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与方程(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等式与方程教案

等式与方程教案

等式与方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把握“等式”的概念,学会写等式。

2、理解“方程”的概念,学会用字母和数字表示一个未知数。

3、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学会解方程。

二、教学重点1、准确地理解“等式”的概念,学会写等式。

2、理解方程的概念,学会用字母和数字表示一个未知数。

3、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难点1、理解未知数的概念和解方程的方法。

2、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教学实例五、教学过程Step1 引入新知识1、启发式引入,如:小明有一些苹果,小李比小明多吃了5个苹果,这样可以用什么表示?学生回答:可以用等式表示。

2、教师进一步解释:等式是指两个数或者两个代数式之间用“=”连接的语句。

如:2+3=5,a+3=7等。

Step2 教学讲解1、等式的一般形式:代数式=代数式2、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加(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代数式,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乘(除)同一个非零数或同一个非零代数式,等式仍然成立。

3、列方程解决问题。

(1)学习用字母表示未知数。

(2)根据问题列方程。

(3)解方程。

4、方程的解的概念:把一个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使方程成立时,该值称为方程的解。

5、解一元一次方程:(以一元一次方程为例)(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方程。

(2)解法:①方程两侧同时加(减)或乘(除)同一个数,方程仍然成立。

②方程两侧交换位置,方程仍然成立。

③用逆运算的法则(3)解方程的步骤:①用逆运算的法则消去方程中的常数项,即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另一侧。

②提取未知数的系数。

③用逆运算的法则求解未知数的值。

(4)实例:x+3=7 解:x=?①两边减3,得到x=7-3=4②所以x=4Step3 问题讨论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如年龄问题、速度问题等,让学生自己列方程并解决问题。

Step4 总结归纳把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

等式与方程教案

等式与方程教案
小结:方程是一种特殊的等式。
三 教学“试一试”
(1)提问:观察左边的天平图,你能列出方程并说说方程表示的意思吗?
(2)提问:观察右边的图,你知道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吗?了解清楚意思后怎样列方程?。
四、教学“练一练”
1、练一练第1题
(1)观察,找一找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判断: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
说明: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等式,这两个等式有什么共同点?
(3)揭示方程的意义
说明: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提问:你认为要是方程应该具备哪几个条件?
提问:你能自己想几个方程出来吗?集体交流。
(4)观察50+50=100,X+50=150,2X=200这三个等式,你觉得等式与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课题
等式与方程(例1、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1~3题)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2月15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情境图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方程的意义。
3、引导学生体会式子、等式、方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对方程含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x+x+x+x+x=50和5x=50
x+22=84
3x=96
x+38=86
x-56=60
x-116=84
x+27=39
x+10=100+10
x+50=20+100+50
由于学生之前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式子、等式这样的概念,只是模糊地知道有式子这种说法,所以课前做适当的补充很有必要,通过这两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能说明清楚式子与等式的关系。

等式与方程教案范文

等式与方程教案范文

等式与方程教案范文教案:等式与方程教学目标:1.理解等式与方程的概念。

2.掌握解等式和方程的基本方法。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等式的含义,区分等式与方程。

2.掌握解等式的基本方法。

3.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掌握解决方程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等式”的概念,让学生回顾等式的定义和特性。

2.引出“方程”的概念,让学生猜测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解释“方程”的概念:包含未知数的等式被称为方程,方程是由等式演化而来的。

2.引导学生思考方程的特点:方程中有未知数,求解方程就是要找出未知数的值。

三、解等式的基本方法(15分钟)1.理解解等式的含义:将未知数替换为合适的值,使等式成立。

2.解释等式两边的对称性:等式两边可以进行相同的变换,保持等式的成立。

3.通过例题,讲解解等式的基本方法,如加减原则、连加减原则、交换律等。

四、解一元一次方程(25分钟)1.解释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特点:方程中只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2.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如移项、化简、整理等。

3.给与学生大量练习题,巩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五、解一元二次方程(25分钟)1.解释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特点:方程中只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2.通过例题,引导学生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和解的基本方法,如配方法、因式分解、求根公式等。

3.给与学生大量练习题,巩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六、应用实际问题(15分钟)1.引入应用实际问题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解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提供一些实际问题的例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思考与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七、总结与拓展(5分钟)1.让学生总结等式与方程的概念和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等式与方程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等式与方程》教案设计

