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身份认同转变研究述评
中小学教师职业身份认同变化趋势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身份认同变化趋势研究教师作为教育体系中的核心角色,其职业身份的认同不仅影响着个体的工作满意度,还深刻影响着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新技术的迅速融入,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身份认同经历了显著变化。
本文将探讨这些变化的背景、表现及其对教师个人和教育体系的影响。
### 一、背景分析职业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在职业生命周期中,对自身身份及其角色的认知与评价。
在中小学教师群体中,影响职业身份认同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社会文化的变迁、教育政策的调整、公众对教师职业的看法等。
近年来,社会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期望发生了变化,也促使教师职业身份认同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的目标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全面素质的培养。
同时,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在线教育和混合学习模式的锐增,进一步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
这些变革使得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引导者、合作者、学习者。
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和价值,从而使得职业身份认同不断演变。
### 二、现状分析1. **社会认知的多元化**教师职业曾被广泛尊重,被视为神圣职责。
然而随着社会对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等问题的关注加深,公众对教师的期望逐渐多元化。
一方面,教师被期待成为知识传播者;另一方面,他们也要承担更多的心理辅导、德育教育以及社交技能培养等职能。
这种多重角色使得许多教师感受到职业认同的困惑。
2. **职业成就感的变化**传统上,教师通常通过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升学率来衡量自身的职业成就。
这种评判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育过程中的其他关键因素,如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人际关系和情感等。
如今,随着教育评价指标的逐渐丰富,教师开始寻求更全面的自我认同,接受新的成就感来源,如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创造力等方面的提高。
3. **政策与制度影响**国家和地方政府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教育改革和教师发展的政策。
工作身份转变感悟
工作身份转变感悟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工作身份转变。
这些转变可能是由于职业发展的需要,或者是个人兴趣和目标的改变。
对于我而言,最近的工作身份转变给我带来了许多深刻的感悟。
首先,我意识到工作身份的转变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会。
在新的工作环境中,我面对着不同的任务和要求,需要适应新的角色和职责。
这种挑战促使我不断学习和成长,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同时,这种机会也让我能够拓展自己的视野,了解更多行业的知识和动态。
其次,我深刻感受到工作身份的转变需要一种积极的心态。
在新的工作环境中,我可能会面临许多未知的困难和挑战,但我坚信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才能够克服这些困难。
我会保持好奇心和学习的心态,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
同时,我也会把这种积极的心态传递给团队成员,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我意识到工作身份的转变是一种自我发现的过程。
在新的工作环境中,我会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和特长,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定位。
同时,我也会反思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努力改进和提升自己。
这种自我发现的过程让我更加成熟和自信,也让我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
总之,工作身份的转变是一种宝贵的经历和机会。
通过这种转变,我能够不断学习和成长,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能力。
同时,这种转变也让我更加成熟和自信,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
我相信只有不断迎接挑战和机会,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和进步。
从群体心理到认同建构——多学科视角下的身份认同研究述评
从群体心理到认同建构——多学科视角下的身份认同探究述评群体心理学是对群体中个体行为和心理过程的探究,其中身份认同被视为群体心理的重要成分。
经典的群体心理学探究关注的是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干系,其理论框架主要包括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标签效应。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观点是通过与群体认同形成的,而社会标签效应则强调群体身份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在这一框架下,探究者主要探讨了身份认同的形成、维持和变化等问题。
然而,这种基于群体心理的探究范式并不能很好地诠释个体在多层次、多维度的社会环境中的身份认同。
在认同建构的视角下,身份认同不再被看作是一种固定、稳定的个体特征,而是通过社会互动和阅历的建构过程而形成。
此外,认同建构理论也突出了身份认同中的动态性和多样性。
如社会建构主义观点强调认同是社会互动中的结果,人们通过与他人的沟通和互动来构建自身的身份认同。
在这一观点下,身份认同的多样性和变化性被强调,不同的社会情境和群体干系可以导致不同形式的身份认同。
基于认同建构的视角,多学科的探究开始对身份认同进行深度的分析。
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实证探究探究了社会情境、跨群体干系和个体差异等因素对身份认同的影响。
例如,探究显示社会情境的变化(如群体合作、群体对抗)可以引发个体身份认同的变化。
这表明个体的身份认同并非肯定固定,而是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变动。
除了社会心理学视角,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也通过深度的田野调查和理论分析,对不同社会群体的身份认同进行了探究。
人类学家关注的是文化和社会阅历对身份认同的影响,通过深度了解社会群体的历史、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揭示身份认同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社会学家关注的是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对身份认同的塑造作用,探讨了社会不对等、社会认同与社会群体之间的干系等问题。
此外,语言学家也通过对语言使用和语言互动的分析,探究了语言在身份认同建构中的作用。
语言具有文化符号的属性,通过语言沟通,人们构建和表现自己的身份认同。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述评
类 社会 各 门学科 的发 展 。古希 腊哲 学家 苏格 拉底 提 出 了“ 认识 你 自己” 的哲学 命题 _ 4 ] ( W ”, 可 以说 是
辉, 山西长治人 , 浙 江 大 学 宁 波 理 工 学 院管 理 学 院辅 导 员 , 助教 , 主 要 从 事 思 想 政 治 教 育研 究 。
种观 点 侧 重 于 从 教 师 主 体 自身 的 认 知 出
发, 强 调认 同 主体 ( 如教师) 对 职 业 不 同程 度 的认
知 及发 展 , 比 如 Dwo r e t , D . ( 1 9 9 6 ) 指 出教师 “ 认
的“ 认 识 自己” 开始 向“ 自我 一 团体 ” 转变 , 但 侧 重
《 现代 基 础教 育 研 究 》 第 1 4卷 ,2 0 1 4年 6月
( Re s e a r c h o f Mo d e r n Ba s i c Ed u c a t i o n )
