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体制的几点分析与思考(朱晓丹)

合集下载

社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社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社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引言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是居民日常交流和互动的场所。

社区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就社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产生原因。

二、缺乏有效沟通与参与机制1. 缺乏信息传递渠道:很多社区在信息传播方面存在不足,居民没有获得充分且及时的相关信息。

2. 参与度不高:由于居民对社区事务参与度低下,导致决策过程中出现了代表性不强、权威性不足等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1. 社区干部素质欠缺:部分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有限,无法有效组织居民参与。

2. 缺乏沟通平台:一些地方政府并未建立健全网络化公共服务体系,在线平台相对滞后。

三、治安和环境卫生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1. 治安隐患较大:一些小型社区没有专门设立治安保卫岗位或人员配备不足。

2. 空气、噪音污染:社区周边存在着垃圾乱倒、建筑施工噪音等环境卫生问题。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1. 缺少有效监管:地方政府对社区治安和环境卫生的监督不力,造成了一定的管理漏洞。

2. 缺乏公民意识:一些居民并未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缺乏环保意识。

四、公共设施与服务水平不够完善1. 设施老化严重:部分社区的公共设施长期没有得到更新和维护,影响了居民日常生活。

2. 公共服务不均衡:城市中心和远郊地区的社区在配套设施上存在明显差异,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

以上问题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1. 资金投入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增加资金以改善现有基础设施,并提供更好的服务。

2. 管理体系薄弱:制定更完善的管理计划,并加强对公共设施运营维护方面人员培训。

五、业主自治意识淡薄1. 缺乏居民自我约束和监督意识:一些社区内部存在小区规章制度得不到遵守的现象。

2. 社区决策缺乏公正性:个别社区行政人员或业委会成员在决策过程中可能存在权力不平衡。

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包括:1. 社会文化环境:长期以来,个人主义观念比较盛行,阻碍了居民自治意识的培养。

浅析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

浅析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

浅析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第一篇:浅析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浅析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摘要:在我国,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做了规模调整后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社区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单位,是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载体,必须具备满足社区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多种功能和与此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一个完整的社区管理体制。

社区管理体制是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一定社区的管理体制是特定历史环境和时代条件下的产物,并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根据需求进行改革完善。

在现阶段,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建立并完善规范、科学、高效的社区管理体制,才能充分激发城市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有效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和矛盾,不断推动和谐社区和和谐社会构建的的整体进程。

本文在回溯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反思社区管理体制创新中存在的问题点并据此探析创新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社区;管理体制;历史沿革;创新一、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我国的城市社区治理的兴起和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城市管理体制是“两级政府、一级管理”,其特点是完全由政府主导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当发轫于农村的经济改革进入了城市后,我国开始实行“ 两级政府、两级管理”,原有的部分政府权力开始下放到街道办;经济体制解体之后,计划经济体制的解体对城市管理体制产生了重大冲击,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城市传统单位制管理模式面临严重挑战。

在新的城市社会环境下,相应地,单位制社区向社会化社区转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单位制的变迁给城市社区建设带来严重挑战,在城市社区建设中探索适宜社会发展要求的城市社区治理便成为现实性的问题。

基于此,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解决体制转轨所产生的问题与矛盾,民政部提出进行“社区建设”,其基本内涵就是“在政府倡导和指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会问题,强化社区功能,发展社区事业,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社区管理是指在社区中对人员、财产、公共秩序等方面进行管理和服务,维护社会秩序,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高速推进下,社区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然而,社区管理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社区管理体制不完善现阶段社区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有:管理职责不清,权责不明,部门之间协调不足等。

这些问题导致社区管理中存在职责不落实、人员岗位混乱等情况,极大地制约了社区管理的发展。

因此,需要社区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尽快调整社区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划定权限,做到管理上层层落实,以加强社区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社区服务欠缺较传统的认为社区管理的任务仅仅是维护秩序、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社区居民的需求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如社区文化活动、婚姻家庭咨询、生活服务等等。

因此,社区管理部门和社区自身应该加强对社区服务的提升和创新,丰富服务形式,打造多元化社区服务平台,实现全方位、全覆盖的社区服务覆盖,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营造和谐社区环境。

三、社区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社区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是制约社区管理工作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社区管理涉及面广,工作细节繁杂,如果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往往难以解决复杂的问题,甚至根本无法较好地开展工作。

因此,社区管理部门应该引导、培养和实践更具素质的专业人才,注重进一步培训和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同时,加强社区服务队伍建设,落实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勤勉工作作风和立足实际的工作目标,使得社区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四、居民参与意识不足由于社区管理的参与性质,需要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与配合,但往往现实中居民缺乏主动性和协作意识,这也是社区管理的另外一大问题。

