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维导图)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的必要性和要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推动社 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 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根本任务 主要内容
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科学文化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 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
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我们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 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 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随着时代不断前进,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充满 生机和活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文化的方式与机制
值体 系的严肃性 、 完整性 、 科学性 、 导 向性 , 还要把 握好大众文化 的产业性 、 大众性 、 娱乐性 、 广泛性 , 将 二 者恰 当地 融合 起 来 。 1 .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众文化生 产 方 向的把握 大众文化是社会 主义文化建设 的重要组成部 分, 它面向的对象是最广大普通群众。它的价值渗 透性强 , 对普通群众的价值 观形成具有极大作用。 大众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其产业化 、 市场化的运 作方式 , 这种特点决定了大众文化 的娱乐性 , 决定 了其主流价值导向弱化是不可避免的, 决定 了其价 值宣传的偏差也是不可避免 的。矫 正大众文化 内
第3 3卷
第 4期
大庆 师范 学院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D A Q I N G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V0 1 . 3 3 No . 4
2 0 1 3年 7月
J u l y, 2 0 1 3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 引领 大 众 文化 的 方式 与机 制
一
性 把 握 开始 。大众 文 化形 式 多 样 、 内容 多样 , 简单 批 判 大众文 化 的所 内涵 的价值 观 , 对 于整 个 大众文
化的发展意义不 大 , 必 须要 以主流价值 体系为指 导,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众文化生产方 向的把 握 。大众 文 化 生产 环 节是 大 众 文 化 产 品表 达什么样价值观的第一步 , 对大众文化生产的价值 导向和价值调节是保证大众文化传达正确 、 健康价 乐、 赢利 , 但其 自觉或不 自觉地承担着 价值宣传 的
什么是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
什么是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问题提出与解析思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由人民大众建设的、属于人民大众的文化。
也就是说,人民大众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体,又是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的客体,通俗地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人民大众自己的事情。
于是,“文化”与“大众”到底是个什么关系,它们之间的互动有什么特点,就成为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给与高度关注的问题。
青少年学生,是构成“人民大众”最大比例的群体,也是对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最为敏感最为积极的群体,同时也是在文化上较为幼稚的群体。
教材把这个问题列为文化生活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旨在引导青少年在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面前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从而能够正确地辨别和取舍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问题解析】大众文化,从本质上说是在现代工业社会里产生、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是借助现代传媒,依照市场运作规则批量生产,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象的都市消费文化,是现代社会高速运转的生活方式的产物。
它一方面同与其共时态的官方主流文化、学界精英文化相互区别和对应,另一方面也同传统农业自然经济社会里的各种民间文化、通俗文化有着一些原则差异,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和普及性是其最主要的基本特征。
大众文化最早出现于率先完成现代工业化进程的西方社会。
现代大都市的形成和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构成大众文化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
我国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同步,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又为其日益壮大提供了温床和养料。
广播、电视的普及和互联网走进家庭的技术背景,更使这支文化新军的发展如虎添翼。
大众文化平民化的风格、精神抚慰的温情和势不可挡的娱乐功能迅速获得庞大的受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影响。
它的崛起为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缓解紧张生活造成的心理压力,开拓人们的视野,张扬个体价值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大众文化面向庞大的消费群体。
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吸引更多的受众是它的第一要旨。
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创造活力关键在于发展大众文化
众人群 。湖南广场舞 大赛举办 三年来掀 起一股 “ 群 舞 飞扬 ” 的飓风 。笔者 真切地感受 到 了广 场舞 的青春 活 力 和健 康魅力 , 舞 者的艺术 热情 和生命 激情 。除 了广 场舞外 , 城 市 的其 他 大 众 文 化 活 动 也 开 展 得 如 火 如 荼: K T V歌厅 、 舞 蹈健 身房 、 书画 沙龙 等 比 比皆是 , 浓
关键是增 强社会 主义文化创 造 活力 。笔 者体会 , 大众
文化是社 会主义 文化创造活力 之源 , 是社 会主 义文化
建设 征途 中 , 农 村 随着 城 镇 化建 设 的 不断 深入 , 众 多 的农 民兄弟从 散 居到 群 居 , 由农 村 到城 镇 , 集 居在 城 镇, 既改善 了原来 的生 活 条件 , 又提 高 了现 有 的 生活
