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肾脏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合集下载

醛固酮介导肾脏纤维化的机制-爱肾医疗

醛固酮介导肾脏纤维化的机制-爱肾医疗

醛固酮介导肾脏纤维化的机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沈阳,110001)姚丽王力宁肾脏纤维化是指在创伤、感染、炎症、血循环障碍,以及免疫反应等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其固有细胞受损,发展到后期出现大量胶原积聚,造成肾实质逐渐硬化,形成瘢痕,肾脏功能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功能。

肾脏固有细胞纤维化、硬化的过程也就是肾脏纤维化的过程。

已有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SS)在肾脏纤维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醛固酮作为参与肾脏纤维化的独立因素,越来越成为肾脏纤维化领域中的研究热点。

1、醛固酮的合成及其影响因素醛固酮的合成包括经典合成途径(肾上腺)和非经典合成途径(肾上腺外)。

近年研究表明,多种组织和脏器,如肾脏、脑、血管平滑肌、心肌、II型肺泡细胞、唾液腺、汗腺等都能产生醛固酮。

醛固酮的肾上腺外局部合成是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发挥作用的。

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主要受三个因素的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钾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前两者更为重要,高钾与高肾素均可促进合成醛固酮的关键酶-CYP11B2 mRNA表达,醛固酮合成增加。

另有报道表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5-羟色胺、内皮素也刺激醛固酮的合成,而多巴胺、内源性一氧化氮、肾上腺髓质素则抑制醛固酮的分泌。

2、醛固酮的效应机制醛固酮通过基因(genomic actions of aldosterone)和非基因(non-genomic action of aldosterone)两种方式在体内发挥生理和病理效应。

基因方式也被成为经典作用方式,是通过盐皮质激素受体(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MR)介导的。

未被激活的MR,与伴侣分子如热休克蛋白HSP90和免疫亲和蛋白HSP56相结合,处于无活性状态。

醛固酮与MR结合后,伴侣分子脱落,暴露核定位信号,MR迅速聚集核内,形成醛固酮- MR复合簇,结合基因组激素应答元件,调控靶基因转录、翻译,产生醛固酮诱导蛋白,发挥生物效应。

促纤维化/抗纤维化因子失衡与肾脏纤维化

促纤维化/抗纤维化因子失衡与肾脏纤维化

促纤维化/抗纤维化因子失衡与肾脏纤维化王延叶(综述);于为民(审校)【摘要】The pathogenesis of renal fibrosis is characterized by an excessive accumulation and deposi-tion of extracelluler matrix components.Among many fibrogenic factors,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smad plays a central role,leading to activation or transformation of mesangial cells,fibrolast cells and tublucar epi-thelical cells,generating massive extracelluler matrix.In many aspects,the effects of the primary antifibrotic factor-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on kidney cell a re exactly the opposite .It′s now considered that the imbalance of the fibrosis cytokines and the antifibrosis cytokines i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of renal fibrosis .%肾脏纤维化基本病理过程是细胞外基质过多地积聚、沉积及降解不足。

主要的致纤维化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的活化或转变,产生大量的细胞外基质;而主要的抗纤维化细胞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可以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从而抑制肾小球系膜及间质纤维化。

肾脏纤维化的分期介绍

肾脏纤维化的分期介绍

肾脏纤维化的分期介绍概念肾脏图肾脏纤维化是一种病理生理改变,是肾脏的功能由健康到损伤,再到损坏,直至功能丧失的渐进过程。

肾脏由于受到创伤、感染、炎症、血循环障碍,以及免疫反应等多种致病因素刺激,其固有细胞受损,发展到后期出现大量胶原沉积和积聚,造成肾实质逐渐硬化,形成瘢痕,直至肾脏完全丧失脏器功能。

肾脏内固有细胞纤维化、硬化的过程也就是肾脏纤维化的过程。

肾脏纤维化是以细胞外基质(ECM)的异常沉积为特征的。

疾病分期一期炎症反应期该期是肾脏组织受各种致病原因损伤后,出现的炎症反应阶段,此期在临床上除仅有尿检异常外,无任何不适,亦称无症状期。

由于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代偿性很强,此时的肾功能可不受影响或轻度损伤,但在肾脏内部炎症反应后的病理损伤是严重的,部分病人已经出现肾小球硬化,其临床症状的出现是滞后的。

该期如果规范治疗。

如采用扩血管、抗炎、抗凝、防血栓形成以及降解治疗措施,病情是完全可以逆转的,甚至可以痊愈。

如果未经规范治疗,或错过治疗时机,肾脏内部病理损伤会逐渐加重,病情就会迅速发展到纤维化形成期和瘢痕形成期,给治疗会带来很大难度,且困难多,逆转机会少。

二期纤维化形成期该期是肾脏纤维化形成已发展到全肾脏组织,纤维化形成后的炎症损伤已经破环了健康肾单位,影响了肾功能,病情已进入到失代偿期或肾衰竭期。

如果在该期继续规范治疗,继续扩血管、抗炎、抗凝和重点对纤维组织进行降解治疗的措施,只要这四项阻断治疗措施到位,病情就有可能逆转,远离透析;如果没能有效预防与控制易感因素,没能控制好饮食或治疗不到位,如果对一些可逆因素错过了有利治疗时机,病情很快会进入瘢痕形成期——尿毒症终末期。

三期瘢痕形成期肾脏纤维组织一旦发展成瘢痕组织,是永远不可能逆转的。

如果患者还有1000多毫升尿量,就说明还有保持尿量的残存肾功能,通过微化中药多靶点治疗只要能保护好目前的残存肾单位,使肾功能不再继续恶化进展,就有希望逐渐延长透析时间或逐渐摆脱透析。

