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文言知识整理

合集下载

《核舟记》知识讲解

《核舟记》知识讲解

《核舟记》知识讲解撰稿:王军霞审稿:王欢欢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高清课堂:巧夺天工之《核舟记》ppt3】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

著有《茅檐集》。

他生活在明朝晚期阉党横行的年代,其父魏大中因上疏(注:“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指责权奸魏忠贤结党朋奸,因此被诬下狱。

魏学洢由家乡入京都,想营救他的父亲,可是他的父亲终被暗害于狱中。

他扶柩归乡,因父亲冤案,成天号泣,不久也悲愤而死,大约只活了30岁。

明崇祯初年曾诏旌他为孝子。

他一生未做过官。

【高清课堂:巧夺天工之《核舟记》ppt5】本文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虞初旧释人名,他是汉武帝时一个方士,后人将他当成“小说家”的始祖,虞初同时也成为了“小说”的代名词。

张潮收集明末清初人的文章,汇为一编,共20卷,名为“虞初新志”。

所收篇章与以前各家选本有所不同,其中大抵真人真事,不尽是子虚乌有。

是明末清初出现的一种比较独特的文体。

所收故事的题材很广泛,一般都带有一些奇异的情节或不寻常的事件和人物。

知识积累重点实词1.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2.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

3.器皿.(mǐn):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4.木:树木。

5.贻.(yí):赠。

6.箬.(ruò)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7.雕栏相望: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8.石青糁.(sǎn)之:意思是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石青,一种青翠色颜料。

9.峨冠:高高的帽子。

10.髯.(rán):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11.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

12.卷端:指画幅的右端。

13.卷末:指画幅的左端。

14.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

语,说话。

15.微侧:略微侧转(身子)。

16.绝类弥勒:极像弥勒佛。

类,像。

弥勒,佛教菩萨之一,佛寺中常有他的塑像,袒胸露腹,笑容满面。

17.矫首昂视:抬头仰望。

矫,举。

初中文言文:《核舟记》和译文和注释

初中文言文:《核舟记》和译文和注释

初中文言文:《核舟记》和译文和注释核舟记明代:魏学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箬篷一作:篛篷)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译文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

(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以前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核舟记》翻译及解析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核舟记》翻译及解析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核舟记》翻译及解析《核舟记》魏学洢(明代)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译文
明朝有一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就着木头的样子刻成各种形象,各自具有情态。

他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大概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高大约有二个黄米粒左右。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旁边开设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打开窗户可以看到,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涂成了石青色。

《核舟记》文言文精细阅读

《核舟记》文言文精细阅读

《核舟记》文言文精细阅读一、文章内容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二、文学常识1、本文作者是明朝嘉善人魏学洢,著有《茅檐集》。

2、本文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三、语音洢(yī)皿(mǐn)贻(yí)罔(wǎng)黍(shǔ)髯(rán)椎(chuí)髻(jì)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四、通假字1、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2、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五、古今异义词六、词类活用1、卧右膝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3、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梳着椎形发髻七、一词多义八、重点词语解释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巧:特殊的技艺2、能以径寸之木径寸:直径一寸,用来形容圆形物的细小3、为宫室、器皿、人物为:做,这里指雕刻4、罔不因势象形罔:无,没有因:根据,依据象:模拟5、尝贻余核舟一贻:赠送6、盖大苏泛赤壁云泛:乘船浮行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jī零数8、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可:大约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徐:缓缓地兴:起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髯: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胡须11、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12、佛印绝类弥勒绝:极类:像13、舟尾横卧一楫楫:船桨14、其人视端容寂端:正15、其船背稍夷背:这里指船底夷:平16、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古代男子的美称,多附于表字之后17、钩画了了了了:清清楚楚18、其色墨墨:黑19、其色丹丹:朱红色20、为人五;为窗八为:刻2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尚,还盈:满2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狭:长而窄九、特殊句式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判断句十、朗读节奏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十一、理解性默写十二、重点语句翻译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核舟记中文言文知识点

