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

合集下载

对形而上学的理解

对形而上学的理解

形而上学,是原始哲学的一个门类,最早是由亚里士多德所构建,称其为“第一哲学”、“第一科学”。

形而上学是指对世界本质的研究,即研究一切存在者,一切现象的原因及本原,其目的在于确定事物的真实本质,也就是确定存在物的结构和原理。

形而上学在不同的语境下的意义,分两个方面。

一个是指:以用超验的思辨方式研究非客观或者无形世界的哲学体系,而非科学研究现实世界的现象及规律,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是一门研究超自然的哲学,有时也指研究哲学的本体论。

广义上,研究超感性经验存在的哲学,都可以叫做形而上学。

从形而上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存在着三种形态的形而上学:宇宙本体论,范畴本体论和意义本体论。

科学理性所排斥的主要是基于思辨虚构的宇宙本体论,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就意义本体论而言,存在着一定的进步意义。

另一个指的是:与辩证法对立的,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这一含义的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相对立。

形而上学看不到事物的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特别是其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历史性、唯物性和辩证法的统一,自从其诞生以来,以其科学性结束了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开启了后形而上学的存在轮。

形而上学这种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容易使人走向唯心主义的困境。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形而上学的演变和最终被否认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形而上学辞源

形而上学辞源

形而上学辞源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探讨的是存在本质及其规律。

但是,形而上学这个词汇的起源远古而模糊,常常会被解释为“超越自然、存在之上、真实本质等等”。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来了解形而上学这个词汇的辞源和其历史演变。

一、形而上学的起源形而上学这个词汇最早出现在古希腊。

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他用“meta ta physika”(超越自然之后)来描述他的一些哲学研究,这个短语成为“形而上学”的基础。

因此,形而上学的意义通常被解释为“对实体的思考,对超越本体的本质的思考”。

在这方面,形而上学的起源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理解为对不可见的世界和不可触及的真相的思考。

二、形而上学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形而上学的含义逐渐被拓展。

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形而上学被视为哲学的主要分支之一,其特点是这个领域的语言和思想方法具有本体论和形而上学的影响。

同时,由于“形而上学”的含义非常模糊,因此它经常被用于描述各种哲学,神学或元学的讨论。

从文艺复兴到现代,形而上学的概念被用来描述人类知识的起源和本质。

例如,卡尔内尔在他的“哲学的决定性阶段”中探讨了动机和意识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由形而上学来解释。

类似地,康德从“纯粹哲学”开始探讨了认识的本质和人类理性的极限,他讲述了形而上学对于哲学和科学进步的重要性。

同时,孟德斯鸠的政治哲学、福柯的权力研究等,也经常使用形而上学的思想和方法。

三、形而上学的现代意义虽然形而上学在最初的启蒙时代引起了一些质疑,但是在现代哲学中,形而上学的概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作为一种哲学方法,形而上学通常被用来探寻实体存在的本质和规律,并提供对抽象真理的形式化思考。

总体上来说,形而上学的意义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方面,它引导人们对基础问题的思考,例如,什么是存在?什么是时间?这样的问题,它可以提供哲学思想和方法。

另一方面,形而上学的概念和思考可以被应用到科学、文学和人文研究中,以更好地了解和探索人类存在中的基础现象和规律。

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

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

‎‎‎‎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在西方哲学‎中,形而上‎学一向是哲‎学家们极为‎关注的问题‎。

‎作为古‎典哲学的核‎心和基础,‎形而上学在‎西方哲学史‎上曾经长期‎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在某种意‎义上说,从‎巴门尼德到‎黑格尔的西‎方哲学史就‎是一部形而‎上学史。

不‎仅如此,即‎使在自觉地‎与古典哲学‎划清界限的‎现当代西方‎哲学之中,‎哲学家们仍‎旧在研究形‎而上学问题‎,当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批判‎形而上学。

‎然而令我们‎感到困惑不‎解的是,2‎0世纪以来‎不知有多少‎哲学家宣称‎形而上学已‎经被彻底清‎除了,可是‎人们直到今‎天却还是一‎而再在而三‎地批判形而‎上学。

这一‎奇特的历史‎景观向我们‎表明,如果‎不是形而上‎学本身仍然‎有其生命力‎,那就是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传统‎实在是太沉‎重了,以至‎于人们花费‎了将近一百‎年的时间还‎在为清除形‎而上学的影‎响煞费苦心‎,这至少说‎明哲学还没‎有彻底卸除‎它的负担。

‎种种迹象表‎明,或许我‎们注定了要‎与形而上学‎纠缠不休。

‎‎因此不论‎从哪个角度‎看,研究形‎而上学的问‎题对我们来‎说仍然是有‎意义的。

无‎论我们对形‎而上学持什‎么样的立场‎或态度,无‎论我们反对‎它还是赞同‎它,其前提‎条件是,我‎们必须弄清‎楚形而上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而‎要弄清楚形‎而上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理清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众所周知‎,西方哲学‎史上的形而‎上学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十分混乱‎的问题。

我‎们今天称之‎为“形而上‎学”的这门‎“学问”,‎其实并不是‎一门严整划‎一、‎具有普遍认‎同性的“学‎科”,几乎‎可以说有多‎少种哲学体‎系就有多少‎种形而上学‎,人们经常‎是在不同的‎意义上谈论‎甚至批判形‎而上学的。

