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要点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韧带的炎症和压力增加,导致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观察和护理是管理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从观察和护理的角度介绍相关要点。
一、观察要点1. 疼痛观察:注意病人的疼痛程度、疼痛部位、疼痛性质(刺痛、酸痛、胀痛等),并记录疼痛发作的时间和持续时间。
2. 肿胀观察:观察病人是否存在局部肿胀,注意肿胀部位、程度和范围,并记录肿胀的变化情况。
3. 运动功能观察:观察病人的运动功能是否受限,注意病人的活动范围、关节活动度和力量,及时发现功能障碍的问题。
4. 神经功能观察:观察病人的感觉功能和神经反射是否正常,注意神经症状如麻木、刺痛、无力等,并记录相关表现。
5. 体征观察:观察病人的体温、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异常。
二、护理要点1. 疼痛管理:根据疼痛程度和性质,采用适当的疼痛管理措施,如热敷、冷敷、按摩、药物治疗等,缓解疼痛症状。
2. 肿胀控制:采取适当的方法控制局部肿胀,如冰敷、提高患肢高度、使用弹力绷带等,减轻肿胀程度。
3. 运动康复:制定合理的运动康复计划,包括适量的运动和物理治疗,帮助恢复肌肉韧带的功能,促进肌肉的愈合和修复。
4. 保持关节功能: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如使用支具、矫正姿势、避免过度活动等,保持关节的正常运动和功能。
5. 预防并发症: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等,保护患者的健康。
6. 心理支持:给予病人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减轻病情对其心理的影响。
7. 教育指导:向病人和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帮助其了解疾病的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8. 定期复查:安排病人进行定期复查,评估疗效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起来,观察和护理是管理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重要环节,通过观察疼痛、肿胀、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体征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名词解释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名词解释护理骨筋膜室综合征(Compartment Syndrome)是一种严重并且常见的外伤性急性肢体缺血病症,主要发生在四肢骨骼、血管和神经所在的骨筋膜室内。
这种综合征常常在创伤性骨折、挤压伤或外伤性肌肉损伤等情况下出现。
骨筋膜室是由骨骼和其周围结缔组织形成的一个封闭间隙。
它覆盖了正常活动中需要进行垂直和水平运动的骨骼、血管和神经。
当骨折或外伤引起骨筋膜室内血管和神经的压力增加时,会导致血液流动减慢,使细胞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骨筋膜室综合征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通常是由于外伤性原因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急剧升高,如高能量损伤、肌肉挤压伤或骨骼骨折。
而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则是由于慢性劳损或反复过度使用引起骨筋膜室内压力持续增加而导致的。
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都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中,及时识别病情异常是至关重要的。
医护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局部疼痛、压痛、肿胀、活动受限、皮肤发红等。
如果存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风险,压力测定仪可以用于测量骨筋膜室内压力。
此外,医护人员还应该注意患者的血流情况,不断观察肢体的颜色、温度和脉搏。
一旦确诊为骨筋膜室综合征,紧急的护理措施是必需的。
首先,避免使用持续性渗透压溶液,以免进一步增加骨筋膜室内的水肿。
其次,保持患者的肢体处于心脏平面以下,这有助于减少静脉回流阻力,减轻肢体充血。
再次,应该立即进行手术减压,以减轻骨筋膜室内的压力,并恢复肢体的正常血液供应。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长期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术后,患者需要接受康复护理,包括早期活动训练、物理治疗和功能锻炼等,以帮助肢体恢复正常功能。
此外,对于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术后可能需要进行血流重建手术,以恢复肢体的正常血液供应。
这些护理措施的目的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最后,教育患者和家属也是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关键信息项:1、护理目标2、护理评估内容3、护理措施分类4、病情观察要点5、并发症预防措施6、患者教育内容7、护理人员职责8、护理记录要求1、护理目标11 早期发现和识别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12 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提高其舒适度。
13 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4 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护理评估内容21 了解患者的受伤机制、时间和受伤部位。
