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称为“人类世”的时代,人类活动是塑造地球系统 …

合集下载

《人类与生态文明》课程笔记

《人类与生态文明》课程笔记

《人类与生态文明》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绪论1.1.1 人是什么人是一种高等动物,具有智慧、情感和创造力。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社会结构。

人具有自我意识、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和利用。

1.1.2 生态是什么生态是指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总体,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

1.1.3 社会发展与人的需求有何关系社会发展与人的需求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需求不断增长和变化,从基本的生存需求逐渐发展到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同时,社会发展也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条件,以满足这些需求。

1.1.4 如何认识与理解“人类与生态文明”“人类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理想状态,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

要认识和理解为“人类与生态文明”,需要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征、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和目标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第二章地球、环境与人2.1 独特的星球2.1.1 地球存在的时间地球形成于约46亿年前,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

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为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条件。

2.1.2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大气层、水圈和生物圈等组成。

这些圈层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地球的生态环境。

2.1.3 地球大气层演变与生命地球大气层的演变对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地球大气层中缺乏氧气,随着光合作用的生物出现,大气层中的氧气逐渐增加,为高等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2.2 地球、生命与人2.2.1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生命的起源尚无定论,目前主要有化学进化论和宇宙生命论等观点。

生命在地球上的进化历程表现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趋势。

2.2.2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人类起源于非洲,经历了南方古猿、直立人、尼安德特人和智人等阶段。

与人类世对应的概念

与人类世对应的概念

与人类世对应的概念人类世(Anthropocene)是指人类活动在地质历史上对地球生态系统、地表地质结构、气候系统等所造成的显著影响。

这个概念于2000年提出,旨在强调人类对地球的影响已经超过了自然过程,成为地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以下是与人类世相关的一些概念:1.环境破坏: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包括森林砍伐、土地开垦、生物多样性丧失、海洋污染、气候变化等。

这些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和生物群落的改变。

2.土地利用变化:人类活动改变了土地的覆盖和使用方式,例如城市化、农业扩张和工业开发。

这导致了土地的退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以及生态系统的破坏。

3.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这造成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海平面上升,以及其他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许多挑战。

4.资源过度开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水资源等。

这导致了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

5.污染:人类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这些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6.生物多样性丧失:人类活动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种群的灭绝。

这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7.可持续发展:人类世的概念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破坏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8.环境正义:人类世的概念引起了对环境正义的思考,即环境资源和负面影响的分布是否公平,以及对环境污染者的追责和赔偿问题。

9.绿色技术和创新:人类世的出现促使了对可持续技术和创新的需求,以减少环境负荷和改善生活质量。

10.地球公民意识:人类世的概念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了挑战,促使人们认识到自己是地球的公民,并承担起保护地球的责任。

人类世的概念提醒我们,人类的活动对地球具有深远的影响,并需要采取行动保护地球的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环保节能培训

环保节能培训

2017年中国大气污染现状及政策分析
二、燃煤贡献主要污染,电力、非电政策指标 相继出台
我国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煤 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主导,以工业、电力燃煤 为主,消费占比超过90%,民用燃煤为辅。从 2013年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简称“大气十条”),提出了明确的空气质量 目标开始,各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法规政策,全面 支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其中,新版《环境空气 质量标准》和针对火电、钢铁、水泥、化工行业 和非电燃煤锅炉等行业分别的排放标准是促使各 企业实施烟气处理工程的最有力政策。
1、火电行业迎“超低排放”,改造进程火速开展
2014年,发改委等部门提出“超低排放”,即在 基准氧含量6%条件下,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 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已经全 面超越欧盟的水平,并于2015年底依照《全面实施燃 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实施,东部地 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将分别在2017年、2018年和 2020年前基本完成所有燃煤电厂的超低排放改造。
环保节能培训
The
Is yours!
201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为“人人参与 创建绿色家园”, 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 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呵护环境质量,共建美丽家园。
2017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旨在 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共同建设美丽 中国。
4、水泥行业迎史上最严环保标准
水泥生产过程中主要需要注意脱硝,因为石灰石的大量 使用使二氧化硫排放较容易达标。从2013年起,国家陆 续出台相关政策,提出水泥工业的减排目标,制定新的 排放标准和技术规范。根据“大气十条”配套措施之一 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水泥行业 氮氧化物排放标准收紧至400mg/Nm³(重点地区 320/Nm³),二氧化硫排放标准收紧至200mg/Nm³(重点 地区100mg/Nm³)粉尘排放(水泥窑等热力设备)收紧 至30mg/Nm³(重点地区20mg/Nm³)。