《等式与方程》教案设计

《等式与方程》教案设计《《等式与方程》教案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等式与方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等式和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等式1.谈话:同学们,小时侯玩过跷跷板吗?我们在玩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样呢?(出示跷跷板的动态图和静态图)小结:当两边的距离相等时,重的一边会把轻的一边跷起来,两边的重量相等,跷跷板就平衡。

利用这种现象,科学家们设计出了天平,天平是衡量物体质量的仪器,大家看,这是什么?(出示天平图)。

当指针在中间的时候天平是平衡的,说明天平左右两端质量相等,当我们在左边放两个50克砝码,这时天平发生什么变化?(右边跷起来了,天平不平衡) 3.在右边再放一个10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怎么样?(平衡了)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板书:50+50=100)4.我们把用等号连接的式子称为等式,你还能写出这样的等式吗?二、主动建构,理解方程1.自主探究⑴我们来看这几个天平,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端物体质量的大小关系吗?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⑵小组同学交流四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X+50>100 X+50=150X+50<200 X+X=200(2x=200)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4道算式。

⑶把黑板上的算式分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要说出理由。

引导学生说出每一种分法: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像2x=200、X+50=15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方程。

等式与方程教案

等式与方程教案

等式与方程教案### 等式与方程教案####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识别并解决简单的线性方程。

3. 学生能够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如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等操作。

#### 教学重点- 等式与方程的定义和区别。

- 等式的性质及其应用。

- 解决线性方程的步骤。

#### 教学难点- 理解等式两边同时进行相同操作的性质。

- 线性方程的解法。

####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 案例分析#### 教学准备- 黑板和粉笔- 学生练习册- 投影仪和PPT####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 通过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等量关系,如“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引入等式的概念。

2. 展示PPT,展示等式的定义和基本形式。

##### 新课讲解1. 等式与方程的定义- 等式:表示两个量相等的数学表达式。

-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 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 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等式仍然成立。

3. 线性方程的解法- 移项:将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式的一边,常数项移到另一边。

- 合并同类项:将等式两边的同类项合并。

- 系数化为1: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求出未知数的值。

##### 互动环节1. 让学生尝试解几个简单的线性方程,教师巡回指导。

2.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解方程的步骤和心得。

##### 练习巩固1. 布置几个不同难度的线性方程,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选择几个学生的解答在黑板上展示,并进行点评。

##### 课堂小结1. 总结等式与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2. 强调解线性方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 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中关于等式和方程的相关练习题。

2. 准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说明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等式与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够解决简单的线性方程。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等量关系,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1等式与方程教案1课时

4、1等式与方程教案1课时

4、1等式与方程(1)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点,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接触过方程,了解了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并学会了用逆运算法解一些简单的方程。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继续学习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等内容,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起到铺垫作用。

教学目标⒈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的意义.⒉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理解方程的解以及解方程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难点:列一元一次方程.学习过程一、复习旧知,衔接铺垫:什么是方程: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小明在公园里认识了新朋友小彬。

小明:小彬,我能猜出你的年龄。

小彬:不信。

小明:你的年龄乘2减5得数是多少?小彬:21小明:你的今年是13岁。

小彬心里嘀咕:他怎么知道的我是年龄是13岁的呢?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x岁,那么“乘2再减5”就是,所以得到方程:。

2、[选一选]: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是的打“√”,不是的打“x”。

⑴5x=0;⑵42÷6=7;⑶y2=4+y;⑷3m+2=1-m;⑸1+3x. (6) -2+5=3 (7) 3χ-1=7 (8) m=0(9) χ﹥3 (10) χ+y=8 (11) 2χ2-5χ+1=0 (12) 2a +b引出本节课:等式与方程三、出示目标,明了内容:⒈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的意义.⒉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理解方程的解以及解方程的概念。

四、自主学习、探究新知:(先自学,再小组交流)1、思考下列情境中的问题,列出方程。

情境1: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升高约1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如果设x周后树苗升高到1米,那么可以得到方程:___ _情境2某长方形足球场的周长为310米,长和宽之差为25米,这个足球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如果设这个足球场的宽为X米,那么长为(X+25)米。

[精品教案]等式与方程 教案

[精品教案]等式与方程 教案

3.3等式与方程教案以下是为您推荐的 3.3等式与方程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3.3等式与方程1、学生掌握方程的定义以及等式与方程的区别;2、使学生掌握方程的解的定义,并且能某个值是否为指定方程的解。

教学重点检验方程的解的方法教学难点区分等式与方程;等式与恒等式;恒等式与方程。

版面设计方程与方程的解一、等式与恒等式:二、方程与整式方程:三、方程的解与方程的根:例1:例2:教学设计一、复习引入:⑴猜年龄:将你的年龄乘以2再减去5,你的得数是多少?如果是21,我就能猜出你的年龄是13。

