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克与千克-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克和千克-说课一等奖
克、千克的认识教案授课人:大石寨小学贾中伟教学内容:101~102页例1、例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
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认识1000克=1千克。
教学过程:一、出示主题图,导入新课。
1、现场调查,平时和妈妈去过商场的请举手。
2、出示主题图,看一看主题图的同学和妈妈在商场买了哪些东西。
3、他们在付款时,售货员阿姨会对他们说什么4、学生交流后板书课题,克与千克的认识。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1、课件出示一枚2分硬币,说明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师:计量较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5、学生交流后课件展示大约1克的物品。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1、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完成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2、交流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1千克3、学生交流后课件展示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
4、教学克与千克的关系。
出示:课件出示一袋盐重500克,两袋盐重多少克学生汇报,板书:500克+500克=1000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5、介绍用千克做单位的几种秤,了解读数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1.找一些重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
2.分小组估一估大家带来的物品有多重,再选合适的秤称一称。
3.判断对错(1)一个鸡蛋约重50克。
()(2)小明今年7岁,约重2000克。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4)一袋盐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1千克。
( )五、板书设计克和千克的认识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
二年级克与千克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够正确区分千克和克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测量、比较和运算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单位意识和换算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劳动、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2. 锻炼学生观察、测量和比较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教师生工具书。
2. 学生的学习资源: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的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毫升和升的概念和换算)。
然后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重物,如书包、铅笔盒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的重量是如何进行表示和比较的。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帮助学生明确概念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使用教学课件和实物进行说明,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一千克是很重的,一克则很轻。
3. 练习与训练(20分钟)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练习和训练,加深学生对千克和克的理解。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答。
例题1:小明的体重是45千克,小红的体重是55000克,谁的体重更重?例题2:一只熊的重量是800克,它要吃掉一根香蕉,香蕉的重量是120千克,熊吃掉香蕉后的重量是多少?4. 换算方法与实践(30分钟)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实践,进行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示例,让学生按照公式进行换算,并检验答案的准确性。
例题1:1千克 = ______克例题2:5000克 = ______千克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可提供一些情境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
克和千克 省赛一等奖 公开课教学设计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
2.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
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
1.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计物体的质量2.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1、教师准备:袋装 1 千克洗衣粉、 1 台盘秤、两包 500 克的盐、2、小组准备:一袋 1 千克的洗衣粉; 1 千克的鸡精、 1 千克的水果、一筒 1 千克的面、一包比 1 千克轻的绿豆、一包2 千克的大米;二分的硬币、 1 克的药包、 1 克的茶包、 10 克的板兰根冲剂、 100 克的肥皂。
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普通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的?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秤再付钱)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作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一壶豆油,是用千克作单位;一包饼干是用克作单位的。
)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二、探索体验:1.认识质量单位对,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平时我们所说的分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克和千克2.认识感知 1 千克(1) 1 千克有多重呢? 1 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 1 千克。
