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第一课时
说课教案祖国的首都——北京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第一课时)【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祖国的首都——北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四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北京的基本概况、北京悠久的历史、以及北京现代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是八年级地理教材中的重要的一节内容。
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的开始,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并且可以自学其他教材中没有介绍的区域。
作为专题介绍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北京,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②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1、引领学生充分利用手中材料,学习查找资料并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思考,总体把握北京的城市职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名胜古迹众多。
2、了解我国曾经的辉煌,增加爱国主义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教学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重点难点的突破:充分利用学生多计算机网络的学习,通过地图、资料、视频等多种辅助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对北京并不陌生。
从所接触的电影新闻中、从有关的歌曲中有了大致的印象。
又基于学生喜欢探讨的特点,教学中实行多渠道开放式教学,鼓励学生跳出课本,走出课堂,收集资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这一节课的内容比较熟悉,有的同学是北京的,有的同学去过北京。
这样,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厚一些,学习这部分内容会相对比较方便。
【说教法、学法】1.教法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交流合作、讨论探究法等2.学法自学读图、探究、讨论【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2016年巴西奥运会引到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8)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第1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运用地图了解北京的位置、范围,并会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学会利用资料了解北京的自然条件、城市职能。
3.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分析和评价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学习重点、难点】1.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城市职能。
2.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分组协作参与课堂,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思考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分工合作相互交流。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学案【课时】 1课时【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黄土地貌有哪几种?2.多媒体展示代表北京的符号的图片(天安门、故宫、鸟巢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永不言败!)情景一政治文化中心展示本节知识要点,在问题的引导下,阅读地图册P12、P13,课本P32-37,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1至7,认识北京的自然环境。
1.我国的首都属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地区,它位于(干湿区)、带(温度带),属于典型的气候。
2.地理位置:①纬度位置: N, E。
②海陆位置:位于平原的部边缘,北枕山,西倚山和山,东望海。
③相对位置:东南临市,其余三面被省包围。
3.地势为高,低。
4.河流:河、河、河,属于河水系,河流自向注入渤海,为北京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5.北京的气候类型是气候,冬夏(长/短)、春秋(长/短),气候特征:夏季,冬季。
6.北京在春季多大风天气,容易发生灾害性天气。
7.北京符号:北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是北京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鸟巢”、“水立方”是北京的符号。
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合作探究】(乐于探究,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展示)认真阅读课本P35—36图6.44、图6.45,按照要求完成教材p35活动;对于未完成的问题,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最后各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展示,其他小组点评。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的地理位置。
讲述北京作为首都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北京的地理位置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京的位置。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北京作为首都的重要性。
第二章:北京的历史文化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
培养学生对北京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的历史背景。
讲述北京的名胜古迹和文化传承。
2.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北京的名胜古迹,如故宫、天安门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
讲解:详细讲述北京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
第三章:北京的现代发展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北京的现代化发展。
培养学生对北京未来发展的关注。
3.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讲述北京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
3.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京的现代发展。
讲解:详细讲述北京的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情况。
第四章:北京的美食文化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北京的美食文化。
培养学生对北京美食的兴趣和热爱。
4.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的美食特色和代表菜品。
讲述北京美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4.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北京的美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京的美食文化。
讲解:详细讲述北京美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第五章:北京的旅游资源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北京的旅游资源。
培养学生对北京旅游资源的兴趣和热爱。
5.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的旅游景点和特色。
讲述北京旅游资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5.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北京的旅游景点,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京的旅游资源。