为此,社区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居民的宣传和教育,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落实定期采访居民的方式,鼓励居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以促进社区管理与社区居民的深度交流。

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完善的思考

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完善的思考

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完善的思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社区管理变得愈发复杂且具有挑战性。

为了适应现代化治理的需要,城市社区管理体制需要进行与完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社区自治、组织架构、人才培养以及信息化建设。

首先,社区自治是城市社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化治理视域下,社区自治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与支持。

社区自治包括居民参与决策、社区议事规程制定、社区服务提供等一系列活动。

为了实现社区自治,需要建立健全的居民自治组织。

这些组织可以通过选举产生,负责代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提供反馈机制,确保社区治理的透明与合理性。

其次,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组织架构也需要进行完善。

传统的城市社区管理往往以属地化为主,缺乏有效的横向协调与纵向管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建立跨部门联动的管理体制。

具体来说,可以设立对社区管理具有横向协调职能的机构,负责社区管理各个方面的统筹协调工作。

这样可以避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和利益冲突,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率与协同性。

第三,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完善需要加强人才培养。

现代化治理需要具备专业化的管理人才,他们既要有管理技能,又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

因此,应该设立针对社区管理的专业学科,并培养一批具备现代化治理理念、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社区管理人才。

同时,还需要为社区管理人员提供持续的培训机会,以提高其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应对能力。

最后,信息化建设是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完善的关键。

现代化治理需要更高效、更便捷的信息流通,而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可以建立统一的社区信息平台,将社区管理的各个方面信息整合为一体,包括社区人口信息、安全信息、公共服务信息等。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社区管理的科学性与智能化水平,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

综上所述,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完善是现代化治理的重要内容。

社区自治、组织架构、人才培养和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完善的关键要素。

在社区管理体制完善的基础上,可以提高居民对社区管理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促进城市社区的发展与进步。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探讨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探讨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探讨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社区在城市的存在和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还存在种种弊端,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行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标签:社区;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委会辖区。

城市社区的管理,是城市基层工作的基础,但这种管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管理,不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延伸,而是一种自我管理,属自治型管理模式。

1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1.1 社区管理体制存在着较浓的行政化色彩尽管这些年各地城市在改革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管理体制方面已经做出了不少努力,但社区管理的行政色彩仍然很浓,缺乏公众参与机制。

一方面,街道办事处政社不分的状况并没有大的改观,它仍然承担着过多的行政管理职能,工作量过大,经常处于疲于应付状态,其后果是既未能够明显减轻政府的社会管理负担,也没有能够很好地发挥自已应有的社会管理职能。

另一方面,作为居民群众自治组织的居委会的工作方式也带有较浓厚的行政色彩,居民没有发言权和选择权,只是被动的接受管理。

1.2 社区的组织结构设置不科学旧经济体制下,城市基层社区的组织构架由相互联系的区、街、居三级组织构成。

其中区政府是我国城市的基层政权机关,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居民委员会是街道办事处指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然而,这种组织结构具有明显的不科学性。

一是街、居组织机构过多而缺乏应有的权威性。

二是社会团体和中介性社会组织发育不足。

1.3 社区组织职能错位街道办事处在社区管理中的职能不明确。

街道办事处原本只履行一部分行政职能,但在社区管理中,行政、执法、街道经济发展等各项任务都下放到街道办事处,使它从一级基层政权的派出机构逐步演变为一个集行政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综合性机构。

市、区的各专业管理部门也存在职能相互混淆的情况,他们还往往各自为政,工作布置繁杂和重复交叉,使街道难于应付。

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引言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础单元,承载着居民居住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在社区管理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物业管理混乱、治安问题等。

本文将针对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物业管理混乱1. 管理服务不规范:一些小区物业公司未能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导致服务内容模糊、执行不力。

2. 资金使用不透明:部分小区物业公司在收取物业费用时缺乏透明度,居民很难确定费用的合理性和使用情况。

3. 投诉难以得到及时解决:居民遇到问题时,投诉渠道有限且反应速度慢,导致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对策:1.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法规并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监管力度,确保其合规运营,并设立专门投诉举报渠道。

2. 提升服务质量:物业公司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员工培训和考核机制,并与居民建立更好的沟通渠道,及时解决问题。