(2)掂一掂:你们想感受一下 1 千克有多重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能做到吗?请小组长轻轻拿出洗衣粉,开始吧。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克和千克-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克和千克课教案授课时间:2017年6月12日授课地点:兴义市乌沙镇小学录播室授课学科:数学授课年级:二年级授课内容:克和千克授课教师:肖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渗透法制教育:渗透“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法制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难点:感知1克,1千克的实际质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2分硬币;质量约为1克的白纸;500克盐;16袋;环形针。
【教学过程】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故事引入(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继续给你们讲一讲龟兔赛跑的故事,想不想听(出示课件)讲故事。
(2)导入并板书课题,克和千克(3)我们生活到处用到克和千克。
(出示情境图)表示物品的轻重,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2、说一说,我们班的梁大鑫(班里最重的)和雷国美(班里最轻的)哪个轻,哪个重问: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方法(用秤称)3、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第一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1、掂一掂,感受1克。
(1)教师用变魔术的方式变出1枚2分的硬币,告诉学生这枚硬币大约重就是一克。
下面请同学们每人拿出桌上的两颗环形针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一下它的轻重,并告诉学生这两颗环形针的质量约1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2)说一说,自己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品(纽扣,螺丝钉,花生米等)。
2、适时渗透法制教育。
1克很轻,但是1克毒品对我们人体的危害很大,它可以使人体免疫力下降,血红蛋白减少,各种生理机能遭到严重破坏,我国《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条规定非法持有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同学们要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二年级数学教案 千克与克的认识-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千克与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海阳第一小学汪霞【教学内容】北京课标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第72-74页内容。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天平和盘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基础上,通过掂一掂培养学生估量质量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超市任选四种物品调查数据,并填好调查表。
2.将学生分6个小组,每组一架天平、若干颗黄豆、一颗糖,每人带不同质量的物品,每人一枚2分硬币,每人一张学习任务单。
3.盘秤、弹簧秤、人体秤、篮球、排球、两袋500克的食盐、1千克苹果。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感知“质量”概念。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球,猜一猜哪个球重(指名说)意见不统一,看不出结果了,那我们来掂一掂、比一比,看看到底哪个重(让学生掂一掂)物体有轻有重,物体的轻重叫质量。
(板书)2.学生汇报调查结果。
师:星期天请大家到超市里调查商品的质量,谁来汇报一下指名汇报。
师:刚才你们每个人汇报时都用了哪两个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生活中,还听过哪些表示质量的单位呢(公斤、斤、两等)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克和克的认识。
(板书:千克和克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掂一掂让学生感知物体是有轻重,引出“质量”这一概念,以学生熟悉、喜爱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让学生汇报调查结果,初步感知质量单位:千克、克,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一)认识克1.播放微课“克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看微课,让学生对“克”有初步的认识,特别是认识天平的构造以及天平的使用,以微课的形式呈现非常直观、清楚,为后面的动手操作打好基础。
】2.指名汇报:你知道了什么(计量较轻的物品一般用克作单位。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4、《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一等奖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同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同学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同学估量物体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天平、弹簧秤、小蜗牛、盐、多媒体课件等。
教材分析:同学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
为了让同学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同学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同学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协助同学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同学的猜测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同学始终怀着丰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教学过程:(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买的蛋卷7 5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体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叶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
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用秤称。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生1: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生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生3:我舅舅卖米用的是磅秤。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一、起问初探生活中的质量单位1.拿出一本数学书和一只铅笔放到手中掂一掂,说说你有什么感觉?2.学生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的轻,有的重。
