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烦躁、抽搐、痰多、 呃逆、二便失禁或 不通。
源流
1.《内经》对中风的病因和临床 表现论述: 昏迷期:仆击、大厥、薄厥。 半身不遂期:偏枯、偏风、痱风。 • 《素问.调经论》“血之与气,并 走于上,则为大厥, 厥则暴死,气复返 则生,不返则死。”
《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
,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 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
三、相关检查
• 中风与西医急性脑血管病相近,临床可 作脑脊液、眼底及CT、磁共振(MRI)等 检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检查无明显异 常。局限性脑梗塞,患者脑脊液压力不 高,常见在正常范围,蛋白质可高至6070mg% 。头颅 CT 和 MRI 可显示梗塞区,并 有助于和出血性脑中风鉴别。在起病后1 周 CT 能正确诊断大脑或涉及半球内直径 在1cm或更大的血肿。
白芍、竹茹、川贝、茯神、甘草。)
3、痰浊瘀闭证
阴闭:五大主症+痰湿症(面白唇暗,静卧
不烦,肢软,四肢不温,痰涎壅盛)
治法:燥湿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①苏合香丸 ②涤痰汤《济生方》
( 法半夏、陈皮、茯苓、胆南星、竹茹、 人参、石菖蒲、 枳实、甘草、生姜。)
脱证
元气衰败:五大主症+五脏败绝症候
治法:益气回阳、扶正固脱 方药:参附汤加味《校注妇人良方》
来自百度文库
(二)与厥证鉴别
厥证也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之 表现,需与中风相鉴别。一般而言, 厥证神昏时间短暂,发作时常伴有 四肢逆冷,一般移时可自行苏醒, 醒后无半身不遂、 、言语 不利等表现。
(三)与痉证鉴别
痉病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角弓 反张为临床主证,
病发时可伴高热、
神昏,但无口舌
歪斜及肢体偏瘫。
(四)与痿证鉴别
第四章 肝胆病证
第七节 中风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张震中
教学要求
掌握中风的概念、特征。中经络风痰入络,中脏腑闭证 与脱证的辨证要点,以及应急处理和治法方药。
熟悉中风的病因病理,明确肝肾阴虚是致病之本,风、 火、痰、气、瘀相互为患是发病之标,气血逆乱,上犯 于脑,则发为中风;中风恢复的治疗。 了解缺血中风、出血中风的概念、特点;中风与痫证、 厥证的区别。西医脑血管意外及现代检查方法、诊治要 点;生活起居、精神、饮食等的调摄。
3、阴虚风动
主症:四大主症+肝肾阴虚症脉 (头晕头痛、耳鸣目眩、 腰酸腿软)
治法:滋养肝肾,潜阳熄风
方药: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 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怀牛膝、龟版、
白芍、玄参、天冬、川楝子、麦芽、茵陈篙 甘草 )
(二)中脏腑
1、痰热腑实
主症:四大主症+腑实症脉
(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 痿证可以有肢体瘫痪,活动无力等类似中 风之表现;中风后半身不遂日久不能恢复 者,亦可见肌肉瘦削,筋脉弛缓,两者应 予以区别。但痿证一般起病缓慢,以双下 肢瘫痪或四肢瘫痪为多见;而中风的肢体 瘫痪多起病急骤,且以偏瘫不遂为主。痿 证起病时无神昏,中风则常有不同程度的 神昏。
痿证
(五)与痫证鉴别
明代:张景岳:“内伤积损” 李中梓:“闭证、脱证” 清代:叶天士:“肝阳化风” 王清任:“气虚血瘀”创 立 补阳还五汤治疗偏瘫 。 晚清:张伯龙、张山雷、张锡纯 中西贯通,认识到中风是因年老 体衰,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充 犯脑。
