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增高综合征
颅内压增高症
外科学教学课件
颅内压增高症
颅内压增高症
颅内压增高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和 眼底视乳头水肿三大病征,持续严重的颅 内压增高可导致脑疝发生,故本症是病人 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外科学教学课件
14:28:26
Tuesday, April 02, 2013
外科学教学课件
14:28:26
Tuesday, April 02, 2013
12
脑 疝
颅内压增高症
任何颅内占位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时, 均可推压脑组织由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 其中某一部被挤入颅内生理空间或裂隙, 压迫脑干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称为 脑疝。
外科学教学课件
14:28:26
Tuesday, April 02, 2013
26
颅内压增高症
脑 内 占 位 病 变
外科学教学课件
14:28:26
Tuesday, April 02, 2013
27
颅内压增高症
脑 出 血 软 化 灶
外科学教学课件
14:28:26
Tuesday, April 02, 2013
28
颅内压增高症
脑 软 化 灶
外科学教学课件
14:28:26
Tuesday, April 02, 2013
4
颅内压增高症
脑血流量(CBF)
平均动脉压(MAP) 颅内压(ICP) 脑血流量(CBF)=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 脑血管阻力 (CVR) /脑血管阻力(CVR)
脑灌注压(CP P) 脑血流量(CBF)=脑灌注压(CPP) 脑血管阻力 (CVR) /脑血管阻力(CVR)
外科学17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第一节概述颅内压增高(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颅脑损伤、肿瘤、血管病、脑积水、炎症等多种病理损害发展至一定阶段,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导致颅内压持续超过正常上限,从而引起的相应的综合征。
了解颅内压形成的物质基础、熟悉其调节机制和掌握颅内压增高发生机制,是学习和掌握神经外科学的重点和关键。
一、颅内压的形成与正常值颅腔与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是颅内压形成的物质基础。
颅缝闭合后颅腔的容积固定不变,约为1400~ 1500ml。
颅腔内的上述三种内容物,使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称为颅内压(in- tracranial pressure,ICP)。
成人的正常颅内压为70~ 200mmH2O,儿童为50~ 100mmH2O。
临床可以采用颅内压监护装置,持续地动态观察颅内压。
二、颅内压调节与代偿生理状态下,由于血压和呼吸的关系,颅内压可有小范围的波动。
收缩期颅内压略有增高,舒张期颅内压稍下降;呼气时压力略增,吸气时压力稍降。
颅内压发生变化时,构成颅内压力的各个部分对颅内压的调节作用是不同的。
颅内压的调节除部分依靠颅内的静脉血被排挤到颅外血液循环外,主要是通过脑脊液量的增减来调节。
当颅内压高于70mmH2O时,脑脊液的分泌较前减少而吸收增多,使颅内脑脊液量保持在正常范围,以代偿增加的颅内压。
当颅内压低于70mmH2O 时,脑脊液的分泌则增加,而吸收减少,使颅内脑脊液量增多,以维持正常颅内压不变。
脑脊液的总量占颅腔总容积的10%,血液则依据血流量的不同约占总容积的2%~11%,颅内增加的临界容积约为5%,超过此范围,颅内压开始增高。
当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大或颅腔容量缩减超过颅腔容积的8%~10%时,就会产生严重的颅内压增高。
三、颅内压增高的原因引起颅内压增高原因可分为五大类:1.颅内占位性病变挤占了颅内空间,如颅内血肿、脑肿瘤、脑脓肿等。
2.脑组织体积增大,如脑水肿。
(颅内压增高)
2、颅内占位性病变
颅内肿瘤:
脑脓肿:
肉芽肿: 向内生长的骨瘤
3、颅腔容积变小
大面积凹陷性骨折
颅底陷入症(先天性)
[病理生理]
一、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1、年龄
2、病变的扩张速度:临界点、体 积压力反应
3、病变部位:占位病变位于脑脊液 或血液循环通路时,脑压增高明显且 出现早 4、伴发脑水肿的程度
(2)引流速度及量: (3)保持引流管通畅: (4)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二) 防止颅内压骤然升高的护理
1.休息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避免剧烈咳嗽和便秘
4.避免癫痫发作
(三)一般护理
1.体位:给予抬高床头15~300。 2.给氧:改善脑缺氧,减轻颅内压。 3 .饮食与补液:清醒病人,可给予普食。 意识障碍的病人尽早插胃管给予鼻饲,保 证营养的供给。
⑴ ⑵ ⑶ ⑷
[适应症] 中枢性高热、 严重脑损伤的病人; 脑室内手术后高热及自主神经功能紊 乱的病人; 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脑水肿导致颅内 压居高不降时。
