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耳鼻喉科耳部常见疾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耳部常见疾病中医诊疗规范肾开窍于耳,肾气通于耳,胆和三焦经络俱汇入耳中。
所以耳部疾病与胆(肝)、三焦、肾有关。
耳部的急性炎症,多属胆(肝)和三焦实火,治疗应清泻肝胆实火;耳部慢性炎症,多属肾经虚火,治应滋阴降火。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医称“脓耳”。
多因外感风热火毒,外邪引动肝胆火热,上灼耳窍而发。
小儿形体未充,易受外邪侵袭,而发生本病。
【诊断】1.初期耳底疼痛,全身发热、畏寒、乏力,听力减退,乳突部按压疼痛。
2 .酿脓时,耳底胀痛较甚,势如雀啄,伴发高热,待鼓膜穿孔流出脓液后,身热渐退,耳痛逐渐减轻,听力逐渐恢复。
3 .耳镜检查,鼓膜初期充血明显,随着炎症加重,鼓膜呈深红色,并肿胀向外膨出,鼓膜穿孔时,可见搏动性脓液溢出。
4 .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5 .听力检查,音叉试验和纯音听阈测试为传导性耳聋。
【治疗】一、辨证论治1.风热外袭耳内胀痛,逐渐加重,耳中鸣叫,听力减退,伴畏寒、发热、头痛,疲倦乏力,食欲减退,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清肿通窍。
方药举例:银花解毒汤加减。
金银花、连翘各15g,牡丹皮、赤芍、天葵各IOg,薄荷、苦丁茶各6g。
2.肝胆火盛耳痛剧烈,势如雀啄,听力明显减退,耳窍流脓,质稠,色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利湿。
方药举例: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6g,黄苓、桅子、夏枯草、柴胡、车前子、泽泻、生地黄、赤芍各IOgo二、中成药银黄口服液每服IOmI,每日3次。
适用于风热外袭,肝胆火盛。
龙胆泻肝丸每服5g,每日2次。
适用于肝胆火盛。
黄连上清丸每服5g,每日2次。
适用于肝胆火盛,兼有大便燥结者。
三、局部处理1 .20%黄连或黄柏滴耳液滴耳,每次2~3滴,每日3~4次。
2.新鲜虎耳草捣烂取汁滴耳,每次2~3滴,每日3~4次。
3 .用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清洗外耳道,保持清洁、干燥,或用0.3%氧氟沙星滴耳液,每日多次滴耳。
常见病针灸处方
散瘀穴
①急性腰扭伤:委中(刺血)。 ②胸中瘀血:足三里。 ③胸肋扭伤:大包、阳陵泉。 ④腕关节扭伤:阳池、大陵。 ⑤肩臂扭伤:肩井、曲池。 ⑥踝关节扭伤:丘墟、昆仑。 ⑦膝关节扭伤:膝眼、阳陵泉。
止呕穴
内关、足三里、天枢、中脘、公孙、膻中、 劳宫、三阴交。
抽搐
1.百会、印堂、大椎; 2.合谷、太冲; 3.风府、曲池、涌泉;
运动系统辨病处方选穴
一.头颈上病症 (一)落枕 1.落枕穴。 2.天柱、后溪。 3.养老、悬钟。 4.大杼、肩外俞。 (二)颈肩肌筋膜炎 1.风寒:风池、百劳、风门、天宗、曲垣。 2.湿热:风池、肩井、肩外俞、后溪、支沟。 3.淤滞:天柱、曲垣、秉风、膈俞。 (三)肩关节周围炎 1.肩髃、肩贞、曲池、外关。 2.肩髃、肩賿、秉风、大杼、手三里。 3.条口透承山。 (四)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症 1.听宫、颊车、下关、合谷。 2.下关、颊车、外关、太冲。 3.听宫、下关、足三里、阳陵泉。 (五)肱骨外上髁炎 1.肘賿、曲池、天井、手三里、外关。 2.阿是穴。 (六)腕管综合症 1.内关、大陵。 2.合谷、外劳宫、中渚 、外关。 3.十二井(手经)。 (七)桡骨茎突狭隘性腱鞘炎 1.列缺、合谷、手三里。 2.阳溪、偏历、阿是穴。 3.列缺或阿是穴。 (八)腱鞘囊肿 阿是穴。
痛经
1.气滞血瘀:气海、地机、太冲(加热疗) 2.寒湿凝滞:关元、归来、肾俞、三阴交。 3.肝肾不足:肾俞、肝俞、血海、三阴交、
太溪。 4.气血虚弱:脾俞、胃俞、膈俞、足三里、
三阴交。 5.中极、次賿---热疗法
(十四)产后宫缩痛 1. 关元、合谷;2.十七椎、腰阳关、三阴交(加热疗) (十五)产后乳少 1. 气虚血弱:膻中、乳根、脾俞、胃俞、足三里(加热疗) 2. 肝郁气滞:太冲、内关、膻中、乳根(热疗)、少泽; 3. 对证选穴:膻中、乳根(热疗)膻中、少泽(热疗)。 (十六)产后血晕 1. 血虚气脱: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 2. 寒凝血瘀:中极、阴交、三阴交、支沟、公孙。 (十七)产后腹痛 1. 血虚:关元、气海、膈俞、三阴交、足三里(加热疗) 2. 关元、气海、肾俞、三阴交; 3. 血瘀:中极、归来、膈俞、血海、太冲。 (十八)绝经期综合征 辩证选穴: 1. 肝阳上亢:百会、风池、太冲、太溪。 2. 心血亏损:心俞、脾俞、肾俞、三阴交。 3. 脾胃虚弱:脾俞、胃俞、中脘、章门、足三里。(加热疗) 4. 痰气郁结:中脘、膻症
针灸治症汇总
针灸治症汇总“ 概要:治头症(全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后痛、印堂痛、眉棱⾻痛、后脑痛、脑瘤、脑病诊断),治眼症(⾚红肿痛、⽣翳、⽩内障、近视眼),治⿐症(息⾁、⿐炎、⿐⾎、⿐癌、⿐⼦久病),治⽿症(⽿虚症、⽿鸣、⽿实症、⽿痛、麝⾹矾⽯散),新⽣⼉倒提打屁股。
”本篇针灸治症汇总,从⼈体头部⾄脚部,依次介绍各个部位病症的针灸治疗⽅法。
01—治头症头痛:针法可以治疗世界上任何头痛,不管多严重。
全头痛:整个头痛,下针百会,近取⽳。
若不能解决,下针涌泉,⼈马上头上清凉下来。
(百会下针:百会前5分,向后平刺⾄百会)头顶痛:百会处头痛,如撞击、磕碰到头顶(百会位置),也是⽤百会、涌泉法。
偏头痛:胆经循⾏区域痛,胆经治疗。
先下针偏头痛对侧⼿的合⾕,然后下针偏头痛侧太阳透率⾕。
若偏头痛兼恶⼼,可加针中脘、内关、⾜三⾥、公孙(下中脘恶⼼⽌,就不⽤继续下后⾯的⽳道)。
太阳透率⾕⽿后痛:三焦经经过⽿后,三焦经取⽳。
初痛,下针⼦⽳天井,久痛下母⽳中渚⽳(夏⾄⾄冬⾄),冬⾄以后⼦⽳中渚、母⽳天井。
印堂痛:额头痛,下针中脘。
(额头痛与胃有关)⽴竿见影。
眉棱⾻痛:下对侧奇⽳眉棱点(也叫肾关⽳),阴陵泉下⼀⼨。
双侧痛下双侧。
(阴陵泉下1⼨)后脑痛:脑后⾯,或者颈项的地⽅痛。
近取⽳同侧天柱下针。
膀胱经上取⽳,初痛实症下⼦⽳束⾻,久痛虚症下母⽳委中。
