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宗教(一)

合集下载

福建游神文化意义

福建游神文化意义

福建游神文化意义
福建游神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福建人民而言,游神是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一种精神寄托,体现了人们对神灵的崇敬和尊重。

游神活动多在传统节日或重要场合举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融合了宗教、历史、民俗等元素,承载着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愿。

福建游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一种文化表达,更是一种精神追寻。

在游神活动中,人们顶着巨大的神像,沿街巷游行,世代相传。

这种传统形式既是对历史的延续,也是对祖先的怀念,体现了当地人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福建游神活动还承载着丰富的宗教信仰。

在游神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宗教仪式和祈福活动,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游神文化不仅仅是表面的行为,更是一种虔诚的信仰,是一种与神灵沟通、祈福的方式,体现了人们对信仰的虔诚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福建游神文化还是一种民间传统艺术的体现。

神像的制作、游行队伍的编排、伴奏音乐的演奏等,都是民间艺人们世代传承、精心打造的传统艺术形式。

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当地民众的参与,也成为了一种文化遗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观赏、学习和传承。

总的来说,福建游神文化不仅是一种民间习俗,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

通过游神活动,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还可以从中学习到历史知识、宗教信仰和民间艺术。

福建游神文化意义重大,不仅凝聚着人们的情感与信仰,也是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值得我们倍加珍惜与传承。

福建畲族民间信仰述略

福建畲族民间信仰述略

福建畲族民间信仰述略作者:宋云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5年第06期福建畲族主要分布于闽西山区、闽东及闽南沿海地区,其民间信仰有:猎神信仰、蛇崇拜、“盘瓠”传、妈祖信仰,现今畲族的重大祭祀活动中仍有它们的影子。

畲族的民间信仰不仅能反映畲民的生活原貌,还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猎神信仰畲族的猎神信仰。

狩猎是畲民最重要的一种生产方式,由于狩猎在畲民生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信奉猎神自古以来就是畲族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

而在闽西山区的客家人受闽西畲族的影响,也普遍信奉猎神。

据人类学学者郭志超对福建省南靖县和永定县若干闽客社区所做的民俗宗教调查,南靖县塔下张姓客家人社区和永定县湖坑李姓客家人社区都盛行猎神信仰,塔下是把溪岸一陡立的石壁作为猎射神的象征,“村民认为壁越陡、流越急,…猎射神‟越有灵感。

出猎前祭祷,猎获后用猎物祭谢。

若山里田园遭野兽侵害,亦祭祷…猎射神‟。

”[1]湖坑则“一半以上的村子有个…猎射先师‟。

…猎射先师‟的象征或是溪水急流边石壁,或筑一小石坛,坛后立一石。

打猎前,在猎神前烧香祷告,猎获后用猎物祭谢,若猎获丰,再用三牲祭谢。

若要猎虎、野猪,要在猎神前杀猪祭祷。

”由此可以看出,客家人受到畲族山民的影响,他们都有相同的生产方式即狩猎,也说明自古以来畲汉两族和睦相处,民族团结。

而畲民普遍供奉猎神,并在出猎前后进行拜祭。

闽西山区的畲民在农历二月春分日为猎神节,届时族长带领男丁,备三牲供品前往猎神坛前拜祭,点烛焚香,献供品、念祭文、甚为隆重。

因此,畲民对猎神是非常尊崇的,且已经融入到他们生活生产中。

闽东畲族与闽西畲族又有所差异。

畲族的猎神主要指车山公,又说是“且山公”;也有说是陈六公。

在福建罗源的畲民称车山公生前专门从事狩猎,被尊为猎神。

畲民的住宅能很好地反映出他们的猎神信仰。

在畲族住宅内塑有头戴元帅帽,身穿鳞甲衣,右手执杵,左手执印,身边跟一猎狗的神像。

神像一般供于大厅的左边,并在其下侧设灵狗将军香位。

福州民间信仰调研

福州民间信仰调研

福州地区民间信仰调研要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则必然基于当地民风民俗;要考察民间风俗,就必然绕不开民间信仰。

而福建一直以来就是民俗学、宗教学研究的重点地区。

在福建的生活过程中,我注意到福建地区在民间信仰这一方面表现出了诸多迥然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点,其复杂的宗教信仰结构、和谐的多元共处模式、浓厚的乡土气息也是十分罕见的民俗奇景。

因而笔者决定就福州农村地区展开调研,从而更进一步地了解福州乃至福建地区的民风民俗,探究其文化面貌。

据笔者调研结果,福州地区国家注册登记佛教活动场所415处,其中影响力较大的重要寺院超过三十所;道教活动场所918处,其中影响力较大的重要道观超过五十所;另有重要基督教信教教堂二十余所,重要天主教堂十余所,重要清真寺数所。

除宗教信仰外,福州甚至福建地区的民间信仰还包括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传统宗教范畴以外的神鬼崇拜。

在笔者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之前便曾出入过福州超过十处宗教场所,其中涌泉寺、海潮寺、临水宫更是出入达三次以上。

社会实践期间,笔者更是重点考察了西禅寺、临水宫、中洲教堂等几处宗教活动场所,结合多数居民的生活习惯,进行综合分析,简单地总结了几个特点。

一、杂神崇拜,淫祠众多除了上文提到的五大宗教之外,福州地区民间信仰的一大特色就是信仰崇拜种类极多。

康熙年间,清朝政府便有定论“淫祠遍地”,各类民间信仰数不胜数,且香火旺盛。

传统宗教以外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与鬼神崇拜构成了福州民间信仰中的相当一部分。

其中自然崇拜中包括以蛇为代表的动物崇拜(闽侯县南屿镇香府行宫)和以榕树为代表的植物崇拜(如果有小孩在榕树下小便,大人便会教小孩念道:“小孩小便,仙人让开。

”以免冒犯神仙)等。

祖先崇拜又集中地反映在祭祖活動上。

福州民间祭祖活动从时间上可分为生忌祭、年节祭和需时祭;从形式上划分,则有家祭、墓祭、祠祭。

不同类型的祭祖活动共同构成了家族内部严密的祭祀体系。

而各类鬼神崇拜则构成了民间信仰的主要部分,即所谓“闽俗好巫尚鬼”(《八闽通志向》),据笔者的了解,仅在福州当地香火较旺的偶像就有陈婧姑、五帝、孙大圣、照天君、泰山君等多位,另有各类普渡祭祀鬼魂。