(六)冬眠低温治疗的护理
[禁忌症] 全身衰竭、休克、年老、幼
儿、及严重心血管功能不良者禁用此
法。
(六)冬眠低温治疗的护理
1.根据医嘱首先给予足量的冬眠药物
2、颅内压增高症(IIP):指
某种病因使颅内容物体积增加,
使 颅 内 压 持续 超 过 2.0Kpa ( 200mmH2o ),并产生相 应的综合征,称为IIP。
[病因]
1、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大 脑体积增大:脑水肿 脑脊液增多:脑积水 脑血流增多:脑缺氧、PO2↓ 颅内血肿:外伤、高血压出血
颅内高压综合征讲课PPT课件
迹象。
保持健康的生 活方式,包括 合理的饮食、 适当的运动和 良好的睡眠。
控制慢性疾病, 如高血压、糖 尿病等,以降 低颅内高压综 合征的风险。
避免长期处于 紧张、焦虑等 不良情绪状态, 学会调节情绪 和放松身心。
护理方法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给氧 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 保持安静,避免刺激 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其他治疗方法
辅助治疗:如吸氧、控制体温、保 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等,以帮助缓 解症状。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颅内高压综 合征,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脑室 腹腔分流术或去骨瓣减压术等。
康复治疗:对于长期受颅内高压综 合征影响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康 复治疗,如物理治疗和职业治疗等。
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体检, 及早发现颅内 高压综合征的
临床表现:头痛、 呕吐、视乳头水 肿等症状的描述
诊断依据:影像学 检查、脑脊液压力 测定等检查结果的 描述
治疗过程:药物治 疗、手术治疗、康 复治疗等治疗方案 的描述
案例分析和讨论
案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颅内高压综合征病例 案例描述:详细介绍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 案例分析:分析病例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和病情进展 案例讨论:探讨病例的治疗方案、预后和预防措施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药物 治疗无效或出现 严重并发症时考 虑手术治疗
颅内高压综合征
疾病名:颅内高压综合征英文名: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syndrome缩写:别名: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颅内高压综合症;颅内压升高;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综合征ICD号:G93.8分类:神经内科概述:侧卧位测量成年人平均脑脊液压力超过1.96kPa(相当200mmH 2O)时,即为颅内压增高。
颅内高压综合征(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是由多种原因造成颅内容物的总容积增加,或由先天性畸形造成颅腔容积狭小时,颅内压力增高并超出其代偿范围,继而出现的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综合征,又称颅内压增高(increased intracranialpressure)。
颅内压增高可引起一系列生理紊乱和病理改变,如不及时诊治,患者往往因脑疝而导致死亡。
根据Monroe-Kellie原理,维持正常颅内压的条件是:颅内容物的总体积必须与颅腔容积相适应。
如果一种内容物的体积增大或缩减,则会伴随其他两种或其中一种的代偿性缩减或增加。
所以,颅内压的生理调节是通过脑脊液、脑血流、脑组织及颅腔的体积相应缩减或增加来实现的。
脑脊液对颅内压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改变脑脊液的吸收和转移实现的;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功能主要是依靠血管阻力和脑灌注压的变化实现的。
流行病学:目前尚未查到较全面的流行病学资料。
颅内病变均可能导致颅内高压综合征,发病率较高,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男女性别间差别不大。
病因: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常见病因有: 1.颅脑损伤,如脑挫裂伤、颅内血肿、手术创伤、广泛性颅骨骨折、颅脑火器伤、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等。
2.颅内占位性病变,包括各种癌瘤、脓肿、血肿、肉芽肿、囊肿、脑寄生虫等。
这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病因。