(天柱,两⼤筋外侧脑⾻下缘)脑瘤:不⼀定会头痛,会全⾝抖动、颤动,眼睛上吊。
处⽅:全蝎、蜈蚣等量烤⼲打粉,胶囊服⽤,熄风⽌痉。
下针:百会、涌泉,百会消导,头部六阳交汇涌泉在管,下针就是⽴标杆,涌泉往下引导,组合起来消导。
脑病诊断:脑萎缩(⽼年痴呆)、脑⾥长东西,绝⾻⽳(⼜名悬钟)会有压痛点(很痛),属于胆经,外踝裸上3⼨。
脑萎缩为虚症,脑瘤为实症,区别在于,脑瘤14椎命门同时会有压痛(旁开1.5⼨为肾俞,肾主脑)。
第⼗三椎旁开3.5⼨,为痞根⽳,脑瘤也可以找到压痛点,痞根就是肿瘤吸收营养的地⽅,下针痞根如斩断肿瘤的根。
中医治疗中耳炎
中医学认为小儿为稚阳之体,易受风、湿、热邪侵袭,或肝胆湿热,循经上注,壅塞耳窍,或久病之后,正气虚损,肝肾阴亏,虚火上炎,积热于耳而致。
常见症状为发病后,较大儿童可喊耳痛,在婴幼儿则常表现为啼哭不止,抓耳摇头,或时从睡中惊醒,哭闹不安,病情严重者常可出现高热惊厥。
鼓膜穿孔流脓后,上述症状常渐消退。
转为慢性后,表现为耳朵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听力减退,常呈传导性耳聋。
按摩方法一1.常用手法(1)以拇指对准耳垂后翳风穴,先点后按1~3分钟。
(2)以拇指峰反复弹拨双侧太溪穴各15次,再按揉1分钟。
(3)以拇、中指点揉风池穴1~3分钟。
(4)患儿俯卧,家长以掌根直推脊柱两侧,重点推肾俞穴。
反复操作1~3分钟。
2.随证加减(1)风热侵袭型:多见于急件中耳炎。
症见初起耳痛较轻。
继而加重,呈跳痛或针刺样痛,婴幼儿则为哭闹不安,可伴有发热,恶寒,头痛,周身不适,舌质稍红,苔薄黄,常用手法加:①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300次。
②清大肠100次,退六腑100次。
③按揉合谷、曲池穴各1分钟。
④搓擦涌泉100次。
(2)肝胆湿热型:多见于急性中耳炎已流脓或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
症见耳内疼痛,持续流脓,脓多而稠,有腥臭气,伴发热,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
常用手法:①清肝经300次,清天河水300次。
②揉内劳宫100次,清小肠200次。
③按揉三阴交穴1分钟。
④推下七节骨300次。
(3)肝肾阴虚型:多见于慢性中耳炎。
症见耳内流脓,脓液稀薄,时出时止,缠绵不愈,听力减退,面色淡白,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
常用手法:①补肝经200次,补肾经200次。
②推擦涌泉穴50次。
③按揉三阴交1分钟。
④按揉肝俞、肾俞各1分钟。
按摩方法二1.常用手法(1)清大肠100次,退六腑100次,清天河水200次。
(2)清肝经100次,补肾经300次,揉小天心300次。
(3)按揉风池、外关、三阴交各1分钟。
(4)掐双侧太冲穴各15~20秒。
侯氏黑散加减治疗寒热错杂型化脓性中耳炎个案报道
★赵吉超1 章文春2*(1.江西中医药大学2017昌 330004)摘要:目的:通过侯氏黑散加减治疗1例寒热错杂、案例,并为治疗化脓性中耳炎提供新思路。
方法:性与六经辨证的重要性。
结果:减不仅适用于《金匮要略》之中风,也可用于治疗其他疾病,关键词:侯氏黑散;化脓性中耳炎;寒热错杂;六经辨证中图分类号:R276.1 文献标识码:A侯氏黑散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条文曰:“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方药组成:“菊花四十分,白术十分,细辛三分,茯苓三分,牡蛎三分,桔梗八分,防风十分,人参三分,矾石三分,黄芩三分,当归三分,干姜三分,川芎三分,桂枝三分。
上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
”由于此方用药较杂,经文叙述症状较简单,历代医家亦少有较深的阐述。
此方在现代临床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美尼尔氏综合征、慢性结肠炎、支气管哮喘、面神经炎等疾病[1]。
辛氏[2]认为本方对应的病机为“土虚风动”。
化脓性中耳炎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一般多见于肝胆湿热,脾土亏虚,肾精亏虚,可伴有耳鸣、瘙痒、鼓室潮湿,甚至耳膜穿孔等症状。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化脓性中耳炎除了用常规方剂疗外,以六经辨证指导经方治疗者少见,且本病临床多见虚实兼夹、寒热错杂,单纯的寒、热、虚、实几乎难以见到,采用侯氏黑散加减治疗可获得奇效,此为异病同治,抓住病机是其关键。
现通过侯氏黑散加减治疗化脓性中耳炎个案报道,以期对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提供些许借鉴。
查示:双外耳道稍有充血,右侧鼓膜紧张部中央性穿孔,左侧鼓膜内陷浑浊,鼓室潮湿,有分泌物从穿孔处排出。
服用清热解毒中药颗粒剂10剂,服药期间腹泻,药后右耳痒消失,停药腹泻止,但仍有右耳流白色清水。
现症:3月23日右耳瘙痒复作,流白色清水,24日转流黄色黏稠水,右耳耳鸣,声音低沉,左耳酸涩感,无头晕头痛,无口干口苦,食欲佳,喜荤食,大便成形、日一行、无挂厕,小便色淡黄、自利,寐可,舌淡苔白,舌后根略厚、略水滑,脉沉细略涩、寸浮,右寸弦细。
中医针灸可以治疗哪些疾病,这几种可尝试针灸治疗,很管用
中医针灸可以治疗哪些疾病,这几种可尝试针灸治疗,很管用发布时间:2023-03-15T08:25:49.652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5期作者:徐旭[导读] 在中医各种治疗方法中,针灸属于常见的一种,并且许多医院康复科都会通过中医针灸的方法对患者开展治疗。
徐旭南充市身心医院疼痛康复科四川南充 637700在中医各种治疗方法中,针灸属于常见的一种,并且许多医院康复科都会通过中医针灸的方法对患者开展治疗。
而中医针灸在实际应用中,有部分疾病可以通过中医针灸治疗来实现患者身体的完全康复。
