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与稳定英国从重商主义到新自由主义
浅谈英国重商主义的发展
浅谈英国重商主义的发展作者:荣梓任来源:《商情》2015年第48期【摘要】重商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资产阶级最初经济学说的开始。
重商主义在英国的良性发展,对当时英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它也是英国崛起的深层次原因,促成英国能够克服来自西班牙、荷兰及法国的影响,战胜竞争对手,逐渐取而代之,崛起成为近代以来最为辉煌的日不落帝国,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重商主义英国发展影响一、重商主义简介历史上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和理论在最早的时候几乎都是出自重商学派的著作。
重商主义这一术语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被马克思认为是现代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
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它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初的理论考察,重商主义最基本的观点就是:把金银、货币看作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财富;其特点是:注重实际、注重经验;其实质是:民族国家利己主义。
作为一种经济思想,重商主义统治欧洲长达三个世纪,并且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到晚期重商主义的发展。
二、重商主义在英国发展的社会背景15世纪末,西欧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末期自然经济的瓦解时期,各国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资本主义的资本原始积累迅速展开。
商业和商业资本发展,促进了各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和世界市场的发展。
地理大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给商业、航海业、工业以极大的刺激;商业资本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促进各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商业资本加强的同时,西欧各国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逐渐发展起来。
要建立起强大的国家,必须努力利用资源,并依靠最为有效的手段积累财富。
因此,国家经济政策的目标是获得最大的公共收入,供给宫廷和军队,对外政策的目标则是征服。
这种积累财富的目标使国家关心能获取财富的一切来源,表现为国家对整个国民生活、国民经济的控制和管理。
随着商业资本的发展和国家支持商业资本政策的实施,产生了阐述这些经济政策的要求,并逐渐形成了重商主义的理论。
论重商主义时期英国的崛起_基于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视角
摘要重商主义是欧洲16世纪至18世纪的主流经济体系和经济政策体系,重商主义造就了这一时期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相继成为欧洲强国,但最终只有英国成为世界霸主,其他国家则纷纷衰落,原因何在?本文以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探讨重商主义时期英国的崛起及其他国家的衰落,力图以新的角度分析英国崛起的原因。
关键词凯恩斯重商主义英国崛起经济成长的不同阶段拥有不同的经济学说,即使经济理论日趋成熟时,过去的经济学说仍然有参考和利用价值。
重商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思想,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英国的发展,然而为什么重商主义仅仅促使英国最终崛起?凯恩斯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其经济理论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本文从重商主义和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基本理论出发,将凯恩斯的经济思想赋予重商主义,以分析英国崛起的原因。
一、重商主义的产生与发展“重商主义”一词是由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首先提出的。
重商主义虽然在其发展历程中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但它提出的一系列理论主张都是为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服务的。
可以说重商主义是现代经济学的起点,是经济民族主义的理论代表,也是国家干涉主义的先导。
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15--16世纪,晚期重商主义盛行于17世纪上半期。
早期重商主义主张通过调节货币的运动来达到本国财富的增加,即在对外贸易中多卖少买或不买,,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货币本身运动,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达到积累货币的目的,这种观点发展为“货币差额论”。
晚期重商主义通过调节商品的运动来达到本国财富的增加,即允许货币输出国外,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但必须保持对外贸易最终的顺差,只要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得的货币总额,就可以赚取到更多的货币,为了保证对外贸易中出超,他们主张发展本国制造业,并采取保护关税的政策,这种观点最终发展为“贸易差额论”。
英国兴衰的启示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英国兴衰的启示院(系)名称外国语学院专业名称英语(专升本)学生姓名常万民学号1207112069指导老师杨会宾完成时间2014年5月摘要英国这个漂泊在大西洋中的小岛,曾经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漫长时期中湮没无闻,但到了近代却突然崛起,一跃成为西方强国中的领头人,并独领风骚数百年,给人类文明烙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曾经号称“世界工厂”和“日不落帝国”的国家又逐渐衰落,回归到欧洲的版图之内,回归到大西洋中那个小岛。