3.脑血管疾病,常见疾病为脑梗死、高血压性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高血压脑C D D C D D C D D C DD病等。
4.颅内炎症,如各种脑炎、脑膜炎、败血症等。
颅内压增高(P 248-256)
脑脊液的总量占颅腔总容积的10%, 血液则依据血流量的不同约占总容积的 2%~11%,一般而言允许颅内增加的临 界容积约为5%,超过此范围,颅内压开 始增高,当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大或颅腔 容积缩减超过颅腔容积的8%~10%,则 会产生严重的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1.颅腔内容物的体积增大 如脑组织 体积增大(脑水肿)、脑脊液增多(脑 积水)、颅内静脉回流受阻或过度灌注, 脑血流量增加,使颅内血容量增多。 2.颅内占位性病变使颅内空间相对变小 如颅内血肿、脑肿瘤、脑脓肿等。 3.先天性畸形使颅腔的容积变小 如狭 颅症、颅底凹陷症等。 (附CT片)
4、伴发脑水肿的程度 脑寄生虫病、脑脓肿、 脑结核瘤、脑肉芽肿等由于炎症反应均可伴有 较明显的脑水肿,早期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5、全身系统性疾病 尿毒症、肝昏迷、毒血 症、肺部感染、酸碱平衡失调等可引起继发性 脑水肿而致颅内压增高。高热 会加重颅内压增 高的程度。
(二)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1、脑血流量的降低,脑缺血甚至脑死亡。 2、脑移位和脑疝。(见后述) 3、脑水肿 颅内压增高可直接影响脑的代 谢和血流量从而产生脑水肿,使脑的体积增大, 进而加重颅内压增高。 4、库欣(Cushing)反应 颅内压急剧增高 时,病人出现血压升高(全身血管加压反应)、 心跳和脉搏缓慢、呼吸节律紊乱及体温升高等 生命体征发生变化,称为库欣(Cushing)反 应,多见于急性颅内压增高病例。
新 生 儿 缺 血 缺 氧 性 脑 病 脑 水 肿
先天性脑积水
急性硬膜外血肿
脑胶质瘤
小脑脑脓肿(脑干移位,四脑室受压变形)
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一)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1、年龄 颅内压增高可使婴儿的颅缝裂开;老 年人因脑组织萎缩使颅内的代偿空间增多。 2、病变的扩张速度 如当颅内占位性病变时病 变早期,可长时间不出现颅内高压,一旦颅内压 代偿功能失调,可在短时间内出现颅高压危象或 脑疝。 3、病变部位 颅脑中线或后颅窝的占位性病变 易出现梗阻性脑积水;颅内大静脉窦附近的占位 性病变,可引起颅内静脉血液的回流或脑脊液吸 收障碍,导致早期出现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
头痛、呕吐、视盘水肿是颅内压 增高的典型表现,称为颅内压增高 “三主征” 4. 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见 颅内压增高的分期。 5. 其他表现 外展神经麻痹,小儿 头颅增大、颅缝增宽、前囟饱满。
【诊断】 依据临床表现,及时作 以下检查:CT 、MRI、DSA、X线摄片。如已较明确有颅内压增高 应慎行腰椎穿刺,以免诱发脑疝。
【治疗原则】 1.一般处理 凡有颅内压增高者, 应留院观察。 频繁呕吐者应禁食,不能进食 者应补液; 不能让病人用力排便,可给予 缓泻剂,不可作高位灌肠,以 免颅内压骤然增高;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 切开。
2.病因治疗: 颅内占位性病变应行 切除术,不能根治者行减压术, 脑积水者行脑脊液分流术,颅内感 染者给予抗生素。 3.降低颅内压药物治疗 :乙酰唑胺、 甘露醇、速尿、甘油 4. 激素: 地塞米松、甲强龙等
3.颅内感染 脑膜炎(化脓 性、结核性)、脑脓肿。 4.脑血管疾病 颅内动脉瘤、 动静脉畸形引起的脑出血或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循 环和吸收障碍形成脑积水, 脑血栓后脑软化区脑水肿等 均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5.脑寄生虫病 脑囊虫引起颅内 压增高的原因有:①多发囊虫可 引起弥漫性脑水肿;②单个囊虫 在脑室系统内产生梗阻性脑积水; ③葡萄状囊虫分布在颅底脑池引 起蛛网膜炎,阻塞脑脊液循环。 脑包虫病、脑血吸虫性肉芽肿的 体积较大,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疾病】 1.颅脑损伤 颅内血肿、脑 挫裂伤伴发的脑水肿、外伤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静脉窦血栓 形成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2.颅内肿瘤 肿瘤越大,颅内 压增高越明显。位于脑室或中 线部位的肿瘤可早期堵塞脑脊 液循环通路,易发生梗阻性脑 积水,颅内压增高表现出现早 且重。颅内转移瘤生长迅速且 伴有严重的脑水肿,多在短期 内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 神经外科 黄东标
概述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常见临床 病理综合征,是颅脑损伤、颅内肿瘤 、 血管病、脑积水和颅内炎症等发展到 一定阶段,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 导致颅内压持续超过正常上限,从而 引起的相应的综合征。