因为中医针灸体现出较好的安全性及治疗的有效性,因此如今在西医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下,中医针灸还是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而许多人往往听说过中医针灸治病,但是却不知道中医针灸可以针对哪些疾病进行治疗,因此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中医针灸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哪些类型的疾病可以尝试针灸治疗。
1、呼吸系统类疾病有许多呼吸系统类疾病可以通过中医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或者实现对病情的改善,而在这类疾病中,通过中医针灸治疗的常见疾病有感冒、咳嗽、哮喘、肺结核、小儿百日咳等。
就拿感冒来说,感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是在季节交替的时候,许多人一旦没有注意保暖就会患有感冒,在感冒之后,需要通过治疗来尽可能提升身体的抵抗力,并通过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感冒所带来的各种症状进行处理。
如果患有感冒的人,身体本来就较虚弱,感冒还容易引发发烧等其他各种并发症。
感冒在中医的理念中认为是感受风邪所致,根据不同的表现分为不同证型,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相应的穴位,使用毫针对对应的穴位针刺,结合不同的针刺手法,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身体抵抗力,让患者身体抵抗力有效提升,从而使感冒症状解除,针灸治疗感冒疗效显著,但如果出现高热不退、咳嗽伴气促、咯吐血痰时,应尽快采取中和治疗措施。
2、消化系统类疾病可以通过中医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的消化系统类疾病有: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扭转、胃粘膜脱垂、胃肠神经官能症、胃扩张、胆囊炎、急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以及便秘等。
针灸学:五官科病证试题及答案
针灸学:五官科病证试题及答案1、单选治疗咽喉肿痛首选穴是()。
A、少冲B、中冲C、少商D、商阳E、涌泉正确答案:C2、多选止赤肿痛在古代文献中有称()。
A、风热眼B、针眼C、眼丹D、暴风(江南博哥)客热E、天行赤眼正确答案:A, D, E3、单选心脾蕴热型口疮痛甚者,除选主穴外,还宜加用()。
A、内关B、颊车C、金津、玉液D、下关E、太冲正确答案:C4、填空题麦粒肿,又名(),中医学称之为()等。
正确答案:睑腺炎;眼丹5、填空题治疗亭耳取()为主,毫针刺用()为主。
正确答案:少阳经穴;泻法6、名词解释肾虚牙痛正确答案:牙龈隐隐作痛,时作时息,口不臭,脉搏细或齿浮动者,为肾虚牙痛。
7、单选对咽喉稍肿,色暗红,疼痛较轻,或吞咽时觉痛楚,微有热象,入夜则症较重者,针刺宜用()。
A、补法B、泻法C、浅刺不留针D、平补平泻法E、针上加灸正确答案:D8、单选治疗咽喉肿痛实热证,根据实则泻其子之意,泻肺经实热,可选()。
A、少商B、足泽C、鱼际D、经渠E、太渊正确答案:B9、判断题针刺治疗鼻渊以取手阳明、足阳明经穴为主。
正确答案:错10、单选治疗咽喉肿痛实热证,主要取()。
A、手太阴、手阳明经穴B、手足阳明经穴C、手太阴、手足阳明经穴D、足阳明经穴E、手阳明经穴、足少阴经穴正确答案:C11、多选针灸治疗阴虚火旺型品疮处方中的穴位有()。
A、太溪B、三阴交C、通里D、照海E、廉泉正确答案:C, D, E12、多选外感风热引起的目赤肿痛其选择治疗的处方中,常点刺出血,以泄热消肿的穴位是()。
A、少商B、睛明C、太阳D、上星E、太冲正确答案:A, C, D13、名词解释风火牙痛正确答案:牙痛甚而龈肿,兼形寒身热,脉浮数等症者,为风火牙痛。
14、填空题阴虚型咽喉肿痛取()、()、()穴治疗。
正确答案:太溪;行间;鱼际15、单选针灸治疗近视的取穴原则应是()。
A、近部取穴B、远部取穴C、近取与远取相结合D、取足厥阴经穴E、取足太阳经穴正确答案:C16、单选体针治疗亭耳的选穴是()。
董氏奇穴针灸治疗耳鸣、耳聋、中耳炎,经验分享之详解(一)
董⽒奇⽳针灸治疗⽿鸣、⽿聋、中⽿炎,经验分享之详解(⼀)(1)、神经性⽿鸣:三重、驷马、腕顺、⽿后头⾻区放⾎;
(2)、神经性⽿鸣,昨天扎了三重、腕顺、驷马、乳突下后放⾎(每周⼀次,加此⽳的原因是减
压)后⽿鸣声⾳明显减⼩,今在上述⽳位基础上加了灵⾻⼤⽩,但病情没有多⼤变化,请师兄们
指点。
可观察三重⽳处有没有青筋,有则放⾎;
(3)、感冒呕吐后突发⽿鸣⼀天,现⽿聋怎么办?扎对侧的三肩、⼟⽔⽳;
(4)、男,六⼗五岁的病⼈,前天感冒了,呕吐后⽿鸣,今天就听不见声⾳了,今天扎了三肩
⽳、⼟⽔⽳:半个⼩时后取针,病⼈说能听见声⾳了;
(5)、今天我的⽿朵后下⾯痛,⼀直痛到风池位置,⾃⼰扎了侧三⾥,针⼀下去,马上就感觉
不到疼痛了;
(6)、伟雪,⼥,48岁,⽿鸣⼀个半⽉,在北京各⼤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神经性⽿鸣,⽤西药
治疗⼀个⽉⽆效,针驷马、三重、腕顺,加⽕主、肾关,治疗四次,现⽿鸣症状完全消失,另外
感觉头脑特别清醒;。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doc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概念:急性化脓性中耳炎(acute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是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主要位于鼓室,但中耳其他各部亦常受累。
好发于幼儿及儿童。
临床上以耳痛、耳流脓、鼓膜穿孔、充血为主要特点。
本病相当于祖国医学的“急性脓耳”(acute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范畴。
在中医历代文献中,脓耳又可称为聤耳、耳湿、耳中生毒、耳底子、耳疳、耳痈等,有急慢性之分,本节讨论急性脓耳。
【中医病因病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为风热湿邪侵袭,加之肝、胆等脏腑功能失调而致。
一、风热外袭由于风热湿邪外袭,也有因污水入耳,外邪之气内侵,湿蕴于中,郁而化热,湿热郁蒸耳窍,化生脓汁形成脓耳。
