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几点看法

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几点看法
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几点看法

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几点看

导语: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探讨从古至今不绝如缕,且成果显著,下面小编分享了王维诗歌与绘画的关系,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王维诗与画的关系,历代的探讨层出不穷,而这主要源于苏轼在评价王维《蓝田烟雨图》中的题诗时,说了一番流传甚广的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此说为众多研究者所接受,并对其进一步阐发,认为王维的山水诗和部分田园诗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些诗亦有如是特点,这基本符合唐人创作的实际情况。至于戴鸣《桑阴随记》云“古人诗皆有画,古人画皆有诗”,则显然有失偏颇,晚明张岱在《与包严介》中指出王维的题诗并非句句入画,而且认为“诗以空灵才为妙诗,可以入画之诗,尚是银屑也”,则是直接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否定,自此,后人对于王维诗中有画的质疑愈演愈烈,新时期的蒋寅可谓此风的集大成者,他的《对王维“诗中有画”的质疑》直接提出“将王维诗的成就归于‘诗中有画’已然损害了王维诗的艺术价值”,“代表王维诗歌特色的恰恰是诗不可画”。在我看来,苏轼关于王维诗画的评价是很恰当的,蒋寅等人将“诗中有画”等同于“诗可入画”,显然误解了苏轼的原意,本文将试图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此作一些补充。

一、诗歌与绘画产生的过程非常相近

美国华莱士?斯蒂文斯在《诗歌与绘画的关系》中说到,诗歌和绘画起源于敏感性,诗人和画家凭借头脑努力来完成他们的工作,他们“不是凭借灵感,而是凭借想象或者是想象所激发的神秘的原因。简而言之,这两门艺术,诗歌和绘画,都共同拥有一种劳动元素。”同时,中国古代作家注重个人主观感情意绪的抒发,强调个性和感情的真实。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与绘画的产生来自于作家本身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和真挚饱满的感情意绪,这即是说,作家在进行创作诗与画的时候,感情思维是极其相似的,只是用来表达感情和所思所想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他们都是形象的制造者。美国的霍华德?奈莫洛夫在《论诗歌与

绘画,兼及对音乐的一点思考》甚至说:“诗人和画家都用语言写作”,“画家的语言当然拥有最古老的书写语言的光荣”,这就更进一步拉近了诗歌与绘画产生的距离。

王维作为一名诗人兼画家,他最著名的诗是山水田园诗,研究者说他“诗中有画”,也主要是指这些诗作;同时,王维在绘画领域的最高成就是他的山水画。无论他的诗还是画,都与前代有了很大区别,能尽去魏晋以来的精工雕琢之风,注重自我感情的随意宣泄。他在进行诗歌创作或绘画创作的时候,所运用的思维和情感也是大致相同的,当他置身于大自然,欣赏山水花鸟时,偶然间为物所动,丰富的意象在他的脑海中窜动,各种感情暗潮涌动,他便想将这大自然的美妙记录下来,或直接用诗歌语言来传达,或直接用画面形象来表现,两者都能够将作者的感情思绪完满地表达出来。此时,王维的诗中便有了画,他的画中也有了诗,两者都是王维心中情感的宣泄,脑海中意象的再现,是王维凭借自己对艺术的敏感,经过想象和加工而形成的。从这一点上看,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再恰当不过了。

二、读者对王维诗画的接受符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苏轼在欣赏王维诗与画的时候,是从他自身对诗与画的认识着手的。诗画艺术的相通之处都离不开意境的创造,意境的特征在于情景交融,但又不止于情景交融,它超越了客观物象,从有限到无限,从具体升华到空灵。苏轼对于这种意境的深刻体验,使他更能切身理解王维诗画中的意境,他的鉴赏自然也较一般欣赏者更符合王维诗画的深刻内涵。

