钾反应生成碘的反应方程式如下:2HNO2 + 2KI + H2SO4 → I2 + 2KNO2 + H2O3. 实验原理解释该实验基于氧气与亚硝酸钠的反应以及亚硝酸与酸性碘化钾的反应。

首先,亚硝酸钠溶液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亚硝酸和水。

亚硝酸与酸性碘化钾溶液反应时,亚硝酸会被氧化为氮气,并生成碘。

生成的碘会使酸性碘化钾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通过测量加入亚硝酸钠溶液的体积,就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主要基于氧气与还原剂之间的化学反应。

在实验中,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一种是利用还原剂与氧气反应生成产物,并测定产物的量,另一种是通过测定还原剂的消耗量来间接计算氧气的含量。

方法一:利用还原剂与氧气反应生成产物的原理在此方法中,还原剂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物。

通过测定氧化物的质量或体积,从而计算出氧气的含量。

常见的还原剂是碘化钾(KI)。

碘化钾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钾(K2O)或碘化钠(NaI)。

反应方程式:2KI+O2->2K2O或2KI+O2->2NaI实验过程如下:1.取一定体积的空气,通入碘化钾溶液中。

2.碘化钾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

3.通过测量氧化物的质量或体积,计算出氧气的含量。

方法二:通过测定还原剂的消耗量来测定氧气的含量在此方法中,使用已知浓度的还原剂溶液与空气反应,测定还原剂溶液的消耗量,从而计算出氧气的含量。

常见的还原剂是亚硝酸钠(NaNO2)。

亚硝酸钠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氮气(N2)和硝酸钠(NaNO3)。

反应方程式:2NaNO2+O2->2NaNO3+N2实验过程如下:1.取一定体积的空气,并通入亚硝酸钠溶液中。

2.进行反应,在反应过程中,亚硝酸钠被氧气氧化为硝酸钠。

3.通过测量亚硝酸钠溶液的消耗量,计算出氧气的含量。

可以利用一些定量分析方法对还原剂的消耗量进行测定,例如滴定法或电化学测定方法。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需要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控制反应温度和压力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中,还需考虑氧气以外的其他气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因为空气中还有其他成分,如氮气、二氧化碳等,所以需要通过其他方法或技术来排除这些成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总之,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主要包括利用还原剂与氧气反应生成产物,或通过测定还原剂的消耗量来间接计算氧气的含量。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

空气方法一、拉瓦锡测定氧气的含1.测定原理 拉瓦锡测定空气的组成的2.实验装置 汞槽中汞的作用是,作反方法二、吸水法测定氧气的含1.测定原理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P+52.实验装置(1)仪器:集气瓶、燃烧(2)药品:红磷、水。

3.实验步骤(1)先在集气瓶内加入少(2)连接装置。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气的含量组成的原理:2Hg+O 22Hg O ,2Hg O 2Hg作反应物,起液封作用,气的含量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4P+5O 22P 2O 5。

燃烧匙、导管、烧杯、橡胶管、弹簧夹。

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密性。

橡胶管。

2Hg+O 2。

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5)点燃红磷,迅速伸入(6)燃烧结束冷却至室温4.实验现象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簧夹,水经导管进入集气瓶5.实验成功的关键(1)红磷要过量。

(2)装置必须密封。

(3)导管内先注满水。

(4)冷却到室温后,打开6.实验分析与结论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集气瓶内的氧气,冷却后,大气消耗的氧气的体积,由此证明友情提示:通过此实验也7.实验注意事项(1)红磷要足量。

如果红磷密闭容器内水面上升不到原气(2)实验装置的密封性要致所测得的氧气体积偏小。

(3)不能用硫、木炭、所消耗的氧气,导致测得的氧气乎不会变化,因此密闭容器内(4)橡胶管要夹紧,燃烧瓶口逸出,导致进入水的体积(5)集气瓶内加少量的水方法三、注射器法测量氧气1.原理在加热的条件下,铜能跟空产生,减少的气体体积即为空气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速伸入集气瓶内。

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五氧化二磷小颗粒),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打开弹簧夹。

化二磷固体,五氧化二磷极易溶于水,不占有体积。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空气的含氧量是生物、工业和环境中的重要参数,但是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受到复杂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对空气氧气含量的测定一直是实验和研究的重点。

