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消化系统疾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第七单元消化系统疾病

第七单元消化系统疾病【字体:

大中小】【打印】本单元思路重点内容:

溃疡、肝炎、肝硬化的组织学表现;肝癌、胃癌、肠道癌、食道癌的肉眼和组织学分型复习方法:

表格对比记忆法第一节消化性溃疡主要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胃溃疡点 25%,十二指肠溃疡占 70%,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生溃疡者称复合性溃疡,占 5%。

一、病理变化肉眼观: 溃疡通常为一个,多位于小弯侧,边缘整齐,常深达肌层。

直径多在 2. 5cm以内。

光镜下的溃疡组织由粘膜侧到浆膜面依次为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和瘢痕组织四层结构。

渗出层由白细胞和纤维素构成,其下为纤维素样坏死层。

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排列与溃疡面垂直。

瘢痕组织与溃疡面平行,常发生玻璃样变。

溃疡底部常可见增生性动脉内膜炎或伴有血栓及血栓机化。

溃疡处肌层大多消失,溃疡周围粘膜上皮可见增生性改变。

溃疡的分层(重要!) 1. 渗出层 2. 坏死层3. 肉芽组织层 4. 瘢痕组织二、并发症(一)幽门

1 / 14

梗阻:

约发生于 3%的患者,是长期慢性溃疡所形成的大量瘢痕致使幽门狭窄。

(二)穿孔:

约发生于 5%的患者。

十二指肠溃疡病较胃溃疡病更易发生穿孔。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见于前壁溃疡。

溃疡病穿孔可引起腹膜炎。

(三)出血:

溃疡底较大血管被腐蚀则引起大出血。

发生于 10%~15%的患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呕吐咖啡样物或排黑便。

(四)癌变:

主要见于长期胃溃疡病的患者。

癌变率仅 1%或 1%以下。

癌变之溃疡体积增大,边缘隆起而不整齐,溃疡底污秽常有较多坏死组织。

2019-3-43. 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A. 胃十二指肠溃疡 B. 门静脉高压症 C. 应激性溃疡 D. 胆道出血E. 胃癌【答疑编号 21070101:

针对该题提问】参考答案:

A 第二节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由甲、乙、丙、丁、戊、

---------------------------------------------------------------最新资料推荐------------------------------------------------------ 己、庚型肝炎病毒引起。

甲型和戊型肝炎由肠道传染,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由非肠道途径传染。

一、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以肝细胞的弥漫性变质性炎(变性、坏死)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等变化。

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重要!)变质:

(1) 变性: 肝细胞水肿(胞质疏松化、气球样变)和嗜酸性变(核变小,胞质嗜酸性增强) (2) 坏死: 包括嗜酸性坏死(单个肝细胞凋亡,由嗜酸性变发展而来,形成嗜酸性小体)和溶解性坏死(多见,由重度细胞水肿发展而来)。

根据坏死范围溶解性坏死可分为点状坏死:

单个或数个肝细胞的坏死碎片状坏死:

界板肝细胞的灶状坏死崩解桥接坏死:

连接两个坏死区的带状坏死大片状坏死: 几乎累及整个肝小叶渗出:

(3)炎细胞浸润: 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呈灶状或散在浸润于汇管区或肝小叶内。

增生:

(4)增生:

肝细胞再生,纤维组织增生? 肝硬化毛玻璃样肝细胞:

3 / 14

在 HE 染色光镜下,慢性乙肝及 HBsAg 携带者的肝组织内常可见细胞浆内充满嗜酸性细颗粒状物质、不透明似毛玻璃样的细胞,称为毛玻璃样肝细胞。

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检查 HbsAg 为阳性。

电镜下见滑面内质网增生、池内含有大量HBsAg 颗粒。

二、临床病理类型和病变特点分为急性、慢性及重型肝炎三大类:

(一)急性普通型肝炎可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

病变以肝细胞变性为主,其中以肝细胞胞质疏松化和气球样变、肝细胞嗜酸性变和嗜酸性小体形成为主。

坏死病变较轻,表现为肝小叶内散在的点状坏死。

黄疸型急性普通型肝炎坏死灶稍多、稍重,可见毛细胆管腔内胆栓形成。

(二)慢性普通型肝炎 1995 年我国提出了根据病理变化的程度将慢性肝炎分为轻、中、重度 3 类:

(1)轻度慢性肝炎:

有点灶状坏死,偶见轻度碎片状坏死,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肝小叶结构完整。

(2)中度慢性肝炎:

肝细胞坏死明显,可见中度碎片状坏死及特征性的桥接坏死。

肝小叶内有纤维间隔形成,但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

(3)重度慢性肝炎:

---------------------------------------------------------------最新资料推荐------------------------------------------------------ 肝细胞坏死严重且广泛,有重度的碎片状坏死及大范围桥接坏死。

坏死区出现肝细胞不规则再生。

小叶周边及小叶内纤维组织增生,并可形成纤维条索状连接,分隔肝小叶结构,晚期出现小叶结构紊乱,形成假小叶。

(三)重型肝炎病情严重,根据起病急缓及病变程度,可分为急性重型和亚急性重型两种。

(1)急性重型肝炎:

起病急,病变发展迅猛,病死率高,故又称暴发型或电击型肝炎。

病理变化表现为肝细胞坏死严重而广泛,坏死自小叶中央开始,向四周扩展,呈弥漫性片状(坏死面积约占 2/3)。

肝窦内及汇管区有多量淋巴细胞及吞噬细胞浸润。

肝细胞再生现象不明显。

肉眼观,肝体积显著缩小,尤以左叶为甚,重量减至 600~800g,质地柔软,包膜皱缩。

切面呈黄色或褐红色,故又称急性黄色(或红色)肝萎缩。

本型肝炎大多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如能渡过急性期,部分病例可发展为亚急性重型肝炎。

(2)亚急性重型肝炎多数是由急性重型肝炎迁延而来,或一开始病变就比较缓和呈亚急性经过。

5 /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