3. 推进物业费用透明化:建立物业费用的收支公示制度,让居民了解物业费用的合理构成和使用情况。

三、治安问题严重1. 小区入口管理不严格:一些小区的入口没有设置有效的门禁设施,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进出,导致治安风险增加。

2. 缺乏巡逻与监控:部分社区缺乏定期巡逻和视频监控设备,加大了犯罪分子作案的可能性。

3. 居民安全意识淡漠:一些居民因个人原因或是对治安问题缺乏足够认识而忽视自身安全防护。

对策:1. 完善社区门禁系统:在每个小区入口设置有效的门禁设施,并配备专职保安人员进行管理和登记,确保外来人员必须经过审核才能进入社区。

2. 增加巡逻和监控力度:增派专人定期巡逻社区,并安装视频监控设备以提高犯罪嫌疑人被抓捕的概率。

3. 加强居民安全教育:通过社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培养他们的防范意识和报警能力。

四、社区治理缺乏参与性1. 决策过程不透明:一些社区在决策问题时缺乏公开和透明,不能有效吸纳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2. 居民参与机会缺乏:部分社区未能给予居民更多参与决策的机会,导致居民对社区事务感到漠然。

中国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中国城市社区的发展突飞猛进,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人口不断涌入城市,社区的功能和作用也逐渐被重视。

然而,在社区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

首先,社区管理体制不完善是中国社区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社区管理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包括居委会、民政、卫生、教育、安全等,但由于各部门之间权责不清、职责重叠等问题,导致社区管理工作的不一致性和效率低下。

缺乏统一的社区管理体制,使得各部门之间缺乏协作与配合,无法形成良好的社区管理网络。

其次,在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社区资源分配不均。

由于城市社区的规模和人口差异较大,有些社区的资源丰富,而有些社区的资源相对匮乏。

这种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了社区之间的差距加大,社区居民之间的福利待遇不平等。

一些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较高,而一些社区则面临医疗、教育、老年人服务等方面的资源缺失。

再次,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社区参与度不高。

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关心程度不高,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管理的状态。

一方面,社区居民对社区管理工作的疏于参与,导致了社区管理工作的薄弱。

另一方面,社区管理者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决策不透明、民主参与缺乏等,使得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欲望进一步降低。

此外,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治理机制不健全。

社区是城市中最基层的组织,社区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城市综合治理的成效。

然而,在实际的社区管理中,一些社区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对矛盾和问题的处理不力。

由于社区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一些社区管理者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验,导致社区内矛盾的升级和发酵。

综上所述,中国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社区管理体制不完善、资源分配不均、社区参与度不高、治理机制不健全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社区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协作与配合。

同时,要推动资源均衡配置,提高社区资源的利用效率。

新形势下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城市社区的管理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

然而,在社区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管理体制不完善。

当前,大部分城市社区的管理机构多为街道办事处,但其权力和职责较为模糊。

在实际操作中,街道办事处的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机构的管理之间难以协调,从而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完善城市社区管理的组织架构。

应建立明确的职责分工,使街道办事处侧重于行政管理,社区自治机构侧重于社区事务的管理和自我管理。

此外,可以充分发挥社区咨询委员会和居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提高管理的民主化和透明度。

二、管理服务内容不精准城市社区管理的另一个问题是服务内容不够精准。

目前城市社区管理的服务内容主要是保障公共设施的维护和提升,但对于针对性较强的服务需求往往滞后。

面对这个问题,应该更加关注居民的实际需求,积极加强服务内容的升级。

要将社区服务的重心从硬件建设转移到软件服务方面,加强社区居民的服务意识,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模式,提供更适应居民生活的方便、快捷服务。

三、管理能力不足当前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城市社区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加上人员缺乏培训,很难胜任新的社区管理任务。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引入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强城市社区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教育,并增加针对性培训的机会。

同时,应当鼓励城市社区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分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四、管理体系不健全城市社区管理中还存在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

当前城市社区的管理依然以传统的管理机制为主,缺乏新的科技手段和管理手段的应用,导致管理体系不灵活,管理效率低下。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加强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增加社区管理中的信息管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基本单位,承担着许多基本服务和管理工作的任务。

社区管理的效果不仅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也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稳定。

然而,在社区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解决。

以下是针对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的一些探讨。

一、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管理形式单一社区管理工作过于重视传统的管理模式,忽视了社区现代化管理的形式变革和创新。

部分社区管理的思路较为僵化,只是按照传统形式实行管理,没有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2.社区管理服务不到位社区管理服务不到位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居民所需要的基本服务不齐全,有时候需要排长队才能获得服务。