本文的目的是介绍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所涉及的原理。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定义空气中氧气含量是指在给定温度、状态和气压条件下,单位体积空气中氧气的量,也就是空气中含氧成分的百分比。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1、分析精度高的原子吸收光谱法。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的原理,来测量空气中含氧气含量,原子吸收仪内有一定范围的可调节的激发源(可以是离子化灯,也可以选择火焰耦合激发),将测量空气中气体样品放入分析仪,仪器自动会对待测样品进行分析,测定其中氧气含量;2、电化学分析法:利用电化学反应原理,将要测气体放入一定的腔室中,由电化学工艺现象产生的电流和电势与腔室中气体的组成成正比,根据其中的氧气含量可以换算出该气体的成分;3、气体浓度计法:也叫氧传感器法,其原理是利用不同气体在带有活性材料的气体传感器上,具有不同的电导率变化的特性,用电流的变化来识别、分类各种气体,从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法1、收集样品:根据需要,选择采样地点,收集样品,将样品完整地装入空气样品容器;2、测定实验:将收集的样品放入原子吸收仪器,分析样品中各种气体成分,测定其中氧气含量;3、计算结果:根据实验测定出的各气体成分浓度,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4、记录结果:完成测定,将测定结果记录,保存在数据库中,供后期分析和使用。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主要使用上述三种测定原理,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选择合适的仪器和仪器组合,得出准确的测定结果。

原子吸收光谱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最大优点是准确度高,适用于探测空气中氧传感的重要环境参数,为环境的监测和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九年级化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九年级化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瓶内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空气内压强减少,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4P + 5O22P2O5•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所用物质应满足的条件:①此物质能够在空气中中燃烧,不能用铁丝代替,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②此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时只能消耗氧气,不能消耗其他气体。

不能选用镁代替红磷,因为镁不仅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和二氧化碳反应。

③此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只能生成固体,而不能生成气体,一般不用木炭,硫代替红磷。

2.实验失败与成功的原因:①装置不漏气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所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如果气密性不好,外界空气会进入容器,使测定结果低于1/5。

②实验中红磷要过量,以消耗容器内全部氧气,否则会使测定结果低于1/5.③实验完毕,待容器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观察进水的体积,避免因温度高,气体膨胀,使测定结果低于1/5.•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改进:1.测定原理:(1)红磷(白磷)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

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容器,通过测定容器中的水的量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

(2)利用金属与氧气反应,消耗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推动刻度器上的活塞移动,测出氧气体积。

2.装置3.实验现象(1)红磷(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2)a中睡眠上升约占钟罩内空气体积的1/5b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液面以上容积的1/5c中活塞移动到4处d中U形管左侧液面上升至刻度1处e中试管中液面上升至刻度1处f中右侧的活塞会左移4.结论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5.注意事项(1)实验中红磷要过量,以消耗容器内全部氧气,否则会使测定结果低于1/5.(2)装置不漏气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所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测定

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测定

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测定一、引言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衡量空气质量和环境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氧气是维持人类和动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约为20.9%。

因此,准确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对于了解环境污染程度、评估空气质量以及进行医学诊断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测定方法目前常用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有电化学法、光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等。

1.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氧气含量的方法。

它利用电极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测量产生的电流或电势变化来间接推断氧气含量。

常见的电化学法包括极谱法、电化学氧传感器等。

2. 光谱法光谱法是通过测量氧气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来间接测定氧气含量。

其中,红外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是常用的方法。

红外光谱法利用氧气分子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进行测量,而紫外光谱法则利用氧气分子对紫外光的吸收特性进行测量。

3.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气相色谱仪的分析方法,通过将空气中的氧气分离并测量其峰面积或峰高来测定氧气含量。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气相色谱仪以及适当的色谱柱和检测器。

三、测定仪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仪器有多种型号,常见的有氧气传感器、光谱仪和气相色谱仪等。

1. 氧气传感器氧气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仪器。

它基于电化学原理,通过测量氧气与电极之间的电流或电势变化来推断氧气含量。

氧气传感器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生产、医疗诊断等领域。

2. 光谱仪光谱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光谱的仪器,可以通过测量氧气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来间接测定氧气含量。

光谱仪可以分为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光谱仪两种类型,具有高精度和灵敏度。

3. 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气体组分的仪器。

通过将空气中的氧气分离并测量其峰面积或峰高来测定氧气含量。

气相色谱仪具有分析速度快、分辨率高和灵敏度高等优点。

四、应用领域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在环境监测、医疗诊断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1. 环境监测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可以用于评估空气质量、监测环境污染程度。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doc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doc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doc实验目的与原理: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法氧计的测量,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以通过测定空气的燃烧滴定,或者是通过电化学法来进行测量。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的是电化学法,法氧计可以测量气体中氧的压力(或浓度),并且可以将气体中的氧直接电化为电流,再根据电流的大小计算出氧气的含量。