22 评估患肢的疼痛性质、程度、部位和起始时间。
23 观察患肢的肿胀程度、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和运动功能。
24 测量患肢的筋膜室内压力,必要时进行动态监测。
25 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26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3、护理措施分类31 一般护理311 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温度和湿度适宜。
312 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313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增强患者的抵抗力。
32 病情观察护理321 密切观察患肢的疼痛、肿胀、感觉和运动情况,每 1 2 小时评估一次。
322 注意观察伤口敷料的渗血、渗液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323 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血压和心率,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3 疼痛护理331 评估疼痛的程度,根据疼痛评分采取相应的镇痛措施,如药物镇痛或非药物镇痛。
332 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和缓解方法,消除其紧张和恐惧心理。
34 心理护理341 关心和安慰患者,倾听其诉求,给予心理支持。
342 向患者介绍疾病的治疗方案和预后,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4、病情观察要点41 疼痛是否进行性加重,且镇痛措施无效。
42 患肢肿胀是否持续加重,皮肤张力是否增高。
43 皮肤颜色是否变暗、发紫,温度是否降低。
44 感觉是否减退或消失,运动功能是否障碍。
45 筋膜室内压力是否升高,超过 30mmHg 时应警惕。
骨筋膜室综合征观察及相关护理PPT课件
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功能恢复良好,护理效果显著。
05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研究 进展
护理研究现状与趋势
护理研究现状
目前,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研究主 要集中在临床实践、护理效果评估和 护理干预措施等方面,旨在提高患者 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护理研究趋势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骨筋膜室综合征 的护理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多 中心研究以及大数据分析等方向,以提 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
对于异常情况应及时 报告医生,以便采取 相应处理措施。
观察结果应及时记录, 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03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措施
01
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清 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 休养环境。
02
03
04
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 活动,如进食、洗漱、 排便等。
定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 观察病情变化。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 解其紧张、焦虑情绪。
护理研究方法与技术
01
02
03
04
观察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病 情变化和治疗效果,评估护理
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随机对照试验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对不同 护理措施进行对照研究,以确
定最佳的护理方案。
案例研究
对典型病例进行深入剖析,总 结经验教训,为临床护理提供
参考。
循证护理
基于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 经验,制定并实施最佳的护理
疼痛护理措施
01
02
03
04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遵医嘱给 予适当的止痛药。
指导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避 免疼痛加重。
通过分散注意力、放松技巧等 方式缓解患者疼痛。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骨筋膜室是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所构成。
骨筋膜室内的肌肉、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护理评估】1、观察患肢皮肤色泽、温度、感觉、肿胀、疼痛、远端脉搏及毛细血管回流情况。
2、全身情况:体温、脉搏、呼吸是否平稳,尿量、色、比重,血钾、尿素氮是否正常。
4、受伤史及外固定使用情况。
5、X线检查:判断是否有骨折与移位。
【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尿量,色及相应密度。
患肢情况包括疼痛,肿胀,颜色,感觉等。
2、体位:一旦确诊,应立即松解所有外固定物,将肢体放平,不可抬高,以免动脉压降低,使小动脉关闭而加重组织缺血,并尽量减少患肢活动。
3、疼痛的护理:对确诊病人,遵医嘱使用镇痛的药物,如哌替啶50mg 或布桂嗪100mg肌肉注射,以缓解疼痛。