核舟记中文言文知识点

核舟记中文言文知识点《核舟记》是明朝文学家魏学洢创作的一篇说明文,文章细致地描写了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高超的技艺。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这篇文章中的文言文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1、奇巧:指手艺奇妙精巧。

2、罔不因势象形:罔不,无不、全都。

因,顺着、就着。

象,模拟。

3、尝贻余核舟一:尝,曾经。

贻,赠。

4、盖大苏泛赤壁云: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泛,泛舟,坐船游览。

5、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奇,有余,多一点儿。

奇,零数、余数。

6、高可二黍许:可,大约。

许,表示约数。

7、中轩敞者为舱:轩,高。

敞,宽敞。

8、箬篷覆之:箬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9、雕栏相望焉:相望,相对。

10、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徐,慢慢地。

兴,起。

11、石青糁之:石青,一种矿物质的蓝色颜料。

糁,用颜料等涂上。

1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

髯,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13、佛印居右,鲁直居左:居,处于。

14、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

15、佛印绝类弥勒:绝,极。

类,像。

16、矫首昂视:矫,举。

17、神情与苏、黄不属:属,类似。

18、珠可历历数也: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19、其人视端容寂:端,正。

容,神色。

寂,平静。

20、若听茶声然:然,……的样子。

21、其船背稍夷:夷,平。

22、钩画了了:了了,清楚明白。

23、其色墨:墨,黑色。

24、曾不盈寸:曾,竟然。

盈,满。

二、通假字1、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2、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三、一词多义1、为为宫室、器皿、人物(做。

这里指雕刻)中轩敞者为舱(是)2、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3、可高可二黍许(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以)4、端其人视端容寂(正)东坡右手执卷端(一头,这里指右端)四、古今异义1、高可二黍许(古义:大约。

《核舟记》魏学洢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核舟记》魏学洢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核舟记》魏学洢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核舟记词句注释篇一明:明朝。

奇巧人: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曰:名叫。

王叔远:名毅,叔远是他的字,号初平山人,明末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市)人。

以:介词,用,凭。

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

径:直径。

寸:市制长度单位。

之:结构助词,的。

木:木头,木料。

为:动词,做,制,这里指雕刻。

宫室:泛指房屋建筑。

器皿(mǐn):器具。

皿:一般指盘盂一类的用具。

以至:连词,“以至于”,“直到”。

罔(wǎng)不:无不。

罔:否定副词,没有,无。

象:动词,模拟。

形;形状。

具:具备,具有。

情态:神情姿态。

尝:副词,曾经。

贻(yí):赠送。

余:人称代词,我。

核舟一:即一只核舟,古代汉语中表示事物数量的数词常用在名词后面,并常省去量词。

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用来表示对事物带有推测性的判断或委婉的判断,或表示对原由的解释。

这里可译为“原来是”。

大苏: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当时人们称苏洵为“老苏”,称苏轼为“大苏”,称苏辙为“小苏”,合称“三苏”。

泛:动词,坐船游览。

赤壁:苏轼泛舟的赤壁,在今湖北省黄冈县城北。

苏轼曾两度游览,写了前后《赤壁赋》。

湖北省蒲圻县西北又有一处赤壁,即三国时赤壁之战的战场。

云:语助词,用于句尾,无实义。

首尾:从头到尾。

约:大约。

分:长度单位,一寸的十分之一有(yòu):同“又”,表示后面是一个尾数。

奇(jī):零头,零数。

高可二黍(shǔ)许:大约有两粒黄米高,古代用黍粒表示长度单位。

可:大约。

许:表示约计数量。

中:中间。

轩敞:高起宽敞。

者:助词,这里和形容词“轩敞”组成名词性短语,指高起宽敞的部分。

为舱:是船舱。

为:动词,是。

箬(ruò)篷:箬竹叶做成的船篷。

篛:一作“箬”,箬的异体字,箬竹,竹子的一种,叶子可以编制竹笠。

覆:盖之:代词,指船舱。

旁开小窗:船舱的两旁开着小窗。

左右各四:左边和右边各四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知识点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浙江嘉兴)人,著有《茅檐集》。

二、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虞初新志》,文中所记核舟的雕刻者是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