社区随处可见的乱七八糟现象和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也不利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人员素质不高部分社区工作人员身段不高,工作方法缺乏创新,效果不佳。

特别是今天在信息普及的背景下,很多社区也只是会通过传统的方式和公告告知居民,而没有引入更多的网络化手段或其他的方式,影响到居民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4.管理责任不到位部分社区领导委员会缺乏制定决策和计划的能力和动力。

在某种程度上,社区管理工作会因为这些问题缺乏质量的保障,人们对社区的不信任也会随之扩大。

二、解决社区管理问题及建议1.推广现代化管理形式认真学习和借鉴外地社区现代化发展经验,提高社区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敏感度,不断发掘新的管理模式。

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推广现代化社区管理形式,使社区服务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便民化。

2.完善社区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社区管理的经费投入,提高社区管理的设施条件。

特别是加大对一些些老旧社区的改造投入,完善环境、设施、设备等基础设备和服务,提高管理效能,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

3.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素质推广、鼓励和引导社区工作者提高素质,培养更专业的管理人员,建立更高效的管理团队。

鼓励社区工人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探讨,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国社区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区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区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级标题:引言社区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单位,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协调邻里关系和维持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然而,如今我国社区管理体制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包括信息不对称、管理能力不足、服务不到位等方面。

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进办法。

二级标题:信息不对称在我国社区管理中,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首先,政府与社区居民之间的信息传递渠道缺乏畅通,居民对相关政策和措施了解不足。

其次,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够及时协同,在处理社区事务时难以形成统一行动。

再者,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居民不能方便地与社区管理者交流反馈意见或获得帮助。

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健全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沟通渠道和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方式向居民发布政策动态和活动信息;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与信息共享,提高社区管理的协同效应;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设立投诉举报机制和意见反馈渠道,及时解决问题并改进服务质量。

二级标题:管理能力不足我国社区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管理能力不足。

由于社区职责繁杂,需要覆盖居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往往缺乏专业化管理人员。

此外,一些社区干部素质较低、工作态度不端正,甚至存在权力寻租等不良现象。

这些问题导致了社区管理效率低下、服务品质下降。

为了提升社区管理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社区干部的培训和选拔,在选拔过程中注重工作经验和素质评估,并建立完善激励和监督机制;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参与社区管理工作,如公共管理、法律、社会工作等领域的专业人士;落实分级负责制,将一些细致繁琐的事务委托给专门机构或志愿者组织处理,减轻干部压力。

二级标题:服务不到位社区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单位,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品质。

然而,目前我国社区管理中存在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社区管理者工作不主动、效率低下,未能及时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社区管理也日趋复杂和严峻。

然而,社区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社区管理人员必须面对和解决的。

以下是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人口流动和管理方案调整。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搬到更好的住宅社区居住。

由于人口流动的频繁和社区管理方案的不确定性,社区管理人员需要发展更加灵活的管理方案,并且需要更强的沟通和协调。

对策:社区管理人员要不断完善管理方案,以适应人口流动和需求变化。

此外,社区管理人员需要和居民建立信任和良好的沟通,以确保管理方案的顺利实施。

第二,物业管理和服务质量。

许多社区住宅都有物业管理,然而它们的管理和服务质量往往存在问题。

如维修需求的处理不及时、设施不完整、物业费用不透明等问题。

对策:社区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管理和监督,以确保服务质量和居民的满意度。

此外,社区管理人员还应该发展更多的途径来提高服务质量,如宣传教育、参与信赖和反馈机制。

第三,环境卫生和安全。

社区的环境卫生和安全是居民的关注焦点,因此社区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对环境卫生和安全的管控。

然而,许多社区管理人员在环境卫生和安全管理方面存在差异。

对策:社区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环境卫生和安全管理的认识,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力量来确保社区的环境卫生和安全。

此外,社区管理人员还应该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和协调,以通过共识真正实现社区管理。

第四,老龄化社区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留在城市,进一步导致城市内老年人口的增加。

然而,老年人对社区服务、健康管理、孤独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策:社区管理人员需要更加照顾老年人的需求,并增加对老年人的服务。

例如,开展一些针对老年人的活动,增加老年人的社交网络、建立健康管理中心等。

总之,社区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社区管理人员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投入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知识,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

社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社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社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可是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的不断扩张,社区管理工作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社区是社会运行最小的单位,是人们居住生活的基础,如何做好社区管理工作,提高社区治理水平,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社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社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一)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现今社区管理机制较为混乱,在治理方式上也比较简单,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手段。