福建早期宗教信仰的地域形态

福建早期宗教信仰的地域形态

·佛教研究·福建早期宗教信仰的地域形态林拓提要:福建宗教信仰的研究倍受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已取得长足的进展,但对于福建早期宗教信仰的研究却相当薄弱,而早期的状况对此后福建宗教信仰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奠基意义。

本文在相关史料勾稽的基础上,试图尽可能地揭示唐宋以前福建佛教与道教分布、播迁与传衍的地域形态。

林拓,华东师范大学现代城市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主题词:福建早期宗教信仰地域形态福建是我国宗教信仰相当发达的区域,福建文化所元前二世纪左右西域僧人已将佛教传入中国东南沿海,孕育的诸多宗教人物、宗教思想乃至神踞信仰,在我国并使民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中国佛教的发展当先宗教信仰的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福建宗是由南向北而不是由北往南∞。

若依此说,确实有利于教信仰的历史发展具有显著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拥有极我们分析福建佛教的早期状况。

福建的东冶等地,地处为充沛的研究资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福建宗教海路要津,佛教似有可能循此路入闽。

不过,整个东南信仰的研究倍受海内外学者的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已沿海由海路传入的佛教并没有充分地发展起来,持此说取得长足的进展。

遗憾的是,相关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唐者均未论及福建的情况,笔者曾尽可能地搜寻有关的考宋以后,因史料的严重匮乏,对于福建早期宗教信仰的古发掘报告,亦未发现类似的直接物证,恐怕这与当时研究却相当薄弱,而早期的状况对此后福建宗教信仰的东冶等地更多地仅具航海中转站功能有关。

海路入闽所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奠基意义。

本文在相关史料勾稽的形成的闽越佛教得以发展的可能性亦不大,至少是影响基础上,试图尽可能地揭示唐宋以前福建佛教与道教分相当之小。

因此,我们可以确信,福建佛教的区域化进布、播迁与传衍的地域形态。

圈于篇幅限制,关于福建程是移民人闽后才真正开始的。

早期民间信仰的研究将另作探讨。

分析福建佛教早期的地域播迁,同样受到文献匮乏的限制,但历史的连续性不允许我们对这一长达数百年一、福建佛教早期区域化进程的演变阶段留下空白。

中国旅游地理-第七章-宗教文化

中国旅游地理-第七章-宗教文化
第七章 宗教文化
知识要点
了解宗教的概念与起源
了解宗教与旅游的联系及中国宗教概况
掌握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产生和发展 的过程 掌握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经典和派 别、供奉对象、宗教胜地。
第一节
宗教概述
一、宗教的概念
(一)宗教的定义 宗教属于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阶级社会普 遍的历史文化现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支 配人们的思想、心理和生活,是以超自然的形 式在人们的头脑中颠倒和虚幻的反映。 (二)宗教的起源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历史现 象。
2.佛教的主要节日 (1)佛诞节(浴佛节):纪念释迦牟尼诞生 的节日,时间为阴历四月初八,是日,以香水沐 浴佛像。 (2)涅槃节:时间为阴历二月十五,即纪念 释迦牟尼逝世的节日。 (3)盂兰盆节(鬼节、中元节):时间为阴 历七月十五,佛教徒追祭祖先的节日。“盂兰盆 ”为梵文音译,意即“救倒悬”——救度亡灵倒悬 之苦。 (4)佛成道节:时间为阴历十二月初八,纪念释 迦牟尼得道成佛的节日。后每至这一天,老百姓 要以“腊八粥”供佛。
罗 汉 堂 配 殿 配 殿 西 配 殿 鼓 楼 楼 藏经阁 配 殿 配 殿 僧 舍
方丈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图 7.4
东 舍 配 殿 东 天王殿 钟 楼 2 楼 学 事 山 门 业 上 汉传佛寺的平面布局 的 大雄宝殿
韦驮天:佛寺护法神




六)佛教的教派和节日
1.佛教的教派 佛教产生于印度,却发展于中国。 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于传 入的时间、途径、地区、民族文化及社 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 个派别,即汉地佛教(汉语系、大乘佛 教)、藏传佛教(藏语系)、云南上座 部佛教(巴利语系、小乘佛教)。

福建闽南文化传统

福建闽南文化传统

福建闽南文化传统福建闽南地区是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文化发源地,其独特的文化传统深受人们喜爱。

闽南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独特的建筑风格、传统的宗教信仰和美食文化而闻名于世。

在闽南地区,民间艺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闽南地区的木偶戏、布袋戏、歌仔戏等传统戏曲形式在当地广受欢迎。

这些戏曲形式以其富有地方特色的表演风格和剧情内容吸引着观众,传承着闽南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

此外,闽南地区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泥塑、扎染等,这些手工艺品传承着古老的技艺和文化传统,展现了闽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闽南地区的建筑风格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闽南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吸引着众多游客。

闽南地区的传统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屋顶呈弯曲的飞檐形式,建筑内外装饰精美,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这些传统建筑不仅是闽南地区的文化遗产,更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除了艺术和建筑,闽南地区的宗教信仰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地区的宗教信仰多样,包括道教、佛教、儒教等。

这些宗教信仰在当地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和情感慰藉。

许多宗教建筑和庙宇也成为了闽南地区的重要文化景点,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最后,闽南地区的美食文化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地区的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品种而著称。

著名的闽南菜系以其鲜美的味道和精致的烹饪工艺吸引着众多食客,成为了闽南地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福建闽南文化传统丰富多彩,其独特的民间艺术、建筑风格、宗教信仰和美食文化都展现了闽南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这些文化传统不仅丰富了闽南地区的文化内涵,更为当地人民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寄托。

希望闽南文化传统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对福建游神的看法和感受作文

对福建游神的看法和感受作文

对福建游神的看法和感受作文福建游神,是福建省一种独特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代表了福建人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和对神明的敬畏。

每逢农历正月初一,福建各地的村庄都会举行盛大的游神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作为一名游客,我有幸参与了福建游神活动,对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福建游神活动最为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独特的祈福仪式和精彩的表演。

