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弄清数量关系, 掌握解题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常常 l 的对 比、 多解的对 比 、 顺序 一题 正误式题 的对 比等 。
・
47 ・
包筱敏 : 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
①直径是半 径的 2倍 。
②最大公约 数只有 1 的两个数 是互质数 。 ③分子 比丌 大的分数是示 本 质 属 性
在判断过程 中要 充分 重视说理 , 重视 正确命题与 错
数学 概念具有一 定 的抽 象性 , 中低年 级学生在学 l 命题 的对 比 , 其是 引导学 生改 错 , 助学生 从错误 而 误 尤 帮
例如 , 教乘 数是三位 数 的乘 法 , 以根 据教 材的编 l 可 适当点拨 、 诱导 , 学生尝 试做乘 数是 三位数 的乘法试 l 让 ( ) 年级有 男生 4 人 , 生 比男生多 1 , 1二 0 女 0人 女生
排, 复习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 然后在新知生长点 l 多少人 ? 有
忽视三者 之 间的 比较 , 学生 孤立 地学 习掌 握 , 让 则不 利 I , 1 如 / =0 量 2吨 50千克 。 ②表示形 式不 同。 百分数用 “ %” 于提高能力 。因此 , 我们要 根据教材 的知识结 构和学 生 l 表示 , 而分 数是 由分 子 、 分母 、 数线构成 。③ 分子取值 分
f 数或带分数 。 成整
二、重视解法 比较 促进知识 迁移
解法 比较在小学 数学教材 中的运用 很广泛 , 但解法
2求异比较。有些概念、 . 公式或题目 表面上看非常 : 相似 , 实质上却有很大差异 , 若不仔细观察 、 认真分析比 l
数字的大小比较方法
数字的大小比较方法在数学中,比较数字的大小是非常常见的操作。
我们常用的比较符号有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和小于等于(≤)。
这些符号用于表示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帮助我们比较数字的大小。
1. 数字的大小比较方法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字大小比较方法。
1.1 绝对值比较法在数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数字的绝对值来确定其大小关系。
比如,当比较两个正数时,可以直接比较它们的数值大小;当比较正数和负数时,可以先取它们的绝对值再进行比较。
例如,比较数字9和数字-5的大小。
首先,取它们的绝对值,得到9和5,然后可以明显看出9大于5,所以数字9大于数字-5。
1.2 十进制比较法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使用十进制数进行计算和比较。
在比较十进制数的大小时,我们可以比较它们的各个位上的数字。
例如,比较数字123和数字456的大小。
首先,比较它们的百位数字,显然4大于1,所以数字456大于数字123;如果百位数字相等,则比较十位数字;如果十位数字也相等,则比较个位数字,以此类推。
1.3 分数比较法当我们需要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时,可以通过求它们的公共分母,然后比较分子的大小来确定分数的大小关系。
例如,比较分数5/6和分数3/4的大小。
首先,我们找到它们的公共分母,显然6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12,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两个分数通分为10/12和9/12,然后比较它们的分子,可以发现10大于9,因此分数5/6大于分数3/4。
1.4 数线比较法另一种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是使用数线。
我们可以将数字在数线上表示出来,然后比较它们在数线上的位置。
例如,比较数字-3和数字5的大小。
我们可以在数线上将它们表示出来,然后发现5在-3的右边,因此数字5大于数字-3。
2. 总结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了解了几种常见的数字大小比较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比较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比较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比较法引言比较法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解题技巧。
通过比较法,学生可以发现不同数学问题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而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一、什么是比较法比较法是指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的特征、性质或数量,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进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比较法可以用于比较不同的数学概念、公式、解题方法等。
二、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1. 比较数值大小在教学数值大小的比较时,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例如:比较整数:让学生比较两个或多个整数的大小,并引导他们观察个位、十位、百位等位置上的数字。
比较小数和分数:通过将小数和分数转化为相同形式,帮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2. 比较图形特征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通过比较不同图形的特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属性和分类。
例如:比较不同三角形的边和角: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比较不同多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边长和角度特征。
3. 比较解题方法在解决问题时,通过比较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解题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例如:比较不同的加法和乘法策略:从数数、分组、竖式到口算。
比较求解方程的方法:代入法、消元法等。
4. 比较数学概念通过比较相似或相关的数学概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比较质数和合数:通过列举例子,让学生明白质数只有两个因数,而合数有多个因数。
比较平方和立方: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平方和立方的不同。
三、比较法的教学策略1. 提供丰富的例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供丰富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比较法的应用。
例如,通过具体的数字、图形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思考。