4、用药护理:使用脱水剂时,防止外渗,并观察脱水剂治疗效果,如患肢症状有无改善。
5、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6、心理护理:由于患肢剧烈疼痛,担心预后,需给予心理安慰,缓解其焦虑与恐惧心理。
向病人说明早期手术的必要性,并做好家属工作,以利配合。
(术后护理)1、监测生命体征。
2、患肢护理:抬高患肢,用护罩支撑伤口上空以免受碰撞;观察伤口分泌物性质、量、颜色;观察动脉博动和指(趾)端血运、感觉、活动及皮肤温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预防并发症:切开减压后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大量坏死组织的代谢产物和毒素也随之进入血液循环,可导致失水、酸中毒、高钾血症、肾功能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的色及量,及时送检血、尿常规及生化检查,并追查结果,以便及时处理。
4、饮食、体位参见术前【健康指导】1、功能锻炼①保持肢体功能位;②截肢术后进行残端锻炼。
2、带外固定出院病人应嘱其注意患肢血运,感觉及活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定期复查。
3、坚持患肢功能锻炼8周以上。
骨筋膜室综合征观察及护理论文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方法:对18饲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进行病情动态观察.早期行筋膜室切开减压·加强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
结果:肢体功能恢复正常17侧.功能部分丧失1例.无发生不良并发症。
结论:密切细致的观察病情.良好的护理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骨筋膜室综合征;观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239-02骨筋膜室综合征是肢体骨筋膜间隔区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因急性严重缺血造成的一种早期综合征,是临床常见且较严重的创伤并发症[1]。
我科于2008一01~2012—12共收治创伤、四肢骨折2268例,其中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18例,占o.79%。
由于我们加强病情动态观察,及时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使患者避免了截肢的痛苦.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8~63岁,平均42岁。
致病原因:车祸11例,机械伤5例,跌伤2例。
单纯软组织伤4例.合并骨折14例。
致病部位:小腿8例(胫腓骨骨折6例).前臂7例(尺桡骨骨折5例),胫骨平台骨折2例,肱骨髁骨折1例。
全部病例经确诊后,早期行切开减压术16例,非手术治疗2例。
其中皮肤行初期缝合5例,延期植皮缝合11例。
肢体功能恢复正常17例,功能部分丧失1例。
2 护理2.1病情动态观察及护理2.1.1疼痛的观察骨筋膜室综合征初期.由于神经组织对缺血特别敏感,常表现为创伤后肢体持续性疼痛,进行性加剧。
指(趾)呈屈曲状态,当被动牵伸时,即引起剧痛。
随着病情的进展,疼痛减弱以至无痛感。
本组病例表现为创伤后肢体持续性疼痛17例,1例尺桡骨骨折患儿,人院时患肢肿胀,无明显疼痛,感觉消失。
我们立即报告医师,考虑为骨筋膜室综合征,急诊行筋膜室切开减压术,术后肢体功能大部分恢复正常,由于处理及时而避免了截肢。
2.1.2远端动脉搏动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由于受累间隔区内肌力减弱,组织肿胀,使动脉与皮肤距离增大,脉搏相对减弱。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常规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常规一、概述四肢的肌肉和神经都处于由筋膜形成的间隔区之中,这是一个闭合的空间,当其中压力增加时,会影响血液循环及组织功能。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四肢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如不及时诊断和抢救,可迅速发展为坏死,导致肢体残废,甚至危急生命。
这些综合征可由骨折、挤压伤等引起,最常发生的是小腿和臂掌侧。
(一)病因骨筋膜室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
骨筋膜室综合征起因于室内压力增高。
1.骨筋膜室内压力增加或空间变小由于外力挤压所致,引起局部缺血;继而当外力解除后,发生组织水肿。
见于以下受伤者:①肢体用绷带、石膏、夹板、止血带等包扎过紧、时间过长; ②受伤时肢体长时间受压。
2.骨筋膜室内容物体积剧增见于以下受伤者: ①肢体长时间缺血后,肌肉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可发生水肿,水肿使骨筋室内压上升,妨碍静脉回流,致渗出更多,形成恶性循环; ②骨折并有软组织严重损伤,出血和损伤性炎症使骨筋膜室内容物体积剧增; ③骨折伴有较大血管损伤,或者并有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使骨筋膜内压剧增。
(二)临床表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临床表现以局部为主,如不及时处理,可出现全身症状。
1.疼痛创伤后早期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剧,是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重要表现。
神经组织对缺血最敏感,感觉纤维出现症状最早,至晚期,当缺血严重、神经功能丧失后,感觉即消失,再无疼痛。
2.指或趾呈屈曲状态,肌力减弱。
被动牵伸指或趾时,可引起剧烈疼痛,为肌肉缺血的早期表现3.患者表面皮肤略红,温度稍高,肿胀,有严重压痛,触诊可感到室内张力增高4.当肌肉缺血较久,发生广泛环死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脉搏加快。
