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意见】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信意见】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
产业的实施意见
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下简称“战新产业”)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体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潮流,发展潜力巨大,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
发展战新产业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多年来,我区依托雄厚产业基础,抢抓发展机遇,不同时期的新兴产业均取得丰硕成果。
但也要清醒看到,全区战新产业仍存在拉动作用不足、项目增量不多、发展环境不优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全区上下须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形成合力,全面加快战新产业发展,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续强劲的动力。
为此,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贯彻国家和重庆市发展战新产业的战略部署,落实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和全区八大功能板块发展战略,以优化全区经济结构为目标,选准主攻方向,打造承载平台,激发创新引擎,拓展发展空间,丰富政策手段,营造良好环境,全面提升技术、品牌、企业、集群实力,增强战新产业的增长支撑力、产业带动力和社会影响力,使我区成为全市战新产业发展版图中的重要增长极。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
运用市场规则,调动社会力量,激发企业活力,培育具有内生动力、
自我良性循环的战新产业生态圈。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服务保障力度,营造有利于战新产业发展的软硬环境。
二坚持传统升级和增量扩容相结合。
引导传统企业走上工业和信息化、服务业融合发展道路,支持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两化融合、模式优化等方式升级为战新企业。
抓住新一轮全球产能布局调整机遇,加强产业前瞻研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拉长、拉宽、拉高存量产业链,做大、做强、做优新兴产业链。
三是坚持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相结合。
围绕全市十大新兴产业集群,加强统筹部署,明确发展时序,完善保障政策,稳步推动战新产业发展。
跟踪掌握战新产业演进方向,适应多变性、不确定性,及时优化发展路径和政策举措,不断跨越突破,努力走在前沿。
(三)主要目标。
到2018年,集聚一批新兴产业优势企业,初步形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智能汽车和战新服务业六大产业,成为全市新兴产业集群重要基地。
到2020年,六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形成4个百亿级以上、2个50亿级以上区域产业集群;战新企业达到300户,力争实现产值850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以上。
二、重点领域
发挥我区产业优势,根据客观支撑条件,着眼未来市场空间,顺应产能布局趋势,构建富有竞争力的战新产业格局,深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发展新材料产业。
借助全市打造平板显示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契机,选择发展新型功能、先进结构、共性基础材料相关细分产品,加快推动金凤园区碳产业园建设,重点推进
石墨烯制备工艺技术优化,降低单位成本,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拓展应用领域,以点串线拉长产业链,以线扩面壮大石墨烯产业集群;重点引进以碳元素为主的碳纤维、新一代光纤、新型纳米等新材料项目,打造成全市领先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依托西南铝业集团,加快西彭铝产业区建设,重点推进轻量化、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瞄准多样化需求丰富产品结构,提高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用材、智能终端产品等领域的替代率和渗透率,吸引集聚下游应用型企业集群发展。
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
(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依托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资源,发挥高新区高新技术优势,注重硬件制造与软件开发并举,终端产品与关键零部件并行,加快推进“互联网+”和“+互联网”战略。
加强电子消费品发展趋势研判,紧跟龙头企业产品升级步伐,加快发展智能终端产品、可穿戴设备、汽车电子产品等,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重要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
以物联网应用为导向,引进传感器制造、软件集成、运营服务等项目,集聚一批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的优质企业,打造成全市物联网产业集群的主要基地之一。
依托高新区东区产业优势,瞄准工业智能化和民生便捷化需求,大力发展工业软件开发与集成、信息服务、大数据应用,打造成全市重要的服务外包基地。
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
(三)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重点培育机器人产业,提升硬件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大力发展满足工业升级的智能装备和数控设备,积极发展家用、医用及特殊用途机器人,打造成全市机器人及数控机床新兴产业集群重要基地。
加快高效节能电机技
术开发,鼓励和引导通机产品向变频、轻量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推进燃气发电机组广泛应用。
提升发展工程和农用机械,提高工程机械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推动农用机械向大型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丰富产品系列。
