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苯丙氨酸的合成和拆分
酶法拆分技术研究
酶法拆分技术研究作者:刘正威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13期摘要:生物酶法具有转化率及光学纯度高、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环境污染小等绿色工艺优点,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酶法拆分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手性药物的制备中。
关键词:酶手性药物拆分法在有机药物合成及天然药物中,有许多具有手性碳或手性中心,因而具有光学异构体。
结构特异性药物是作用于受体、酶、蛋白质、离予通道等作用机制,在结构及电性效应上与这些物质互补,而产生激动或拮抗作用,表现出不同的生理效应。
因此,光学异构体往往在生物活性上具有较大的差异。
但目前临床应用的合成药物约有500多种为外消旋体,而单一对映体的疗效高、副作用低,服用的剂量小,更符合临床应用要求。
近几年手性药的年增长率已经超过20%,2005年全世界上市的新药中约有60%为具有手性的单一对映体药物。
因此,手性药物的开发已非常重要。
手性药物的制备可采用不对称合成方法、生物酶法或经化学合一成方法先制备药物的消旋体,然后再进行拆分而制得。
消旋体药物的拆分有多种方法,传统拆分方法是采用手性拆分剂与不同对映体一形成盐或复合物,根据其在溶剂中的不同溶解性进行分离,或采用物理方法进行诱导析晶分离得到有效的单旋体。
该方法具有拆分效,效率低,光学纯度差,另一单旋体需要消旋化后进行再拆分,操作繁琐,配套设备多、拆分剂及溶剂的消耗量较大,拆分成本较高。
近年来上市的手性药物不断增长,手性药物的制备和拆分技术也有较,大的发展,如液相酶法、固相酶法、不对称转换法、包结法等拆分技术,均较传统的拆分方法拆分效率高,且光学纯度好,拆分成本低,对环境友好。
酶是一种高活性、高特异性和高立体选择性的催化剂,可催化多种化学反应。
由于生物酶有很高的对映体选择性,利用生物酶作催化剂拆分手性药物,具有选择性定向、拆分效率高、光学纯度好的优点,可得到光学纯度很高的单对映体药物,这一方法优越。
酶法拆分有液相酶法和固相酶法两种,液相酶法是经微物发酵产生生物酶,直接利用其酶液进行拆分。
苯丙氨酸衍生物的色谱手性拆分——采用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色谱固定相
苯 丙 氨 酸 衍 生物 的 色谱 手 性 拆分
采用 分子 印迹 聚 合物 作 为色 谱 固定 相
李 萍 林保平 , 溶嚣 袁春伟 , 胡 ,
【 东南大学 生物 医学工程系 吴健雄实验室 . 1 江苏 南京 20 9 ; .东南 大学 化学化工系,江苏 南京 20 9 ) 10 6 2 10 6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3期 l
2 0 年 5月 02
分 析 测 试 学 报 f N C S [ U B O Ju a ols ' X[ E H X E A (or lf nt n n vl E n mmet A s M s
V 2 N 3 l o Ma 2 0 02
近年 来 , - 手} 生物质 的拆 分 越来 越 受到 重视 ,而 国 内 、 掀起 的分 子 印 迹技术 为 手 - 子 的分离 外 } 生分 提供 了一 条 新颖且 有 效 的途径 -] 分 子印迹 技 术是 将待分 离 、检 测 的物 质为模 板分 子 ,固定在高 7 。 交联 度 的聚合 物 中 ,除去模板 分子 后 , 聚合 物 的网络结 构 中 留下 了记 录模 板分 子 立体构 型 的空穴 , 在 且空 穴 中可与模 板分 子结 合 的反应 基 团精 确 排列 其 中 , 高 聚物对 模 板分 子具有 高 度 的特 异 识别 能 使 力 。 本研 究 以苯丙 氨酸 衍生 物 为模板 分子 , 甲基 丙烯 酸为 功 能单 体 , 丙烯 酸 丁二 酯 为交 联剂 , 二 采用 分子 印迹 技术合 成对 其具 有高选 择性 的分子 印迹 聚合物 ( o cl pitgpl e. P , m l ua i r i oy r MI) 并制 e rm nn m 成手 性 色谱 固定 相 ;研究 了流 动相 极性 、 品浓度及 色谱 柱温 度对 分 离度 的影 响 , 观 察 M/ 样 并 P的微
苯丙氨酸衍生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手性拆分研究
性物质的化学及物理性质的极其相似, 决定其检测 和分离是化 学 工 作研 究 者 的难 题 。手 性 技 术 工 业 通 常采用 生物 酶拆 分 、 化学 拆 分 等方法 ,但 步骤 复 杂, 且适用 范围窄。近几年来, 分子 印迹技术为手 性 分子 的分离 提供 了一条 新颖 且有 效的途 径 , 已 并 在 分离提纯 、 疫 分 析 等 领域 , 示 出广 泛 的应 用 免 显 前景l 。采用分子 印迹技术合成制备手性色谱 l “J 固定相 ,因为 其 特 异选 择 性 和 产业 化 后 的 价 格低 廉等优点 , 成为手性物质拆分研究 的热点。 分子印迹技术是 以待分离 、 检测的物质为模板 分子 , 预定性地制备对其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功能性 高分 子材料 。其 制 作 步骤 为 : 1以待 拆 分 的单 一 () 对映体或其 它难分离 、 检测的分子为模 板, 与可聚 合的功能性单体 以共价键 或非共价键形成稳定的 配合物 ;2 加入交联剂及引发剂 , () 合成刚性且 交联度高的聚合物 ;3 用恰 当的溶剂洗脱除去高 () 聚物 中的模 板分 子 , 物 中留 下 了与模 板 分子空 聚合
作者简介 : 李
一
萍 (94一) 女 , 17 . 研究生
l 一 2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2期 1 20 年 3月 02
C i Ju分l fA ay hr I o ra 试验 ls n 析 n 室 0
.1 o2 2 N .