讲解:详细讲述北京旅游资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第六章:北京的传统手工艺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北京的传统手工艺。
培养学生对手工艺品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祖国的首都——北京》参考教学案(第1课时)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第1课时政治文化中心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自然环境特征,并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总结出北京的城市职能。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综合和评价区域自然环境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四、重点难点重点:北京的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特征。
难点: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景导入】播放奥运宣传片《北京欢迎你》,通过图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导入新课。
【自学互研】【知识点:政治文化中心】1.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重点看相对位置,周围的地理事物,探究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探究活动】读教材图6.42,探究北京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
【归纳总结】【探究活动】读教材图6.43,探究北京的城市职能。
【归纳总结】【学生活动】读教材图6.44~图6.45,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完成教材第35~36页活动。
【教师指导】1.纬度位置优越,暖温带,半湿润区;距海近,海陆位置优越等。
2.水源作用最为关键。
【板书设计】政治文化中心⎩⎪⎨⎪⎧位置和范围城市职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教后思考】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运用地图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格外注意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让学生主动读图,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
通过情境创设、互动问答、同伴互助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同时可通过分析材料和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做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课题名称: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祖国的首都北京的基本情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首都北京的认识。
教学重点:1.了解祖国的首都北京的基本情况。
2. 掌握北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特色风景。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祖国的首都北京的认知有限,辨别和区分重要的特色风景。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式教学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图片、蓝屏等教具教学过程:Step 1:引入(5分钟)老师播放一段《北京欢迎你》的视频,带领学生感受北京的独特魅力,激发对首都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Step 2:讲授(15分钟)P1:通过大屏幕地图,要求学生辨别北京在中国的位置,并将其作为独特的行政区划进行解释。
P2:向学生介绍北京的历史,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图片,详细阐述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的历史意义。
Step 3:展示(15分钟)1. 老师播放一段关于北京历史文化的视频,介绍故宫、天坛、长城等北京的文化景点。
2. 向学生展示北京的特色风景,如颐和园、圆明园、圆明园等著名景观,并向学生解释其独特之处。
Step 4:思考(15分钟)1.分小组就学生所掌握的关于北京的知识进行讨论。
2.要求学生就北京的景区进行点评,包括自己最想去的景区和为什么。
3.鼓励学生提出更多关于北京的问题,帮助他们深入了解首都。
Step 5:巩固(10分钟)老师布置小组作业:让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点,设计一份旅行方案,包括景点介绍、交通方式等。
Step 6:总结(5分钟)老师为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鼓励他们对首都北京的热爱和探索欲望,并邀请有机会去北京的学生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法和情景式教学相结合,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使学生对祖国的首都北京有了更加直观的认知。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设计旅行方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他们对北京的兴趣和热爱。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第1课时)

《祖国的首都——北京》名师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教材分析】本节从地理、文化等方面重点介绍了祖国的首都—北京,内容主要包括北京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政治文化地位、历史文化和北京现代化建设等成就。
本节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包括北京的地理环境特征、北京的城市职能;第二课时包括北京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现状等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了大量的中国地理知识,也熟悉了读图分析、材料分析等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
对本课学习建议已学生自学为主导,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调节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教师注意不要将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知识,应根据课本适当进行拓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祖国的首都——北京》就简单多了。
但由于地理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读一读”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录像、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这个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学科还是保持着高昂激情,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准时地完成作业。
但同时也有一些学习问题:一些同学上课不注意听讲,课后作业不能及时地交上来,甚至还出现不交的情况;有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甚至弱化,学习没有劲头。
当然一个班级学科的成绩好坏,与学生学习习惯有一定的关系,也与任课教师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个人也要做出检讨,平时在上课时对学生要求太松,忽略了班级一些学生的特殊情况,没有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特点。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等基本知识。
2.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北京的名胜古迹、民俗风情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北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 北京的历史文化3. 北京的名胜古迹4. 北京的民俗风情5. 实践活动:设计一条北京旅游线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民俗风情。