《直指方》曰:“耳触风邪,与气相击……热气乘虚,随脉入耳不散,脓出为脓耳。
”《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说:“亦有因沐浴水入耳内,而不倾沥令尽,水湿停积,搏于气血,蕴结成热,亦令脓汁出,皆谓之聤耳。
”二、肝胆火盛肝胆之火内蒸,邪热结聚于耳窍,蒸灼耳膜,博于气血,血肉腐败,脓汁则生,而成脓耳。
《辨证录》卷三也指出:“少阳胆气不舒,而风邪乘之,火不得散,故生此病。
”小儿脏腑娇嫩,形体未充,易感邪气疫毒,以致耗伤正气,正气不足,邪毒滞留或复感邪气,邪毒困于耳窍而成脓汁,故小儿脓耳多于成人,且更易演变成慢性虚证及引起变证。
【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
本病主要有三种感染途径:一、咽鼓管途径最常见。
第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传染病时,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粘膜充血、肿胀、纤毛运动障碍,致病菌乘虚侵入中耳,其次,在污水中游泳或跳水,不适当的咽鼓管吹张、擤鼻或鼻腔治疗等,细菌循咽鼓管侵入中耳,也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另外,婴幼儿基于其解剖生理特点,更易经此途径引起中耳感染。
常见于哺乳位置不当,如平卧吮奶,乳汁可经咽鼓管流入中耳。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中医药治疗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中医药治疗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发生炎症,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中,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急性炎症,伴随有中耳腔积液。
中医学认为,该疾病是由外邪侵袭所致,以湿邪为主,兼有风、热、瘀等因素所致。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
中医药治疗原则中医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则是疏风祛湿、利水除痰。
具体来说,中药应当用于宣肺化痰、清热祛湿、解毒止痛等方面,以调整患儿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维护健康。
中医药方1. 桑白皮汤组成:桑白皮30g、连翘15g、黄芩10g、三七10g、生甘草3g、地龙3g、白术2g、陈皮3g、枳壳2g。
功效:疏风清热、开窍透窍。
使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50~100毫升。
2. 三妙丸组成:地蒲、荆芥、葛根、薄荷、草果、人工牛黄等药材。
功效:清热解毒,散风止痛,利咽开窍。
使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1~3克。
可用冷开水送服或用草药汁送服。
3. 地骨皮汤组成:地骨皮、黄芩、银花、白芷仁等药材。
功效:祛湿清热,解毒止痛。
使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10~15毫升。
4. 荆防败毒散组成:荆芥、连翘、板蓝根等药材。
功效:清热解毒,散风止痛,通利咽喉。
使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10~15毫升。
5. 四神汤组成:人参、桂枝、白术、甘草等药材。
功效:补气健脾,活血通络。
使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10~15毫升。
总结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是常见的小儿疾病之一,采用中医药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症状,改善患儿的身体状况。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坚持中药饮片治疗,同时合理调节膳食,加强营养,改善患儿的体质,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时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合理选择中药方,以获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怎样治疗?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应该吃什么药。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怎么治疗?*一、西医*1、西医治疗本病的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和通畅引流。
1、一般治疗(1)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后用其他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务求彻底治愈,防止发生并发症或转为慢性。
一般可将青霉素G与氨苄西林合用,头孢类抗生素中可用一代头孢菌素头孢拉啶、头孢唑林,二代中的头孢呋辛钠。
鼓膜穿孔后,可行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参照结果调整用药。
(2)应用减充血剂喷鼻,如1%麻黄碱等,减轻鼻咽黏膜肿胀,恢复咽鼓管功能。
(3)注意休息,清淡饮食,对于全身症状重者予支持治疗。
小儿呕吐、腹泻时,应注意补液,并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
2、局部治疗(1)鼓膜穿孔前1)苯酚甘油滴耳剂滴耳,可消炎止痛。
鼓膜穿孔时禁用,以免腐蚀鼓膜及鼓室粘膜。