实验仪器:法氧计、电源、恒温水浴、配药瓶、烧杯、锥形瓶、电极。

实验步骤:1.将法氧计的氧气电极和银/银氯化物参比电极插入法氧计中。

2.将法氧计连接电源,并将电流调整到0。

3.将烧杯加热到60-70℃,并加入3 mL 硝酸银溶液。

4.取一定量的空气(约30 mL),通过锥形瓶勾上法氧计中的取样阀,并轻轻振荡空气,然后打开取样阀,将空气通入法氧计中。

5.转动法氧计上的滴定阀,将硝酸银溶液滴入法氧计中。

6.当法氧计上的电流值为0时,记录下滴入的硝酸银溶液的体积 V1。

实验数据记录:根据实验步骤中记录下的数据,可以计算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计算公式如下:O2含量=(V1-V2)*0.0123*100O2含量:氧气的含量,单位:%。

V1:滴入硝酸银溶液的体积,单位:mL。

0.0123:是硝酸银溶液与氧的化学反应中的化学当量。

100:将结果转换为百分数。

O2含量的计算公式中乘以0.0123是根据硝酸银和氧的反应中的化学反应计算出来的化学当量。

根据化学反应式,1 mol 的硝酸银可以和 1 mol 的氧发生反应,因此,1 mL 0.1 mol/L 的硝酸银溶液所含的硝酸银量与氧气量相等。

实验结果分析:在实验中,根据我们的测量数据,我们可以得到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20%,这个结果与文献中的数据十分接近。

这说明我们在实验中的测量方法是准确可靠的。

通过本实验,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到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而且可以深入了解电化学法的基本原理。

同时,通过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我们还可以培养出实验和观察数据的能力,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现象和和注意事项

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现象和和注意事项

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现象和和注意事项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
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常见方法是使用气体分析仪。

这类仪器通常基于电化学、红外吸收或氧化还原等原理。

以电化学传感器为例:
电化学传感器:电化学氧气传感器包含一个由氧化物材料制成的电极。

当氧气接触到电极时,它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

通过测量这个电流,可以推断出氧气的浓度。

红外吸收:另一种常见的测量方法是利用氧气对红外辐射的吸收。

氧气对特定波长的红外光有吸收作用,通过测量入射和出射的光强差异,可以计算氧气浓度。

现象:
当氧气接触到电化学传感器时,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这一过程可通过仪器转化为氧气浓度。

红外吸收方法则是利用氧气分子对红外光的吸收,通过测量吸收光的强度来推断氧气的浓度。

注意事项:
校准:氧气传感器需要定期校准,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校准过程通常涉及使用已知氧气浓度的标准气体。

环境因素:仪器的使用环境可能影响测量结果,例如温度、湿度等,因此需要根据仪器的规格和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安全:在使用涉及气体的仪器时,应当注意安全。

确保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测量,避免有毒气体的危险。

仪器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测量仪器,保持仪器的正常运行状态,以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的不准确测量。

适用范围:不同类型的氧气测量仪器可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工作条件,使用前需确保仪器符合测量要求。

总体而言,正确使用和维护氧气测量仪器是确保测量准确性和安全性的关键。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原理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原理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原理一、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氧气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电极与溶液中的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测量电流或电压的变化来确定氧气的含量。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氧化银电极(Ag/AgCl电极)和参比电极,通过测量氧气对电极的影响来计算氧气的含量。

二、光学法光学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氧气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氧气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透射光强或反射光强的变化来确定氧气的含量。

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氧气传感器,其内部有一种荧光材料,当氧气与荧光材料发生作用时,荧光强度发生变化,通过测量荧光强度的变化来计算氧气的含量。

三、化学法化学法是一种传统的氧气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氧气与某些化学物质发生反应,通过测量反应产物的变化来确定氧气的含量。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碘滴定法,即通过氧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的碘量来计算氧气的含量。

四、热导法热导法是一种基于氧气对热导率的影响来测定氧气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氧气对热的传导能力较差的特性,通过测量样品与空气之间的热传导差异来计算氧气的含量。