教 师 职 业 认 同研 究 述 评
陈 辉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管理学院 , 浙江 宁波 3 1 5 1 0 0 )
的 职业 认 同 研 究 , 是 与教 师 教育 学 、 社会 学 、 心理
学 等学科 相关 的研 究 。关 于教 师职业 认 同的概念
存 在 不 同 的解 释 , 有 的研究 用 “ 教 师认 同 ( t e a c h e r
早 对“ 认 同”概 念 作 出解 释 的代 表 人 物 有 威 廉 ・ 詹 姆斯 和弗 洛伊 德 。弗 洛伊 德把认 同看作 是一 个
教 师认 同及 其发 展是确 立 在个 体和 职业 两者 的共
同基 础 之 上 的 。 [ 1 4 ] ( P 8 5  ̄ 1 0 5 ) S a c h s , J . ( 2 0 0 1 )指 出 教
我国教师身份认同研究述评
我国教师身份认同研究述评近年来,我国对老师身份认同的研究不断增多,科学家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探讨老师身份认同,本文将对我国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进行一番评述。
一、老师身份认同的概念认同是人们对自身各种特征的认可、肯定和满足,概括来讲,认同是人们对自己是谁的认知。
老师身份认同指的是老师在教师身份中对自我认知与肯定的过程,此过程在教师们担任教师的职业和角色时,自身角色意识和心理认同积极地形成,进而完善和彰显其专业能力,并为其他教育角色所塑造;老师身份认同对其他角色的形成也有巨大的影响力,既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又可以促进教师的职业能力与专业技能的发展。
二、我国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国教师身份认同研究也取得了大量实证性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对教师身份认同内涵的研究、对教师身份认同维度的研究、对教师身份认同的测量的研究以及对教师身份认同发展的影响因子的研究等。
(1)对教师身份认同内涵的研究教师身份认同是什么?研究发现,教师身份认同的内涵包括教师自身履行职责意识、职业尊重意识、对对手团体实现平等公平的认识等,这些意识可以构建在教师专业实践中,并且通过学习获得,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各种职业培训来增强自身的职业认同感。
(2)对教师身份认同维度的研究教师身份认同有哪些维度?研究发现,教师身份认同的维度主要有教师技能认同感、对对手团体的认同感以及对职业道德的认同感。
他们是教师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构成教师身份认同的完整性、体系性和有效性,从而使教师认同感和行为协调一致,使教师们为学校做出积极的贡献。
(3)对教师身份认同的测量研究教师身份认同可以如何测量?研究发现,教师身份认同可以通过角色冲突程度、专业化满意度和投入回报感知等方式测量,这些指标可以提供有效的测量结果,为了更好地评估教师的认同感,可以结合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测量,对教师的认同水平进行科学测量。
重构工作身份与意义——工作重塑研究述评
重构工作身份与意义——工作重塑研究述评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迅猛推进,工作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传统的工作角色已经逐渐淡化,新兴的职业形式和工作方式不断涌现,给人们的工作身份带来了挑战和重构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构工作身份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重构工作身份不仅仅是对工作内容和职责的重新界定,更是对个体在工作中扮演的角色和身份认同的重新审视和定位。
通过理解和探讨重构工作身份的概念和意义,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适应和应对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提升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发展水平。
本文旨在通过对工作重塑研究进行述评,探讨重构工作身份的内涵和实践意义,为未来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重构工作身份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揭示工作重塑对个体和组织的影响,并探讨影响重构工作身份的因素。
通过对相关研究的综述和分析,旨在为组织管理者和个体在工作身份重构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建议,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分析,揭示工作身份重构的意义和价值,为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工作身份的重构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通过对工作重塑的影响因素和重构工作身份的路径的研究,为组织管理者提供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促进组织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研究的核心,它决定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深入理解重构工作身份与工作重塑的内涵和关键要素。
我们选取了多个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以验证重构工作身份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通过综合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我们期望可以全面地揭示重构工作身份的概念、意义和路径,为工作重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持。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重构工作身份的影响因素和实际操作方式,为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提供实践指导和建议。
在研究方法上的选择上,我们力求科学、系统和全面,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实用性。
重构工作身份与意义——工作重塑研究述评
重构工作身份与意义——工作重塑研究述评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工作的期望与需求也在不断改变。
在过去,工作仅仅是为了谋生和满足物质需求,而如今,工作不仅仅是一种生存手段,更是人们展现自我价值、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以往一成不变的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员工的需求,重构工作身份与意义变得愈加迫切。
重塑工作身份与意义首先需要理解工作的本质和作用。
从传统的角度来看,工作是赚钱和生存的手段,通过工作来维持生计、养家糊口。
现代社会对工作的要求并不仅仅是这些,工作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认可和自我实现的方式。
人们渴望通过工作来展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希望在工作中找到自我成就感和满足感。
重构工作的身份与意义不再是简单的完成任务,而是要将工作和个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让工作成为实现个人目标和理想的平台。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工作重构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思考和实践。
组织需要建立一个有利于员工发展的工作环境,提供多样化的发展机会和培训计划,让员工能够不断学习和成长。
员工需要积极参与到工作中去,不仅要完成任务,更要思考如何通过工作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
重塑工作身份还需要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给员工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家庭生活,使工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非生活的全部。
工作重构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在于组织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