2)鼓膜切开术: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作鼓膜切开术:全身及局部症状较重,鼓膜膨出明显,经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时;鼓膜虽已穿孔,但穿孔太小,分泌物引流不畅;怀疑有并发症可能,但尚无需立即行乳突开放术者。
(2)鼓膜穿孔后1)可先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彻底清洗外耳道脓液,拭干。
2)滴入滴耳剂,如0.3%氧氟沙星滴耳剂复方利福平液等,注意滴耳剂应为无耳毒性药物。
可以将清洁棉球塞入外耳道以防止脓液污染面部及颈部的皮肤。
3)当脓液已减少,炎症逐渐消退时,可用甘油或酒精制剂滴耳,如3%硼酸甘油、3%硼酸乙醇等。
4)炎症完全消退后,穿孔大多可自行愈合。
流脓已停止而鼓膜穿孔长期不愈合者,可行鼓室成形术。
3、病因治疗积极治疗鼻部及咽部慢性疾病。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怎么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中耳炎:不让小毛病酿成大危害
炎夏时节,暑热逼人,游泳、吹空调是人们防暑的最佳选择。
水里泡一泡,空调吹一吹,凉爽是来了,可是稍不注意身体的不适也会随之而来,最常见的要数中耳炎。
中耳炎看似小毛病,但每次炎症的发作对娇嫩而敏感的中耳都是一次“打击”,多次炎症发作会导致慢性中耳炎,耳中可能形成肉芽或胆脂瘤,甚至出现致命、致残性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脑积水、面神经麻痹、颈深部脓肿等。
本期名医谈病,我们为您介绍中西医如何诊治中耳炎——中耳炎是耳鼻喉科的一种常见疾病,是一连串病程的统称。
其中,急性中耳炎多由细菌的急性感染引起,可分为非化脓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两类。
中耳炎常见的症状包括长时间发热、耳闷、耳痛、听力下降或发烧、呕吐、腹泻等。
化脓性中耳炎在数天内还会出现鼓膜穿孔、流脓,或耳后乳突区皮肤肿胀、潮红、明显压痛等。
小毛病,危害大您或许会认为,中耳炎无非就是耳朵流脓、耳鸣、耳痛等病症,最严重也就耳聋,不会像眼睛失明的后果那么严重,更不会危及生命。
其实不然,中耳炎若不及时治疗是很有可能危及生命。
1.若化脓性中耳炎不及时治疗,人体会出现发热、怕冷、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全身性中毒反应,耳痛尤其剧烈。
如果是小儿,往往会使患儿从睡梦中痛醒、哭闹不安,当咳嗽、喷嚏、吞咽时,疼痛还会加重。
2.由于鼓室相隔头颅很近,若不及时治疗中耳炎,很有可能并发如脑膜炎、脑脓肿、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病症造成生命威胁,尤其是那些严重高热、呼吸衰竭的患者必须紧急处理,不然很有可能死亡。
3.中耳炎也能导致癌症发生,变成中耳癌。
中耳癌临床上所表现的症状有持续性耳痛、耳鸣、重听,剧烈时放射到面部、颞部或乳突部,流出恶臭水样血性分泌物,耳内有菜花样新生组织。
这往往指导专家: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周祖贻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 钟 诚整 理:赵 欣中耳炎:不让小毛病酿成大危害是因为中耳炎患者并发胆脂瘤或乳突炎后也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久而久之就恶化成癌。
中耳炎给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还远不止这些,它还会并发乳突炎、面瘫、败血症、痉挛、记忆力减退等严重程度不一的疾病。
吹灸技术有效调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吹灸技术有效调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炎主要是指中耳鼓室腔,包括鼓膜、乳突腔黏膜、骨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耳痛、发热,如果鼓膜穿孔有耳流脓、头痛等症状。
化脓性中耳炎如果不能进行控制,中耳靠近颅脑,可以引起感染扩散,导致脑膜炎、脑脓肿等症状。
要采取积极的治疗,在中医文化中,吹灸疗法在治疗慢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炎、耳鸣等疾病中疗效显著,操作且简便安全无毒副作用。
一、什么是吹灸是将点燃的艾条放入特定的吹灸器具通过吹气的原理,将艾条燃烧的热力与穴位双重的作用,从而来达到温经活络,补中益气,抗菌消炎的作用,来进行防病治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法。
吹灸疗法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操作方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吹灸不仅能补,也能泻。
《灵枢》记载了“火泻”的操作治疗方法:“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可以看出《黄帝内经》将用嘴吹气加速艾的燃烧的操作方法,认为具有“火泻”作用,这是艾灸“火泻”作用最早的文字记载。
吹灸治疗主要是有利于我们耳部疾病与肝脏,肾脏有密切关系。
耳部常见的疾病有:耳鸣、耳聋、中耳炎等等。
在不同年龄阶段对于耳部的不适感都有不一样的症状。
吹灸疗法针对三个月以内的耳部疾病效果反应较快。
只有风热侵袭型的耳部因为是实热证,所以需要泻法。
肝火上扰型的中医上讲是虚火,需要补法。
这两种情况要分清这样才能使效果更好。
现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有些辅助工具不断地被发明出来,使得吹灸治疗变得愈发快捷便利,例如使用特殊的吹灸工具来代替用嘴吹气。
二、中耳炎常见病因1、感冒:中耳炎和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多数患者都是呼吸道感染致病,病菌可以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形成急性中耳炎。