‎造成这种混‎乱局面的原‎因有许多,‎在这些原因‎之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曾经作‎为古典哲学‎核心部门的‎形而上学并‎非一经确立‎便固定不变‎,而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之中逐渐‎形成的,在‎它的演变过‎程中,人们‎关于形而上‎学的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形而上

形而上

形而上:不存在于时间、空间的现象,自身即是超自然的存在,以理性的思维,或是与生俱来的第六感才能感觉到的究极之物。

1.一种超出具体科学的纯学术研究,含义基本可以等同为哲学,亚里士多德的一个很多代的弟子整理他的学说,发现有一些学说无法归入具体的科学中,于是他生造了一个词,来表示这种学问,我国的一个翻译家发现不好翻,在翻阅古籍的时候,发现周易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说法,于是把这个词翻为形而上学。

2.纯学术的研究容易流为教条主义的说教,黑格尔把形而上学做为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机械教条的研究方法来批判,因此这个词也可以表示教条主义,是贬义的。

欧洲语言中的“形而上学”来自希腊语,如英语的“metaphysics”。

这一词原是古希腊罗德岛的哲学教师安德罗尼柯给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称,意思是“物理学之后”。

形而上学也叫“第一哲学”,如笛卡儿的《第一哲学沉思录》(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也称为《形而上学沉思录》。

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三部分,用大树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础的部分,也就是树根,是形而上学,它是一切知识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学,好比树干;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学,以树枝来比喻。

中文译名“形而上学”取自《易经》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

形而上学的问题通常都是充满争议而没有确定的结论的。

这一部份是因为经验事实所累积的资料,做为人类知识的最大宗,通常无法解决形上学争议;另一部份是因为形上学家们所使用的词语时常混淆不清,他们的争论因而是一笔各持已见但却没有交集的烂帐。

二十世纪的逻辑实证论者们反对某些形上学议题。

他们认为某些形上学问题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通俗的讲,形而上学有两种意思。

一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

二是指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哲学。

有时也指研究哲学的本体论。

数学与形而上学的起源

数学与形而上学的起源

数学与形而上学的起源【摘要】数学与形而上学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它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

数学的起源源于人类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总结,而形而上学的起源则可追溯到人们对宇宙和现实的探讨。

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学与形而上学逐渐交融在一起,相互影响。

古代哲学家也对数学和形而上学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形成了各自的理论体系。

而在现代,人们对数学与形而上学的研究也愈发深入和复杂,不断拓展着人类的认知边界。

数学与形而上学虽然有着不同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但它们之间也有着共同点,共同促进着人类思维的发展。

未来,数学与形而上学的发展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推动人类思维的进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数学与形而上学的起源、交融以及对人类思维的影响与未来发展。

【关键词】数学、形而上学、起源、交融、古代哲学家、现代研究、共同点、未来发展1. 引言1.1 数学与形而上学的起源数学与形而上学都是人类思维的产物,对于探究世界、揭示事物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空间以及变化的学科,而形而上学则是关于存在、本质、属性以及实在的哲学学科。

数学与形而上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

数学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希腊。

这些文明在解决土地测量、时间计算、商业交易等实际问题中逐渐形成了数学的基础概念和方法。

古代数学家如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等人通过推理和证明建立了数学的体系,奠定了现代数学的基础。

形而上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们对存在、真理、现象之间关系的探讨。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提出了形而上学的概念,认为超越物质现象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

形而上学关注的是本体论、宇宙观和存在方式等问题,是哲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数学与形而上学在古代哲学家的思考中有着密切的联系。

柏拉图认为数学中的真理和理念是永恒不变的,与形而上学中的理念相似;而亚里士多德则将逻辑和形而上学联系在一起,认为数学和形而上学都是思维的产物。

[汇总]马克思主义名词解释

[汇总]马克思主义名词解释

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同时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即现代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一方面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革命运动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为实现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服务的,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世界观:亦称“宇宙观”。

人们对整个世界即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总的根本看法。

世界观包括自然观、社会历史观、意识观等方面。

人生观、道德观、科学观等是世界观的具体体现。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就是哲学。

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人生观:人们对人生根本观点的总和。

主要内容是对于人生的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生死观、苦乐观、公私观、义利观、荣辱观、幸福观等内容。

它回答人为什么而活着,应当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等问题,对人生起着指导作用。

4、历史观:亦称“社会历史观”,关于人类社会的起源、本质和发展规律等基本问题的理论观点,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见解。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5、方法论: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学说和理论。

有哲学科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之分。

哲学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的方法理论;是各门科学方法论的概括和总结,对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具有指导意义。