范围
急性 脑血管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 血 脑血栓形成 类 脑栓塞 出 脑出血 血 类 蛛网膜下腔出血
治法:通腑泄热化痰
方药:桃仁承气汤加减。
(桃仁、大黄、芒硝、枳实、陈胆星、 黄芩、 全瓜萎、桃仁、赤芍、丹皮、牛膝 )
2、痰火闭窍
阳闭:五大主症+闭证共证 +痰热症(鼻鼾痰鸣,项背身热,烦躁,便秘) 治法:清热涤痰,醒神开窍、
方药:
①安宫牛黄丸
②羚羊角汤《通俗伤寒论》
( 羚羊角、钩藤、桑叶、菊花、生地、
【病因病机】
气血亏虚→瘀阻脑脉 积损正衰 (年老气虚) 肝肾阴虚→阳亢风动 烦劳过度→阳气升张→阳化风动 火血瘀→横窜经络→中 五志化火→心火暴盛 情志过极 相上互→蒙蔽清窍→风 风气痰
肝阳骤亢→肝风暴动
饮食不节 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热动风 煽逆结
病机
• (一)病位在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
• (二)病理性质属于本虚标实证。肝肾阴虚, 气血衰少为致病之本,风、火、痰、气、瘀 为发病之标,两者可互为因果。 • (三)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 犯于脑。轻者中经络,重者入脏腑。
二、病证鉴别
• (一)与口僻鉴别:
• 僻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 需与中风相鉴别。但口僻之口眼歪斜, 常伴耳后疼痛,而无半身不遂或神志 障碍等表现,多因正气不足,风邪入 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 罹患。
(一)中风(中经络)与口僻的鉴别
中枢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 周围性面 周围性面瘫 瘫
三、相关检查
• 对于脑干内小的血肿或血块已变为和脑 组织等密度时,MRI的诊断比CT可靠。原 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主要原因为 动脉瘤破裂和动静脉血管畸形。早期 CT 扫描,可显示破裂附近脑池或脑裂内有 无凝血块,脑内或硬膜下血肿及是否合 并脑出血。 MRI 对 SAH 的诊断并不可靠, 无CT条件下,可谨慎进行脑脊液检查。
( 人参、熟附子、生姜、大枣。)
恢复期
1、风痰闭阻
主症:言语謇涩或失语; 兼症:口舌喎斜、流涎,偏瘫,肢麻 (痰阻舌窍症脉) 治法:祛风化痰,宣窍通络 方药:解语丹《医学心悟》
(白附子、石菖蒲、远志、天麻、全竭、 南星、羌活、木香、甘草。)
2、气虚血瘀
主症:四大主症+气虚血瘀症脉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
病机
• (四)中脏腑因邪正虚实的不同,有闭 脱之分,且可发生由闭转脱的演变。 • 因于痰火瘀热者,为阳闭。 • 闭证 • 因于痰浊瘀阻者,为阴闭。 • 脱证──风阳痰火炽盛,进一步耗灼阴精, 阴虚及阳,阴竭阳亡,阴阳离绝,则出 现脱证,表现为口开目合,手撒肢冷, 气息微弱等虚脱症候。
病机
• (五)恢复期因气血失调,血脉不畅而 后遗经络形证。 中脏腑者病情危重,但经积极抢救治疗, 往往可使病人脱离危险,神志渐趋清醒, 但因肝肾阴虚,气血亏损未复,风、火、 痰、瘀之邪留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 而仍留有半身不遂,口歪或不语等后遗 症,一般恢复较慢。
【现代研究进展】
1、对中风病因病机的研究。
2、对中风辩证论治的研究。 (1)通腑泻下法治疗急性期中风。
(2)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
教学小结
思考题
• 为什么说中风病变是渐积形成的? • 如何鉴别中风之中经络、中脏腑,闭证、 脱证和阳闭、阴闭证候。 • 中风有什么先兆?卒中时应采取哪些急救 措施? • 对中经络和中脏腑闭证怎样进行治疗。 • 对中脏腑脱证如何进行处理?
