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合集下载

某县乡村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对策

某县乡村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对策

某县乡村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对策为贯彻落实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我县乡村振兴乡村治理工作稳步进行。

自20**年8月起,县委政法委对乡村振兴乡村治理工作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实地调研。

调研活动主要围绕村“两委”成员如何在乡村治理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在村规民约制定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村民协商中“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运行情况、信息时代下乡村社会治理方式、“一村一辅警”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如何杜绝黑恶势力渗透腐蚀基层政权等重点问题开展,详细总结梳理了我县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的工作经验及亮点工作,并广泛收集了村“两委”干部、村民等对乡村治理工作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现阶段我县乡村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农村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但在调研座谈中发现,我县乡村治理工作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村民自治渠道不顺畅、效果不明显。

村民自治作为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核心,就是要充分发扬民主,让村民在乡镇人民政府指导下,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水平;实行村民自治,就是要保障村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村里的大事由村民说了算,村里经济的发展大计由村民自己决定,使村民意志上升为村集体意志,通过村集体为村民谋福利。

村(社区)“两委”作为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扮演着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既能把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到群众,又能将群众的回应诉求及时收集反馈,争取做大程度的解决。

但通过调研发现,有一部分村(社区)在村民自治和村民谏言方面仍停留在村“两委”干部代替村民做决策的阶段,自上而下的介入式行政管理模式成为村民自治的阻碍,村干部没有用心倾听村民意见,就会导致村民自治形式大于内容,脱离群众、脱离实际。

(2)村规民约制定程序简单、执行流于形式、缺乏制度框架。

乡规民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乡规民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乡规民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乡规民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乡规民约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村民自治和自我约束,提升社会管理效率和治理水平。

在实践中,乡规民约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以提升其效果。

乡规民约制度的盲目推广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些地方为了迎合政绩考核和上级评比,纷纷推出各种乡规民约,但却忽略了实际情况和基层民意,导致乡规民约的制定和执行缺乏有效性。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要充分尊重基层自治和民主意见,确保乡规民约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民意。

乡规民约内容不够完善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乡规民约的内容过于笼统,缺乏具体操作性,难以形成有效约束和规范。

针对这一问题,应当加强对乡规民约内容的编制和设计,确保其具有可操作性和约束力。

乡规民约的执行力不足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乡规民约制定后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有效执行和监督机制,导致乡规民约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的执行和监督机制,确保乡规民约得以有效执行。

乡规民约与法律法规的关系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乡规民约应当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衔接和相互尊重,不能脱离法律框架,否则容易引发法律冲突和治理混乱。

应当加强对乡规民约与法律法规的衔接和一体化管理。

乡规民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及时解决。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乡规民约制度,加强执行力和监督机制,确保其与法律法规良性互动,才能更好地发挥乡规民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2. 正文2.1 乡规民约制度的盲目推广乡规民约制度的盲目推广,是指在推行乡规民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障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迎合上级政策要求或者追求政绩,盲目推广乡规民约制度,导致了一些乡规民约的内容不够具体和实际,缺乏前期的调研和论证,以致实际执行起来效果不佳。

有的地方对乡规民约制度的宣传力度不够,缺乏足够的宣传和解释,导致农民群众对乡规民约的理解和支持不足,影响了乡规民约的落实和执行。

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乡基层治理是指在乡镇一级对辖区内社会事务进行组织管理和服务的工作,它在推动农村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改善农民生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历史原因、体制问题以及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乡基层治理存在着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乡基层治理存在决策单一、民主监督薄弱的问题。

在乡镇一级,有些领导干部偏向一家人或者少数干部的意见,不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导致决策失当、脱离实际。

对于这种问题,需要建立健全民主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

要充分发扬民主,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尤其是涉及重大事项的决策,要广泛征求意见、听取不同声音,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公正性。

乡基层治理存在干部素质不高、能力不足的问题。

一些基层干部的思想观念不够先进,工作作风不够务实,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事务无法顺利推进。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方面,加强干部培训,提高干部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变能力。

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对乡镇干部进行绩效评价,加强对干部的激励和约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乡基层治理中存在一些农民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的问题。

在一些地方,由于乡村治理机制不健全,一些农民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护,例如土地承包权不稳定、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混乱等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方面,要建立土地承包制度的稳定保障机制,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不受侵犯。

要加强对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乡基层治理还存在一些乡村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