血压下降、白红细胞计数增多、血沉加快、尿中出现肌球蛋白等。
(三)诊断由于骨筋膜室内压力上升后,可以造成上述肌肉及神经的改变,时间过久,会导致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为重要。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关键词】骨筋膜室综合征;功能锻炼;心理护理;病情观察骨筋膜室综合征( OCS )是肢体骨筋膜间隔区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因急性严重缺血造成的一种早期综合征,是临床常见且较严重的创伤并发征。
若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可迅速发展为坏死或坏疽,造成肢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
这对我们医护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一般的护理外,要密切观察防止并发征的发生。
1术前护理1.1术前病情观察1.1.1早期病情观察在护理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病情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严密观察和合理的措施是患者康复的前提[1]。
临床表现:患肢明显肿胀发亮、张力性水泡,末端皮肤由潮红发展到暗红,或出现大理石样花纹改变并伴有肌力减退,患肢感觉如蚁行感,麻木感或感觉消失,肌肉广泛紧张,坚硬,动脉搏动较健侧减弱;肢体呈持续性烧灼样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重;受累肢体广泛性压痛,这些都应重视[2]。
还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尿色、尿相对密度、血钾、尿素氮等变化,以掌据病情变化。
1.1.2早期症状护理对于早期的临床症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使得患者的疼痛得以减轻,并耐心的听取患者的痛诉[3-4]。
患者疼痛剧烈时,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以缓解疼痛。
患者使用脱水剂期间,应选用较粗的血管,确保穿刺针在血管内,防止渗入皮下组织。
及时汇报脱水剂治疗效果,患肢症状有无改善[2]。
对远端动脉搏动虽然存在,指(趾)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仍属正常,而肌肉已发生缺血坏死,体温有上升趋势,报告医师后立即行切开清创、减压术。
故肢体远端动脉搏动虽然存在,并不是安全的指标,应结合其他临床表现进行观察,综合分析。
1.2术前心理护理由于患肢剧烈疼痛,担心愈后有后遗症,患者及其家属术前常常表现紧张、焦虑等症状。
因此对患者需进行心理安慰,解除其因疼痛所致恐惧,减轻焦虑。
向患者说明早期手术的必要性,并做好家属工作,以利配合。
1.3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根据患者情况及医嘱手术通知单完善手术前的准备。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第8页
三 演变过程
• (2)缺血肌挛缩: 组织缺血没有得到及时救治,筋膜室内个别肌肉组织不可防止坏 死,经纤维
组织修复后形成瘢痕挛缩,造成畸形(爪形手,爪形足),出现功效障碍。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第9页
三 演变过程
坏疽) • 3)缺血坏死严重(
:时间长.大范围组织缺血,使大量肌肉坏
死或 肢体坏疽而无法修复,造成截肢,甚至深入引发全身不良反 应而危及生 命。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第21页
六、药品使用:
• 低分子右旋糖酐应用能够提升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流量、降低周围循环阻力、改 进微循环。
• 罂粟碱能扩张血管、改进微循环,并能预防肢体挤压伤后血管内膜损伤引发血栓形成 。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第22页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第1页
一 概念
• 骨筋膜室综合征: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 形成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早 期证候群,是一个严重损伤后反应性疾病
• 临床表现:患肢疼痛 麻木 手指或足趾不自觉屈 曲,被动牵拉可引发猛烈疼痛,患肢肿胀 触痛显 著。
• 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依据缺血不一样程度分为 • 1、濒临缺血性肌挛缩 • 2、缺血性肌挛缩 • 3、坏疽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第7页
三 演变过程
• (1)频临缺血性挛缩: 缺血早期,肌肉出现小量点状坏死灶和间质纤维 化,如能快速及 时抢救,适当
处理,缺血局部能较快恢复血液环,对肢体功效无影响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色泽 • 4、观察和监测肢体远端脉搏及毛
细血管充盈时间 • 5、监测筋膜室内压力
医疗业务知识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医疗护理
一、概述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压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肢疼痛、酸胀、麻木和无力感。