20 0 2—3
维普资讯
第 f2 3月 2 1 20卷第 2期 i 年
分析试验室
C ieeJ n l f a ̄ hns  ̄ a l o An
v0 . 1 N 12 . 0 2 20 ~3 i f2
D-氨基酰化酶拆分D,L-苯丙氨酸制备D-苯丙氨酸
氨基 酸和生物资源 2 0 , ( ) 3 3 083 1 : 0 6— 8
Am/ o A i* & Bit s u cs n cd o i Reo r e c
D一氨基酰化酶拆 分 D, 苯丙氨 酸制备 D一 L一 苯丙氨 酸
闫 博 , 占锋 朱
D WS一 1钠度计 、H 5 P S一3 B酸 度计 、 S一 A熔 点 WR 2
仪 均为 上海精 密科 学仪 器有 限公 司产 品 。
1 2 乙酰 一D. . L一苯 丙氨 酸 的 制 备
逐渐增 多 。D一 基酸 酰化 酶 可 以直 接水 解 乙酰 一 氨 D一 氨基 酸 而得到 D一氨 基 酸 , 水 解 的 乙酰 一L一 未
件 温和 , 境友 好 、 环 能耗 低 , 收率 高等 优点 , 制备 D 是
一
这种 方法 工 艺 简 单 、 率 较 高 、 品 光 学 纯 度 收 产 高, 具有 很好 的发 展 前 景 。本 文进 行 了 以 D, L一苯 丙氨 酸 为原料 经 D一氨基 酰化酶 制备 D一苯丙 氨 酸
定 时取 样 , 品迅 速煮 沸灭 酶活 , 样 用纸 层析 法检 测 D
一
苯丙 氨酸 的含 量 。
叫 N—A y —D—a ioai m d hdo s 的研 究 cl m n c a io y r ae) d l
8 ) 自 日本 天野 酶制 品株式 会社 , 乙酰 一D, 1购 以 L一
苯 丙氨 酸为 底物 时 的酶 活 为 10×1 U ・ ‘。D, . 0 g。
L一苯丙 氨 酸购 自安 徽 恒 锐 新 科 技 有 限公 司 , 0 1 D 6 强 酸性 阳离 子交换 树 脂购 自天津 市 和成科技 有 限公 司, 其它 试剂 均 为市售 分析 纯试 剂 。 WZ Z一2 自动 指示 旋 光仪 、2 N分 光光 度 计 、 B 72
苯丙氨酸的生产工艺研究
河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苯丙氨酸的生产工艺研究姓名:张朝晖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化学工艺指导教师:刘守信20100501摘要摘要目前,国内外苯丙氨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有生物法和化学法。
其中生物法的缺点是发酵产物浓度低,生产周期长,工艺管理要求严格并且这种方法只适合于合成天然的L-苯丙氨酸。
化学法则存在污染严重,路线长,拆分困难等问题。
D-苯丙氨酸的生产主要是作为制备L-苯丙氨酸的副产物,目前也有报道发酵法生产D-苯丙氨酸的文章出现,但未见规模生产。
鉴于此,我们根据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一条新的苯丙氨酸生产工艺路线,首先以丙二酸二乙酯和氯化苄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合成苄基丙二酸二乙酯,再以亚硝酸酯为肟化剂,乙醇钠为碱,对苄基丙二酸二乙酯进行肟化,得到α-苯丙酮肟酸酯。
最后对α-苯丙酮肟酸乙酯进行了还原,得到DL-苯丙氨酸或其衍生物。
产品再经生物拆分即可得到单一构型的苯丙氨酸。
在第一步反应中,我们用超细微复合碳酸盐代替传统的醇钠,进行反应,从而解决了传统方法易生成二取代物及对设备腐蚀严重的问题,并且工艺过程大为简单,收率可达83%以上。
在第二步反应中,肟化和羧酯的脱去一步完成,减少了反应步骤,提高了收率,此外我们通过工艺研究,解决了亚硝酸酯难易工业化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0℃,反应时间为9小时,在20升的放大实验中,收率稳定在90%以上。
在最后的还原步骤中,我们首次采用非晶态镍作为催化剂,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催化还原了碳氮双键,得到了混旋的苯丙氨酸,收率在85%以上,并对非晶态镍的催化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另外,我们研究了锌/醋酸体系和催化加氢对α-苯丙酮肟酸乙酯的还原方法,收率均可达90%以上。
关键词苯丙氨酸;肟化;硼氢化钠;非晶态镍;催化加氢I河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are two major methods to produce L-phenylalanine, one is the biotransformation and the other is chemical method. The former has some disadvantages, such as a lower concentration of the fermentation product, a long time in a cycle-period of product, and more strict requirements for process control; what’s more, this method is only suitable for the sysnthsis of natural L-phenylalanine. As for the chemical method, its disadvantages including serious pollutions, long route and tedious procedure of chemical resolution.The D-phenylalanine is mainly as a by-product of producing L-phenylalanine.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reports about producing D-phenylalanine by fermentation method, it is no large scale.Here, a new procedure to produce Phenylalanine was developed in large scale. First, diethyl malonate and benzyl chloride as starting materials were used to produce diethyl benzyl malonate under basic condition. Then it reacted with ethyl nitrited to give α-benzene pyruvic acid oximide ethyl in the presence of sodium ethylate. At last, the production above was reduced to give DL-phenylalanine or derivatives of DL-phenylalanine. The optical purity compound L- and D-phenylalanein is obtained by biocatalysts resolution.In the first step, superfine compound carbonate was instead of sodium ethoxide which was used in traditional method. By this way, the problems caused by sodium ethoxide could be solved, such as di-replacement, serious corrosion to the apparatus and danger. More important , a far more simple procedure was got,meanwhile the yield was over 83%. In the second step, the oximation and the leaving of carboxylester were completed in one step that, shorted the procedures and improved yields. In addition, a large scale produced was realized and a better condition was got by optimized the reaction conditions,that the reaction tempreture was 0℃, reacted for 9 