在游神活动中,人们会精心装扮成神明、仙女和各种神兽,然后集结成队伍,穿梭于村庄的街头巷尾,祈福祈福,送福送福。

他们手持香炉,挥舞着五彩的旗帜,敲击着锣鼓,沿着规定的路线游行。

这些神明装扮得栩栩如生,色彩斑斓、造型夸张,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仿佛置身于神话世界中。

同时,游神队伍中还有表演者表演武术、舞龙、舞狮等民俗节目,为游神增添了更多的喜庆气氛。

在古老的民间传说中,福建游神活动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据说,这项活动可以远离疾病、驱邪避祸、祈求丰收和祈福平安。

因此,每年农历正月的游神活动都备受当地人的重视,人们争相参与,期望能够得到神明的庇佑和保佑。

在福建游神活动中,人们会向神明献上鲜花、水果、酒饼等祭品,借以表达对神明的敬仰。

这种虔诚的宗教信仰和对神明的崇敬之情,让人不由感叹福建人民的信仰之深厚。

福建游神活动不仅有着神秘的宗教意蕴,还体现了当地人独特的民俗风情。

在游神队伍中,人们不仅可以看到传统的祈福仪式,还能感受到当地传统音乐的魅力。

锣鼓喧天、喜庆和谐的音乐声铿锵入耳,让人仿佛置身于欢乐的节庆之中。

此外,游神队伍还会穿梭于村庄的街头巷尾,与当地居民互动,为游神增添了更多的欢乐氛围。

我记得当时我还加入了游神队伍,和当地人一起载歌载舞,一同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氛。

这种融入当地文化的体验让我终身难忘。

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样,对福建游神活动充满了好奇。

从当地人的眼中我看到了一种虔诚的信仰、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表演。

这种独特的文化体验让大家更多地了解福建的传统文化,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

福州游神是什么教

福州游神是什么教

福州游神是什么教
福州游神,作为一种传统的宗教信仰,扎根于福建省福州市,是当地独特而神秘的信仰体系。

虽然游神的起源和历史并不完全清晰,但它在福州当地却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广泛的信徒群体。

游神信仰融合了道教、佛教、儒家思想等多元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体系。

根据游神信仰的传统,信徒们相信游神能够带来好运、祈福、辟邪,保佑他们家庭平安、事业顺利。

每年的特定日子里,信徒们会组织游神活动,穿着各种绚丽的服饰、戴着华丽的面具,跳舞狂欢,庆祝神灵的降临。

游神信仰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仪式,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延续和表达。

在游神的信仰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地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

游神信仰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民众心灵寄托的象征。

尽管现代社会对传统信仰的冲击越来越大,但是游神信仰在福州这片土地上依然生生不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信徒和游客前来参与感受。

游神传承的不仅仅是宗教仪式,更是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福州游神信仰之所以能够在当地生根发芽,并绵延至今,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文化认同和情感寄托。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显得格外重要,而福州游神信仰正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闪耀着光芒。

总的来说,福州游神信仰既是一种宗教信仰,也是一种文化传统,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它在福州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传承着民族的文化,是福建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宝贵文化遗产。

希望这种独特而神秘的信仰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传扬,让这份传统文化的瑰宝永远流传下去。

(完整版)四、闽南宗教文化

(完整版)四、闽南宗教文化
❖ 2.闽南民间宗教文化的广泛传播与该地区的经济发 展,尤其是海外交通、贸易的发展密切相关。
❖ 3.封建统治者的重视为闽南民间宗教文化的传播与 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条件。
❖ 4.闽南民间宗教文化在港澳台和海外华侨华人社会 中有着广泛的影响,是神缘文化中重要的媒介形式 之一。
三、闽南民间宗教文化未来走向
闽南地区民间宗教信仰在其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十分庞杂功能各异具有浓郁乡土色彩的神谱体系
闽南宗教文化
一、民间宗教文化
❖ (一)中国民间宗教文化包括: ❖ 1.神灵、祖先、圣贤和鬼的信仰 ❖ 2.家祭、庙祭、墓祭、年度祭、公告节庆、人生礼
仪和占验术等礼仪 ❖ 3.血缘性的家族和地域性的庙宇的仪式组织 ❖ 4.世界观、宇宙观的象征、地理情景的象征、文字
❖ 32.安溪清水祖 师:昭应大师、 昭应广惠大师、 昭应广惠慈济 大师、昭应广 惠慈济善利大 师
❖ 33.广泽尊王: 郭圣王、威镇广 泽侯、 威镇忠
应孚惠威武英烈 广泽尊王
❖ 34.开漳圣王:灵著顺应昭烈广济王
二、闽南民间宗教文化的基本特点
❖ 1.闽南地区民间宗教信仰在其长期的发展中,形成 了一套十分庞杂、功能各异、具有浓郁乡土色彩的 神谱体系。
的象征、自然物的象征等 ❖ 5.民间宗教建筑、绘画、戏剧、民间宗教语词、民
间宗教文化心理等
(二)民间宗教的特征
❖ 1.层序性 ❖ 2.地域性 ❖ 3.实用性 ❖ 4.歧变性 ❖ 5.单纯性
(三)祖先与鬼魂信仰
❖ 1.福建各地祖先崇拜 ❖ 2.鬼魂信仰:
中元节 普渡 人客庙(大众爷)
(四)民间诸神信仰
❖ 1.闽南民间宗教文化将随着社会的变迁继续 经历着世俗化的过程。
❖ 2.闽南民间宗教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重 要形式,仍将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尽力保持自 己的特色,维持自己的存在。

福州历史文化(一)2024

福州历史文化(一)2024

福州历史文化(一)引言概述:福州是中国福建省的省会,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作为一个古老而又现代化的城市,福州保留了许多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正文:一、古代建筑1. 福州古城墙:福州城墙是古代城市建筑的代表之一,保留着中国古代城市防御系统的痕迹。

2. 三坊七巷:这是一处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群落,拥有晋、南、清三个时期的建筑风格。