在医疗护理中,对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理解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病因病理、护理诊断、护理干预和护理措施等方面介绍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医疗护理知识,以期提高护理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病因病理骨筋膜室是人体肌肉组织周围的一种结缔组织,由于其本身的不可扩张性,一旦内部出现压力增加,就容易引起神经和血管的受压,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病因主要包括外伤、长期压迫、过度使用肌肉以及慢性劳损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增加,从而压迫神经和血管。
三、护理诊断1. 主要症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常出现下肢疼痛、酸胀、麻木和无力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 辅助检查患者可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和肌肉活动电图检查,以帮助确定诊断。
核磁共振成像和超声检查也可以协助确诊。
四、护理干预1. 心理护理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常常感到疼痛和不适,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 保持患肢功能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锻炼,保持患肢功能,防止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
3. 减轻疼痛采用适当的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等手段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五、护理措施1. 定期观察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和疼痛程度,及时掌握病情变化,调整护理计划。
2. 督促患者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督促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
3. 注意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结构对患者康复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保持清淡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帮助患者提高免疫力。
六、结语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压迫性疾病,对其医疗护理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充分理解其病因、病理以及护理诊断和护理干预等知识,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提高护理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护理质量。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常规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观察患肢血液循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肢体运动、动脉搏动情况,肿胀程度。
2.观察疼痛性质,持续时间等。
3.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尿色的观察。
【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患肢肿胀程度,动脉搏动和指(趾)端血运、感觉、皮肤温度及活动。
如发现末梢温度降低,感觉麻木,发绀、疼痛逐渐加重,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2.患肢制动,避免抬高,以免因动脉供血不足而加重血液循环障碍。
3.严密观察疼痛的性质,骨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早期表现为患肢持续性烧灼状剧痛,并传向远端,呈进行性加重,疼痛和损伤不成比例,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观察患肢肿胀程度,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评估组织张力,肢体功能情况。
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严密观察肾功能损害的症状。
5.行切开减压的患肢,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并做好记录。
敷料渗血、渗液后及时更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效预防感染。
6.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肾功能损害者限制
蛋白质的摄入。
7.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压疮,按摩受压处皮肤,促进血液循环。
指导有效咳嗽和深呼吸,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鼓励多饮水,防止泌尿系感染。
【健康教育】
1.卧床休息,患肢制动,保持伸直或功能位。
2.胫腓骨骨折或尺桡骨骨折患者,出现剧烈疼痛或肿胀者,应立
即通知医护人员。
3.康复期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常规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常规
按骨科疾病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受伤经过;了解患处局部皮肤有无水疱、肢体疼痛是否进行性加重;评估组织张力、肢体远端感觉、动脉搏动、肢体挛缩情况及有无功能障碍。
2、评估是否有血压降低、心率加快、心律失常、尿量减少等。
3、了解电解质、肾功能等检查情况。