第2 7卷
第 1 期
重 庆第 二师 范学 院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Ch o n g q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Ed u c a t i o n
V0 1 . 2 7 No .1
2 0 1 4年 1 月
J a n u a r y, 2 0 1 4
多的文化 作 品来 满 足大 众 的需 求 , 繁 荣 了社 会 主 义
文化
作者简 介 : 刘爱平( 1 9 6 3一) , 女, 湖南桃源人 , 中共 湖 南 省 委 党 校 、 湖南行政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社会文化 、 社 会体 育 学 的 研 究 。
48 ・
・
三、 大众 文化 是 社 会 主 义 文化 创 造 活 力 推广和开 展也是 如 此 。大都 市 居 民生 活方 式 多种 多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我国当代大众文化价值观建设
[ 基金项 目] 国家社科基金 项 目 《 我 国当代大众 文化建设研究 》 ( 项目 批 准号 :0 9 C Z X 0 4 8 ) ;安 徽省高 校优秀青 年人才基 金重点项 目 《 后 马克思 主 义 意 识 形 态 理 论 研 究 》 ( 项 目批 准 号 :2 0 1 2 S Q W0 1 0 Z D) 安 徽 省 高 校 思 政 课 教 学 能 手 建 设 项 目
天J 每新 诒
以社 会 主义核 心价 值 体 系引领 我 国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引领我国当代大众文化价值观建设
李 明
[ 摘要]由于大众文化带有显著的消费性、娱 乐性、市场性、商品性等特征 ,在价值观 方 面往 往会 出现 一 定的偏 差 。 以社 会 主 义核 心价值 体 系来 引领 我 国当代 大 众文化 价值 观建 设
以下三个方 面 :第 一 ,大 众文化 作 品所反 映 的内容 、表达
一
化共 同构筑我 国整个 社会文化系统 。 - l 其 中 ,大众 文化是指
以工业方式 进行批 量生 产 、以商业模 式进 行传 播 流通 ,带 有显著 的消 费性 、娱 乐性 、市场 性 、商 品性 的现代 文 化形 式 ,电影 电视 、流行音 乐 、通俗 文 学 、网络文 化 等构 成 了 其基本类型 。 目前 ,大 众文 化业 已成 为产量 最 大 、受 众最 多 、影响最大 的一种 日常生 活式 的文 化类 型 ,其呈 现 出或 内含着 的价值观及其 文化 倾 向对社 会成 员 的思想 行为 产生
既 有 必要 性 ,也 有 可行性 。 目前 需要 以社 会 主义 核 心价 值 体 系 引领 优 秀 大众 文化 作 品 创作 ; 以社 会 主 义核 心 价值 体 系引领 大众 文化企 业 的管理 ;以社会 主 义核 心价 值体 系引领 大众 文化 市场运 作 ; 以社 会 主义核 心价 值体 系 引领 大 众媒介 素 养 。
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建设刍议
[ 摘 要 ]产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众文化, 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中国全面兴起。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 大众
文 化 已经 成 为 今 天 中 国发展 最 迅 速 、 对 社 会 生 活 产 生 影 响 最 大 的 文化 形 态 。 大 众 文 化 作 为 与 市 场 经 济 紧 密相 连 的 文 化 形 态 ,
Ke y wo r d s: T 0 w a r d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 T h e w o r i d nd a t h e r u t u r e o f s o c i l a i s t ; M a s s c u I t u r e
会 主 义 大众 文 化 。
[ 关 键词 ] 三个“ 面向” ; 社会主义; 大众文化
[ 中图分类 号 ]G 0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8 — 0 5 9 7 ( 2 0 1 3 ) 0 4 — 0 0 5 4— 0 5
Abs t r a c t : P m d u e e d i n t h e p 0 p u l a r c u I t u r e 0 f t h e 1 9 2 0 s a n d 1 9 3 0 s , t h e 0 v e r a i l h e e a r l y n i n e t i e s . A f t e r m o r e t h a n 2 0 y e a r s
J o u na r l o f R a d i o&T V U n i v e r s i t y ( P h i l o s o p h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N 0 . 4 。 2 0 1 3 ( S u m N o . 1 6 7 )
大众文化理论第一章文化与大众文化第二章
大众文化理论第一章文化与大众文化第二章第一章文化与大众文化第二章“文化与文明”传统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By Antlin~文化主义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文化研究后现代主义大众政治第一章文化与大众文化一、文化XXX:第一,文化可以指“智力、精神和美学发展的一般过程”;第二,文化指“一群人、一个时期或一个群体的某种特别的生活方式”;第三,文化指涉“智力,尤其是美学所创造的作品和实践”。
二、意识形态1.意识形态可以指“为某一特定人群所接合的观念系统”;2.意识形态是某种掩饰、扭曲或欺骗,用来描述某些文本和实践如何呈现对现实加以歪曲的图景;(经典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常用的定义)3.用意识形态指代意识形态构成,理论前提是:社会的概念建立于互相冲突而非彼此赞成的基础之上,是围绕着不平等、剥削和压迫被建构出来的,在冲突中,文本总是有意无意地偏袒着一方,即所有文本都带有意识形态的意味;4.XXX:意识形态主要在内涵层面发挥作用,是文本或实践所承载的或可能承载的、间接的、常常是无意识的含义。
文本将原本特殊的东西普世化、合法化,让观众误将文化之物当做自然之物;5.XXX:意识形态并不是简单的观念的集合,而是一种物质实践,这意味着意识形态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实践之中,而不仅仅存在于日常生活的观念之中。
在此意义上,意识形态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经济条件和经济关系所必须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再生产,使其继续运行。
三、群众文化1.大众文化是指那些被很多人所广泛热爱和喜好的文化;(无法解释为何很多权威人士认可的“高雅文化”也有很大的销量)2.大众文化就是除了“高雅文化”之外的其他文化,即大众文化是一种低等文化。
大众文化是为了满足乌合之众而批量生产的商业文化,高雅文化则是个体创造活动的结果;3.将大众文化等同于群氓文化,大众文化不过是一种无可救药的商业文化,是为大众消费而批量生产的文化,其受众是一群毫无分辨力的消费者;1)在过去一直存在着一个黄金时代:有机社区或民间文化;2)群氓文化不仅具有欺骗性且毫无营养,是美国的舶来品;3)大众文化的文化事件可以被视为公众幻想的形式,是人类的梦幻世界;4)结构主义者认为群众文化是一架意识形态机器,轻而易举地对宰制性的权力结构进行着再生产;5.“葛兰西派”学者认为,大众文化是一个富含冲突的场所,在这里,被统治集团之抵抗的力量与统治集团利益对被统治集团的“收编”力量进行着斗争。