生活中物品的重或轻,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想知道物品的质量是多少时就要用到这里出现的质量单位克或千克来表示。
你还知道生活中表示物体有多重,所使用的其他质量单位吗?(公斤、斤、两)生活中我们也会用到公斤、斤、两。
为了便于国际交流,一般情况下采用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新课的开始,我就采用“掂一掂”游戏,引出物品有轻有重,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振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承问续探认识质量单位:克1.这是一枚回形针2.同学们拿出一枚回形针3.找一找你带来的物品掂一掂,什么物品的重大约是1克。
4.老师把回形针5.学生自己掂一掂:10克、50克、100克和500克的物品。
说说你的感受。
6.感受10克、50克、100克和500克有多重,完成下面的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文具盒、数学书、苹果)①掂一掂:估计一下这几种物品有多重。
②称一称:究竟有多重。
(用盘秤)③填表格:称出这几种物品有多重。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践调查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克。
]三、转问再探认识质量单位:千克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见过这是什么吗?(盐)其实这袋盐也有数学知识,你知道一袋盐有多重吗?(500克)两袋盐是多少克?(1000克)这个1000克我们可以说成“1千克”。
二年级数学教案 克和千克【全国一等奖】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建立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动手感知 1 克和 1 千克的重量。
一. 感知 1 克的重量。
1、(学生活动)用手掂一掂 2 分硬币的重量,并谈谈你掂后的感受。
2、教师总结:1 枚 2 分硬币的重量大约是 1 克。
二. 感知 1 千克的重量
1、(学生活动)用手拿一拿 5本数学书的重量,并谈谈你拿后的
感受。
2、教师总结: 这 5本数学书的重量是 1 千克。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了解生活中重1克的物体
2.了解生活中重1千克的物体
(使学生的学习更深处拓展,向学生更广泛的生活空间拓展,向学生思维的更高层次拓展,开阔眼界,丰富知识)
小结
学生自然总结所学内容,让学生关注自己的知识与技能的收获、情感体验,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切实提高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难点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
2. 情境创设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创设情境
师:你们陪家人去过超市吗你们去超市干什么呢 二、探究新知
师:在听的过程中,记录下你听到的数量和它的单位哦。
学生汇报听的过程中记下的数据和单位。
(带领学生分析对话中的所使用的单位是用来表示什么)
总结: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教师姓名
贾婷婷
单位名称
二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千克和克(全国一等奖)
师:他们的质量还能怎样表示师:一枚6克的一元硬币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请保管员拿出盘子,将硬币发给组员,请大家掂一掂,静静感受。
(板书:一枚1元硬币重6克)【设计意图:以学生在生活中常能接触的1元硬币作为切入点,初步建立克的表象】(2)估一估、称一称,感知1克。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一枚一元硬币重6克,猜一猜多少颗黄豆重1克师:你取出的黄豆有几颗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师:靠我们的感觉很难判断准确,如果要判断准确,可以用天平来称,天平一般用来称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
(教师介绍天平的用法,并演示利用天平称1克重黄豆的过程。
)师:7粒黄豆的质量是1克,下面请大家都取出1克重的黄豆,掂一掂。
(3)练一练,哪些物品比1克轻3.认识感知1千克板书: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1)借助生活用品,感知千克。
教师出示大桶洗衣液和一箱苹果的实物图。
师:认真观察2种物品,请你把他们轻重的信息填在学习单中。
“净含量”是什么意思呢师:“净含量”指桶里、箱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2)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常见称。
认识盘称、弹簧称、体重秤的用法。
(3)掂一掂,感知1千克。
师:你们想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4苹果,静静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能做到吗开始吧。
(4)找一找。
①齐做小侦探:多少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师:你们掂得准不准我还是得验证一下。
老师想请盘秤来帮忙。
(5)克与千克的关系师:这里还有一袋盐,也是用克作单位的,请你读多少克(500克)师:一袋盐500克,两袋盐合起来多少克(板书1000克)师:我们用秤来称称看。
大家还记得这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吗(千克作单位)师: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数字几(数字1)那就是几千克(就是1千克)板书1千克师:同样的两袋盐,包装上用克作单位时是1000克,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称时是1千克,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师:为了方便人们约定:满了1000克就用一个更大的单位千克来表示,1000克就是1千克。
二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克与千克-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1. 例1出示例1主题图:教师:这些物品我们在超市经常见到,你看到它们标出的质量了吗学生:分别标着3克、12克、100克。
教师:用手掂一掂,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并回答:感觉都不重,很轻。
教师:这些物品都比较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根据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说一说:我知道“克”用字母“g”来表示。
教师:我们认识克了,那么1克有多重,你知道吗并提示学生1枚2分硬币质量是1克。
教师:我们拿在手里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多重。