2、外伤:我们外耳道约2.5-3.5厘米,有人挖耳挖得很深很用力就会捅破鼓膜或外伤撞击导致鼓膜破损,这些都会导致细菌趁机侵入,从而诱发中耳炎。
3、其他原因:精神压力,精神状态决定着全身的免疫能力,免疫力差,就容易感冒发烧,进一步引发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医治疗及秘方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医治疗及秘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骨膜、甚至骨质的化脓性炎症,属耳科常见病。
临床上将此病分为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本病属中医“耳疳”,“脓耳”,范畴。
病因病理中医学认为凤热邪毒侵袭,风热蕴肺或风寒郁而化热,延络入耳,灼伤肌膜,腐烂而成脓.因情志不畅,肝失疏泄。
或胆经素有郁热,循径入耳,灼伤肌膜而腐烂成脓所致.或过食肥甘厚味,使脾胃运化失职,湿热内蕴,循经上犯,停聚耳内,蒸灼耳膜化腐而致。
或思虑过度,暗伤脾胃,运化不健,水湿内停湿邪上犯,上围耳窍.或先天不足或房室过度,以致肾元亏损,精不养耳,以致耳窍空虚,外邪乘虚而入同时又因耳窍空虚,不能抗邪外出,致使邪毒内停所致。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及时治疗,或虽经治疗,但治疗方法不当,如用药量不足,治疗不彻底致使细菌产生耐药而转为慢性。
或因鼻咽部及邻近器官的慢性炎症性病灶经咽骨管感染所致.最常见的致病菌的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本病病理变化分三型,单纯型表现为鼓室各处粘膜显著增厚,炎症常蔓延至鼓房处,鼓室内常发生纤维组织粘连,鼓膜中央性穿孔者,锤骨柄多腐烂消失,听骨亦常坏死;坏死型表现为炎症重,病变超出鼓室粘膜外,侵及骨壁或环骨部。
鼓室内常发生肉芽组织,口久可变为息肉;胆脂瘤型鼓膜表现上皮及外耳道皮肤上皮向穿孔处增长,上皮脱落,积集成团,破坏骨部,使成空腔。
穿孔周围之鼓膜增厚而打瘢痕。
治疗(一)普通xx 疗法常用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保持外耳道通畅,避免耳内进水,注意预防感冒。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1.肝胆火热急性发作,耳深部痛,头痛,听力下降。
发热,面红目赤,小便黄赤。
检查见鼓膜充血,穿孔,流脓较多。
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胆郁热,利湿开窍。
[方药]xx 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2克,黄芩12克,当归12克,柴胡7克,泽泻12 克,山栀子12 克,车前子12 克,生甘草12克,木通12 克,滑石25 克,淡竹叶12克,党参16克,白扁豆12克,白术12 克。
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得神经元释放冲动,增强神经反射作用,恢复肌肉灵活性及协调性[14]o(灵枢经•官针》篇指岀“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运用梅花针叩击皮部可调节脏腑、经络气血,使其内外通达,阴阳平衡。
督脉为阳经之海,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属阳,叩击其可以调动一身之阳气,以祛除外邪。
脑血管患者在偏瘫的同时常伴有偏身感觉障碍,梅花针可以治疗局部皮肤麻木不仁[14]o十宣穴功能开窍醒脑、泄热解痉,针刺十宣,予以手法捻转,岀现强烈针感后常能即时解除手指痉挛,肘、腕关节拘挛亦能得到缓解[14]o综上所述,采用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安全、简便有效,其对改善痉挛状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4]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6-55.[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O1O[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5-140.[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4):55-50)6]F晓平.康复疗法评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10. )5]孙熙罡,张金喜,王晶,等.调神解痉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8,37(2):469-453[6]Fugl-Meyer AK,Jaasko L,Leyman I,et al.Thb post-stroke hemiplegic patient,l.a met-ok for evaluation of physical peo-formance[J].Scand J Rehabil Meb,1975,7(1):50-31.)7]Duccen PW,Popk M,Nelson SG.Reliability ok t-e Fugl-Meyer assessment of sehsorimotor recover-following cerebro-vascelarocciPehtfj].Ph;Thee,1983,63(10):1400-1414.)8]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9]刘永平.从络病论治老年性痴呆[J].四川中医,2012,30 (27{77-76))4]欧阳e,魏智钧.浅议动静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J].河北中医,2014,36(2):257-258.)4]袁云,乌日娜.头皮针治疗脑栓塞的体会[J].中国民间疗法49999(9744)14]李芳玲.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4(4):776-776,)4]吴双胜.