2.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在比较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发现的规律和方法。
例如,通过比较不同解题方法,总结出最简便的方法或步骤。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法的应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法的应用摘要】比较能使学生在识同辨异的过程中,深刻认识事物的各种属性,便于抽象、概括,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我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首先,新旧联系,同中求异;第二,变换内容,设置异面;第三,对比练习,异同结合;第四,直观演示,区别异同;第五,综合对比,揭示规律;第六,类比,概括总结。
通过教学中使用,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比较;教学;应用比较是一种用以确定客观事物相同、相似和差异的逻辑方法。
它的认识功能在于它有鲜明的启发性,能使学生在识同辨异的过程中,深刻认识事物的各种属性,便于抽象、概括,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因此,我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知识的混淆,提高辨别能力,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1. 新旧联系,同中求异新旧知识之间只可能部分相同或相似,不可能绝对相同,要区别新旧知识的不同,抓住新知识的本质,正确掌握新知识,就存在一个比较的过程。
这种比较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引入一个新知识之前,教师首先要分析清楚这个知识是建立在哪些已学的数学知识基础上,然后从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新知识,使学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准确理解新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就先要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商中间有0的除法”。
二是在教学新知识时,与旧知识进行比较,找出相异之处,理解新知识的本质特征。
如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应用题,将其与“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进行比较,明确两者解法上的不同。
这样的比较强化了学习的系统性,使前后的学习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
2. 变换内容,设置异面在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中,将原来的题目改变一个条件或一个问题,设置比较对象,引导比较,使教学有单向性变为双向性甚至多向性。
在数学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
在数学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
在教学中,有很多常用的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等等,本文着重谈一下比较法。
什么是比较法
比较,就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从而确定其相同与相异之点,便可以对事物作初步的分类。
但只有在对各个事物的内部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后,才能把握事物间的内存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比较法,就是用比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这是各学科通常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方法。
正确选择比较对象
哪些问题需要通过比较来证实?比如,小数的初步认识。
学生对小数并不陌生,但从理论上讲述,这种知识是不牢固的,必须把整数的加减法同小数加减法相互比较获得感性认识。
要有一定的练习量
比较,还需有一定的练习量,达到加深印象,进一步巩固的作用。
比如,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
这类知识达不到一定的量,是不可能在大脑中留下永久性印痕的,不断比较、归纳,才能有所理解,有所利益。
从感性到理性
在教学中比较,这种作法是学生易于接受的,但若是拘泥在这个层面
上就远远不够了。
因为感性认识是生动的,也是浅显的,只有以感性知识作基础,加以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所以,我们用的比较法只是迈出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再开展讨论、分析、归纳、总结活动,认识就会有质的提高。
比较法与其他教法一样,都属于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实际运用中应避免形式主义的倾向,只有恰当地运用比较法,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比较法在六年级数学复习中应用体会
比较法在六年级数学复习中的应用体会复习是指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引导下,把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进一步掌握知识或者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
小学数学知识点多、杂、乱,复习时不能只是知识的再现、重复或简单的压缩,而应该是贯穿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各种知识的进一步归纳、概括,提炼。
如何组织好六年级学生复习数学,提高复习的效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复习中比较法的应用体会。
一、列表比较,突出联系,加深理解数学知识,有些形式上没有联系,学生不容易理解和记忆。
复习时要加强归纳总结,把分散的知识串连起来,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通过纵横比较,形成知识网络,便于学生的记忆和加深理解。
如,复习比、除法、分数时,对于比、除法、分数三者的关系,要设计对比,让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复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的相关知识,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整理成下表。
然后组织学生观察,指导学生进行纵横比较,自己发现分数、除法、比三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让个别学生回答自己的发现,吸引其他学生注意,积极参与观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认识。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除法、比的理解,真正达到复习的目的。