一个有着强大工作身份与意义的员工不仅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更能够积极推动组织的创新和进步。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拥有这样的员工团队将成为组织的实力源泉和竞争优势。
重塑工作身份与意义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选择,只有不断适应和改变,才能够赢得在人才激烈竞争中取得胜利。
重构工作身份与意义是当代组织和员工共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只有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模式,让工作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和期望,才能够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让每个人都能够为自己的未来和事业找到更多可能性。
社会工作者专业化过程中的身份认同研究以上海Z机构为例
身份认同的定义和特点
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角色和身份的认知和认同程度。 社会工作者在专业化过程中,需要明确自己的职业身份认同,从而更好地履行职 责,发挥专业作用。身份认同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身份认同是个体的主观感受。个体对自身身份的认知和认同程度会受 到个人经历、价值观、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最后,机构对于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认同缺乏有效的支持措施。,机构对于社会工作者的身 份认同缺乏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导致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认同难以得到有效的提 升。
身份认同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上海Z机构身份认同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制度不完善是导致身份认同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我国社会工 作领域的制度建设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对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发展缺乏有效的政 策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工作者对于自身职业身份的认同程度。
最后,上海Z机构也应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培训、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提 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积极性。通过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与合作,推动整 个社会对于社会工作职业的认同度不断提高。
参考内容
引言
社会工作者是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帮助有 需要的人们。随着社会工作专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认同问题逐渐受 到。身份认同对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发展、专业成长以及服务效果有着重要的影 响。本次演示将探讨身份认同的概念、研究现状、构成要素以及如何培养社会工 作者的身份认同,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三、社会工作者身份认同的问题 及解决方案
1、问题表现: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认同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自信、 角色模糊、职业倦怠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社会工作者的心理健康,也会对他 们的服务质量产生消极影响。
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综述
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综述社会工作是一个重要的职业领域,其存在使人们能够获得社会支持和帮助,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社会工作中,职业认同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社会工作者对自己职业角色的理解和认同,以及他们在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责任。
本文将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进行综述,探讨社会工作者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和角色。
1. 社会工作职业的特点社会工作职业具有很多特点,例如服务对象多样化、服务领域广泛、涉及的问题复杂多变等。
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下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社会工作职业还具有较高的工作压力和挑战,需要不断学习、适应和成长。
这些特点使得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解和分析。
2. 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是指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角色、职业责任和职业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扮演着扶弱帮助弱、促进社会公正和包容的角色,需要在专业知识和伦理准则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他们的职业认同与其所扮演的职业角色和价值观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是影响其工作表现和职业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它与其个人特质、职业发展阶段、工作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3. 影响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因素社会工作职业认同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因素、职业因素和社会因素。
个人因素是影响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
个人的性格特点、职业动机、职业责任感等会影响其对职业的认同。
职业因素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例如工作环境、职业发展机会、职业价值观等会影响社会工作者对职业的认同。
社会因素也会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产生影响,例如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和评价、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等会影响社会工作者对职业的认同。
4. 提升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策略为提升社会工作职业认同,需要从个人、组织和社会多方面入手。
个人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注重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规范的遵守。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职业角色的转换及身份认同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职业角色的转换及身份认同的研究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革,这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身份认同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从教师的专业角色和身份认同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小学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职业转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背景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各国都在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变,并纷纷启动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