2. 难点:对北京名胜古迹和民俗风情的深入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展示北京的美丽风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北京的民俗风情。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设计一条北京旅游线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北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让学生对北京有基本的了解。
3. 讲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使学生了解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的重要地位。
4. 讲解北京的名胜古迹,如故宫、天安门、颐和园等,让学生感受北京的历史底蕴。
5. 讲解北京的民俗风情,如京剧、小吃等,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地方特色。
6.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设计一条北京旅游线路,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北京的了解。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北京的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北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北京旅游线路设计的创意和实用性。
3. 作文作业:评估学生对北京的理解和感悟,以及他们的写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等。
2. 案例资料:提供有关北京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案例,供学生分析。
3. 旅游线路设计模板:为学生提供旅游线路设计的参考模板。
《祖国的首都北京》学案第一课时

《祖国的首都——北京》学案一、学习目标1.读图说出日本的位置,并概括该国的地理位置特点。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找出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
二、重点难点1.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城市职能。
2. 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三、导学问题1.北京位于_______平原西北端,周围与河北与__________接壤,地势_______高,_______低,西靠________山,北倚_______山;东南部为平原,为_________平原一部分.境内主要的河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地势影响,这些河流的均为_________,最终注入_________海.2.北京气候为典型的______________气候,春季_____,____________,多_________天气,夏季________、_________,秋季_________冬季_________3.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_________三个朝代的都城,全国的________中心,______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4. 北京的环城道路已扩展到_______环路,形成了____状加_____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最重要、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客货运输最繁忙的大型国际航空港。
5. 说说北京的地理位置:(1)、经纬位置: _______________(2)、海陆位置: _______________(3)、相对位置: _______________6.北京市地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______________.总的来说其地势由______________倾斜.7.河流主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等,受地势的影响,这些河流均_______流向_______,最终注入_______.8.整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通过运用地图了解北京的位置、范围,并会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解北京作为首都的重要职能,了解各种现代化交通枢纽。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领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分析和评价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北京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
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谈话法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与本课有关的图片,材料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北京天安门图片)播放《北京欢迎你》
师:(边画边说)同学们好,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请认真观察,判断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是什么标记?
生: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会徽。
师:主办地在哪?
生:北京。
师:咱们当中有没有人去过北京或了解北京,你能描述一下对北京的印象吗?
生:回答。
师:真棒,描述的真生动,让我心动。
北京带给我的印象也是古典的,浪漫的,又富有新鲜的时代气息的,我一直很想去北京,我想你们一定也很想去北京,请来把你想去北京的理由写在黑板上。
生:书写略。
师:看起来,大家真的很想去北京,有人想上清华北大,有人想去中关村、中央电视台,有人想去考查古都风情……北京有你的梦、我的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
(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
二、新课学习
1、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师:(边出示课件边说)让我们学会从地图上寻找北京、认识北京。
请每个小组积极合作,作好记录。
并把结果整理到相应表格中。
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学习最认真、最主动。
出示问题:1、请查图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自然环境(地形、气候和河流)和交通状况,看你能说出北京长期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其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吗?
生:小组活动、探究、组织答案。
师生互动,以任一组为中心,提问交流,其他组适当补充,反馈、检查学习情况,督促、矫正学习结果。
提问问题依次如下:北京的纬度位置怎样,属于什么温度带,是内陆还是沿海,有哪些邻省,北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附近地形区分别是什么,属于什么气候类型,什么特点,有哪些主要河流,流向……北京的交通状况怎样,请上来指图说明。
生:依次回答略。
师:还有没有其他小组同学补充?
生:补充回答略。
师:北京的确交通便利,不仅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还是全国重要的航空港,另有多条公路、高速公路、京杭运河在这里穿行。
你能不能结合地图册把课本的主要铁路线指认出来呢?找一同学指图讲解,其他同学予以更正、补充。
师:大家识别的完全正确,真聪明,现在你能明白地总结出北京长期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其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吗?
找多组代表回答、补充,并及时予以激励性点评。
师:(指图总结)综合各组的发言,不难看出:北京纬度位置优越,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干湿适中;海陆位置优越,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发达;战略位置优越,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南平坦,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经济区位优越,西有黄土高原,北有内蒙古牧区,南有黄淮海平原,能源、原材料、食物等供应丰盈。
难怪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再次定都北京。
2.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师:作为首都,她又为祖国的腾飞发挥着哪些主要城市职能,辐射全国,起着什么中心带动作用呢?请结合课本举例说明。
出示习题:你知道北京主要的城市职能是什么,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吗?