据记载:王叔远,常熟人,号“初平山人”,曾到过宁波,并创作了微型木雕天封塔。

他最的微雕艺术作品是“桃核舟”。

此枚明代核舟船篷一侧,有一明显为“明”字的标志,是王叔远的简称,其题款的位置与魏学洢《核舟记》中记载的“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的情况完全一致。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2.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3.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二)古今异义1.约八分有奇古义:零数。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核舟记》原文及翻译注释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核舟记》原文及翻译注释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核舟记》原文及翻译注释1.《核舟记》原文篇一核舟记[明]魏学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2.《核舟记》翻译篇二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

(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部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核舟记翻译及知识点

核舟记翻译及知识点

核舟记翻译及知识点《核舟记》是魏学洢所写的说明文言文,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也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因而被选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文。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核舟记翻译及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核舟记翻译明朝有个手艺特别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在一寸长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于赤壁之下。

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八分多点儿,高度约摸二分上下。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是船舱,刻着用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

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字画手卷。

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前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

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同。

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摆着一支橹。

橹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船工。

在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

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

那只船的顶部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核舟记字词注释及原文翻译

核舟记字词注释及原文翻译

核舟记字词注释及原文翻译《核舟记》是明朝魏学洢所写的说明文言文。

出自清朝人张潮《虞初新志》。

下面是为你带来的核舟记字词解释及原文翻译,欢迎阅读。

核舟记作品原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所载,称惊犹鬼神者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麋瞭然者?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乃今亲睹之。

繇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

嘻,核舟记词句解释明:明朝。

奇巧人: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曰:名叫。

王叔远:名毅,叔远是他的字,号初平山人,明末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市)人。

以:介词,用,凭。

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

径:直径。

寸:市制长度单位。

之:结构助词,的。

《核舟记》文言知识字字过关

《核舟记》文言知识字字过关

《核舟记》文言知识字字过关一、填空:1.、本文作者(),()代人,字(),著有《》。

2、记,是一种(),它可以记(),可以记(),还可以记(),故又称杂记。

文体跟现在的()相似。

3、本文选自()代()编的《》,我们还学过选自这本集子的《》。

4、《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代大作家()。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中的句子。

5、黄庭坚是()朝的文学家,字()。

6、点名核舟主题的句子是();具体说明雕刻人精湛技艺的句子是()。

(在第一段找)说明:在()解释加点的字,在【】内补充省略的字,在{ }内给加点的字注音;翻译加“”的句子,判断加“”的句子类型并翻译。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 }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 )赤壁云(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 }奇( ),高可( )二黍许( )。

中轩.敞.()者为舱,箬.{ }..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 }()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 }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 }胸露乳,矫(){ }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知识点梳理

《核舟记》知识点梳理

11《核舟记》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魏学洢(yī),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散文家。

他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

《核舟记》是其代表作,被清代人张潮编志的《虞初新志》收录。

《虞初新志》是清代涨潮编的短篇文言小说集。

二、主旨理解:《核舟记》是说明文,通过对核舟的描述和说明,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

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三、重点词义积累:(一)通假字:1、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

(二)古今异义:1、往不因.势象形古:顺着、就着。

今:原因。

2、鲁直居.左古:在。

今:居住。

3、其两膝相比.者古:靠近。

今:比较,对比。

4、曾.不盈寸古:竟然。

今:曾经。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古:挑选。

今:简单。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古:长。

今:修理,修建,修饰。

(三)活用:1、明有奇巧人明,名词作状语,译为:在明朝。

2、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译为:用箬叶做得船篷。

3、右刻右,名词作状语,译为:在右边。

(四)一词多义:1、奇○1明有奇巧人(奇妙)○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2、曰○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叫)○2文曰初平山人(写道,写着)3、为○1为宫室、器皿、人物(做,这里指雕刻)○2中轩敞者为舱(是)4、可○1高可二黍许(大约)○2珠可历历数也(可以,能够)5、木○1能以径寸之木(木料)○2以至木石(树木)6、端○1东坡右手执卷端(一头,一方)○2其人视端容寂(端正)7、有○1炉上有壶(与“无”相对)○2为字共三十有四(连接整数和零数)四、课内理解性默写1.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2.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嘻,技亦灵怪矣哉。