大众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摘要: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引领着整个国家的进退,因此十分重要。深入理解大众文化的内含并对其进行积极反思,才能引领这个文化形态更好地为当今中国社会建设与发展服务。本文通过对大众文化内含与影响的把握,反思大众文化在当今中国社会的现实出路。关键词:大众;文化;社会一、当今中国社会大众文化的内含大众文化作为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等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它是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后的产物,是当代大众大规模地共同参与的当代社会文化公共空间或公共领域,是有史以来人类广泛参与的、历史规模最大的文化事件。”[1]大众文化与官方主流文化、学界精英文化被视为并驾齐驱、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文化形态,其实三者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也不存在着矛盾冲突。从大众文化的内含可以看出,大众文化力图在公共领域体现呼声、有所作为,与主流文化并不是泾渭分明。大众文化力图通过自己的呼声与作为,把公众的真情实感向上传达,以影响公共行为和决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向来就有雅俗之辨,大多数人认为精英文化就体现着高雅,而大众文化则代表着低俗,这只是一种误读。精英文化主要来源于学界,在上流社会中流行,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传播;大众文化主要来源于公共领域,在最为广泛的平民中流行,传播方式主要是平行扩散,并力图向上反映。可见,大众文化的确是一种通俗易懂的平民文化,而非低俗、庸俗的垃圾文化。当然,大众文化也应不断提高其自身内涵和质量,不能一味地去迎合市场,这样才能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二、对当今中国社会大众文化的反思1、当今中国社会大众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而非文化形式当今中国社会的大众文化不只是一种具体的文化形式,它包括了其在此时此刻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及其在未来变化发展的形式,是一种具有历史性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不仅直指现在,而且面向未来,解决的是人类生存的精神需要,这种文化形态决定了大众文化的重复性和历史继承性。但在其具体的历史时期,又有着不同的体现。当今中国社会的大众文化力求贴近大众生活、体现大众需要、尊重大众愿望并引领大众理想,形成了大众文化不断贴近人文关怀的文化形态。2、对文化等级结构的消解并不意味着否认价值等级作为与政治相关意识形态文化的主流文化,以政府为主体体现其体制性的力量,在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同时,更是真理性的呼唤,既要满足需要,体现价值性原则,又要注重客观,体现真理性原则。当今中国社会的大众文化与这种意识形态文化密切联系。大众文化在对文化等级结构进行消解的同时,又不能否认其价值等级。大众文化的平面性使其对传统文化等级结构进行消解,力图通过平行扩散的方式实现大批量复制,大众文化的这种超意识形态诉求又是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实践。大众文化在意识到传统文化等级结构弊端的同时,更能认清其在满足需要上的价值等级。大众的意识形态具有爆发性,针对某一特殊事件持利己性观点,但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的积极导向和正确引领作用不可忽视,不能因为个人的利益和爱好就有失偏颇,造成价值等级的混乱。价值等级在着力面对需要的同时,还应保持客观。因此,大众文化在超阶级的同时,不能否认价值等级,不仅要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而且更要代表其合理合法的诉求。3、对等级结构的消解并不意味着否认在各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别从现实维度看,真理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当今中国社会大众文化对等级结构的消解有其客观必然性。从文本维度看,任何历史时期,受到大众追捧的文化都是那种最能体现现实生活的文化。可见,大众文化对等级结构的消解并没有否认存在于各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各种文化都针对不同的群体,以满足不同目标人群的需要。大众文化虽以平面复制为其显著特征,消解传统等级文化的阶级性,但是大众文化的诸多亚型也充分证明了大众文化具有多种形态,肯定了文化间的差异性。4、大众文化的转型不仅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更有其实践基础当今中国社会由传统的三足鼎立文化向大众文化偏倚的转型,有其深厚的实践基础,就是人和人的生存方式及表现方式的转变。当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信息传递的飞速扩散,导致人们生活存在方式和表现方式与以往大不相同。人们的生活存在理念更加注重自我,寻求个性解放,在紧张忙碌的工作和学习之余,更希望欣赏到能给自己带来身心愉悦的文化作品,文化怪现象层出不穷:”一是丑文化大行其道,以小沈阳和凤姐为代表的丑文化横行天下;二是假文化出人头地,以张悟本、李一为代表的通过造假,最终实现出名、赚钱的目的;三是性文化铺天盖地,以芙蓉姐姐、沈浩波、徐乡愁为代表的性文化,甚嚣尘上;四是骂文化堪称一绝,韩寒、郭德纲等文化艺人,他们靠一骂成名,再骂成红,三骂成魔。”[2]同时人们对主流文化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对歌颂型的主流文化往往一扫而过,而对于那些负面新闻话题怀有热情,这就导致大众文化对主流文化的颠覆。可见,当今中国社会对大众文化的偏倚和导向有其深厚的实践基础。5、大众文化形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特殊阶段大众文化形态作为人类文化历史的特殊发展阶段,其历史局限性不可避免。在当今中国社会中,出现了将娱乐文化代替文化娱乐的现象,滋生出大量的”三俗”文化。”娱乐文化是人类的工作之余从事的一种以放松身心,增加生活情趣的活动消费项目,如登山、攀岩、蹦极、漂流、滑雪、潜水、越野、溯溪等以其挑战性和刺激性得到许多人的青睐,是人类文明形式的重要补充。它有利于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境界,开阔眼界,互动交流等作用。”[3]而娱乐文化只注重娱乐、快乐、体验和激情。尽量减少乃至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就需要各界积极引领大众文化,使之朝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文明进步的方向上发展。三、积极引领大众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文化作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作用,积极向上的大众文化发展趋势必将有利于经济建设,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大众文化要有一个积极的导向。保持民族特色是当今中国社会大众文化发展方向的灵魂。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精髓,使之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大众文化,才能使我们始终站在世界先进民族文化之林。同时,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与国际文化主潮流相接轨,与国际文化新进展相协同,与国际文化新元素相交流,使我国的大众文化走在世界的前端,有力地抵制”西化”。当今中国大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带着这个时代的烙印,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向前发展,必然要受到历史和现实的审视。积极引领当今中国社会大众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走向,不仅有利于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更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长久的发展繁荣。