新课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这对中小学教师的角色和身份认同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角色转变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角色发生了明显转变。
传统角色主要体现在知识的传授者和班级的管理者,而在新课程中,中小学教师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学习环境的创造者、学生角色的调节者和学习资源的管理者。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角色从单一的教学工作者转变为全方位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协作能力。
三、中小学教师的身份认同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的身份认同也发生了转变。
传统教师的身份认同主要体现在职业自豪感和社会地位,而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的身份认同更加注重专业发展、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
中小学教师需要从传统的技术型人才向专业型人才转变,需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教学设计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持续学习的意识和职业操守。
他们的身份认同不再仅仅是一个教师,而是一个教育工作者。
四、中小学教师职业角色和身份认同的转化途径和对策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协作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2.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
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包括参与学术交流、研究课程改革和教育理论等,提高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设计能力。
3.加强教师身份认同的宣传与培养。
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加强对教师身份的宣传和培养,使教师更加自觉地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自我身份认同的几种研究视角述评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NO.3,2012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I S M 291自我身份认同的几种研究视角述评王 亮1 吕春娟2(1.广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10006;2.兰州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摘 要:个体关于自我的身份认同问题,是个体无法逃避而又经常追问的话题。
现代性的深入。
特别是个体人的现代性的苏醒和发展,个体关于自我的身份追问,更是一个时时关注的话题。
关于个体自我身份的追问,有本质主义的自我身份认同视角,结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以及自我叙事建构等理论视角。
关键词:自我身份认同;研究视角;理论述评中图分类号:G91-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3-0291-3人类的生存特点决定了认同问题是人类与生俱来而不能回避的问题。
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都会面临着“我是谁?”的疑问。
身份认同探讨的就是个体关于“我是谁”这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普遍性的话题。
身份认同对个体来说,十分重要。
埃里克森指出,“个体社会化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一种稳定的身份感,这种身份感将在这个人面临不同的情景转换时仍相对长期地维持。
无法取得一种确定的身份就会造成身份弥散,它将使个体因恐惧被他人取代而不能做出承诺或进入(与他人的)紧密的关系”。
通过对自我的身份认同,个体可以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获得心理上的归属感和自我存在的意义,一旦个体无法认同某种身份,就会陷入认同危机之中,处于仿徨和焦虑状态。
在个体关于 “我是谁”的身份追问方面,概括起来,从时间序列上看,有以下几种研究视角。
一、本质主义的自我认同视角 本质主义是一个非自明性的概念。
作为一种认识论视角,本质主义在早期的代表人物有笛卡尔等人。
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十分明确地强调了人的意识的自为自在能力。
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研究述评
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研究述评作者:***来源:《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2020年第02期摘要:新手教師身份认同是伴随着职业生涯的历程和文化体验的历程而逐渐发展的,是一种自我确认、疑惑、反思和再确认的过程。
本研究以新手教师为研究对象,研究主题聚焦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认识论、影响其身份认同的因素、身份认同的重构途径等,以期全面了解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今后此领域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明晰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内涵;深度剖析研究内容,从整体关照研究对象;同时优化运用各类研究方法;加强不同机构间的合作研究等。
关键词: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研究对象;研究主题;研究述评新手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生力军,正是在不同社群、文化、价值和人际关系的影响下,原有的“本体性安全”受到了冲击,在身份认同上构成了危机感,作为“教师”的身份意识和自我形塑才能得以延展。
那么,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内在涵义是什么?其研究历程和研究视角是如何发展的?影响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因素又有哪些?这些都将在接下来的文献梳理中进一步探讨。
本文选取CNKI以及Web of Science两大数据库平台进行了文献检索。
在CNKI的中文文献检索中,以“新手教师”、“新入职教师”、“初任教师”等作为篇名,同时以“身份认同”、“身份”为主题,共建立了6个逻辑运算关系,文献范围为2000年以后,选取SSCI、CSSCI、核心期刊等期刊级别,共检索符合主题要求的文献58篇;在Web of Science平台英文文献检索中以“teacher identity”、“new teacher identity”为主题词进行搜索,选取SSCI的期刊类型,共搜索到有效文献45篇,文献分布以1990年以后为主。
无论是中文文献还是英文文献,其研究对象多集中于新手教师、专家型教师,研究主题涉及了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认识论(社会文化论、结构互动论、系统论等)、影响其身份认同的因素(社会文化、历史、学校、人际结构、他人与自我等)、身份认同的重构途径等。
职业发展中的身份认同和角色转换
职业发展中的身份认同和角色转换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个体需要不断地进行身份认同和角色转换。
这种转换不仅涉及到职业技能的提升,还包括自我认知的调整,以及与工作环境和社会期望的适应。
身份认同的构建与转变身份认同是个体对于自我角色和身份的认知和定义。
在职业发展中,这种认同感会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而发生变化。
例如,一个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可能会将自己定义为“职场新人”,随着工作技能的提高和工作经验的积累,他可能会逐渐转变为“专业人士”或“行业专家”。