4.王叔远在雕刻窗户上的字时,巧妙运用苏轼《后赤壁赋》和《赤壁赋》中的句子分别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魏学洢《核舟记》原文、注释及译文

魏学洢《核舟记》原文、注释及译文

魏学洢《核舟记》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核舟记》明·魏学洢明有奇巧人②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③为④宫室、器皿⑤、人物,以至鸟兽、木⑥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⑦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⑧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⑨,高可二黍许⑩。

中轩敞(11)者为舱,箬篷(12)覆(13)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14),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15)。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16)而多髯(17)者为东坡,佛印(18) 居(19)右,鲁直(20)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21)。

东坡右手执卷端(22),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23),右手指卷,如有所语(24)。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25),其两膝(26)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27),袒胸露乳,矫首昂视(28),神情与苏、黄不属(29)。

卧右膝(30),诎(31)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32)倚之(33),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34)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35)仰面,左手倚一衡(36)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37)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38),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39)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40)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41),其色墨(42)。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43),其色丹(44)。

通计(45)一舟,为(46)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47)。

盖简(48)桃核修狭(49)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注释】①节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魏学洢(约1596年—约 1625年),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

著有《茅檐集》。

②〔奇巧人〕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文言文《核舟记》原文、注释及译文

文言文《核舟记》原文、注释及译文

文言文《核舟记》原文、注释及译文《核舟记》原文:核舟记明代:魏学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注释: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为:做。

这里指雕刻。

以至:以及。

罔不:无不、全都。

因:顺着、就着。

象:模拟,这里指雕刻。

尝:曾经。

贻:赠。

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

云:句尾语助词。

约:大约。

有奇:多一点。

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奇,零数。

可:大约。

许:上下。

轩:高。

望:对着,面对着。

糁:涂。

峨冠:高高的帽子。

卷端:指画幅的右端。

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

卷末:指画幅的左端。

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

语,说话。

比:靠近。

绝类:极像。

类,像。

矫首昂视:抬头仰望。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三)《核舟记》全文翻译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三)《核舟记》全文翻译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三)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明朝有一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室、器皿、人物,甚至鸟儿、野兽、树木和石雕,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从头到尾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船篷覆盖着它。

船舱旁边开有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有八扇。

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它,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身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带着高高的帽子、两腮长着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卷子。

苏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抚着黄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画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幅,好想在说什么似的。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身子,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与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

他平放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珠子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6民间技艺类第39篇核舟记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6民间技艺类第39篇核舟记
文言文阅读 六、民间技艺类 第39篇 核舟记
• [2024厦门二模改编16分]核舟记(类文练
习)
·
• 李叔詹常识一范阳山人,停于私第,时语 休咎必中,兼· 善推步①禁咒②。止半年,忽谓
李曰:“某有一艺将去欲以为别所谓水画也。
·
”乃请后厅上掘地为池,方丈,深尺余,泥以
麻灰,日没水满之。候水不耗,具丹青墨砚,
分,句意通顺1分)
1
2
34
• 4.范阳山人制作水画有哪几个步骤?请简要概 答案括:。挖(池4分、灌) 水、绘图、拓绢。(每点1分,意对即可)
1
2
34
• 词语迁移
• [1]备
• ◀课内篇目迁移▶
详尽
• ①前人之述备· 矣(《岳阳楼记》) •完_备_____
• ◀古诗词迁移▶
• ③犹得备· 晨炊(《石壕吏》) •准_备_____
• D.某有一/艺将去欲/以为别所/谓水画也
1
2
34
• 2.参考表格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3
分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时语休咎必中 关联教材。休·祲降于天(《唐
·
雎不辱使命》)
(1)休:_吉__祥___
候水不耗· 无不备·也
查阅词典。 耗· :①少;② 消耗;③音信,消息 联系上下文推断。
当作告别的礼物,这个技艺就是所说的水画。”于是他就请李叔詹在后厅
上挖了一个池子,面积一丈,深一尺多,用麻灰涂抹(水池),每天(水池里
)没水了就把水注满。等水不再消耗,就准备好丹青墨砚,(他)先拿笔敲牙
齿,(想了)很久,然后在水面上挥洒笔墨。靠近观看,只看见水色浑浊。
过了两天,就用四幅细绢拓印,一顿饭的工夫,把细绢拿起来看,古松、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浙江嘉兴)人,著有《茅檐集》。