二、加强比较,凸显共同点,促进理解比较是找出不同点的最好方法,复习教学中只要灵活运用对比,一定会收到好的复习效果,让学生在比较中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
如复习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时,好多学生都不能正确理解。
复习时,教师要加强比较,凸显各乘法算式之间的区别,促进学生对各乘法算式表示意义的正确理解。
如,教学5×1/2和1/2×5的意义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两个式子进行横向(乘积)比较,使学生体会到乘法算式不同,但结果相同。
然后指导学生对两个算式进行纵向(意义)比较,5×1/2表示5的1/2是多少,1/2×5表示5个1/2的和是多少即是1/2+1/2+1/2+1/2+1/2,使学生深入体会,乘法算式的虽然乘积相同,但是表示的意义却不同。
浅谈比较法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6一、应用比较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比较,可以使人把某种事物区分开来,在数学教学中比较也可以把知识区分开来,把两道或几道相似的题,进行比较,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清楚题意与题类,可以不断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辨别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不断地提高解题能力。
例如:“某工厂上半原计划生产零件2000件,实际生产了2050件,实际生产后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某工厂上半年原计划生产零件2000件?实际生产了2050件,原计划生产比实际生产少了百分之几?“某工厂上半年生产零件2000件,实际生产了2050件,实际生产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在这三道题中,它们的条件没有变,只有问题发生了变化,问题的改变只有一两字之差,这样,学生会弄错意义,解题思维混乱,我们只有比较,让学生弄懂题意,学生才明白哪种题意用哪种解法。
如问题1中,问题是“实际生产后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用的解法是2050÷2000=102.5%,问题2中,主要让学生明白原计划生产比实际生产少的部分占实际生产的百分之几,解法是(2050—2000)÷2050,问题3中主要让学生理解实际生产比原计划生产多的部分占原计划生产的百分之几,解法是(2050—2000)÷2000。
通过探讨比较之后,学生会更清楚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从中解开了经常混清题意的错误,从尔提高了解题的能力。
二、应用比较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学生提高了解题能力之后,可以慢慢培养其解题能力和提高解题度速,一道应用题可有几种不同的解题方法。
但还不够达到要求,还要看它运用了什么方法解题速度才快。
例如:“一列客车的每小时行6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行5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后两车相遇,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40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行5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
数字的正负与大小比较
数字的正负与大小比较在数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数字的正负和大小比较的情况。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数字的正负及大小比较的概念和方法,并展示一些实际应用。
一、正负数的概念正数是大于零的数字,通常用"+"表示;而负数则是小于零的数字,通常用"-"表示。
例如,可以用正数表示的情况有:温度高于冰点、人的年龄、工资、利润等;相反,可以用负数来表示的情况有:温度低于冰点、负债、亏损等。
二、比较正负数的方法1. 绝对值比较法:忽略数字的正负号,只比较它们的绝对值大小。
例如,|-5|和|3|比较,可以发现5大于3,因此|-5|大于|3|,即-5大于3。
2. 同号数比较法:比较两个有相同正负号的数的大小。
例如,-5和-3比较,由于它们都是负数,我们只需要比较它们的绝对值,即5和3,可以得出-5小于-3。
3. 其他数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可以利用数轴、比较符号和不等式等数学工具来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通过将数轴上的数字对应到实际情境中,可以更直观地进行比较。
三、大小比较的实际应用1. 消费比较:在购物时,我们经常需要比较商品的价格。
如果商品A的价格为-50元,而商品B的价格为+30元,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绝对值,即50与30的大小,得出商品B的价格更高,因此更昂贵。
2. 温度比较:气象预报中经常使用负数来表示低温。
例如,预报中告诉我们明天的气温为-10摄氏度,而今天的气温为+5摄氏度。
通过绝对值比较法,我们可以得出明天的气温更低,更冷。
3. 应收与实收比较:在商务交易中,比较应收和实收的金额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盈利状况。
如果应收金额为+1000元,而实收金额为-800元,我们可以通过绝对值比较法得出,实际收入比应收金额少,存在亏损的情况。
四、小结在数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比较数字的正负和大小。
常用的方法包括绝对值比较法和同号数比较法。
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数字的正负和大小比较来解决各种问题,如购物比较、温度判断和盈亏估算等。
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作者:卢俊来源:《新课程·小学》2019年第02期摘要: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
比较就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根据一定的标准。
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从而确定其相同与相异之点,比较法,就是用比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这是各学科通常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比较;比较法;运用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比较,它的认识功能在于它有鲜明的启发性,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的各个抽象定义、逻辑和概念的深入理解和牢固记忆,促进数学学习的进度和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内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更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知识的混淆,提高辨别能力,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一、新课导入的“比较”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新知识一般都与以往所学知识有部分相同或类似,那就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把握新旧知识的本质区别,从而引领学生正确掌握新知识。