由于乡村地区资源有限,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较少,导致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相对较低。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方面,要加大对乡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增加对乡村经济的投入,促进乡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要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供更多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一、目前我乡乡村治理的基本情况近几年,我乡乃至全县的乡村治理主要是以乡政府为主导的国家机构和村(社区)自主组织相结合的治理方式。

乡村治理主体主要有乡政府中层以上干部、以村(社区)支书、主任为代表的“地方精英”。

他们一起对乡村的经济、社会、文化、社会事业进行管理,具有很强的行政化、强制化特点。

一般民众参与度不高,乡村的治理权力主要集中在本地精英和民众代表手中。

例如:XX社区某段时间环境卫生状况较差,需进行环境整治,对于这样一个决策问题,往往是由乡政府提出整治通知,派驻干部下村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研究整治事项,形成统一意见和方案后,在各小组落实,一般参与人员主要有:1-2名乡镇干部、1-2名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小组干部。

偶尔会有党员和群众代表参加,不过参与度不高。

二、目前我乡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一)村民自治程度较低。

各村(社区)干部、群众对辖区内的事务管理,有较严重的等靠要思想,自治活力不足。

一是由于传统的政府主导的乡村治理模式下,存在利益瓜葛和权力垄断,甚者出现寻租现象。

基层政府不愿意下方过大权力给基层自治组织。

二是村(社区)自治主要体现在村“两委”班子自治,群众参与度低,导致村(社区)管理人员过多、效率低下等问题。

三是在乡村治理的法治化方面,公共权力行使不规范,治理主体的决策和权力实施过程中缺少必要有效的监督,造成治理的目标难以实现,农村社区发展较慢。

(二)基层自治组织自身建设不完善。

一是目前我乡农村基层自治组织主要是以“村两委”研究制定、落实乡村各项事务,村监委负责监督。

实际操作过程中,“村两委”表现比较强势,村监委对本村事务监督弱化。

不能独立自主开展村务公开事项,公开内容受村主要领导制约。

二是村委会设置的管理部门多而散,人员多,不能集中力量,办事效率低,会出现推诿扯皮现象。

(三)优良的乡风民俗不断弱化。

优良传统的乡风民俗在乡村治理的约束性不断减弱,以前村民自觉筹资投劳,进行村公共设施建设,遇到争端和利益冲突,总会相互礼让,随着市场经济的兴盛,村庄道德规范被物化。

乡村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乡村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乡村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基层治理问题日益凸显。

尽管我国乡村基层治理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本篇文档旨在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乡村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乡村基层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如道路、水利、电力等设施不完善,制约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2.公共服务不足:乡村基层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如教育、医疗、文化等,无法满足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3.环境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乡村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如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严重威胁村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4.社会矛盾突出:乡村基层地区的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如土地纠纷、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5.人才流失严重:由于乡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许多有能力的年轻人选择离开乡村,导致乡村人才流失严重。

三、乡村基层治理对策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乡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2.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政府应加大对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满足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3.治理环境污染:政府应加强对乡村环境的监管力度,治理环境污染,保障村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4.化解社会矛盾:政府应加强对乡村社会矛盾的调解力度,化解各种纠纷和矛盾,维护乡村社会稳定。

5.吸引和留住人才:政府应采取措施吸引和留住人才,如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鼓励和支持年轻人回乡创业等。

6.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政府应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7.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党建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8.引导村民参与治理:政府应引导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

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工作成为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逐渐意识到,机构化程度不高,执行力不足等问题正在威胁着基层工作的有效性。

因此,本文将围绕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进行深入探讨。

一、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1.机构化程度不高。

在当下的社会中,基层工作机构化程度不高,部门内部机构不完善,职责不明确等问题成为了联系群众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阻碍。

2.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不健全。

许多基层干部敬业精神不足,责任心不强,甚至出现不思进取的情况,工作积极性低下,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实际结果。

3.执行力不足。

基层工作的执行力不足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弱,执行力不足,很难有效地推动基层工作得到实质性的进展。

二、基层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1.体制机制改革不彻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虽然已经进行了很多体制机制改革,但改革并不彻底,没有完全顺应时代的发展,缺乏科学性和内在的机制支撑。

2.基层工作难度加大。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工作的难度也更容易生成很大的挑战。

特别是在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等方面面临很多难题和挑战。

3.基层干部职业发展不够完善。

许多基层干部发展的环境不够完善,很难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缺乏专业技能和托底的支撑。