二、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虞初新志》,文中所记核舟的雕刻者是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

据记载:王叔远,常熟人,号“初平山人”,曾到过宁波,并创作了微型木雕天封塔。

他最的微雕艺术作品是“桃核舟”。

此枚明代核舟船篷一侧,有一明显为“明”字的标志,是王叔远的简称,其题款的位置与魏学洢《核舟记》中记载的“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的情况完全一致。

核舟记文言文1到3段

核舟记文言文1到3段

核舟记文言文1到3段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的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糁】涂。

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诎】同“屈”,弯曲。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舟尾横卧一楫。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

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为】刻。

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刻了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画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竟然。

【盈】满。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定语后置)【简】挑选。

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成的。

嘻,技亦灵怪矣哉!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核舟记》文言知识整理

《核舟记》文言知识整理

《核舟记》文言知识整理一、文学常识1、《核舟记》作者是明朝嘉善人魏学洢(yī)(约1596-约1625),字子敬,散文家,著有《茅檐集》。

2、本文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笔记小说集《虞初新志》。

二、文白互译:原文:⑴明有奇(qí)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文:⑴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

原文:⑵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î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

中轩(xuān)敞者为舱,箬(ruî)篷(péng)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译文:⑵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度约摸二分上下。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原文:⑶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xī)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qū)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中考文言文《核舟记》词类活用7个

中考文言文《核舟记》词类活用7个

中考文言文《核舟记》词类活用7个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糁:名词用做动词,涂染)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诎:通“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5)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巧:形容词作名词,特殊技巧)
(6)而竖其左膝(竖: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竖,竖起)
(7)居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中考文言文《核舟记》词类活用7个】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第 1 页共1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舟记》文言知识整理
一、文学常识
中心思想:本文细致地介绍了核舟的形状,描述舟中人物的情态,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

写作特点:描写细致,说明清楚,层次井然,富于想象。

【人物介绍】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县)人,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

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

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三、文言词语
(一)、通假字
1、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同“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二)、古今异义词
1、尝贻
..余核舟一。

(尝:古义:曾经。

今义:品尝。

)(贻:古义:赠。

今义:贻误,贻害)
2、高可.二黍许.。

(可:古义:大约。

今义:可以。

)(许:古义:左右。

今义:答应或表猜测。


3、其两膝相比.者。

(比:古义:靠近。

今义:比较,对比。


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古义:尚,还。

今义:曾经。


5、矫.首昂视。

(矫:古义:举。

今义:矫正。


6、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古义:零数。

今义:奇数。


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古义:挑选。

今义:简单。


8、以至
..鸟兽、木石。

(以至:古义:以及。

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前半句所说的动作、情
况等所形成的。

) 9、罔不因势象形
..。

(象形:古义:雕刻各种事物的形象。

今义:六书之一。

)(三)、词类活用
1、卧.右膝(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卧)
2、中峨冠
..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3、居右者椎髻
..仰面(椎髻: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4、箬篷
..覆之。