而一般读者若在苏轼以前欣赏王维的诗画,脑海中也会浮现出一些自然山水形象,但具体对其又说不清,道不明,苏轼的评价则为我们揭开了存在于诗画之间的面纱。王维山水田园诗给人的感受就是形象鲜明,画面感强,韵味幽深,用梅尧臣的话说就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尚永亮对此作了详尽阐发,文章说到:“所谓‘诗中有画’,并不是说诗就是画,也不是说诗中所含画意都可拿来入画,而主要是说,诗中描写的物态和表现的情景像画一样,可以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令人有一种宛然在目的感觉。”“‘不尽之意’则主要指诗中由历时性意象映射出的特定氛围和意境,这是一种难以描画的景致。”这很符合我们在读王维诗时的感受,王维写诗时善于选择大自然

中清透明朗的物象,而这些物象往往呈现出一种明晰、闲散、悠远的意境,很容易让人沉浸其中,这正是王维“诗中有画”的奇妙之处。

因此,苏轼关于王维诗画的评价,是抓住了王维诗画的核心的,这一评价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王维的诗画关系意义深远,也警示我们在质疑别人的观点时,要多加思考,以避免对某些中肯的观点进行不恰当的否定或贬低。

王维被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1)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王维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宋·苏轼《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中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一评价很好的体现了王维诗的一个特点。 王维具有多种才艺,不同艺术相互渗透对其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以画入诗,使其山水诗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基本特征。比如在《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全诗以淡淡的笔墨,清醇的意趣,澹泊的韵味,渲染成一幅春山夜景的水墨小品,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幽静境界,在这一境界中,我们既可以体味到诗人心灵的空寂闲静和精神的超然出尘,又能感悟到情与景在诗中融为一体。 再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 王维的山水诗关于结构画面,使其层次丰富,远近相宣,乃至动静相兼,声色俱佳,更多一层动感和音乐美,如“松含风声里,花对池中影”(《林园即事寄舍弟》)“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

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汉江临眺)“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落暮悲。(《早秋山中作》)又如《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有远景近景,仰视俯视,冷色暖色,人声水声,把绘画美、音乐美与诗歌美充分地结合起来。王诗的画境,具有清淡静谧的人性特征。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人再竹里馆弹琴长啸,景清幽,人超然,一排闲适。以“弹琴复长啸”来映竹林深处之空寂,以“明月来相照”映悠然独坐之神韵,色籁俱清,物我两忘,臻于化境。 空灵隽永,是王维诗中画境的灵魂。《鹿柴》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中着意描写了作者独处于空山深林,看到一束夕阳的斜晖,透过密林的空隙,洒在林中的青苔上,在博大纷繁的自然景物中,诗人捕捉到最引人入胜的一瞬间,有简淡的笔墨,细致入微地给出一幅寂静幽清的画卷,意趣悠远,令人神往。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导读:本文是关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希望能帮助到您! 《我的空中楼阁》的作者李乐薇在这篇散文中,匠心独运,以诗化的语言刻意追求作品中的绘画美、色彩美、动态美以及意境美,将自己的生活情趣和小屋四周的景物完美地融于一体。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优美、深邃的艺术境界,让读者身临其境,留连忘返。 一、构图美。 作者的切入角从“山”入笔。用“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的熨帖比喻,将自己居住的小屋位置放在一个大背景中,加以衬托,使“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既清新、自然,又浑然天成。这一整体画面,犹如妙笔丹青取景画图时,用粗线条大笔勾勒山和小屋的轮廓风貌。接着,勾画近处局部:描绘“树”与小屋的关系,突出“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是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再接着,作者变换仰视觉度,将取景框推向空中,左顾----“山外青山”,右盼----“绿野