4、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了解其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承受能力。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卧床休息,患肢平放、制动、保暖,防止局部坏死组织大量快速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肾功能的损害。
(2)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
(3)需立即行切开减压时,应禁食。
2、术后护理
(1)了解术中及麻醉情况,按麻醉后护理常规,做好生命体征监测。
(2)肾功能正常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肾功能不全者,限制蛋白摄入。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观察患处局部皮肤有无水疱、肢体疼痛是否进行性加重。
评估组织张力、肢体远端感觉、动脉搏动、肢体挛缩情况及有无功能障碍。
观察尿液量及性状,记录24小时尿量。
(4)局部切开减压后,及时更换敷料,保持敷料干燥无异味,预防感染。
(5)遵医嘱给予抗生素、脱水、利尿剂。
(6)及时采取血标本查电解质、肾功能等,尽早防治休克、肾衰、高血钾、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7)发生肾衰、休克时按相应的护理常规。
(8)给予患者心理安抚,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情绪。
【健康指导】
1、交待患者住院期间坚持绝对卧床,患肢制动、平放。
2、指导患者病情恢复康复锻炼。
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如何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如何护理一、概述:骨筋膜间室综合症是指四肢骨筋膜室内组织压升高,使其循环和功能遭受损害,造成肌肉和神经严重缺血出现的早期症状和体征,如不及时治疗很快发生坏死或坏疽,甚至危及生命。
二、护理要点1. 执行骨科一般护理常规2. 术前护理(1)护理及处置备皮1. 手术野备皮饮食1. 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 术前禁饮食用药1. 遵医嘱用药物检查1. 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钾、血红蛋白测定及有关肾功能衰竭的化验检查环境空气新鲜、清洁、安静、温湿度适宜。
有条件置单间,病室空气净化。
疼痛的程度、发展过程1. 评估疼痛的程度及发展过程。
2. 鼓励病人表达疼痛的感受。
3. 观察病情,疼痛剧烈时或由疼痛转为无痛时都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心理护理观察有无悲观、恐惧,给予相应指导1.应以热情的态度,精湛的技术及稳重的举止,为患者治疗和护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与合作。
2.对于有恐惧、悲观情绪的患者,应给与疾病指导,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患肢情况观察患肢的皮肤色泽、肿胀程度、感觉、运动、动脉搏动情况1.观察有无被动牵伸指或趾时,出现剧烈疼痛,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观察患肢如有冰冷、紫绀或苍白、感觉障碍、脉搏搏动减弱或消失、毛细血管充盈缓慢或消失、肌肉瘫痪时立即通知医生准备行切开减压术。
3.怀疑骨筋膜室综合征应将患肢平放,不高于心脏水平,以免加重缺血。
4. 术后护理:手术日程评估观察要点护理措施由于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应警惕失血性休克1.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并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 如有进行性的血压下降、脉率增快等血容量不足的表现时,遵医嘱加快输液速度,预防休克。
3. 出现高热时,应给予物理降温,观察效果并记录。
4. 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预防感染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如渗血、渗液较多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伤口换药,保持切口清洁、干燥。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
理
除患者的焦虑、恐惧感;护理操作熟练、准确、动作轻柔,以增加患者的信任感。
护
理
感谢您的聆听
三、评估诊断
专科评估
被动牵拉指(趾)时
剧烈疼痛
患肢明显肿胀无弹性、
严重压痛,触诊时感到室 内压力增高
患肢颜色改变、感觉
异常、患肢麻痹
患肢与临床原发损伤不 符的持续加重的剧烈疼 痛,给子充分合理的制
动、止痛治疗后疼痛 是否有效缓解
远端肢体脉搏较健侧减弱,肢 体温度改变,皮温降低
四、治疗方法
早期干预
• 在患者受到创伤的早期,需进行冷敷,以局部冷敷处理的方式降低损伤处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降低局部组织充血与出血的现 象,在低温下可减少患者局部组织的耗氧量,同时也起到缓解肢体肿胀的效果,冷敷应及时,但冷敷时间一般不超过半个小时, 以患者的实际情况如皮肤温度颜色调整冷敷时间。
四、治疗方法
筋膜室切开减压术
5P症 剧痛转无痛,皮肤苍白或紫绀,感觉异常,肌肉麻痹,无脉
三、评估诊断
创伤评估是为了帮助参与诊治的医护人员对发 生创伤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做到早诊断、 早治疗。现有创伤评分方法的共同原则是以‘多参 数量化’描述伤势、评估伤情,特别是多发伤的严 重程度,并预测预后。
三、评估诊断
院前评估
• 对于早期怀疑 ACS 的患者,应积极根据病因解除外部因素带来的压迫,改善微循环,延缓病情的发展,如拆除患肢石膏或夹板 改为支具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于下肢骨折的患者,可使用骨牵引术恢复肢体长度并稳定骨折可以降低筋膜室内容积。同时,抬高患肢至心脏水平,但不建 议抬高超过惠者心脏水平,避免加重肢体缺血。根据病情需要可持续吸氧,药物消肿(如湿敷硫酸镁或静脉滴注甘露醇),并监 测肾功能及血电解质等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