(箬篷: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
5、石青糁
...之。

(石青: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

)(糁:名词用作动词,涂抹。


(四)、一词多义
1、其:①他们的(其.两膝相比者)②他的指佛印的(而竖其.左膝)③那,那个(其.人视端容寂;其.船背稍夷)
④指船底(则题名其.上)⑤它的,指字的(其.色墨;其.色丹)⑥代船(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2、端:①一头,一方(东坡右手执卷端.)②正(其人视端.容寂)
3、可:①大约(高可.二黍许)②可以(珠可.历历数也)
4、曰:①叫做(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②是(文曰.“初平山人”,)
5、者:①……的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②……的(两膝)(其两膝相比者.)
6、为:①雕刻(为.宫室;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②是(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③刻有(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为.字共三十有四)
7、之:①的(能以径寸之.木)②代船舱(箬篷覆之.)③指窗户(闭之.)④指刻字的凹处(石青糁之.)⑤指竖起的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8、奇:①qí奇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②jī零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9、绝:①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②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云:①句尾语气助词,可不译(盖大苏泛赤壁云.)②说(孔子云.)
11、并:①和(题名并.篆文)②都(并.怡然自乐)
12、语:①yǔ说话(如有所语.)②yù告诉(此中人语.云)
13、木:①木头(能以径寸之木.)②树木(以至鸟兽、木.石)
14:有:①有,与“无”相对(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②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15、而:①表承接(启窗而.观)②表并列(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③表转折,但是(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中轩敞者为舱。

(3)盖大苏泛赤壁云。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省略句:
(1)各隐(于)卷底衣褶中。

(2)则题名(于)其上。

(3)(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4)尝贻余核舟一(量词省略)
3、倒装句:
(1)其两膝相比者
..容寂...(定语后置)(2)通计一舟,为人五
...。

(数词后置)(3)其人视端
..;为窗八
五、课文内容理解
1、整体感知:
本文细致地描述了雕刻品“核舟”的艺术形象,赞美了雕刻家的奇巧技艺(或“古代艺人的精湛技艺”),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2、《核舟记》说明顺序:空间顺序
3、文章结构:
核舟记:总起(1)→→→分述(2-5)→→→总结(6)
总起(1)介绍了王叔远雕刻艺术上的卓越成就,点明了“核舟”的主题。

分述(2-5)具体介绍了核舟的结构,舟上的情形。

总结(6)概括全文,赞颂技艺之精湛。

顺序:船中间(船舱):第二自然段:核舟的大小和船舱的布局。

船头(游览者):第三自然段:三个游览者的神情。

船尾(舟子):第四自然段:舟子的发型、神态、动作。

船背:第五自然段:题名和印章。

4、本文写作特色:①观察细致,描写生动;②层次分明,重点突出;③富于想象。

5、写舟的正面却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顺序写,而是将船头和中间部分的顺次加以颠倒。

为什么要这样写?
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竟然可以关闭,由此说起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

这后一个原因尤为重要──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那么,苏、黄、佛印三位泛舟者所在的船头是画的主体部分,而船舱就是背景部分了;先出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还可以使读者初步领略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

如果按正常顺序先写船头次写船舱,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

至于最后写船尾,这用不着细说,那两个舟子显然是用来烘托船头的三位游者的。

6、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事物繁多③刻物情态毕备
7、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
雕刻者技艺的高超“嘻,技亦灵怪矣哉”
8、“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
写出了介绍的顺序:由舟外到舟内再由舟内到舟外,引导读者仔细观看,并由此引出窗上的文字。

9、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

作者真切地描述它们,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

10、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
因为这样写符合核舟的主题,苏东坡是“泛舟”的主角。

11、《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苏轼___ 。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赤壁赋》中的句子。

12、黄庭坚是宋朝的文学家,字鲁直。

13、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1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灵活精致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

15、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左手抚鲁直背”一个动作和“右手指卷,如有所语”的神态看出来。

16、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放浪形骸、超脱尘世、豁达开朗的性格特点。

17、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

18、从第四段对右边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轻松悠闲的神态,而左边舟子的神态则显得专注平静。

19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20、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嘻,技亦灵怪矣哉。

21、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常考点】
1、能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2、最能表达作者对核舟的感情和态度的句子是技亦灵怪矣哉!
3、舟上并没有“赤壁”二字,你是怎么知道苏轼和朋友游的是赤壁?
答:苏轼曾游过赤壁,并写了《赤壁赋》《后赤壁赋》,核舟的窗户上的字正是出自这两篇文章,核舟正是通过这一点表明苏轼和朋友游赤壁的。

4、第二段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然后才介绍黄庭坚和佛印?答:因为核舟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