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物的特征的教案

合集下载

《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5篇)

《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5篇)

《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的特征》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生物的特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三、情景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意识。

教学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

(二)小组学习、质疑观察的基本要求: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要有明确的目的。

2、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及时记录。

3、有计划、有耐心。

4、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为什么说机器人不是生物?请说出你的理由。

因为机器人不像其他生物一样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也不存在构成细胞的有机物,同时,机器人不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因此机器人不是生物。

生石花的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为什么说它是生物?尽管生石花的肉质看起来像石头,但生石花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石花的肉质叶与仙人球的肉质茎类似;生石花能从小长大;生石花能开出各种颜色的花,还能结出种子,表明它能进行繁殖;生石花长有根,可以从土壤中获取水和无机盐,等等。

查阅生石花的资料可知,生石花是一种植物,因此,它就是生物。

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为什么说它不是生物?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但这种长大与生物的生长是不同的,它是一些无机物慢慢堆积的结果。

同时钟乳石没有生物所共有的特征,如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繁殖、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因此钟乳石不是生物。

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可以看它是不是“活”的,看它是不是具有生命现象,即看它是否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特征》精彩教案设计

《生物的特征》精彩教案设计

《生物的特征》精彩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特征是什么。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生物学的定义和意义。

生物的特征概述。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特征。

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生物的特征。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和讨论的积极性。

理解度:通过学生对生物特征的描述和举例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分析不同生物的营养需求。

2.2 教学内容生物的营养来源和吸收方式。

植物和动物的营养需求。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生物的营养需求。

分组讨论,比较不同生物的营养方式。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理解度:通过学生对不同生物营养需求的描述和分析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生物能进行呼吸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能进行呼吸。

分析不同生物的呼吸方式。

3.2 教学内容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呼吸器官。

不同生物的呼吸方式。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理解生物的呼吸过程。

分组讨论,比较不同生物的呼吸方式。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理解度:通过学生对不同生物呼吸方式的描述和分析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分析不同生物的废物排出方式。

4.2 教学内容生物的废物排出机制和排泄器官。

不同生物的废物排出方式。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观察,让学生理解生物的废物排出过程。

分组讨论,比较不同生物的废物排出方式。

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理解度:通过学生对不同生物废物排出方式的描述和分析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的特征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的特征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 掌握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分方法;
3.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生物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物的特征是指生物体内具有的生命特性,如生长、繁殖,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等。

难点:学生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分概念,能够准确描述生物的特征。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实物展示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2. PPT课件;
3. 学生活动手册;
4. 小组讨论或实验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老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生物和非生物,并引导学生讨论他们之间的区别。

二、学习生物的特征(15分钟)
1. 通过PPT介绍生物的特征:生长、繁殖、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等;
2. 分组讨论生物具体的特征,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三、实验环节(20分钟)
老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

四、总结归纳(5分钟)
老师总结生物的特征,并和学生一起回顾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家里或校园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并写一份观察报告。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生物的特征展开教学,通过实物展示、PPT介绍和实验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特征。

未来教学中可以添加更多的案例和实验,加深学生对生物特征的理解。

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精选9篇

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精选9篇

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精选9篇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拟和分析,了解生物的根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根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生物的录像。

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

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引入:放录像,让学生仔细观察录像中出现的生物与非生物。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

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补充: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根底和结构根底2. 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3.生物体能遗传变异4.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能力训练:可用书上练习P6(1)分析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慢慢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2)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详细说明。

教学后记:本节课我的安排主要集中在除书本上举出的生物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特征这一问题来让学生讨论,所以很多学生对生物的特征包括哪几方面了解得不够深入。

教学反思:这节课可以先安排课后练习钟乳石是否生物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就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进行讨论和举例(主要是举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特征。

深入了解了书本的六个特征后,再活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有一个总的认识,再引导他们举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特征。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4篇)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4篇)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4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篇一教学目标①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④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难点和重点①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生态系统的概念①通过观察家庭水族箱,分析问题,寻找答案。

②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

①教师列举生活中常见实例,如家庭水族箱。

②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朗读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创造一个愉悦的氛围。

生态系统的组成①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教材提供的资料),找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并且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

②分组扮演动物、植物、细菌和非生物,并寻找四者之间的关系。

①教师引导:下面大家分析一下书中的资料,看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②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扮演角色,并且帮助他们寻找其中的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①把最近一段时间所吃的食物,通过一系列箭头连接成食物网,观察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