刺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4,27(2):137-137.)19]金荣疆,朱天民,王倩.电针拮抗肌/穴复合易化技术对脑梗塞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4,53(3):6-19.)4]孙海燕.梅花针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4]陈敬君.针刺手三阴经穴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上肢拘挛的疗效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202,2(4:14.(收稿日期224-06-4)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苏莉莎彭涛刘宁川冯俊李红光李志勇(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四川南充637000)中图分类号:R776.2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4-745X(2020)02-034-03doi:4.3969/j.issn.l004-745X.2020.02.036【摘要】目的观察疏风解毒胶囊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中医辨证施治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中医辨证施治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1、阳虚邪滞证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机分析:肾主耳,肾阳亏虚,阴寒内生,耳窍失养,骨质不坚,寒湿浊邪久凝,蕴积生毒,侵蚀骨质,气滞血瘀,故见鼓膜大穿孔或边缘性穿孔,听骨链坏死,乳突胆脂瘤形成;邪蚀耳骨,骨腐故分泌物污秽而臭,或黑褐腐臭如豆渣。
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肾阳亏虚之证。
治则:温肾驱寒,祛腐排脓,有助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2、气虚邪滞证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机分析:肺脾气虚,正气不足,驱邪不力,邪毒久滞,故见耳内溢脓日久;脾虚湿浊内生,上干清阳之位,故耳内溢脓,湿浊盛则分泌物量多;湿浊久郁化热,则分泌物有臭气;因鼓膜受损,复因气虚清阳不升,故耳鸣耳聋;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肺脾气虚之证。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治则:益气健脾,排脓化浊,有助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3、外邪侵袭证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病机分析:外感六淫,肺失宣降,邪壅清窍,闭阻脉络,故耳内疼痛,耳内溢水。
外感表邪,故苔薄脉浮。
治则:疏风散邪,宣肺利水,有助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本文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
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翳风穴治疗中耳炎72例
翳风穴治疗中耳炎72例
于世礼;石晓霞;于明佳
【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
【年(卷),期】1997(000)0S1
【摘要】自1975~1995年,针刺治疗中耳炎72例,不用口服任何药物,不用点滴抗生素,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72例患者中男58例,女14例;3~5岁6例,6~8岁13例,9~12岁14例,13~15岁12例,16~20例15例,21~25岁7例,26~30岁5例;病程1~3年,平均2年;单侧发病者68例,双侧发病者4
【总页数】1页(P71-71)
【作者】于世礼;石晓霞;于明佳
【作者单位】[1]黑龙江省阿城市糖机厂职工医院;[2]黑龙江省阿城市糖机厂职工医院 150300;[3]150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
【相关文献】
1.翳风穴药物注射治疗化脓性中耳炎138例 [J], 王亚玲;张惠
2.翳风穴注射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J], 江洁;江德胜
3.翳风穴三刺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J], 高启秀;王丹;曾沁
4.翳风穴水针治疗亚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研究 [J], 王媚;王慈;丁毅;王丽华;胡蓉;张珺珺;郭裕
5.温针灸翳风穴(TE17)结合调经筋治疗耳闭验案1则 [J], 李婷;王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穴位 胰胆耳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胰胆耳穴说明指导书总述胰胆耳穴,耳穴名。
位于耳甲艇的后上部,肝、肾两穴之间,即耳甲11区,一般定义为左侧为胰穴,右侧为胆穴。
主治消化不良、胃下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神经性呕吐、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胸胁痛、带状疱疹、糖尿病、胰腺炎、高脂血症、耳聋、耳鸣、中耳炎、偏头痛等。
一般用埋针法、压籽法。
1.名称胰胆耳穴2.别名暂无资料。