6、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马克思名词解释

马克思名词解释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目录1.哲学的基本问题:2.哲学最高问题:3.思想路线:4.认识路线:5.哲学的党性:6.一元论:7.二元论:8.多元论:9.信仰主义:10.目的论:11.本体论:12.本原:13.派生:14.唯物主义:15.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16.辩证法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17.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18.朴素唯物主义:19.素朴唯物主义:20.自发唯物主义:21.素朴实在论:22.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23自然历史的唯物主义:2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5.机械唯物主义:26.旧唯物主义:27.庸俗唯物主义:28.直观唯物主义:29.羞羞答答的唯物主义:30.实践唯物主义:31.辩证唯物主义:32.现代唯物主义:33.共产主义的唯物主义:34.新唯物主义:35.战斗唯物主义:36.唯心主义:37.原始唯心主义:38.客观唯心主义:39.主观唯心主义:40.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42.彻底唯心主义:43.绝对唯心主义:44.唯意志论:45.思辨哲学:46.存在:47.非存在:48.自然界:49.物质:50.物质观:51.物质不灭:52.运动:53.静止:54.时间:55.空间:56.时空观:57.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58.时间、空间的无限性、有限性:59.系统:60.结构:61.组织:62.要素:63.实在:64.客观实在:65.实在论:66.唯实论:67.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68.客观世界:69.外部世界:70.物:71.实体72.发展观:73. 辩证法:74.唯物辩证法:75.客观辩证法:76.主观辩证法:77.朴素辩证法:78.自发辩证法:79.古代辩证法:80.唯心辩证法:81.马克思主义辩证法:82.自然辩证法:83.历史辩证法:84.形而上学:85.庸俗进化论:86.机械论:88.联系:89.普遍联系:90.本质联系:91.非本质联系:92.内部联系:93.外部联系:94.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95.间接联系:96.关系:97.相互依赖:98.相互包含:99.相互作用:100.中介:101.中间环节:102.运动:103.运动不灭:104.自己运动:105.物质运动基本形式:106.社会运动:107.思维运动:108.静止的相对性的表现:109.生成:110.变化:111.发展:112.进化:113.过程:114.规律:115.规律的绝对性与特殊性: 116.规律性:117.决定论:118.非决定论:119.宿命论:120.机械决定论:121.形而上学决定论:122.独断论:123.一般规律:124.普遍规律:125.特殊规律:126.对立统一规律:127.对立面的统一与斗争规律: 128.一分为二:129.合二而一:130.一点论:131.两点论:132.两重性:133.两分法:134.重点论:135.片面性:136.矛盾的普遍性:137.矛盾的特殊性:138.矛盾特殊性与矛盾普遍性的关系: 139.基本矛盾:140.根本矛盾:141.主要矛盾:142.次要矛盾:143.矛盾的主要方面:144.主要的矛盾方面:145.矛盾的次要方面:146.次要的矛盾方面:147.不同性质矛盾的不同解决方法: 148.矛盾问题的精髓:149.矛盾:150.差异:151.差别:152.内因与外因:153.外因论:154.内部矛盾:155.外部矛盾:156.根据与条件:157.条件:158.对立:159.冲突:160.对立面:161.统一体:162.一般与个别:163.普遍与个别:164.个别:165.普遍:166.特殊:167.单一:168.共性与个性:169.个性:170.主流与支流:171.支流:172.同一性:173.统一性:174.直接同一性:175.矛盾同一性:176.抽象同一性:177.具体同一性:178.幻想同一性:179.形而上学同一性:180.辩证同一性:181.斗争性:182.转化:183.异化:184.异己:185.异在:186.平衡:187.不平衡:188.均衡:189.不均衡:190.对抗:191.非对抗:192.对抗性矛盾:193.非对抗性矛盾:194.质量互变规律:195.量变质变规律:196.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规律:197.规定性:198.界限:199.质:200.本质:201.本质和规律:202.本质与质:203.属性:204.本质属性:205.初级本质:206.量:207.度:208.量变:209.渐变:210.质变:211.飞跃:212.渐进过程的中断:213.部分质变:214.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215.质变中量的扩张:216.度量关系关节线:217.度量关系交错线:218.关节点:219.新陈代谢:220.否定之否定规律:221.波浪式前进:222.螺旋形上升:223.肯定:224.否定:225.否定之否定:226.扬弃:227.间断性与不间断性:228.不间断性:229.连续性与非连续性:230.有限与无限:231.无限:232.相对与绝对:233.相对主义:234.绝对主义:235.范畴:236.本质与现象:237.现象:238.假象:239.表面性:240.内容与形式:241.形式:242.内部形式与外部形式:243.外部形式:244.形式主义:245.原因与结果:246.结果:247.因果性:248.必然性与偶然性:249.偶然性:250.全局和局部:251.局部:252.整体与部分:253.部分:254.可能性与现实性:255.可能性:256.抽象可能性:257.现实可能性:258.潜在:259.现实:260.动机与效果:261.效果:262.必然与自由:263.自由:1.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物质的关系问题。

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

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

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摘要】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从古代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

古代形而上学主要由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奠定基础,中世纪形而上学受到基督教神学的影响,近代形而上学则呈现出逐渐脱离宗教的趋势。

随着现代科学的兴起,形而上学逐渐被边缘化,但在当代形而上学重新被重新审视。

形而上学对人类思维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在未来的发展中持续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展示了人类对于理解世界和思考人生意义的永恒追求,其影响和发展必将继续在人类思想史上扮演重要角色。

【关键词】引言、古代形而上学、中世纪形而上学、近代形而上学、现代形而上学、当代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的起源、形而上学的发展、形而上学的影响、形而上学的未来发展1. 引言1.1 形而上学的起源形而上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在他的著作《形而上学》中,他首次提出了“形而上学”这一概念,用以描述超越物质世界的实体和原理。