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
南京政治学 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P L A Na n i i n z I n s t i t u t e o f P o l i t i c s
No.1, 201 3 Se r i a l NO .1 67、 , 0 1 . 29
为综 合 国力 竞争 的重要 因素 , 越 来越 成 为经 济社 会
社 会 主 义性 和人 民性 等本 质 特 征 发 生 冲 突 ” ; 另
一
方面 , 伴 随着 大众 文化 的发 展 , 拜 金 主义 、 享 乐 主
义 和 消 费 主 义 价 值 观念 和生 活 方 式 有 可 能借 机 得
重 视 运 用 文 化来 引 领 前 进方 向 , 在 社会 主 义革 命 、
建 设 和改 革 的各个 历 史时 期 , 先进 文化 在 提高 民族
思 想 道 德 和科 学 文 化 素 质 、 促 进 人 的全 面 发展 、 提 升 国家 文 化软 实力 、 为坚 持和 发展 中国特 色社会 主
义 提 供精 神力 量 等 方 面都 发 挥 了重要 作 用 。 《 中共
中央 关 于 深 化文 化 体 制 改 革推 动 社 会 主 义文 化 大 发 展 大 繁荣 若 干 重 大 问题 的决 定 》 指 出, 当前 我 国 正 处在 全 面建设 小 康社 会 的关键 时期 、 深化 改革 开 放 和加 快转 变经 济 发展 方式 的攻 坚 时期 , 文 化越 来 越成 为 民族 凝 聚力 和创 造力 的重要 源泉 , 越来 越 成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1 - 2 0
基金项 目: 中国社会科 学院2 0 1 2 年 重点课题 “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 国际影响力研 究” ( Yz DB 2 0 1 2 — 5 7 ) 作者简介 : 李建 国, 中国社会 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 究院副研 究员, 法学博士。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文化良性互动
思政工论 想治作坛
用 社会 主义 核 心 价 值体 系
引领大 众 文化 良性互 动
张善 平
( 上饶 师 范学 院 美 术 与设 计 学院 , 西 江 上饶 34 0 ) 30 1
[ 摘
要] 当前, 大众文化 正呈蓬勃发展之势 , 它是应予辨证 分析 的一种文化现 象。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 系与大众文化 良性
互动 , 一个系统工程 , 是 需要 文化产 业与文化 事业 齐头并进 、 产品生产与消费审美共同提 高、 区服务与媒 体导向 同频共振 、 社 政
府 引导 与 国 家法规 双轮 驱 动 。
[ 关键词 ]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 大众文化 ; 良性互动
[ 中图分类号 ] D 4 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7 8 8 ( 0 )7 0 8 — 3 10 — 4 7 2 1 0 — 0 4 0 1
一
( ) 众 文 化 的 传 播 途 径 越 来 越 多样 化 一 大
、
一
大众 文 化 的流 行 首 先 是 同 传 播 媒 介 的 丰 富 性 密切 相关 的 , 电影 、 电视 、 电脑 网络 、 行音 乐 、 俗 流 通 文学 、 图像 、 告 、 尚 , 广 时 都是 大众 文 化 有 效 的 传 播 方式 , 些方 式 在 当今 的文 化 传 播 中 , 续 发 挥 着 这 继 重要 作 用 。随着 信 息技 术 的发 展 , 手机 上 网成 为新 的时尚, 它方 便 迅捷 , 机 在手 应有 尽 有 , 为大 众 一 成 文化 新 的更为 有效 的传 播渠 道 .特 别是 随 着 3 G手 机业 务 的发 展 , 手机 网络传 播将 深 入百 姓 生 活 有 关数 据显 示 , 近年来 , 国 3 我 G用 户数 呈快 速增 长 势 头 ,截 至 2 1 0 1年 2月 ,我 国 3 用 户 累 计 达 到 G 59. 5 89万户 , 比上年末 净增 8 37万 户 。 1 9. I 3 可见 . 虽然 目前 3 G使 用 尚未普 及 , 无 疑是 一种 大趋 势 . 但 为大 众文 化 的传 播提 供着 更加便 捷 的途径 。 ( ) 二 大众 文化 的消 费需求 越 来越 常 态化 大众 文化 的流行 , 种 意义 上 是适 应 大众 文 化 某 消费 需求 的结果 。回顾大 众文 化产生 到发 展 以至流 行 的历 史 , 我们 看 到 , 在大 众 文化 呈 下业 化 、 市场 化 “ 迫” 压 之外 , 们 在工 业 化 时代快 节 奏 条件 下 的身 人 心休 闲娱乐 需 求 , 是大 众 文化 流行 的重要 原 因 当 前 , 国正 处 于工 业 化 快 速 推 进 时 期 , 场 经 济 的 我 市 快节 奏 运转 , 人 们 的身 心休 闲娱 乐 需求 成 为 常态 使 化 。人 们在 紧 张 的工作 和 生 活节奏 之 余 . 寻求 感 性 消 费 、 放 心 理压 力 的需 要 , 以感 性 愉 悦 为 主要 释 在 目的 的大 众文 化 中找 到落 脚点 。正 如流行 音乐 的流 行 ,既在 内容 上是 不 同时 期 人们社 会 心 理 的反 映 , 也在 功能 上满 足 了一 定 消费群 体心理 慰藉 的需要 ( )青春 亚 文化 对 大众 文化 的 带 动越 来 越 深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众文化建设意义互动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众文化建设的意义互动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总结和意志共识。
大众文化作为当前社会的主流文化形态,对价值观的传播和认同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众文化建设的内在关联,不仅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巩固和践行,同时也是大众文化建设确立正确的价值引导应有的理论自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文化;意义互动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实践意义。
为此,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概括,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炼和培育,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到一个新阶段、新高度。
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要素,由多种核心价值观构成价值观体系就是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之所在,它由一些最基本的价值理念诸如公平、正义、和谐等等所组成。
它是党和政府在国家与民族价值追求上所持的基本观点和理念,是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的根本价值追求。
高考时事政治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关于⾼考时事政治知识点:中国特⾊社会主义⽂化的⽂章,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进⽂化⽣活 ⼀、⾊彩斑斓的⽂化⽣活 1、当代⽂化⽣活⾊彩斑斓的原因? (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化产品的⼤批量,规模化,产业化⽣产与流通成为可能。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化⽣活的"喜"与"忧"的表现 (1)⼤众传媒的发展给⽂化⽣活带来的正⾯影响:①充实⼈们的精神⽣活②传播科学⽂化知识③使⼈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地价值观念,提⾼思想道德素质④引导⼈们的消费观念,推动⽣产的发展。