社区管理人员机构的设置不合理,行政化职能过重,缺乏综合型、专业型、社会型的管理人才队伍,导致社区管理工作日趋复杂。

(二)缺少管理标准与技能社区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标准和技能,缺少标准、技能会导致社区管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部分社区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技能匮乏,缺少管理标准和工作经验,所以社区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治理能力不足社区管理人员的团结协作、团队协调和治理能力欠佳,管理责任无法落地,治理工作经常存在漏洞。

同时,部分社区居民对治理的能力也较差,不配合社区管理人员工作,造成治理的滞后。

(四)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治理工作不是轻松的,有时需要采用强制措施。

但是社区管理制度并不全面,且现代化治理手段仍然缺乏, 导致社区有些自行管理的问题解决不了。

二、社区管理工作的建议(一)建立完善的社区管理机制当前社区管理中,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跨部门的、细而全的管理方式和手段。

管理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可以在机构结构上进行优化,增强社区的自主管理能力,同时延伸工作职能和规定,强化社区管理人员的管理才能。

(二)提高管理标准和人员素质在社区管理工作中,需要强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管理工作的实施,通过加强人员培训,推动职业素质的提升,如此才能真正保证社区治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三)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提高治理能力,可以从扩大部门职权、加强沟通交流等方面来着手。

此外,加强社区人员的参与和共建,培养社区民主管理的意识,增强社区管理的参与度,坚持共治理念。

社会管理参考

社会管理参考

CNTV消息(微博联播记者周红艳倪扬鲁东海张静雅):2012年3月9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广东代表团举行了主题为“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省长记者招待会,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出席并接受了200多名中外记者的集体采访。

在会上,朱小丹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乌坎事件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基层社会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

他还说,“如今改革阻力主要是来自多年高速增长形成的既得利益格局”。

“乌坎事件”是社会管理不完善造成的今年两会,诸多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中都关注到了社会管理问题。

朱小丹在介绍广东省社会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时指出,社会管理涉及广大群众利益。

社会领域改革的意义绝不亚于经济领域改革;而改革的艰巨复杂程度,更不亚于经济领域。

朱小丹认为,想要健全社会管理机制,有两方面建设最为重要。

一是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建设,让社会组织能成为合格的承接者;二是推进基层社会管理机制改革。

社会管理的根在基层、在城乡社区,根扎不下去,改革就不到位。

在谈及“基层社会管理机制改革”这一要点时,朱小丹还引用“乌坎事件”的事例,“乌坎的问题是不是在相当程度上出自基层社会管理机制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基层社会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会造成很多突出的社会问题。

而基层社会管理机制方面的改革,如果不是动真格、不能到位,那么即便解决了乌坎问题,可能又会冒出新的问题,恐怕还会出事。

”“党的领导不动摇,群众自治不作假,依法办事不含糊。

三句话短一句都不行。

”朱小丹最后用三句话总结了广东省推进社会管理机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推行政审批制改革打破既有利益格局在回答记者广东省如何打破既有利益格局、深化改革这一问题时,朱小丹坦言:“改革最大的阻力毫无疑问是来自多年高速增长过程当中形成的既得利益格局”。

而在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上,最大的阻力来自政府内部,来自内部那些与科学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行政权力配属格局,和逐步固化的部门权利利益格局。

我市社区组织管理体制问题调查与思考_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管理教研室课题组

我市社区组织管理体制问题调查与思考_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管理教研室课题组

《江东论坛》2009年第三期(总第97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有的一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在城市,由原有“单位制”解体所剥离出来的社会职能和一些政府职能逐步还原给社会,逐步由作为这一载体的社区来承担,社区的职能和作用日益凸显,社区问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健全现代化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已是必然。

我们应在借鉴城市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的经验的基础上,理顺并建立科学有序、先进高效和结构合理的城市现代社区管理新体制。

一、我市社区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社区是社会学中一个从空间形式反映人们社会生活的概念。

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菲迪南·滕尼斯在1887年出版的专著《共同体与社会》中最早提出来的。

社区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

社区管理体制,亦称社区管理制度,是由社区发展动力、利益主体、权力结构、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等多方面内容构成的综合性、系统性的管理制度。

一定的社区管理体制总是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时代条件的产物。

我市的社区建设起步于2000年,现有社区121个。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社区建设有了较大发展,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社区建设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尤其是在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中,社区工作更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市通过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也在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上作了许多富有成效的探索。

(一)我市社区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1、全市和谐社区建设已具有较强的工作基础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领导重视,社区建设领导体制不断健全。

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社区建设,建立了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任主任,市政府市长任第一副主任,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副市长任副主任,县、区和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