肾纤维化资料

肾纤维化资料

肾活检与病理检查在肾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
肾活检
• 肾活检是诊断肾纤维化的金标准,可以获取肾脏组织进 行病理学检查,了解肾脏损伤和纤维化的程度 • 肾活检有助于明确肾纤维化的病因,指导治疗方案的制 定
病理检查
• 病理检查可以观察肾脏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如肾小管萎 缩、肾间质纤维化等 • 免疫组化检查可以了解肾脏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相关因子 的表达水平,如TGF-β、α-SMA等
腹部超声
• 无创、简便,了解肾脏形态、结构和血流情况,对肾纤维化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 考价值 • 可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现肾脏的体积缩小、回声增强等异常表现,提示肾纤维化的存在
CT和MRI
• 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肾脏结构和功能,对肾纤维化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可以发现肾脏的肾皮质变薄、肾小管扩张、肾间质纤维化等异常表现,为肾纤维化 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继发性肾疾病与肾纤维化
• 继发性肾疾病包括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肾 损害等
• 糖尿病肾病,高血糖损伤肾脏,引发肾纤维化,表现为肾小球 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 高血压肾病,高血压损伤肾脏,引发肾纤维化,表现为肾小管 萎缩、肾间质纤维化
• 自身免疫性疾病肾损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IgA肾病等,免 疫反应损伤肾脏,引发肾纤维化
减退 • 肾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细胞因子失衡、信号传导通路异常、基因表达改变等
• 细胞因子失衡,如TGF-β、PDGF等生长因子的过度表达,促进ECM的合成和沉积 • 信号传导通路异常,如Wnt/β-连环蛋白、Notch等信号通路的激活,影响肾脏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 基因表达改变,如E-cadherin、α-SMA等基因的异常表达,导致肾脏细胞间粘附减弱和细胞骨架重塑

肾脏纤维化讲稿课件

肾脏纤维化讲稿课件
癥瘕,泛指体内一切积聚的结块
肾脏纤维化讲稿
有人用活血化瘀药对动物模型研究,并对肾组织用电镜观 察,认为ECM大量沉积相当于中医的微型癥瘕,活血化瘀 药有抑制肾间质纤维化,阻断微型癥瘕形成的作用,从而 有延缓CKD进展,改善肾功能作用。
肾脏纤维化讲稿
肾脏纤维化相关实验室指标
肾脏纤维化讲稿
肝纤四项
作为反映细胞外基质生成与降解的综合指标。 HA,LN,PIIINP,CIV与CKD病人的血肌酐,血清胱
抑素C正相关。 HA,LN,PIIINP,CIV 在CKD1病人与健康人群间存
在显著性差异。
影响因素?
肾脏纤维化讲稿
热休克蛋白47(HSP47)
是一种胶原特异性的“分子伴侣”,在胶原生物合成 过程中协助前胶原修饰、折叠、装配,其合成与前胶 原产量有密切关系。
肾脏纤维化
肾脏纤维化讲稿
芳村检验科
肾脏纤维化是一个发展过程,是所有慢性肾脏病 (CKD)病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的一种病理 损伤过程。
各种治病病因引起的CKD,病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 (ESRF),其实质是肾脏纤维化、硬化形成造成的, 从而导致有效肾单位的丧失和肾功能进行性下降。
肾脏纤维化讲稿
肾脏纤维化讲稿
MyoF形成后,首先合成并分泌纤粘连胶原蛋白(FN), 组成ECM支架结构,继而合成Ⅰ、Ⅲ、Ⅳ、Ⅴ型胶原 成分,ECM形成。该期的成纤维细胞依赖炎性刺激和 致纤维化生长因子的持续刺激下合成ECM为特点从而 形成肾脏固有细胞、浸润的炎性细胞、促炎症因子与 抗炎症因子以及其他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在肾内相互作 用,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最终纤维化形成。
生理状态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壁层和脏层上皮细胞,肾 间质成纤维细胞和小管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均可分泌少量 CTGF。

肾脏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肾脏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细胞凋亡与自噬在肾脏纤维化中的作用
细胞凋亡是指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细胞主动发生程序性死亡的过程。在肾脏纤维化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发生会导致肾小管 上皮细胞的死亡和丢失,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ECM的合成。
自噬是指细胞通过溶酶体途径对受损、衰老的细胞器及入侵的病原体等进行分解和循环利用的过程。自噬对肾脏纤维化的影 响取决于具体的病理条件和自噬水平的高低。适度的自噬可以清除受损的细胞器和蛋白质,减轻肾脏损伤;而过度或不足的 自噬则可能导致肾脏损伤加重或影响正常的肾脏修复过程。
02
TGF-β是最重要的促纤维化因子之一,它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 的增殖和胶原蛋白的分泌,抑制ECM的降解,从而促进肾脏纤维化的发生。
03
PDGF和CTGF也具有促纤维化作用,它们能够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蛋 白的分泌,同时抑制ECM的降解。
氧化应激与肾脏纤维化
活性氧族(ROS)是主要的氧化应激标志物之一,它 能够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并诱导促纤维化因子 的分泌。
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主要表现在肾小球内高 压、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氧化应激等方面,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促进肾脏纤维化的发生 。
高血压患者的血管紧张素系统和交 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也是导致肾脏 纤维化的重要机制。
药物性肾损伤
01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可能
导致肾脏损伤和纤维化。
02
药物性肾损伤的机制包括直接毒性作用、免疫介导的
02
CATALOGUE
肾脏纤维化的发生机制
细胞外基质的生成与降解失衡
细胞外基质(ECM)的生成和降解在维持肾脏结构和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肾脏纤 维化过程中,ECM的生成增加而降解减少,导致ECM的积累和肾小球的硬化。

