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教材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老师大家好:

下面由我代表三年级备课组和大家交流一下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分秒的认识》这一单元内容。

一、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体系

下面我们先来对小学阶段常用的计量单位做一个简要梳理。(课件)一年级下册学习货币单位;二年级下册学习质量单位;分三个时间段学习时间单位;分别是一年级下册学习认识整时、半时、大约几时,三年级上册学习时分秒,三年级下册学习年月日;长度单位分两个阶段学习,一下学习厘米、米的认识,二下学习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三年级上册学习面积单位,五上学习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

货币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属于数与代数—常见的量这一领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则是属于图形与几何的测量这一领域。不管哪个领域,这些常用的计量单位在教学时的策略是相通的。(课件)随着研究的深入,让我们对这部分教学又有了新的理解,开始重视计量单位的必要性,注重单位的实际意义,重视估测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鼓励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今年我正好批阅五年级测试题,五年级测试题有个题目出的特别好,怎样测量国旗杆的长度,大部分孩子都写的运用比例的知识,其中有个孩子选择的工具特别好,他说在国旗顶上栓根绳子,升到顶再降下来,量量这段绳子的长度就可以了。我们几个看试卷的老师高兴的不行,我想这也是选择了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我们也发现,这些计量单位的研究的方法也是相通的(课件)。都是要借助工具先认识计量单位,建立基本单位的表象,再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最后是正确的应用。

二、“时分秒的认识”单元分析

1.教材地位:

(课件)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整时、半时、大约几时,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为学习24时计时法及年月日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做准备。其核心知识点是认识钟面上的时刻,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备注:在这里提出一点大家思考,一年级教学认识整时和半时时,往往最后

总结方法的时候,出示“分针指着6,时针超过几就是几时半。”北京教育学院的刘加霞在《小学教学》上有篇文章“对于时间,我们了解多少”,在这篇文章中提出这样的疑问:这样的观察钟表的方法是否和孩子先看大度量单位时针,再看小度量单位分针的生活经验以及科学的辨认时间的方法相违背呢?老师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有没有道理。

2.单元教学目标(课件)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1时=60分,1分=60秒。会看钟表,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并进行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2)经历观察、操作等谈说活动,初步体验时、分、秒的实际意义,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在用时间描述生活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

(3)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使学生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备注:时间观念是指不借助测量时间的工具,能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通过一定的逻辑运算对物体运动的时间长短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心理学上又称“时间感”。在理解时间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建立起时间观念也应该是重要的课程之一。

3.教学内容

本单元3个信息窗。

信息窗1包括认识钟面,探索时与分的关系;以及会读、写钟面的时刻。

信息窗2的内容是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信息窗3包括体验1秒的长短;以及探索分与秒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钟面上的时刻,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的读出钟面的时刻和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4.课时分析

信息窗1分两个红点和两个绿点。

k第1个红点内容是认识钟面。

k第2个红点内容是认识时刻、读写时刻。

k第1个绿点练习写时刻的方法,体验1分钟的长短。

k第2个绿点巩固认读写时刻的方法,用k类推的方法体验1小时的长短。

备注:《新闻联播》的时间是30分钟,再加上30分钟就是1小时,这就是采用了类推的方法体验。

前置基础:

一年级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半时,有了初步的研究时间的经验。

核心知识点: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

后继地位:

为学习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及认识其他时间单位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关于时间我们研究了哪些知识?

2.是利用什么工具研究的?

二、新知探究

1.观察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1)认识大格、小格。

(2)时针、分针的计时方式。

(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

(3) 时和分的关系。

2.认读时刻

(1)认读方法

问:第1个节目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

策略:观察、操作钟面。

提炼方法:先看时针,时针刚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走了

几小格就是几分。

(2)另一种表示方法

3.体验1分钟

策略:1分钟能干哪些事情。

备注:如果有条件,可以设计:“1分钟走多远”的活动,将对时间长短的认识与长度建立起联系,并渗透速度的概念。

4.认识1小时

策略:类推体验1小时的长短。

备注:由于很难在课堂上体验1小时,但学生是有很多生活经验的,可以用类推的方法来体验。如早读10分钟,第1节课35分钟,课间15分钟,加起来是1小时。

三.练习反馈

四.梳理拓展:可拓展“钟表的历史”

信息窗2主要内容是:时间的简单计算

前置基础:

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有关于时间的生活经验。

核心知识点:

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后继地位:

为学习时间的相关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运用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最后1个节目开始的时刻和结束的时刻。

二、新知探究

问:大联唱共用了多长时间?

备注:前面认识时间的教学主要是时刻,而这里出现的是时间段,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这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方法1:数格子数

方法2: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备注:本单元经过时间的计算都相对比较简单,基本上经过时间都是在1小时之内的,而且不强求孩子一定用计算的方法解决,允许学生借助钟面、数轴等模型数出经过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