【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疼痛性质:有无持续性烧灼状剧烈疼痛,或背伸活动加剧。
2、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情况:观察足背动脉、皮肤温度、色泽、毛细血管返流时间、肿胀的程度、感觉和活动情况。
3、观察患者生命征:血压、体温、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尿量等。
【护理措施】
1、创伤后肢体持续性烧灼状剧烈疼痛,并传向远端,且进行性加重,疼痛和损伤程度不成比例,这是骨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早期重要表现,所以应严密观察疼痛性质,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2、对单纯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者,急救时尽量减少患肢活动,严禁按摩,以免增加组织损伤。
严密观察患肢肿胀程度和末梢血运情况。
3、骨筋膜室综合征一经确诊,立即松解所有外固定,将肢体放平,患肢避免热敷、烘烤,尽可能使患肢温度降低,必要时可给予冷敷。
4、凡是确诊患者,均及时做好手术准备。
5、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使患者对疾病及治疗护理有所了解,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6、护理操作应熟练、准确,动作应轻柔,神情应镇静,增加患者的安全信赖感,减轻恐惧紧张心理。
7、高压氧治疗。
【健康教育】
1、四肢骨折特别是胫腓骨骨折、前臂双骨折及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患者,如出现剧烈疼痛和肿胀者,应高度警惕此征发生。
2、一旦发生此综合征,告知患者患肢制动,并严禁热敷和按摩。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名词解释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名词解释护理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名词解释护理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出现在下肢,通常是由于肌肉和韧带周围的组织受到压力或挤压而引起的。
该疾病通常会导致疼痛、肿胀和僵硬感,严重时甚至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以下是关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详细解释:一、定义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由于下肢肌肉和韧带周围的组织受到压力或挤压而引起的疾病。
该疾病通常会导致局部疼痛、肿胀和僵硬感,并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二、发生原因骨筋膜室综合征通常是由于长时间站立或行走、过度使用某些肌肉以及运动损伤等因素引起的。
这些因素会导致下肢内侧的骨筋膜室内压力增加,从而使周围的组织受到挤压和损伤。
三、症状表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主要症状包括:1. 局部疼痛:通常在下肢内侧出现,可能会向下延伸到足底或向上延伸到大腿。
2. 肿胀:局部可能会出现肿胀和水肿。
3. 僵硬感:患者可能会感觉到局部僵硬和不适。
4. 运动障碍: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如步态异常、行走困难等。
四、诊断方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通常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 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下肢,观察是否有局部肿胀、压痛等情况。
2. 影像学检查:如X线、MRI等,可以帮助医生确认是否存在骨折、软组织损伤等情况。
3. 压力测量法:可以测量骨筋膜室内的压力,以确定是否存在骨筋膜室综合征。
五、治疗方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休息:减少运动量,避免过度使用受影响的肌肉。
2. 物理治疗:如冰敷、按摩、理疗等,可以缓解局部疼痛和肿胀。
3. 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消炎药、镇痛药等,可以缓解局部疼痛和不适。
4.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六、护理措施对于患有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护理措施也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护理措施:1.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患者的身体情况和治疗效果。
2. 减轻负担:帮助患者减轻负担,避免过度使用受影响的肌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生缺血性坏死的唯一有效方法。
• 骨筋膜室切开减压 :强调及时、准确、彻 底。一旦确诊为OCS,此乃最为有效的且 应紧急采取的治疗措施。待出现缺血性肌 挛缩表现(“5P”征:无痛 、无脉、苍白或 大理石花纹,感觉异常,肌肉瘫痪),再 切开减压为时已晚,故宁早勿晚。切口尽 量长,减压要彻底,减压后切忌勉强缝合 深筋膜及皮肤。创面以3%高渗盐水湿敷。 临床资料报道,深筋膜切口过短,肌间隔 未予以分离,减压不彻底而截肢。手术要 保持无菌,防止感染。如有肌肉坏死应及 时消除干净。
肌肉及神经组织进行性坏死
肌球蛋白尿 肾功能衰竭
大量渗出液 休克
酸中毒 高钾血症
7
心律不齐
根据缺血的不同程度分为