三、对策分析1.实施基层机构改革。

需要加大对基层机构改革的关注,强化基层工作机构化程度。

2.促进基层干部培训。

为了提升基层干部的职业素质,应该通过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让他们更容易地掌握工作技巧和方法。

3.提高基层工作效率。

组织优化能够提高基层工作效率,加强重点领域的管控,提高督促检查的效率,使基层工作的执行力不断提升。

4.提高干部队伍建设。

可以通过驻村干部制度等方式加强干部和基层群众之间的联系,逐渐实现更好的政策执行等。

总之,基层工作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工作,正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

为了应对其困难,需要我们共同探讨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在政策更改、培训机制和提高干部素质等方面,缺一不可。

乡镇农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乡镇农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乡镇农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一、问题描述乡镇是农村地区最基层的行政单位,也是农经管理工作的主要执法和管理单位。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乡镇农经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

农业生产的结构性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导致一些农民的收入难以提高。

农村金融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不少农民面临着融资难题。

一些乡镇农经管理部门的执法水平有待提高,导致一些违法行为难以得到有效治理。

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限制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二、解决对策1. 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链水平农业结构调整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关键措施。

乡镇农经管理部门应该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大对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向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转变,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也应该加大对农业产业链的支持力度,帮助农民提高产品的加工水平和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的增值。

2.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解决融资难题农业生产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而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和渠道相对单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导致许多农民面临着融资难题。

乡镇农经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帮助农民通过信贷、贷款和保险等渠道解决资金需求。

还应该鼓励和引导农民开展金融合作社、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服务形式,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3. 提高执法水平,加大治理力度一些乡镇农经管理部门的执法水平有待提高,导致一些违法行为难以得到有效治理。

乡镇农经管理部门应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效率。

还应该加大对农村环境卫生、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治理力度,加强对农村市场秩序的监管,保障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安全。

4. 加强人才引进和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限制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乡镇农经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对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支持力度,鼓励高校毕业生和专业人才到农村就业和创业。

乡规民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乡规民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乡规民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深化,乡规民约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乡规民约是指在乡村社区中,村民依照自愿、平等和公平的原则,通过协商达成一种约定,自愿遵守并共同实施的一种规范。

乡规民约是基层自治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基层民主建设、构建和谐乡村、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乡规民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对乡规民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乡规民约内容不够完善乡规民约的内容往往是由村民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协商制定的,因此内容的完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有的乡规民约仅仅是一些口头约定,没有具体的内容和细则,导致难以执行。

有的乡规民约内容模糊不清,缺乏可操作性,影响了实际的落实效果。

2. 参与度不够高乡规民约的制定和执行往往需要全体村民的参与和配合,但实际上参与度并不够高。

由于村民个体利益的不同,对乡规民约的参与度和配合度不足,导致其实际执行效果不佳。

3.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乡规民约的执行需要有有效的监督机制来保障,但目前很多地方并没有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村民自治组织的主体缺乏监督职能,乡规民约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导致一些不法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制约。

4. 法制意识淡薄在一些地方,村民自治组织缺乏依法治理的理念,乡规民约执行过程中缺乏法制意识。

导致一些乡规民约与国家法律法规相冲突,严重影响了乡规民约的执行效果。

二、对策分析应当建立健全乡规民约的制定程序和内容要求,要求制定乡规民约时必须确保内容完善,具有可操作性。

可以建立专门的村民代表大会,对乡规民约进行讨论和修改,确保乡规民约的内容符合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要求。

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村民对乡规民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鼓励广大村民积极参与乡规民约的制定和执行。

可以通过举办座谈会、征集村民意见等方式,增加村民的参与度和配合度。

我国乡村治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乡村治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JI A O Y U GXI A N G CU我国乡村治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郑州工程技术学院赵姗姗摘要:乡村治理的有效实施,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目前,我国乡村治理还面临着农村人口“空心化”问题严重、农村基层选举问题重重、乡村治理体制不健全、社会风气出现下行趋势等问题。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从健全“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制、打造乡村治理的多元格局、治理农村空心化和完善我国直选制度这几个方面入手,以此为基础探索乡村治理的出路。

关键词:乡村治理;乡村振兴;问题与对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国家治理改革全面开展起来。

而乡村治理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正在逐步展开。

乡村作为一个治理单元,虽然在国家基层政权的“末端”,但是其治理效果决定着国家治理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乡村在整个乡村战略中处于基础地位,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是整个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