hours. The yields were up to 90% in a 20L reactor. At last, the oximes above was reduced by NaBH4/amorphous Ni to give DL-phenylalanine, yield up to 85% and studied the catalysis mechanism of amorphous Ni. What’ more, ethyl N-acetyl-3- phenylalanine(ethyl phenylalanine)was got by reducing α-benzene pyruvic acid oximide ethyl reduced with Zn/acetic acid system or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and the yields were up to 90%.Key Words phenylalanine;oxime;sodium borohydride;amorphous nickel;catalytic hydrogenationII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 引言氨基酸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并同生命活动有关的最基本的物质,是在生物体内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与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L-苯丙氨酸的制备应用及发展
苯丙氨酸的应用及发展刘浩鹏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石化30901班18号摘要L-苯丙氨酸是人体必需但自身无法合成的八大氨基酸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医药和食用化学品中间体。
在医药行业主要用于生产氨基酸输液和合成氨基酸类药物;在食品行业主要用于合成甜味剂阿斯巴甜。
其中合成阿斯巴甜是L-苯丙氨酸目前的主要用途,在其消费构成中约占90%。
关键词L-苯丙氨酸应用发展前景第一章L-苯丙氨酸的生产工艺1.1理化性能L一苯丙氨酸(L一Phenyl习a苗ne)又名L一苯基一a一氨基丙酸,为白色结晶粉末。
有苦味。
熔点:283℃(分解)。
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卵、乳和动物蛋白中,含量5%~6%,植物性蛋白质中约含1%。
L一苯丙氨酸可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难溶于乙醇、乙醚,在10耐水中的溶解度为51℃:4·49。
100℃:109。
旋光度一34.5(25℃)。
苯丙氨酸有外消旋DL 一型,L型和D型。
其中最重要的是L一苯丙氨酸。
[1]1.2生产工艺[1]~[5]1.2.1提取法此法是使脱脂大豆在盐酸存在下水解,除去酸性氨基酸后,再用树脂吸附苯丙酮酸和酪氨酸,用溶剂将苯丙氮酸溶出,利用溶剂差从氨基酸中分出,此法由于提纯难度大,产物收率不高。
其提取方法很多,主要有锌盐沉淀法、等电点中和法、有机溶剂萃取法、活性炭吸附提取以及离子交换法。
在这些方法中,最为重要的是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所用的离子交换树脂为高分子产品,在其分子结构中高分子聚合物骨架十分稳定,可逆交换反应在树脂上可以反复进行,使用寿命长,因此离子交换法是一种目前较为普遍的氨基酸提取方法。
可以选用阳离子型离子交换树脂对体系中的L一苯丙氨酸进行吸附提取。
1.2.2发酵法20世纪60年代日本中山公司用糖质发酵制苯丙氨酸获得成功,并由协合发酵公司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20世纪70年代用糖质发酵的发酵液苯丙氨酸浓度可达42.6%。
用苯丙酮酸为原料,经发酵法制得的工艺是首先用氯化节与co合成苯丙酮酸,再使L一天冬氨酸与苯丙酮酸在固定床反应器内用固定化细胞提取,进行离子交换、提浓得产品,选用的菌株能使L 一苯丙氨酸的转化率不小于90%。
DL-苯丙氨酸的合成和拆分
Co”.In end,L-phenylalanine is obtained with 98.8%optical purity in 70.3%yield. D-phenylalanine Can be obtained with 96%optical purity in 63%yield.
^”女L■I
active salt with L(+)·tartaric acid in methan01.When the salt reacted with aqueous
NaOH,optically active L-phenylalanine(e.e.258.9%)and D—phenylalanine
浙江人学倾I一学位论文
质)的分解,从而抑制羧肽酶(脑啡肽的降解酶)的活性,因而有出色的镇疼作 用№I。目前市场价格远高于L.苯丙氨酸。临床实验已表明.它对一批长期用各种 疗法无效的肌肉疼、关节疼、腰腿疼患者疗效显著,并且无副作用,因而具有镇 疼作用,专家们估计它有可能取代阿司匹林f7_8l。苯丙氨酸结构式如下:
浙江人学坝I‘学位论殳
课题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展的。 单一手性化合物的获得方法有三种:1)手性源合成法:以手性物质为原料合
成其他手性化合物。这种方法是有机化学家最常用的方法。但是由于天然手性物 质的种类有限,要合成多种多样的目的产物会遇到很大困难,而且步骤繁多的合 成路线也使得最终产物成本十分高昂。2)不对称合成法:是在催化剂或酶的作 用下合成得到单一对映体化合物的方法。化学不对称合成和生物不对称合成近 20年来取得了长足进展,并且已丌始进入工业化生产。但是化学不对称合成高 旋光收率(如ee90%以上)的反应仍然有限,所得产物的旋光纯度对于大多数实际 应用来说仍不够高。生物不对称合成具有很高的对映选择性,反应介质通常为缓 冲水溶液,反应条件温和,但对底物的要求高,反应慢,产物分离因难,因而在 应用上也受到…定的限制。3)#bN旋体拆分法:是在手性助剂的作用下,将外消 旋体拆分为纯对映体,这种方法已被广‘泛使用。掘统计,大约有65%的非天然 手性药物是由外消旋体或中It日J产物的拆分得到的【3】。
酶法拆分D,L-苯丙氨酸制备D-苯丙氨酸
20 07年第 1 5卷 第 1 , 9~ 2 期 6 7
合 成 化 学
C ieeJ un lo y tei h mi r hn s o ra f nh t C e s y S c t
Vo . 5 ,2 07 11 0
No 1.6 . 9~7 2
・
研 究简报 ・
酶 法拆 分 D,一 丙 氨酸 制 备 D 苯 丙 氨 酸 L苯 一
黄冠 华 ,夏仕 文
( .中国科学 院 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 1 四川 成都 60 4 ; .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 院 , 10 1 2 北京 10 3 ) 00 9
摘要 : 固定化青霉 素酰化酶 (P . 0 存在下 , 在 I A7 ) 5 通过 Ⅳ- 乙酰- L苯丙氨酸 ( ) 苯 D,- 2 的选择性水解完成 了酶法拆 分 D,. L苯丙氨 酸( ) 1 制备 D 苯 丙 氨酸 ( ) . 5 的过程 。选 择性 水解 的较 适 宜反 应条 件 为 : .3 g 22 8 ,m( ): 2 m
病) 抑制剂 的关键 中间体等。由于 5是非天然氨 基酸, 前 尚无法通过发酵法生产 , 目 主要通过拆分
a y a e;e z me r s l to c ls n y eou n i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L苯丙氨酸 ( )l . 3 E 又称 . i 氨基 . 苯丙氨酸 , 是人和动物必需的氨基酸。生物体 内不能 自身合 成 3 必须从外界摄取。D 苯丙氨酸( ) , . 5 能增强人
( 格 列 那 ) 生 产 原 料 , HV 蛋 白酶 ( 滋 钠 的 作 I 艾
( A70 = 1 p . , 3 I - ) 6: , H70 于 0℃反 应 5h产物为 Ⅳ苯 乙酰.- P 5 , . D苯丙氨 酸( ) L苯丙 氨酸( , 4和 - 3 收率 6 % , 3 光
酶法拆分D,L-苯丙氨酸制备D-苯丙氨酸