⑵找规律:如果设小明的年龄为x岁,那么乘以2再减去5就是2x-5,所以得到方程(equation):2x-5=21二、新课传授:1.等式与恒等式:① 等式:像1+2=3,5.3-(-1.2)=6.5,x+2x=3x,x+3=5等这样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左边的式子叫做等式的左边;等式右边的式子叫做等式的右边;等式的一般形式是:A=B② 恒等式:像1+2=3,5.3-(-1.2)=6.5,x+2x=3x,a+b=b+a等这样等号两边的值永远相等的式子叫做恒等式。

2.方程与整式方程:① 方程:这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② 整式方程: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时,称为整式方程。

【练习】:课后1、2两题(指定学生口答)1. 方程的解与方程的根:① 方程的解: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② 一元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称为一元方程;一元方程的解也叫做方程的根。

2.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1 检验下列各数是不是方程7x+1=10-2x的解:⑴x=1; ⑵x=-2。

解:⑴将x=1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得左边=71+1=8,右边=10-21=8,∵ 左边=右边,x=1是方程7x+1=10-2x的解。

⑵将x=-2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得左边=7(-2)+1=-13,右边=10-2(-2)=14,∵ 左边右边,x=-2不是方程7x+1=10-2x的解。

《等式与方程》教案设计

《等式与方程》教案设计

等式与方程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等式的概念和性质2.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等式3.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4.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5.能够通过实例训练提高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能力6.培养同学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等式的概念和性质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1.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等式2.如何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教学内容等式的概念和性质等式的概念将两个数或两个代数式用等号连接起来,得到的式子叫做等式。

例:2+3=5,2+x=x+2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交换位置,仍然是等式,即等式两边具有平衡性。

2.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代数式),仍然是等式。

3.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或同一个不为0的代数式),仍然是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若a,b,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则方程ax+b=c就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2x+1=5,3x−4=5x−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若x的某一值能使方程成立,则该值叫做方程的解。

例:对于方程2x+1=5,x=2是方程的解,因为当x=2时,方程成立。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如下:1.将含有未知数x的项移项,将常数项移到等式的另一边。

2.将含有x的项系数化为1。

3.检查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右边与左边应该是相等的。

例:解方程2x+3=5:1.2x=22.x=13.检查:$2\\times1+3=5$,左边等于右边,解正确。

课堂练习1.解方程3x−5=72.解方程4(x+1)=2x−13.一桶水重10公斤,倒出一些水后,桶重6公斤,倒出的水重多少?总结本节课程主要讲解了等式与方程的概念和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其基本步骤。

同学们通过练习题目,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等式与方程教案

等式与方程教案

省市小学五年级数学学科教案第一单元课题:等式与方程第1课时总第个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在辨析中初步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会用方程表示直观情境里的相等关系。

2.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抽象思维。

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能力。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难点:弄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思考与调整一、先学探究先学提纲:1、根据例1图,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根据例2图,天平往哪一边下垂说明什么?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3、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二、交流共享【学情预判】通过熟知的天平,基本能体会平衡、相等的意义,根据图示,能基本列出等式和不等式,但对于用完整、简介的语言表达方程的特点,估计有难度。

【后教预设】1、你知道天平是按照什么原理制造的吗?如果天平左边的物体重50克,右边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的呢?2、出示例1图。

(1)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把它写出来。

50+50=100 (板书)(2)为什么用等号连接?小结:像这样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就是等式。

等式的左边和右边表示相等的关系。

(指出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3、出示例1图(1)天平往哪一边下垂说明什么?(哪一边物体的质量多)(2)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指名板演。

)板书:x+50>100 x+50=150X+50<200 x+x=200(3)如果把这四个式子分类,应分为几类?为什么?指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就叫做等式,而这些等式与前面所看到的等式又有什么不同?(等式中含有未知数)(4)像x+50=100,x+x=100这样的等式叫什么吗?在书上找到什么是方程,读一读,不理解的和同桌交流。

等式与方程教案

等式与方程教案

等式与方程教案教案一: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2. 能够解决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重点:1. 理解等式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教学难点:1.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解不完全的方程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进入课堂后,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进行导入:1. 请给出一个等式的定义。

2. 请举一个例子,说明什么样的式子称为等式。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等式的定义:相等的关系式。