因此,乡村治理是不能忽视的国家治理的基础[1]。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乡村治理经历了数次变化。

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到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三治”结合,其治理方式和治理理念经历了大的调整。

2006年,我国又取消了农业税,中国农业社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与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描述的当时的中国相比相差较远,乡村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西方价值观的入侵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再加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乡土社会已经渐渐瓦解。

面临新的环境,乡村社会发生了新的改变,比如,城乡二元结构引发大量农民外流涌入城市发展,而农村则只剩老人和儿童,空心化现象严重;农业税停收以后,基层政府缺少经费来源;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生活废水乱排对乡村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农民缺乏简朴意识,在红白喜事上互相攀比,大操大办。

这些问题都是新时期农村面临的新问题。

我们必须要审时度势,找出这些问题的症结并加以解决。

一、我国乡村治理面对的问题(一)农村人口“空心化”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迅速拉大。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农村社区治理成为了当前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农村社区治理的加强和创新是促进农村社区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农村振兴的关键举措。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提出加强和创新农村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1. 提高村民自治意识,加强自治能力。

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农民了解村民自治的重要性,让村民自觉积极地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中。

要注重培养和提升村民自治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的管理水平和民主决策能力。

2. 完善村级治理体系,推动村民自治制度的规范化和民主化。

要建立健全村级自治机构,明确村级事务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并且倡导村级事务公开透明,充分保障村民知情权和参与权,让村民自治制度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推动农村社区治理的规范化和民主化。

二、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社区服务1. 加强村级社会组织建设,丰富社会治理主体。

要鼓励和支持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包括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自治组织等,通过多元化的社会组织形式,引导和激励农民自主参与社会治理,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和服务水平。

2. 完善农村社区服务网络,提高服务水平。

要加大对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资源的投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各项服务,满足农民基本生活需求,增强社会治理的公平性和包容性。

三、加强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和谐稳定1. 强化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文明乡风。

要注重引导农村文明风尚和社会文化传统的发扬,倡导尊老爱幼、互助互爱、守法守纪的良好风气,培养农民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营造积极向上的农村社区氛围。

2. 加强文化服务基层化,促进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强农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开展文艺、科技、教育等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增强农村社区凝聚力和创造力。

当代我国推进基层治理的问题及建议研究

当代我国推进基层治理的问题及建议研究

当代我国推进基层治理的问题及建议研究基层党组织是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战斗堡垒,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我国推进基层治理问题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基层治理,一头系着乡村,另一头连着城市,关乎城乡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和改善基层治理,是当代中国促进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体制机制保障,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转型和变革进程中促进社会融合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在当前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和改善基层治理,对于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实践价值[1].树立固本强基、重视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探索形成科学合理的基层治理架构,巩固和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切实维护基层和谐稳定,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当代中国推进基层治理的现实困境(一)基层党组织统领基层工作能力不强基层党组织是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战斗堡垒。

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需要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基层治理架构需要进一步完善,基层干部队伍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当前,一些基层党组织统领基层工作能力不强,战斗力和凝聚力较弱,甚至有少数处于软弱涣散状态。

一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不高,其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和服务能力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不适应,与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不适应,与执政党的转型目标不适应。

一些基层党委政府公信力不高,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经常出现"说话无人听、办事无人跟"的情况,甚至有陷入"塔西佗陷阱"的趋势。

一些村(居)两委之间、两委与其他组织之间关系不顺。

一些村(居)党员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后备力量不足,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带头致富能力偏弱的"三偏"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基石。

近年来,基层各县区按照中央和省市总体要求,以构建科学化社会治理体系为目标,不断优化工作思路,创新治理方式,健全制度机制,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良好格局,为保障和推动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但与当前全面推进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存在问题一是治理体系不健全。

当前,社会结构多样、利益诉求多元、矛盾风险叠加,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和环境更加复杂,加之基层治理工作的特殊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导致繁重的工作任务与捉襟见肘的社区工作力量之间的矛盾,社区工作“行政化”问题较为突出。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现,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体制机制上还不够健全,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二是治理权责不匹配。

受长期单向管理模式影响,社区对强化社会治理和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缺乏足够认识,对自身的公共管理职能定位不清,缺乏多元化协调机制。