酶法拆分D,L-苯丙氨酸制备D-苯丙氨酸黄冠华;夏仕文【摘要】在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IPA-750)存在下,通过N-苯乙酰-D,L-苯丙氨酸(2)的选择性水解完成了酶法拆分D,L-苯丙氨酸(1)制备D-苯丙氨酸(5)的过程.选择性水解的较适宜反应条件为:2 2.83 g, m(2):m(IPA-750)=6:1, pH 7.0,于30 ℃反应5 h,产物为N-苯乙酰-D-苯丙氨酸(4)和L-苯丙氨酸(3,收率63%,光学纯度99%). 4用6 mol·L-1盐酸于120 ℃水解反应8 h,经脱盐处理得5,收率67%,光学纯度91%.3在含醋酸酐的醋酸溶液中进行消旋化处理,得到100%消旋的1可继续进行下一轮酶法拆分.【期刊名称】《合成化学》【年(卷),期】2007(015)001【总页数】4页(P69-72)【关键词】D,L-苯丙氨酸;L-苯丙氨酸;D-苯丙氨酸;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酶拆分【作者】黄冠华;夏仕文【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9.71L-苯丙氨酸(3)[1]又称α-氨基-β-苯丙氨酸,是人和动物必需的氨基酸。
生物体内不能自身合成3,必须从外界摄取。
D-苯丙氨酸(5)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具有出色的镇痛作用,常用于生产药物,如作抗肿瘤药物(百士欣)和糖尿病治疗药物(钠格列那)的生产原料,作HIV蛋白酶(艾滋病)抑制剂的关键中间体等。
由于5是非天然氨基酸,目前尚无法通过发酵法生产,主要通过拆分D,L-苯丙氨酸(1)获得。
拆分1的方法很多,有酶法拆分[2,3]和化学法拆分[4]。
其中酶法拆分具有条件温和、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等特点。
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5](IPA-750)具有立体选择性水解苯乙酰酰胺键的特性[6]。
L-苯丙氨酸的生产
代谢工程在L-苯丙氨酸的生产中的应用
五、展望
1、苯丙氨酸生物工程菌构建的成功是令人鼓 舞的。代谢工程在物种改良方面已经展现出了 非常强的生命力. 代谢工程在苯丙氨酸菌种选 育研究中的应用,大幅提升了微生物发酵法的 苯丙氨酸生产效率,但目前仍存在一定程度的 局限性。 2、DNA 重组技术飞跃式发展为微生物合成苯 丙氨酸的代谢工程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代谢工程在L-苯丙氨酸的生产中的应用
(2)增加PEP 的合成 磷酸烯醇丙酮酸合成酶(PpsA)和磷酸烯醇丙酮 酸羧激酶(PckA)是糖代谢中心途径中生成磷酸烯 醇丙酮酸(PEP)的2个关键酶,在大肠杆菌中分别由 ppsA和pckA基因编码.扩增ppsA,pckA基因,使这 两个基因单独表达或串联表达,都能提高PEP的合 成量,进而提高DAHP的合成量。
DAHP合成酶(限速反应) 3-脱氧-D-阿拉伯庚酮糖酸-7-磷酸
分支酸 分支酸变位酶(限速反应)
预苯酸
预苯酸脱水酶(限速反应) 苯丙酮酸
四、 L-苯丙氨酸代谢调控
1、增强中心代谢途径代谢流: (1)加强基因aroF的超量表达: DAHP的合成酶DS控制的反应是该途径中的第一个 限速反应。DS是基因aroF、aroG、aroH控制的同 工酶。
代谢工程在L-苯丙氨酸的生产中的应用
3、葡萄糖一直是合成Phe的主要碳源,但随着 研究的深入,显现出很多弊端,如产生葡萄糖 效应和大量副产物乙酸,都会使细菌生长受到 抑制;而甘油价格低廉,容易获得,以甘油为 碳源进行微生物的生产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总之,虽然目前代谢工程技术在苯丙氨酸 菌种选育中的应用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 代谢工程确实为发酵法高产苯丙氨酸提供了巨 大的推动力,随着研究的深入,必然会为整个 苯丙氨酸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手性拆分膜的拆分原理及制备方法
手性拆分膜的拆分原理及制备方法∗王雪;梁晓桐;张强;谷梦鑫;赵义平;冯霞;陈莉【摘要】It is an urgent problem for effective separation of chiral compounds in the field of pharmaceutical, chemical,food and other fields.A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thods of chiral separation,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hiral separation membrane has important academic and application value.In this work,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ral separation membrane in China and abroad was reviewed.The chiral separation principle,prep-aration method,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ral separation membrane was discussed.%实现手性化合物的有效分离是当前制药、化工、食品等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作为手性拆分的重要方法之一,手性拆分膜的研究开发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对近年来国内外手性拆分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分析了其手性拆分原理、制备方法、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并且对手性拆分膜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名称】《功能材料》【年(卷),期】2016(047)0z1【总页数】5页(P61-65)【关键词】手性拆分;拆分膜;拆分原理;制备方法【作者】王雪;梁晓桐;张强;谷梦鑫;赵义平;冯霞;陈莉【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省部共建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7;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省部共建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7;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省部共建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7;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省部共建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7;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省部共建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省部共建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7;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省部共建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28.8手性是自然界的本质属性之一,是指碳原子连接的四个不同原子或基团在空间排布上可能存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异构体形式,彼此两两对称,互成镜像而不重合[1-2]。
手性配体交换色谱法直接拆分DL-氨基酸
1〕马建标、何炳林,高等学校化学学 0 报,待发表. 1 袁直、何炳林,科学通报,3 51 1 5 9
(90 19).
1〕 G 2 Gu i bt W z Jl n e a. J e e z t l l .
C e 5 5818) hm. 629(94.
Gln R i o L se e a J e m t l . h .