学生交流并回答:1克真是太轻了。
2.认识天平。
教师:1克物品太轻了,用什么工具才能称出它的质量学生:应该是很小的秤吧。
教师指出: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天平来称。
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天平是由底座、托盘、指针、标尺、调节平衡螺母以及砝码构成的。
使用前要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向标尺的零刻度,表示天平两边平衡,然后称物品,一般物品放左盘,砝码放右盘,增减砝码,或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指针指向零刻度),然后读取砝码和游码的总克数,就是物品的质量。
教师操作演示,学生仔细观察,掌握使用方法后,教师问:同学们,我们想知道1克黄豆有多少粒吗(想知道)教师:那么我们就用天平来称一称吧,注意天平的使用步骤。
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及时纠错。
学生汇报:6粒或7、8粒(根据实际测出的结果汇报)。
教师:同学们做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把这几粒黄豆放在手中,掂一掂,感受一下吧。
3.例2 认识千克出示较重物品(1)问:图上都是什么物品,你发现了什么,说一说学生讨论并汇报:洗衣液和苹果,包装上都标着净含量。
洗衣液5千克,苹果25kg。
教师: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
学生观察交流汇报:我知道“千克”用字母“kg”来表示。
教师:包装上的净含量是什么意思学生1:应该是指里面的物品有多重吧。
学生2:除去包装后的物品的质量。
教师总结:“净含量”指桶里、箱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2)出示两袋500克食盐教师:两袋盐,每袋重500克,两袋重多少克(500+500=1000(克))教师:2袋盐重1000克,也可以说重1千克。
克与千克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人教版
克与千克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并能够正确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克和千克单位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克和千克的区别和应用,能够正确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相关题目。
三、教学准备黑板、粉笔、课件、试题、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克和千克是什么意思?在哪些情况下我们会使用克和千克?2. 学生回答问题,并由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使用课件或黑板上的图示,教师解释克和千克的概念和单位符号。
2. 通过实际例子和生活中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具体含义。
步骤三:实验活动(20分钟)1. 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克和千克的计量和称重过程。
2. 教师提供一些物品,让学生利用天平和测量工具对物品进行称重,并记录结果。
3. 引导学生发现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
步骤四:相关练习(15分钟)1. 教师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教师对答案,并进行讲解。
步骤五:拓展应用(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要求学生根据重量进行分类,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
2. 学生进行分类和计量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结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克和千克的使用方法。
步骤六:归纳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复习。
2. 学生与教师一起完成课堂笔记,整理并归纳关键知识点。
五、教学扩展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检查答案。
2.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或上网搜索更多有关克和千克的知识,提高他们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克和千克-全国一等奖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刘俊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00至103页《克和千克》的例1、例2。
教学目标:1.学生能准确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对感受1克、1千克有多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难点: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盘秤、硬币、鸡肉肠、瓜子、洗衣液、食盐、水果等物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看这是哪里啊师:瞧!小明、小美和妈妈正在超市里面买水果呢!(课件播放主题图中超市水果区域的情境)。
师:谁来说说他们买了些什么东西,分别有多重师:对,我们在生活中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
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认识生活中的秤课件出示杆秤、天平秤、电子秤、磅秤、盘秤、体重秤、弹簧秤,教师向学生介绍。
师:今天我们重点认识天平秤和盘秤。
教师(出示天平):这就是一架天平秤,它有两个托盘,通常我们把要称的物品放在左盘,右盘放砝码。
教师(出示砝码):瞧,这些就是砝码。
(举起5克的砝码)这是这盒砝码里最轻的,只有5克。
这盒砝码里最重的有200克呢!你们听出砝码是用什么作单位的了吗教师(边说边用课件演示):在天平正中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O”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所称的物品就和所放的砝码一样重。
教师演示称的重量教师(出示盘秤):看,这是盘秤,上面有盘子,是放物体的,下面是刻度盘,指针指着几,就是几千克。
教师用课件出示刻度盘,让学生读出重量。
二年级千克与克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二年级千克与克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 能够正确使用千克和克进行简单的物品重量估算和换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物、图片等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感知和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
- 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独立估算和换算物品重量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护物品、爱护环境的意识。