当前,城市社区主要承担服务职能,行政管理、执法职能弱化,权责不匹配,“责大权小”“权责不一”问题较突出,导致存事权不明晰,授权不充分与监督不到位并存现象。

三是社会参与不充分。

群众参与辖区社会治理的过程缺乏制度规范,许多群众对社会治理的权利和义务了解不多,参与社会治理的程度有限,其意见对决策的影响较小,导致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不高。

当前,参与社区治理的人员多数为下岗职工、家庭妇女、志愿者和公益性岗位人员,缺乏社会管理知识,面对社区各项社会化服务存在能力不足现象,社区与群众的日常联系不够紧密,组织动员群众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城乡社区治理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完善。

四是普法宣传不深入。

一些社区普法宣传覆盖面不广,多是为了完成指标任务,未能真正提高居民的法治意识,社区法治化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社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既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法律教育,也没有相关工作经验,普法宣传停留在挂条幅、发资料阶段。

乡规民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乡规民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乡规民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乡规民约是指乡村社会通过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基层社会治理。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乡规民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乡规民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乡规民约制定主体不明确是乡规民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在一些乡村社会,乡规民约的制定主体并不明确,导致乡规民约的制定松散随意,不够规范和科学。

这就容易出现一些不合理的规定,导致治理效果不佳。

乡规民约执行力度不够也是存在的问题。

一些乡村社会制定的乡规民约,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实际运行中出现了许多违规行为。

乡规民约在实际应用中缺乏有效的执行保障,导致了治理效果的下降。

乡规民约中存在的内容过于简单粗糙也是问题之一。

一些乡村社会的乡规民约存在内容单一,过于简单粗糙,无法覆盖乡村社会的方方面面,难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乡规民约管理维护机制不健全也是问题之一。

由于一些乡村社会的乡规民约管理维护机制不健全,导致乡规民约的制定、修改和废止难以进行,给实际治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

首先需要明确乡规民约的制定主体。

要建立健全乡规民约的制定机制,统一规划,科学制定。

可以设置由村委会牵头、农民代表参与的乡规民约制定小组,通过听取群众意见、专家建议等多方参与,确保乡规民约的制定主体明确,确保村规民约的科学和规范。

其次需要加强乡规民约的执行力度。

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乡规民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对违反乡规民约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提高对乡规民约的执行力度,确保乡规民约的有效实施。

再次需要完善乡规民约的内容。

可以通过广泛征集村民意见,听取专家建议,科学制定乡规民约的内容,确保乡规民约的内容丰富多样,覆盖面广,能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需要健全乡规民约的管理维护机制。

可以建立健全的乡规民约管理机构,明确乡规民约的管理维护责任人,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确保乡规民约的制定、修改和废止能够顺利进行,提高乡规民约的管理维护效率。

农村工作中的基层治理问题及对策

农村工作中的基层治理问题及对策

农村工作中的基层治理问题及对策农村工作中的基层治理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农村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解决农村工作中的基层治理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I. 缺乏农村治理主体建设目前,农村基层治理中存在着缺乏治理主体的问题。

一方面,乡村干部数量不足,导致基层治理力量不充实。

另一方面,农村社会组织建设不健全,缺乏参与农村治理的志愿者和社区组织。

对策: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同时,鼓励和支持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激发农村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

II. 农村基层治理信息不畅通在农村基层治理中,信息不畅通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农村地域广阔,交通不便,信息传递难度大,导致农村居民和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

对策:加强农村通信网络建设,普及互联网和手机等通信设施。

同时,鼓励设立农村信息中心,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方便居民了解政策、反映问题和参与决策。

III. 农村基层治理中的权责不清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存在着权责不清的问题。

一方面,村级组织在农村事务管理中缺乏必要的权力,无法有效决策和执行政策;另一方面,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在职责划分上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

对策:明确村级组织在农村事务管理中的职责和权力,鼓励村级组织积极参与农村发展规划和决策过程。

同时,加强乡镇政府与村级组织的沟通与协调,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形成工作合力。

IV. 农村基层治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监督力量不足、反腐败机制不完善,导致一些贪污浪费和违纪违法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对策: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廉政风险防控意识。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日常监督和追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V. 农村基层治理中存在的资源分配不公问题农村基层治理中,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

调研报告: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调研报告: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调研报告: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领域成绩斐然,但社会建设相对滞后,由此增加了社会治理的难度和复杂性。

当下,这种累加效应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尤为明显,创新治理的思路还需要进一步打开。