பைடு நூலகம்▪ 特点
1. 颅内有局限性的扩张病变 2.明显的压力差 3. 脑组织、脑室、脑干及中线结构移位 4. 病人耐受力低,压力解除后功能恢慢 5. 极易形成脑疝
常见于脑肿瘤、颅内血肿等
急性颅内压增高
病因
•急性颅脑损伤引起的颅 内血肿、高血压性脑出血 等
特点
•病情发展快,症状和体征 严重,生命体征变化剧烈
诊断
▪ 全面而详细地询问病史 ▪ 认真细致地神经系统检查 ▪ 准确而科学的辅助检查
CT和MRI检查
▪ 是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首选的辅助检查措施 ▪ 可对绝大多数占位性病变作出定位诊断,有助于定性诊断 ▪ 无创伤性易于被患者接受 ▪ MRI对中线部位、颅底及后颅窝的病变具有较大的优势
其它辅助检查
▪ DSA(数字减影):主要用于脑血管畸 形和动脉瘤的诊断
▪ 头颅X线片
▪ SPECT
治疗原则
▪ 一般处理 ▪ 病因治疗 ▪ 降低颅内压治疗 ▪ 激素应用 ▪ 冬眠低温疗法或亚低温疗法 ▪ 抗生素的应用 ▪ 症状治疗
(一)、一般处理
▪ 凡有颅高压的病人应留观。密切观察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 化
▪ 频繁呕吐者应禁食,补液量以维持出入液量的平衡为度, 过多会使颅高压恶化
处理
•降颅内压治疗
•尽快手术去除病因
脑脊液分流术
颅内压增高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颅内压增高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发表时间:2013-03-25T16:47:36.7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陈美[导读] 灵活使用降温方法,使病人体温稳定在治疗要求的范围内,避免体温大起大落。
陈美 (黑龙江省医院 150036)【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3-0210-01 颅内压增高是许多颅脑疾病,如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和脑积水等共有的综合征。
因上述原因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减少超过颅腔可代偿的容量,导致颅内压持续高于1.96kPa(200mmH2O),并出现头痛、呕吐和视神经盘水肿三大病征,称为颅内压增高。
1 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神经盘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但出现的时间并不一致。
1.1 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系颅内压增高使脑膜血管和神经受刺激与牵拉所致。
以清晨和晚间多见,多位于前额及颞部,为持续性头痛,并有阵发性加剧。
头痛的部位与特性与颅内原发病变的部位和性质有一定关系。
程度可随颅内压增高而进行性加重,咳嗽、打喷嚏、用力、弯腰、低头时可加重。
1.2 呕吐多呈喷射状,常出现于剧烈头痛时,易发生于饭后,可伴恶心,系因迷走神经受激惹所致。
呕吐后头痛可有所缓解。
1.3 其他症状和体征颅内压增高还可出现复视(展神经麻痹)、头晕、猝倒等。
婴幼儿颅内压增高时可见头皮静脉怒张、囟门饱满、张力增高和骨缝分离。
2 护理措施2.1 降低颅内压,维持脑组织正常灌注2.1.1 一般护理1)体位: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2)给氧:持续或间断吸氧,改善脑缺氧,使脑血管收缩,降低脑血流量。
3)适当限制入液量:不能进食者,成人每日补液量不超过2000ml,保持每日尿量不少于600ml。
神志清醒者,可予普通饮食,但需适当限盐,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4)维持正常体温和防治感染:高热可使机体代谢率增高,加重脑缺氧,故应及时给予高热病人有效的降温措施。
1颅内压增高
7.
良性颅内压增高(假脑瘤综合征) 良性颅内压增高(假脑瘤综合征)
①以脑蛛网膜炎比较多见,其中发生于颅后 窝者颅内压增高最为显著。 ②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由于静脉回流障碍 引起颅内压增高。 ③其他代谢性疾病、维生素A摄人过多、药物 过敏和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中毒性脑病等均可引起 颅内压增高。
8.
脑缺氧
二、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疾病
1.
颅脑损伤
(1) 脑挫裂伤伴脑水肿是外伤性颅内增 高常见原因; (2)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块沉积 在颅底脑池而引起的脑脊液循环障碍 及红细胞阻塞蛛网膜颗粒引起的脑脊 液吸收障碍等,也是颅内压增高的常 见原因。
2. 3. 4.
颅内肿瘤 颅内感染 脑血管疾病
颅内肿瘤出现颅内压增 高者约占80%以上。
体积/压力 病变的扩张速度 Langlitt实验→体积 压力 实验 体积 关系曲线
后颅窝、 病变部位 (后颅窝、 静脉窦) 静脉窦)
3.
4. 伴发脑水肿的程度
5.
全身系统性疾病 (肺部感染、酸碱失衡) 肺部感染、酸碱失衡)