加快3D打印及增材制造装备产业培育力度,引进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抢占先机。
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依托金凤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构建集医药、器械、服务三位一体的产业格局,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实现成倍增长。
开发引进具有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化学药和国内急需的首仿药,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体、疫苗等生物药品,积极发展西南地区中药材资源优势的现代中药和保健品。
大力发展特色医疗器械,启动发展高端诊疗仪器及关键部件,突破发展小型家用保健诊断器械,鼓励发展成套设备及医疗服务业。
到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80亿元。
(五)发展新能源及智能汽车。
抢抓重庆市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及智能汽车产业集群的机遇,加快引进电动汽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等整车项目,带动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以及充电桩等配套设备项目落户,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瞄准智能汽车前沿技术,着力引进泊车辅助、并线辅助、ACC巡航、自适应悬挂等产品项目,大力发展智能驾驶、车联网相关产业;加快推动庆铃集团在商用车领域的新能源和智能驾驶技术研发及应用,打造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基地,鼓励其与国际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加快进军新能源乘用车步伐。
到2020年,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产值达到70亿元。
(六)发展战略性新兴服务业。
加快推进国家质检中心基地、
市医疗器械检测检验中心、金域医学检验西迁扩能等重点项目,引进培育第三方质量和安全检验、检测、检疫、计量、认证技术服务机构,提升医药、农产品等专业化服务水平,打造西部检验检测高地。
推进中机中联新院区、壹本国际科工城、“121”科技孵化基地等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研发设计机构,建设研发设计服务中心。
做强高新区火炬软件园,发展软件产品、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嵌入式系统软件、IC设计等软件及信息服务业。
围绕白市驿市级物流节点和黄磏港区县级物流节点,推进西部国际涉农物流园、白市驿货运物流园、走马公路物流园等综合性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加快电商产业园建设,支持发展跨境电商和农村电商,积极打造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区,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引进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鼓励中小型科技企业在“新三板”和重庆股份转让中心挂牌,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展“互联网+”普惠金融。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布局体系
按照土地集约、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的要求,结合存量产业基础和增量布局导向,建设一批特色明显、产业链长、功能综合的园中园,按照“一区多园、园中有园”的建设模式,形成“一高地、三基地、若干园”的战新产业布局。
1.一高地:高新区东区。
挖掘高新区东区在科技研发、高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底蕴和潜能,发展战新产业总部经济,集聚专业化的技术研发、创意设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机构,打造战新生产性服务业基地,建设引领全区战新产业发展的大脑型
高地,努力成为全市战新产业高附加值集聚区之一。
2.三基地:九龙园区、西彭园区、高新区西区。
发挥三个园区制造能力强、发展空间广的优势,提档升级传统企业走上战新发展道路,围绕战新产业重点领域引进充实新产业、新业态、新项目,统筹服务好园中园建设,提升全区战新工业发展主战场地位,为全区战新服务业提供牢固的实体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3.若干园中园:孵化培育10个特色园中园。
重点推进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交通用铝、石墨烯等7个在建战新产业园中园项目。
按照城市开发、产业转移进程,适时推出软件和信息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物联网及传感器等战新产业园项目。
打造一批符合产业特点、功能齐备、比较优势突出的发展载体,促进战新产业园中园与楼宇经济融合发展。
(二)增强创新动力
战新产业是创新驱动产业更迭的结果,创新是战新产业的本能属性,不创新、无战新,战新产业对创新的平台建设、投入力度和成果转化机制提出更高要求。
1.构建创新平台。
利用创业孵化园、楼宇工业园等载体,支持战新产业创业创新,集聚一批充满活力的创新主体,打造战新产业众创空间。
引导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创建国家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增强战新企业创新实力。
丰富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发挥创新服务中心、科技服务大市场等平台功能,引进社会力量提供园中园公共技术和服务,为战新产业创新要素流动、信息交换、产品交易提供低成本环境。
2.加大创新投入。
着力构建企业、社会、政府优势互补的创新投入体系,用多元化投入方式降低投入风险,调动各方投入积
极性。
大力推动企业运用物联网、云计算、新能源、新材料等元素提升管理和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和产品开发投入两个占比。
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广泛开拓融资渠道,引导通过风投、众筹等渠道服务战新产业创新。
加大财政资金扶持,提高政府补贴的失败容忍度,帮助降低战新企业创新风险。
3.加快成果转化。