2. 等式的性质:a. 等式两边添加(或减去)相同的数(式)后,仍然相等。

b. 两个相等的数(式)可以互相代替。

三、解一元一次方程(25分钟)1.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a. 传递律。

b. 合并同类项。

c. 移项。

d. 求解。

3. 解决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实例。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分组练习解决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

2. 学生互相讨论解决方案,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题思路。

3. 教师给出解题答案并讲解解题过程。

五、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进一步拓展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范围。

2.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六、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总结等式的定义和性质。

2. 布置一些类似的作业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教案二: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 熟练应用解二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教学难点:1.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解不完全的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进入课堂后,教师可以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与学生讨论二元一次方程的特点。

二、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10分钟)1. 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

2. 二元一次方程的性质:a.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可以是一个有序数对。

等式与方程(精品教案)[大全5篇]

等式与方程(精品教案)[大全5篇]

等式与方程(精品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等式与方程(精品教案)等式与方程(精品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例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及练习一的1~3题。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间的关系。

会列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活动经验。

3.有机结合地方教育资源、我国在方程史上的贡献等内容渗透健康生活方式,爱家乡、爱祖国的数学文化等积极情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经历从现实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方程的过程,理解方程的本质。

教学难点会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例1、例2挂图,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认识等式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它叫(天平)。

(结合课件演示)小明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砝码,天平(平衡了)。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50+50=100)还可以怎样表示?(50×2=100)2.揭示:像这样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等式。

提问:这两个等式左边表示的是什么?右边呢?它们之间是(相等的)关系。

3.提问:小明从天平的左边拿走了一只砝码,这时候还能用等式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那该怎样表示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50<100,100>50)【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出发,经历从自然语言描述事件到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体会等号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数表示两个相等的量,它们的地位是均等的,突破原有等号作为表示运算结果时出现的符号的认识。

又通过对不平衡的情境的数学化表达,丰富对数量之间关系的认识。

】二、认识方程1.用含用未知数的式子表示质量关系猜想:为了让天平达到平衡,小芳准备在天平的左边放一个物体。

如果把把这个物体放下来,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呢?怎样用式子表示这里(指其中平衡的情况)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学生尝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等式与方程教案初中数学

等式与方程教案初中数学

等式与方程教案初中数学教学目标:1. 理解等式的概念,能够识别和书写等式。

2. 理解方程的含义,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正确列出方程。

3.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能够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重点:1. 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2. 方程的定义和解法。

教学难点:1. 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区别和联系。

2.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等式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知识,举例说明等式的含义,如2 + 3 = 5。

2. 引导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乘除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二、讲解等式与方程(15分钟)1. 解释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等式是方程的基础,方程是一种特殊的等式,含有未知数。

2. 举例说明方程的定义:如2x + 3 = 7,其中x是未知数。

3. 强调方程的目的:找出未知数的值,使等式成立。

三、解方程的方法(15分钟)1. 介绍解方程的方法:代入法、消元法、逆运算法等。

2. 以一元一次方程为例,讲解解方程的步骤:a. 确定未知数的系数和常数项。

b. 通过加减乘除运算,将未知数移到等式的一边,将常数项移到等式的另一边。

c. 化简等式,得到未知数的值。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讨论。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等式与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2. 引导学生思考等式与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和解法。

2. 引入更复杂的方程,如多项式方程、分式方程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等式的概念,讲解等式与方程的区别和联系,以及解方程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了等式与方程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和掌握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解方程的方法讲解较为简单,可以进一步拓展解法的内容和应用。

等式与方程(教案)

等式与方程(教案)

等式与方程(教案)小学数学教案:等式与方程一、教学内容:1. 等式的概念及性质2. 方程的概念及解法二、教学目标:1. 知道等式的定义、性质和意义,能够运用等式确定未知数的值。

2. 能够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解法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1. 等式的定义及其性质2. 方程的解法四、教学难点:1. 运用等式求解问题2. 理解方程的概念及解法五、教学方法:1. 演示法2. 实践法3. 讨论法4. 图像法六、教学过程:1. 等式的概念及性质教师通过实物展示等式,例如:2+3=5,告诉学生等式的意义是左右两边表示的含义相等。

然后介绍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减)上相同的数,仍然相等。

2)等式两边都乘(除)以相同的数,仍然相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小游戏或小测试等方式考察学生对等式的理解程度。

2. 方程的概念及解法教师通过实例,例如:x + 3 = 7,告诉学生方程解法的步骤:1)将式子化为x = … 的形式。

2)将等号两边都乘(除)以相同的数。

3)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方程解法的过程。

七、教学评价:1. 此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等式和方程的理解,增强他们运用等式求解问题、掌握方程解法的能力。