这种比较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找新旧知识的相似处,迅速理解新旧知识的本质特征。
如教学,鸡有180只,鸭有30只,鸭是鸡的几分之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就是先复习,鸡有180只,鸭有30只,鸡是鸭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从而过渡到新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两种题型结构的相似之处,都是表示两者的相除关系,这样的导入比较,强化了学习的系统性,使前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
二是找新旧知识的相异处,联系旧知学习新知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师要胸中有本,找出新旧知识的切入点,运用比较教学策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果园有苹果树1500棵,占果树的,求果树多少棵?此类分数除法应用题就是依据,果园有果树1500棵,苹果树占,求苹果树多少棵?改编而成,学生通过画图、分析、观察、比较两种例题的不同之处,引出分数除法(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与分数乘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本质区别是“1”未知和“1”已知,当然“1”未知也可用未知数来代替,用乘法解决。
比较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6 9 3 0 米 ,需要多少天?与前面简单应用题 比较得 出:时间= 总工作 量 ÷工作 效率 ,那 么这 个 题 的解题 关键 是看 这个 未 知天 数 内的 总工 作 量和 工作效 率 是多 少 ,经过 审题 得 出总 工作 量是 6 9 3 0 米 ,工 作效
率 与之 前相 同 ,1  ̄ 1 1 4 7 7 4 ÷3 0 = 1 5 4 ,再 用6 9 0 ÷1 5 4 得 出所 求 时间 。这 识 的认识 、分 析 、理解 、和 自己 的积 极 实践 ,就会 很 容易 掌握 乘法 样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复合应用题都是在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 结合 律这 一 简算 定律 ,在 书写 公式 时我 们 只需在 已经 掌握 的加法 结 来 的 ,进一 步提 高学生 学 生分 析问题 、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 合律 的基 础上 将 “ + ”改 为 “ x” 就可 以 了,不但 轻而 易举 地记 住 了乘法结合律的字母表示方法 ,而且加深了加法结合律的巩固。在
数学中有些概念容易混淆 ,往往一字之差 ,却谬之千里 。这就 象 形 图 、列 图表 、画线 段 、列 式 子 …… 而 有 的认 为列 式 子 比较 容 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比较 ,找出关键点。人们生活的空间存在着大量 易 ,有 的认 为列 图表 比较简 单 。在 教学 中 ,教师 可让 学 生对 几种 方
张 红 星 ( 陕西省 汉中市汉 台区老君镇 中心小 学,陕西 汉 中 7 2 5 0 0 0 )
比较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有 比较才 能明是非 ,辨不足 ,促进 突 出多个 面 和一个 面 的 区别 ,再举 出 实例 比较 。如 :乒 乓球 是球 ,
相似性概念之 间的比较 建 设 以至 于 日常 生 活 中不 可 或缺 的有 力 武 器 。小 学 数 学 教 材 中的 在 小 学数 学学 习过 程 中 ,比较 既是 一种 整体 的 思维方 法 ,也 经 “ 解决 问 题” 这类 题的 目的也真 正地 体现 了数 学 源于 生活 ,生活 中 常 在局 部加 以运 用 。从数 学概 念 的建立 、计 算 法则 的推 导到 数学 问 充 满 了数学 。 “ 解 决 问 题 ” 中有 许 多被 学 生们 认 为 复 杂 的应 用 题 题都 渗 透着 比较 方法 的应 用 。引 导学 生形 成数学 概 念 ,往往 要注 重 都 是 由若 干单 一应 用题 组合 而成 的 。运用 比较 法 ,能 使学 生 比较 简 新 旧知 识 的 比较 ,在 比较 中揭示 新 概念 的本质 属性 。 单应 用题 与复 杂应 用题 的联 系 与 区别 ,从 而 理清 数量 关 系 ,掌握 解
数字的大于与小于
数字的大于与小于数字的大小比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也是数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
在数学中,我们通过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数字的大于与小于的概念和比较方法,并探讨其中的一些应用。
一、数字的大小比较概念在数学中,我们通常使用“大于”和“小于”符号来表示数字的大小关系。
具体表达如下:1. 大于:用符号“>”表示,表示一个数字比另一个数字要大。
例如,2 > 1,表示数字2大于数字1。
2. 小于:用符号“<”表示,表示一个数字比另一个数字要小。
例如,1 < 2,表示数字1小于数字2。
另外,我们还有两个相关的概念:3. 大于等于:用符号“≥”表示,表示一个数字大于或等于另一个数字。
例如,2 ≥ 2,表示数字2大于等于数字2。
4. 小于等于:用符号“≤”表示,表示一个数字小于或等于另一个数字。
例如,3 ≤ 3,表示数字3小于等于数字3。
以上概念和符号在数学中都有明确的定义和使用规则,能够准确地比较数字的大小关系。
二、数字的大小比较方法在进行数字的大小比较时,我们可以借助于各种数学方法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判断大小关系。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 比较法:直接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关系。
例如,比较数字5和数字3的大小,可以通过观察它们的数值大小来确定,“5 > 3”,即数字5大于数字3。
2. 计算法:进行基本的运算操作,然后比较结果。
例如,比较数字4和数字6的大小,可以计算它们的差值,“6 - 4 = 2”,由于结果为正数,可以得出“4 < 6”,即数字4小于数字6。
3. 图形法:利用图形上的位置关系来比较数字的大小。
例如,在数轴上表示数字-2和数字3,可以看出-2位于3的左侧,因此可以得出“-2 < 3”,即数字-2小于数字3。
以上方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比较方法。
三、数字大小比较的应用数字的大小比较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名称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二、课题的提出(一)现状分析比较思想是人类学习的一种基本思维。