地球历史演化与地质时代划分

地球历史演化与地质时代划分

地球历史演化与地质时代划分地球的历史是一个漫长而精彩的故事,通过对地质学的研究,我们能够了解到地球上曾经发生过的种种变迁和演化。

地质时代划分则是一种将地质历史分段的方式,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演化的过程。

一、地球形成与原始地壳的演化地球的形成始于约46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后,经过长时间的星云演化和行星凝聚,最终形成了地球。

地球最初的地壳是由于火山喷发活动而形成的玄武岩,这种原始地壳一度占据地球表面的大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始地壳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岩浆从地下涌出,经过冷却和固化,形成了新的地壳。

这一过程形成了地质时代中的最古老的岩石——花岗岩,也标志着地球的演化进入了新的阶段。

二、古生物时代与古生物的演化在地质时代的划分中,古生物的演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古生物时代是指地球历史上的特定时期,以该时期的特定古生物为特征。

例如,奥陶纪是古生代的一个时期,也是生命多样性迅速发展的时期。

在奥陶纪,海洋中出现了大量的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也是鱼类首次出现的时期。

这些古生物对地质学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标志,通过研究它们的化石,我们能够确定地球历史的时序和进程。

三、地壳演化与板块构造模式的形成地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地壳演化是指地球地壳在长时间内的形态变化和构造运动。

通过对地质时代的划分,我们发现地球的地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了多次断裂、隆起和沉降等地质变化。

地球的地壳演化最终导致了板块构造的形成。

板块构造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壳被分割成多个大块,这些板块在地球上漂移并相互碰撞。

板块构造的存在使得地球表面出现了大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也导致了山脉的形成和洋山系的生成。

四、现代地质时代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后,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

这些影响也在地质时代的划分中得到了体现。

例如,工业革命带来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

这一时期被称为“人类世”,这一新的地质时代代表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巨大改变。

初中生日记:读懂地球

初中生日记:读懂地球

初中生日记:读懂地球初中生日记:读懂地球在地球的历史上,很多“大事件”塑造和改变了地球:来自太空的岩石撞击,熔化了地表;地壳板块漂移,改变了海洋和陆地的格局;火山爆发影响地球大气层的状态,导致气温时高时低;地球上孕育出生命,同时它们又改变了地球……所有这些“大事件”都在地球的岩石中留下了痕迹,把岩层变得像一本“日记”。

日记中的“文字”包括地质学上的改变,也包括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体形成的化石。

这些化石告诉人们,某一地质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怎样的,后来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设法读懂这本大自然留下的日记,我们才多多少少地知道一些发生在遥远过去的“大事件”。

地球进入“人类世”了吗?这本地球“日记”是不完整的,只有一部分“页面”保留了下来,其他则消失于侵蚀、地壳板块运动和造山运动中了,但科学家们还是大致读懂了这本残缺的“日记”。

地球“日记”的时间跨度大约为45.4亿年,人们称之为“地质年代”,地质年代又被一层层地分为更小的时间单位,如宙、代、纪、世、期、时等。

不论是参天大树还是微生物,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在改变着地球。

然而,当人类这个物种出现以后,其对地球的影响力如此之大,远超其他一切物种,因为人类能掌握科技这种改变地球的全新手段。

一些科学家认为,由于人类成为影响地球环境的主要力量,地球也因此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地质时代――“人类世”(Anthropocene)。

“人类世”这个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是美国密歇根大学地质学家尤金?斯托莫率先提出的。