-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和互助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用手中的不同物品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体会不同物品的重量差异,引出重量单位的概念。
2. 引入(10分钟)教师用图片或实物示范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1千克等于1000克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3. 拓展(20分钟)教师通过问题启发,例如:“1千克和10克,哪个重?”“1千克和1000克相等吗?”等,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
4. 实践(30分钟)教师在课堂中设置一系列日常生活场景,如购物、做饭等,并给出物品的具体重量,让学生根据给定场景进行重量估算,并用千克和克的单位进行表示和换算。
5. 提高(15分钟)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物品,比如水果,然后估算出1千克和1克的水果个数,并比较各组的结果。
6. 深化(10分钟)教师巩固学生对千克和克的理解,通过多样化的问题和情境,让学生巩固运用千克和克进行重量估算和换算的能力。
7. 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学习的重点内容和方法,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运用。
三、教学辅助材料- 图片、实物- 白板、黑板等教学工具四、教学评价方式- 老师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实践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如是否能准确估算和换算重量。
- 学生自评法: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自我评价学习的效果。
例如,填写学习反思表格,同伴互评等。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内容。
对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具或分层演进的方法进行教学,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克和千克-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认识克与千克》宿松县松兹小学邓亚琴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教材第100~103页例1、例2以及练习二十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和计量工具。
2.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感知1千克=1000克。
3.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
难点:估计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天平、盘秤、适量的生活用品、一枚2分硬币、花生米、口香糖、水果。
学具: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黄豆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掂一掂:一手掂数学书,一手掂自己的书包。
师:感受一下哪个重有什么办法知道数学书有多重通过用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
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出示主题图:一瓶洗衣液,是用“千克”作单位的;一包饼干,是用“克”作单位的。
揭题: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质量单位克或千克。
二、自主探究(一)认识“克”1、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
(1)认识、感知1克。
1克有多重呢1个2分硬币约重1克。
(2)掂一掂。
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同桌交流。
(3)展示交流,说一说:有什么感觉(非常轻)(4)认识以“克”作单位的秤——天平操作:用1个2分硬币的重量判断1粒花生米的重量。
2、生活中约重1克的物品有(3根回形针,2颗胶囊)3、估一估下列哪些物品比1克轻(做一做)(二)认识“千克”1.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1)理解“净含量”:指桶里、箱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2)认识、感知1千克。
1千克有多重呢1袋盐重500克。
2袋盐重1000克,也可以说1千克。
二年级数学教案 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千克与克的认识及计算【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说一说等活动,逐步积累对克与千克的感受。
3、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建立1克、1千克的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以及简单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建立1克的概念【教学准备】1、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个电子台秤,一些苹果,盐,糖等实物。
2.、希沃白板5+课件。
【活动过程】一、游戏体验,感知轻重“谁是大力士”的游戏,有力气大的男生和力气小的女生举起指定的物品,成功的就是大力士。
你们猜一猜,谁会赢得比赛女生举黑板擦,男生举讲桌。
师生共同分析女生获胜的原因,引出物体的质量有轻有重。
二、体会质量,形成概念1、交流常见的质量单位老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表示物品质量,用什么作单位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斤、公斤还有两,是我们国家以前常用的质量单位,现在国际上统一使用克、千克。
2、认识秤教师提出问题:我们要测量生活中物品的质量用什么办法呢课件简介各种各样的秤。
师生共同学习认识,引导学生明白测量物品的质量需要用秤来称。
3、认识克学生小组合作,用小电子称整理出接近1克的物品。
(学生分组活动,并进行记录。
教师根据学生活动情况把有代表性的记录表拍照,为交流作准备)交流汇报:学生汇报小组整理的结果,师生共同探讨活动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
整理所有小组的测量结果,得出1枚2分的硬币大约重1克。
贴出1枚2分硬币。
板书:1枚 1克=1g。
学生用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币,感受大约1克的重量。
小结:质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4、认识千克教师提出问题:1枚2分硬币约重1克,2枚呢10枚呢100枚呢200枚呢500枚呢800枚呢900枚呢1000枚呢课件出示1000枚2分硬币接近1000克。
二年级克与千克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二年级克与千克的教案引言:在学习物质的性质和测量时,对于重量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克和千克是常用的重量单位,二年级的学生需要掌握和理解这两个单位,并学会将其相互转换。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克与千克的概念和转换方法,本教案将通过启发式教学和互动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机会。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能正确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