当前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过度负重。

一是身份的急剧改变。

经济体制改革引发“单位人”向“社会人”大批量的转化,给基层社会治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使各单位卸掉了原本自己要承担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重担,将包袱甩给社会,甩给基层。

但社会领域改革相对滞后,使得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发育相对不足,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基层社会治理面临诸多问题。

二是人口结构的快速改变。

城镇化快速发展给城市人口结构带来巨大变化,最大表现就是流动性人口激增,有些城市流动人口数量远远超过本地居民。

大量的流动性人口成为社会管理盲区,给经济社会管理带来新的难题。

三是供需不平衡。

民众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需求不断增长与传统社会管理体制落后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单位制的逐步解体,基层社会的各类矛盾和冲突日益复杂,社区管理、物业管理、信访、拆迁、征用、民生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和纠纷大量出现,而传统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落后,使一些社会纠纷和社会矛盾不能及时予以解决。

权力有限。

一方面是“万能”的职能,另一方面是“有限”的职权。

人们形象地用“三少三多”来概括当前基层体制现状,即:权力特别少,事务特别多;权益特别少,职责特别多;资金特别少,服务特别多。

以街道办事处为例,“上边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市级、区级政府将大量的行政管理事务“漏”到街道一级,街道办事处的科室部门设置几乎与上级政府一一对口,包括住房、养老、低保、就业、司法、综治、城管、防火安全、卫生、绿化、环保、计划生育、文教、市场管理、社区服务等方面。

同时还设置了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但街道办事处却没有相应的法定地位和权力来承接这些事务,由于地域的限制街道办事处不能拥有类似于市、区政府过多的工作人员,这就更加重了街道办事处的负担。

基层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精选

基层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精选

基层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精选一、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市基层社会治理总体情况较好,但是与面临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群众更加个性化、更加差异化的需求相比,在思想认识、治理能力、治理方式及干部队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对基层社会治理的认识陈旧。

虽然我们在化解矛盾、强化防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基层治理仍然存在“社会治理就是社会管理,治理就是管控”的陈旧观念,法治思维和创新意识不强。

基层工作的中心和重心在招商引资和经济建设上,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够,没有准确把握经济建设和社会治理领域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规律性,没有认真思考和分析研究对策建议。

(三)基层社会治理制度设计不够系统化。

随着此次机构完成,县级综治部门被撤销,综治的联动机制没有有效衔接,社会治理仍侧重政府主导,社会治理系统化不够,制度设计整体性、全局性联动不足。

例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涉及公安、卫生、民政等多个部门,各相关部门对患者评定标准、统计口径不统一,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及时,影响工作实效。

在精准区分不同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精准管理与服务方面还较为欠缺,网格化管理的精准度不高,精细化水平较低,信息分析研判、大数据应用不够深入。

在流动人口、吸毒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群体,我们虽然对此类特殊人群建立了信息系统,并及时采集录入人员信息,但在信息分析研判、运用信息数据指导服务管理实战方面没有形成良好机制,各类信息化系统还停留在信息收集的低端层面,深度开发应用不够。

基层治理长期处于一种“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模式,事后处置多、事前预防化解少,对一些基层矛盾、信访问题,不少干部信奉“摆平就是水平”,甚至采取“花钱买平安”方式解决,从源头破解社会矛盾难题做得不够好。

(四)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基层从事政法综治等社会治理的专职人员较少,甚至基层派出所人员都严重不足,接处警大部分由警辅人员完成,接处警质量不高,群众满意度较低。

年基层治理存问题和对策

年基层治理存问题和对策

年基层治理存问题和对策一、“基层治理”问题初探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是否能持续发展、繁荣和稳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这不仅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更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和以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现阶段社会治理仍存在内外多方面问题,需要切实做好基层减负的“减法”和鼓励基层、向基层倾斜的“加法”,以基层党建创新提质推动基层治理创新提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落实。

二、当前基层社会治理问题的表现(一)基层党组织弱化,重管理轻治理基层治理越来越依靠官僚化的行政命令,基层党组织在很多社会生活领域悄无声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现象严重;农村精英人才大量流失,乡村治理能人难寻、治理能力严重不足,基层治理后继乏人;干部与群众的利益分化程度加大,特别是基层“微腐败”等问题加剧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信任。