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社区是人们共同居住和生活的地方,良好的社区管理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的幸福感至关重要。

然而,在我国目前一些社区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管理难以到位和居民满意度不高。

本文将重点探讨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一、缺乏专业化管理团队首先,当前很多社区管理团队成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化水平。

因为社区是居民生活和发展的基本单元,一个优秀高效的管理团队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许多社区由于经费有限或其他原因,无法招聘到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来从事管理工作。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社区管理团队建设的投入力度。

可以通过增加资金、提供培训机会以及引进专业第三方服务机构等方式来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此外,政府可鼓励与支持相关行业协会和教育机构进行合作,为社区管理人员提供培训课程和持续教育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

二、缺乏有效沟通与参与机制其次,社区管理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参与机制。

居民对社区管理事务的了解程度不高,很多决策也未能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这导致居民对社区工作感到陌生和不满意。

为改善这一现状,我们建议社区管理方面加强与居民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可以定期组织居民会议、座谈会等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并将重要决策公开透明化,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此外,在社区内设立投诉反馈渠道和举报平台,让居民有一个畅通的渠道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反馈,同时加强对投诉问题进行跟进处理。

三、设施维护不及时再者,在一些社区中,设施维护不及时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例如,公共设施老化损坏、环境脏乱差等情况频繁发生。

这给居民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不便和安全隐患。

为解决这一问题,社区管理方面可以加强日常设施巡检和维护工作。

建立专门的巡检制度,定期对各项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同时,加强管理监督力度,对于违规破坏或损坏公共设施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法律手段进行处罚和赔偿。

对当前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X方盛举(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1)摘要: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限制了社区建设的深入发展,打破这种僵局,进一步推动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为突破口,严格依照民主原则来运作社区,明晰社区组织的权责关系,实现社区党的建设属地化,建立健全社区组织管理法规制度,并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参政意识。

关键词:社区建设;管理体制;服务功能;居民参政中图分类号:F299127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406(2003)02-0065-03随着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社区作为一种社会基层自治组织,其所具有的独特的社会功能逐渐显现出来。

改革旧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建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使社区发挥出其特有的社会功能,为城市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社会发展的紧迫任务。

一、当前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第一阶段的任务已经完成,新型社区及其自组织基本建立,接下来的主要任务是如何进一步推进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但从一些地方社区新型管理体制建构的实践看,出现了很多新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人们的社区意识淡薄,对社区事务参与程度低,特别对社区建设缺乏认识。

由于处在转型时期,各种因素彼此缠绕,相互碰撞,人们的思想、观念并不会很快随体制的转变而转变,心态也一时难以调整到位。

大多数社区工作者、居民普遍不知道社区的含义,对其运行机制更是茫然无知,人们仍然习惯于用旧的理念、老的习惯来管理社区工作,工作方法、工作方式上只换了汤,而没有换药。

另外,居委会在居民中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得不到居民的有效而又持久的参与性支持。

由于受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社不分、政企不分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浅谈城市社区管理

浅谈城市社区管理

浅谈城市社区管理一、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社区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建设和谐城市社区首先要解决社区管理体制的问题。

我国的社区治理主体单一,政府组织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垄断社区所有的资源,这一问题在大多数城市社区的管理体制中都普遍存在着,其特征为行政主导、政府干预过多。

但由于受“政社不分”传统体制的影响,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职能不明晰,这样就导致了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动力不足,社会组织很难正常发育。

(二)社区成员参与不足,自治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的社区自治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社区自治组织行政化色彩浓厚。

二是社区成员缺乏自治意识,社区参与普遍不足,影响了社区自治工作的推进。

这主要是针对社区居民、驻社区单位成员和社区中介组织而言的。

他们所参与的往往是一些由政府设计的项目,所谓参与也多是为了完成特定的任务。

由于参与渠道不畅,社区成员的力量也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其社区归属感较弱。

(三)社区服务主体单一,服务内容不能有效满足居民的需求从整体上看,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体系还不完善,服务主体单一。

健全的社区服务体系,其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基层政府组织、居民自治组织、社区专业服务组织,还要有社区志愿者组织、社区中介组织及其他民间组织等非政府组织。

但由于非政府组织缺乏独立性,资金、资源有限,整体实力不强,在参与社区服务时势单力薄,未能有效发挥服务主体的作用,导致城市社区服务主体单一。

(四)诸多因素制约社区文化建设由于我国社区文化建设起步较晚,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已成为阻碍社区文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城市社区文化发展面临困境,甚至影响和谐社区建设工作。