定相的 负载量。
2 .A dbr .Lq ho tg. , 〕R uee,J i.C rmor t ,2
16( 7) 0 31 9. 9 3 VAD vn o , C C n bo o 〕 ..a ak v R Had ok f
H PC r S a tn A oo f t e ri o m n o h p ao f e
分研究论文总数的一半 〔 进入八十年代,该 2。
色谱技术 在手性 固定相的 合成 、手性流 动相的选 择 、拆分 机理 探讨等 方 面都获 得 了长足 的发展 。 本文对此进行简要评述 。 手性固定相拆分法
碱性氨基酸往往例外。上述固定相虽然对映体选 择性强, 但疏水性太高, 氨基酸在色谱过程中传质困
物碳链骨架与固定配体之间的侧链上含有羰基或
羟基 、胺基等 基团 。这 些基团一方 面增加 了固定
面影响到固定相对DL 氨基酸的对映体选择性, - 使 D 氨基酸先于L 异构体流出色谱柱,流出顺 - - 序与固定相 和Ⅱ所得结果相反。 蛩
相的亲水性,使氨基酸的传质阻力减小;另一方
与固定相 和Ⅱ相比,固定相Ⅲ"Ⅵ对氨基 蛳 蟆 龆 — 酸传质阻力小,能实现 DL 氨基酸的快速拆分。 - 但这些固定相的机械强度较差,难以满足高效液 相色谱对填料的要求。G bz ui 等人使手性配体与 t
第二章 色谱法拆分DL-氨基酸
第二章 色谱法拆分D/L-氨基酸2.1 氨基酸手性拆分概述早在二十世纪初食品添加剂10重现性最低检测限等参数值还需要和生物样品中dopa的回收方法有效的衔接考虑到样品量大光不稳定性化合物)和经济实用等因素因为D-NNA的体内手性转化现象得到了证实且相关的CEC手性分析方法也较为成熟[36]±¾Ñо¿ÔÚ¿¼²ì¶à°Íת°±Ã¸µÄÒÖÖƼÁ¿¨±È¶à°ÍµÄµ×ÎïÑ¡ÔñÐÔʱ¾ßÌåÊÇÒò´Ë2.2手性配体交换法概述手性配体交换法(ligand-exchange´ÓÄÇÒÔºó³ÉΪ·ÖÀëÊÖÐÔ°±»ùËáµÄÓÐÁ¦¹¤¾ßËûÓÃ×é°±Ëá-Cu2+以及阿斯巴甜-Cu2+成功的实现了多种丹酰化氨基酸的手性分离[42]Ëüͨ³£Ö¸Á½À໯ºÏÎï-环糊精比如L-Pro°¢Ë¾°ÍÌðÇ°Ò»ÀàµÄÖ÷Òª½á¹¹ÊÇÓÉ6-8个呋喃糖通过因为每个呋喃糖上都有5个手性碳原子可以和氨基酸的对映异构体进行手性识别从而使对应异构体被拆分不过两者的具体分离机制还是不同的它主要是通过在流动相中添加L-氨基酸和螯合剂比如Cu2+等金属离子D/L氨基酸衍生物)与之形成螯合化的非对应异构体物这对形成的非对应异构体因为存在疏水性的差异保留时间)就不同11动态的解离-螯合过程中实现了氨基酸手性异构体的分离[42, 43]ÊÖÐÔÅäÌå½»»»·¨µÄ·ÖÀëÔ-ÀíÕýÊÇ»ùÓÚÕâ¶Ô·Ç¶ÔÓ¦Òì¹¹ÌåµÄÊèË®ÐÔ²îÒìÔÚÊÖÐÔÒì¹¹ÌåµÄ²ð·ÖÉϾݲé¶ÔD/L-Ala D/L-甲硫氨酸实现了手性对照对D/L-Ser此外事实上也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基于毛细管电泳的分析方法LE-MEKC比如手性选择性差异不显著有了更多的解决途径使用LE-MEKCp D/L-酪氨酸和o p 氟-D/L-Phe 可以同时对o共12种单体实现同时分离[45]³ýÁËÒÇÆ÷Ó²¼þÌõ¼þÒÔ´ïµ½ÀíÏëµÄ·ÖÀëЧ¹û½ðÊôÀë×ÓÁ÷¶¯ÏàpH值流动相离子强度1LE-LC 中的常用的金属离子有Cu2+, Ni2+, Co2+等在色谱柱中有效分离其它离子形成的络合物稳定性相对较差122Á÷¶¯Ï಻ͬµÄpH 值会改变金属离子的平衡状态非极性氨基酸的分离度通常会随着pH 值的升高而升高由于过低的pH 值环境中而使分离度下降因而通常是实际情况中选用pH5.0~6.0 之间洗脱的先后顺序也可能会发生改变 有机改性剂甲醇降低有机流动相中的有机溶剂会促进溶质和吸附剂之间的疏水作用4Àë×ÓÇ¿¶È²»½ö»áÓ°ÏìÒì¹¹ÌåµÄ±£Áôʱ¼ä5²»Í¬µÄÑ¡ÔñÌåÒòÓëÒì¹¹ÌåÐγÉÂçºÏÎïµÄÎȶ¨ÐÔ²»Í¬½ÏΪ³£ÓõÄÓÐL-脯氨酸N,N-双甲基-L-苯丙氨酸在众多基于手性配体交换的分析方法中手性固定相法(CSP)虽然灵敏但是手性柱价格昂贵生命周期短柱前衍生化方法虽然常以荧光检测器提高灵敏度也比CSP便宜操作步骤相对繁琐不利于热不稳定性化合物的定量分析结果的重现性更好它本身的优点是适用范围广操作方便总之因此我课题中的dopa手性分离也采用LE-LCËüÒ²Óв»¿ÉºöÊÓµÄȱµã1mM-5mM Cu2+介入流动相导致检测器的检测背景显著升高在分离某些极性的螯合化三重化合物的过程中有机改性13剂比如甲醇然而2.3 L/D-dopa的手性分离方法关于D-dopa的动物药效学研究资料显示而且药效较L-dopa有时滞D-dopa虽然是其药效的源头而是以D-dopa为底物我们推测这个物质可能就是由D-dopa转化生成的L-dopa×îÖ±¹Û×îÎÞи¿É»÷µÄÊֶξÍÊÇÈκη½·¨Ñ§µÄ½¨Á¢ÄǾÍÊÇ·ÖÎö·½·¨ÒªÊʺÏÑо¿¶ÔÏóµÄÀí»¯ÐÔÖʽ«¶à°ÍµÄÀí»¯ÐÔÖÊÏêÊöÈçÏÂÔÚ1mM盐酸溶液中的最佳吸收值在280nmË®ÖеÄÈܽâ¶ÈΪ1.5mg/ml ÂÈ·ÂÈÝÒ×±»¿ÕÆøÖеÄÑõÑõ»¯²¢ËæÖ®±äºÚ其实在体内的代谢也是非常活跃的dopa主要被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COMT)代谢为3-O-甲基多巴多巴胺进一步迅速的被单胺氧化酶氧化脱氨形成3DOPAC)HVA)[48]×óÐýdopa的人体药代动力学数据显示脑脊液中的浓度则仅相当于10-20%相应的目前常用的分析方法是采用离子对色谱法原理在于被测组分离子与离子对试剂离子形成中性的离子对化合物后从而使流动相中各组分的分离因子改善通常是采用C18反相柱在磷酸盐或柠檬酸缓冲体系中添加离子对试剂辛基磺14酸钠乙腈采用电化学检测器进行分离分析[50, 51, 52, 53]±È³£¹æµÄ×ÏÍâ¼ì²âÆ÷ÖÁÉÙÒª¸ß2-3个数量级该方法不仅可以对L-dopa 的体内代谢浓度进行检测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È»¶øÆä´ÎʹÓ÷ÑÓðº¹óÑ°ÕÒеķ½·¨ÅäÖÃ×ÏÍâ¼ì²âÆ÷µÄLE-LC方法就是一个可以实现D/L-dopa 分离分析的方案采用LE-LCÒÔ3 mM Cu2+为络合金属离子添加到去离子水中这两个非对映异构体螯合物在疏水性上的差异即从而实现手性分离日本岛津LC-2010C高效液相仪4.6mm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2.3.2药物和主要试剂L/D-dopa(Sigma乙腈(Fisher, 美国)其余试剂均为国产优质纯250 ~300 g2.3.4大鼠肾匀浆制备大鼠断头处死取双肾3置于冰预冷的100mM15Tris-HCl缓冲液(pH 8.2)中再用匀浆器按1000 r pm/min的转速匀浆数分钟吸上清存放于-202.3.5样品处理由100 