(二)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颅内压持续增高,可引起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功 能紊乱和病理变化。
2 3
呕吐
头痛剧烈时,伴恶心和呕吐。呕吐呈喷射性。
视神经乳头水肿
这是其重要客观体征之一。表现为视神经乳头充血, 边缘不清,中央凹陷消失,视盘隆起,静脉怒张. 若水肿长期存在,出现视神经继发性萎缩甚至继续恶 化致失明。
4
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变化
①初期出现嗜睡;严重病例,可出嗜睡、昏迷、 伴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发生脑疝; ②生命征改变为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呼吸不 规则、体温升高等状态。 5 其他症状和体征 头晕、猝倒,头皮静脉怒张,小儿可由头颅 增大、颅缝分离、前囟饱满等。
颅内压增高症名词解释
颅内压增高症名词解释颅内压增高症是指脑组织体积增加、脑脊液或血管内液体积增加或吸收障碍引起脑脊液压力升高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其严重程度与速度均可引起轻度头痛、恶心,甚至到严重的视力障碍、惊厥、昏迷、死亡等危及生命的后果。
以下是针对颅内压增高症的名词解释:一、颅内压力(Intracranial pressure,ICP)颅内压力是指脑内、脑膜下及脊髓鞘内所存在的液体压力,其正常值为5-15mmHg。
颅内压力的持续升高,可能由于颅内肿瘤、出血、炎症、水肿等原因引起。
二、颅内压增高症状(symptoms of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颅内压增高症状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眩晕、视力模糊、眼球突出、颈项强直等。
三、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脑脊液是在脑室和蛛网膜下隙中通过复杂的生化过程产生的无色、透明、含蛋白质、葡萄糖和电解质的体液。
与脑脊液循环紧密相关的还有脑室系统。
四、颅内压监测(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ICPM)颅内压监测是一种通过插入颅内压监测管来测量颅内压力、脑脊液压力及脑血流量、氧合水平等指标的诊断技术。
常用于颅内肿瘤、颅脑损伤以及颅内出血等疾病的治疗中。
五、颅内压降低(Intracranial pressure reduction,I CPR)颅内压降低是指通过药物治疗或手术缓解颅内压增高症状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利尿剂、甘露醇、高强度气压反潜治疗、开颅手术等。
六、颅内压增高症的危险因素(Risk factors of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颅内压增高症的危险因素包括颅内肿瘤、脑内出血、感染、脑出血、酒精与药物中毒、颅脑损伤、先天性异常和紧急情况等。
七、预防颅内压增高症(Prevention of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预防颅内压增高症的方法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充足的睡眠和饮食、保持药物合理使用、及时诊断和治疗等。
颅内压增高
PaCO2 40mmHg(5.3kPa)±2mmHg(0.2kPa), CBF±10% PaO2< 60mmHg(8kPa), CBF增加10% PaO2> 60mmHg(8kPa), CBF减少10%
Dr Brainnet
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颅腔内容物体积或量增加 脑体积增加:损伤、炎症、缺血缺氧、中毒 脑水肿 脑血流增加:各种高血压、动静脉畸形、PaO2↓或 PaCO2↑,脑血管扩张 脑血流增加 脑脊液增加:CSF分泌↑、吸收障碍,或脑脊液循环受 阻 脑积水 颅内占位病变 颅内血肿、肿瘤、脓肿、肉芽肿、囊肿等。 颅腔狭小 狭颅症、颅底凹陷症、颅骨过早骨化。
颅内压正常值
成人: 0.7~2.0 kPa(70~200mmH2O) 儿童:0.5~1.0 kPa (50~100mmH2O)
Dr Brainnet
颅内压的调节
成人颅腔容积固定不变,约1400~1500ml。脑组 织容积约80%左右,脑脊液容积约占10%,血液 容积约占2%~11%。 脑组织对颅腔容积的代偿作用很小,脑脊液和血 ICP < 0.7kPa 时,脑脊液分泌 液起着重要代偿作用。 增加,而吸收减少;ICP> 调节机制: 0.7kPa 时 , 脑脊液分泌减少,
Dr Brainnet
急、慢性ICP增高的特点
类型 发病 病因 症状和体征 生命体征改变 急性颅内压增高 发病急,1-3 天内 慢性颅内压增高 发病缓慢
多见脑外伤、脑出血 脑瘤、脑脓肿、脑积水 出现早 明显 相对稳定 不明显
视乳头水肿
无
明显
Dr Brainnet
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而吸收增多。 颅内静脉血被排挤到颅外血循环 增减脑脊液量 一般而言,允许增加的颅内临界容积约为5%,超过 此范围 ICP开始增高,增加到8%~10%则发生极其严 ICP↑ 时,部分脑脊液被挤入到脊髓蛛网下腔而吸收 重ICP↑
颅内压增高
临床表现:
☆ ☆ ☆ ☆ 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意识水平的下降 血压升高,反映了脑血流量的降低 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是临床三联征 √高血压 √心动过缓 Cushing反射 √呼吸节律的改变
6
☆ Cushing反射确切机制不详,但一般认 为是由于脑血流量下降导致的全脑和脑干 缺血引起的
☆ 头痛、呕吐、外展神经麻痹、视神经乳 头水肿并非出现于所有的患者,诊断颅内 压增高唯一可靠的方法是颅内压的直接测 量。
30
☆ 脑梗塞和脑内血肿不同之处在于,梗塞 引起的脑水肿和液化,是在梗塞之后才发 展起来的,故颅内压增高比颅内血肿出现 的要晚一些 ☆ 这两种情况,都有一个颅腔内的高压区, 形成不同部位间的压力差,易于引起脑组 织的移位而发生脑疝
31
☆ 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进入蛛网膜下腔的 血液,继发的脑水肿都可以使颅内压增高 ☆ 尤其是发病数日后红细胞阻塞蛛网膜颗 粒时,可以使脑脊液回流入血液受阻,颅 内脑脊液积留,而使颅内压不断增高 ☆ 以上是发病后期的不伴有局灶症状加重 的颅内压增高的主要原因
34
标准化的治疗程序
●头位抬高 ●液体管理 ●体温管理 ●预防癫痫 ●类固醇激素
☆一般处理 ☆高渗性脱水 ☆ 过度换气 ☆巴比妥昏迷 ☆低温治疗
●镇静
●肌松剂 ●血压的管理
35
一般处理
☆ 头位抬高 √15-30度,条件许可应根据ICP来进行调 整 有研究表明抬高头位可以降低脑静脉压力 和√脑血流量,因而可以稳定的降低颅 内压 √应避免头颈部位置过于扭曲以免影响静 脉回流 √吸痰和颈部操作应十分小心
3
☆ 脑组织平均约为1250ml。
☆ 单位时间内贮留在脑血管内的血液约为 75ml。
☆ 脑脊液在脑室、脑池和蛛网膜下腔共约 150ml。
颅内压增高
病理
临床表现
小脑幕切迹疝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瞳孔改变: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 瞳
第二节 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的类型 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疾病 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颅内压增高的类型
病因:弥漫性颅急性 颅内压增高、慢性颅内压增高
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疾病
颅脑损伤 颅内肿瘤 颅内感染 脑血管疾病 脑寄生虫病 颅脑先天性疾病 良性颅内压增高 脑缺氧
诊断
询问病史
神经系统检查
辅助检查:CT、MRI、脑血管造影、头颅、 腰椎穿刺
视乳头水肿
治疗原则
一般处理:观察、颅内压监护、补液、通便、保持呼吸道通 畅、吸氧去除病因
病因治疗 降低颅内压治疗:20%甘露醇、速尿、人体白蛋白等 激素的应用 冬眠低温疗法或亚低温疗法 脑脊液体外引流 巴比妥治疗 辅助过度换气 抗生素治疗 症状治疗
第三节 急性脑疝
解剖学基础 概念 病因及分类 病理 临床表现 处理
解剖学基础
小脑幕:幕上腔(大脑) 幕下腔(脑桥、延髓、 小脑)
大脑镰: 左右大脑半球
小脑幕切迹裂孔:中脑
解剖学基础(图)
病因及分类
病因:因局部高颅压(脑内占位性病变),使各部 分脑组织压力不均,导致脑组织、血管及颅绅经受 压移位,被挤入硬脑膜形成的间隙或孔道中,从而 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症状及体征
颅内压形成比例图
blood 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压增高综合征凡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颅内容积增加,侧卧位腰椎穿刺所测得的脑脊液压力超过1.92kpa,即为颅内压增高,若出现头痛、呕吐、视力障碍及视乳头水肿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时,称为颅内压增高综合征。
根据Monroe-kellie原理,除了血管与颅外相通外,基本上可把颅腔(包括与之相连的脊髓腔)当作一个不能伸缩的容器,其总容积是不变的。
颅内有三种内容物组成,即脑组织、血液及脑脊液,它们的体积虽都不能被压缩,但在一定范围内可互相代偿。
由于颅腔的总容积不变而在不同的生理和病理情况下颅内容物的体积可变,于是就形成了两者之间的矛盾。
需要有精确的生理调节来保证两者之间的平衡。
如果颅内容物中某一部分体积增加时,就必然会导致其他部分的代偿性缩减来适应。
这是维持正常颅内压的基本原理,若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破坏了这一机制就可导致颅内压增高。
三种内容物中,脑组织体积最大,但对容积代偿所起的作用最小,主要靠压缩脑脊液和脑血流量来维持正常颅内压。
一般颅腔内容物容积增加5%尚可获得代偿,超过8~10%时则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增高。
颅腔内容物增加可因多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脑脊液量或脑血流量增加和颅内占位性病变等所致。
如颅腔内容物正常,而因狭颅畸形、颅底凹陷症、颅骨骨瘤、畸形性骨炎或颅骨凹陷性骨折等而使颅腔容积缩小时,亦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一、脑水肿一)血管源脑性水肿。