(2)⽂化⽣活中的忧虑现象:(原因)⽂化市场的⾃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3、⼤众⽂化 (1)含义--⾯向⼴⼤⼈民,反映⼈民的利益与呼声,为⼈民⼤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化,是我们所倡导的⼤众⽂化。
(2)如何发展?⼀个原则: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双为和双百⽅针: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针 三贴近和三创新:努⼒贴近实际、贴近⽣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段。
四种思想和精神:⼀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切有利于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切⽤诚实劳动争取美好⽣活的思想和精神,让精神⽂化产品符合⼈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进步。
⼆、在⽂化⽣活中选择 1、落后⽂化: (1)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彩的⽂化,都是落后⽂化。
(2)表现: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成表现出来。
如看相、算命、测字、看风⽔等 (3)态度:需要不断通过科学⽂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化 (1)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化、"*"邪教、**⾊情⽂化等,都属于腐朽⽂化。
(2)危害:腐蚀⼈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产⼒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大众文化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路径
塑造 和影 响着 大众 的价 值观
大众 文 化 , 一 个 歧 见 纷 呈 的 概 念 。但 是 , 是 在 众 说纷 纭 的 界 定 中 , 含 如 下 共 同 的特 征 : 包 其
一
,
以工业 文 明 与市 场 经 济为 兴 起 基 础 。文 化 以
正 在 勃兴 的大 众 文化 , 我 国社 会 主 流 价值 对
化 、 英 文化 鼎 足 而 立 的文 化 形 态 , 泛 渗 透 到 精 广
人 们 的 日常 生 活 中 , 变 了 很 多 人 的 生 活 方 式 和 改
审 美 习惯 , 造 了人 们 的 价值 观 。当 代 中 国 的大 塑 众 文化 是 多元 的文化 , 同 的社会 思 潮都 能 够 生 不
一
、
大 众 文 化 在 潜 移 默 化 中
质 的整体 , 而是 “ 质 ” 。“ 益 阶 层 的分 化 、 多 的 利 思
想 观 念 与精 神 文 化 需 求 的多 样 等 等 , 成 为 ‘ 都 大 众 ’ ‘ 质 ’的 形 态 存 在 和 发 展 的 重 要 表 以 多
现 。 E3o ” 11
价 值 观 与 大 众 文 化 的 良性 互 动 。 关 键 词 : 众 文 化 ; 值 观 ; 会 主 义核 心 价 值 体 系 ; 播 大 价 社 传
中 图分类 号 : 4 文 献标 识码 : D6 8 A
文 章 编 号 :0 4 1 0 ( 0 0 0 — 0 2 — 0 10 — 65 2 1)5 0 3 3
2 3
一 ・ 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00 5 21 ・
化 世俗 性 和 日常 生 活化 的浸 润 , 想 主 义 被逐 步 理 消解 , 大众 及 其 文 化 趋 于 现 实 , 切 以 当下 的体 一
大众文化
就文化的审美而言,大众文化突破了艺术与非艺术、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的界限。在以往很长的历史时期, 美和艺术都疏离普通民众;而在今天,借助于大众媒介、文化工业等手段,美和艺术普及化了,审美的经典性与 日常性从针锋相对走向了和谐统一,原先遭受经典美学打压的欲望、诱惑、利益等被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处于 文化中心或热点的不再是传统的经典艺术,流行歌曲、电视连续剧、广告、时装、模特表演、网络文学、畅销书 以及动漫、网上视频、网络游戏、手机视频、手机短信等审美形式不断涌现。
2004年,杨臣刚的网络爱情歌曲《老鼠爱大米》一夜走红,不仅迅速占领了mp3下载排行榜榜首,并且创下 互联网有史以来同一首歌同一时期1亿人次的最高点击率。正是因为网络媒介的平台,为面广量大的受众群体提供 了传播的条件,以至一时间,大城市小乡镇,街头巷尾、校园内外,到处传唱《老鼠爱大米》。由此可见,利用现 代大众传播媒介,成批地制作和传输大量信息并作用于受众,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特点。
关系
一、先进文化能发挥对大众文化的导向作用
1.文化建设是“先进性”与“大众性”的统一。一方面,先进文化只有在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时才能实现其 功能和价值。文化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必须植根于群众的生活中,必须深入到大众的心理层面,塑造正确 的价值观,从而对整个社会发生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广大群众是创造、实践和享受文化的主体。大众文化的 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一个社会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
它既是一个社会整体文化发展状态和程度的标志,也是一个社会的文化是否成熟的标志,更是文化进一步发 展、创新的基础和环境,直接决定了文化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的方式和质量。因此,先进文化建设就是建设先进的 大众文化,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就是大众文化的前进方向。
2.大众文化在先进文化的行列中占据着较重要的位置。这是由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先进性决定的。因为,大 众文化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文化的封闭状态和单一格局,实现了文化的大众性与共享化,促进了文化市场的繁 荣与文化产业的形成,扩大了文化的受众群落与传播空间,密切了文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强了现代意识与 时代精神。
大众文化与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大众化论析
作 为一 种新 的文化 模式 . 大众 文化 在我 国呈 繁荣 趋势 . 精 英文 化 、 流 文化 一 起构 成 了我 国三 足鼎 与 主 立 的文 化格 局 大众 文化 以大众 传媒 为载体 并传 播着 特定价 值观 的一 种文 化形 态 . 以满 足人 民大众 文化 它
需 求 为 目标 . 以人 民群 众 的生 活 实践 为 基 础 , 据市 根 场 规 律 完全 独立 地 操作 . 与 市 场经 济 发 展 、 是 高度 工
化 国家意识 形态 是主 流文化 的核心 . “ 强调 政权 凝 聚 国 民共 识 . 推 最 并