另外,社区教育形式单一、教育内容无法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也是社区文化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原因。

在制约社区文化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人才资源匮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管理体制的几点分析与思考摘要: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我国城市的社会生活扣管理体制正在发生着整体性的深刻变化。

传统的建立在以单位制为主、街道一居委会制为辅的体制基础之上,权力高度集中,实行单一的行政化管理的社区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当前,必须积极探索新的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社区管理体制。

本文将通过对上海社区管理现有模式的介绍与分析,来探讨当前上海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基本举措和主要路径。

关键词:社区;社区建设;社区管理体制;职能转变;民主自治;楼组党建。

在嘉定区新成路街道从事三支一扶工作已经接近两年,平时工作非常繁忙,随着世博会的召开和城市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各个条线工作的内容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些时候已经疲于应付。

使得我们社区工作实效不足,各项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小。

以上问题归根到底还是社区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缺乏社区民主自治。

以新成路街道为例,结合上海市其他社区管理体制,在三支一扶锻炼期间,我对社区管理情况进行了多次有针对性的调研,有了几点分析和思考。

一、上海社区管理的问题和矛盾社区是社情民意的“汇集点”,社会各类矛盾的“集聚点”,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着力点”,也是社会建设与管理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基础。

自1996年起,上海市确定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系,并提出了“社区党建全覆盖、社区建设实体化、社区管理网格化”的工作目标,这一作法被称为“上海模式”。

目前,“上海模式”体制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到了必须加以完善和改革的地步。

(一)街道职能定位模糊,出现职能越位、错位、缺位的现象。

越位主要表现在街道承担了一些不应由街道承担的、而应该由区政府及区职能部门承担的审批职能,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依法行政的加强,这些职能应该移交给区政府和区职能部门;错位主要表现在街道包揽了一些应该由居民自治组织和社区公民社会组织来承担的事务;缺位主要表现在街道没有履行本应该承担的社会管理和社区建设的事务。

(二)街道机构设置不合理,机构和人员膨胀,行政成本过高,效率低下。

由于街道机构缺乏严格的系统的法律约束,有关部门根据“上下对口”原则在街道层面增加机构人员的随意性比较大,一方面机构和人员增多,行政成本过高;另一方面,由于机构和人员增多,遇事推诿,部门难以协调,运转不畅,效率低下。

(三)街居权利有限。

从街道办事处来说,区级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漏斗效应”将大量的事务“漏”到街道一级,但街道办事处却没有相应的法定地位和权力来承接这些事务,不仅在财政和人员编制上受制于上级政府,而且没有独立的行政执法权力和完全的行政管理权,只能受制于各职能部门的委托或充当行政职能“传递者”的角色。

从居民委员会来说,由于其没有财务支配权,使街道与居委会之间的关系带上了“上下级”关系的色彩,居委会成为了真正行政意义上的基层。

只能超载,但职权又十分有限,使得街居的角色显得十分尴尬。

这一点对居委会更加突出,居委会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地位实际上被虚化,居委会除了按照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定的日常工作外,还要承担区。

街道各部门交办的民目繁多的工作任务,实际上居委会变成了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工作承受层、操作层和落实层,工作不堪重负,整日应付,“上边一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这样一来,居委会的自治功能得不到实现,不能体现居民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因而很难得到居民的认同。

针对传统街道管理体制的弊端,为适应新形势下城市基层管理和社区建设的需要,以城市社区和居民需求为导向,构建新型的社区治理体系,将城市基层管理从街道管理迈向社区民主治理已经迫在眉睫。

二、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举措(一)重新确立街道政府职能定位。

街道的职能定位应该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街道机构设置的指导原则应该是“自下而上”的社区需求导向。

为了更方便联系社区群众,建议将现有的街道职能进行调整:审批职能归位到区政府和区职能部门,现有街道行政服务中心作为区审批职能部门的派出办事机构,而原有街道其他职能部门根据社区需求进行“大部制”机构设置,街道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分流下派到各社区面向服务对象现场办公服务,构建“大社区”,充实社区服务工作人员,有利于完善社区管理功能,整合社区资源,促进社区建设。

并可精简机构和人员,理顺条块关系,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运转效率。

(二)重新确立社区职能定位。

定位在街道办事处与规模调整前的居委会之间。

这种定位吸取了前两者的优点,避免了前两者的缺点。

社区建设的主体是社区成员,社区成员参与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是社区建设的生命力所在。