阡陌”,还有那围墙外似云似霞的“云雾”和姹紫嫣红的“花朵”。整个画面远看背景:有山、有树、有花;仰视小屋“凌空而起,姿态翩然”;鸟瞰山下“万家灯火”,使小屋呈现出“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之美妙精彩。以上构图,层次明快亮丽,景致幽深雅静。读之,产生一种“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艺术审美愉悦感。 二、色彩美。 作者的调色版上始终将“绿”作为全文的主色调,在“绿”的渲染下,“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小屋那“蓝”的墙,“白”的窗和院内“红”的花便成了一幅明净的水彩画,这是晨曦微露后的景色,作者是用鲜亮的暖色调来表现的。至于入暮后,作者又多用冷色调,描写“夜幕深垂的晚上”,当

让“诗中有画”成为“画中有诗”———《绝 句》教学案例反思 【背景描述】 “五一”放假前,我接到教研室徐老师的通知,说要开展一个关于古诗教学的研讨会,叫我准备一堂课。缘于从小对古诗的热爱,我欣然接受了。 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诗歌是感情的种子,又是智慧的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则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以获得终身受益的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但就目前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的现状却不甚理想。学生古诗掌握量寥寥,主要是课本中要求的几首;内容较单一,五绝为主;学生对古诗普遍缺乏兴趣。

接到任务,我就在想,选择哪个学段的古诗来教学呢?这个问题整整困扰了我一天时间。古诗,语言凝炼含蓄,韵律和谐优美,意境深邃高远。对低段学生来说,总是读读背背,抄抄默默,没有深入体会其中的意境。想到这些,我的心里很是惭愧。就选择二年级的孩子吧,虽然小,却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对自己也算一个挑战。于是,我就决定上二年级下册的十七课《古诗两首》中的《绝句》。 【关于教材钻研】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一、色彩美。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 二、意境美。 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

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第三稿)

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摘要:王维是一个艺术修养很高的诗人,在绘画方面的造诣尤深,他融合各家之长创造了水墨山水,被推为南宗始祖。王维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也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他把绘图的技法应用于山水诗的创作中,力求勾勒一幅画面。其具体表现:一、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结构美;二、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色彩美;三、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神韵美; 四、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手法美。五、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禅意美。 关键词: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特点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王维的名和字都取自《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是继孟浩然之后,将山水田园诗推向艺术高峰的杰出诗人,他天资聪颖,多才多艺,对诗文、绘画和音乐都很精通。玄宗开元九年考中进士,任右拾遗,吏部郎中等职。四十岁以后,他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在盛唐时代,王维以他流布环区的秀句和诗书画乐俱臻佳妙的才华而享誉海内。他的山水诗造诣尤精,在推重诗歌神韵的一派诗论家看来,他的作品是最受尊崇的艺术典范。 王维是一个艺术修养很高的诗人,在绘画方面的造诣尤深,他融合各家之长创造了水墨山水,被推为南宗始祖。就艺术言之,一代有一代之风尚,一时有一时之体裁。院体画与文人画,往往被人称为北宗与南宗。以明末董其昌等特提此二宗之对立关系后,迄至今日,凡秉笔述画之始者,莫不依从其说焉。即以李思训为北宗之祖,而王维为南宗之祖。王维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也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他把绘图的技法应用于山水诗的创作中,力求勾勒一幅画面。《旧唐书》本传说王维的画“笔纵浅思,参于造化”①。又说他“画思入神”②。可见他的画是渗入了思想性格的。这也就是“画中有诗”的意思。大诗人苏东坡读王维诗时,禁不住连连赞叹,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见东坡志林》)③。这两句话突出地强调文艺作品既要有鲜明的形象性,犹如绘画一般;又要有深涵,如诗之有味。诗画结合,揭示了艺术耐人寻味的美的境界。 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墁集》卷一,《跋百之诗画》)黄庭坚说:“诗成无象之画,画出无声之诗。”(《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四,《写真自赞》)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引晁以道的诗云:“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经典诗歌20首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经典诗歌20首 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齐州送祖三》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送沈子归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田园乐七首·其三》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寄河上段十六》 与君相见即相亲,闻道君家在孟津。为见行舟试借问,客中时有洛阳人。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度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少年行四首》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酌酒与裴迪》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优质课教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山水画欣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山水画欣赏 教材分析: 初中美术课本第十三册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中国画的学习,通过鸟语花香这一单元对花鸟画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中国画注重笔墨以及以物言志的特点,为本单元诗情画意的山水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在这一课中,我侧重于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体会。以学生熟悉的本土画家的笔下风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古人寄情山水的情怀。体会中国山水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山水画在涵义、历史发展和构成上的基本知识。 2、通过对课堂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理解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二、教学重、难点设计: 1、重点:本课以欣赏分析为主,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氛围,所以,我把山水画的意境感知作为本课的重点。 2、难点: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在思维灵动上的取向与难以把握,是本课在意境感知与深入教学上的难点所在。 三、教具准备: 学生:国画工具,收集并预读有关课文以古诗。