l空白肾匀浆和100 l Tris-HCl缓冲液组成的样品2缓慢滴加0.6M高氯酸避光静置15分钟后下20,000×g 离心15分钟2.3.6方法学考察2.3.6.1 D/L多巴的手性分离取100 ìl D-dopa(1mg/ml, 溶于0.01M盐酸)和100 ìl肾匀浆至1.5ml 离心管立刻按2.3.5所示方法处理后进行高效液相分析5同法处理同法处理空白对照组以等体积的50mM Tris-HCl代替dopa的标准溶液102040并用100mM Tris再按2.3.5中的方法处理样品以L-dopa峰面积对匀浆中L-dopa的浓度进行线性回归2.3.6.3 方法回收率取空白匀浆100 l数份25并用Tris制成终浓度为25按2.3.5中方法除蛋白计算方法回收率162.3.6.4 提取回收率另取相应浓度的标准液直接进样得到提取回收率172.3.6.5 精密度取空白肾匀浆100 l数份制成浓度为12.5 g/ml按样品处理方法处理后计算精密度(RSD)ÅäÖÆ0.003MCu2+-0.006M L-Phe的去离子水溶液0.22 ìm滤膜过滤并超声脱气10分钟;以1%乙腈和99%的上述溶液实行等度洗脱280nm0.5ml/ml;柱温D/L-dopa的分离度Rs两个对映异构体可以实现基线分离图1出峰位置不受蛋白杂峰的干扰18Fig. 1 Typical chromatograph of drug free kidney homogenate (A); unequal concentration of D/L-dopa recovered from kidney homogenate (B); L-dopa recovered (C); D-dopa recovered (D). Mobile phase consisted of 1 mM Cu (II)-3 mM L-phenylalanine in aqueous solution containing 0.01% trifluoroacetic acid and 1% CAN. The flow rate was 0.5 ml/min and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at 20µÃ»Ø¹é·½³ÌY = 9675.3X–46371R2 =0.9947 3时0.015 mM表2 方法回收率2.70103.474.0195.604.3198.152.3.8.4绝对回收率L-dopa按本文描述方法提取时中又称提取回收率6.88%4.12%3.21%192.3.8.5 精密度低高浓度组的精密度分别为8.49%2.3.9讨论生物样品如血浆1980年代常用的方法是固相萃取法(Solid Phase Extract简单来说以便样品中的待检物质如dopa等吸附于具有强表面自由能的三氧化铝表面达到回收的目的高速离心得到的上清直接检测[54, 56, 57]ËäȻǰÕߵľø¶Ô»ØÊÕÂʽϸß(80-90%)[55, 59, 56]¼´ÑùÆ·´¦Àí·½·¨¼òµ¥ÊʺϴóÅúÁ¿µÄÑùÆ·´¦ÀíºóÕߵľø¶Ô»ØÊÕÂÊËäÈ»ÉÔµÍ但是也基本满足药代动力学的回收率要求[57]Ïà¶ÔÎó²îÉпÉÎÒÃDzÉÓøßÂÈËáÖ±½Ó³ýµ°°×µÄ·½·¨À´´¦ÀíÉúÎïÑùÆ·¸ßÂÈËáÊÇÒ»ÖÖµäÐ͵ÄÀë×Ó¶ÔÊÔ¼Á由于流动相的PH呈中性在非极性固定相中的溶解度增大此外我们选用的柱温是20预试验数据表明故而添加1%的乙腈以增加流动相的非极性另一方面随PH升高紫外吸收背景过高可能影响检测的灵敏度弥补温度降低对峰型的影响我们参照Husain等分离D/L-dopa标准品的方法[58]³É¹¦µØ½¨Á¢ÁËHPLC上应用手性配体交换法分离定量20生物样品中D/L-dopa 的方法2.4L/D-硝基精氨酸的手性分离方法通过对硝基精氨酸体内手性转化的研究动物实验中D-NNA表现出来的类L-NNA的升压效应正是源于D-NNA在体内的生物学手性转化这些定性定量的研究进展都是基于HPLC的色谱方法首创了基于手性配体交换法来分离分析D/L-NNA 的毛细管电色谱方法[36]Êǽ«¹Ì¶¨ÏàÌî³äÓÚëϸ¹ÜÖùÄÚ»òÍ¿²¼ÒÔµçÉøÁ÷»òµçÉøÁ÷½áºÏѹÁ¦Á÷Íƶ¯Á÷¶¯Ïà¸ÅÀ¨µÄÀ´ËµÒò´ËÒ²¼¯ºÏÁËÕâÁ½ÖÖ·ÖÎö·½·¨µÄÓŵã¾ßÓиßЧ¾-¼ÃµÈÌصãÐí¶àÑо¿ÕßÔÚ·ÖÀëÀíÂÛËûÃǵľ-Ñé±íÃ÷¸ßËÙ·ÖÀë´øµçºÉµÄÐý¹âÒì¹¹Ìå[58]ÊǼ«¾ßDZÁ¦µÄÊÖÐÔ·ÖÀë·½·¨C18 反相毛细管柱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2.4.2药物和主要试剂D-NNA(Bachem Bioscience, 美国)甲醇(Fisher, 美国)其余试剂均为国产优质纯212.4.3样品处理空白对照组加入用100mM Tris-HCl 补足体积至200 ìläöÎлìÔȺó离心15 min ÓÃÀëÐÄŨËõÒǻӸÉÈܼÁ¸ÃÑùÆ·ÒºÔÙ¾-12,000rpm离心10分钟后取上清进行CEC分析精密量取100 ìl 空白肾匀浆用100mM Tris-HCl 补足体积至200 ìl37700rpmÔÙ°´ÉÏÊö·½·¨´¦ÀíÑùÆ·ºó½øÐÐCEC分析包括两个PU2080 plus 输送泵, 10 nl 进样环, UV-20全波长紫外检测器和Trisep-2000GV 高压模块检测波长280 nm含有2 mM Aspartame5%甲醇2.4.5D-NNA手性转化的典型图谱A2223B图2 大鼠肾匀浆中D/L-NNA手性转化的典型图谱Fig. 2 Typical CEC chromatograph of rat kidney homogenate blank (A); 1.8mM D-NNA incubated in rat kidney homogenate (B). CEC conditionsÓ¦ÓÃÊÖÐÔÁ÷¶¯ÏàºÍ·´ÏàÖù°´2.4.3中的方法图2且血浆组分无干扰2.4.6讨论该实验采用CEC仪器在不加电渗流的情况下即24可有效的实施对生物样品中D/L-NNA的手性分离和定量省去了电极缓冲液的配制步骤从实验结果分析[20, 36]±ê×¼ÇúÏßÏà¹ØϵÊý¿É´ï0.99 以上此外检测样品量和流动相用量少等突出优点25。
D,L-苯丙氨酸对映体拆分的研究进展
D,L-苯丙氨酸对映体拆分的研究进展M140101006 高金伟摘要: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在人体及动物生命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同旋光异构性的氨基酸在动物体内代谢途径不同,发挥着不同的生理作用和生物活性。
对近年来采用手性试剂拆分法、色谱拆分法、电泳拆分法、膜拆分法、酶促拆分法、萃取法等分离方法拆分D,L-苯丙氨酸对映异构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关键词:D,L-苯丙氨酸;对映异构体;拆分手性是指原子组成相同,在立体结构上互为镜像,可以比喻为人的左手和右手。