3. 于山夫人祠:这座祠堂是为了纪念当地名人于山所建造,是福州地区许多祠堂建筑的典范。

二、文化遗址1. 东山文化遗址:这是福州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

2. 马尾鼓山遗址:这是一个古代墓地,出土了丰富的文物,包括青铜器、陶器和玉器等。

3. 林则徐故居: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的名人,他的故居展示了他的生平和他的对国家做出的贡献。

三、宗教文化1. 白塔寺:是福州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建于唐代,是佛教信仰的中心。

2. 启山寺:福州著名的道教寺庙,供奉着道教创始人之一的张道陵。

3. 黄道观:这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道教庙宇,也是道教文化的重要象征。

四、名人文化1. 林则徐:福州是林则徐的故乡,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2. 陈宪章:他是清朝末年的名臣,对于中国的政治改革和军事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3. 王洪炉:他是中国著名的舞蹈家和编舞家,他的作品充满了福建地方特色和民间元素。

五、民俗文化1. 福建木雕:福建的木雕工艺在中国乃至世界上享有盛名,以其细腻的雕刻工艺和美丽的造型而著称。

2. 闽南民俗:福州是闽南地区的中心城市,闽南人热情好客的民俗文化在福州得到了充分展现。

3. 船笙文化:福建的船笙是一种特殊的音乐乐器,与闽南地区的渔民文化紧密相连。

总结:福州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通过古代建筑、文化遗址、宗教文化、名人文化和民俗文化等方面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福州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无论是古老的建筑还是丰富多样的文化景观,都赋予福州独特的魅力,并吸引着人们来此一探究竟。

福建省福州的鼓山与佛教文化

福建省福州的鼓山与佛教文化

福建省福州的鼓山与佛教文化序鼓山,海拔925米,以山巅有巨石如鼓,每逢风雨大作,颠簸激荡有声而得名。

位于山腰海拔455米处的涌泉寺,前临香炉峰,背枕白云峰,风景秀美。

鼓山是福建省省会—福州南面的天然屏障,是福建省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又是福建省十大名刹之一、为福州五大禅寺之首。

(五大禅林的其他四个是:怡山的西禅寺、雪峰的崇圣寺、北峰的林阳寺、连江百洞山的青芝寺。

最后一个,又一说是象山的崇福寺)涌泉寺在佛教界,虽不如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为大智文殊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为地藏大愿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为普贤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为观音大悲菩萨道场)那么有名,但其历史之久,香火之旺,神灵之显,却是名扬八闽,遍及东南亚,因此才能位列福州五大禅林之一,1987年被评为福建省十大旅游胜地之一。

据清代黄任《鼓山志》记载,涌泉寺“其先为潭”。

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填潭建寺。

因寺前曾有一壑泉水如涌,故名涌泉寺。

宋咸平二年(999),真宗赐额“鼓山白峰涌泉禅院”。

明永乐五年(1407),成祖赐名“涌泉寺”。

永乐六年(1408)及嘉靖二十一年(1542)两次毁于大火,寺内建筑所剩无几。

万历四十七年(1619)至天启七年(1627)间重建。

清顺治、康熙年间又经修缮扩建。

康熙三十八年(1699),敕赐御书“涌泉寺”匾额。

至今高悬寺门上方。

涌泉寺目前的建筑,多属明、清两朝以后重建和扩建,基本上保持了明嘉靖年间的格局,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祖堂、藏经阁、禅堂、念佛堂、库房、客堂、斋堂等组成,此外还有钟楼、鼓楼、学戒堂、法界学院、东际楼、明月楼、放生池、回龙阁、岁寒楼等。

计有大小殿堂25个,占地16650平方米,整座寺院以大雄宝殿为中心,沿山坡地形层层上升,构成一组错落有致的寺院建筑群。

鼓山涌泉寺主要特色有:摩崖石刻,历史悠久,数量繁多,体例周全;藏经丰富,有宋刻《金刚经》一部(全国仅存宋刻两部),御赐佛经十三橱,佛经木刻雕版,全国最多;血写经书,数量繁多;高僧牙舍利,弥足珍贵;千年铁树,年年开花(铁树在过去,因人们对它缺少认识,不知道它需要某种元素才能开花,因此铁树开花,在古时候就成了非常稀罕的现象);佛教名人,层出不穷等。

摩尼教在福建的传播与演变

摩尼教在福建的传播与演变

摩尼教在福建的传播与演变廖大珂摘要:摩尼教披着佛教和道教的外衣,在唐末、五代传入福建,与福建的民间信仰相结合,开始在下层民众之间流传。

宋元时期,摩尼教取得合法地位,迅速崛起,盛极一时,但逐渐演变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种宗教信仰。

明清时期,由于封建统治者的迫害,摩尼教迅速走向衰亡,并最终融入白莲教的罗教。

关键词:摩尼教;福建;传播;演变摩尼教起源于西亚的波斯,大约在公元3世纪末,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亚,并广为传播。

1尔后,又于公元7世纪传入中原,2继而再传至福建。

当摩尼教在西亚和中亚绝迹之后,却在福建长期流传,使福建成为摩尼教的最后消亡之地。

本文拟就摩尼教在福建的传播与演变试作一粗浅的探索,以就教于方家。

一、唐、五代:摩尼教的初兴摩尼教传入福建大约是在唐代。

宋人梁克家记载:“侯官神光寺,州西南,唐大历三年(768年),析南涧为金光明院,七年改为大云,会昌例废”。

3大历三年,唐朝廷允许回鹘在长安修建一座摩尼教的大云光明寺,大历六年(771年),又准其在其他地方修建大云光明寺。

4此金光明大云院几乎可以肯定是摩尼教寺,其时福建摩尼教的中心是在福州。

会昌年间,因唐武宗灭佛,殃及摩尼教,福州的金光明大云院虽也遭到废止。

但是,一些中原的摩尼教僧侣为逃避迫害,南下入闽,遂促进了摩尼教,或谓“明教”,在福建的传播。

何乔远记:“会昌中(841-846年)汰僧,明教在汰中。

有呼禄法师者,来入福唐(今福清),授侣三山(今福州),游方泉郡(今泉州),卒葬郡北山下。

”5这则记载表明,摩尼教在中原因与佛教有密切关系而遭受打击,摩尼教僧侣呼禄法师避难入闽,积极传教。

呼禄法师之墓今虽已湮没,但南宋时朱熹曾至墓前作诗凭吊,6可见何乔远的记载是可信的。

除了福州、泉州,摩尼教亦传至闽东沿海,万历《福宁州志》云:金光明寺、灵瑞寺、中成寺建于咸通三年(862年)。

7另据唐乾符六年(879年),林嵩《太姥山记》记载,太姥山顶有摩尼宫。

8由此亦可知,摩尼教在唐末已传入福建沿海各个地区。

闽台地区的同根同源宗教文化

闽台地区的同根同源宗教文化

闽台地区的同根同源宗教文化引言闽台地区,包括福建省及台湾地区,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宗教文化聚集地。