到了2002年,由于德国化学家保罗?克鲁岑的努力,这个词变得为大众所熟知了。

假若人类的影响将地球带进了“人类世”的新时代,那么“人类世”就应接在全新世之后。

全新世开始于11700年前,它标志着最近一次冰期的结束。

气温反常,不降反升冰期是一种周期性出现的地质时期。

通常情况下,地球接受太阳的热量是恒定的,但在有些年份,季节间的反差会变小。

例如一个湿润的冬季带来更多的水分并降下更多的雪,白色的雪反射更多的阳光,造成温度进一步下降。

海洋科学导论基础复习-(含答案)

海洋科学导论基础复习-(含答案)
44. 大洋盆地:是指大洋中脊坡麓与大陆边缘(大西洋型的大陆隆、活动型的海沟) 之间的广阔洋底,约占世界海洋面面积的二分之一。
2
面积的 39%。在南半球陆地面积只占 19%。
12. 以经度 0°,N38 °和经度 180°、 S47 °为极点分割地球,则海陆面积比达到 最大,称“陆半球”和“水半球”。陆半球中心位于西班牙东南沿海,水半球中心 位于新西兰东北。
13. 根据海洋的盐度、温度等要素的特点和形态特征,可将海洋分为主要部分和附属 部分,主要部分为洋,附属部分为海、海湾和海峡。
16. 南大洋的特点:(1)自成体系的环流系统;(2)独特的水团结构;(3)世界大洋 底层水团的主要形成区;(4)对世界大洋环流起重要作用。
17. 海:海洋的边缘部分。全世界共有 54 个海,面积占世界海洋面积的 9.7%。海的特 点:(1)深度较浅,一般在 2000m 以内;(2)海洋水文要素受大陆影响,有明显 的季节变化;(3)水色低,透明度小,无独立的潮汐和洋流系统,潮汐由大洋传 入,潮差显著;(4)有自己的海流环流形式。
海洋环境噪声源包括海浪飞溅形成的噪声风与海浪表面相互作用产生的噪声击岸浪发出的声音雨滴声海洋湍流生物噪声海水分子热运动所辐射的噪声远处航船噪声和沿岸工业噪声指已形成平稳随机过程的随机噪声地震扰动形成的低频声波冰层破裂产生的噪声火山爆发以及远处风暴引起的噪声等等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
第一节 1.地球限度(Planetary boundaries):safe operating space for humanity;是指
2.据科学家判断人类可能跨越的四项地球限度:气候变迁(climate change)、生物 多样性(biodiversity loss)、氮磷循环(nitrogen cycle and phosphorus cycle)、森 林砍伐与土地使用变更(deforestation and other land use changes)。

保罗·克鲁岑(1933—2021)

保罗·克鲁岑(1933—2021)
资料来源 Nature源自642021 10 世界科学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克鲁岑还是第一个对可能出现的 “核冬天”发出警告的科学家。20 世 纪 70 年代,他任职于美国国家大气研 究中心,并为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 理局建立了一个平流层研究项目。与 此同时,他对低层大气(即对流层) 的化学和气候变化产生了兴趣,并对 空气污染源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 森林砍伐和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物质 燃烧(主要是热带地区)便是污染源
之一,但此前一直被忽视。
受此启发,克鲁岑开始研究核冲 突中可能引发的风暴性大火的影响。 这些大火产生的烟雾中的黑碳会从阳 光中吸收能量,并将烟雾喷射到更高 的高度,使烟雾的生命周期更长,并 导致地球表面变冷。1982 年,克鲁岑 与化学家约翰 • 伯克斯(John Birks) 合著了一篇副标题为“黄昏时分”的 文章。因为这篇文章,有一个团队警 告 说, 超 级 大 国 之 间 的 冲 突 可 能 会 导致核冬天。后来,曾在 1985 年至 1991 年担任苏联领导人的米哈伊尔 • 戈尔巴乔夫表示,正是因为对这一可 能的后果顾虑重重,他在 1987 年与美 国总统罗纳德 • 里根签署了核武器控 制协议。
2006 年,他呼吁推动对地球工程 的研究,以应对控制排放的努力无法 阻止全球气温上升的局面。
克鲁岑是一位极具创造力的科学 家,他治学严谨,善于沟通。在科学 和公共辩论中,他孜孜不倦地阐述人 类世面临的挑战。当前的新冠疫情也 是人类世的产物,克鲁岑肯定希望我 们继续承担起发展科学、保护社会和 人类家园的责任。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克鲁岑积极 投身于有关臭氧损耗的激烈公共辩论 中。他从 1980 年开始担任德国马克斯 • 普朗克科学促进学会化学研究所所长, 并被任命为德国议会保护地球大气层 预 防 对 策 委 员 会 委 员。 该 机 构 1989 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对大气和气候政策 的起草产生了影响。克鲁岑的工作为 1987 年《蒙特利尔议定书》奠定了基 础,该议定书的签署国承诺逐步淘汰 消耗臭氧的物质。