2. 学会将克和千克相互转换,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和重量的单位换算方法。
2. 学会应用克和千克进行简单的计量和换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 重物、天平、克和千克的标志卡片等。
2. 教学环境: 教室内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放置天平和重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互动的方式问学生一些问题,例如:(1) 你知道重量是什么吗?(2) 你能说出一些常见的重量单位吗?(3) 你觉得克和千克是怎么来的?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克与千克的概念和转换。
2. 概念讲解:(1) 准备一些重物,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观察和比较这些物体的重量。
(2) 制作克和千克的标志卡片,向学生展示克和千克的标志,并解释其含义。
(3) 通过示范,教导学生使用天平对物品进行称重,并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
3. 启发式学习:(1) 给每个学生分发一些不同重量的物品,让他们通过比较和称重,找出一个物品的重量是多少克或千克。
(2) 随机选择几个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称量出的物品的重量,并与全班讨论答案的正确性。
(3) 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能找到一种较简单的方式,将克和千克相互转换。
4. 深化学习:(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物品,分别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
(2) 让学生用千克计算自己的体重,并与小组成员一起比较。
(3) 每组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呈现给全班,展示他们计量的结果和思考的过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克和千克(全国一等奖)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准备:天平、课件、纽扣、黄豆、瓜子、果冻、八宝粥、盐、洗衣液教学过程:一、走进生活,感受新知。
1、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你们每个人都发了一张白纸。
掂一掂一张白纸和数学书,感受轻和重。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物体轻重有关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下面老师准备了一些图片,你们看一看是在哪儿拍的呢(超市)3、观察图片,他们分别买了什么东西都有多重4、克和千克都是表示物体有多重的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克还可以用字母g 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图片,读出物品有多重。
(可以通过包装上的标示来标示知道物体的重量,在没有标志的时候呢,应该怎么办)(二)认识秤。
物体到底有多重是怎样得来的呢(用秤称出来的。
)那同学们认识哪些秤呢(先让学生说一说后出示挂图,认识各种秤。
并说明各种秤称出来的物品是克做单位,还是千克做单位,那要看秤上的标注。
)(三)认识天平。
介绍天平。
天平适合称量比较轻一点的物品。
认识克与千克。
1、认识克。
(1)老师这里准备了一粒纽扣,你们掂一掂什么感觉(轻)它大约重1克。
(用天平验证)(2)天平称重,约1g。
(1g的物品很轻。
)(3)猜老师手里的几粒黄豆粒约重1克呀猜后用天平称一称,大约3粒。
(3)在我们生活中像这样轻的物体还有很多,师举出几个大约重1克的物品例子如:一张扑克牌、纽扣、卡子、两枚曲别针、一个乒乓球等等,它们都约重1克。
二年级克千克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二年级克千克教案引言:克千克是一种富有趣味和挑战性的教育游戏,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中,特别是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它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教案旨在介绍如何在二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有效地运用克千克游戏,提升学生的数学技能和兴趣。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克千克游戏并掌握其基本规则;2. 培养学生快速计算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克千克游戏卡片(包括数字和运算符号);2. 黑板/白板和粉笔/白板笔;3. 学生课桌和椅子;4. 班级分组安排。
三、教学步骤:1. 引入克千克游戏(10分钟)a. 回顾和讨论学生对运算符号和计算的基本理解;b. 引入克千克游戏的概念和规则;c. 演示如何玩克千克游戏。
2. 游戏练习(30分钟)a.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游戏练习;b. 每组成员轮流拿一张卡片,选择适当的运算符号将卡片上的数字计算后放回卡片堆;c. 学生对自己的计算结果进行检查,如果算错了则需要重新计算;d. 每组可以设定一个时间限制,比赛看哪个组完成的卡片数最多。
3. 团队竞赛(20分钟)a. 学生重新分组,组成多个小组进行团队竞赛;b.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上台进行团队竞赛;c. 在黑板/白板上公示一个随机生成的克千克表达式,代表们竞赛计算结果;d. 第一个算出结果的小组获胜,但需要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4. 总结和评价(10分钟)a. 回顾学生在游戏练习和团队竞赛中的表现;b. 总结克千克游戏的益处和学到的知识;c.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这个游戏的看法和建议。
四、教学延伸:1. 扩展游戏难度,使用更复杂的运算符号和数字;2. 引入挑战模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更多的克千克表达式;3. 制作克千克游戏规则手册,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结语:克千克教案是一种有趣而实用的教学方法,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技巧,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教案 克和千克-说课一等奖
计量比较轻的物品时,常用“克”做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
计量比较重的物品时,常用“千克”做单位,
“千克”还可以用字母“kg”表示。
克与千克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观察一袋糖的质量,再算出两袋糖重1000克。(小组长组织学生拿出糖)
称两袋糖的质量,得出重1千克。(小组内活动:在盘秤上称。提示:先观察盘秤的单位。)