这一地区的宗教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和悠久的文化积淀,主要包括、和儒教三大传统宗教。

这些宗教在闽台地区是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和独特魅力的宗教文化。

闽台地区的文化是闽台地区的主要宗教之一,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闽台地区的文化大多以山岳为主,如福建的五岳和台湾的合欢山、指南宫等。

讲究修炼心性,追求长寿和永生,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

闽台地区的文化中经典、符咒、山神、仙人等元素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民间中广泛流传。

闽台地区的文化也深深植根于闽台地区,对当地民众的生活、艺术和哲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福建的普陀山、延平寺,以及台湾的佛光山、法鼓山等都是重要的圣地。

注重个人修行和觉悟,崇尚慈悲和智慧,对人们的心灵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闽台地区的文化还体现在寺庙建筑、佛像雕刻、艺术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闽台地区的儒教文化儒教在中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闽台地区更是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儒教强调道德修养、仁义礼智信,对社会和个人的规范和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

闽台地区的儒教文化体现在经典研究、儒家思想传承、士人文化等方面。

福建的文化名人如宋濂、王守仁等,以及台湾的陆九渊、朱家安等都为闽台的儒教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根同源的宗教融合闽台地区的宗教文化之所以独特和多元,与闽台地区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密不可分。

福建与台湾的地理接近和人员往来,促进了宗教文化的互相影响。

、和儒教在闽台地区融合发展,相互吸收、互相借鉴,形成了新的体系和文化现象。

例如,闽台地区的庙会活动融合了、和儒教的元素,既有庄严祭祀仪式,又有喜庆的民间表演,展现了宗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结论闽台地区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宗教文化聚集地,、和儒教是其主要宗教文化。

这些宗教在闽台地区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和独特魅力的宗教文化。

福建导游基础知识福建宗教知识

福建导游基础知识福建宗教知识

[单选题]1.佛教在()时期传入福(江南博哥)建。

A.西晋B.隋唐C.三国D.明清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三国时期,佛教传入福建;西晋时期,福建地区开始兴建佛寺;隋唐时期,佛教在福建得到广泛传播;宋代,政府提倡佛教,达到全盛;明万历年间,佛教盛极一时;清代,佛教与境外交往增多。

[单选题]2.福建的道教在()时期达到兴盛。

A.三国B.唐朝C.宋元D.明朝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道教于三国时期传入福建;于唐五代得到全面发展,各地创建道教宫观31座;宋元是兴盛时期,分宗衍派;明中期后,道教特别是正一道走向衰落,清代更衰落。

[单选题]3.历史上曾被称为“游艇子”的是()者。

A.卢循起义B.白莲教起义C.杜弢起义D.王仙芝起义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东晋时期,信奉五斗米道的卢循起义失败后,部分起义者流散在泉州沿海,称为“游艇子”。

[单选题]4.唐朝时期,时称大食法的是()。

A.伊斯兰教B.佛教C.道教D.基督教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伊斯兰教于唐武德年间随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商贾从海路传入泉州,时称大食法,并于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建起福建第一座清真寺——泉州麒麟寺。

[单选题]5.福建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于()成立。

A.1960年B.1961年C.1962年D.1983年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新中国成立后,1961年5月正式成立福建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1983年创办福建神学院,并成立福建省基督教协会。

[单选题]6.妈祖庙的祖庭位于()。

A.南京天妃宫B.台湾朝天宫C.福建湄洲岛D.北京白云观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福建湄洲岛,因形似娥眉而得名,是闻名遐迩的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东方麦加”。

[单选题]7.下列教堂中,属于新教教堂的是()。

A.广州圣心大教堂B.福建莆田大教堂C.黑龙江尼古拉大教堂D.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A项,广州圣心大教堂,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宏伟、最具有特色的大教堂。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颁发《福建省宗教活动场所登记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颁发《福建省宗教活动场所登记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颁发《福建省宗教活动场所登记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2.09.11•【字号】闽政[1992]46号•【施行日期】1992.09.1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宗教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颁发《福建省宗教活动场所登记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闽政[1992]46号1992年9月11日)各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直各单位: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把宗教活动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教职人员履行正常教务的权利和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防止和制止一切利用宗教和宗教活动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的稳定,省政府决定公布施行《福建省宗教活动场所登记管理暂行规定》。

宗教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望各级政府加强对宗教工作的领导,认真做好本暂行规定的宣传、协调、落实工作。

福建省宗教活动场所登记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宗教活动场所合法权益,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宗教活动场所,是指信仰宗教的公民进行宗教活动的公共场所,即佛教的寺庙、庵堂,道教的宫观,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教堂以及信教公民聚会的固定宗教活动点。

第三条宗教活动场所的登记管理机关是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

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工作接受人民政府的领导。

第四条宗教活动场所的一切活动,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法规,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不得损害公民身体健康。

第五条宗教活动场所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其事务不受境外组织和个人的支配。

第二章登记第六条宗教活动场所须由其管理机构向当地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准,领取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书。

第七条申请登记宗教活动场所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有固定的地址和名称;(二)有信教公民组成的民主管理机构和负责人;(三)有主持宗教活动的宗教教职人员;(四)有经常参加宗教活动的信教公民;(五)有符合我国宪法、法律、法规的章程和管理制度;(六)有合法的经费来源。

福建民族宗教知识应知应会测试

福建民族宗教知识应知应会测试

1. 福建民族宗教概述福建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省份,其多元文化融合形成了福建独特的宗教文化。

福建的宗教信仰包括道教、儒教、佛教、基督教以及众多民间信仰,如妈祖信仰、关公信仰等,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宗教文化。