生态智慧研究:历史、发展与方向

生态智慧研究:历史、发展与方向

生态智慧研究:历史、发展与方向DU Chunlan;JIA Liuyao【摘要】为应对人类世背景下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生态智慧概念得到了人居环境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生态智慧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其科学支撑、研究范畴和发展方向仍不清晰.回顾“生态智慧”概念的发展,发现其与环境运动和可持续性科学联系紧密.通过文献计量与分析,验证了以人居环境学科为主体的生态智慧研究领域已初步形成,但存在与现代实践联系不紧密的问题.提出生态智慧迭代演进的概念框架和挖掘传统生态智慧、完善地域性生态技术合集、开展设计实践、建立生态智慧导向的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参与生态美学教育5个风景园林师可以促进生态智慧研究的重要方向.【期刊名称】《中国园林》【年(卷),期】2019(035)007【总页数】6页(P45-50)【关键词】风景园林;生态智慧;景观可持续性;生态实践;文献计量【作者】DU Chunlan;JIA Liuyao【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我们生活在人类世时代,人类活动对地球的许多物理和生物过程起主导作用[1],生态系统过程又为人类提供服务。

盲目的城镇化建设所带来的自然生态系统退化,导致生物多样性骤减、气候变化、水污染、社会不公平等当代环境与社会问题日益突出[2],甚至损害了未来世代的人类福祉。

通过景观和城乡规划来缓和甚至扭转上述问题[3],以增强人居环境的可持续性,成为当代规划师的责任与使命[4]。

在此背景下,“生态智慧”概念被引入人居环境学科[5],强调实证的知识、多学科的融合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以期指导可持续的景观和城乡规划实践。

自2014年于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举办第一届生态智慧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以来,生态智慧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包括生态智慧概念的内涵[5]、生态智慧与生态规划的渊源关系[6]、传统人居环境中蕴含的生态智慧[7-10],以及生态智慧在现代实践中的应用等[11-12]。

地球进入“人类世”(Anthropocene)

地球进入“人类世”(Anthropocene)

地球进入“人类世”(Anthropocene)开山、填海、建高楼、筑大坝,人类正在不遗余力的改变这个星球。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膨胀,人类活动的不断升级,地球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地质年代(Geologic Epoch)——人类世。

“人类世”在英文中有一个专有名词:Anthropocene,释义为Age of Man。

“人类世”一词最早由1995年诺贝尔奖得主、荷兰大气化学家保罗·克鲁岑(Paul Crutzen)提出,他认为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足以进入一个新的地质年代。

2008年,简·扎拉斯维奇(Jan Zalasiewicz,著有《人类之后的地球》一书)认为地球已正式进入了人类世。

而美国环境科学家威廉·拉迪曼(William Ruddiman)却认为人类世应可追溯至8000年前人类务农开始。

世界各地疯狂建造摩天楼。

上图是从164层、2717英尺的世界最高建筑迪拜塔——哈利法楼顶俯瞰。

农业工业化。

上图: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干旱的平原上是世界最大的温室蔬菜基地,温室可以高效利用水分和养分,能在全年供应蔬菜如冬天供应西红柿等。

但全球面临挑战的是粮食和肉类,而非西红柿。

这需要38%的无冰地表来养活今天的70亿人,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还将增加20亿。

第六次大灭绝。

哈萨克斯坦Aralsk历史博物馆:船鲟鱼(ship sturgeon)已几近灭绝,它已经从咸海彻底消失了;曾经是世界第四大湖泊的咸海由于引水灌溉棉花水量锐减甚至刮起了沙尘暴。