教师:多媒体课件,国画作品等。 四、课时安排:本单元总课时为四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一、引入 谈话导入:大家平时喜欢出去旅游吗? 老师第一次到瑞安,你们能否向老师推荐几处瑞安值得一游的去处?学生答。好的,大家推荐的地方老师有机会一定会去看看! 今天老师也向大家推荐一个老师最喜欢的一个地方--乐清雁荡山风景区,希望大家有空能去老师那里看看! 导游法:引导学生随着课件中的图片,游览雁荡风光,师讲解。师:雁荡山是全国十大名山之一,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 灵峰、灵岩、大龙湫精华荟萃,被称为“雁荡三绝”。 灵峰灵岩奇峰林立、古木参天,最有趣的是,一景多变,移步换形。比如现在看到的这个合掌峰,就是灵峰最著名的景观,随着日出日暮这座合掌峰会逐渐变换成夫妻峰、雄鹰峰等,雁荡体现出了山水多变的特点。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被誉为“天下第一瀑”的大龙湫,上下落差190米,随着季节雨水的变换,呈现不同的风貌。杜牧诗中说道: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为烟,水云烟雾难分。图中的为雨过之后大龙湫,如银河倒挂。 来到雁荡大家可以随着当年徐侠客的足迹,在雁荡观景品茶、赏画吟诗,体会诗情画意的山水之美。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教学教案

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利用工具书理解文字,再理解词语意思,最后连接句意,理解诗意。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领悟诗中的意境。 二、学习《宿新市徐公店》,理解字、词、句意 板书课题。教师一边背诵,一边在黑板的左侧板书古诗。 1.指名学生读诗正音:“疏”读shu不读su。 2.利用工具书自学古诗(分四人组),理解诗的字、词、句意。 3.教师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对字、词、句理解的情况。 (2)分句解释诗意(同学们相互补充)。 (3)教师小结后解题,介绍作用。 1.根据诗意学生画简笔画(指名两位学生分别在黑板和幻灯片画,其他学生在草稿上画)。 2.师生评画。 (l)评黑板上的画。同学们认为画得很美,但画中枝繁叶茂的树木固然好看,但不符合“未成阴”的诗义。 (2)评幻灯片上的画。同学们感觉通过抽出的新芽、延伸的小路、茂盛的菜花、翻飞的蝴蝶、儿童的形态,充分展示了春天的气息。 (3)修改自己的画。 1.师:古人咏诗有什么习惯动作 生:摇头晃脑。 师:为什么会摇头晃脑呢 生:读出节奏,抒发感情。 请一位学生用“/”“||”“…”画出这首诗的节奏。(幻灯出示:“…”表示断开拖韵的时间短,“/”表示断开拖韵时间长,“||”表示断开拖韵的时间更长。)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哪位学生表演一下(一名学生上台摇头晃脑地背起来,其他同学也随之自由背诵,气氛活跃。) 2.讨论:此时你的心情如何你是通过哪些景物来抒发浓浓的春意的呢 五、练习 1 在自己的作品右侧附上这首诗(要求默写)。 2.在自己的作品下方用一段话解释诗的意思。 3.将你的作品加工,添上颜色送给家长或朋友。 [评:这位老师的古诗教学方法新颖,根据学生对诗的理解来作画,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既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能力、理解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为学生架设了从直观思维通向抽象思维的桥梁,课堂上充分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核心,以训练为主线这一教学原则,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教学效果好。]◆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美 朱光潜先生说过:“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能够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能有真切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得人生是干枯的。”诗意的语文教学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若能把诗意带到课堂中,定会如同带学生去领略语言文字背后蕴藏的视通万里的画面……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语文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同样诗意的栖息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中语言的优美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感,优雅的语言,使学生心情愉快,缩短学生与老师的距离,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杰作《学记》中有“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可见课堂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美无处不在,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别具一格的美体现在教学艺术的魅力上,从心理学角度说,魅力是一种赏心悦目、牵人情思的吸引力,是一种扣人心弦、激励追求的感染力。如《绝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优美的诗句,一幅美轮美奂、动静皆宜的水彩画引入眼帘。一首诗尚且如此,一堂成功的课不更应该是诗情画意,意趣盎然,动静相宜的结合吗?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语言艺术又是形式多样的,本文且从语言的动静之美来探寻语文课堂教学的诗情画意之美。 一、语文课堂语言的动态美。 (一)话语语言艺术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人类的语言是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以及学习和保存信息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知识的传播,思维的引导,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培