2. 福建民族宗教知识的起源和发展福建的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受到了中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

在历史的长河中,福建的宗教信仰由浓厚的民俗祭祀文化逐渐演变成为多元宗教共存的文化景观。

3. 福建民族宗教知识应知应会测试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福建人都会参与各种民族宗教活动,然而对于福建民族宗教知识的了解却并不深入和全面。

进行一场福建民族宗教知识应知应会测试,有助于促进民众对福建宗教文化的全面认知。

4. 福建民族宗教知识应知应会测试内容在这场测试中,会涉及到福建各类宗教信仰的基本知识、重要的宗教活动、节日、祭祀习俗等内容。

参与者需要对妈祖信仰、关公信仰、道教、儒教、佛教等有所了解,同时还需要了解各种宗教活动的意义和相关习俗。

5. 测试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这场测试,可以调动广大民众对于民族宗教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增进人们对于福建宗教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也有助于传承和保护福建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促进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和谐共处。

6.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撰写此文的我,深深感受到了福建宗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这次的撰写过程中,我不仅学习到了更多关于福建宗教知识的内容,也感受到了这一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

福建民族宗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努力学习的重要议题。

总结回顾通过此次的学习和撰写,我对于福建民族宗教知识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对于福建宗教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更加珍惜和尊重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希望能够通过我所撰写的文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视福建民族宗教知识,共同传承和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财富。

福建是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多民族省份,其宗教文化历史悠久,深受中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

福建民族宗教知识应知应会测试

福建民族宗教知识应知应会测试

福建民族宗教知识应知应会测试
【原创版】
目录
一、福建民族宗教知识应知应会测试的意义
二、测试的内容和方式
三、测试的效果和目的
正文
近年来,福建省委统战部为了提高统战干部在新时代做好统战工作的能力水平,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民族宗教工作应知应会知识测试。

这项测试不仅是对统战干部的一次知识检验,更是为了推动民族宗教工作的开展,增进各族群众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宗教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这次测试的内容涵盖了本辖区少数民族基本情况、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等知识。

测试采用闭卷方式进行,旨在让统战干部更加深入地学习和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对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通过这次测试,统战干部们进一步掌握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国家法律法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应知应会知识等内容。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统战干部的工作能力,更让他们明确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了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总之,福建民族宗教知识应知应会测试对于推动民族宗教工作的开展,增进各族群众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宗教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第1页共1页。

东南地区有哪些著名的宗教建筑?

东南地区有哪些著名的宗教建筑?

东南地区有哪些著名的宗教建筑?一、黄山光明顶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是中国佛教的圣地之一。

光明顶是黄山的主峰,海拔1864米,这里风景秀丽,云霞缭绕,素有"仙山琼阁"之美誉。

光明顶建于唐代,是一座以佛教为主的寺庙。

寺内的大雄宝殿是宝殿中的主要建筑,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的塑像。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佛教文化的精髓,感受到心灵的平静与宁静。

二、南京夫子庙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畔,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文化名胜之一。

夫子庙创建于明朝,以纪念古代教育家孔子。

庙内建筑风格独特,包括三进大门、正殿、太庙等建筑,充满了古代文化的韵味。

夫子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精神内涵。

三、福建南少林寺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是中国佛教寺庙之一。

南少林寺建于唐朝,有着1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少林寺之一。

寺内建筑庄严肃穆,寺庙规模宏大,有着典型的佛教寺庙氛围。

南少林寺以其特有的武术文化而闻名,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学习和体验佛教文化。

四、福州三山圣境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是中国道教的圣地之一。

三山圣境由三个山峰组成,分别是灵岩山、乌山和金山。

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壮观,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三山圣境建有许多道教庙宇,包括灵岩寺、乌山庙等,供奉着道教的神灵和圣贤。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领略到传统文化的智慧和艺术。

五、厦门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寺庙之一。

南普陀寺建于唐朝,座落于鼓浪屿,是鼓浪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寺庙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南方的传统建筑特色,寺内供奉着观世音菩萨的塑像。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宁静与宗教氛围,同时也能欣赏到鼓浪屿的美丽风景。

在东南地区,这些著名的宗教建筑代表了不同的宗教文化和艺术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佛教、道教还是儒教,它们都代表了中国人民世世代代的信仰和精神追求。

这些宗教建筑不仅是信仰之地,更是艺术之美和智慧之源。

福建龙岩宗教法规题

福建龙岩宗教法规题

福建龙岩宗教法规题一、福建龙岩宗教法规题试卷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30分)1. 福建龙岩宗教事务管理坚持的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A. 保护合法B. 制止非法C. 抵制渗透D. 限制发展答案:D。

解析:福建龙岩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并没有限制发展这一原则。

2. 在龙岩,宗教团体的成立、变更和注销,应当依照()的规定办理登记。

A.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B. 宗教事务条例C. 当地政府规定D. 宗教团体内部规定答案:A。

解析:在龙岩,宗教团体的成立、变更和注销,应当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登记。

二、多选题(每题8分,共40分)1. 龙岩宗教场所应当符合以下哪些条件?()A. 有固定的地址B. 有一定数量的信众C. 有合格的宗教教职人员D. 布局合理答案:ACD。

解析:龙岩宗教场所应当有固定的地址、布局合理并且有合格的宗教教职人员。

有一定数量的信众不是宗教场所必备的条件。

2. 关于龙岩宗教财产管理,正确的有()A. 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合法使用的土地,合法所有或者使用的房屋、构筑物、设施,以及其他合法财产、收益,受法律保护。

B.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哄抢、私分、损毁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处分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财产。

C. 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可以依法兴办社会公益事业。

D. 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可以进行商业经营活动。

答案:ABC。

解析: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不得被侵占等,它们可以依法兴办社会公益事业,但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不得进行商业经营活动。

三、判断题(每题4分,共20分)1. 在龙岩,外国人可以在宗教场所传教。

()答案:错误。

解析:在中国包括龙岩,外国人不得在宗教场所传教。

2. 龙岩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接受境外组织和个人附带条件的捐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福建宗教(一)一、佛教的起源释迦牟尼:(Sakyamuni梵语),天竺(印度)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公元前6世纪中叶(前566年)与我国春秋时期的孔子同时代。