亚里士多德认为,形而上学是研究存在的本质和真理的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宇宙的起源、事物的本质、因果关系等等。

他将形而上学与自然科学和伦理学区分开来,认为形而上学是哲学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影响了后世的哲学思想,成为西方哲学史上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

在他之后,欧洲中世纪的哲学家们也对形而上学展开了深入探讨,将宗教信仰与哲学思辨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形而上学传统。

随着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的到来,近代哲学家们对形而上学进行了重新思考和批判,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和观点。

形而上学的起源不仅在古代、中世纪和近代有所体现,而且在当代哲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形而上学的起源是哲学思想的源泉,激发着人们对于宇宙、存在和真理的探究与思考。

形而上学的起源是哲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后世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形而上学的发展形而上学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许多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特定的特点和重要的贡献。

“形而上学”概念演变的历史考察

“形而上学”概念演变的历史考察

上 学是 指 用孤 立 、 止 、 面的 观 点 去 看 世 界 , 静 片 否认 唯 物 辩 证 法 所 主 张 的 事 物 因 内部 矛 盾 引起 发 展 的 学说 。
关 键 词 : 而 上 学 ; 方 哲 学 ; 国哲 学 ; 史 形 西 中 历
中 国法 分 类 号 : 0 B8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8 3 3 (0 60 — 06 0 10 — 5 7 20 )2 0 1— 3
过程 。 最初 是 古希 腊 哲 学 家 亚里 士 多德 一 部 著 作 的 中译 名 , 转 为哲 学 名 词 。 西方 哲 学 中是 指研 究超 感 觉 后 在 的 、 验 以外 对 象 的 哲 学 。 黑 格 尔开 始 , 经 从 才把 形 而 上 学 用 作 反 辩证 法 的 同 义词 。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中 , 而 在 形
而 上学 的讨 论 .毕 竟 是 在 构 成 它 的 那 些 具 体 问题 上 展 开 的 。 因此 。 了对 它 的来 源 的 了解 , 了 以上 说 明 , 用 这 个 概 念 有 有 使
们 关 于 形 而 上 学 的 观 念 发 生 了深 刻 的变 化 。 文试 图梳 理 形 本
体 客 体 : 形 而 上 ” 指 凌 驾 于有 形 的具 体 客 体 之 上 的 抽 象 道 “ 是 理 。 国 现 代 翻译 家在 翻译 “ e p yi ” 个 术 语 的 时 候 , 中 m t hs s这 a c 鉴
于 这 门学 问 的 超 验 性 和 思 辨 性 ,因 此 把 它 意 译 为 “ 而 上 形
学” 。①而亚里士多德关 于无 形的抽象 哲理正暗合了《 系 易・
辞 》 谓 的 “ 而 上 ” 意 , 那 以 后 , 而上 学 这 一 术 语 便 在 所 形 之 从 形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演变脉络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演变脉络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演变脉络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对相互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前两者回答的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后两者回答的是世界的发展状况怎么样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要将唯物主义贯彻到底,必须高举辩证唯物主义的大旗,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本文拟就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脉络作一简介,望同仁赐教。

一、辩证法的历史演变辩证法,源出希腊文,含义是进行谈话、进行论战。

这一术语在哲学史上曾在各种不同的意义上被使用,其历史发展经历了古代的朴素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等三个阶段。

在古希腊哲学中,辩证法一词最早出现在柏拉图的著作《理念论》中,但是“辩证法”作为一种谈话或辩论时揭露和克服对方议论中的矛盾以取得胜利的艺术,还有更早的历史,亚里士多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将爱利亚派的芝诺称之为“辩证法的创立者”。

在苏格拉底看来,辩证法是通过对立意见的争论而发现真理的艺术,而智者派则将辩证法作为一种据理论证的艺术而广泛运用,至于亚里士多德本人除了在“研究实体的属性”、“揭露对象自身中的矛盾”等含义上使用辩证法之外,还把它视作概念思维的逻辑方法,这使得“辩证法”其后常在逻辑学的意义上被使用。

在漫长的中世纪,哲学沦为神学的婢女,一些经院哲学家把荒唐无稽的提问,空洞烦琐的考证,千篇一律的公式证明等也称之为“辩证法”,辩证法被糟蹋得声名狼藉。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社会历史所显示的辩证性质为德国古典哲学家对辩证法的探讨提供了条件,康德之后,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黑格尔赋予了辩证法以新的含义,即辩证法不只是一种方法,同时也是适用于一切现象的普遍原则,是一种宇宙观。

他说:“无论知性如何常常竭力去反对辩证法,我们却不可以为只限于在哲学意识内才有辩证法或矛盾进展原则。

相反,它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其他各级意识和普遍经验里的法则。

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

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

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形而上学是一门关于存在、本质和实体之间关系的哲学学科,它探索的是超越物质世界的本质和真理。

自古以来,形而上学的观点和理论不断发展和变化,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

本文将探讨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从古代到现代,逐步揭示这一学科的发展和变迁。

古代形而上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形而上学学》中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了形而上学的概念。

他认为形而上学是哲学的首要学科,是对存在、本质、形态、运动和因果关系等问题的研究。

亚里士多德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分析,提出了他的四因说,即材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最终因。