过去的5亿年间小行星撞击和其他自然事件导致了第五次物种大灭绝,而第六次大灭绝则可能由人类一手导演。

大坝林立的世界。

上图:美国内华达州的胡佛大坝。

大坝可以驯服洪水、用于灌溉以及生产世界16%的电力。

但同样也使4000-8000万人流离失所、使河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超过一半的世界大河现在都建起了水坝,有的像科罗拉多河一样,已露出河床。

持续干旱使米德湖(或称密德湖,是美国最大的人造湖和水库)湖底可怜的存水就像一个“浴缸”,而它却要承担西南部大片地区的供水。

现代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科学

现代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科学

现代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科学
刘彦随1,2,3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2.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3.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049)
摘要: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系统提出 30 a 来,对促进地理学综合研究、学科建设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发 挥了重要的科学支撑与导向作用。深入解析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的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诠释了现代人地 系统的类型与环境,提出了“人地圈”与人地系统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前沿领域。初步研究表明:① 现代人地 系统具有复杂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特征,人−地交互作用过程、格局及其综合效应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地球表层人 地系统成为现代地学综合研究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主题。② 科学认知和有效协调人地关系,亟需深入探究人地系 统耦合格局与机理,探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类型、结构及其动力机制。依据城乡关系将人地关系地域类型划分 为城市地域系统、城乡融合系统、乡村地域系统。乡村地域系统可细分为农业系统、村庄系统、乡域系统、城镇系 统等子系统,分别对应于作土关系、人居关系、居业关系、产城关系。③ 现代人类活动强烈地作用于地球表层人 地系统,形成了人地系统耦合与交互作用的地表圈层—“人地圈”,其实质是现代人类活动与地表环境相互联 系、耦合渗透而形成的自然–经济–技术综合体或人地协同体。④ 人地系统科学或人地科学是研究人地系统耦合 机理、演变过程及其复杂交互效应的新型交叉学科。它是现代地理科学与地球系统科学的深度交叉和聚焦,以 现代人地圈系统为对象,致力于探究人类活动改造和影响地表环境系统的状态,以及人地系统交互作用与耦合 规律、人地协同体形成机理与演化过程。人地系统耦合与可持续发展是人地系统科学的研究核心。传承创新人 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和发展人地系统科学,更能凸显地球表层人类的主体性、人地协同的过程性和可持续发展 的战略性,为人地系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现代人地关系;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人地系统耦合;乡村地域系统;人地系统科学 中图分类号:K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90(2020)08-1221-14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否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辩论辩题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否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辩论辩题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否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首先,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科学家和环保专家的支持。

例如,著名的生态学家兰德尔·奥尔德里奇曾经说过,“我们对地球的破坏是如此之深,以至于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地质时代,被称为‘人类世’。

”这说明人类的活动已经对地球的自然环境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其次,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导致了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大气污染、水资源匮乏等。

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健康。

例如,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每年因空气污染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700万人,这足以证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再者,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崩溃。

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数据显示,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因人类活动而灭绝,这对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这些证据都表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综上所述,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这一观点得到了科学家和环保专家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大量的实证数据的支持。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行动,保护自然环境,减缓环境问题的恶化。

反方辩手观点,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还未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首先,尽管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导致了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但是我们仍然有能力采取措施来减缓甚至逆转这些问题。

例如,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加强环境治理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从而改善自然环境。

其次,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虽然严重,但是自然界也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

例如,一些受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系统经过一定的时间和恢复措施后,可以重新恢复生机,这表明我们仍然有机会挽救自然环境。

再者,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还未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因为全球范围内已经出现了许多环保组织和倡导者,他们致力于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改善环境问题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科学家将目前所处的地质时代称为人类世

科学家将目前所处的地质时代称为人类世

科学家将目前所处的地质时代称为人类世
人类世是目前地质时代的一个分类,它代表了大约过去11,700多年以来地球历史上最漫长的地质时期。

科学家正在研究世界各地的土壤、岩石和生物特征,以确定这段历史上发展的阶段。

1.人类世的发展
人类世的发展主要与全球变化有关,全球变暖导致处于低纬度地区的海平面上升,使得大量水平线全部或部分被淹没;全球变冷会使得海水降低,水平线又再次暴露出来。