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及分析

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及分析

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及分析摘要】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共同通路,临床上对终末期肾病只能靠透析或者肾移植来维持生命,因此了解肾间质纤维化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对于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肾间质纤维化;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9-0220-011.研究背景肾间质纤维化是指在各种原发性及继发性致病因素下所导致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异常增加,降解减少,沉聚于肾小球/肾间质内,引起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导致肾单位丢失,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不同病理类型肾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共有的病变过程。

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都证明了肾间质损伤程度加剧慢性肾脏病的恶化[1]。

进入终末期肾脏病之后,患者需要长期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

2.肾间质纤维化的致病因素肾间质纤维化病因多种多样,临床上常见接触药物或毒物所致肾间质炎症,例如随着造影剂在临床上应用增加,造影剂所造成的肾间质纤维化,也常见于先天性遗传疾病,急性肾间质肾炎持续进展,尿路堵塞,感染,肿瘤,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2]。

3.肾间质纤维的发病机制3.1 细胞因子、炎症细胞与肾间质纤维化在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细胞因子参与,并相互作用。

如涉及的核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1(IL-1)、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TG F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单核细胞化学趋化蛋白(MCP-1)、醛固酮等均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3-4]。

正常肾间质组织中有少量的巨噬细胞和T细胞浸润,它们可以起到清除感染物质并促进组织修复。

而肾病患者肾间质的巨噬细胞数目明显增多,同时可以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导致组织损伤和纤维化[5]。

抑制肾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的表达及抑制巨噬细胞激活的细胞因子可以减轻肾间质纤维化[6]。

肾间质纤维化与中西药抗纤维化治疗

肾间质纤维化与中西药抗纤维化治疗

肾衰康:该方为我们治疗CKD的经验方,由丹参、 当归、莪术、桃仁、大黄及红参组成,我们对该方 曾进行了一系列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证明该方对 大鼠5/6肾切除模型能明显减轻肾小管损伤及GMC基 质增生,抑制肾间质纤维化,血清中TGF-β1、FN、 LN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临床观察不仅肾功能改善 明显优于对照组,尿中TGF-β1及Ⅳ型胶原水平亦明 显低于对照组。临床证明该方对改善肾功能,延缓 CKD进展有一定效果。
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是RIF的启动机制
炎症细胞增殖活化,分泌炎症介质、趋化因子,以及氧化应激 反应,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病理产物 造成肾内固有细胞如肾小球系膜细胞(GMC)、肾小管上皮细 胞、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增殖、活化,同时刺激肾间质内静止 的成纤维细胞增殖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等,分泌多种致纤维化 的细胞因子,如TGF-β1,CTGF、PDGF、Ang-Ⅱ、TNF- 、 ET-1及NO等,而这些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又通过自分泌和 旁分泌不断增加。刺激肌成纤维细胞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成 份,使细胞外基成份在肾间质和肾小球内大量沉积。
抑制促纤维化因子的活性
醛固酮(ALD)受体拮抗剂:ALD是重要的致 纤维化因子,在RIF中起到一定作用。故ALD 拮抗剂螺内酯对RIF有治疗作用,由于螺内酯 长期使用有一定的副作用,现已开发出选择性 ALD拮抗剂依普利酮,在肾脏病模型中已证明 有明显的抗纤维化和肾保护作用。
抑制ECM积聚及促进其降解
苦参碱:研究发现苦参碱可部分恢复MMP3的 表达,同时降低TIMP-1、FN、CTGF和αSMA的表达,从而减少增殖状态下的细胞和 肾小管间质肌成纤维细胞(MFB)的浸润, 减少Ⅰ型胶原沉积,从而抑制RIF。
其他:①黄芪:实验证明,黄芪对体外培养的 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可诱导HGF的产生,促进ECM 降解,起到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②红景天苷: 实验证明红景天苷可以显著减少大鼠肾小管上皮细 胞及间质细胞向MFB转化,有效的缓解了肾间质的 损伤,对肾间质纤维化有较好的防治作用;③其他 对抗肾间质纤维化研究并认为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 用的如:红花、桃仁、莪术、大黄、水蛭等限于篇 幅,可参考有关文献。