身份认同的转变不仅影响到个体的自我认知,还会影响到他们与同事、上级和客户的关系。
一个明确且积极的身份认同,有助于个体在职场中建立信任,提升沟通效果,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角色转换的必要性在职业发展中,个体需要根据不同的工作场景和任务要求,进行角色的转换。
例如,一个项目经理在项目中可能需要扮演协调者、领导者和决策者的角色;而在团队中,他可能需要更多地扮演倾听者、支持者和辅导者的角色。
角色转换的必要性在于,它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目标。
同时,角色转换也有助于个体发展多方面的技能,提升自我适应能力。
身份认同与角色转换的关系身份认同和角色转换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个体在进行角色转换时,会对自己的身份认同进行重新评估和调整。
这种自我反思和认知的过程,有助于个体形成更加清晰和坚定的身份认同。
同时,个体身份认同的转变,也会促使他们进行相应的角色转换。
例如,一个被认同为“领导者”的个体,可能会在工作中更多地表现出领导者的特征和行为。
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身份认同和角色转换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元素。
它们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个体的职业发展。
对于职业人士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后续内容将深入探讨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实现身份认同和角色转换,以及如何通过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来适应不断变化的职场环境。
身份转换述职报告
身份转换述职报告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我是XX公司的一名员工,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经历了一次身份转换,从一名普通员工升任为团队主管。
在这次转换中,我面临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责任,但也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成长。
首先,我要感谢公司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支持。
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培训机会和晋升渠道,使我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并得到认可。
同时,公司领导还为我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支持,让我能够更好地完成我的工作。
在身份转换后,我在工作中面临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作为团队主管,我需要更好地管理团队成员,协调各项工作任务,并确保团队的工作顺利进行。
这要求我具备更强的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面对新的困难和挑战时,我学会了沉着冷静地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与团队成员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积极参与团队的工作,并与团队成员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
我主动倾听团队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的观点,并在需要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我也注重团队建设和凝聚力的培养,组织了一些团队活动,增进了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在这次身份转换中,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我发现自己在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团队成员的情况和需求,并能够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因此,我将继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技巧,以更好地履行我的职责和使命。
感谢公司给予我这次身份转换的机会,让我成长为一名团队主管。
我将继续努力工作,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也期待能够得到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指导,共同努力实现团队的目标和公司的发展。
谢谢大家!。
大学毕业生从学校向工作转换机理的实证研究基于工作角色认同视角的分析
大学毕业生从学校向工作转换机理的实证研究基于工作角色认同视角的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大学毕业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这一转换不仅仅是地理位置和身份的转变,更涉及到个体的心理、行为和角色认知的深层次变化。
特别是对于即将步入职场的毕业生来说,如何快速适应新环境,融入工作角色,成为他们顺利开启职业生涯的关键。
本文旨在从工作角色认同的视角出发,对大学毕业生从学校向工作转换的机理进行实证研究,以期揭示其内在机制,为毕业生顺利适应职场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来说,本文将首先通过文献回顾,梳理国内外关于大学毕业生从学校向工作转换的相关研究,明确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作角色认同理论,构建大学毕业生从学校向工作转换的理论框架。
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收集数据,分析大学毕业生在工作角色认同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促进大学毕业生工作角色认同的建议和对策,为高校就业指导、企业新员工培训以及政府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大学毕业生职业适应的理论体系,还有助于实践层面指导毕业生更好地适应职场,提升他们的职业满意度和职业发展水平。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企业和高校更好地了解毕业生的职业需求和困惑,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的就业服务和支持。
二、文献综述大学毕业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过程,涉及到个体、组织和社会等多个层面。
这一转换不仅意味着身份的转变,更是个体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的关键阶段。
因此,理解这一转换过程的机理,尤其是从工作角色认同的视角出发,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已有的研究中,关于大学毕业生从学校到工作转换的机理,主要从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社会化理论、角色理论等视角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强调个体在职业生涯中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任务和挑战,以及相应的职业发展策略。
关于专业社区工作者身份认同的调查研究
---------------------------------------------------------------范文最新推荐------------------------------------------------------ 关于专业社区工作者身份认同的调查研究摘要:随着中国的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政府的基层政权组织也发生了改变,在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社区工作的专业化则是社区建设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本论文以上海市H社区为例,通过文献、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对H社区内的专业社区工作者的身份认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旨在探索加强专业社区工作者的身份认同的方法的同时也能为社区工作的专业化建设提供方向,并就此提出了加强对于社区工作及专业社区工作者的宣传力度以提高社会大众的认可度、提高专业社区工作者的薪酬待遇并完善相关的职位晋升体系、完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加强专业社区工作者的自身能力建设的建议。