这些观点奠定了形而上学的基础,对后来的哲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代形而上学的发展中,另一个重要的学派是柏拉图学派。

柏拉图的形而上学观点与亚里士多德有所不同,他认为超越现实世界的理念是真实世界的本质,而世界只是这些理念的影子。

他主张通过对理念的思考和追求,人们可以达到真理和智慧的境界。

柏拉图的思想在中世纪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并对基督教神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是形而上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与宗教和神学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所谓的“术语学”。

这一时期的形而上学主要关注存在问题,试图证明神的存在以及存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被称为“精确的学术公式”,它强调逻辑推理和命题论证的严谨性,尤其是在亚里士多德逻辑的影响下。

这些思想和方法在欧洲学院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并维持了几个世纪的时间。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

人们开始质疑传统的形而上学观点,关注个体自由和人类中心主义。

伽利略和笛卡尔等科学家推翻了古代的观念和世界观,形而上学面临着新的挑战。

同时,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们提出了一种基于理性和经验的形而上学观点。

他们强调观察和实证研究,试图发展一种更加科学和现代的形而上学。

19世纪后期,随着康德、黑格尔和尼采等哲学家的思想的兴起,形而上学又经历了一场革命。

哲学论文: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

哲学论文: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

哲学论文: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形而上学既指对世界本质的看法,也指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思维方式。

形而上学的主要问题包括,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宇宙万物的生成和演化,时间和空间的本质,自然界的规律法则,灵魂是否存在,人与宇宙自然的关系,自由意志等。

总之,存在,虚无,宇宙,灵魂,自由意志……所有玄之又玄的问题,都属于古老的形而上学话题之一。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哲学论文范文: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全文如下:在西方哲学中,形而上学一向是哲学家们极为关注的问题。

作为古典哲学的核心和基础,形而上学在西方哲学史上曾经长期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在某种意义上说,从巴门尼德到黑格尔的西方哲学史就是一部形而上学史。

不仅如此,即使在自觉地与古典哲学划清界限的现当代西方哲学之中,哲学家们仍旧在研究形而上学问题,当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批判形而上学。

然而令我们感到困惑不解的是,20世纪以来不知有多少哲学家宣称形而上学已经被彻底清除了,可是人们直到今天却还是一而再在而三地批判形而上学。

这一奇特的历史景观向我们表明,如果不是形而上学本身仍然有其生命力,那就是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传统实在是太沉重了,以至于人们花费了将近一百年的时间还在为清除形而上学的影响煞费苦心,这至少说明哲学还没有彻底卸除它的负担。

种种迹象表明,或许我们注定了要与形而上学纠缠不休。

因此不论从哪个角度看,研究形而上学的问题对我们来说仍然是有意义的。

无论我们对形而上学持什么样的立场或态度,无论我们反对它还是赞同它,其前提条件是,我们必须弄清楚形而上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而要弄清楚形而上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理清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众所周知,西方哲学史上的形而上学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十分混乱的问题。

我们今天称之为“形而上学”的这门“学问”,其实并不是一门严整划一、具有普遍认同性的“学科”,几乎可以说有多少种哲学体系就有多少种形而上学,人们经常是在不同的意义上谈论甚至批判形而上学的。

形而上学(百度百科整理)

形而上学(百度百科整理)

一、百科名片形而上学(metaphysics)是哲学术语,哲学史上指哲学中探究宇宙根本原理的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述同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或方法论。

它用孤立、静止、片面(注意理解“片面”涵义,最直白的说法即你所见为片面的,而探究本质)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这种增减或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于事物外部。

也叫玄学。

二、概述哲学、形而上学与玄学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的思维与存在的根本关系的理论体系。

长期以来,人们把哲学等同于形而上学,又把形而上学等同于玄学。

就哲学研究外部世界的本原和一般本质来讲,把哲学说成形而上学没错,但把哲学说成玄学,就把哲学和科学对立起来。

任何一门学科,只要有明确的可具体界定的可实证的研究对象,能够建立起完整严密的逻辑体系,都可以成为科学;而有明确的可具体界定的可实证的研究对象是能够建立完整严密的逻辑体系的前提。

科学与玄学相对而言,哲学的科学化与哲学的玄学化相对而言,哲学的科学化与哲学的形而上学性质、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定位是对称的——哲学的科学化程度同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地位成正比。

“世界观和方法论”本身具备指导性、实证性与可操作性;当我们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时,实际上就已经承认哲学是一门科学。

哲学科学化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哲学发展观;哲学发展史,本质上就是在天与人、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对称关系中,使哲学逐步科学化的历史。

哲学科学化的进程,是天与人、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过程;哲学科学化的逻辑,是天与人、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历史关系的浓缩。

哲学史上的各种唯物论、唯心论、二元论、不可知论、证伪主义等流派只不过是这种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历史过程中的不同环节;而对称哲学,作为对它们的扬弃、综合、升华,本身就既是哲学科学化的结果,也是哲学科学化的总结。

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

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

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理性思维的探索和困境今天的我们可以站在无数先哲的肩上回望两千多年来的西方哲学,我们会发现,整个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其主体就是形而上学发展的历史,而且时至今日,现当代西方哲学发展中我们仍然能看到明显的形而上学的印迹。