巨噬细胞参与肾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_蔡长景

巨噬细胞参与肾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_蔡长景

能分泌 细 胞 外 基 质 ( FN、 胶 原 等) 、 改变基质金属蛋白酶 ( MMPs) 及其抑制因子( TIMPs) 的分泌量, 破坏 MMPs / TIMPs 的动态平衡, 影响细胞外基质的降解 , 从而直接参与肾间质 纤维化的形成, 但是, 关于 MMPs 在肾纤维化中的具体作用 还存在争论。 1. 2. 2 参与肾脏损伤的修复 巨噬细胞作为炎症反应与修
[4 ]
。本文总结了 RF 中巨噬细胞发生作用的主要通路
以及相关 RF 治疗措施的研究现状 。
1
1. 1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概述 巨噬细胞是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的一
种白血球, 在组织中定居的巨噬细胞可以趋化到炎症感染部 FC 受体、 位。它能够表达包括补体受体 、 清道夫受体、 模式 识别受体等多种受体 , 同时表达和分泌多种酶类和生物活性 产物。在病原体组分及趋化因子的作用下 , 巨噬细胞可以聚 集到炎症部位, 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血小板 源性生长因子 ( PDGF ) 、 一氧化氮 ( NO ) 、 活性氧( ROS) 、 白细 胞介素( IL) 、 肿瘤坏死因子 ( TNF - α) 、 补体和金属蛋白酶类
[11 ]
平显著下调。 CHOW 等
[21 ]
达水平和Ⅳ型胶原的沉积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推测巨噬细胞浸润程度与疾病进展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为 了进一步了解相关机制 , 研究者还通过肾静脉腺病毒微注射 在肾脏局部高表达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 ( 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ng, SOCS) ,有效抑制 JAK / STAT 通路, 发现 MCP - 1 、 ICAM - 1 和 IL - 6 的 间质巨噬细胞浸润明显减轻 , 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同时纤维化核心通路 TGF - β 及其下游 靶基因Ⅳ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减低 , 肾小 管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能力明显减弱 , 提示巨噬细胞的作用 途径与 JAK / STAT 通路密切相关。 研究证实在大鼠肾缺血 再灌注模型小鼠阿霉素肾病模型及狼疮型肾病模型中 , 间质

肾脏纤维化的形成过程ppt课件

肾脏纤维化的形成过程ppt课件

6、在炎症性刺激与来源肾小球的蛋白尿共同作 用下,肾小管上皮细胞(TEC)被激活,TEC通过(1) 分泌促炎症因子IL-1、CTGF、bFGF、TGF-β 、PDGF 进一步加重间质炎症性反应,促使TEC增生与肥大。 (2)通过分泌内皮素-1(ET-1)与AngⅡ促使小管 周围血管收缩,间质缺血,引起TEC凋亡,肾小管萎 缩。(3)炎症刺激以及促纤维化因子EGF、IGF、 TGF--β 的过度反复刺激,促使TEC表形转化成成纤 维化细胞(EMT)。
9、终末期的MyoF、不再受PDGF与TGF-β 刺激, 而自主合成大量不易被降解的ECM,促使其沉积与 聚集,并取代肾单位组织,破坏了肾功能,最终间 质纤维化形成。
(三)肾内血管纤维化、硬化加速肾脏纤 维化的形成
1、肾血管纤维化在肾脏纤维化形成过程 中,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由于高血压的持 续存在,引起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球内 高压导致肾小球缺氧,肾小球代偿性肥大。
3、在炎性介质、导致的炎症反应不断刺激下, 进而促使系膜细胞、肾小球上皮细胞被激活,促 使MC增殖、收缩,并表达分泌系列炎性介质、细 胞因子(PDGF)、生长因子(TGF-β )、血管活 性因子(ET-1、Ang-Ⅱ);促使肾小球上皮细胞 足突融合释放促炎症因子,上皮细胞增生等导致 肾小球“三高”状态,促使GBM损伤,通透性增加, 在临床上会出现蛋白尿、血尿。
2、持续性高血压引起出球小动脉扩张, 促使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内皮细 胞受损,同样启动和加速肾脏纤维化。
3、激血管平滑肌细胞、间 质成纤维细胞增殖,导致管腔狭窄,血管硬 化。
4、在致纤维化因子PDGF、TGF-β 反 复刺激下,促使MC表型转化成MyoF,并 分泌和合成胶原Ⅰ、Ⅲ,细胞外基质 (ECM)积聚,并取代肾小球其他固有细 胞,破坏其组织结构,肾小球硬化形成。

肾脏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肾脏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肾脏纤维化的形成过程肾脏纤维化是一种病理过程,指肾脏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逐渐被纤维组织替代的过程。

它是慢性肾病的一种终末阶段,并且常导致肾功能衰竭。

肾脏纤维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综合作用过程,下面将详细介绍其发生的主要过程。

1.炎症反应引起细胞损伤:慢性肾炎、药物中毒、高血压等因素会引发肾小球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炎性反应,导致肾组织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2.细胞损伤引发细胞系信号通路的激活:细胞损伤后,受损细胞内的信号通路会被激活,包括TGF-β1、NF-κB、CTGF等,这些信号通路的活化促进了纤维化的进程。

3.炎细胞和炎性因子的释放:炎细胞的浸润和各种炎性因子的释放相互作用,产生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炎性因子会进一步损伤肾小器官。

4.细胞增生和迁移:细胞增生和迁移是纤维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会增生,并从肾小管壁进入肾间质,形成肾脏组织的异常增生。

这些细胞会释放一些生长因子,如胶原增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TGF)等,进一步刺激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5.细胞外基质沉积:在纤维化的过程中,细胞外基质的沉积起着重要的作用。

受刺激的间质细胞会产生胶原、纤维连接蛋白等胶原成分,并分泌到细胞外形成纤维网络。

这些纤维网络逐渐增多,取代了原有的健康肾组织。

6.过度纤维化:炎症反应和细胞增生导致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增加出现纤维化的表现。

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会导致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结构和功能的进行性损伤。

7.血管收缩:纤维化的过程中,肾组织血管的结构也发生改变,如肾小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等。

这导致了肾组织缺血和缺氧现象,进一步加重了纤维化的程度。

8.肾小球硬化:纤维化的过程引发了肾小球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肾小球内的毛细血管壁变得增厚和硬化,导致毛细血管滤过率下降,肾小球滤过功能丧失。

总之,肾脏纤维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综合作用过程。

炎症反应、细胞损伤、细胞增生和迁移、细胞外基质的沉积等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导致肾脏纤维化的发生。

肾脏纤维化(5篇)

肾脏纤维化(5篇)