临床常见。
系由于脑毛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血脑屏障破坏,血管内蛋白质渗往细胞外间隙,使细胞外间隙扩大所致,通常以脑白质部分水肿为著。
常见于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意外,脑炎和脑膜炎等病变的脑水肿早期。
二)细胞毒性脑水肿。
多由于脑缺血缺氧或各种中毒引起的脑水肿。
缺血、缺氧或中毒,神经元、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钠泵障碍,钠、氯离子进入细胞内合成氯化钠,细胞内渗透压增加,水分大量进入细胞内而引起细胞内水肿。
常见于脑缺血缺氧、一氧化碳及有机磷水毒性、败血症、毒血症及水电解质失衡等。
此类水肿以灰质明显。
三)间质性脑水肿。
由于脑室系统内压力增加,使水分与钠离子进入脑室周围的细胞间隙,见于阻塞性脑积水。
四)渗透压性脑水肿。
当血浆渗透压急剧下降时,为了维持渗透压平衡,水分子由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引起脑水肿。
二、脑脊液量增加由于脑脊液循环通路阻塞或脑脊液生成过多(如脉络膜丛乳头状瘤、侧脑室内炎症等)、脑脊液吸收减少(如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粘连等)均可致脑脊液量增加,引起颅内压增高。
三、颅内容积量增加脑外伤后脑血管扩张,颅内占位性病变,高血压脑病,呼吸道梗阻、呼吸中枢衰竭时CO2积聚(高碳酸血症)引起的脑血管扩张、脑血容量增加,均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由于病因不同而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局部和全脑之分,其临床症状有轻重之分。
一、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一)头痛。
急性颅内压增高者突然出现头痛,慢性者头痛缓慢发展。
多为跳痛、胀痛或爆裂样痛,用力、咳嗽、喷嚏、排便可使头痛加重。
平卧或侧卧头低位亦可使头痛加重,坐姿时减轻。
早期头痛在后半夜或清辰时明显,随后头痛为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
头痛机理可能与颅内压增高使颅内痛觉敏感组织受到刺激或牵拉有关。
(二)呕吐。
多在头痛剧烈时发生,常呈喷射状,与进食无关,伴有或不伴有恶心。
儿童患者多见。
其机理可能系颅内压增高刺激延髓呕吐中枢所致。
后颅凹肿瘤,呕吐多见。
(三)视神经乳头水肿。
视神经乳头水肿早期表现为眼底视网膜静脉扩张、视乳头充血、边缘模糊,继之生理凹陷消失,视乳头隆起(可达8~10屈光度),静脉中断,网膜有渗出物,视乳头内及附近可见片状或火焰出血。
早期视为正常或有一过性黑蒙,如颅内压增高无改善,可出现视力减退,继发性神经萎缩,以致失明。
视乳头水肿的机理,主要为颅内蛛网膜腔脑脊液压和增高,使视神经鞘内脑脊液压力增高,进而视神经受压,轴浆流动缓慢或停止,视乳头肿胀。
(四)脉搏、血压及呼吸的变化。
急性或亚急性颅内压增高时,脉搏缓慢(50~60次/分),若压力继续增高,脉搏可以增快。
颅内压迅速增高时血压亦常增高。
呼吸多为频率改变,先深而慢,随后出现潮式呼吸,也可浅而快,过度换气亦不少见。
(五)意识及精神障碍。
颅内压急剧增高时可致昏迷,或呈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意识模糊、嗜睡等,慢性颅内压增高时,轻者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重者可呈进行性痴呆、情感淡漠、大小便失禁。
老年及中年患者精神症状多见。
(六)其它。
癫痫大发作、眩晕、一侧或两侧外展神经麻痹、双侧病理反射或抓握反射阳性等。
二、脑疝形成当颅内压增高超过一定的代偿能力或继续增高时,脑组织受挤压并向邻近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动,若被挤入硬膜或颅腔内生理裂隙,即为脑疝形成。
疝出的脑组织可压迫周围重要的脑组织结构,当阻塞脑脊液循环时使颅内压进一步升高,危及生命安全。
临床常见的脑疝以下二种。
(一)小脑幕切迹疝。
多见于小脑膜以上病变。
为部分颞叶或/和脑中线结构经小脑幕切迹向下疝出。
根据疝出的脑组织和被填塞的脑池不同可分为外侧型和中央型两种。
当颞叶受挤下移时,最初为海马钩经小脑幕切迹下疝(填塞病变侧脚间池、海马钩疝)或海马回经小脑幕切迹下疝(填塞病变侧环池及大脑静脉池、海马回疝),病变继续发展时,病变侧海马钩、海马回经小脑幕切迹向下疝出,即为颞叶全疝,以下三种颞叶组织疝小脑膜切迹疝的外侧型。
若第三脑室、丘脑下部等重要中线结构下移,使中脑上部疝至小脑幕切迹以下,即为中央型。
小脑幕切迹疝除出现一般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外,还有以下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
由清醒逐渐进入嗜睡,甚至昏迷,或由浅昏迷突然发展为中度或深度擀迷。
系脑干受压,脑血流量减少,网状结构上升性激活系统机能受损所致。
2.瞳孔变化。
早期病灶侧瞳孔可短暂缩小,随后患侧瞳孔逐渐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当脑疝终末期时,瞳孔明显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眼球固定不动(动眼神经损害)。