释迦-部落名称,意“能”, “牟尼”是一种尊称,含有“仁,儒,忍,寂”等义,意译合成“能仁、能忍、能儒、能寂”等,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母怀孕梦见大象2500多年前,古印度境内诸国林立,其东北部恒河边有个迦毗罗卫国,国王叫净饭,王后叫摩耶。

一日,摩耶夫人在睡眠之际,梦见一头白象腾空而来,从右肋进入自己身体,她顿时觉得体安快乐,如服甘露,反视自身如日月光照。

净饭王立即召集大臣们询问王后之梦是何预兆,一名婆罗门占卜者回答说:“此梦甚佳王后已怀孕必生王子,这王子是个千古圣人,定能光显释迦族”佛诞日:农历4月初8。

摩耶王后怀孕已满10月,一日率众宫女漫游兰毗尼花园。

那时正是四月初旬,风和日丽,生机畅达。

花园里芳草萋萋,百花争妍,行树耸翠,莲蕖送香,充满吉祥喜庆的气氛。

游历花园一周后,摩耶王后在一棵无尤树的绿荫下休息。

她见这无尤树枝叶茂盛,柔软低垂,树上花果鲜丽,芬芳可爱,便举手攀摘花果,于是,王子就生了下来。

佛经上说,王子刚生下来就能说话,无人扶持即能行走。

他身上发出光明,目光注射四方,举足行了七步,每步地上都出现一朵莲花。

一时间,香风四散,花雨缤纷,仙乐和奏,诸天神人齐声赞颂。

地上也自然涌出二泉,一冷一暖香冽清净。

净饭王得子后,喜悦非常,替他取名悉达多,就是说他生时即有许多奇异祥瑞的意思他原是释迦国的太子,29岁出家修道,修习禅定(向父母请求四愿:一不老,二不病,三不死,四不别。

说若能满四愿,便不出家)他舍弃了常人所羡慕的一切财富、王位、妻儿,毅然出家修道,历经六年,艰苦备尝,终于断除各种无明烦恼,觉悟到宇宙人生的实相,获得根本解脱。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已是十二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他默坐金刚座上,示现种种禅定境界,遍观十方无量世界和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一切事情,洞见三界因果,十二月八日凌晨,明星出现天上,他豁然大悟,得无上大道,成为圆满正等正觉的佛陀。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成佛之时,大地震动诸天神人齐赞,地狱饿鬼畜生三道的许多苦厄,一时体息,天鼓齐鸣,发出妙音,天雨曼陀罗花,曼殊沙花,金花、银花、琉璃花、宝花、七宝莲花等。

如图:至此,释迦牟尼已成就菩提道果,遂开始传教收徒,传授他所证悟的宇宙真谛。

并到处说法,组织僧团,说法四十余年,谈经三百余会,功德无量。

他创建的佛教,和基督教,伊斯兰教一道成为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

直至公元前四八六年圆寂。

简称为“释迦”。

相传佛陀入灭后,弟子们焚化佛祖遗体,于灰烬中得4颗牙齿以及指骨、头盖骨、毛发等物。

弟子们将佛祖真身舍利起塔供养,顶礼膜拜。

后来,阿育王取出全部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分别盛入宝函,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养,其中有许多传入中国。

1987年我国法门寺地宫发掘即出土了佛教世界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系佛祖的一节中指骨。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二佛教的思想和戒律(一)从思想上,佛教分为小乘(sheng)和大乘大乘:公元一、二世纪流行的佛教派别,自以为可以普渡众生所以自命为大乘。

小乘:早期佛教的主要流派,大乘教徒认为它教义繁琐,不能超度很多人,因此贬它为小乘。

中国大乘佛教的思想体系如下:{{空宗――三论宗(隋代吉藏)佛{教{(即“说”,各种义理之学的思想体系){{{相--唯识宗(唐玄奘){有宗{教{{性{天台宗{{华严宗{禅(派别)――禅宗(神秀北渐、惠能南顿)(二)佛教的戒律:五戒:佛教为在家的男女信徒们制定的戒条:1 不杀生2 不偷盗3 不邪淫4 不妄语5 不饮酒八戒:除了以上五戒外,6 不著香花鬟,不香油涂身7 不歌舞娼妓,不故往听之8 不坐卧高广大床。

比丘戒,共有250条,最根本的4条:1 .不淫欲2 .不杀生3. 不偷盗4 .不妄语。

出家比丘如犯四戒中一条,即被弃绝(逐出)比丘尼戒,共有348条,最根本的有8条,前四条与比丘戒相同。

5. 摩触戒6. 八事成重戒7. 覆藏他重罪戒8. 随顺被举比丘戒。

以上这些戒条都属于小乘戒。

大乘戒:十重(十条根本重戒):1. 不杀生2. 不偷盗3 .不妄语4. 不淫欲5. 不沽酒6. “说四众过戒”7.“自赞毁他戒”8. 悭惜加毁戒9. 心不受悔戒10. 谤淫戒。

三、佛教的基本教义“四谛”“八正道”被称为释迦牟尼的根本教法1.“四谛”:苦、集、灭、道。

苦谛:即要人们把现世看成是痛苦的,人生充满着苦。

集谛:即要人们把苦恼产生的原因看成是起源于人本能的欲望(色、声、香、味、触五欲)。

灭谛:即要人们相信苦恼的根源――“五欲”是可以完全消除的,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解脱而成佛。

道谛:即要人们相信有一条可以使人解脱的途径(信佛、修炼)。

2.“八正道”:又叫八圣道,包括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即要求人们按照佛教的教义来观察、思考、说话、行动和生活。