肾脏纤维化(5篇)肾脏纤维化(5篇)肾脏纤维化范文第1篇肾脏疾病与高血压关系非常亲密。

肾脏疾病会引起高血压,高血压也会引起肾脏疾病。

第6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议显示:全国各大城市高血压患病率为15%。

我国约有1.6亿高血压患者。

临床上90%的肾衰患者合并有高血压。

过去10 年中,美国终末期肾病(ESRD)发病率以大约每年9%的速度增长,其中高血压引起的ESRD 新患者占28%[1]。

肾脏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最终结果,是导致ESRD的主要缘由之一。

肾脏纤维化与高血压互为因果,假如不加以掌握则会恶性循环。

因此减轻肾脏纤维化,掌握高血压,打破此恶性循环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与高血压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阐述肾脏纤维化的发病机理及其与高血压的相互关系。

1 肾脏纤维化形成机制1.1 肾脏纤维化的发生过程目前认为肾脏纤维化的进展过程主要分为四阶段[2]。

第一阶段是细胞的活化和损伤,炎症损伤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活化及肾间质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其次阶段是促纤维化因子的释放,包括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血管活化因子和趋化黏附因子;第三阶段是纤维化的形成,表现为基质蛋白合成增多,降解削减,导致基质蛋白在肾间质沉积;第四阶段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伤,主要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肾脏的沉积所致。

此阶段肾小管四周毛细血管堵塞,有效肾单位进行性削减,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

1.2 肾脏纤维化发生的主要机制肾脏纤维化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动态过程,主要由肾脏细胞、纤维化因子、ECM等相互作用而产生。

1.2.1 肾脏纤维化形成过程的参加细胞1.2.1.1 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是肾间质的固有细胞之一,肾间质积聚的基质蛋白主要是Ⅰ型和Ⅲ型胶原以及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on,FN),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合成[3]。

正常状况下大多数成纤维细胞处于静止状态,只有小部分细胞参加基底蛋白的合成和沉积。

肾纤维化的细胞和分子基础

肾纤维化的细胞和分子基础

肾纤维化的细胞和分子基础纤维化造成的正常肾实质破坏是导致慢性肾脏病渐进性损伤的常见致病因素。

了解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病基础可以为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更好的选择。

虽然其机制较为复杂,但可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点:①间质性炎性反应,同时参与致病和修复过程;②主要来源于肾间质细胞(成纤维细胞)的肌纤维母细胞形成独特的间质细胞群,参与细胞外基质与间质瘢痕形成;③肾小管上皮细胞在损伤早期参与损伤过程,在损伤后期由于其再生能力的丧失成为纤维化的受害者;④間质毛细血管完整性的破坏导致氧输送受阻,发生恶性级联缺氧-氧化应激,加重了肾损伤和纤维化,由于缺乏足够的血管生成反应,无法维持健康的间质毛细血管网络。

遗传和表观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也日益受到重视。

心肾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与肾脏纤维化的高发病率和病死率密切相关。

[Abstract] The destruction of normal kidney parenchyma caused by fibrosis is a common cause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Understanding the pathogenesis of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can provide a better treatment option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lthough complex,it can be mainly summarized as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①Interstitial inflammatory reaction,which participates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repair process. ②Myofibroblast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renal interstitial cells (fibroblasts)forms a unique cell mass,which participates in the format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and interstitial scars. ③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participate in early kidney injury,and in the late kidney injury,they become the victim of fibrosis for the loss of the regenerative ability. ④The damaged integrity of interstitial capillaries results in the disruption of oxygen transport,and the incidence of a malignant cascade of hypoxia and oxidative stress aggravates renal injury and fibrosis. Due to the lack of sufficient blood vessel formation,the healthy capillary network can not be maintained. The importance of genetic and epigenetic factors has also been paid more attention. The incid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ardiac syndrom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renal fibrosis.[Key words] Extracellular matrix;Interstitial capillaries;Renal fibrosis;Macrophages;Fibroblasts慢性腎脏病的高发病率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肾间质纤维化与Vimentin 和α-SMA的表达

肾间质纤维化与Vimentin 和α-SMA的表达

肾间质纤维化与Vimentin 和α-SMA的表达肾间质纤维化是以肾间质中细胞及胶原成分聚集增多、伴肾小管萎缩和扩张变形、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减少、肾单位进行性破坏、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为特点的病理变化。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RIF)与肌成纤维细胞密切相关。

RIF主要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萎缩和消失,肾间质单核细胞的浸润,同时肌成纤维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过渡集聚。

在肾间质纤维化的过程中,主要效应细胞是成纤维细胞,但肾小管上皮细胞对其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故肾小管上皮细胞与肌成纤维细胞在肾间质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而纤维化标志蛋白的表达程度可以用来预测纤维化的程度。

1 肌成纤维细胞与肾间质纤维化肌成纤维细胞是一种超微结构介于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之间的特殊类型的细胞,具有活跃的增殖和分泌胶原的能力,是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沉积增多的主要来源,而后者是组织纤维化的特征,Lama[1]提出成纤维细胞的过渡生长了和凋亡减少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理有关。

肾间质中成纤维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细胞均能分泌ECM,而肌成纤维细胞是肾间质中产生ECM的主要的细胞,在肾间质纤维化中起重要的作用。

Manotham[2]等发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成纤维细胞可向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展。

肌成纤维细胞同时具有成纤维细胞和肌细胞的特性,不同病理情况下,不同组织中的肌成纤维细胞细胞骨架表型不同,其中波形蛋白(Viment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3、4]是两种主要的标志蛋白。