②学生观看录像,讨论分析动物、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②教师播放一段录像,其中有动物和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学生进行资料分析,通过分析了解食物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同时了解营养物质在食物链中的流动。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并且讨论:a、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b、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越多?环保教育学生观看课件,讨论分析环保意义。

七年级生物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悉制作临时装片和规范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2)了解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生物教案:生物的特征

生物教案:生物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 生物的基本特征。

2.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三、教学难点:1. 生物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2. 对生物学概念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第一章。

2. PPT课件。

3. 生物实物标本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和非生物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两者的区别,引发学生对生物特征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生物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生物的七大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遗传和变异、由细胞构成等。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生物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特征。

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呼吸作用等。

5.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物的特征,并进行交流分享。

6.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有关生物特征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非生物的区别。

8.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幅生物特征的手抄报,加深对生物特征的记忆。

9.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生物与非生物区别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互动的积极性。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生物学家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生物实验室或植物园,亲身体验生物的特征。

八、教学建议:1. 在课堂讲解中,尽量使用生动的例子,便于学生理解。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九、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作业,了解他们对生物特征的掌握情况。

2. 听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了解教学效果。

《生物的特征》教案(合集15篇)

《生物的特征》教案(合集15篇)

《生物的特征》教案(合集15篇)《生物的特征》教案(合集15篇)《生物的特征》教案1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的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我想从以下几个局部来进展我今天的说课,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p新教材的生物学,它是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所以把生物圈放在了第一单元,我们知道生物圈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而这个活力勃勃的生物圈主导者是:生物。

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是情理之中的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生物,掌握生物的根本特征就显得非常必要,所以“生物的特征”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初中生物学的第一单元第一章中的第一节,可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生物学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

因为只有理解了什么是生物,并掌握了生物的根本特征,才能为以后生物学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本课教材内容的按排也独具特色,首先,通过简单明了而又通俗易懂的文字逐一描绘了生物的根本特点,符合初一新生的认识程度,到达了过目不忘的效果。

其次,每一根本特征都配有学生耳熟能详的相关图片,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各种根本特征的理解。

〔二〕教学目的根据课程标准,教参分析^p ,以及教材内容分析^p ,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1〕通过辩认详细事例,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的根本特征。

2、才能目的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语言表达才能,以及分析^p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3、情感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同时进步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认知才能,确定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可以举例说明生物的各种根本特征。

2、教学难点作为生物之一植物的各种根本特征的理解。

二、说教法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观察法,同桌讨论,小组合作交流等教学法。

在这些教学法的引导下,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历积极考虑,畅所欲言,与同学一起共同理解了什么是生物,也掌握了生物的根本特征。

生物的基本特征教案

生物的基本特征教案

生物的基本特征教案生物的基本特征教案1一、教学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5.感悟一切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乐于观察身边的各种生物,从而在观察的过程中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意义。

6.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分析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两点:(1)区别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本节教材内容的教学,不是从现代生物学发展水平的角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在教学中不能直接讲述,而是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 ,由学生自主获得关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教学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的目标。

3.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4.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准备:①制作的多媒体课件;②一些动、植物挂图③学生自带的一些生物和非生物(例如:树叶、蝗虫、蚯蚓、杯子、小石头、盆栽花卉等)生物的基本特征教案2生物见闻从太空中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将是一幅美丽的图案,蓝色的海洋,绿色的森林和原野,白色的云朵。

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

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生物圈中生物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

现在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其中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

要了解这些生物的共同特征,需要进行观察。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相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生物的特征》教案

《生物的特征》教案

《生物的特征》教案《生物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活动、繁殖、生长以及应激性等方面。

2、学生能够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和联系,形成对生命的初步认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生命活动:介绍生物体具有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基本生命活动。

2、繁殖:阐述生物体通过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等方式繁衍后代的过程。

3、生长:讲解生物体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经过代谢转化为自身组织,实现生长的过程。

4、应激性:阐述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包括趋利避害等行为。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活动、繁殖、生长以及应激性等方面。

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和联系,形成对生命的初步认识。

四、教学方法1、实物展示:利用动植物标本等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生物的基本特征。

2、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和结构特征。

3、讲解讨论: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生物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步骤1、导课: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基本特征。

2、新课学习:依次介绍生命活动、繁殖、生长以及应激性等生物特征,结合图片和实物进行讲解。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围绕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和联系、生物的基本特征等进行讨论。

4、总结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并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反馈。

5、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生物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繁殖、生长、应激性。