(看见事物、思考、说话、做事、生命、肉体、欲念、入定(禅定))等。

四、福建佛教发展简史佛教入闽在三国的吴晋之际,至梁代呈迅速发展之势。

表现在:信徒舍宅为寺;兴寺建塔;女性出家人及尼庵相继出现。

五代,王潮、王审知兄弟统治福建45年,大建寺塔,大兴佛教,于治下5州34县共添建寺院517座。

王审知本人是福州开元寺等的大护法。

宋代,佛教在闽达到全盛。

表现在:寺院大量发展,据《三山志》载,庆历年间,仅福州地区佛寺就达1625座;大量刻经,如福州开元寺刻就《毗卢藏》;士大夫与佛教界关系密切。

福州太守谢泌曾赋诗曰:湖田种稻重收谷,道路逢人半是僧,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

《宋史·地理志》亦云:福建其俗,尚浮屠之教。

《八闽通志》则感叹:佛寺至于宋极矣。

及明代,福建佛教归于平淡。

至清代,有复兴之势。

士大夫与佛教界交往甚密,如官僚李馥、孟超然、诗人黄任经常与鼓山涌泉寺僧为友,林则徐公余手书《金刚经》为日课,闽浙总督左宗棠买牛于鼓山涌泉寺放生等。

民国时期,一批名僧尊宿在福建弘法,如圆瑛法师曾任福州鼓山涌泉寺、雪峰崇圣寺、北峰林阳寺、泉州开元寺住持;太虚法师住持厦门南普陀寺、创办闽南佛学院;弘一法师弘律于闽南(弘一法师一生持律严谨,对律学的弘扬贡献良多。

以戒为师是其僧侣生涯中始终奉行的准则,持戒是其僧格的完美写照,弘律则是其生死以之的事业)。

从三国吴晋到民国时期,八闽大地,高僧辈出,创宗立派的巨匠亦不乏见,他们如祖藉福清的希运禅师,创立了黄檗(bo)宗;祖藉霞浦的灵佑禅师,创立了沩仰宗;祖藉长乐的怀海律师,定立了禅门清规,使佛教律制中国化;祖藉莆田的本寂禅师为曹洞宗的创宗人;祖藉南安的义存禅师,更是禅宗巨擘(bo),嗣法门人遍天下。

福建还是中国古代刻经中心之一。

宋代,福州东禅寺刻就《崇宁藏》,福州开元寺刻就《毗卢藏》。

天下佛教看中国,中国佛教看福建。

福建现有省级佛教团体一个,即福建省佛教协会。

地区级佛协9个,市县级佛协58个。

有寺院4000多座,其中14座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族地区第一批重点寺院。

全省共有僧尼1.2万人左右。

佛教寺庙和僧尼总数均居全国汉族地区首位。

其中福州鼓山涌泉寺、怡山西禅寺、瑞峰林阳寺、金鸡山地藏寺、闽侯雪峰崇圣寺,福清黄檗山万福寺,宁德支提寺,莆田广化寺、梅峰光孝寺、囊山寺,厦门南普陀寺,泉州开元寺、安海龙山寺,漳州南山寺等14座寺院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族地区首批重点寺院,占全国重点寺庙总数近10%。

另有居士约12万人,居士林20多处。

福州、宁德、莆田、厦门、泉州的佛教较为兴旺。

有中级佛学院两所,即福建佛学院、闽南佛学院。

福建佛学院由省佛教协会主办,男众部设在莆田广化寺,女众部设在福州崇福寺。

16年来,共培养男女学僧一千多名。

闽南佛学院为厦门南普陀寺主办,由太虚大师于1925年创办,培养出大批佛门精英,如当代佛学泰斗印顺法师等。

1984年复办,男众部设在南普陀寺,女众部在紫竹林寺。

有6所慈善类基金会(委员会),以福建省佛教协会佛教教育基金委员会、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规模为最大,每年在慈善方面作了不少的工作。

省佛教协会下设秘书处、教务处、院校处、办公室、基金委员会,基金委员会下有《福建佛教》季刊、《通讯》月报、佛教图书馆和佛教义诊所。

福建佛教界人士在参政议政方面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当选为省级第十届人大代表和第九届政协委员的佛教界人士有7人。

五、福建的佛教旅游胜地:福州鼓山涌泉寺、怡山西禅寺、瑞峰林阳寺、金鸡山地藏寺、闽侯雪峰崇圣寺,福清黄檗山万福寺,宁德支提寺,莆田广化寺、梅峰光孝寺、囊山寺,厦门南普陀寺,泉州开元寺、安海龙山寺,漳州南山寺等14座寺院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族地区首批重点寺院。

福州鼓山涌泉寺居闽刹之冠,建在海拔455米的山腰处,(鼓山海拔925米)相传因寺前有罗汉泉涌出地面而得名。

相传涌泉寺所在地原是一个深水龙潭,有毒龙占据,时常出来危害百姓。

唐建中四年(783年),太守裴胄请灵峤禅师入山来诵华严经降龙,并在龙潭边建一个小寺,名为华严台,不久后荒废。

至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闽王王审知大兴土木,填潭建寺,并到闽侯雪峰寺邀请神晏法师来涌泉寺住持,取名"国师馆"。

宋咸平二年(999年)正式赐额"白云峰涌泉禅院",明永乐五年(1407年)赐名"涌泉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钦笔御颁"涌泉寺"泥金匾额。

涌泉寺分别于明永乐六年(1408年)及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两度毁于大火,明崇祯七年(1634年)重建,到清代又几次修建后,于1983年重修至今,如今的涌泉寺基本上保持了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和布局。

整座佛寺有大小殿堂25座,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三大殿堂为主体,依着山势层层上升、构成完整的古代建筑组群。

如图1、2、3、4福建厦门南普陀寺厦门南普陀寺――千年古刹,与厦门大学相邻。

始建于唐代,由于该寺以奉祀观音为主,又在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浙江普陀山之南,故称南普陀寺。

这里香火鼎盛,每年农历的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观音诞的时候,寺内均会举行盛大活动,众多善男信女手持燃香叩头跪拜,祈求健康和财富。

从寺后可以登上山顶,俯瞰厦门大学校景和厦门港风光。

在寺内,游客有机会品尝著名的南普陀素菜。

位于南普陀寺一侧的闽南佛学院,创办于1925年,在海内外久负盛名,是弘扬佛法、培养佛家弟子的摇篮。

厦门南普陀寺晚课南普陀寺大雄宝殿莆田广化寺,位于福建莆田西南郊凤凰山(南山)之麓,是目前中国大陆影响较大的汉传佛教寺院之一,也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

广化寺始建于558年(南朝陈永定二年),开山祖师是金仙禅师,初名金仙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