α-SMA、Vimentin是两种细胞骨架蛋白。

α-SMA是平滑肌细胞的标志,目前被认为是肌成纤维细胞的标志。

而Vimentin 则被认为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在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2 肾间质纤维化与vimentin和α-SMA的表达在正常情况下,成熟的小管上皮细胞的主要标志是角蛋白,间质细胞主要表达vimentin,而vimentin是细胞源于间充质的标志。

慢性肾脏病与肾脏纤维化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与肾脏纤维化研究进展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07,27(6):831-834.
[8】Fofine
M,Torregrossa R,Ced M.et a1.TGF—betal induce epithelail
transition
mesenchymal
but
not
myofibmblast transdifferentiation of

A.Molecular basis of renal
fibrosis[J J.Pediatr Nephrol, II,
2000,15(3-4):290-301.
[4]Seceia
T M。Maniem C,Belloni

s,et a1.Role of angiotensin
in
endothelin一1 and L-type calcium channel
于Smad信号通路在RIF中的可能机制。我们进一步探讨防治
RIF的新策略。
3.了越来越多的
研究证实.它不但能加速急性肾衰中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再生. 而且能减缓慢性肾衰的进程。在肾脏。HGF主要表达于肾间质 细胞、肾小球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它以内分泌、自分泌和旁分 泌的形式。特异性作用于靶细胞一TEC。发挥其对肾脏的保护作 用.Docherty等【12]报道HGF可以阻止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 胞凋亡。在不同的细胞中,HGF通过不同的方式阻断TGF.Bl 的信号转导。 调控ECM代谢的降解酶系统主要包括:(1)基质金属蛋 白酶(MMPs)是舍有锌指结构的一个酶家族,对多种细胞外蛋 白具有溶解作用;(2)TIMPs,其特异性抑制物是MMPs,MMPs 与1rIMPs相互作用,是影响ECM降解或堆积的重要因素。 体内外实验证实HGF是一种重要的抗纤维化的因子。 HGF延缓IuF的可能机制如下:(1)HGF可中和TGF.B,的促纤 维化作用,如HGF抑制TEC及内皮细胞凋亡,促使TEC分支 形成,保护和重建肾小管结构、功能的完整性.刺激或诱导蛋白 酶及一些基质金属蛋白酶降解ECM:(2)HGF可抑制TEC表达 d一平滑肌肌动蛋白(d.SMA)。阻止TEC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 并减弱由TGF.B,诱导的E一钙依赖蛋白的表达抑制,且呈剂量 依赖性,还可减少FN在细胞外沉积:(3)HGF可促进基质金属 蛋白酶一9(MMp-9)表达.同时抑制rnMP.1和TIMP一2表达,从

巨噬细胞与肾间质纤维化

巨噬细胞与肾间质纤维化
巨噬细胞与肾间质纤维化
陈 晓 崔 艳 安惠霞 张庆芳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二病区,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关键词〕 肾间质纤维化; 巨噬细胞 〔中图分类号〕 R6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02(2012)16-3603-04;doi:10. 3969 / j. issn. 1005-9202. 2012. 16. 133
1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是单核细胞随血流到全身各种组织后分化而成,
是单核 / 吞噬细胞系统中高度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在部位 不同类型和命名也不一样。巨噬细胞可分泌释放血小板源性 生长因子( PDGF) 、一氧化氮( NO) 、活性氧( ROS) 、白细胞介素 ( IL) 、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补体和金属蛋白酶类等〔4〕,参与 局部炎症反应,发挥吞噬防御和抗原提呈功能。基于细胞表面 标志和细胞因子分布不同,将巨噬细胞分为 两 种 表 型 ( 如 图 1) : M1 型 和 M2 型。M1 型 通 过 经 典 途 径 活 化,γ-干 扰 素 ( IFN-γ) 、脂多糖( LPS) 或细胞因子〔如 TNF 和粒细胞-巨噬细 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 〕能诱导经典的 M1 巨噬细胞活化, 产生和分泌 IL-1,6,12,TNF-α,巨噬细胞趋化蛋白( MCP) -1,CC 亚族 趋 化 因 子 ( CCL2,CCL3,CCL4,CCL20 / MIP-3a) ,ROS,NO 等细胞因子,是导致炎症和免疫损伤的主要成分。M2 型是经 选择性活化,IL-4、IL-13、免疫复合物、IL-10 等多种刺激物诱导 的活化,产生分泌纤维连接蛋白( FN) 、galectin-3 ( B-半乳糖苷 黏合素家族成员之一) 、TNF-α、IL-10,1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IGF) 、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细胞外基质( ECM) 等,具有强

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特点与研究进展

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特点与研究进展

03
肾单位损伤及修复
肾纤维化过程中,肾单位受到损伤,导致肾小球和肾小管萎缩、硬化
和功能丧失。同时,肾脏固有细胞发生增殖和分化,参与损伤修复过
程,但过度修复会导致纤维化的发生。
肾纤维化的诊断与评估
病理学诊断
生化指标
肾活检是诊断肾纤维化的金标准。通过观察 肾脏病理切片,可以判断肾脏是否发生纤维 化及纤维化的程度。
《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特点与 研究进展》
2023-10-28
目 录
• 肾纤维化概述 • 肾纤维化动物模型构建 • 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应用 • 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01
肾纤维化概述
肾纤维化的定义
• 肾纤维化: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固有细胞损伤,从而 引发一系列的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导致肾脏发生纤维化的 病理过程。
发展前景与展望
揭示发病机制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有 望更深入地揭示肾纤维化 的发病机制,为治疗提供 更多线索。
发展新型治疗策略
基于新的动物模型,未来 有望发现更多针对肾纤维 化的新型治疗策略,提高 治疗效果。
完善疾病评估体系
未来可能建立更完善的肾 纤维化评估体系,以便更 准确地诊断和评估疾病进 展。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模型的构建方法,选择合适的药物 、毒素或手术方法。
定期进行肾功能和病理学检查,评估肾脏纤维化的发 展情况。
03
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应用
研究肾纤维化的发生机制
疾病模拟
动物模型可以模拟人类的肾纤 维化过程,帮助研究者深入理
解肾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病理学研究
通过对动物模型进行病理学检查 ,研究者可以观察到肾纤维化的 病理变化,如肾小球硬化、肾小 管萎缩等。