9286关键词: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身份认同1 / 5Research on the identity of the professionalcommunity workers----An example of “H Community” in shanghaiAbstract : With the system of China changing from a planned economy to a market economy, the government's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have changed. In the process of people in the unit transforming to the community,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ty building was highlighted day by day. And the community work’s professional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community building In this paper, H community in Shanghai, for example, through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research methods, the identity of the professional community workers in H communit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studied and analyzed.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methods to strengthen the identity of professional community workers in the H community,but also for the specialized direction ofthe community building work. And---------------------------------------------------------------范文最新推荐------------------------------------------------------proposed some advice to enhance the identity of professional community worker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community work and professional community workers propaganda to raise the public's acceptance,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community workers remuneration and improving relevant job promotion system, improving the social work education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the professional community work 's own capacity building proposals.(二)身份认同的定义“身份”是个体在社会中所处地位的标识和称谓。
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综述
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综述社会工作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对社会工作这一职业以及社会工作职业角色的认可和接受程度。
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社会文化背景、工作经历、职业教育培训以及工作环境等。
对于社会工作从业者来说,保持良好的职业认同是其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本文将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概念、特征、影响因素以及研究进展等内容进行综述。
社会工作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对社会工作这一职业以及社会工作职业角色的认可和接受程度。
社会工作职业认同还包括对自身作为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认同、职业使命感以及自我形象等。
1. 多维性。
社会工作职业认同不仅包括对职业自身的认同和接受程度,也包括对职业角色的认同和接受程度。
2. 可变性。
社会工作职业认同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个体的经历和环境的变化,其认同程度也会发生变化。
3. 影响职业行为。
个体的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程度越高,其职业行为也越偏向于社会工作职业理念和规范。
1. 社会文化背景。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工作职业认同存在差异。
2. 工作经历。
个体的工作经历和职业生涯阶段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3. 职业教育培训。
职业教育培训能够提供职业身份认同、职业使命感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4. 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对社会工作从业者的职业认同程度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目前,针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形成机制。
目前,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形成机制还需要更深入的探究和研究。
2. 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测量工具。
发展有效的社会工作职业认同测量工具,能够更好地帮助社会工作从业者了解自身职业认同程度。
综上所述,社会工作职业认同是社会工作从业者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认知和情感诉求。
职业认同的塑造和发展可以有效提高职业选择的合适性和职业满意度,从而帮助社会工作从业者实现职业生涯的成功和成长。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职业角色的转换及身份认同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职业角色的转换及身份认同的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逐渐被引入中小学教育中。
新课程意味着教师的职业角色将发生巨大的转变,这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身份认同。
因此,对于中小学教师职业角色转换及身份认同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角色转变的必要性1.教育改革的要求。
新时代教育的要求已经不再停留在学生的知识传授上,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中小学教师需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领者和指导者。
2.跨学科教学的需求。
新课程注重多学科的融合,这要求教师在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上具备跨学科的素养,从而能够更好地开展跨学科教学。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角色转变的表现1.教学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逐渐转变为“教师讲、学生实践与合作”。
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进行积极实践和合作学习。
2.角色身份的更新。
教师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的人,而是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发现者和解决问题的引领者。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长和问题,并通过个别化的教育方法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三、中小学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1.教育政策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导向。