根据跟踪历史记录,人类世的迅速发展可能与更热的气候有关,这样的热气候会促进农业的发展,导致更多的土地被耕种,从而催生城市文明的兴起。

2.人类世相关发现
随着人类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家发现了许多与人类世有关的发现。

比如:在诸多河道挖掘土壤中发现了被认为是最古老的人类遗迹;发现了大量的文明遗迹,以及城市的发展历史。

科学也发现,在过去11,700年的人类世中,周期性的全球气候变化频繁发生,比如暖期和冰期的交替。

3. 人类世的影响
人类世的发展对我们的现代文明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由于气候环境通风且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人类文明得以迅猛发展。

比如科技水平
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城市不断扩张等等,都源于这一重要的发展历程。

此外,还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制度,如共同体制、民统制、奴隶制等,这些制度的出现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总结
人类世是目前地质时代的一个分类,它体现了现在地球上11,700多年以来最长的地质历史段。

与全球变化有关,人类世由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促成农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城市文明的兴起。

人类世的发展也影响了当今技术水平与农业生产力、城市发展以及新的社会制度的出现等等,是现代文明进步的重要一环。

消失中的咸海

消失中的咸海

消失中的咸海“船舶的墓地”里,锈迹斑驳的船体似乎在向人们倾诉着成海盛衰浮沉的故事。

人类往往会做出一些非常愚蠢的事情。

如果我们不能从威海消失中吸取教训,类似的事情还会再次发生。

中亚地区广袤的荒凉沙漠里,骆驼行走的脚下,是许多锈蚀船舶的“墓地”。

曾几何时,这些锈迹斑斑的船只意气奋发地航行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之间的近70000平方千米的威海海面上。

可如今,它们静静地躺卧在往昔的大湖上,沙漠里的骆驼在渐渐腐蚀的船体间慢慢地穿行。

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实施河流改道计划,引咸海源头之水灌溉棉田。

50年里,咸海的面积缩小了90%。

迅速萎缩的咸海毁掉了这里曾经兴旺发达的渔业经济,留下大量搁浅的拖网渔船,成为这片荒芜之地上的永久性地面标志。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于2010年乘直升机视察咸海现状,他还访问了乌兹别克斯坦的一座村庄——这座村庄原先坐落在咸海岸边,如今却置身于一片荒漠之中。

他说:“这显然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灾害之一,为此我深感震惊。

”经历多次沧海桑田变化的咸海咸海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境内(这两个国家曾是苏联的—部分),坐落在—个大而平坦的沙漠盆地中心。

咸海其实不是海,而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泊,在其全盛时期曾经是中亚第一大咸水湖、世界第四大湖,面积将近70000平方千米。

成海的英文名称是“Aral Sea”,大致可以翻译成“岛之海”,因它曾经在1公顷范围内拥有1500个岛而得名。

咸海的水流主要来自于中亚的两条内陆河——南部的阿姆河和东北部的锡尔河。

咸海是一个封闭系统,成海的水不会流出,造成湖水流失的唯一途径是蒸发。

由于径流量(流人的水量)小于蒸发量,咸海的含盐量比一般淡水湖高得多汗蒸房。

作为一个封闭系统,咸海在历史上有着很好的循环,自2亿多年前的上新世以来,成海经历了多次沧海桑田的变化:在冰期,因冰川封冻,成海萎缩变小;在间冰期,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咸海水体增大。

由于对全球环境自然变化的敏感性,咸海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人类世名词解释进化生物学

人类世名词解释进化生物学

人类世名词解释进化生物学
人类世是一个由地质学家和生态学家提出的概念,旨在描述人
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

这个概念强调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和
生态系统的深远影响,包括土地利用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
变化、化学污染和地质地貌改变等方面。

