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更新课程设置,深化课程内容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更新课程设置,深化课程内容改革
韦国燕
高职一切问题的核心是课程问题。无论是高职定位、专业建设还是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只有在课程中才能得到很好说明,也才能得到实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更新课程设置,深化课程内容改革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解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效果和同时期社会需求之间矛盾的有效方法。所以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本人选此主题进行了调研。
一、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深入系部座谈、到实训基地调研、访谈等方式,发现我院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现行课程设置远远滞后于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
高职课程设置的目标是达成人才培养目标,最终满足同时期的市场需求。同时它也是以对市场需求的分析为起点,通过对市场需求的了解而不断调整,以增强持久适应性。然而,我院现行高职课程设置的调整却远远滞后于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人才市场认识不够,轻视课程设置必备的行业分析。现实情况是:虽然我们能根据市场对某类人才的需求而及时地开设了些相关的专业,但只强调了学生“量”的增长,忽视了“质”的提升。即使在某些专业上有较强的培养基础,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上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但是在进行行业分析时,没能有效地结合相应的能力单元,导致“毕业生并不能进入对应产业界”现象的发生。
(二)存在“重专业数量,轻视课程开发”的思维定势
我院是所成人院校,近年来,全日制成人学生越来越少,为了学校的发展,我们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根据市场需求设置高职专业,随着专业数量的增加高职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专业门类齐全也将导致高职课程设置过宽和培养质量的下降。多而广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使办学不能突出地方特色,不能形成拳头优势,不能适应区域市场需求;过多的设置
专业会使学院有限的教育资源更加紧张,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实训课难以保障,从而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质量。例如国际贸易专业对外语要求很高,但是由于“教育资源匾乏”,在进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时,开出的外语课程课时不足,实训不够。学生外语水平和其他专业学生相差无几。此外,大部分教师将精力投放于讲课中,教研科研时间不足,对课程的开发重视不够。轻视课程开发致使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捉襟见肘,失去了高职课程设置的条件和基础。
(三)课程内容调整不及时
目前我院高职课程内容总体上是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但仍有不足之处,就是调整不及时。首先,部分课程的内容依然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痕迹,没有及时补充与现代科技发展和应用技术联系的新知识、新经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新课程开发力度不大。二是在选择课程内容时没能很好区分“必须、够用”界限,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以高新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内容体系。三是相关学科课程内容有机融合程度不充分,增加了“教和学”的分量和难度。目前,由于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变迁,学科分化和专业课程分科加快,知识交叉性质的岗位也大量出现,促使高职课程内容向综合化发展。最后,课程内容的安排(课时安排)不合理。有些专业课程在学分比重分配上“重理论、轻实践”,并由于教师和实训条件的限制,实训课开出率不高或课时不足,存在“凑学分”之嫌。
(四)教学计划的制定依赖互联网,教学规划缺乏校企合作
在走访各专业教研室主任时发现,在编制教学计划时,无一例外地,这些教研室主任都借鉴了互联网上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同时对该专业培养的学生进行目标定位时也取自某些高校较为普遍的说法。
校企合作是国外高职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高职教育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这一理念的具体举措之一。但是我院高职课程设置方面校企合作并不广泛。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首先,校企合作下的教学规划缺乏。校企联合进行教学规划,有利于学校紧密结合企业技能岗位的要求,确定和调整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然而,我院现阶段在教学计划、选择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等方面制定上,企业参与的现象并不多见。其次,校企实训方面合作不充分。校企实训方面的合作,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弥补校
内实训条件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对真实的生产设备及产品创造过程的体验;有利于企业用人成本的降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年6月11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对照国家职业标准,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实训方案;企业应结合对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与职业院校联合制定培养计划,提供实习场地,选派实习指导教师,组织学员参与技术攻关。支持企业为职业院校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我院虽然比较重视实训课程的开设,也在不断提高实训条件,并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到企业去实习。但实际上,并不能达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的要求,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有些流于形式,缺乏实训计划的指导,而且在实习期内做一些基本的工作,甚至带有参观的性质,很少有机会顶岗实习。
二、对策与建议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更新课程设置,深化课程内容改革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通过调研得到课程设置更新和课程内容改革势在必行的结论。在实践教学基地调研时,企业代表也讲到发现来实习的学生存在部分知识陈旧问题,提出课程设置应据社会需求发展及时更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果不进行课程设置及时更新,那是让学生浪费时间、误人子弟。高职一切问题的核心是课程问题。无论是高职定位、专业建设还是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只有在课程中才能得到很好说明,也才能得到实现。这些问题我们也常提,但没有真真正正地去做,没有深入开展。本人结合工作,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推动改革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一)充分了解人才市场需求,依据区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对课程的设置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它直接地影响着高职教育课程的开发,体现着各种职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的具体的要求。课程设置门类要紧扣当地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依据区域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课程改革目标要求构建“进得来,出得去”的专业设置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一环;课程设置门类要要紧盯人才市场和职业市场的变化,充分了解人才市场和紧密跟踪行业技术发展水平可以为高职课程设置提供方向性依据。
(二)重视行业分析,加强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