如果教育政策没有引导教师积极转变职业角色,教师身份认同很难真正转变。
2.学校组织的支持。
学校对于教师的支持和鼓励也是教师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
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机会、教育资源和支持,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转变职业角色。
3.教师个人素养和能力。
教师自身的素养和教学能力是身份认同的基础。
只有具备合适的素养和能力,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从而更好地认同新的职业角色。
四、中小学教师职业角色转变及身份认同的困境1.角色认同的困惑。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部分教师对于新的职业角色存在认同困难,往往依然保持着过去的教学方式和角色认同。
2.缺乏培训和支持。
部分学校在新课程改革中没有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支持机会,导致教师无法积极适应新的职业角色。
如何应对工作中的身份认同
如何应对工作中的身份认同在职场中,身份认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人们通常会将自己的身份与工作联系在一起,这种身份认同不仅影响着个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还会对工作表现和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随着职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个人职业发展的不断演进,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应对工作中的身份认同,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和挑战。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价值观。
身份认同是建立在个人职业目标和价值观的基础上的。
通过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职场中的定位和方向,从而更好地与工作身份产生共鸣。
同时,价值观的明确也能帮助我们在工作中保持一致性和稳定性,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其次,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职场中,能力是身份认同的基础。
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我们可以更好地胜任工作,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从而增强自己的职业身份认同感。
此外,不断学习和提升能力也有助于我们在职场中保持竞争力,适应变化和挑战。
另外,我们还应该积极参与工作团队和组织中的活动和项目。
通过积极参与工作团队和组织中的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融入组织文化,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
此外,积极参与活动还可以提升自己在团队和组织中的影响力和地位,为自己的身份认同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我们还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态度。
在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有时候甚至会面临失败和挫折。
然而,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态度是应对工作中身份认同问题的关键。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保持乐观和坚定,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只有积极的心态和态度,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身份认同问题,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目标。
总之,应对工作中的身份认同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通过明确职业目标和价值观,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积极参与工作团队和组织中的活动和项目,以及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态度,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身份认同问题,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身份认同转变研究述评作者:马珂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03期摘要:在不同的职业类别或工作场所,人们所拥有的工作身份并不相同。
然而,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工作身份之间进行转变。
本文就针对这种现象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介绍,然后阐述了其影响因素和转变过程,最后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身份认同工作身份认同工作身份认同转变身份转变指脱离原来核心的、行为锚定的认同,转向探索新的可能自我,并最终形成新认同的过程。
身份转变经常伴随着职业变化的产生,因此工作身份转变逐渐成为组织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给出了与工作身份转变相关概念的定义,然后对工作身份转变的影响因素及转变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对有关问题做出了展望。
一、概念的界定1.身份认同。
首先理清“身份”、“认同”及“身份认同”间的关系。
三个概念源自同一个英文“identity”。
对identity概念的早期研究以哲学范式为主,并翻译为“认同”一词。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同性恋者、少数族群等群体运动风靡欧洲,关于identity问题的研究引起了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的关注,并仍将其译为“认同”。
八十年代,Ashforth 和 Meal(1989)将社会认同理论引入到组织研究中,并将组织认同界定为社会认同的一种特殊形式,从此对identity的研究分化为两个词汇:“identity” 与“identification”,其对应的中文分别为“身份”与“认同”。
“身份”在汉语中有多种意思,张淑华等(2012)把身份总结性的看成是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及地位的标识和称谓。
对认同的定义,Weeks (1998)认为认同即你和一些人有何共同之处,以及你和他者有何区别之处。
个人与他人或其他群体的相异、相似的比较构成了个人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从而确定了身份,认同也就融合了身份认同的意思。
身份认同的含义错综复杂,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不同群体所指的身份认同是不同的。
Deaux(1993)认为,身份认同是一个人对自己归属哪个群体的认知。
何洪涛(2010)认为,身份认同是人们对自我身份的确认。
2.工作身份认同。
工作身份试图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工作中,我(我们)是谁?针对工作身份概念的问题,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Dutton等(2010)认为工作身份指在群体、团队、组织或职业活动中与成员关系相关联的员工身份与自我定义。
Buche(2008)认为,工作身份是对个体对自己与雇佣环境相互交往的自我感知的一种社会性、建构性的表示。
结合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董磷茜(2012)将工作身份认同界定为人们对于工作角色的一种积极的心理感受,以及人们愿意在工作角色上投入时间和精力并通过其实现个人价值的一种心理状态。
3.工作身份认同转变。
在职业生涯中,多数人会经历工作与工作,工作与非工作身份的转变。
许多组织研究者对工作身份转变产生了浓厚兴趣,例如学者们研究了由员工晋升为管理者身份转变的过程,以及从一份工作到另一份工作的转变过程。