2. 通过测试、小游戏等方式进行课堂互动,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3. 数学是一种操作性强的学科,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进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八、教学反思:1. 数学教育必须注意方法的创新,以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2. 合理管控教学节奏,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时间去理解所讲的知识。

3. 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加强练习量,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和解题技能。

继续写相关内容:四、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1. 运用等式求解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文字题目、图片等形式让学生解决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在求解问题过程中积累经验,提升他们的解题能力。

例如:某超市一盘西瓜的重量是3.2kg,现在超市隆重推出买5送1的优惠活动,请问买6盘西瓜的总重量是多少?解:设购买6盘西瓜的总重量为x,因为要买5送1,所以实际购买的西瓜只有5盘,故得到一个等式:5×3.2kg = x解得:x = 16kg2. 理解方程的概念及解法方程是数学中重要的一种表达式,而且在求解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应用。

《等式与方程》教案

《等式与方程》教案
2.教师指出: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总是有一定范围的。
3.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说式子和数量关系。
二、方程与等式
1.举例说说什么是方程?方程与等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填一填:在下面的集合圈里填入“等式”和“方程”。
3.举例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你怎样理解“同时”、“同一个数”、“0除外”这些词的?利用等式的性质可以干什么?
第八单元总复习第(6)课时
课题
等式与方程
教材简析
科书第12册92页“整理与反思”和92-93页“练习与实践”1~6
1.用字母表示数:表示运算律;表示计算公式;表示一般数量关系。
2.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区别: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一个等式)。
完成第6题: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穿的鞋的码数和厘米数,课上完成时出示码数和厘米数之间的换算关系后,让学生验证这种换算关系正确与否,后引导学生分析知道厘米数求码数与知道码数求厘米数通常应各采用什么方法解,再让学生独立解答填表,最后全班交流。
媒体使用
板书设计
数的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
运算律
作业布置
与设计
用简便方法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等式的性质,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渗透初步的代数思想。在比较中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方程的解及解方程的区别、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的理解。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ax±b=c”、“ax×b=c”、“ax÷b=c”、“ax±bx=c”等形式的方程解法,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个值)。

等式与方程教案

等式与方程教案

等式与方程教案教案标题:等式与方程教案教案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能够运用基本的等式和方程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等式与方程的定义和特性。

2.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1.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方程的解空间。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大纲、教材、多媒体投影仪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课本、习题集等。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等式和方程,引出等式与方程的概念,并和学生讨论它们的共同点和区别。

例如:2x+3=7和2x+3=y中的x和y 有什么联系和区别?Step 2: 介绍等式与方程的定义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等式和方程的定义,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让学生能够理解等式是两个数或表达式之间相等的关系,而方程则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Step 3: 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师向学生介绍等式的基本性质,如等式两边加减相同的数或表达式仍然相等,等式两边乘除相同的数或表达式仍然相等等。

通过简单的例子和练习,加深学生对等式性质的理解。

Step 4: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师向学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形式,如ax+b=c,然后向学生介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通过实例演示和学生练习,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Step 5: 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这些问题。

例如:某商店的零售价格是进价的三倍加上50元,如果进价是x元,求出售价。

Step 6: 总结和拓展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拓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Step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等式与方程的理解和解题能力。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投影仪、课堂练习、教学大纲、教材等。

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包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参与度。

七年级数学上册《等式与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等式与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等式性质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等式性质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教学内容:
强调等式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
3.教学目标:
通过总结归纳,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等式与方程的性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3.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与练习,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题技巧。
3.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包括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等。
2.教学内容:
设计分层习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
3.教学目标:
1.对等式性质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灵活运用等式性质进行变形。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将问题抽象为一元一次方程,缺乏问题转化能力。
3.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掌握不够熟练,容易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
4.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恐惧心理,缺乏自信心。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等式性质。