动 国家意识 形 态 的发 展 ” “ .通常 有严 肃性 、权 威性 和
浓厚 的政 治 意义 ”3 当今 中 国 的主流 文化 就 是 以马 [ ] 克思 主义 为指 导 . 中 国 当代 实践 相 结合 . 与 它充 分 吸 收 了 中国传 统 文化 和世界 各 民族文 化 的优 秀成 果 . 代 表着 当代 中 国先 进文 化 的方 向 . 是有 中国特色 社会 主
积 极 推 进 主 流 意 识 形 态的 转 型 , 力 吸 收 大 众 文 化 的优 势 , 努 突显 主 流 文化 的人 文关 怀 , 化 制 度 创 新 , 断拓 展 主 流 文 强 不
化 在 广 大民 众 中的 影 响 力
关 键 词 : 众 文 化 : 会 主 义 主 流 文 化 : 识 形 态 : 众 化 ; 众 大 社 意 大 大
重 庆科技 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 2 第1期 0 年 6 1
J ra o C ogigU i rt o Si c n eho g(oi i csE io) N .62 1 o nl f hnq n esy f c nead Tcnl ySc S e e di o1 02 u n v i e o l ac n tn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框架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走进文化生活1.文化生活的特点:丰富多彩、色彩斑斓。
2.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大众传媒影响。
3.社会主义大众文化: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反映群众利益与呼声,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4.落后文化指迷信、愚昧、庸俗、堕落色彩的文化;腐朽文化指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色彩、殖民主义等文化。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含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原因: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4.如何推动中特色文化的繁荣: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6.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人民群众所需要的大众文化
二、人民群众所需要的大众文化
(1) 大众文化的含义 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是指面向广大人民(性质), 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内容),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形式)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人民群众所需要的大众文化
(2) 发展大众文化
坚持一个原则(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把握“二为”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双百”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做到“三个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和“三个创新” (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提倡“四种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 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想和精神;一切
用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
例题讲解
例 2.(2009 年高考,江苏政治卷第 22 题)用现代动画技术制作 的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获得了上 海炫动卡通卫视 2008 年度收视排行的年度特别奖,同名动画电影也 取得了高达 8500 万的票房。这主要说明,为人们提供的文化产品应 当 A. 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C. 满足人们娱乐的需求 B. 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制作 D. 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例题讲解
例 1.(2010 年高考,山东文综卷第 23 题)当前,文化市场在满 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 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人民所需要的大众文化
一、人民大众对文化的需求
(1) 人民大众对文化需求的特点 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2) 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 俗、低俗、媚俗之风。 —— 摘自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 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对大众文化的看法
对大众文化的看法大众文化从实质上说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产生、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
它一方面是同与其共时态的官方主流文化、学界精英文化相互区别和对应的,另一方面也是同传统自然农业经济社会里的各种民间文化、通俗文化有着一些原则差异的,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和普及性可以说是其最主要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近代大众文化是经济与文化融合的产物,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
市场经济在中国现代大众文化的发展中具有双重作用,它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现代大众文化的发展。
同时,大众文化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反作用力,可以说是存在于两者之间。
因此,对大众文化的看法有两面性。
二、大众文化的正面影响1.大众文化拓展了群众的现代生活空间。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但随着以竞争为主导机制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公众已经进入了一种新的生活状态,在这种生活状态下,人们的物质生活相比于过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便是精神上的空虚。
而大众文化正好可以弥补人们这方面的空虚2.促进群众统一价值观的形成大众文化对当今社会所推崇的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意识形态和形式上,基本实现了文化与大众生活的联系。
在我们国家,无论从南到北抑或是从东到西,无论是哪个地区的哪座城市,都能窥到大众文化的影子。
从农村到城市,从报刊到互联网,甚至是街头巷尾的广告牌,处处都充满着大众文化。