五、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高精确度的氧气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氧气在质谱仪中的离子化特性,通过测量离子信号的强度来确定氧气的含量。

质谱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准确度的特点,但设备成本较高。

六、红外吸收法红外吸收法是一种非常便捷的氧气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氧气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红外光透射或反射的变化来确定氧气的含量。

红外吸收法具有快速、准确和非破坏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氧气含量的测定。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有多种,包括电化学法、光学法、化学法、热导法、质谱法和红外吸收法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准确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测定氧气含量实验报告

测定氧气含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2. 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法;3. 熟悉实验仪器及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氧气是空气中的一种重要气体,其体积分数约为21%。

本实验采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方程式为:4P + 5O2 → 2P2O5。

通过测量反应前后集气瓶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以计算出氧气的体积分数。

三、实验仪器1. 集气瓶(容积为1000ml)2. 烧杯3. 红磷4. 燃烧匙5. 酒精灯6. 导管7. 止水夹8. 橡皮塞四、实验步骤1. 将集气瓶充满水,倒置于烧杯中,使瓶口紧贴烧杯底部;2. 用导管将集气瓶与酒精灯连接,确保连接紧密;3. 将燃烧匙中的红磷点燃,迅速放入集气瓶中,同时用止水夹夹紧导管;4. 观察红磷燃烧过程,待红磷完全燃烧后,用橡皮塞密封集气瓶;5. 将集气瓶倒置,使瓶口朝上,打开止水夹,让水缓慢进入集气瓶;6. 观察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记录数据;7.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分数。

五、实验现象1.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2. 红磷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减小;3. 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与红磷燃烧前后的气体体积差基本相等。

六、实验数据及计算1. 集气瓶容积:1000ml2. 红磷燃烧前后气体体积差:100ml3. 氧气体积分数:100ml / 1000ml × 100% = 10%七、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结果为10%。

实验结果表明,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21%,与理论值基本相符。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操作安全,防止烫伤;2. 红磷燃烧时,确保燃烧匙与集气瓶紧密接触,避免氧气逸出;3. 红磷燃烧结束后,及时密封集气瓶,防止外界气体进入;4. 观察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时,注意观察水的液面变化,避免读数误差。

九、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红磷燃烧法成功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加深了我们对氧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的认识。

初中化学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初中化学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初中化学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空气样品收集器、分析器、试管、试剂(例如亚硝酸钠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

2. 收集空气样品:将空气样品收集器置于待测位置,打开收集器中的活塞使其与外界空气接触,然后缓慢地将活塞向内拉回,将一定体积的空气吸入收集器中。

3. 分析样品:将从收集器中吸入的空气样品转移到试管中。

向试管中加入亚硝酸钠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此时,亚硝酸根离子会与亚硝酸钠溶液中的亚硝酸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亚硝酸铁离子。

而亚硝酸铁离子与氧气发生反应时,亚硝酸铁离子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4. 观察颜色变化:向试管中加入试剂后,观察试管中颜色的变化。

如果颜色变深,说明氧气的含量较高;如果颜色变浅,说明氧气的含量较低。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实验方法只能定性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无法定量。

实际上,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准确方法是使用专门的气体分析仪器,如气相色谱仪等。

以上实验方法仅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用于示范和理解氧气含量的测定原理。

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注意事项

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注意事项

临猗二中卢庆明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一、实验目的: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二、实验原理1、利用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使装置内外产生压强差。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 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三、实验装置四、实验步骤1、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中,双手紧握集气瓶,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在集气瓶内加少量的水。

目的是:(1)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空气污染。

(2)使装置快速降温。

(3)防止燃烧时的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

3、将水面上方空间平均分成五等份。

目的是: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4、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目的:防止集气瓶内的气体逸散导致实验值偏大。

5、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目的:防止红磷燃烧时放热,使集体瓶内的气体逸散导致实验值偏大。

6、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读数。

目的:装置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会导致实验值偏小。

五、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时的现象: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生成大量的白烟。

2、打开止水夹的现象: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水平上升,约占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六、实验结论1、主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2、次结论:(1)氧气能支持燃烧。

(2)氮气难溶于水;氮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七、实验反思1、集气瓶内水的作用?2、实验值偏大的原因?3、实验值偏小的原因?(1)红磷不过量(2)装置不密封(3)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读数。