及时发现、精心呵护战新产业出现的创新创意成果,大力引进原创型研发项目,积极解决产业化面临的资金、厂房、订单等问题,帮助企业走上正轨。
鼓励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成果购买等方式掌握核心技术,推广“研究院+工厂+基金+下游企业”产业化模式,依托核心技术,拉长产业链条,开拓产业空间。
引导企业大力开发战新产品,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争创市级、国家级、全球通行的品牌、认证、称号,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提高开放水平
引进有前景的产业、项目和要素,支持企业利用外部资源和市场发展壮大自己,研究谋划前瞻性发展领域,充分享受战新产业全球化的好处。
1.科学引进来。
明确引进方向,深入研究战新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结构趋势,针对我区战新产业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找准具有可行性、嫁接性的对接领域,制定重点招商行业清单。
聚焦重点行业的技术路线、产品演进和布局趋势,根据我区的承接条件和比较优势,策划一批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撬动创新链的关键项目,动态调整项目储备库,形成战新招商指南。
丰富引进方式,重视引进资金,强化引进人才、技术、模式,提升项目附加值和粘合度。
2.积极走出去。
引导企业树立世界眼光,以全球视野研发战新技术,推出战新产品,开拓战新市场,布局战新项目。
鼓励企业到国外境外申请专利、争取认证,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制定战新产业国际、国内技术标准,支持到市外、境外设立研发机构。
针对发达国家需求高端化、全球需求多层次的特点,完善分层分类、适销对路的产品体系,扩大市场占有率。
鼓励企业通过股权投资、收购兼并、业务合作等方式布局海外项目。
3.谋篇新领域。
加强产业规律和趋势研究,跟踪掌握战新产业发展的苗头和进展,及时响应,把握机遇,优化思路,充实内涵,丰富举措,准确将战新产业的最新趋势反映到我区各个层面工作。
与时俱进发展战新产业,深刻认识到战新产业的相对性,树立“战新产业永远在路上”的理念,密切关注除重点发展六大产业外的新产业、新机会,结合我区产业发展需求和导向,及时培育拓展战新产业新领域,不断丰富全区战新产业体系,提升全区战新产业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四)强化发展基础
1.集聚战新要素。
盘活核心区外迁工业企业土地,发展新业态,拓展区土地优先落地战新项目,打造一批符合产业特点的标准厂房、产业楼宇等载体,推动对土地资源不敏感的战新产业与楼宇经济融合发展。
引导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创新战新融资产品,鼓励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利用风险投资、债券发行、股权激励等新渠道筹集资金,设立战新产业股权引导基金,加大对优质项目和优质企业的支撑力度。
支持企业开展高管思维转型和员工技能转型培训,实施高层次战新产业人才(团队)暨项目引进工程,采取以项目、政策、环境等灵活方式招才引智留人,确保
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水平居主城前列,保障企业员工基本的生产生活需求。
推动企业科研机构公司化、方向战新化,加强产研供需对接和成果转化,鼓励引进先进前沿技术及知识产权。
2.壮大战新增量。
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转型快的龙头企业及新兴业态领先企业为主攻对象,按照一个企业一个团队、一个行业一支队伍、一个园中园一个体系配置招商力量,力争每年落户1个100亿元级的战新项目。
广泛走出去招商,强化中介招商、以商招商,加大到战新人才、技术、企业集聚区宣传招商力度,加强区内外要素、企业、园区对接,助力战新项目市场化配置进程。
按照储备一批、在谈一批、签约一批、投产一批、达产一批“五个一批”滚动推进,建立战新项目库,稳步提升战新产业增量规模。
3.转型传统企业。
引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纳入战新统计,纳入统计一套表的战新企业优先享受各类惠企政策。
以市场倒逼转型,支持传统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和兼并重组等方式进入战新领域,倾斜奖励扶持产品进入国家目录且占比达到一定水平的转型示范企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将战新业务培育成主营业务,不断扩大战新存量规模。
4.优化发展环境。
优化战新产业发展政策环境,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项目审批流程,着力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支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放宽行业准入许可“非禁即入”,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资战新项目。
完善战新产业发展服务支撑体系,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短距离、低成本、高质量的研发设计、法律、金融、知识产权、商务、营销会展等服务。
四、保障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区上下要高度重视、支持和参与战新产业发展,加大协调力度,形成发展合力。
设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区战新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战新办”)设在区经济信息委,领导小组下设政策研究组、招商引资组、项目推进组,分别由区委研究室、区商务局、区发展改革委担任组长单位,牵头相关部门推动各项工作。
(二)加大政策扶持。
政府资源要重点投向战新产业,同等条件下战新企业优先获得支持,有弹性的政策要按照最有利于企业的原则给予帮扶。
充分保障战新产业的土地、能源、通讯、人力资源等需求,不能因要素短缺影响战新项目推进、企业发展、基地建设。
完善战新产业扶持办法,多渠道争取市级战新产业股权引导基金支持,建立区级战新产业股权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向战新领域。
减轻战新企业负担,坚决清理不合理收费,杜绝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的不正之风。
(三)强化考核监测。
建立目标明确、依据可靠、责任落实的“十三五”战新产业发展考核办法,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对相关单位推动战新产业的力度和成效进行考核评比,具体考核办法由区考核办会同区战新办牵头制定。
完善战新产业监测制度,定期发布战新产业统计公报,推动战新企业升规、入统,提高战新企业占比,扩大战新产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