人们通过比较认识事物,发现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较思想作为思维基础,广泛的运用在数学教学当中。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
针对数学知识既联系又抽象的特点,数学教师在教学当中恰当的运用比较思想,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有利于思维的发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在课堂上通过适当的比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快速理解所学的知识。
而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方法的应用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数学教师比较法运用不得当,课堂教学中对于抽象问题运用的比较方法不恰当,导致学生不仅没有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混淆学过的知识。
2、有些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理解能力的实际情况,盲目运用学生不能接受的比较事例,造成学生抓不住老师教学重点,课堂教学教学效果不佳。
3、部分教师为了比较而比较,比较法失去了意义,对于较容易就可以讲清楚的内容,使用繁琐的比较事例,造成宝贵的课堂时间浪费。
4、教师的比较方法单一,一种比较方法运用整个课堂教学,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积极性降低,学生和老师的课堂节奏脱节,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5、有些教师不太重视教学方法的优化,不重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味地将课本内容按部就班地讲授给学生,从而导致了学生有效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加上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被动地听教师讲授,学生只能做录音机,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的创造性活动。
现代教学决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内在创造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这就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创建全新的教学方法体系,更充分地发挥教学的多方面功能,以实现人的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
浅议比较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议比较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5年5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比较是把各种思维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与关系的思维方法。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论和一切思维的基础。
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
”在小学数学中,有许多概念、计算、图形和应用题,可以说这些知识的获得都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找到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用它们之间的联系同化新知,用它们之间的区别透彻认识知识的本质。
比较是教与学的一种方法,更是一种不可缺的能力。
——《中国教师》《中小学教育》杂志先发表、后付费!专著、论著!可挂名主编、副主编!出书快,收费低!咨询企鹅:1624575606一、激发比较兴趣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比较前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提问,引用趣味故事、导入现实生活情景等手段诱发学生的比较兴趣。
1.精心设问激励。
教学容积和容积单位前,我先复习体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单位,为学生学习容积的有关知识作准备,然后揭示课题:容积。
并问学生:体积和容积一字之差,究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一句“一字之差”立刻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迫切地想知道到底“差”在哪里。
2.趣味故事激励。
如教学商不变性质时,可用猴王分饼的故事引入:猴王拿出8个饼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贪心的小猴子嫌少,猴王就拿出16个饼平均分给4只小猴子,小猴子还嫌少,猴王又拿出32个饼,平均分给8只小猴子,得寸进尺的小猴子还嫌少,最后猴王拿出64个饼平均分给16只小猴子,小猴子才满意地说:够了,够了。
老师问:每只小猴子是不是真的多吃了饼呢?请你们比较四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为什么每只小猴子没能多吃到饼?学生在故事的激励下,再去比较算式的异同就更有兴趣,更能主动参与。
3.现实情景激励。
在教学循环小数时,老师问:“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过了冬又是什么季节?(春夏秋冬)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再东升西落。
这种不断反复的现象叫循环,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循环现象吗?”学生说:“每周一到周日,再周一到周日,路边摆的花两盆红的一盆黄的……”老师说:“数学中也有这样的现象,有一种小数如:3.151515……25.7898989……0.3333333……请你比较一样,这些小数和同学们刚才举的例子有什么相同吗?”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作比较,既为顺利进行新授内容作准备,也使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数学问题实质上是区别事物属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多存在相互的联系。
而寻找问题的潜在联系则需要对事物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和观察分析出事物间的差异点,再根据有价值的信息研究问题,最终获得问题的答案。
比较法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从小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比较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思想是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要求。