等式与方程教教案

等式与方程教教案

2.3等式与方程一、教学目标1、理解等式的概念.2、掌握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3、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有关等式、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四、教学难点: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看到过下面的式子:3+(-5)=-2,a(b+c)=ab+ac ,3-2x=5,6x-3=y+4. 请你观察这四个式子.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下面我们学习等式与方程.(二)讲授新课思考:我们看到过下面的式子:5+(-2)=3,m(a+b)=ma+mb ,,)(21h b a S +=4+x=7,x+5=y-4. 请你观察这五个式子.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同学们思考并交流.(三)重难点精讲这五个式子都是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像这样用“=”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在等式中,等号的左、右两边的式子,分别叫做这个等式的左边、右边.其中,4+x=7,x+5=y-4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把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5+(-2)=3是一个算式,m(a+b)=ma+mb 表示的是分配律,h b a S )(21+=表示的是梯形的面积公式.当我们把m(a+b)=ma+mb ,h b a S )(21+=中的某些字母看做未知数时,它们也叫方程. 跟踪训练:判断下列各式,按要求填写序号:(1)2x+3y=0 (2) 1+2=3(3) x2–3x +2=0 (4) 3x+2(5) x+1=2x-5 (6) |x+1| =2(7) 0.32m-(3+0.02m)=0.7以上各式中是方程的有(1)(3)(5)(6)(7).以上各式中是等式的有(1)(2)(3)(5)(6)(7).探索:这里有-3,1,21-,2,0,43-共六个数,其中哪个数能使方程4x+5=3的左边和右边的值相等? 经过检验发现,只有把x=21-,代入方程的左边时,4x+5=4×)21(-+5=3,方程的右边也是3,所以可以知道,当x=21-时,方程4x+5=3两边的值相等,我们就说21-是方程4x+5=3的解. 一般地说,能够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方程的根.求得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思考:怎样检验一个数是不是给定的方程的解?典例:例1、检验下列各数是不是方程2x-7=5x+1的解:(1)x=-2, (2) .38-=x解:(1)把x=2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得左边=2×(-2)-7=-4-7=-11,右边=5×(-2)+1=-10+1=9.∵左边≠右边,∴x=2不是方程2x-7=5x+1的解. .157238.33713401)38(5,33773167)38(238)2(的解是方程右边,左边右边左边两边,得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把+=--=∴=-=+-=+-⨯=-=--=--⨯=-=x x x x 跟踪训练:检验下列各数是不是方程x-9=3x+1的解:(1)x=-5, (2)x=2.解:(1)把x=-5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得左边=-5-9=-14,右边=3×(-5)+1=-15+1=14.∵左边=右边,∴x=-5是方程x-9=3x+1的解.(2)把x=2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得左边=2-9=-7,右边=3×2+1=7.∵左边≠右边,∴x=2不是方程x-9=3x+1的解.典例:例2、用计算器检验下列各数是不是方程5.4(2x+8.56)=5.94的解:(1)x=-4.16, (2)x=-3.73.解:(1)把x=-4.16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得左边=5.4×[2×(-4.16)+8.56] =1.296,右边=5.94.∵左边≠右边,∴x=-4.16不是方程5.4×(2x+8.56)=5.94的解.(2)把x=-3.73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得左边=5.4×[2×(-3.73)+8.56] =5.94,右边=5.94.∵左边=右边,∴x=-3.73是方程5.4×(2x+8.56)=5.94的解.(四)归纳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何感想?学会了哪些方法?先想一想,再分享给大家.(五)随堂检测1、判断下列各式,按要求填写序号:(1)3-5=-2 (2) m-5n=8(3) x2–3x (4) 3x+2=0(5) x+1<2x-5 (6)x-3y+z=2以上各式中是方程的有_____________.以上各式中是等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方程中,解是x=-2的是()A.4x-2=3xB.5x-1=3x+3C.4x+1=3x-1D.4x-3=5x-23、方程5x-6=4的解是()A.x=0.4B. x=2C. x=-1D. x=-0.44、x=1000和x=2000中哪一个是方程的0.52x-(1-0.52)x=80的解?六、板书设计七、作业布置:课本P83 练习 1、2八、教学反思。

等式与方程教案

等式与方程教案

等式与方程教案等式与方程教案一、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而精确的学科,而等式与方程则是数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在数学学习的旅程中,学生们需要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概念、性质和解题方法。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等式与方程,并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等式的概念与性质1. 等式的定义等式是指两个数或代数式之间通过等号连接的关系。

例如,2 + 3 = 5就是一个等式。

2. 等式的性质等式具有以下性质:(1)等式两边可以互换位置,等式仍然成立。

例如,5 = 2 + 3与2 + 3 = 5是等价的。

(2)等式两边可以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例如,2 + 3 = 5可以加上2,得到4 + 3 = 7。

(3)等式两边可以乘以(或除以)相同的非零数,等式仍然成立。

例如,2 +3 = 5可以乘以2,得到4 + 6 = 10。

三、方程的概念与解法1. 方程的定义方程是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例如,2x + 3 = 7就是一个方程,其中x为未知数。