师生互动,让学生随意抢答,补充。
生:回答略。
师:(适当点评、补充)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天安门不仅是北京的象征,也是我国国徽图案的中心组成,成为了中国的象征。
文化中心,就连我们用的教材出版社也在北京……
师: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作为首都,北京还拥有便利的交通。
阅读材料,了解国际机场。
过渡:不仅是首都国际机场,北京的城市建设也是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展示北京城区道路网图和西客站等图片
讲述:北京的城市发展主要包括交通发展,建筑特色和配套设施建设,交通方面主要是各种路组成的交通网络和西客站和首都机场等交通枢纽的建设。
在建筑特色上,兼顾传统和现代建筑的结合。
配套设施日臻完善,使北京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教师拓展:根据你对北京的了解,你认为作为一名国内游客什么时节最适宜去北京旅行,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最经济易行,即将举办的北京奥运会最好什么时间举行?] 师:第一关:根据你对北京的了解,你认为作为一名国内游客什么时节最适宜去北京旅行?
生:秋季。
师:理由?
生:因为北京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春寒料峭、多风,而且沙尘暴天气也时有发生,只有秋季秋高气爽、云淡风清,最舒适宜行。
师:不错,这的确是大多数人的决定。
但此时正是北京旅游高峰,可能会遇到门票上
涨,阻碍交通……其他小组,有没有别的决定?
生:我们组选择六月底,七月初去北京。
师:为什么?
生:因为那时是北京旅游淡季,我们放暑假,既经济又轻松。
师:很好,咱们再看看哪个小组有没有更特别的决定?
生:我们认为任何时节都可以去北京旅行,完全不用亲自到北京。
师:不亲自到北京?!怎么做呢?
生:网上旅行。
师:太好了,老师真佩服你们的决定。
才子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一张地图,游历天下,一台电脑,饱览北京春夏秋冬。
师:第二关:我们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最经济易行?请抢答。
生:乘火车……
师:我们郑州人沿什么线路,向什么方向去北京?
生:京广线、向北……
师:太厉害了,第三关:2008年举办的北京奥运会最好什么时间举行?
生:九月。
师:九月是北京的什么季节,北京奥运会是什么季节奥运会……况且许多欧美选手如果由于档期不能来,怎么办?
生:七月。
师:让我们来审视一下你的决定,七月的北京正是……
生:八月。
师:确实,经奥委会讨论决定,北京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至8月22日举行。
大家回答得好极了,大家的回答不仅体现了北京奥运理念: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精神,还让我再次感到了大家对北京浓浓的亲情。
三、结论总结
师:我想,到那时,无论我们为北京做什么,都不能忘记宣传北京,请大家课后登陆北京政府网站或浏览其他相关资料,让我们更了解北京。
四、课堂练习
1.按地理方位划分,北京应属于( )
A.东北三省 B. 北部边疆C.北方地区D.长江中下游
2.北京大致位于400N、1160E,从时区来看,属于( )
A.东六区B东七区C.东八区D.东九区
3.北京市西靠属于太行山脉的西山,其在北京境内的最高峰是( )
A.八达岭 B. 百花山C.妙峰山D.东灵山
4.下列关于北京气候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冬季寒冷干燥 B. 夏季炎热少雨C.冬夏长D.春秋短
5.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所反映北京的职能是( )
A.商业中心B.文化中心C.经济中心D.政治中心
五、作业布置
根据你对北京的了解,你认为作为一名国内游客什么时节最适宜你去北京旅行,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最经济易行,即将举办的北京奥运会最好什么时间举行?
六、板书设计
北京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1、位置和范围
2、地形地势
3、气候
(二)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城市职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交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