数学教师应深入研究和合理设计数学课程,将数学比较思想融入其中,在比较思想的指引下帮助学生学好数学,提升数学课程质量。
从教学实践可以看出,比较法这一概念的引入对于学生正确理解数学难点问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通过比较观察,学生可以更为直观地了解问题,并通过特定的方法解决问题,其学习效果也变得越来越理想。
一、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在数学学习方法中,比较法的效果非常理想。
通过比较,学生能进一步掌握理解数学思想的方法[1]。
数学问题的特征是数形问题,而数形问题的解决方法不仅可以通过数形思想进行探究,还可以通过比较的思想去分析相关问题,在比较中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一)优化知识讲解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掌握重点的数学知识,是众多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许多教师都在积极研究特定的教学方法,希望通过特定的方法实现对相关问题的详细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比较法重视相关问题的比较,从反复的比较中,教师能找到事物的差异,从而摸索出有助于学生高效学习的方法。
比较法的引入有效提升了教学的质量,为数学课程的长效发展提供了理想的工具。
此外,在数学中存在许多间接联系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教师为学生设计特定的学习方法。
而比较法的引入为教师提供了寻找教学方法的切入点,学生通过比较思想能够进一步地分析和研究相关知识,在比较中获得新的学习思路,进一步应用比较的方法掌握课程中的重难点问题。
(二)提供多种学习思路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思路的构建非常关键。
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静 教 学 动 态 静
0 5 4 4 0 0 )
解法 1 :
、
目的讨论 , 学生认识 到 : 比、 除和分数各 自表 示 的意义不 同 . 除式 的含义较 宽 . 比号不能代 替 除号 . 分数 可带单 位 . 比值不 带单位 . 从而 对“ 比” 这个概念认识得更加清楚 三、 通过比较 。 促进迁移 学生通过 比较 可以发现不 同知识 的共 同 点和 内在联 系 . 从而促进知识 的迁 移 . 加深联 系 。因此 , 在教学过程 中. 通过 比较找 出知识 的共 同点 .这 对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这 些既有 区别又有联 系的各部分知识 .具有很 大的帮 助作用 如教学“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 的几分 之几 的应用题 ” 时. 同整数 中的 “ 求一个 数是 另一个 数的几倍的应用题 ” 比较 . 使学生 明确 数 中的“ 几倍 ” 与分数 中的“ 几 分之几” 都是表 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 的倍数关系 . 只是倍数大 于“ l ” . 我们 习惯 说成 “ 几倍 ” . 如果 倍数 小于 “ 1 ” . 我们习惯说成“ 几分之几 ” 而已 所以. “ 求 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其解题方法与 “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是相同的 四、 通过比较 。 揭 示规律 两数相 比.有标 准数 已知和未知 两种情 况. 因此就 出现 了“ 多几” 用加 . “ 少几 ” 也要用 加的应用题 学生对这样的应用题 . 往往根据 “ 多” 加“ 少” 减来 确定算 法 . 造成 错误 教学 时, 我将两数相 比的题 目归成两类 : 标 准数 已 知和标准数 未知的 . 引导学生通过 比较 . 揭示 它们的规律 。凡标准数已知的题 目. “ 多几” 用 加. “ 少几 ”用 减 :而标准数未知 的题 目. “ 多 几” 反而用减 , “ 少几” 反而用加 这种 比较 . 由 特殊上升 到一 般 .可把学生对知识 的领会引 向深化 . 达到应有 的水平 五、 通过比较 。 灵活解题 学生能从多角度 、 多侧面去思考 问题 . 并 能通过 比较从 中找出解题 的最佳途径 .是思 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的表现 如“ 某工厂生产一 批零件 .原计划每天生产 5 0 0 个. 6天可以完 成. 结果 只用 5天完成 . 实际每天 比原计 划多 生产多少个零件7”
找出一组数中的最大值
找出一组数中的最大值在数学和统计学中,我们经常需要在一组数字中找到最大值。
最大值代表了这组数中的最大数值,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以及它们在寻找最大值过程中的应用。
一、顺序比较法顺序比较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方法,适用于小规模的数值比较。
它的原理是从第一个数开始,逐个与后面的数进行比较,如果找到比当前最大值还大的数,则更新最大值,直至遍历完整个数列。
这种方法非常容易实现,但对于大规模数据的效率较低。
二、分治法分治法将问题拆分成若干个子问题,通过递归的方式解决。
在寻找最大值的过程中,可以将数列拆分成更小的部分,然后分别找出每个部分的最大值,最终比较得出全局最大值。
此方法适用于规模较大的数列,能够提高寻找效率。
三、排序法排序法是将一组数按照大小排序的方法。
通过将数列进行排序,最大值将位于数列的末尾。
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如冒泡排序、快速排序等,将数列进行排序,然后直接取末尾的数作为最大值。
排序法在寻找最大值的同时也可以得到整个数列的有序排列,可应用于更多的问题。
四、动态规划法动态规划法(Dynamic Programming)是一种将复杂问题分解成更简单子问题的方法。
在寻找最大值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定义一个状态表,记录下每个位置的最大值,并逐步迭代求解出整个数列的最大值。
动态规划法在处理连续数列的最大值问题上具有较高的效率。
五、数学分析法数学分析法通过对数列的特征和性质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并运用数学方法求解最大值。
例如,如果数列是等差数列,则最大值位于数列的末尾;如果数列是等比数列,则最大值位于数列的起点或终点。
通过分析数列的特点,我们可以得到最大值的位置,从而更高效地找到最大值。
综上所述,寻找一组数中的最大值可以应用不同的方法,如顺序比较法、分治法、排序法、动态规划法和数学分析法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规模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寻找最大值都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对于数学、统计学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较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比较法和类比法的区别