重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掂一掂”、“估一 估”、 “说一说” 、“找一找” 等活动,学生自主探究,体会到快乐感和成就感。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动手尝试,自我感知。
认识感知1克
1克有多重呢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出示2分硬币。)
掂一掂:感受1克的质量。
估一估:所带物品中哪些约重1克
说一说:汇报交流结果。
教师姓名
赖梅
单位名称
江口中心小学
填写时间
5月7日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二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重难点名称
估量物品的轻重,认识感知1克、认识感知1千克
重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需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认识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质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比较后得出结论:1千克=1000克
认识秤
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用的秤。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既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形式,也让所学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再一次体会到数学即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教案克与千克-全国公开课一等奖克与千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新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01-102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3、了解克与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轻重。
教学过程:一、创境引趣,激思迁移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看,小动物们正在玩跷跷板呢!课件出示师:小老虎和小松鼠怎么呢?生:小老虎太重了,小松鼠又太轻了,小松鼠怎样也把小老虎翘不动!师:那小乌龟和小刺猬呢?生:他们差未几重,玩得可好呢师:其实不仅小动物们有轻有重,所有的物体都有轻有重,让我们到超市看看吧课件出示师: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5个苹果1千克生:玉米高钙饼干110克生:大瓶洗衣液5千克。
……师:物体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质量,这里用到了哪些质量单位生:克与千克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质量单位吗?生:两,斤,公斤师:对,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用到斤、两、公斤,为了便与国际交流,一般情况下,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XXX 与千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教师板书“克与千克”师:关于克与千克,你们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师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整理学生的问题1:1克与1千克分别有多重?2、1克与1千克的关系?3、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克做单位,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千克作单位?4、称物体的重量用什么工具,如何称物体的重量?师:让我们带着问题出发,去展开今天的研究。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以小动物跷跷板的活动场景很容易抓住学生的眼球,小老虎和小松鼠跷跷板怎么也翘不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因为小老虎太重小松鼠太轻,从而它们无法玩跷跷板的游戏,而小刺猬和小乌龟重量差不多所以可以很好的玩游戏,从而揭示不仅动物有轻有重,所有的物品都有重量。
以超市的场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使学生观察到物体的重量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水到渠成的揭示今天研究的内容——克与千克。
教师让学生说说想要研究的问题,教师整理归纳,让学生在课之始清楚明晰研究目标为学生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从情境中激趣,在生活中找数学,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二、亲身实践,体验探究1、认识XXX1)借助生活物品认识克及其作用教师出示一片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的图片师:要知道这些物品的重量,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生:看商品的标签生:用手掂一掂请小组内把这些物品拿在手中掂一掂,再看看标签,请生汇报,你掂的物品有多重,有什么感觉?生:我掂的是一包菊花茶,有15克,感觉很轻(生汇报略)师小结:对,它们很轻。
计量比力轻的物品,经常使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
(师板书克g)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克作单位的物体?生举例2)掂一掂,感知1克每两个同砚手中就放一个2分硬币,请大家把它放在手掌心仔细掂一掂,感觉一下1个2分硬币有多重?同桌轮流掂一掂看。
相互说说什么感觉?生:很轻师:噢,很轻,怎样个轻法?生(像羽毛一样,特别轻,几乎没感觉)师:告诉大家,这个2分硬币的质量就是1克。
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的感受它的轻重,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板书:1克(1g)。
3)找一找,巩固1克的质量观点记住1克有多重了吗?你能根据这个2分硬币的质量,在学具中找一找,掂一掂,还有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也是1克重?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生举例:一张学具盒中的纸,一块小海绵,2个图钉等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一枚2分硬币重1克,你能从这个装满黄豆的袋子里取出重1克的黄豆吗?师:你取出了几粒黄豆,你怎样判别它重1克?师:那到底多少粒黄豆重1克,你有什么好方法?师:很好,我们可以用2分的硬币做标准进行掂量,那怎么准确的知道几粒黄豆就是1克呢?生:称一称师:要知道物品的重量我们可以掂一掂,要知道详细的重量我们可以称一称,称比力轻的物体我们经常使用天平。
课件出示并播放声音:这是一架天平,它有两个托盘,通常我们把要称的物品放在左盘,右盘放砝码,这是1克的砝码,最重的砝码有100克课件演示:在天平正中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所称的物品和所放的砝码一样重。
课件演示利用天平乘1克重的黄豆的过程。
师:瞧,7颗黄豆的质量是1克,上面请同砚取出1克的黄豆掂一掂。