2. 方程的解方程的解是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对于上述方程2x + 3 = 7,解为x = 2。

3. 方程的解法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如下:(1)将方程化简,使其形式为ax + b = c,其中a、b、c为已知数。

(2)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应的数,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3)将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应的数,解出未知数。

四、实际问题中的等式与方程1. 实际问题中的等式在日常生活中,等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等都可以通过等式来实现。

2. 实际问题中的方程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通过方程可以求解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解决运动问题;也可以求解长方形的长和宽,解决几何问题等。

五、等式与方程的综合应用1. 综合应用一:比例问题比例问题可以通过等式来解决。

例如,已知甲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乙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行驶,问两车同时出发后,多长时间后两车距离相差100公里?解法:设两车同时出发后,经过t小时,两车的距离相差100公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式与方程(精品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例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及练习一的1〜3题。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间的关系。

会列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活动经验。

3.有机结合地方教育资源、我国在方程史上的贡献等内容渗透健康生活方式,爱家乡、爱祖国的数学文化等积极情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经历从现实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方程的过程,理解方程的本质。

教学难点会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例1、例2挂图,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认识等式1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它叫(天平)。

(结合课件演示)小明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砝码,天平(平衡了)。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50+ 50= 100)还可以怎样表示?(50X 2= 100)2.揭示:像这样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等式。

提问:这两个等式左边表示的是什么?右边呢?它们之间是(相等的)关系。

3.提问:小明从天平的左边拿走了一只砝码,这时候还能用等式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那该怎样表示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50V 100, 100> 50)【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出发,经历从自然语言描述事件到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体会等号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数表示两个相等的量,它们的地位是均等的,突破原有等号作为表示运算结果时出现的符号的认识。

又通过对不平衡的情境的数学化表达,丰富对数量之间关系的认识。

】二、认识方程1.用含用未知数的式子表示质量关系猜想:为了让天平达到平衡,小芳准备在天平的左边放一个物体。

如果把把这个物体放下来,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呢?怎样用式子表示这里(指其中平衡的情况)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学生尝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指出:真不简单!同学们能想到用字母来表示这个物体的质量。

这些字母表示的数咱们事先不知道,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未知数。

感悟:人类能够将未知数用一定的字母表示,并且让未知数平等地参与运算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课件演示,播放录音:700多年前,我国数学家李冶发明了“天元术”,他用“天元”表示未知数。

后来数学家们又用各种符号表示未知数。

1637 年,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最早用x 表示未知数。

这种表示方法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

】交流:三幅图中,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就可以怎样表示?另外两幅图呢?(X +50= 100 X +50 V 100 X +50> 100) 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眼见为实!这时候,咱们该用哪个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X +50>100)表达:(放下物体后)为了使天平继续达到平衡,小芳利用砝码进行了各种调整,请你也用关系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 X+50V 200、X+50= 150、2X= 200)【设计意图:用字母和符号表示数及其运算或关系是代数的基本特征。

以天平情境为导线,把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用数学语言表达,逐步符号化,引入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达等式和不等式,为建构方程概念提供基础,并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发展的历程及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描述数量关系的方程思想。

】2.分类、比较,揭示方程的意义⑴讨论分类依据现在黑板上8 个式子(50+ 50= 100, 50X 2= 100, 50V 100, 100>50, X +50> 100,X+50V 200、X+50= 150、2X= 200),你能将这些式子分分类吗?先自己想一想分类的标准,再和同桌讨论一下。

⑵动手操作讨论结束后,从信封里拿出8 张写着式子的纸条,按照你们的标准分一分。

⑶交流反馈哪个小组愿意到黑板上来展示你的分法?告诉大家,你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展示学生的三种分法:a •按是不是等式分成两类;b •按有没有未知数分成两类c.同时按是不是等式和有没有未知数分成四类。

根据分类的标准咱们来看一看每一组式子有什么特征?①没有未知数也不是等式;②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③没有未知数但是等式;④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⑷揭示概念揭示:像50〈100、100〉50、50+50=100 50 X 2=100这些式子大家都比较熟悉,而X +50>100 X+50< 200这类式子比较复杂,我们到初中会更深入地了解它。

像X+50=150 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提问:黑板上另外三类是方程吗?为什么?3. 判断深化理解出示“练一练”第1 题。

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6+x=14 36-7=29 60+23>70 8 +x50-2=25 x+4<14 y -28=35 5y=40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设计意图: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表达是横向数学化,在数学世界里需要通过纵向数学化认识概念的本质特征。