《比较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比较法和类比法的区别》摘要:比较是把一系列具体事物进行感知辨别,从中概括出事物的共同点与差别,抽象出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方法,再如,在教学“整除”概念时,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整除”与“除尽”两个概念的异同,列表如下: 学生通过填表,辨析了“整除”与“除尽”的联系与区别,将两个概念从本质上区别开来,进而明白了这两个概念的从属关系,准确地把握住了“整除”的内涵与外延,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运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数量关系,掌握应用题结构,比较解题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解题能力比较是把一系列具体事物进行感知辨别,从中概括出事物的共同点与差别,抽象出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方法。
通过比较,可以促进学生把握知识的本质,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比较的几点体会。
一.运用比较,理解概念在教学中,把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讨论,促进学生把握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深刻理解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避免出现混淆概念的现象。
例如,学生常把“求比值”与“化简比”相混淆,教学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1)比较意义:求比值是计算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化简比是把一个比化为最简单的整数比(比的前项与后项是互质数)。
(2)比较方法:求比值是用除法计算;化简比是将比的前项和后项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零除外)。
(3)比较结果:比值是一个数它可以是分数,也可以是整数、小数;化简比的结果仍然是一个比。
这样通过比较,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了“求比值”与“化简比”的联系与区别。
再如,在教学“整除”概念时,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整除”与“除尽”两个概念的异同,列表如下: 学生通过填表,辨析了“整除”与“除尽”的联系与区别,将两个概念从本质上区别开来,进而明白了这两个概念的从属关系,准确地把握住了“整除”的内涵与外延。
二.运用比较,提高计算正确率例如,在教学了带有小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下列对比性练习: 27-18÷3 (27-18)÷3 3×75÷153×(75÷15) 100+60÷5-3 (100+60)÷5-3 100+(60÷5-3)100+60÷(5-3) 通过比较,学生进一步掌握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体会到了括号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强调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在教学中充分的利用比较法不但可以培养以上能力,而且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扎实的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数学知识比较比较法思维能力应用发散思维
引言
在数学的教学、学习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是比较法。
恰当的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数学中有许多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法,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容易接
受新知识,防止知识的混淆,
提高辨别能力。
从而扎实的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1比较法“简介”
一般说来,人们认识事物是从区分事物开始的,要区分事物,首先要进行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时一种判断性的思维活动,是确定所研究对象的相同和差异的一种逻辑方法。
自然界千变万化,各种事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
但是,自然界的每一事物都在同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系中表现出自己的许多属性,在这些属性中既有相同的又有相异的,人们只有把握这些相同点和相异点才能对事物有所认识。
比较是指对有关的数学知识或数学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或概括,辨别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数学中的比较是多方面的。
包括多少与大小的比较,相同于不同的比较,结构与关系的比较,定律与性质的比较等,比较的目的是认识事物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彼此之间存在的同一性与相似性,以便揭示其背后的共同模型。
尤其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学习新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问题。
可以降低知识的难度,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
“比较”是推理的基本方法,它含有类比,对比等。
广义的比较有直推理,也有证明推理。
在数学中经常通过比较两个对象的空间形式或数量关系,来寻找推理的途径并进
行推理使问题获解,这种推理、证明的方法叫做比较法。
比较是思维和理解的基础,每当我们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我们都会习惯性的思考它是在利用旧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就是比较。
比较可以分为类比和对比,类比是相同点的比较,对比是不同点的比较,把列代数式与列算式进行类比,借助于列算式的经验来学习,列代数式旧做到以旧知识来推断新知识,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
比如,相反数与倒数是一对很容易混淆的感念,通过比较,找出不同点,明确差异就能避免混淆。
在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中比较法的常用模式有叠合法(全等、相似)切法,补发,比法,在代数中,比较法的常用模式有作差法,作比法,取函数法,对应法也叫精确类比法。
2比较法“分析”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渗透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比较法有其基础,关键等,分析比较法是恰当引用比较法的一个重要前提。
2.1比较的基础—深入仔细的观察
在数学学习中,比较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往往是抽象概括,合情推理的前提,而正确进行比较的基础是仔细,深入的观察。