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大众文化早已被众人所熟悉,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没有人可以离开大众文化的环绕,就像离不开水的鱼儿一样。
三、大众文化的消极影响大众文化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让枯燥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大众对大众文化的喜爱也无法掩饰。
但我们不能因此对大众文化全盘接纳,我们应该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大众文化。
因此我们必须承认现如今的大众文化的不足,才能为其发展提供更积极的指导。
1. 受全球文化影响,大众文化发展逐渐同质化全球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现实,其特殊影响在文化领域日益突出。
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之特色
3 ・ 4 高等农业教
育
中图 分 类 号 : 0 文 献标 识 码 : ( 2 3 A
文 章 编 号 :0 21 8 (0 2 50 3 —3 10 —9 12 0 )-0 40
论 民 科 的 众 社 主 文 ”特 “ 族的 学 大 的 会 义 化 之 色
文化与 大众 文化 的统 一 。
关键词 : 民族文化 ;外来文化 ; 学文化 ;时代 精神 ;民族精 神 科
江泽民同志指 出: 要努力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 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 , 剔除其封建性的糟 吸收其 民主性 精 华 , 是发 展 民族 新 文 化 提 高 民 面 向世 界 、 向未 来 的 , 面 民旗 的 科学 的 大众 的社 会 粕 , ” 主 义文化 , 促进 全 民族 的思想 道 德素 质和科 学 文化 族 自信心 的必 要 条 件 。… 中华 民族 优 秀 的传 统 文
作为 人类 文 明 的重 要 组 成 部分 , 们积 淀 于 中 她 素 质的不 断 提高 , 为我 国经济 发 展和社 会进 步提 供 化 , 道 价值 观念 、 思维方式 精神 动力 和智 力 支 持 。 在 当代 中 国 , 展 “ 发 民族 的 华民旗 的思 想 文化 、 德 观念 、 科 学的大 众 的社 会 主 义 文化 ” 从其 特 色来 讲 , 应 以及风俗 习惯之中 , 它 其精华包涵着极其 丰富的 内 当既充 分反 映我 国社会 政 治经 济的 基本 特征 , 又能 容:L ̄ . " L , - 个人修养方面, Gh 包括立志 、 勤奋 、 节俭 、
的总 和 ; 狭义 的文化 是指 社会 的意 识形 态或 观念 形 等 在l : 道 德 方 面 , 战 国时 的 思 想 家 管子 提 g, tk I 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旭日阳刚演唱 《春天里》
央视春晚
精品课件
大众文化的特征
现代性 商业性 世俗性 时效性 娱乐性 否定性
精品课件
从本质上说,当代大众文化是一种在现 代 工业社会背景下所产生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 应的市民文化,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象和主体 的,通过现代传媒传播的,按照市场规律批量 生产的,集中满足人们的感性娱乐需求的文化 形态,是一种生产过程
精品课件
一、大众文化的内涵
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萌生与兴起
精品课件
1、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
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的比较 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区别 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区别
精品课件
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的比较
二者的文化历史形态不同 相通之处——
主体都具有非个体的特征 生于大众、传于平民、趋于世俗
精品课件
(5)大众文化功利性阴影之下的应试教育
10岁“优等生”申请退学 称不想葬送理想于考试 “每天无非是上课、作业、考试、排名次,除了这些,我们还有什么?”
“我的理想就是和心爱女孩一起生活,哪怕以砍柴、捡破烂为生。”
精品课件
是非判断的能力在下降 道德判断的能力在下降 审美的能力在下降 思化生态让受众掌握了分档次、分层 级接受文化熏染的主动权——消费者拥有选择的权利
精品课件
莎士比亚戏剧
欧美的大众文化生态让受众拥有完整连贯的文化积淀, 从而具备相应的修养和鉴赏力——消费者拥有选择的能力
精品课件
(3)金钱至上的文化价值观
对金钱的渴望成为大众文化的 价
值取向,即大众文化具有了经济性
精品课件
2、山 寨 文 化
山寨文化是文化垃圾化的标志 山寨文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
2008年被称为中国山寨年
精品课件
张学友和他的“山寨”版
3、拇 指 文 化
干部群体收发段子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群体 过年过节发送手机段子占的比例最大,幽默段子是
最受欢迎的,黄段子主要是在小圈子里流传 大多数人对手机段子的态度比较中立
褒——
大众文化标志着文化大众的自我觉醒,是对意识形态 的全面解构;大众文化以大众为主体,是现代化背景之下人 类群体心灵的自我回归,是原生态的文化处女地。
精品课件
一、大众文化的内涵 二、改革开放30年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变迁 三、中国当代大众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
及其发展态势 四、促进“三个面向”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的建设
精品课件
陆 川
“《阿凡达》突然让我意识到,我们电影的情怀和简单 的美好距离有多远;我们和清澈的纯真距离有多远;我们和炙 热的梦想距离有多远;……这是一件可悲的事情;是一个无可 奈何的事实。因为绝大部分有可能发言有权利发言的我们,都 自觉放弃了通往崇高的道路,而彻底拥抱了低俗。我们在虚高 的票房中裸奔和狂欢的时候,我们彻底放弃了作为一个电影人, 一个民族精神文化产品创作者应有的操守。”
精品课件
二、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变迁
精品课件
具体领域的大众文化变迁
影视文学的变迁 山寨文化 拇指文化 游戏文化 微博文化 解读三个文化事件
精品课件
1、影视文学的变迁—— 从通俗到丑俗的历史流变
80年代的文化“通俗” 90年代的文化“氓俗” 零年代的文化“丑俗”
精品课件
80年代的文化“通俗”
精品课件
2005年至今
身体正在成为娱乐消费的最重要的对象
芙蓉姐姐的S造型——个人独特的身体叙事方式
精品课件
通俗→氓俗→丑俗
所谓的“文化恶俗”,并非指那些民 间自然生长的通俗文化,而是那种受到政府鼓 励的低级趣味,以民众需求的名义加以大量生 产,又反过来逼迫民众进行全方位“消费”, 并最终剥夺其多元文化消费的权利。
精品课件
质疑
“中国啊,请你慢些走,停下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 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 的良知!不要让列车脱轨,不要让桥梁坍塌,不要让道 路成陷阱,不要让房屋成危楼。慢点走,让每一个生命 都有自由和尊严,每一个人都不被“时代”抛下,每一个 人都顺利平安地抵达终点!”——童大焕
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内蒙古党校 内蒙古行政学院
精品课件
丹尼尔·贝尔(美国)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1976)
如今美国人崇尚科技、追求享乐、 嗜好消费,尤其喜欢寅吃卯粮、 花别人的钱以自肥。随着福利政 策蔓延,消费欲望攀升,美国人 今后还能艰苦打拼、冒险创新么?