只有定位在这个层面上,才能便于社区成员的民主权利发挥,把社区成员建设社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社区建设,特别是在社区的初始阶段,还离不开政府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将社区定位在这个层面,既使政府超脱于社区之外,又融于社区建设工作当中。

(三)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是导致目前社区建设和改革中诸多问题出现的关键。

目前我国尚未制定有关社区的专门法律或法规,原有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显然已不能适应社区发展的需要。

因此,必须加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社区的性质、作用和职能,社区管理机构的产生和设置及各自的职责权限划分,社区管理的方式及运作机制,社区与居民、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以规范社区的建设与管理,规范相关各方的行为,为社区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上、法律上的保证。

(四)启动社区工作者专业化工程,建立一套社区建设的评估体系。

社区体制的优越性,不是自然而然体现出来的,需要通过社区工作者富有成效的工作来体现。

社区建设是社会工作,是有规律可循的,工作要有成效,光有热情不够,还需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需要启动社区工作者专业化工程,即开展培训工作,包括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社会调查方法、社区工作实务等。

另外,还要建立一套社区评估体系,在评估体系中,居民和社区单位的参与应作为一个重要指标。

(五)“以楼组党建”为载体,完善社区民主自治体制以上几点主要是针对现有的街居模式提出的改革方向,而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完善社区民主自治体制,提高社区民主自治实效,面对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和社区管理体制变革的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近几年来,嘉定区新成路街道党工委紧密结合社区建设的实际,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不断深化社区党建,创新社区管理体制,积极开展“楼组党建”工作。

1、“楼组党建”的概念和具体做法所谓“楼组党建”,就是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党员组织关系隶属不变,以“楼组”为单位,把楼组党员组织起来成立党小组,每个楼组党小组由3人以上党员组成,原则上不超过10人。

根据党员人数,可以是一栋楼为一个党小组;党员人数少的,由邻近的两个楼组党员联合建立一个党小组;一名党员至少要与一户以上的居民家庭结对,形成互爱互助、互相尊重的人际关系。

楼组党小组不承担党务工作,主要是通过开展社会性、公益性、服务性的社区活动,使党员和社区的关系由松散向紧密型转变;楼组家庭之间的关系由单项型向互助型转变。

增强里社区在居民的凝聚力,提高社区管理成效,尤其是在社区真正发生突出问题时的积极作用,为建设和谐社区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具体做法如下(1)明确工作要求。

一是管好自家事,关心楼组事,参与社区事,党员做好“六个员”,即:做好宣传员,积极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社区的规章制度;做好示范员,党员带头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带头制止不良倾向,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争做文明市民;做好信息员,主动与楼组成员交流,头痛思想,掌握楼组各类信息,及时与社区沟通;做好服务员,热情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开展扶贫帮困互助活动;做好调解员,发现家庭纠纷等问题主动调解,确保一方平安;做好监督员,互相监督党员作用的发挥。

(2)掌握活动原则。

由于楼组党员和居民的情况不一样,开展“楼组党建”活动要掌握“适宜、适时、适度”的原则。

一是活动形式要灵活。

根据楼组实际情况,“楼组党建”活动不拘泥于一定的模式,不求轰轰烈烈,不搞一阵风,一刀切。

二是活动时间要适度。

在职党员都有自己的工作,利用较多的业务时间开展活动不切实际,针对居民需求,楼组有事就多活动多沟通,重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细微之处见真情。

三是活动内容要实际。

既要为居民多办实事,又要根据财力等客观情况,按照法律办事。

要发挥居民的特长和积极性,增强居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3)建立健全制度。

每个楼组党小组制定活动计划,建立活动手册,党员都亮出身份,公开门牌号,把自己的联系电话告诉居民,把一系列规章制度支撑版面上墙。

各小区联络站每季度召开党小组召集人会议,交流信息和工作经验;街道党工委通过群众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和表彰制度。

2、培养社区居民民主意识(1)鼓励社区参与。

目前居委会无法充分发挥自治作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社区居民参与不足和对社区事务的漠视,增强社区的参与度显得尤为重要。

(2)社区自治制度化。

作为社区建设的基础和依托,社区自治应走制度化道路,逐步健全和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民主监督制度,使社区居民切实享有对社区自治组织的选举权、罢免权和监督权,以及对社区事务参与权和决策权。

(3)社区服务专业化。

传统意识认为居委会应主要承担社区服务的功能,但事实上,居委会作为群众自治组织,它的主要职能应该是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营造融洽、和谐的社区氛围,这就决定了它的工作应以决策性、监督性社区事务为主,而社区服务应以专业化为方向,逐步向市场化推进。

朱晓丹2008届三支一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