肾脏纤维化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肾脏纤维化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肾脏纤维化发生机制研究进展刘必成石家庄肾病医院东南大学肾脏病研究所/附属中大医院肾科肾脏纤维化(renal fibrosis)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关键原因,其病理特征为肾单位结构毁损,肾脏固有细胞消失,细胞外基质成份堆积。

据国际肾病学会估计,全球成人CKD 患病率高达10%,其中不少患者将不可避免地因肾脏纤维化而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患者必须依赖肾脏替代治疗维持生命,我国目前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人数正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医疗费用巨大。

攻克肾脏纤维化一直成为慢性肾衰竭防治中最为关键的科学问题。

人类对肾脏纤维化认识已经数百年。

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解剖学家米开朗基罗就发现肾脏发生萎缩。

1827 年,英国医生Bright 首先发现肾炎能够引起肾脏萎缩。

1952 年,Robert Platt提出肾脏结构改变最终可能引起肾功能衰竭。

1955 年,Poul Iversen 和Claus Bruns 首次将肾脏活组织检查应用于肾脏病诊断。

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肾脏纤维化是肾脏慢性炎症疤痕修复的灾难性结局。

因此攻克肾脏纤维化,必须要搞清楚肾脏炎症反应是如何启动的,炎症反应启动后肾脏固有细胞发生了哪些反应,这些反应如何才能被临床监测和控制等一系列科学难题。

肾脏的炎症反应是如何启动的?肾脏炎症反应是肾脏纤维化形成的始动因素。

研究证实,包括创伤、感染、免疫反应、血流动力学改变、代谢紊乱、遗传性疾病在内的多种病因均可诱导肾脏发生炎症反应。

现在认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最易遭受各种损害性因素的刺激,内皮细胞损伤是激发肾脏炎症反应形成的重要原因。

内皮受损后,一方面会引起血小板聚集、促凝血物质释放,局部微血栓形成;另一方面,促炎物质释放,炎症细胞浸润、粘附,释放炎症介质(包括生长因子、趋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

而炎症介质对肾脏固有细胞(如上皮细胞、足细胞、内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等)和炎症细胞的交互作用起着十分重要的沟通、联络和激化作用。