养处处都需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来实施。课堂教学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和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语言。一次,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语言如果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才能使课堂处于一种张弛有度、生动活泼、饶有兴趣的良性运作状态,才能构建诗意的课堂教学,做到“诗中有话,话中有诗”。 我认为教师语言应做到:语言准确、清晰、逻辑性强、形象生动,声情并茂,寓庄于谐,这样的语言才会是有感染力,吸引力和穿透力,才能像春雨一样浸润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科学知识的美好的思想一道带进课堂。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受到感染,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力争使用优雅的语句来彰显语文教学的诗情画意。 (二)体态语言艺术美 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伴随说话的表情、手势及其他动作等。这些有形而无声的体态语言,有时能够直接表示某种意义,有时能够起到加强有声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体态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根据实验指出,人们获得的信息量7%来自文字,38%来自语气,55%来自面部表情。由此可见,体态语言在传递信息中的作用多么重要!丰富的富有表现力的面部表情,恰当、自然的动作,都可以创造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给小学生以深刻的感染和教育。有人比喻说:“知识好比种子,教师的亲切态度好比阳光,儿童的愉快心情好比土壤——只有这时的播种,才能使知识的幼苗茁壮成长。” 教师的体态语言传递给学生一个浓郁的情感色彩世界,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感染力。首先,着装得体,面带微笑,给学生创造舒服的视野环境。其次,小学生的知识面,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还有限,借助一些肢体语言理解课文是必要的。有人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还要是一位出色的演员。如,学习“蹭、提、踩、跳、唱、喝、立……”时,老师借助动作来演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认知、理解掌握,最终能使师生达成共识。