有乡镇双代管中心的负责人表示,有的村组白条太多,借由重点项目建设的名义吃吃喝喝,村总支没有履行主责主业,对作风问题不重视,直接影响了干群感情。

一级一级纵向的“科层化”管理模式又造成了“重管理轻治理”问题,为加强管理,往往一级一级签订责任状,这本是确保各项决策在基层落地、让百姓拥有实实在在获得感的有效保障。

然而,各种考核普遍使用“一票否决”,造成乡镇管理体制扭曲为“压力型”体制。

(二)督查检查太频,问责追责过滥在基层实际工作中。

属地管理、痕迹管理广为流行,在一些地方直接造成督查检查考核的过滥和变异,同时带来问责追责过度化和基层工作无序化,滋生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乡镇没有话语权,基层干部不可能拿着中央的文件跟上面讨价还价。

甚至有些乡镇“一把手”担心“瘦身减负”的初衷发生异化:“省里面会就此督导地州一级,地州又会检查县一级,最后又变成乡镇基层的责任了。

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乡基层治理是指在乡级行政区域内,通过充分发挥群众自治、政治引领、组织协调、法律规范、工作协作等功能,全面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政策措施。

这种形式的治理,通常具有敏锐的感知,包容的治理,与当地居民的共同发展愿望等优势,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政府与市民之间的距离感过大,感染力不够强,群众参与度低,基层干部能力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改善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乡村地区,政府工作人员和村民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小,但在具体治理活动中政府和市民之间的互动关系存在着很多问题。

因此,政府应该坚持“以民为本”的理念,把村民的诉求作为推动治理改进的动力源泉,加强和村民的沟通,加入权益需要,共享政府工作。

政府应该加强与村委会、村民代表的联系,及时解决民生事务,提高民生水平。

第二、加强宣传教育和群众参与度为了增强群众对于治理工作的信任和参与,政府应该自觉地加强对于基层治理及其意义的宣传和教育工作,统筹涵盖所有的群众层面和议题,增加群众对于基层治理的了解力度,更加主动参与治理活动,推动治理工作的全面深化。

同时,政府应该建立更为全面、更加合适的群众参与制度,如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等,提高群众参与度。

第三、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提高治理水平一些进行基层治理工作的干部因为素质较低,活动意识不强,得失心过重等原因,对基层治理工作水平较低。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凝聚力,培养出注重实效的干部人才,并建立起相应的制度,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管理水平。

分享好的做法,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加强组织协调,丰富干部工作经验,增强政府治理能力。

总之,加强基层治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一面,虽然它存在许多问题和难点,但只有加强它的管理和考量,以及增强政府与市民的互动和沟通,才能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达到治理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乡村基层治理是指地方政府与农民自组织相结合,以多元方式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可持
续发展的一种管理模式。

然而,乡村基层治理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农村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下文将介绍乡村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问题一:基层组织建设薄弱
在乡村基层治理中,村委会和村民自治组织应该起到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缺乏经费
和管理能力,一些村委会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相对薄弱。

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有效地开
展基层治理活动。

对策建议:政府应投入更多的经费和资源,支持村委会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提升
其管理能力。

同时,应该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委会和自治组织的建设和运作,以提高其运
作效率和有效性。

问题二:基层决策机制不完善
在一些地方,村委会和村民自治组织缺乏有效的决策机制。

一些村民质疑村委会和自
治组织的决策是否合理和公正,导致一些决策难以得到村民的认同和支持。

对策建议:政府应该完善基层决策机制,鼓励村民参与决策过程。

政府应该设立专业
委员会,提供技术、管理和咨询支持,以确保决策合理和公正。

问题三:基层办事效率较低
一些村委会和自治组织对工作流程和管理能力缺乏思考和培训。

因此,办事效率较低,影响了基层治理的推进。

对策建议:政府应该加强村委会和自治组织的工作培训,提高其管理和服务水平。


府应该支持这些组织通过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来改善运营效率,帮助实现基层治理的
目标。

问题四:农村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
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缺乏信用体系对基层治理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许多
农民往往不相信乡村基层组织,并将矛头指向难以信赖的基层组织,这也导致一些农民的
合法利益难以得到满足。

对策建议:政府应该加强对现有的农村信用体系的监管,鼓励银行、保险、担保等机
构进入农村,为农民提供更好的信用服务。

与此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高农民的信任和相信基层组织的信用等级。

结论
乡村基层治理的发展在整个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政府和
社会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加强村委会和自治组织的建设,完善决策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努力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