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和联系:具有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生命活动,与非生物有着本质区别。

3、生物的特征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生物的特征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也是人类利用生物资源的依据。

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展示和讲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生物的特征》教案15篇

《生物的特征》教案15篇

《生物的特征》教案15篇《生物的特征》教案1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科学观看的一般方法,通过观看、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根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渐渐培育学生口头表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气。

教学重点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加宠爱大自然,疼惜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力气、观看力气和分析问题的力气。

教学过程:引入:呈现盆栽植物和一个小机器人,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盆栽植物是生物。

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分的。

生物具有区分非生物的本质特征。

引导学生依据书上供给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学问,说明生物的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争辩(假设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小组争辩争辩完毕后,可争辩争辩其他组的题。

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终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争辩和争辩)。

下面是争辩的大致内容:1.生物的生活需要养分物质(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供给了食物;(2)寄生植物猎取别的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猎取现成的有机物。

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草等;(4)细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叶朽木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有机物。

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养分物质。

2.生物需要呼吸(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供给,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呼吸作用供给的。

(2)人从诞生到生命的最终一刻不能停顿的是呼吸。

成人呼吸频率16-18/每分钟。

(3)鱼生活在水中需要大量滤水从水中摄取氧气。

3.生物体都能生殖后代1(1)很多植物能够产生种子。

用种子生殖后代。

(2)有些植物能产生秧子如白薯、草莓;小麦、水稻能分蘖;(3)白薯、土豆能出芽。

(4)藻类、苔藓、蕨类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生殖后代。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7篇)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7篇)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7篇)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篇一第一章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一、重点难点:1.认识显微镜的部分名称;2.如何在低倍镜下调焦并找到要看的物体;3.细胞各结构的功能;4.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二、知识点1.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光线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2.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3.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4.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5.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一手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玻片的边缘,另一只手拿纱布将玻片放在两层纱布之间,用食指和拇指夹住轻轻擦拭,用力要均匀。

6.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影响观察,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7.细胞壁只起支持和保护作用,是不具有生命活动的,而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则是生活着的。

8.植物体是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植物体从小到大是体内细胞增多和增大的结果,而不是水和养料堆积增多使植物体长大的。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一、重点难点:1.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2.植物体、动物和人体的结构层次。

3.细胞的分化。

4.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知识点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生物的特征》备课教案

《生物的特征》备课教案

《生物的特征》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生物特征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2.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命的起源、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后代、应激性、遗传和变异、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生物现象。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物特征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特征。

2. 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生命的起源、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后代、应激性、遗传和变异、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3.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举例说明生物特征在生活中的体现。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物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生物特征的了解。

6. 板书设计:生物的特征:1. 生命的起源2. 细胞结构3. 新陈代谢4. 生长发育5. 繁殖后代6. 应激性7. 遗传和变异8. 适应环境9. 影响环境六、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生物特征。

2. 结合生活实际,寻找一个生物特征的应用案例,并进行分析。

3.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学》2. 图片素材:生物图片、实际应用案例图片。

3. 视频素材:生物特征相关视频。

4. 网络资源:相关生物特征的科普文章和视频。

九、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2. 教学环节:导入(10分钟)、讲解(45分钟)、案例分析(20分钟)、小组讨论(15分钟)、总结与拓展(10分钟)。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生物的特征》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程的起始章节;只要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为后续学习生物分类、生物多样性等知识打下基础。

本课内容是学生接触生物学的开端,对于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建立生物学基本概念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列举生物的基本特征。

2.学生能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区别。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通过实例分析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能够自主总结生物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物的五大基本特征:生长、繁殖、新陈代谢、应激性和遗传性。

【教学难点】:理解新陈代谢和应激性的概念及其在生物体中的表现。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对生物的特征没有系统的认识,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学生对生物世界充满好奇,但可能缺乏科学的分析方法。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物的特征及相关概念。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引导学生思考和归纳。

3.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感受生物的特征。

【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生物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理解生物的特征。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通过展示动植物和非生物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提问学生: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各种各样的生物。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物的特征》,一起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1.观察生物与非生物(1)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动物(如猫、狗)、植物(如树木、花朵)、微生物(如细菌、真菌)以及非生物(如石头、机器人、汽车)。

关于《生物的特征》教案

关于《生物的特征》教案

关于《生物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3. 引导学生运用生物的特征来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 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难点:生物的特征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生物的特征。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特征。

2. 新课导入: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生物的特征。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生物的特征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2. 评价学生运用生物特征分析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资源:1. 生物图片和实例资料。