对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看法

浅谈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唐代诗人王维在其诗歌创作中很好地体现了他诗画意境统一的 观念。“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作品的艺术特征,自然也就体现在 各个重要的创作环节上,本文仅从结构、炼材、语言三方面进行赏析。结构,王维的诗往往采用组诗的形式来写,每首诗都可构成一 个画面,合起来可以集结成一幅和谐的全景画面。炼材,指的是选 材练意,王的诗善于捕捉形象和创造形象,在诗中体现出绘画的特点。语言,王的诗善于运用词句描绘形象的声、色、光、态。当然,以上几个方面的说法,本文分而述之只是为了论述上的方便,实际 上这三方面在其诗中是融合统一的。 唐代诗人王维,兼诗人与画家于一身,把诗画艺术融为一体, 留下了千古名诗,也留下了传世名画,给人以情的感染、美的享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对 王维诗、画的赞誉(见《东坡志林》)。自宋以来,用类似词语来 赞美其他诗人或画家的,多到难以数计,这说明诗和画作为姊妹艺术,所创造的艺术境界往往相通,相互间的影响甚为密切。但是, 当我们一提起“诗中有画”或“画中有诗”的境界时,很自然的就 想起王维的名字,觉得只有他才适合作为这种艺术境界的代表者, 这说明东坡的评语入人之深,意味着这种艺术境界在王维笔下体现 出来的深度与广度,应该比一般的诗画作家更为突出,更值得我们 去探究。 诗和画虽然是姊妹艺术,但由于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也就各 有特色,各有局限。“诗中有画”的说法,应该是以诗为主体,吸 收画的某些因素,融入诗境,从而体现出一般诗作所难以达到的美感。同时,我们说某个作家的“诗中有画”,应该是就他的全部作 品的艺术特点而言。这就要求作者在诗、画创作的各个环节特别是 在构思上,达到高度熟练,才有可能相互渗透,自然融合。而要做 到这一点,最理想的作家应该既是大诗人,又是大画家,王维可以 说是古代诗人中具有这种条件的代表人物。因此,“诗中有画”才 能体现为王维全部作品的艺术特色,它不仅表现在山水景色的形象 刻画上,也表现在声、光、色、态的语言结合上,乃至表现在非山 水景色的某些创作环节上。 “诗情画意”,这是一句常言。从其含义中,可以窥见诗画、 情意的密切关系,也可以窥见诗是以情为主,而画是以意为主的.。 就诗来说,一切有效的表现方法,应该都是使诗情表达得更落实, 更能为读者所掌握,也就更能感染读者,即令最空灵的表现手法, 其效果也是如此。明确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对王维诗的艺术特点作

小学四年级语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四年级语文教案 许多老师对古诗教学感到棘手。如把字、词、句的意思嚼碎了喂给学生,“填鸭式”地教学,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如放手让学生去自学,教师不讲或少讲,又怕煮“夹生饭”。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既不“填鸭”,又能把“饭”煮熟呢下面这位教师的古诗教法给了我们很好启发。 ●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利用工具书理解文字,再理解词语意思,最后连接句意,理解诗意。 2.从诗意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领悟诗中的意境。 ●二、学习《宿新市徐公店》,理解字、词、句意 板书课题。教师一边背诵,一边在黑板的左侧板书古诗。 1.指名学生读诗正音:“疏”读Shu不读Su。 2.利用工具书自学古诗(分四人组),理解诗的字、词、句意。 3.教师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对字、词、句理解的情况。 (2)分句解释诗意(同学们相互补充)。 (3)教师小结后解题,介绍作用。 ●三、诗文结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根据诗意学生画简笔画(指名两位学生分别在黑板和幻灯片画,其他学生在草稿上画)。 2.师生评画。 (l)评黑板上的画。同学们认为画得很美,但画中枝繁叶茂的树木固然好看,但不符合“未成阴”的诗义。 (2)评幻灯片上的画。同学们感觉通过抽出的新芽、延伸的小路、茂盛的菜花、翻飞的蝴蝶、儿童的形态,充分展示了春天的气息。 (3)修改自己的画。 四、指导朗读,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 1.师:古人咏诗有什么习惯动作 生:摇头晃脑。 师:为什么会摇头晃脑呢 生:读出节奏,抒发感情。 请一位学生用“/”“||”“…”画出这首诗的节奏。(幻灯出示:“…”表示断开拖韵的时间短,“/”表示断开拖韵时间长,“||”表示断开拖韵的时间更长。)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经典诗歌20首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经典 诗歌20首 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迁至蒲州,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展开剩余78%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送沈子归江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