师:很好,大家都已经充分感受到1可到底有多重了,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有信心吗?教师请学生完成书中的做一做,估一估上面的物品哪些比1克轻,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比1克轻?师:知道了1克有多重,你知道10克有多重吗?生:10克应该有10枚2分硬币那么重师:说得十分正确,你很善于考虑,请每各小组把10枚2分硬币合起来轮流掂一掂感觉一下10克有多重?师:现在我们采用看包装袋上标签的方法,找一找你的学具中的物品哪些以克为单位,重多少,互相掂一掂,说一说。
(生活动,感知一克和几克)指名说,一个果冻25克,一根火腿肠重50克,一袋方便面中100克,一袋牛奶重250克,一袋盐重500克。
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楚要知道物体的重量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渗透着对学生认知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体会1克的重量时,让学生用手掂,再闭上眼睛静静的感受它的重量,并要求学生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全身心的深度体验,在学生对1克有所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要学生在学具中找1克的物体,在让学生取出1克黄豆时,学生可以用掂的方法,但为了精确,引出了称比较轻的物体的天平,秤出了1克黄豆让学生再次掂量,并感受1克的黄豆有几颗,学生在充分感受1克有多重的情况下可以信信心满满的做“做一做”。
在对生活中以克为单位的物体的掂量中,丰富学生的认知与感性认识,为学生很好的估测物体的重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1枚2分的硬币,学具中1克的物体,1克的黄豆,学生多次掂量感受1克的重量,丰富的素材充足的时空使学生的体验深刻而丰满)2、认识千克1)认识千克出示一箱苹果,1袋洗衣液,它们有多少克?还能用天平测量吗?还能用“克”做单位吗?生:不能用克做单位了。
师:为什么?生:这两个物体太重了,而XXX这个单位太小了师:是吗,你怎样知道他们很重,用眼睛看看就行了吗?生:不行,要掂一掂,称一称教师请学生上来拿这两样物品。
师:你有什么感觉?生:很重,很费力,XXX使劲的抬都很难抬起来。
师:那像如许很重的物体用XXX做单位你们觉得怎样?生:很不方便。
师:那我们能想个好办法吗?生: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砚们真伶俐,平日人们计量比力重的物品,经常使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
(师板书XXX)1箱苹果净含量25kg,谁知道“净含量”是什么意思?小结:“净含量”是桶里、箱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2)感知1千克师: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它与XXX有什么关系呢?生:1千克=1000克师:你是怎样知道的?生:看书师:很好,通过自学先人一步相识新知识,是个自动研究的好孩子!师:出示一袋盐,看看标签,一袋盐重500克,两袋盐重多少克呢生:1000克师:1000克我们就可以说成1千克,教师板书1千克=1000克,教师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断句。
请同学们掂掂两袋盐的重量,有什么感觉?生:有点重师:请大家闭上眼睛,再掂一掂2袋盐的重量,在内心记住它有多重。
师:请大家凭借刚才的感觉,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找出1千克的物品,再看看上面的标签,看哪个同砚找的最准。
请找的最准的同学说说你是怎么找的?师:请同学们左手拿1千克的物品,右手拿1克的物品,每个同学都来掂一掂,比一比,你有什么新感受?生谈感受。
想一想我们刚才称量的物品,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什么情况下用克做单位生:称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
师:一般情况下,我们称重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称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举起一袋橘子)称这袋橘子,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一个橘子呢?设计意图】:出示生活中的实物,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用克做单位表示它们的重量已经不合适了,学生通过掂量发现它们很重,得出计量比较重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
那千克与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可以猜想,在猜想的基础上让学生将两袋盐进行掂量,观察标签,即一袋盐重500克,两袋盐重1000克,就是1000克。
顺理成章得出1千克=1000克。
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1千克,在心里记住它有多重,再凭借这种感觉在老师准备的物品中找哪些物品的重量是1千克,在学生对这两个单位都有所感知的基础上,对这两个单位进行比较,清楚知道它们的适用范围,指导学生根据物体用合适的单位,学生对1千克的认识是学生自己身体亲身经历体验后逐步形成的,因此它必将沉淀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生活使然,使学生感受到千克的产生是生活的需要,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充分的感知体验1千克)3、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常见秤师:要知道一个物品的重量,我们通常要用什么方法?生: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师:是的,要肯定某个物体的重量,我们要借助专门的称重量的工具——秤那假如我们要称一袋苹果的重量,可以用天平来称一称吗?生:不行,天平只能称很轻的物体。
师:那测量比较重的物品,你们知道用什么秤吗?课件演示盘秤、弹簧秤、体重秤使用方法。
师:一袋洗粉的重量是多少,一袋西红柿重多少,小同伙体重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生回覆略师:通过对这三中秤的观察,你发现它们在测量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生:这三种秤都是以千克为单位生:当称物体时,指针指着几,就是多少千克师:称比较轻的物体我们通常用天平,称比较重的物体,可以用盘秤,弹簧秤,体重秤设想一下,我们把10颗豆子放在盘秤上称会怎样?把一袋大米放在天平上称会怎样,把一袋苹果放在弹簧秤上称一称又如何?生讨论谈谈想法师:那我们在称量物体的时分要留意什么?生答略。
师:由此可见,我们要按照详细要称量的物体,挑选合适的秤来称。
设想意图】:教师多次梳理使学生分明地知道要相识一个物体的重量可以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方法,是教师对学生认识物体重量的方法的引领。
展示以千克为单位的三种秤,课件演示,学生寓目,教师针对重点发问,教师适当的点拨使学生掌握及明确重点。
教师请学生设想用天平称大米,用盘秤称10颗豆子,用弹簧秤称一袋苹果会怎样,使学生举行深度思维,领会到要针对所要称的详细物体挑选合适的秤来称,发展学生灵动的思维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本领针对具体的物体选择合适的秤来称是学生在充分体验后的感悟与内化,是学生思维的再发展)三、巩固练,应用拓展1、基本练:课件出示)1)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