我们能看到西方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到了黑格尔这里似乎走到了尽头,黑格尔已经完成了形而上学的任务,形而上学随即衰落,逐渐退出了西方的哲学舞台。

然而,实际上我们认为形而上学并没有消亡,从现当代西方哲学仍不忘对其的批判我们就能得到很好的佐证。

那么西方哲学中的形而上学究竟为何,何以历经千年仍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其任务真的已经完成了么,如此这样的问题需要我们的思考。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西方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是什么——虽然我们至今无法给出一个十分准确的定义——我们大概可以“心领神会”地了解一下,所谓形而上学,就是超越了事物存在形式的思想理论,是从客观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学问,这完完全全是人类理性思维的产物,但我们不能因此认为它是完全唯心的,实际上形而上学的根基依然是人们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

我们以为西方哲学中的形而上学的发展、演变大约经历这样几个阶段。

一、形而上学的源始和最初形态。

当我们谈及西方哲学的发展历史时,我们一般都会说到泰勒斯,学者们把他称作“哲学史上第一人”,他说“水是万物的始基”。

事实上也是这样,泰勒斯代表了西方最早的哲学,即人们最早尝试认识世界的本质的古希腊自然哲学。

那时候的哲人们已经不满足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表象,开始思考世界源于何及其本质。

他们把世界的本质认为是这样那样的“质料”,比如“水”,比如“火”,比如“元素”,等等。

他们认为这些“质料”在时间上存在于世界其他物质之先,万物即来源于此。

这就是最早的西方哲学。

然而我们以为,这并不是最早的形而上学,也并不是形而上学的历史根源。

我们以为,在西方哲学历史中,向形而上学迈出第一步的是巴门尼德,是他提出了人类的理性思维抽象出的第一个不以物质形式为表象的概念——“存在”。

什么是形而上学

什么是形而上学

什么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中译文,这个词的原文是“ta meta ta Physica”,意思是“在物理学之后”。

因为这个词是亚历士多德的一本书的名字,是在他写完《物理学》之后的著作,meta表示“在……之后”,所以,“形而上学”的最初的意思是“在物理学之后”也就是“后物理学”。

因为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实在的,具体的,是有形的实体,也就是“形”,而在“形”之上的,就是抽象的东西,是脱离实体的意识方面的范畴。

所以,“形而上学”就是脱离实物而学问。

那么,抽象的,脱离实物的学问,只有一个,那就是“哲学”。

所以,“形而上学”最原始的本意就是“哲学”。

当然,还有另一种解释,就是说,形而上学是研究世界本原的学问,简称本体论。

所以,当时的“哲学”这个概念也就是本体论的意思,也就是研究世界本原的学问。

那么,为什么“形而上学”表示静止的、孤立的看待事物的方法论呢?因为形而上学产生于物理学之后。

这个概念的最早提出者考证为是亚里士多德,中文“形而上学”这个词出自《易经》。

“形而上学”,意指“有形”之外的无形世界。

关于这个世界的思考,就是“哲学”。

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322年死去以后,遗留著作很多。

到了公元前40年的时候,雅典吕克昂学院第十一任院长安得洛尼柯,才把他的遗稿编为《亚里士多德全集》。

而遗稿中,有一部分是研究抽象的哲学原理的著作,安得洛尼柯把它们编在亚里士多德的另一部分著作《物理学》之后,标题叫《后于物理学》。

这个标题显然是编书的人临时采用的,意义很不确切。

后来的西方学者们一谈到抽象的哲学原理,都采用了“后物理学”的名称,这慢慢变成一种习惯了。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易经·系辞上传》)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自然的大道理;所说的器,是指一切有形的事物。

而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按照着自然的大道理进行的。

由于《易经》有了这种说法,所以清代的学者严复在翻译“后物理学”这个名称时,就把它译成了“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

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

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形而上学,也称为“玄学”,是一种对社会、宇宙以及精神界上基本概念的探索。

它试图探究宇宙中存在的本质和物质界与精神界上的联系,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并探究它们之间的内在理论。

同时也是一种将理性与宗教相结合的学科,它汇集了一系列宗教和神秘教中的神秘主义思想,并以科学的方式研究它们的联系和关系。

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其最早的形式出现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代印度文明中。

在古埃及,形而上学被称为“占星学”,其目的是解释宇宙中天体的运行路径,和人们命运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王权的影响。

古希腊的形而上学更多地把重点放在人的思维和精神方面,探究人类和神之间的关系。

在古代印度,形而上学涵盖了宗教、哲学和文学的多个方面,研究宗教和神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世俗的关系。

尽管这些文明有许多共同点,但最终形成的形而上学完全不同。

此外,跨越几个世纪以来,不同地域和文化衍生出了许多新的形而上学概念和实践,使它们更加多元和复杂。

这些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中世纪和近代。

中世纪形而上学得到了伊斯兰文化的贡献,提出了一个以宇宙为基础的哲学体系。

伊斯兰教的哲学家认为秩序和宇宙的根本结构都是来自宇宙本源上帝的指令。

他们认为,一切都在上帝的掌握之中,并且我们要提高自己,就必须全心全意地服从这些指令。

此外,中世纪还见证了形而上学在哲学中的发展,比如圣托马斯大师主张的“未完全存在”论、阿米尔扎拉姆认为的“伊斯兰真理”观点等。

近代的形而上学,则受到了现代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巨大影响。

比如,17世纪提出的“机械论”,解释了宇宙中物质界的构成机理,为形而上学的发展部署了基础。

18世纪以后,科学革命让科学家们更加自由和开放,放眼探索物质界和精神界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发了对形而上学概念的重新思考。