互为镜像关系而不能重合的一对分子称对映异构体(对映体)。
对映异构体都有旋光性(其中一个是左旋体,另一个是右旋体),又称旋光异构体(光学异构体)。
一对对映异构体右旋体和左旋体的等量混合物称外消旋体。
对映异构体在药物中占很大比例,常用药物中40%为外消旋体,天然药物中98%为旋光异构体[1,2]。
虽然对映异构体物化性质基本相同,但由于药物所作用的受体或靶位是蛋白质和核酸等手性大分子,对与其结合的药物分子空间构型有特殊要求,因此对映异构体药物在体内往往呈现很大药理、毒理作用及药效学、药动学方面的差异[3]。
典型的例子是“Thalidomide(沙利度胺)事件”,研究表明其R-Thalidomide具有治疗呕吐的作用,而S-Thalidomide却具有很强的致畸作用。
该外消旋药物在20世纪60年代的广泛使用,使数千名婴儿致畸,成为上世纪医疗界的悲剧[4]。
鉴于此,在制药工业,许多国家规定必须对药物的对映体限度进行控制。
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1992年颁布了手性药物指导原则,要求新型手性药物在上市前必须对其对映体分别进行药效研究,说明对映体各自的生理活性、药理作用、毒性和临床效果,如果其对映体药理、毒理等数据表明该对映体不具有治疗作用,则该对映体的含量应进行严格控制。
因此,对映体拆分和控制在药物合成及质量控制中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人学坝I‘学位论殳
课题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展的。 单一手性化合物的获得方法有三种:1)手性源合成法:以手性物质为原料合
成其他手性化合物。这种方法是有机化学家最常用的方法。但是由于天然手性物 质的种类有限,要合成多种多样的目的产物会遇到很大困难,而且步骤繁多的合 成路线也使得最终产物成本十分高昂。2)不对称合成法:是在催化剂或酶的作 用下合成得到单一对映体化合物的方法。化学不对称合成和生物不对称合成近 20年来取得了长足进展,并且已丌始进入工业化生产。但是化学不对称合成高 旋光收率(如ee90%以上)的反应仍然有限,所得产物的旋光纯度对于大多数实际 应用来说仍不够高。生物不对称合成具有很高的对映选择性,反应介质通常为缓 冲水溶液,反应条件温和,但对底物的要求高,反应慢,产物分离因难,因而在 应用上也受到…定的限制。3)#bN旋体拆分法:是在手性助剂的作用下,将外消 旋体拆分为纯对映体,这种方法已被广‘泛使用。掘统计,大约有65%的非天然 手性药物是由外消旋体或中It日J产物的拆分得到的【3】。
CH2CHCOOH
I
NH2
英文名:phenylanine,缩写为Phe 分子式:CgHllN02 分子量:165 19
苯丙氨酸为无色至白色片状晶体或结晶性粉末。有特殊气味和苦味。约在 271—273℃熔化并分解。L-苯丙氨酸和D-苯丙氨酸的熔点为283—284℃(分解)。 10%水溶液的pH值为5.4-6.0。在受热、光照、空气中稳定。与葡萄糖一起加热 则着色。碱性下不稳定。溶于水(39/100ml,25"C)。难溶于乙醇、稀无机酸和 碱性溶液。L-苯丙氨酸的旋光度为-35。(C=2,水),D一苯丙氨酸的旋光度为
active salt with L(+)·tartaric acid in methan01.When the salt reacted with aqueous
NaOH,optically active L-phenylalanine(e.e.258.9%)and D—phenylalanine
本文以苯丙氨酸为研究对象,先采用化学合成法合成苯丙氨酸,然后再对 其进行手性拆分,得到旋光纯态的L一苯丙氨酸和D.苯丙氨酸。
化学合成法以甘氢酸为起始原料,在氯化亚砜作用下与乙醇酯化反应生成 甘氨酸乙酯,再与苯甲醛作川生成Schiff碱一苯亚甲氨基乙酸乙酯。然后,利用 n.亚甲基的氢原子的活泼性,使之在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下,分别与溴化苄或 氯化苄进行烷基化反应。最后,在浓盐酸的作用下水解得到DL.苯丙氨酸。以氯 化苄为反应原料时单程总收率可达52.3%。
浙江人学倾I一学位论文
质)的分解,从而抑制羧肽酶(脑啡肽的降解酶)的活性,因而有出色的镇疼作 用№I。目前市场价格远高于L.苯丙氨酸。临床实验已表明.它对一批长期用各种 疗法无效的肌肉疼、关节疼、腰腿疼患者疗效显著,并且无副作用,因而具有镇 疼作用,专家们估计它有可能取代阿司匹林f7_8l。苯丙氨酸结构式如下:
酶促拆分法利用氨基酰化酶能立体专一的水解氨基酸的特点,选择性地水解 N-乙酰-L-氨基酸得到L.苯丙氨酸,经分离后再水解N.乙酰.D.苯丙氨酸得到D. 苯丙氨酸。研究中分别考察了pH值、温度、酶用量、底物和钻离子浓度对反应 的影响。在最优化条件下得到%e.e.=98.8%的L.苯丙氨酸,收率70.3%:% e.e.=96%f17,j D一苯丙氨酸,收率63%。
1.2.1发酵法
发酵法培养基有糖质的和非糖质的两种。由于使用的菌种及原料不同,最 终发酵液中Phe的含量相差很大。要想获得苯丙氨酸的高收率,主要需选择高产 菌株及合理调节代谢过程。发酵结果表明,在筛选过的菌种中,产氨黄杆菌 AT3940的糖质发酵最好,L-Phe含量可达42.69/L。发酵法因原科便宜,可以
浙江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DL-苯丙氨酸的合成和拆分 姓名:俞一军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化学工艺 指导教师:许文松
2002.3.1
浙江大学颂上学位论文
摘
要i野
Y≤2359 0
苯丙氨酸又称a.氨基.0.苯丙酸,其种类有外消旋DL.型、L.型、D-型。 L.苯丙氨酸是人和动物必需的氨基酸之一,还是合成抗病毒和抗癌药物及新型甜 味剂的原料,D.苯丙氨酸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出色的镇疼作用。
A number of influencing factors to the resolution reaction are discussed,include pH value,reaction temperature,amount of aminoacylase,concentration of substrate and
The racemic percentages of L—phenylalanin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emperature,pH value)is compared and the racemic regularity is discussed from
structural theory.