描述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式子有多种,让学生从常见的关系式中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抽象、概括逐步分化出方程的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自主建构起对概念本质特征的认识。

】4. 描述生活⑴说饮食(以图的形式呈现)(看图列方程)①萝卜——“如皋萝卜赛雪梨”。

图示:三只萝卜各x 克,共重450 克。

(台秤)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三香斋茶干——“只此一家”。

【图示:每袋x 元,共4 袋。

一共24 元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白蒲黄酒——“液体长寿面包”。

【图示:一只杯子200毫升,另一只杯子x 毫升,共500毫升的黄酒。

列方程:】(先不出现数字)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大杯的容量、小杯的容量与这瓶酒的净含量有怎样的关系呢?给出信息后,提问:根据给出的信息,你会列方程吗?提问:如果把已知量和未知量变一变,你还会列方程吗?(300+y=500)如果再变一变呢?(z+1.5z=500 )追问:刚才,同学们都是根据什么来列方程的?⑵话运动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录音配合图片文字)①播放录音(配图):“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张大爷每天早饭后忙完家务, 就去休闲广场散步。

他每分走x 米,经过5分,正好走完400米。

屏幕显示文字:每分钟走x 米,经过5分钟,正好走完400米。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散完步,张大爷就去打太极拳。

老人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每排x人,共6排。

前面还有两名教练示范,一共有62 人。

屏幕显示文字:每排x 人,共6 排,前面有两名教练示范,共62 人。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赏美景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① 护城河边,有两个着名的景点,它们的历史可悠久了!【显示文字:水绘园有x 年的历史,定慧寺比水绘园的历史长1000年,已有1400 年历史。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古城如皋有内、外两条城河环绕,沿着护城河走,你会发现一座座各具特色的桥显示文字:内城河上有x 座桥,外城河上有x+5 座。

一共有29座桥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皋的盆景久负盛名,屡获大奖。

左边这一盆叫(层云叠翠),右边这一盆叫(蛟龙穿云)。

它们都是名贵的盆景。

【显示:“层云叠翠”盆景的价格是x 元,“蛟龙穿云”的价格是它的2倍,一共360000元。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再带你去一览“天下第一大寿星”的风采。

很高是吧!小明也正在这里游玩呢!你找到他了吗?跟寿星像比怎么样?【显示:小明高x 米,寿星像总高度是小明身高的30倍还多1米,寿星像高49米。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精心选取如皋长寿文化素材为载体,通过对多个现实情境中等量关系复杂程度层层递进的方程描述,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其思想核心是用数学符号表达两件事情的等价。

另一方面,丰富对家乡“江苏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花木盆景之都”、“世界长寿养生福地”的认识,增强作为现代公民对家乡、祖国的认同感,同时有机地渗透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

】三、拓展应用【课件播放达能佳钙饼干广告视频】提问:为了创意的需要,广告中固然有夸张的成分。

但据调查,关于饼干本身的一个重要信息却是可靠的。

你捕捉到了这条信息了吗?(1包佳钙饼干的钙含量二3杯牛奶的钙含量)咱们消费者可得明明白白消费!关于这条模糊的信息,同学们还想进一步了解哪些更为详细的信息?(根据学生提问揭示相关信息。

)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用方程表示三个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结合课件演示)估计一下,每片饼含钙多少毫克?(18 毫克!)小结:咱们同学还真有数学眼光!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又用含用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再进一步用方程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而方程正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个有力的工具!【设计意图:在较复杂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体会算术方法解决起来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比较容易地通过方程表示其中的数量关系,体会方程思想的魅力。

在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代数化、代数问题方程求解的过程中,经历方程建模的全过程,真正让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体验方程思想,引领学生走进方程世界。

】四、总结提升【课件演示:笛卡儿曾经提出了一种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方法”:第一步,把任何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第二步,把任何数学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第三步,把任何代数问题归结为方程求解。

】虽然这种方法现在看来并不是万能的,但很多问题的确是通过方程架起了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桥梁,从而顺利得到解决。

同学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体会到从算术到方程是人类在数学上的进步!【设计意图:笛卡尔的话是对方程思想的高度概括,充分展现了方程的巨大作用。

这与学生在本课学习中所获得的初步体验相一致,因此必能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也指明了今后学习的方向。

】五、作业布置A练习一第3题B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20+30 x+70=100 40>y 10+50=60 x+y=70六、板书设计等式与方程等式:50+ 50= 100X+ 50=1002 X =100像X+ 50=150 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