人类世的概念主张人类已
经成为地球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地质力量,其活动对地球的形态和功
能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人类世的概念反映了人类作为一种
生物种群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进化生物学研究生物种群是如何
适应和改变其环境的,而人类作为一种高度适应和智慧的生物种群,对地球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人类世的概念提醒我们要认识到人
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且需要采取行动来减轻这种影响,以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人类世的概念也提醒我们要重新审视人类与其他生物种
群之间的关系。

进化生物学认为生物种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依
赖关系,而人类世的概念提示我们要意识到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
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人类对其他生物种群的影响。

这种重新审视有
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以及人类与其
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总的来说,人类世的概念是一个涉及地质学、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概念,它提醒我们要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且重新审视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人类世的意义与科学定义

人类世的意义与科学定义

人类世的意义与科学定义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的资源消耗量和废物排放量不断上升,这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面对这些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人类世。

人类世是指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对地球系统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已经达到了可以在地质、生态和环境方面导致全球性变化的水平。

科学家们根据地球上化石纪录中的化学和生物标志物,可以确定人类活动的起点是什么时候,即在19世纪末距今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人类活动的趋势迅速加剧,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人类世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它告诉我们人类已经成为地球上最有影响力的物种之一,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承担起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的责任。

人类世不仅仅是一个概念,也是一个具体的现实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让人们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已经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并且还在持续不断地加剧。

通过对人类活动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对地球系统的影响,并采取措施减少这些影响。

科学家们也开始研究如何对人类世进行科学定义。

他们在地球变质纪录中寻找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指标,包括有机物、矿物元素、生物标志物、放射性元素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可以作为判断人类世的标志和证据。

人类世的定义不仅仅是科学问题,它也牵涉到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人类世的出现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我们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人类世的未来,保护地球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这是人类世存在的重要意义。

未来,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加强规划和管理,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改变人类活动方式,减少生态破坏,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这是我们肩负的责任,更是我们应该为之而努力的目标。

总之,人类世的意义和科学定义已经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它提醒我们去思考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去发展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去保护我们的地球。

人类世是什么意思

人类世是什么意思

人类世是什么意思人类世是指地球的最近代历史,人类世并没有准确的开始年份,可能是由18世纪末人类活动对气候及生态系统造成全球性影响开始。

这个日子正与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于1782年改良蒸汽机时间吻合。

一些学者则将人类世拉到更早的时期,例如人类开始务农的时期。

2010年6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微生物学著名教授、人类消灭天花病毒的功臣弗兰克·芬纳称人类可能在100年内灭绝,“人类世”将终结。

人类活动已经对整个地球产生了深刻影响。

然而对于是否需要在全新世之后划分出专门的“人类世”,尽管众声喧哗,但事关重大,地质学家们还尚未作出决定。

虽然“人类世”只是一个尚未得到公认的地质学概念,然而它的影响却不会仅仅局限在地质学内部,因为它涉及了现实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当得知人类活动能够在地球系统上打下明显烙印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有一点自得,毕竟地球有史以来还没有哪一个单独的物种能够做到这点。

可是要知道地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比精妙的,我们对地球系统施加的影响必将反过来作用于我们,更何况这种影响本身就对人类自身不利。

根据IPCC 2007年的评估报告,在现存各种不同的经济社会模式照旧运行的前提下,未来50~100年,全球气候仍将继续向变暖的方向发展,预计到本世纪末,全球地表的平均增温1.1℃~6.4℃,海平面相应上升0.18~0.59米。

这种增温如果持续千年,将会造成最大幅度达7米的海平面的上升。

“人类世”的提出给了人类一个警示,也给了一个机会。

过去人们在无知的状态下影响环境,未来人们将会在清醒的状态下控制和引导自己的行为,通过温室气体减排等措施,阻止气候继续变暖的趋势,努力维系地球亿万年才进化出的这个刚好适于人类生活居住的环境,避免自毁家园。

纪念斯蒂格勒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时代的时代

纪念斯蒂格勒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时代的时代

纪念斯蒂格勒我们⽣活在⼀个没有时代的时代编者按据法国多家媒体报道,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于当地时间6⽇去世,终年68岁。

斯蒂格勒是“技术哲学”的代表⼈物,⼀直以来致⼒于研究⼈与技术共存的境况,代表论著有《技术与时间》《象征的贫困》《怀疑与失信》《构成欧洲》和《新政治经济学批判》等。