当今,形而上学已经发展成一门独立学科,已经有许多学者把形而上学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精神分析学、文学等学科整合起来,深入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以便提供更为完善的解释。

形而上学的历史观

形而上学的历史观

形而上学的历史观《聊聊形而上学的历史观》你要是听到“形而上学的历史观”,可别被这高大上的词儿给唬住了。

咱就用大白话唠唠。

我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有个历史老师特别有意思。

他在讲古代文明的时候,总是会提到一些关于人类发展的固定模式。

就像他说,古代文明的兴起好像都遵循着一种神秘的规律,某个地方只要有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源,就必然会孕育出伟大的文明。

这就有点像形而上学的历史观,觉得历史是按照某种既定的、抽象的模式在发展。

就拿古埃及来说吧。

我们都知道尼罗河那可是古埃及的生命之河。

老师讲的时候,就说因为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带来了肥沃的淤泥,这就注定了古埃及人能在那儿发展出高度发达的农业,然后有了多余的粮食,就有一部分人可以不用种地,去搞建筑、搞艺术、搞宗教啥的。

于是金字塔就出现了,各种神像、壁画也应运而生。

这听起来好像一切都是顺理成章,就因为有这么个自然条件,后面的文明成果就必然会产生。

可是我后来自己看了些书,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古埃及人能建造金字塔,可不光是有粮食就行。

那时候的工匠们得有超高的技艺,得有组织能力超强的领导者来调配人力物力。

而且他们的宗教信仰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演变才形成的独特体系,这些因素相互交织,才造就了金字塔这样的奇迹。

这就说明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有点太片面了,只看到了大的、表面的条件,忽略了很多复杂的、具体的人和事。

再比如说中世纪的欧洲,按照那种形而上学的历史观,好像因为基督教在当时的统治地位,整个欧洲就必然陷入黑暗,科技、文化都停滞不前。

但实际上呢,在那些教堂的修建过程中,也促进了建筑技术的发展,一些神职人员也在偷偷地研究哲学、科学知识,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埋下了种子。

所以啊,形而上学的历史观就像是一个简化版的历史地图,它给我们画出了一些大概的轮廓,但真要了解历史的全貌,还得深入到那些细节里去,去看看那些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他们的想法、他们的努力、他们的偶然发现和创造,这些才是让历史真正丰富多彩、充满魅力的东西。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演变脉络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演变脉络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演变脉络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哲学上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前者强调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的矛盾和不断变化的本质,后者则只关注事物的本质属性和恒定的特征。

在哲学发展的历史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有着复杂的演变脉络,下面将对其进行简要地分析。

古代:形而上学占主导地位在古代的哲学发展中,形而上学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西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代表了形而上学的思想,强调寻求真理并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

在东方,孔子的儒学和老子道家的思想同样也主要关注人性和自然界的恒定本质。

中世纪:宗教哲学成为主流在中世纪,宗教哲学成为了主流。

基督教教义主张创世主义和不可变性,导致形而上学在哲学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文艺复兴:对自然的理性探索促进辩证思想的发展文艺复兴是对追求知识和理性的重拾,它鼓励人们探究自然和世界,这种理性探索与观察的过程促进了辩证思想的发展。

启蒙时代:辩证思想与唯物主义受到重视在欧洲的启蒙时代,辩证思想和唯物主义思想受到了重视,意味着可以通过理性思考来理解世界,并通过科学方法来探究真相。

卢梭、黑格尔等人认为存在着矛盾和运动,这种运动是环环相扣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史观进一步强调了辩证思想,强调经济和社会变化,认为透过改革终将满足人类对自由和平等的需求,建立一个更好、更美好的世界。

20世纪以后:批判理论和解构主义影响下,辩证思想再次被重视在20世纪,批判理论和解构主义成为通行的哲学思潮。

批判理论的理念认为,存在着一些经验和认知的问题,需要对知识体系进行批判。

同样,解构主义侧重于剖析文本,并重新审视世界的属性、存在、关系和问题。

这些发展论述表明,随着社会、风俗、科学和哲学的不断进步,辩证思维逐渐成为一种普及的逻辑思维方式,适用于所有领域的知识,并且是一种深层次的思考方式。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演变脉络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演变脉络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演变脉络【摘要】这篇文章将从古代哲学中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开始讨论,探究其在近代哲学中的演变过程。

接着,将分析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哲学思想中的辩证关系,以及在马克思主义中的重要地位。

将探讨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融合与发展,为未来的哲学研究指明方向。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哲学思想史上的重要意义,以及它们对当代哲学的影响和启示。

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这两种思想的融合与发展将继续推动哲学的进步,为人类的思维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

【关键词】辩证法,形而上学,演变脉络,古代哲学,近代哲学,马克思主义,融合发展,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背景介绍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作为哲学上的两种重要思维方法,在人类思想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代哲学家们就开始探讨关于事物的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逐渐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思想体系。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科学的发展,近代哲学家们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为这两种思维方法的演变奠定了基础。