4、实验成功的关键有哪些?(1)红磷要过量(2)装置要密封(3)冷却到室温方可打开弹簧夹读数。

5、实验中能否用木炭、硫黄、铁丝代替红磷?不能,因为木炭、硫黄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气体,使装置内外不易产生压强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6、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什么?如何改进?不足:容易造成空气污染。

改进:用电热丝或者放大镜引燃装置内的红磷。

7、装置改进后的优点:(1)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其中氧气是最为重要的物质之一,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影响着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健康。

因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

首先,要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我们必须要知道空气中氧气的存在形式。

一般来说,空气中的氧气以氧原子和O2分子两种形式存在。

其中,氧原子以极少量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而O2分子则以较大量存在于空气中。

因此,要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我们只需要测定O2分子的含量即可。

要测定空气中O2分子的含量,一般采用吸光法。

首先,将空气样本放入吸光管中,然后用紫外光照射空气样本,测定空气样本中O2分子的吸光率,根据O2分子的吸光率可以计算出空气中O2分子的含量。

此外,还有一种叫做量热法的方法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O2分子的含量。

首先,用O2分子与空气混合形成混合气体,然后用加热器加热混合气体,测量加热所需的能量,根据测量的能量可以推算出空气中O2分子的含量。

最后,还有一种称为显色法的方法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O2分子的含量。

首先,将空气样本用离子探针法测量,然后用显色剂添加,测定空气样本中O2分子的含量,根据测定的数据可以计算出空气中O2分子的含量。

以上就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与方法。

从上面可以看出,吸光法、量热法和显色法都是有效的方法,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然而,以上提到的测定方法仅针对O2分子的含量,无法测定空气中的氧原子的含量。

此外,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还需要依据环境的温度、湿度等状况进行适当调整。

综上所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主要采用吸光法、量热法和显色法。

根据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测定空气中O2分子的含量,但无法测定空气中氧原子的含量。

此外,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还需要依据环境的温度、湿度等状况进行适当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失败的实验
——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玉环县楚门镇第一中学金敏华内容说明
这是《科学》教科书中一个普通的实验,通过消耗空气中氧气的方法来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不过笔者认为这个实验的价值不在于实验的结果是否与实际相符,事实上用该实验装置很难测量出准确值来,因此实验往往是失败的。

该实验的真正的价值在于通过失败的实验,让学生思考失败的原因,从而让学生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来寻求完善该实验装置、实验过程甚至更好的实验方法。

在失败中打破常规,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理念
学生的思维是单纯的,在普遍的正向思维教育方式下,学生的思维往往形成了定势,唯书本为经典。

但是,《科学》教科书中该实验装置的确存在不合理因素,其中之一就是该装置的气密性不够,当然通过改善气密性可以最大程度的改善该实验装置。

但其二的致命性缺陷,即红磷在瓶外点燃到放入集气瓶、再塞紧瓶塞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存在瓶中的空气与瓶外的空气进行交换,就会产生极大的实验误差,甚至实验失败。

正是利用这次失败的实验,打破学生常规的正向思维方式,来个彻底的逆向思维。

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任何实验都是人为的,实验装置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不合理因素,实验都有失败的可能,即使在成功的实验结果上也必定存在着误差。

从而得出一个结论:任何实验都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于是克服学生的思维惰性,也打破教科书在学生心目中的绝对权威的地位。

案例描述
在做该实验以前,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外对实验进行预习,熟悉实验装
置,想象实验过程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

这个实验简单易懂,通过预习让学生确立正的思维模式,以便为实验后打破该思维模式作铺垫。

在笔者演示该实验前,还要求学生对实验进行描述,同学们基本上描述为:“红磷被点燃后放入集气瓶中,然后在集气瓶中完全燃烧,产生白烟,接着水槽里的水就被吸入了集气瓶中。

”对于学生的描述,笔者没有作评判。

为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接下去就开始做实验。

点燃红磷,将燃烧的红磷放入集气瓶,塞紧瓶塞。

瓶内出现了大量白烟,与水槽相接的导管中有水柱上升。

一切似乎都按照预先的设想进行。

但意想不到的是,当水柱上升一点点高度时就不再上升了,更没有水到达集气瓶中。

“水怎么没有到集气瓶呢?”
“瓶中的是白烟吗?那是什么啊?”
一些细心的学生还发现了特殊现象,“老师,导管怎么先有气泡冒出再有水柱上升呢?”
学生强烈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于是笔者就让学生描述一下刚才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