除了工作身份内部的转变外,学者们还对跨领域的身份转变进行了研究,如从工作身份向非工作身份的转变。
Ashforth等(2000)还探讨了发生在已建立的工作角色和非工作角色之间的日常转变,如,工作母亲如何从白天的工作角色转换到晚上家中的母亲角色。
二、工作身份认同转变的影响因素在初步了解相关概念之后,我们将总结与归纳导致工作身份转变发生的因素有哪些。
1.角色身份的自然转换。
每个人在社会都有多重角色,有的角色很显著,有的角色不显著,其中显著的角色对构成自我概念更为重要。
首先它提供了个人解释和回应生活事件的总体基模;其次,当个人面对不确定性时,显著的角色可以为其提供生活的方向和行为指导;最后,个体生活阶段的转变也带来显著角色的转变。
因此,显著角色的变化会导致个体态度、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变化,从而带来个体工作身份认同的转变。
如从普通员工向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就会带来工作身份认同的转变。
2.生活转折事件。
如果说角色的自我转换是水到渠成,那么生活转折事件带来的身份变化则是突然转向。
生活中的许多事件能触发个人的改变,起到转折点的作用。
这些急促的事件可能来自工作,也可能来自组织或者家庭生活,如与导师一次有意义的长谈。
这些能带来个人生活意义重构的事件都带来认同的转变。
此后,人生从本质发生了变化,如改变工作、改变生活(结婚、生子)等。
然而,生活转折事件给个体所带来的影响并非都是积极的,有些事件甚至能导致个体的创伤,Tedeschi等(1995)针对此提出了创伤后成长的概念。
3.情景因素的变化。
个人或群体所属的社会环境及其变迁,以及贯穿其中的政治和社会因素,都会对身份认同产生影响。
情景论解释了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下,个人或群体可以存在多重的认同感。
韦杏雨(2009)以个案研究为研究方法,对教师身份认同的转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对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学生、同事、所在机构、所处的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等情景因素都会影响教师身份认同的构建和重构。
可见,外界情景因素的变化会导致工作身份认同的转变。
三、工作身份转变的过程工作身份转变的影响因素只是对哪些因素会导致工作身份转变的发生做出了解释,然而从开始转变到转变成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下文将对两个主要的转变理论进行介绍。
1.阀域理论。
Van Gennep (1960)提出,身份转变过程分为三个独立的阶段:(1)分离阶段(separation),指个人脱离旧的社会角色。
激发分离阶段开始的因素包括事件、创伤、工作变化。
研究者发现分离阶段具有认同过程的双重性,即个体必须从原先的自我中脱离,然后建立一个新的自我。
(2)过渡阶段(liminality),从旧的角色转身新的社会角色;(3)整合阶段(integration),对新角色认同的形成。
2.生涯阶段理论。
与Van Gennep的阀域理论相似,Ibarra将转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探索、临时实验、整合。
(1)转变早期:探索可能的自我。
转变始于个体开始尝试自己先前没有的认同或只存在于脑子里的认同。
探索起源于人际关系、活动或其他事件的影响,本模型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序。
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探索性的行为会逐渐产生或放大一个现实自我与未来自我的差异。
(2)转变阈限期:临时试验。
随着转变过程进入阈限期,先前自我身份的清晰性逐渐转变为怀疑、不确定性、混乱和冲突。
Ibarra(2007)将阈限定义为一种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个体失去或缺少主要社会领域的联系或者是一种“夹”在两种身份状态之间的一种经历。
最常提到的阈限是退休和失业期。
(3)转变后期:整合。
整合是指放弃或保留多重可能,把保留的可能自我整合为一个新的自我概念。
四、未来展望综上所述,工作身份认同转变对个体的工作与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相关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但目前有关工作身份认同转变的研究至少还存在以下不足。
1.本土化研究。
国外学者对工作身份认同转变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然而纵观国内,对身份转变的研究往往集中在工作以外的领域。
如,陈三峰从身份认同的角度对大学新生适应问题进行了研究。
俞少宾和崔兴硕基于对16 位韩朝鲜族移民的结构式访谈,对身份认同转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析。
可以发现,对身份转变的研究集中于学校、移民等社会领域,而对工作领域却很少触及,因此对工作领域身份转变的研究迫在眉睫。
2.工作身份转变的测量。
目前对角色认同测量工具的研究较多,其中较有影响的测量工具如下:Burke和Thully于1977 年在传统符号互动理论基础上设计了角色认同量表作为一个量化分析工具。
Callero于1985 年编制该量表,通过量表法和排序法来测量被试的角色认同显著性程度。
Saleh 和 Hosek 于 1976 年编制工作角色认同量表和工作角色显著性量表。
国内学者对角色转变测量量表的研究有周勇康的大学生角色认同问卷、孙瑞权的幼儿教师职业角色认同问卷等。
而对工作身份转变测量量表的研究却很少,因此,对测量量表的开发也是工作身份转变研究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3.工作身份转变的影响结果。
对身份认同与后果变量的研究较为丰富。
Abraido-Lanza (1997)讨论了角色认同与自尊、胜任力和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概念模型。
Steber等(l999)的研究证实,个体的角色认同与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成正相关。
可见,身份认同对个体的生活、心理等因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相应的,工作身份认同的转变也会对个体的工作、生活、心理等产生重要的影响。
而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
参考文献:[1]Nicholson,N.“A theory of work role transitions”[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 rterly,1984,29 (2):172-191.[2]张淑华,李海莹,刘芳.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5(1):21-27.[3]Ashforth, B. E., & Mael, F. Social identity theory and organiz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14: 20-39.[4]何洪涛.从身份认同看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贵族[J].兰州学刊,2010,4:186-190.[5]Dutton,Roberts,&Bednar. Pathways to positive identity construction at work: Four type of positive identity and the building of social resourc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10,35(2):265–293.[6]董磷茜,大学毕业生从学校向工作转换机理的实证研究—基于工作角色认同视角的分析[D].天津:天津大学,2012.[7]Ibarra,H.Homophily and differential returns: Sex differences in network structure and access in an advertising firm[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2,37: 422-447.[8]Ashforth, B. E.,Kreiner, G. E., & Fúgate, M. All in a day's work: Boundaries and micro role transitionsat work[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0, 23:472-491.[9]韦杏雨.剖析教师身份认同转变——对一位中学英语教师的个案研究[J].新课程研究,2009,5:8-9.[10]陈三峰.身份的转变—从身份认同看大学新生适应问题[J].科教导刊,2012,3:92-93.[11]俞少宾,崔兴硕.身份认同转变的影响因素探析——基于16位在韩朝鲜族移民的结构式访谈[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2,4:11-18.作者简介:马珂(1992—),女,汉族,籍贯:河南濮阳,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