在未来的发展中,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思维的不断深化,这两种思维方法的融合与发展将更加紧密,为人类探索未知世界和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更加强大的思想支持。

2. 正文2.1 古代哲学中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古代哲学中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哲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希腊哲学家们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进行了深入探讨。

从古代希腊开始,辩证法便被提出为一种思维方法。

柏拉图是早期使用辩证法的哲学家之一,他认为通过对话和讨论才能找到真理。

他的那种讨论方式,构成了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柏拉图同时对形而上学也有着较深刻的思考,他认为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都有其对应的理念,即所谓的“理念”世界。

这种理念世界是超越感官世界的超自然实体。

这也是古代哲学对形而上学的一种探讨。

而亚里士多德则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
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在西方哲学中,形而上学一向是哲学家们极为关注的问题。

作为古
典哲学的核心和基础,形而上学在西方哲学史上曾经长期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在某种意义上说,从巴门尼德到黑格尔的西方哲学史就是一部形而上学史。

不仅如此,即使在自觉地与古典哲学划清界限的现当代西方哲学之中,哲学家们仍旧在研究形而上学问题,当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批判形而上学。

然而令我们感到困惑不解的是,20世纪以来不
知有多少哲学家宣称形而上学已经被彻底清除了,可是人们直到今天却还是一而再在而三地批判形而上学。

这一奇特的历史景观向我们表明,如果不是形而上学本身仍然有其生命力,那就是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传统实在是太沉重了,以至于人们花费了将近一百年的时间还在为清除形而上学的影响煞费苦心,这至少说明哲学还没有彻底卸除它的负担。

种种迹象表明,或许我们注定了要与形而上学纠缠不休。

因此不论从哪个角度看,研究形而
上学的问题对我们来说仍然是有意义的。

无论我们对形而上学持什么样的立场或态度,无论我们反对它还是赞同它,其前提条件是,我们必须弄清楚形而上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而要弄清楚形而上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理清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众所周知,西方哲学史上的形而上学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十分混乱的问题。

我们今
天称之为“形而上学”的这门“学问”,其实并不是一门严整划一、具有普遍认同性的“学科”,几乎可以说有多少种哲学体系就有多少种形而上学,人们经常是在不同的意义上谈论甚至批判形而上学的。

造成这种混乱局面的原因有许多,在这些原因之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曾经作为古典哲学核心部门的形而上学并非一经确立便固定不变,而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之中逐渐形成的,在它的演变过程中,人们关于形而上学的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如果从比较严格的意义上或者说从狭义上说,形而上学意指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而从广
义上讲,形而上学乃是古典哲学的核心部门,我们可以把巴门尼德的存在论、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以及近代本体论等等都称之为形而上学,因为它们虽然形态各异,但是在问题、对象、结构和方法等方面毕竟或多或少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

本文在此主要从广义上使用形而上学这一概念,目的是通过对于形而上学从巴门尼
德存在论到近代本体论的历史演变过程的疏理,为研究形而上学问题提供一些基本性的帮助。

一、存在论从广义上讲,形而上学发端于巴门尼德的存在学说。

如果我们把巴门尼
德的思想称为“存在论”的话,那么可以说存在论就是形而上学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形式。

作为西方哲学诞生初期的早期希腊哲学以自然作为思考的对象,通常我们将这个时期称之为自然哲学或宇宙论时期,它的主要问题是“本原(arche)”问题。

所谓“本原”,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规定,亦即万物从那里来,毁灭之后又回到那里去,一切皆变唯它不变并且以“质料”为其主要内容的“始基”,它是宇宙最原始的开端和主宰。

当时的哲学家们从朴素、
直观和经验的自然主义态度出发,围绕着宇宙自然的本原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他们企图以自然来解释自然,用一种自然元素来说明自然万物。

于是,有人说本原是水,有人说本原是气,也有人说本原是火……。

总之,在本原问题上,哲学家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难以形成普遍的共识,结果离他们要求认识自然的理想越来越远。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巴门尼德对自然哲学的道路进行了反思。

自然哲学所关心的是关于自然的知识问题,这种
知识主要建立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之上,而且通常表现为某种独断式的论定,巴门尼德对自然哲学的批评也正在于此。

在留给我们的著作残篇之中,巴门尼德首先指出了哲学探索的两条道路:一条是以“非存在”为对象的“意见之路”,一条是以“存在”为对象的“真理之路”。

在他看来,自然哲学家们的局限就在于他们对本原的探讨建立在观察和经验的基础之上,而经验的对象都是生灭变化、相对而偶然的“非存在”,对此我们只能获得各式各样不同的“意见”而不可能达到普遍必然的知识,因而这条道路是行不通的。

真正说来,哲学只有一
条路,那就是以“存在”为对象的“真理之路”。

按照他的观点,唯存在是存在的,非存在不
存在,因为只有存在能够被思想和述说,非存在则既不能被思想也不能被述说。

所以,能够被述说和思想的一定是存在的,“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一回事情”。

由此,巴门尼德便
将“存在”确定为哲学的对象,为后来在西方哲学史上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奠定
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