归纳一下就是:
“先安放集气瓶、水槽,再连接导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点燃红磷,再把点燃的红磷小心的放置在集气瓶中,瓶中迅速充满了白色物质,这时老师把瓶塞塞紧,发现导管口有几个气泡产生,这时红磷不再冒烟了,再等了一会,导管中有水柱产生,水柱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便停止了。


“老师,不是说集气瓶中上升的水与原来的水进行对比再算氧气的量吗?现在水根本没有多出来,那怎么计算呢?”
“是的,这当然不能说明空气中不含氧气,只能说明这是一个失败的实验!”
失败的实验!对于这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大家显得既失望又好奇,学生们课前设想的泡泡已经破灭了!
“这个实验为什么会失败呢?大家找找失败的原因。

”笔者及时的引导学生总结实验失败原因。

“气密性不够,空气进入了集气瓶。

”这个重要原因让学生轻易的找到了。

“但是,后来不是有水柱产生了吗,气密性不是好的吗?”有同学提出了质问。

“老师,我发现你用的红磷很少,是不是没到集气瓶中时就已经烧完了?”
“不对,我看到了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发出的光了的。


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起实验失败的原因。

渐渐的失败的原因被找到了。

最后笔者归纳了失败的原因:
“这个实验的原理是让红磷燃烧掉集气瓶中的氧气,然后让水占据氧气在集气瓶中的位置,再根据上升的水位,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在实验过程中红磷在瓶子外面点燃,再放到瓶中,在这个过程中红磷已经消耗了一部分,如果红磷不充足,那么在放到集气瓶中时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

而且在塞瓶塞的过程中整个装置实际上并不密封,红磷燃烧的时候集气瓶内空气跟外界是连通的,当瓶塞塞好时红磷已经燃烧的差不多了,而且瓶中的氧气也消耗的差不多了,随后反应很快的停止了,所以整个实验失败了。

要想让这个实验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就要加快塞瓶塞的过程,但做到既快又准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了。


“噢,原来这样啊”
“那如何改进这个实验呢?”俗话说趁热打铁嘛!
出乎意料的是学生提出的方案还真多,其中不乏有许多有价值的方案。

如:加快塞瓶子的速度和准确性;改变红磷点燃方式,用点煤气灶一
样的方法使红磷在集气瓶中被点燃,这样就克服了装置的气密性问题;在导管口安装一个三角漏斗,这样当集气瓶中的空气被加热时,不至于让空气跑出装置,减少实验误差。

期间,一个同学还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实验方法,“老师,我们是不是这样做也可以,就是把一定体积的气体反复通过一个可以和氧气反应但是不和其他气体反应的物质,那么最后剩下的气体就没有氧气了,通过先后剩余气体与原来气体体积的比较就可以得出氧气的含量了。


“这个想法好极了!那么今天的作业就是设计这套实验装置,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帮助。

”学生有如此高涨的兴趣,怎么可以就此罢休呢!
可以肯定,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实验方法,比燃烧红磷更具有可靠性。

但更关键的是这位学生能够在失败的实验面前打破思维定势,从转换实验方法的角度来提高实验准确性,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是“失败教育”所产生的显著效果,不仅学会了红磷燃烧测氧气法而且涉及到其他方法,对于科学这门多实验的课程,更多的实验方法意味着更大的成功。

最后,笔者按照学生所提出的几点对实验进行了改进,结果产生了很好的实验效果,使同学们第一次真正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有了这次经验,同学们在以后的实验中往往出乎意料的提出实验的缺陷,同时提出很多的改进意见。

案例评析
通过这次失败的实验,首先使学生知道书本中的东西并不是完全完美的,任何实验都有改进的地方,使他们具有挑战权威的勇气。

其次,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把他们的关注点从结果拉到过程中来,加强了对实验过程的思考。

再次,把中学时期的科学实验从验证的角度转换到探索的角度,探索科学的新方法。

一次失败的实验,结果却成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教学过程。

透过失败的
经历,学生所得到的远比实验本身要多的多。

同时笔者也明白了一个道理,科学的精神在于求真。

再权威的书本也有疏漏的地方,作为求知者应该擦亮眼睛,具有明辨是非挑战权威的精神。

学生在长期填鸭式的教育中产生了思维上的惰性,以为教科书上的就是对的就是真理。

作为一名教师,传授知识是其一,培养学生认真的求学精神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另一方面,探索科学的真理还要有承受得住失败的心理,失败教育不外乎培养这种心理的良好方法。

通过这种探究性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学习效果也明显改善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