纤维化组织或器官发生纤维组织增生的过程

纤维化组织或器官发生纤维组织增生的过程
接反映纤维化的程度。
并发症及危害
器官衰竭
严重纤维化可导致器官功能衰 竭,甚至危及生命。
恶性转化
部分纤维化组织可能发生恶性 转化,形成肿瘤。
生活质量下降
纤维化引起的疼痛、呼吸困难 等症状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质量。
治疗困难
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 ,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
防纤维化疾病。
饮食调整建议
均衡饮食
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以维持身体健康。
抗氧化食物
多食用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坚果和种子,有 助于减轻氧化应激反应,预防纤维化。
限制盐分摄入
高盐饮食可能导致高血压和水肿,进而加重纤维化症状。建议减 少盐分摄入,避免腌制食品和高盐零食。
THANKS
感谢观看
定期随访和复查重要性
监测病情进展
定期随访可以及时了解纤维化疾病的进展情况,以便医生根据病 情调整治疗方案。
评估治疗效果
通过定期复查,医生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判断当前治疗是否有效, 以及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及时发现并发症
纤维化疾病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感染、呼吸衰竭等。定期随 访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并发症,避免病情恶化。
疼痛与不适
纤维化组织增生可刺激神 经末梢,引起疼痛、麻木 等不适感觉。
纤维化程度评估方法
组织活检
通过取少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观察纤维组织的增生程度和结
构变化。
影像学检查
如X线、CT、MRI等,可显示器 官的形态和结构变化,评估纤维
化的范围和程度。
血液学检查
检测血液中与纤维化相关的指标 ,如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等,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肾小球硬化形成过程: 1、各种原发、继发致损伤病因,长期 持续作用于肾小球,破坏了肾小球内自我调 节功能,促使肾小球局部微循环障碍,造成 肾小球缺血、缺氧。
2、由于持续性的缺血、缺氧,导致肾小球 毛细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内皮细胞被激活,在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导引下吸引血循环 中的炎症性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 单核-巨噬细胞)向受损区与系膜区浸润,炎症 细胞被激活并释放系列炎性介质如:IL-1、IL8、TNF-α 等,引起肾小球内炎症反应,从而启 动了肾小球硬化,肾脏纤维化形成过程。
而MyoF合成与分泌的胶原不易被降解, 故而破坏了对ECM合成与降解的动态平衡调节 机制,导致大量ECM的异常积聚,破坏了肾脏 组织结构,导致功能肾单位逐渐丧失。肾功 能进行性恶化到消失是肾脏纤维化形成的最 终结局。
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各类肾脏病发 展到终末期的共同途径,再次证实:肾小管 -间质纤维化程度与患者的肾功能以及预后 密切相关。因此即早有效地减轻与控制间质 中的炎性细胞浸润,控制炎症性反应,来防 止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是可以延缓肾功 能恶化进展,患者预后是可以改善与逆转的。
参考资料:肾病导医网39shenbing
一、肾脏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肾脏纤维化是一个发展过程,是所有慢性 肾脏病(CKD)病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 的一种病理损伤过程。
各种治病病因引起的CKD,病情进展到终末 期肾衰竭(ESRF),其实质是肾脏纤维化、硬 化形成造成的,从而导致有效肾单位的丧失和 肾功能进行性下降。
7、间质的炎症反应以及TEC活化后表达分 泌的促纤维化因子TGF-β 、PDGF反复持续刺 激下,间质中的固有细胞成纤维细胞被激活, 并分泌胶原,促使成纤维细胞增殖,并通过来 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后的成纤维细胞一 起发生细胞表型转分化,转化成肌成纤维细胞 (MyoF)。
8、MyoF形成后,继续在PDGF、TGF-β 的刺激 下,分泌Ⅰ、Ⅲ胶原,MyoF同时还促进抑制降解的 T1MPs与PAI合成增加,从而破坏了ECM合成与降解 动态平衡调节功能,ECM生成增加。
3、在炎性介质、导致的炎症反应不断刺激下, 进而促使系膜细胞、肾小球上皮细胞被激活,促 使MC增殖、收缩,并表达分泌系列炎性介质、细 胞因子(PDGF)、生长因子(TGF-β )、血管活 性因子(ET-1、Ang-Ⅱ);促使肾小球上皮细胞 足突融合释放促炎症因子,上皮细胞增生等导致 肾小球“三高”状态,促使GBM损伤,通透性增加, 在临床上会出现蛋白尿、血尿。
在肾脏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炎性细胞浸润, 肾脏固有细胞在致纤维化因子(GF)、细胞因 子、生长因子作用下,细胞表型发生转化是肾 脏纤维化形成的主要机制。此外细胞外基质 (ECM)成分的产生与降解过程失调,导致ECM 过度积聚,进一步促进肾脏纤维化、硬化和肾 功能进行性恶化及肾单位丧失。
肾脏纤维化的病理特征: 肾脏纤维化是以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 质纤维化、肾血管纤维化、硬化以及细胞外基 质ECM过度积聚与沉积并取代健康肾单位造成 肾单位逐渐丧失为特征。
肾脏纤维化损伤后的病理变化: 肾脏纤维化形成中涉及到以下几个环节: (1)炎性细胞浸润; (2)肾脏固有细胞损伤、活化、分泌,细 胞增殖与凋亡;以及细胞表型转化; (3)促炎症因子的异常分泌; (4)细胞外基质异常积聚;
(5)ECM产生与降解功能失调等多个重要 环节造成大量的ECM在肾脏内聚集与沉积并导 致肾小球硬化、足细胞丢失;肾小管及间质毛 细血管减少、荒废,肾小管萎缩;完整的肾单 位逐渐减少直至消失;肾小球滤过率(GFR) 进行性下降;最终导致肾功能丧失的病理、生 理变化。
2、持续性高血压引起出球小动脉扩张, 促使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内皮细 胞受损,同样启动和加速肾脏纤维化。
3、由于肾小球内压刺激,PDGF、Ang-Ⅱ、 ET-1释放,进一步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间 质成纤维细胞增殖,导致管腔狭窄,血管硬 化。
9、终末期的MyoF、不再受PDGF与TGF-β 刺激, 而自主合成大量不易被降解的ECM,促使其沉积与 聚集,并取代肾单位组织,破坏了肾功能,最终间 质纤维化形成。
(三)肾内血管纤维化、硬化加速肾脏纤 维化的形成
1、肾血管纤维化在肾脏纤维化形成过程 中,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由于高血压的持 续存在,引起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球内 高压导致肾小球缺氧,肾小球代偿性肥大。
4、在致纤维化因子PDGF、TGF-β 反 复刺激下,促使MC表型转化成MyoF,并 分泌和合成胶原Ⅰ、Ⅲ,细胞外基质 (ECM)积聚,并取代肾小球其他固有细 胞,破坏其组织结构,肾小球硬化形成。
(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形成过程 5、来源于肾小球的炎症性细胞(单核细
胞与T淋巴细胞)在MCP-1的趋化因子的导向 下,向PDGF引起间质炎症性反应。
间质纤维化是肾脏纤维形成并导致肾功能衰 竭的关键
在肾脏纤维化病理损害中,病情进展到ESRF,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起决定性作用。只有单纯的 肾小球硬化,而没有同时伴有肾小管-间质的炎 性细胞浸润和纤维化,一般不会发生肾功能不全。
而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形成中,单核 -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浸润引起的间质炎 症性反应,促进了间质成纤维细胞活化、增 殖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成纤维细胞转 分化(EMT)后共同形成的肌成纤维细胞 (MyoF)产生细胞外基质(ECM)的主要来 源。
6、在炎症性刺激与来源肾小球的蛋白尿共同作 用下,肾小管上皮细胞(TEC)被激活,TEC通过(1) 分泌促炎症因子IL-1、CTGF、bFGF、TGF-β 、PDGF 进一步加重间质炎症性反应,促使TEC增生与肥大。 (2)通过分泌内皮素-1(ET-1)与AngⅡ促使小管 周围血管收缩,间质缺血,引起TEC凋亡,肾小管萎 缩。(3)炎症刺激以及促纤维化因子EGF、IGF、 TGF--β 的过度反复刺激,促使TEC表形转化成成纤 维化细胞(EM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