2. 教学课件和视频。

3. 小组讨论指南。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

2. 第二课时:分析实例,理解生物的特征。

4. 第四课时:教学小结和作业布置。

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反馈。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

3. 在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十、教学延伸与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生物考察活动,加深对生物特征的理解。

2. 开展生物科学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的特征。

3. 推荐学生阅读生物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拓宽知识视野。

4. 鼓励学生参与生物科技创新竞赛,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初中生物的特征的教案

初中生物的特征的教案

初中生物的特征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并能够区分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似与差异。

2. 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基本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教学内容:
1.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长、营养、运动、感应和繁殖。

2. 生物的分类方法:按外形特征分类、按生活习性分类、按营养方式分类等。

3. 不同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生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探讨生物的基本特征。

2. 探究:让学生观察不同生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让他们分析生物的相似与差异。

3. 教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并举例说明。

4. 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对不同生物进行分类,并解释他们的分类原因。

5. 总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多样性和相似性。

教学资源:
1.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不同生物的照片或视频。

2. 实物:让学生观察实际的生物样本,如植物、昆虫等。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的分类能力和解释能力。

2. 利用小组讨论或展示作品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生物特征和分类的掌握程度。

拓展活动:
1. 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生物的分类和研究。

2.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的多样性。

思考题:
1. 为什么要对生物进行分类?
2. 生物的基本特征对于其生存和繁殖有何作用?
教学反思:
1. 是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3. 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生物的特征》教案

《生物的特征》教案

《生物的特征》教案教学过程共同特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虽然千差万别,但他们都是有生命的,具有一些共同点。

(结合学生回答展开教学)1.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2的图1-1和图1-2。

植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图1-1中的洋葱根尖细胞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了根尖。

人和动物也是由细胞构成的。

图1-2中的肌肉细胞和其他细胞一起构成了手臂细胞。

教师总结: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2的图1-3和图1-4,思考:(1)植物怎样获得营养物质?(2)动物怎样获得营养物质?教师展示图片并讲述: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

动物和植物不同,不能将无机物制造为有机物,它们以其他生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3.生物能进行呼吸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深呼吸。

吸气,呼气。

有没有同学能告诉大家我们吸进体内的是什么气体,呼出体外的是什么气体?没错。

在这一吸一呼间,我们就完成了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展示鲸鱼的呼吸图片,教材P13图1-5)这是鲸鱼在进行呼吸。

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鲸需要时常浮出水面换气。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刚刚我请1号同学起立、坐下。

他迅速的作出了反应。

现在我们来看这一幅图片。

(展示含羞草的应激反应动图)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是什么生物?没错。

在我们通常的认识中,植物是不会动的。

但是含羞草与一般植物不同,当它受到外界触动时,叶柄会下垂,小叶片闭合,就像害羞了一样,所以被称作含羞草。

含羞草为什么要害羞呢?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它的老家在热带南美洲的巴西,那里常有大风大雨。

每当第一滴雨打着叶子时,它立即叶片闭合,叶柄下垂,以躲避狂风暴雨对它的伤害。

这是它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一种适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生物的特征的教案【篇一:教案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教师准备:实物(珊瑚)、挂图(美丽的大自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出示挂图:美丽的大自然,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请举出挂图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2、教室里有哪些生物,哪些非生物?3、你是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要想准确区分这两种不同的物体,我们必须首先学会观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见p2。

指导学生观察生物,从实际生活中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学生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画面,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

观察常见的物体,如盆栽花卉、西红柿、黄瓜、蝴蝶、课桌、讲台等,来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三、讲授新课(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科学观察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有目的、有计划、有耐心、及时记录;积极思考并与他人交流看法。

(二)什么是生物?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呢?(三)生物的特征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根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自养;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细菌、真菌分解动物、植物遗体和粪便获取营养,营养方式为异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含羞草对刺激作出的反应是小叶片下垂,这是长期自然选择中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有利于它的生存;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还有其他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四、小结:举例说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有哪些特征?五、课堂巩固:p61.指出下列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落叶、芭比娃娃、珊瑚虫、珊瑚、珊瑚礁、珊瑚岛...2.当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此事例说明了(b ) a.生物能生长繁殖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生物能进行呼吸3.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c )a.蘑菇b.病毒 c.鱼化石d.苹果树4.动物、植物死亡后的遗体属于生物吗?不属于,一个生物体死亡后,它的生命活动也将终结,也就不再具有生物的特征。