低年级数学教材中蕴含有丰富的观察内容。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主要依赖两种经验:一是已有的观察法,二是旧有的知识基础,例如在认识平行四边形时,大部分同学都在围图形时遇到问题。
由于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长方形,对于长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积累了一些画长方形的经验。
因此,我们就引导学生利用长方形的知识去认识了平行四边形。
首先,让学生把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放在一起进行观察,发现这两种图形的不同。
接着,将一个已成为长方形的模型通过变化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在此发现两种图形之间的联系,最后,让学生根据画长方形的方法,探究出如何画平行四边形。
通过观察进行比较能为学生的思维打开广阔的大地,但是,要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
还必须要求学生在找到解决问题的同时,多问几个“为什么”,逐步养成“寻根问底”的习惯。
2.2比较的关键—学会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比如在一个比较轻重的问题中,如果有三种水果:梨、苹果、香蕉要比较它们之间谁最重,哪一个最轻,就要先将梨和苹果的重量称出来,再分别将梨和香蕉、苹果和香蕉的重量称出来,加以比较就可以得出梨、苹果、香蕉哪一个最重,哪一个最轻。
明代有一位学者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疑问,带着疑问他们又把观察到的内容进行了仔细的比较,找到了两个天平上的水果间的联系为解决问题找到“证据”,因此,教师“给”学生十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产生一个问题。
3通过比较,以提高学生个方面的能力
3.1通过比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低年级的学生最主要的是打好拼音基础,他们所积累的词汇对于理解简单的实际问题还有一些困难,因此,引导学生运用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比较,对于分析理解题意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教学中“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比如有一道题中出现了两个问题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和“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其实,这两个问题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这两个问题究竟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带着疑问,让学生们仔细比较这两个问题的异同,最终,同学们发现,原来“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也可以说成“男生比女生少多少”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
4比较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非常广泛,比如,概念教学中的应用,应用题中的应用和等式与不等式之间的应用以及议程与等式,不等式之间的应用等等。
4.1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
它既是思维的基础又是其“细胞”,是正确推理和判断的依据,数学中概念
描述较抽象,小学生学习概念普遍存在一定难度,但许多概念中有密切的联系,其在概念数学中充分运用比较便能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
4.1.1引入概念时的比较
在引入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之前,教师首先要分析清楚这个概念是建立在哪些包学的数学概念基础上,然后从复习旧概念的过程中,自然进引出新概念,使学生明确新旧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准确理解新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4.1.2巩固概念时的比较
学习了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后,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的概念,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概念与一些相关的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达到正确理解概念实质的
目的。
4.1.3深化应用概念时的比较
掌握数学概念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所学的概念的过程,只是深化理解概念的过程,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含义。
4.2在应用题教学中运用比较法训练学生的思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学生初步的逻辑思想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
培养和训练过程,要有意识结合数学内容进行新课程标准指出“应用题教学时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和发展思想的一个主要方面”,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必须巧用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在实践中证明,学生往往从获取知识到解决问题都渗透着比较的方法,特别是在教学思维过程中,更多运用比较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比较时确定有关事物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而要区分事物,首先要进行比较苏联教育学家说:“比较时一切理解和一切思想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认识世上的一切东西的”,因此,在应用题中,教师有意识地巧用比较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论
数学教学特别是数学概念中的教学,用比较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智力,而且有比较才有鉴别,概念的本质属性也只能通过比较或对比才能更好的揭露如“解得和、差与画法”,割裂的数学自然枯燥乏味,若用与“线段的和、差与画法”相类比的方法来教学,这样就有利于提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很浓,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学习效果就好。
参考文献
[1] 陈昌平.《数学教育比较与研究》主编.华东师范大学
[2] 《学科教育》1994年第4期
[3] 《新课程与学生发展》
[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