/本文考察了两种拆分方法:手性试剂拆分法和酶促拆分法。手性试剂拆分法
是选择某种手性试剂,如L(+)-酒石酸,将其与苯丙氨酸乙酯在甲醇中成盐, 得到(一)-苯丙氨酸-(+).酒石酸沉淀和溶于甲醇的(+).苯丙氨酸.(+) 一滔石酸,两者经分离后在碱性条件下水解除去L(+).酒石酸,可得到%e.e’ =70%的D-苯丙氨酸,收率41.2%,%e.e.=58.9%的L.苯丙氨酸,收率33.9%。
Keywords:phenylalanine
arninoacylase racemic
phase transfer catalyst
synthesis
resolution
2塑望查堂ຫໍສະໝຸດ :!:兰竺堡兰一——第一章文献综述
1.1概述
手性异构体(对映体)的存在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生命界中普遍存 在的糖为D型,氨基酸为L型,蛋白质和DNA的螺旋构象又都是右旋的。在医 药化学领域中这一点尤为突出,已知药物中约有30%--40%是手性的…。分子 结构互为镜像但不能重合的两个化合物称为对映体,由相等数目的对映体分子组 成外消旋体。对映体的分子式完全相同,物理和化学性质大都相同,只是原子或 原子团在空间的取向不同,它们彼此不能重合的性质称为手性。手性药物(chiral drug)是指有药理活性作用的对映纯化合物。生命体内许多内源性化合物,包括 可与药物发生药动学和药效学相互作用的天然大分子都具有手性,不同手性的药 物作用于生物体时,它们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活性、代谢过程及毒性等方面 往往存在着显著差异。最著名的例子是“反应停”(酞胺哌啶酮,thalidomide), 此药在50年代作为镇静剂用于消除孕妇早期妊娠反应,但不久就发现服用此药 的孕妇生出的婴儿出现畸形,经研究发现其右旋物具有镇静作用而左旋物具有致 畸作用。再如抗哮喘药“沙丁胺醇”中的有效成分光学纯化合物“左沙丁胺醇” 的使用剂量仅为原来的25%。这样看来,化学合成药生产中采用“手性合成” 技术生产的单一异构体不仅可以消除或减轻原有消旋体药物的副作用。还能降低 使用剂量,提高疗效。1992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规定,今后凡研制 具有不对称中心的药物,必须给出手性拆分的结果,欧共体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故开发手性合成技术生产光学纯药已成为国际制药工业的共识。
氨基酸广泛应用于营养食品、饲料添加剂、医药等领域,通过化学合成法 得到的是外消旋混合物,以往人们认为生命物质只存在L一氨基酸(LA),并将 LA冠以“天然”,而D一氨基酸(DA)就成了“非天然”,然而随着分析方法的 发展,人们相继地在海洋动物、陆生动物、种子植物和人体中发现了各种DA[41, 从而意t}{到DA与LA一样,作为医药、农药和食品的重要组成起着重要作用, 所以氨基酸的光学拆分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Co”.In end,L-phenylalanine is obtained with 98.8%optical purity in 70.3%yield. D-phenylalanine Can be obtained with 96%optical purity in 63%yield.
^”女L■I
+35。(C=2,水)。[91
1.2苯丙氨酸合成路线论述
自1879年Scholze和Barhieri首先发现并从羽扇豆中分离得到苯丙氨酸后, 苯丙氨酸的制备方法不断得到改进。L.苯丙氨酸可由发酵法、酶法、化学合成法 得到。DL-苯丙氨酸只能经化学合成法得到,经旋光分离得到L.苯丙氨酸和D. 苯丙氨酸。而利用不对称合成可直接制备出光学纯的L.Phe和D.Phe。
本文还考察了L-苯丙氨酸在不同pH和温度下旋光度的变化,发现只有在温
度和碱性强度都较高的情况下,L一苯丙氨酸消旋化程度才比较高。 、——、;/,
捌关键司词::苯苯丙丙氨藏酸相、相转转移移催催化化、根蹴涮、坼氨分基、酰氨基化酰酶化、酶、消消旋旋化化
浙江大学坝』:学位论文
AB STRACT
Phenylalanine,a—amino一0·phenylpropionic acid,include DL—phenylalanine, L-phenylalanine,D—phenylalanine,is a kind of amino acid.L-phenylalanine can be used to synthesis new medicament and sweetener.D-phenylalanine has analgesic
^“Vr西-
glycine.The synthetical steps are as follows:esterification,aldimination,alkylation
and hydrolysis.The total yield has reached 52.3%.
A resolution of DL—phenylalanine is carried out via formation of a optic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