3.瘫痪。
病灶对侧肢体出现瘫痪,系大脑脚锥体束受损害所致。
晚期也可呈去大脑强直,系中脑严重受压、缺血、损害网状结构下行性抑制系统所致。
4.生命体征改变。
初期呼吸深而慢,继之出现潮式呼吸,过度换气或双吸气;晚期呼吸不规律,浅快而弱直至呼吸停止。
脉搏先慢而后快,血压先升而后降,系延髓中中枢衰竭的表现。
(二)枕骨大孔疝。
多见于后颅凹占位病变,也可见于小脑幕切迹疝的晚期。
颅内压增高使小脑扁桃体向下疝入枕骨大孔,按发展的快慢,分为慢性型和急性型两种。
1.慢性型。
早期有枕部疼痛,颈项强直,舌咽、迷走、副神经、舌下神经轻度损害,患者意识清楚。
偶可出现四肢强直、呼吸轻度抑制、病情发展超出代偿能力后,生命体征迅速恶化并出现昏迷等。
2.急性型。
可突然发生,也可由于腰穿,用力等促使原有的慢性型枕骨大孔疝急剧加重所致。
由于延髓生命中枢受压,小脑供血障碍,颅内压迅速增高(第四脑到中孔阻塞),临床上出现严重枕下痛及颈项强直、眩晕、吞咽困难、肌张力降低,四肢驰缓性瘫痪,呼吸及循环迅速进入衷竭状态。
也可突然昏迷,呼吸停止,尔后心跳停止。
一、确定有无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之分。
一般病程缓慢的疾病多有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症状,初步诊断颅内压增高不难。
而急性、亚急性脑疾病由于病程短,病情发展较快,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且无明显视乳头水肿,此时确诊有无颅内压增高常较困难,需要进行下列检查予以确定。
(一)眼底检查。
在典型的视乳头水肿出现之前,常有眼底静脉充盈扩张、搏动消失,眼底微血管出血,视乳头上下缘可见灰白色放射状线条等改变。
(二)婴幼儿颅内压增高早期可发现前囟的张力增高,颅缝分离,叩诊如破水壶声音。
(三)脱水试验治疗。
20%甘露醇250毫升快速静脉滴注或速尿40毫克静脉推注后,若头痛,呕吐等症状减轻,则颅内压增高的可能性较大。
(四)影像学检查。
头颅平片可发现颅骨内板压迹增市或/和鞍背吸收某些原发病的征象。
脑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多数颅内占位性病变有相当大的诊断价值。
有条件可行头颅CT扫描和MRI(磁共振)检查,它对急性,亚急生颅内压增高而无明显视乳头水肿者,是安全可靠的显示颅内病变的检测手段。
对疑有严重颅内压增高,特别是急性,亚急性起病有局限性脑损害症状的患者,切忌盲目腰穿检查。
只有在诊断为脑炎或脑膜炎和无局限性脑损害之蛛网膜下腔出血症,方可在充分准备后行腰穿检查。
二、明确病因根据病史和起病的缓急,内科系统和神经系统检查的发现,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初步确定颅内压增高的病变和病因是完全可能的。
常见的病因如下几种。
(一)颅脑外伤。
脑内血肿和脑挫裂伤等。
(二)颅内肿瘤和颅内转移瘤等。
(三)脑血管病。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梗塞等。
(四)颅内炎症和脑寄生虫病。
各种脑炎、脑膜炎、脑脓肿、脑豕囊虫病、脑肺吸虫病、脑包虫病等。
(五)颅脑畸形。
如颅底凹陷、狭颅症、导水管发育畸形、先天性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等。
(六)良性颅内压增高。
(七)脑缺氧。
心搏骤停、肺性脑病、癫痫连续状态等。
(八)其它。
肝、肾机能衷竭、血液病、高血压脑病、各种中毒、过敏性休克等。
一.病因治疗二.对症治疗主要在降低颅内压。
维持有效有血液循环和呼吸机能,增强脑细胞对病损作耐受性。
(一)降颅压药1.脱水疗法。
脱水疗法是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组织水肿、防止脑疝形成的关键。
成人常用20%甘露醇250毫升,快速静滴,每4~6小时一次。
主要在于高渗溶液在血一脑之间形成渗透压差,尽快地将脑内水分转入血液循环,并非单纯通过利尿作用。
心、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防止发生肺水肿和加重心肾功能衰竭,甘露醇不仅可以降低颅内压和减轻脑水肿,还可改善脑及体循环,防止自由基的产生,增强神经细胞耐受缺氧的能力,促进脑机能的恢复。
10%甘油葡萄糖液或10%甘油生理盐水溶液500毫升静滴,于2~3小时内静脉滴完,1~2次/日,或按每日1克/公斤计量,与等量盐水或桔汁混匀,分三次口服或鼻饲。
甘油静脉滴注或口服多用于慢性颅内压增高患者。
高渗性脱水剂的剂量应适当掌握,并非越大越好,一般血渗透压升高31mosm,如用大剂量甘露醇,使血渗透压>310mosm,即可能引起酸中毒,肾功能衷竭和高渗性昏迷。
2.利尿剂。
主要是抑制肾小管对钠、氯、钾的重吸收,从而产生利尿作用。
由于大量利尿使机体脱水从而降低颅内压。
速尿40~60毫克静脉注射或50%葡萄糖40毫克+速尿40~60毫克静推1~3次/日,也可加入甘露醇内快速静滴;口服剂量一次20~40毫克,3/日。
利尿酸钠,成人一次用量25~50毫克加入10%葡萄糖20毫升中缓慢静注。
还可应用醋唑磺胺,成人0.25~0.5克,2~3/日,口服,用于慢性颅内压增高患者。
利尿剂和脱水剂的应用,因排钾过多,应注意补钾。
3.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改善血脑屏障,降低其通透性,加强对水、电解质代谢的调节功能,稳定细胞膜功能和减轻细胞膜的损害;改善局部脑血流量,减轻病变区周围水肿;减少脑脊液生成;增强非特异性抗炎和解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