三、分证论治
(一)中经络
1、风痰阻络
主症:四大主症+痰瘀症脉
治法:化痰熄风通络
方药:化痰通络汤
( 法半夏、茯苓、白术、胆南星、
天竺黄、天麻、香附、丹参、 酒大黄。)
2、肝阳暴亢
主症:四大主症+肝火症脉 治法:平肝泻火通络
方药:天麻勾藤饮
《杂病证治新义》 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川牛膝、 杜仲、黄芩 、 桅子、益母草、 朱茯神、 夜交藤。
概念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 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轻者不经 昏仆,仅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语言蹇涩为主症的一种疾病。此病 多发于中年以上,好发于冬春季节, 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危重病。
【证候特征】
主症:神昏、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 言语謇涩或不语、 偏身麻木。
昏、瘫、喎、謇、麻
兼症:头痛、呕吐、
诊查要点
• 一、诊断依据 • 二、病证鉴别 • 三、相关检查
一、诊断依据
• (一)具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 身麻木,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等特定的临床表现。 轻症仅见眩晕、偏身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等。 • (二)多急性起病,好发于40岁以上年龄。 • (三)发病之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一侧麻木 等先兆症状。 • (四)常有眩晕、头痛、心悸等病史,病发多有 情志失调,饮食不当或劳累等诱因。
脱证:目合口开、
鼻鼾息微、手撒肢软、 二便自遗、汗出肢冷、
脉微细欲绝。
愦、瘫、软、开、遗
闭证
脱证
二、治疗原则
急性期:治标祛邪 中经络:平肝熄风,清热涤痰,活血 通络、通腑泻热。 中脏腑:闭证 ── 醒神开窍,涤 痰、熄风、通腑。 脱证 ── 扶正固脱、 救阴回阳。
恢复期、后遗症期:扶正祛邪。 益气活血,滋养肝肾, 育阴熄风。
方药: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 黄芪、赤芍、川芎、 桃仁、红花、地龙、归尾 )
3.肝肾亏虚证
• 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 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 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 治法:滋养肝肾。 • 代表方: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 • 常用药:干地黄、首乌、枸杞、山萸肉、 麦冬、石解、当归、鸡血藤。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素问·通评虚实论》
“仆击、偏枯……肥贵人
则膏粱之疾也。”
2 . 张仲景 • 《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 病脉证并治》• 首创中风的病名及临 证分类法,“邪在于络,• 肌肤不仁
;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
,• 即不识人;
邪入于脏,舌即难
言,口吐涎。• ”
3.“唐宋”年代是对病因重新 认识的分水岭 唐宋以前:认为“正虚邪中”以 外风立论。 唐宋以后:以“内风”立论。 金元:刘河间:“心火暴甚” 李东垣:“正气自虚” 朱丹溪:“湿痰生热” 王 履:“真中风”、“类中 风”
观察神志
2. 察神
观察瞳仁
神清——辨中经络,病位浅,病情轻度。
神昧——辨中腑, 病位较深,病情中度。
神昏——辨中脏,病位深,病情重度。
3、辨顺逆

中经络

中脏腑
若神志昏愦,双侧瞳仁大小不等,项强 或抽 搐 ,吐血,呃逆频频, 为病势逆转。
4、辨闭脱:
闭证:牙关紧闭、口噤不开、
两手握固、肢体强痉、大小便闭。 昏、瘫、痉(噤)、闭。


钟某,男,68岁,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 近年来常感头晕。 昨晚因事与人争吵后,突然仆倒,不知 人事,面色潮红、口眼歪斜、牙关紧闭、呼 吸气粗、口臭身热、躁动不安、两手握固、 大便七天未解,右侧肢体偏瘫,舌红,苔黄 腻,脉弦滑而数。 请回答:诊断: 辩证: 治法: 方药:
正常眼底
视神经乳头水肿
【辩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分期辨证: (1)急性期: 中经络发病后1至2周; 中脏腑最长不超过1个月。 (2)恢复期:发病后2周或 1个月至半年。 (3)后遗症期:半年以上。
急性期以标实证为主,临床多
见肝风、痰浊、瘀血、腑实证。
恢复期、后遗症期以本虚为主 ,临床多见气虚、气阴两虚、肝肾 阴虚证。亦可见 虚实夹杂证。
• 痫证发作时起病急骤,突然昏仆倒地,与中风相 似。但痫证为阵发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卒发仆地 时常口中作声,如猪羊啼叫,四肢频抽而口吐白 沫;中风则仆地无声,一般无四肢抽搐及口吐涎 沫的表现;痫证之神昏多为时短暂,移时可自行 苏醒,醒后一如常人,或留有轻度头昏、乏力等 证,但可再发;中风患者昏仆倒地,其神昏症状 严重,持续时间长,难以自行苏醒,需及时治疗 方可逐渐清醒。中风多伴有半身不遂、 等症,亦与痫证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