因此只能被称为动物植物的遗体。

5.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c )a.火山爆发b.开水沸腾c.雨后春笋d.潮起潮落6.下列哪项不符合科学观察的要求( d)a.要有明确的目的b.要有观察记录c.要有计划d.随便看一下就行了六、教学反思:通过讨论、讲解等方法,让学生弄明白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教学效果较好。

【篇二: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能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

(二)能力方面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勇于对他人提出的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质疑和补充,积极参加讨论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受学生知识基础所限,“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等内容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一)引入:展示图片,根据同学们对生物的认识,说出那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引出课题。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充分质疑,分析讨论1.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引导学生根据多媒体提供的图片,小组讨论有哪些共同特征。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讨论题,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选出记录员、发言人,将讨论结果写在纸上。

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看哪组正确率高,既激发了学生地学习兴趣,有增长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自主学习和合作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示:1.人为什么要吃饭?动物都要东西吗?植物也吃饭吗?2.人为什么要出汗?动物也要排出体内的废物吗?动物还有哪些排出废物的途径?植物是怎样排除废物的?3.手不小心抓到热馒头,会怎么样?鹿群发现狮子会有什么反应?为什么?植物对刺激也有反应吗?怎样证明?4.你上幼儿园的衣服现在还能穿吗?为什么?6.生物还有哪些特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逐渐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师生共同评价、补充,纠正错误观点,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

【讲解1】月季能够从小长大,到一定时候就能繁殖下一代。

【讲解2】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植物通过落叶、呼气排出废物。

【讲解3】植物需要水分和无机盐,还有需要有机物,所需的有机物由自身制造。

【讲解4】绿色的汁液是从植物细胞里流出来的。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三)课堂小结:通过观察和比较,我们以月季为代表,找到了生物和非生物的一些不同点,也认识了生物的基本特征,请学生归纳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向学生提问:图片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我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会在我的引导下分清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生命,是否具有生物的特征。

在观察图片之后我让学生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然后我与学生一起对照课本上的描述比较学生归纳的特征,并引导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在与学生一起讨论时,我还让学生据了很多生活中的实例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这节课我感觉是比较成功的,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气氛热烈,同学们对知识的学习也非常成功,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使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特别是通过小组有组织的讨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得到加强。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已成为新的课程理念。

在课堂上,巧妙地设置情景和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究,在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了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而且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可以使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的存在问题:在讲课过程中将课上常见考题加入。

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多的让学生进行总结。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选择一些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进行讨论、探究,使学生感到真切、自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三: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教学授课的对象是七年级新生,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持久性不强。

具一定的感性认识能力,但理性认识不强。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还要加强。

学生具有一定的小学自然基础,但缺乏正确的生物科学的学习方法。

结合学生和课本内容的特点,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探究法”,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在整堂课中主要以学生讨论、探究、合作学习为主,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拿来做教具,引导学生去认识生物,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从而真正理解“生物”的意义所在;穿插一些小游戏,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与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

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方式的变革,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及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三、重点难点重点:1.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的形成以及学生讨论的组织。

四、课时(1课时)五、教学媒体身边常见事物的图片(山、石、树、昆虫等等),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1.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上新课前先做一个游戏:教师展示生物和非生物的实物(如盆栽植物、小动物)和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测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是根据初一新生好奇的特点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质疑启思,讨论问题:讨论的问题是:①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②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讨论分小组进行,讨论后全班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样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使全班不同层面的学生的能力都得到相应的发展,真正体现了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的宗旨。

学生回答的“生物的特征”答案不完整,学生甚至出现幼稚、可笑甚至错误的看法,这时我都回适时进行鼓励,以增进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而有时学生积累的课外知识或突发奇想也会启发教师,使教学更趋完美。

3.讨论与游戏,突破重难点:通过以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

(1)讨论:植物和动物等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我认为通过讨论学生找出植物和动物需要营养的方式的不同,为《生态系统》等内容的教学有一个好的铺垫。

学生讨论后回答相关问题,对学生的回答我及时给予肯定或纠正。

总结出: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游戏:全班进行憋气比赛,看哪位同学憋气时间长。

讨论问题是:我们为什么只能短时间的憋气?能否列举一些动物如何进行呼吸?植物也要进行呼吸吗?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发现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也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总结出: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因学生知识有限只要求学生知道呼吸是什么,而不能深入对呼吸进行探究。

(3)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给养鱼缸的鱼经常换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