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博士论文说了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博士论文说了什么
马克思博士论文
----马克思哲学体系大厦的第一块奠基石研究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到底说了什么
内容提要: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
的主要差别是机械片面论与对立统一论的差别
谌谋盾
1841年3月,马克思时年23岁,是个在校还没结婚的小青年。就读于普鲁士柏林大学的大四法律系本科。并且即将毕业,领取法律本科毕业证书。在毕业之前,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把休学一年做了十余万字笔记凝聚而成的业余爱好的自学成果《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的四万余字的研究论文作为哲学博士论文,提交给距柏林大学直线距离220多公里外的另一大学----耶拿大学。35年前的耶拿是拿破仑的幸运之地。1806年10月举世闻名的拿破仑率军在耶拿取得惊人的胜利,导致普鲁士的跨台。35年后的耶拿同样是马克思的幸运之地。“该博士论文证明该候选人才智高超,见解透彻,学识渊博”,这是耶拿大学法律系主任巴赫曼博士在推荐书上的评语。马克思顺利获得耶拿大学的哲学博士文凭。普鲁士的文凭系列与今天中国的文凭系列并无不同。先读学士,再读硕士,然后
再读博士。中国现代教育制度本来就是从西方拿来的么。马克思确实有两把刷子。四年时间,学士、博士一起扫走。不服还真不行。如果读者诸君不服,你也去读一个四年本科,拿一块学士、一块博士双料文凭来?当然这只是说说玩玩。
言归正传。那么这篇重要的论文到底说了些什么?历史上那么多哲学家,年轻的马克思为何独对这两个人的思想具有特殊的兴趣?这是我们非常感兴趣的。
马克思的论文把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60—370年,此公长寿,高龄90岁,但是比不上我外祖母,我外祖母今年95岁还到处走动)的自然哲学观点与他的传承者另一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公元前341—270年,此公也算高寿71岁)的哲学观点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他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在通常人的眼里,经常把他们两人的哲学观点等同起来。马克思通过研究发现实际上二者的哲学观点是不同的,但是这种不同极为隐蔽,似乎只有用显微镜才能发现。
历史上大家一致认为伊壁鸠鲁的物理学是从德谟克利特那里剽窃来的。伊壁鸠鲁饱受责骂和痛恨。马克思的这篇博士论文为伊壁鸠鲁平了凡,翻了案。因为马克思发现这两个人除了原子和虚空这两个原则
是相同的外,一切方面他们都是相反的。从三个方面指出其一般差别。从五个方面指出其细节上的差别。先说一般差别的三个方面。
认识的真理性和可靠性方面相反----一
个认为世界是主观的,一个认为世界是客观的。
德谟克利特只承认原子和虚空是真实的,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把感性世界变成主观假相。相反,伊壁鸠鲁把感性世界变成客观现象。西塞罗说过这么一句话“太阳在德谟克利特看来是很大的。。。。。。太阳在伊壁鸠鲁看来只有约莫两尺大,因为据他判断,太阳只有看起来那么大。”
对待哲学与实践的态度完全相反—一个重视实践,一个重视理论。
德谟克利特不满足哲学,重视实践。相反,伊壁鸠鲁满足于哲学并且感到幸福,轻视实证科学。德谟克利特自夸:“在我的同辈人中,我漫游了地球的绝大部分,探索了最遥远的东西;我看见了最多的地方和国家,我听见了最多的有学问的人的演讲;而在构画几何图形并加以证明方面没有人超过我,就是埃及的土地测量员也未必能超过我。”据说这位爷自己弄瞎了自己眼睛,以使感性的目光不致蒙蔽他理智的敏锐。伊壁鸠鲁却说:“要得到真正的自由,你必须为哲学服务,凡是倾心降志献身于哲学的人,他用不着久等,他立即会变得自由,因为服务于哲学本身就是自由。”“青年人不应该耽误了对哲学的研究,老年人不应该放弃对哲学的研究。因为对于关心灵魂的健康来说,谁也不会是为时尚早或者为时过晚。谁如果说,研究哲学的时间尚未到来或者己经过去,那么他就象那个说享福的时间尚未到来或者己经过去的人一样。”德谟克利特一生到处求师,走遍世界各地。最后对知识感到绝望自己弄瞎了自己的眼睛。伊壁鸠鲁没有过任何老师,完全自学成才。只有两三次离开他在雅典的花园去访友,而不是为研究。死亡临近时还洗了一个热水澡,讨一杯美酒,并且勉励朋友们忠实于哲学。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看法相反。一个承认世界的必然性,一个承认世界的偶然性。
德谟克利特把一切归于必然性。伊壁鸠鲁否定必然性,肯定偶然性。伊壁鸠鲁承认,他的解释方法的目的在于求自我意识的宁静,而不在于自然知识本身。后人评价:“伊壁鸠鲁把我们。。。。。。拯救了出来,并使我们获得了自由。”
结论是这两个人在每一步骤上都是互相对立的,德谟克利特是怀疑论者,把感性世界看作主观假相,注重经验的自然科学和实证的知识,表现了漫游世界到处去寻求知识,进行实验和观察的不安心情。
伊壁鸠鲁是独断论者,把感性世界看作客观对象,轻视经验,在他身上体现了自我满足的思维的平静和从内在原则汲取自己的知识的独立性。但是还有更深的矛盾,前者从必然性的观点来考察自然,并力求解释和理解事物的真实存在;
后者到处只看到偶然,而他的解释方法更倾向于否定自然的一切客观实在性,在这种对立面中似乎存在着某种颠倒的情况。这两位处处对立的哲学家却主张同一的学说。令人不可思议。
从以下五个方面表现出细节上的差别。
一、原子的运动—除了直线运动和排斥,运动是不是还有脱离直线而偏斜的动?
二、原子的质---除了体积和形状是不是还有重量?
三、原子与现象--不可分的本原和不可分的元素。
四、原子概念中抽掉的时间----是存在于人的头脑还是原子本身的变化?。
五、现实的原子---天体现象
原子的运动—除了直线运动和排斥
运动是不是还有脱离直线而偏斜的运动?
德谟克利特承认原子在虚空中只有两种运动方式----直线式下落运动和原子互相排斥引起的运动。在伊壁鸠鲁之前人们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伊壁鸠鲁认为还有一种原子有点偏离直线引起的运动。显然是德谟克利特所没有想到的。所以三种运动方式,德先生只承认两种,伊先生承认三种,多一种。伊先生多出来的这种见解很不幸,受到很多人嘲笑。西塞罗斥之为幼稚的虚构和不光彩。那么伊壁鸠鲁是怎么产生这么一个灵感的呢?原子的直线下坠运动是自然运动。但是一切原子都是从上而下往下坠,那么一个原子就始终不会和另一个原子相碰。那么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呢?于是他灵感突现认为原子好象有一点点偏斜,由此就产生了原子之间的缠结、结合和凝聚,结果就形成了世界、世界的一切部分和世界所包含的一切。在这里伊壁鸠鲁天才地意识到排斥是倾斜的根据。众多的原子的排斥就是偏斜的必然实现。运动就是对相对存在的打破。偏离直线运动的倾斜是对直线运动的否定。这是自然的,也是没有原因可找的,也可以说原子本身就是运动的原因。原子在未出现偏斜之前,原子根本还没有完成。正是伊壁鸠鲁原子偏斜运动理论脱离了传统理论的局限性,而这种局限性的脱离贯穿了整个伊壁鸠鲁哲学。既然偏斜与排斥处于对立统一之中,那么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