3.出处暂无资料。
4.隶属耳穴5.位置位于耳甲艇的后上部,肝、肾两穴之间,即耳甲11区,一般定义为左侧为胰穴,右侧为胆穴6.主治消化不良、胃下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神经性呕吐、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胸胁痛等7.功能健中和胃,消食止呕,理气疏郁,清热利胆。
8.操作一般用埋针法、压籽法9.主要配伍配肾上腺、交感治急性胰腺炎10.定位位于耳甲艇的后上部,肝、肾两穴之间,即耳甲11区,一般定义为左侧为胰穴,右侧为胆穴。
11.解剖暂无资料。
12.名词释义暂无资料。
13.功能作用健中和胃,消食止呕,理气疏郁,清热利胆。
14.详细主治1、消化不良,胃下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神经性呕吐。
2、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胸胁痛,带状疱疹。
3、糖尿病,胰腺炎,高脂血症。
4、耳聋,耳鸣,中耳炎,偏头痛等。
15.详细操作一般用埋针法、压籽法等进行刺激。
一、针法:用75%酒精棉球对耳廓进行局部消毒,再用镊子将消毒好的34号皮内针以正插或斜插法刺入选好的胰胆穴,用胶布贴在针环或针尾给以固定。
每次针刺一侧耳朵,隔天1次。
二、耳穴压疗法:治中耳炎。
用0.6厘米×0.6厘米大小的胶布,中间粘一粒王不留行子贴于所取穴位上。
15次为1疗程。
隔日1次。
一日三餐10分钟后,按压此穴20-30分钟,两耳交替使用。
三、耳穴电针疗法:治胆道蛔虫症。
耳壳用碘酒消毒后,用75%酒精脱碘。
用0.5寸毫针刺入耳穴,由胰胆透肝,沿软骨膜上与皮下之间刺入1厘米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本病系细菌进入中耳所致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其临床表现,初期为耳内胀痛、灼痛或刺痛,并放射至枕、颞部,鼓膜积脓及穿孔前可发热、食欲减退;重者有恶心呕吐,甚至抽风等中毒症状。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针灸治疗,早期报道见于五十年代。
临床实践证实,无论用针用灸,都有较显著的效果。
针灸的作用不仅在于解除剧烈的耳部疼痛,而且对鼓室内炎性分泌物的抑制和吸收也有明显的影响。
治疗
❖体针(之一)
(一)取穴
主穴:听会、翳风、丘墟、外关。
配穴:曲池、足三里、合谷、耳门、太溪。
(二)治法
主穴为主,如发热、疼痛不能控制可酌配配穴。
每次取3~4穴,局部穴位取患侧,远端穴位取对侧或双侧。
均采取捻转加提插法,中强刺激,留针20~50分钟,其间行针2~3次。
急性期每日1次,缓解后隔日1次,5~7次为一疗程(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者可延长到10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
1、痊愈:发热耳痛消失,流脓停止。
耳镜检查:外耳道干燥清洁,外耳道及鼓膜充血消失。
2、有效:热平痛止,脓液明显减少。
耳镜检查:外耳道及鼓膜充血减轻。
3、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治疗超过10次。
共治81例,平均有效率为95.06%。
53例按上述标准评价,痊愈38例(71.7%),总有效率94.3%。
❖艾灸(之一)
(一)取穴
主穴:翳风。
(二)治法
艾卷悬灸。
施灸前,先用消毒棉签蘸双氧水将外耳道拭净,然后燃着艾卷,在距翳风穴(患侧)皮肤约3厘米高度处,以雀啄法熏灸,直灸至穴区皮肤潮红,按之有烙热感即止,时间一般1分钟左右。
灸毕放入引流条,以利脓液排出。
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402例(包括部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愈率99.0%。
平均艾灸治疗3.15次。
❖艾灸(之二)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治疗前用消毒棉签清除外耳道脓液,然后用3%双氧水拭洗,以不见脓液为止,再以消毒棉签拭净。
用一硬纸卷成一园锥体型纸筒,锥尖留一比火柴头大的空隙,锥体能容纳燃着的艾条着火端,治疗时使病人患耳朝下,左手持纸筒,尖端插入外耳道,右手持着的艾条送入纸筒(注意勿燃着纸筒)以艾烟进入耳道,热气以患者能忍受为佳,每次15~30分钟,整个过程也可使患者自己掌握,以后家庭治疗,一经发现流脓或疼痛即灸,不限次数。
(三)疗效评价
上法共治疗60例,经1~2个月的治疗,结果,痊愈58例,好转2例。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听会、翳风、足三里、丘墟。
配穴:耳门、曲池、太溪、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患耳耳孔。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
先用2%双氧水(过氧化氢)清洗净耳内脓水并拭干,采用氦-氖激光双管治疗仪治疗,波长6328埃,输出功率10毫瓦,光斑直径1.5毫米,距离穴位20厘米,每穴照射5分钟。
照射阿是穴可配光导纤维,亦为5分钟。
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者,宜在痊愈后,再巩固治疗2~3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75例(100只耳),痊愈75只,有效20只,无效5只,总有效率为95%。
其中部份病例,随着中耳炎症状的改善和痊愈听力亦有提高。
❖体针(之二)
(一)取穴
主穴:腕骨、外关、合谷、昆仑、足临泣、足三里。
(二)治法
主穴均选,仅取患侧,双耳病者可取两侧。
得气后用补法,以进针2~5分钟后患者感觉耳内部发热为佳,留针1小时,隔日1次,7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本法治疗81例,均获痊愈,一般而言,病情轻者,留针20分钟患耳内即有脓液排出,病情重者,第2、3次针后可有脓液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