他还曾经在2015年到访中国。

《社会科学报》在2016年曾刊发过德国吕纳堡⼤学数码媒体⽂化与美学研究所研究员许煜对于斯蒂格勒的解读⽂章《我们⽣活在⼀个没有时代的时代》。

现重刊旧⽂,以表怀念。

原⽂:《我们⽣活在⼀个没有时代的时代》作者 | 德国吕纳堡⼤学数码媒体⽂化与美学研究所研究员许煜图⽚ | ⽹络没有时代的时代斯蒂格勒所指的“没有时代的时代”是⼀个没有未来的时代,也就是说,⼈类⽆法再投射⾃⼰的欲望,将它作为愿望来实现,因为⼀抬头已见到了尽头。

我们的确还是在⽣活着,时间好像往昔⼀样流动,但它并不构成⼀个时代,因为时代之所以是时代,是因为它有上承也有下继,⽽“没有时代的时代”只是⼀种纯粹的⽣成。

到底现在在发⽣的是什么,让斯蒂格勒有如此悲观的看法?在⼀个⼈类以⾃⼰命名的时代“⼈类世”,⼀个⼈类意识到他们不单主宰地球上的⽣物,⽽且能够直接影响地球岩层的化学活动的年代,他看到的只是尽头。

⼈类世的背后也是资本主义⼯业化的结果,正如不少科学史的研究者同意,导致⼈类世的⼀个主要的源头是⼗⼋世纪的⼯业⾰命,然后是上世纪中叶出现的“⼤加速”。

也是如此,斯蒂格勒跟其他的批判理论家不同的是,他看到了资本主义正在通过数码技术的⼯业化来实现全球性的控制。

斯蒂格勒以技术来划分我们的时代,每种技术时代相对于⼀种书写的语法化:字母写书、仿真书写(如⼴播、电视)、数码书写(如万维⽹)。

每种书写重新构造了我们的思维⽣活。

在斯蒂格勒早期的著作,特别是《技术与时间》的⾸两卷⾥,他从存在论的⾓度重新诠释了技术的本体性,也即是说技术具有本体上的义肢性,同时也是时间的空间化留下的痕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G/ME/ID/2015/018 – 原文:英文
我们生活在一个发生着深刻变革、经历着重重危机的震荡的世界,生活在一个压力与日俱增的地球上。

在这个许多科学家称为“人类世”的时代,人类活动是塑造地球系统的主要力量,环境变化从未像今天这样与我们的社会有着如此深刻的关联。

男女个体对地球的可持续性的影响也许并不总是很明显,但是如果考虑到七十亿男女的影响,那么显然每日的选择就不是无足轻重了。

环境变化不仅是碳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它关乎男男女女,关乎我们在社会中如何生产和消费。

环境与人的价值观和行为盘根错节,与生计、城市发展、自然保护以及迁移模式直接相关,也关系到水和土地的使用,影响着物种的生存。

可持续性单靠技术或经济手段是无法实现的。

我们需要绿色社会来建设绿色经济。

我们必须从个人做起,采取综合和全面的行动。

今年,国际社会面临一次历史机遇,可望通过一项新的可持续发展议程并达成全球气候变化协议。

教科文组织正在充分发挥其使命和经验,以玉成二事。

我们正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以形成今天所有社会所需要的新的价值观、技能和知识。

可持续性将立足于学校教育,宜尽早开始。

我们还致力于发挥科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女士
“世界环境日”致辞
七十亿个梦想、一个地球、节制消耗
2015年6月5日
技术和创新的力量来加强知识、利用生物圈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加强科学和政策之间的联系。

科学咨询委员会是教科文组织担任秘书处的一项联合国秘书长倡议,它的目标之一是打造所有科学的新联合体,激发跨越学科、政策方针和国界的新协作,包括为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一次缔约方大会(COP21)提供信息。

可持续的、与地球和谐相处的发展拥有强大的全球动力,我们需要实践这一诺言并做出新的承诺。

这一责任时不我待,我们必须现在就行动起来。

伊琳娜·博科娃
DG/ME/ID/2015/018 - Page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