文化本身已失去了凝聚力, 不能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一套全 面地、超验的终极意义系统 。
精品课件
龙应台《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为什么不对扰民的摊贩生气? 为什么不对污染河流的工厂生气? 为什么不对不守交通规则的计程车生气? 为什么不对生产劣质食品的公司生气?……
精品课件
中国人何以如此爱生气
从物质匮乏到公共品匮乏,中国人一直都很急 安全感缺失,对周围一切都充满警惕甚至仇恨 法治缺失、规则意识淡漠造成社会普遍不讲理
精品课件
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王益
精品课件
(2)低俗化——电视节目低俗化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
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
精品课件
(3)反 智 化
精品课件
(4)后现代化
要求文化的质量和重量 要求文化的尊严感和道德感 要求文化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
赵本山师徒
精品课件
四、促进“三个面向”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建设
精品课件
超女——
竞赛机制与审美风尚的颠覆与反叛 超女实际上是一档节目,要的是收视率
草根文化 逆 淘 汰 机 制
精品课件
中国式大片——
精品课件
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70.73亿元,较2011年增长30.18 % (100亿元,50%;131.15亿元,28.98%)
精品课件
对高票房的追求导致恶俗的中国电影
精品课件
杨丽萍及其作品
精品课件
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区别
超越性与现实性 自侓与他侓
精品课件
村上隆作品展进驻凡尔赛宫,遭到了多方反对, 反对者认为“把这些作品放在凡尔赛宫,想说服 观众这是艺术,搅混了他们的视线”
村上隆在凡尔赛宫前
精品课件
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区别
主导者不同 势力不均
精品课件
原因——没有完整地经历从“经典”到“现代”的 积淀过程,是被“全球化”裹挟着进入“后现代” 的
精品课件
文化“空巢”现 象
西方大众文化生态——积淀深厚、多样并存
拉斯维加斯赌场的歌舞杂耍 各大城市交响乐、芭蕾舞表演 林肯中心等世界顶级艺术殿堂
∕ “百老汇”商业文化
纽约的戏剧表演 主流戏剧精英文化
﹨
实验戏剧先锋文化
精品课件
复旦学子祭奠英雄
张宁海
精品课件
药 家 鑫
李玫谨
精品课件
当代教育在培养教育的叛徒,我不是危言耸听,这是一种无德 无心的教育,学生是不会对这种教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地感 恩戴德的。考试结束后,学生进入社会,而社会不是以分数线来运 转的。如果一旦失去了答案,他们就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没有灵 魂,没有独立见解,没有个人才能。如此滔滔滚滚的一群,对未来 的中国将是一个很严重的麻烦。
身体的第一次解放 精神和身体均衡地全面发展 1986年,中国思想解放的一个高潮
精品课件
90年代的文化“氓俗”
诗人韩 东
发表《有关大雁塔》, 掀起第三次诗歌浪潮,言辞激 烈地与现存的文学秩序宣告决 裂
精品课件
王 朔 及 其 作 品
精品课件
80年代末到1995年
身体的第二次解放 精神与身体的分割 造成了知识分子的困惑:一方面,导致了许多 知识分子的死亡;另一方面,知识分子开始下海
海
顾
子
城
精品课件
第一种人是被迫下海的 第二种人是体制内主动下海的 第三种人是真正主动下海的
他们有理想但敬畏传统; 强调知行合一;注重创新,绝不 禁锢思想;珍惜时代
精品课件
90年代的中后期
身体经济在中国全面地兴盛 身体文化和身体经济遥相呼应
月份牌文化
从 头 到 脚
精品课件
零年代的文化“丑俗”
精品课件
法兰克福学派——
大众文化的商业化本质及危害,大众文化的工业化 生产模式及弊端,批判了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控制功能。
英国文化学派——
大众文化缺乏美学意义,这进一步导致了其对高 雅艺术的阻碍,消解了社会批判和否定精神,对社会与文 明的进步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负面影响。
精品课件
贬——
大众文化吞噬着精英文化,从而失去了文化、艺术的乌 托邦精神,人被自己创造的文化非人化了;大众文化直接影 响到90年代以来青年的认知,他们的认知世界已失去了时空 的普遍联系,只有孤零零的当下存在,从而失去了文化理想 和终极关怀。
底层与大众文化关系的异化 缺失的文化生态 金钱至上的文化价值观 严重的形象危机 严重的教育危机
精品课件
(1)底层与大众文化关系的异化
从大众文化的生产看 从大众文化的传播看 从大众文化的消费看
精品课件
(2)缺失的文化生态
当前的文化生态——倾向于单薄的娱乐化,缺少经 典文化的积淀与支撑
精品课件
“学术超男或超女”集体上电视
学者介入到大众文化中实际上体现了大众文化的公众化 这一点包括文化身份的公众化和文化生产内容的公众化
易 中 天
于 丹
精品课件
三、中国当代大众文化发展 面临的困境及其发展态势
1、中国当代大众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
2、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基本发展态势
精品课件
1、中国当代大众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
诗人北岛
1978年12月23日,与诗友芒克 等人共同创办诗刊《今天》,任 主编。《今天》于1980年底终刊, 共出9期,掀起朦胧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