• 濒临缺血性肌挛缩(早期) :严重缺血的早期,经 积极处理,及时恢复血液供应,可不发生或仅发 生极小量肌肉坏死。可不影响肢体功能。 .缺血性肌挛缩:较短时间或程度较重的不完全缺 血,恢复血液供应后大部分肌肉坏死,由纤维组 织修复,因瘢痕挛缩而形成特有的畸形,严重影 响患肢功能。如:爪形手、爪形足 坏疽:广泛、长时间完全缺血,大量肌肉坏疽, 无法修复,如有大量毒素进入血液循环,还可导 致休克心率不齐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常需 截肢 。
二、病因
由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前臂8.7kpa (65mmHg),小腿7.3kpa(55mmHg)】
• 骨筋膜室容积骤减 • 骨筋膜室内容物体积骤增
供应肌肉的小动脉关闭
骨筋膜室容积骤减 • 敷料包扎过紧 • 严重的局部压迫 骨筋膜室内容物体积骤增 • 缺血后水肿 • 损伤 • 小腿的激烈运动 • 出血
腓肠肌
胫骨内侧后缘
20
• 切口从肱二头肌肌膜内侧开始,斜行跨过 肘横纹,向远侧直达手掌,以便打开腕管, 注意切口与腕横纹勿成直角。
• 小腿骨筋室切开减压术
外侧切口是沿前及外骨筋膜室的中间间隙, 在肌肉间隙前后各 1cm切开筋膜,注意保 护腓浅神经。
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 1预防减压后再灌注损伤 除抗感染,注意水、电 解质平衡失调外,还需预防减压后的再灌注损伤 问题。甘露醇除具有利尿脱水、减轻组织水肿外, 还具有消除氧自由基、防治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能量合剂、维生素C、维生素B也可减轻再灌注损 伤。患肢切忌抬高,以免加重缺血,所以针对 OCS提出三低(低温、低压、低灌)。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骨二病区:姜明林
一、定义
骨筋膜室综合症(p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 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 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又称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骨筋膜间隔区 综合征。
骨筋膜室是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 膜所构成。
• 感觉异常:神经对缺血最为敏感,且感觉 纤维出现症状最早,表现为受累神经支配 区域感觉的麻木、过敏或迟钝。尤其是两 点辨别觉的消失及触觉的异常,对早期诊 断最有意义。
• 受累肌肉肌力减退,被动牵拉实验阳性, 这既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又是定位标准。
• 患肢明显肿胀,张力高,甚至出现张力性 水疱,患处皮肤略红,皮温稍高,组织压 测定高于4.0KPA,此为最直接的依据,但 受条件限制
• 主要表现是: • 疼痛 为本征最早期的症状持续性剧烈疼痛,
且进行性加剧
是骨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重要表现。 至晚期缺血严重可无疼痛 •
•指或趾呈屈曲状态,肌力减弱。被动牵伸指 或趾时,可引起剧烈疼痛,为肌肉缺血的早 期表现。 患室表面皮肤略红,温度稍高,肿胀,有严 重压痛,触诊可感到室内张力增高。
既可在解除室内压以前出现,又可在解压后 加重。
缺血时间 神经
肌肉 肢体
30min 2h 4h
6h
功能异常 功能改变
肌红蛋白尿 部分坏死
不完全坏死
感觉 异常
主动 无力
被动 疼痛
12h 永久性功能 永久性功能 永久
丧失
丧失 性功
能丧
失
10
四、临床表现
• 骨筋膜室综合征发展较快,一般在受伤24 小时内出现。
• 早期血流尚未完全阻断,大量血浆和液体 渗出毛细血管,可发生低血压和休克。大 量肌组织坏死将释放大量肌球蛋白和钾离 子等,从而发生毒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 酸中毒的情况下,肌球蛋白又容易在远侧 肾小管中沉积,形成肾衰竭。加之低血压 又使肾小管缺氧,使肾衰竭更为严重。酸 中毒、高血钾和低血压等又可影响心脏功 能,发生心律不齐。(挤压综合征)
• 远侧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
肢体远侧动脉搏动存在 并不是安全的指标
随着缺血加重,发展为缺血性 肌挛缩和坏疽,可出现 5 P 征
• Painless 疼痛转为无痛 • Pallor 苍白或紫绀、大理石花纹 • Paresthesia 感觉异常 • Paralysis 肌肉瘫痪 • Pulselessness 无脉
五、诊断
• 依据临床症状及体征 • 诊断金标准:测定室内压(ICP)
• ICP 测量的评估
• 绝对ICP :明确筋膜室流通的关键压力非常 重要。
• 压力差:造成肌肉组织缺血性损 伤的ICP 水平与灌注压相关。
• 时间因素:孤立测量压力是否高于筋膜切 开界限并不能完 全诊断骨筋膜室综合征。
六、治疗
三、病理 • 缺血—水肿—缺血的恶性循环
筋膜下血肿 肌肉组织水肿
骨筋膜室内容物体积增加
肢体挤压伤 外包扎过紧
骨筋膜室内容积减少
水肿
骨筋膜室内压力增加
静脉被压
动脉痉挛 休克 抬高患肢
渗出增加
毛细血管压上升
小动脉压下降 小动脉壁内外压力差下降
组织灌注压下降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组织灌注减少
小动脉关闭
(早期大动脉搏动仍可存在)
筋膜腔切开常用部位
筋膜腔
上 前侧 臂 后侧 前 屈侧 臂 伸侧
大 前侧 腿 后侧
前侧 小 外侧 腿 后浅
后深
切口部位
肱二头肌
腋前皱襞至肱骨
肱三头肌 内上髁切口可同时减压前后侧筋膜腔
屈肌腹隆起
肱桡肌或桡侧伸腕肌
髂前上棘至髌骨外上角连线
股二头肌
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肌
腓骨前2cm处切开
腓骨长、短肌 可同时减压前侧和外侧筋膜腔
筋膜切开减压指征
• 血压正常,有明确临床表现,筋膜间室压 力超过30mmHg,组织受压迫时间不清楚或 推测超过8小时的病人,不合作或昏迷病人。
• 筋膜间室内压力高于20mmHg的低血压病人。
总的原则是,如果有怀疑,就应该开放 筋 膜间室。如果事后证明筋膜切开术是不必 要的,添一条伤疤是其唯一后果,但如果 应该行筋膜切开术而未施行时,将可能发 生肌肉功能丧失或更坏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