这其中的前因后果必然是所有关注英国命运的人们想要揭开的谜底。
本文考察了英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整个发展历程,紧紧围绕着英国的兴衰这一条主线,着重对英国的兴衰中起到重要或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给与阐释,并综合各种学术观点进行创新,以回答英国命运起落转折当中引起人们关注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小岛;兴衰;发展历程;前因后果英国兴衰的启示英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被描绘为一条抛物线型的曲线,即由一个不引人注口的小国逐渐崛起、发展壮大、达到顶峰,再逐渐回落到原点。
其中第一个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便是英国崛起的契机何在,为什么在当时诸多境况相似的欧洲国家之中它率先走上了强盛之路。
英国崛起的第一个关键条件是英吉利民族国家的形成。
中世纪的欧洲各国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当时的“英国”、“法国”只不过是地理上的概念,欧洲人所认同的是一个大的基督教文化圈,在这样的认同之下,欧洲处在一种分裂的状态之中。
在各个“国家”内部,国王并不具有超越于贵族的权利,只是他们当中居位较高的一员。
在这样的分裂状态之中,很难说会有整体性的巨大进步。
英国在与法国的百年战争中萌生了民族意识,认识到它是不同于大陆的任何一个国家的独立存在,通过都铎诸君主的努力,建立了民族国家,其意义在于:它将一个国家凝结为一个整体,从而成为这个国家迈上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恰当载体。
在这个载体刚刚形成之时,处于最高地位的是专制君主,他己经超越于一般贵族之上,成为整个国家的代表。
重商主义思想的演变及其对英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重商主义思想的演变及其对英国经济社会的影响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基本思想,之后在此基础上阐析了英国国内当时采取的重商主义政策,接着分析了近代英国重商主义衰弱的主要原因,文章的第四部分着重讲述了重商主义对英国经济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
说明了重商主义虽然有种种缺陷,但它是顺应时代而生的产物,对当时的西欧经济作出过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重商主义;影响;英国一、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基本思想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指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木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及形成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
它产生于15世纪末,至17世纪下半叶开始瓦解。
[1]重商主义以流通过程为研究中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是把社会经济现象和经验加以描述和总结,目的是为了实用,即使国家求强致富,其研究结果是提出一系列的经验性规律。
它的核心思想是国家积极干预经济,以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使货币尽量多地流入国内而不流向国外,达到贸易的出超。
“重商主义”这一名称并不是由重商主义者命名的,而是由其后的亚当·斯密提出的。
“重商”,不仅与封建社会轻视商业的观念和政策有别,而且也与以后的重农学派的思想相异。
1.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重商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条件。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是商业资本的兴起。
10到11世纪,在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西欧逐渐实现了手工业和农业、商业的分离,商业和手工业者构成了城市的基本居民。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东西方交流的扩大,商品货币关系不断侵蚀着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生产关系。
逐渐地,一种以分工合作和以雇工剥削为基本剥削方式的新型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
从15世纪起,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农业耕作的改良,社会分工的扩大,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随着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商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商业资本也逐渐成为社会资本的支配形态。
英国学派与新自由制度主义_两种制度理论
第38卷第2期2008年3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 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Vol.38,No.2M ar.2008[收稿日期]2007 04 11[本刊网址 在线杂志]h ttp://ww w.journ /s oc[基金项目]国家 985工程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南京大学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 资助项目[作者简介]章前明,男,浙江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国际关系理论和东亚区域安全研究。
英国学派与新自由制度主义:两种制度理论章前明(浙江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8)[摘!要]英国学派和新自由制度主义是国际关系中两个学术传统与研究风格迥异的理论流派,虽然两者在国际无政府状态、国际政治行为体、国际秩序及国际制度等问题的认识上有相似之处,但它们在有关国际体系的本质的认识、涉及的制度类型以及对国际制度的形成和作用所作的解释等方面仍然存在重大的差别。
有些学者把英国学派与新自由制度主义混同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只看到了两者的共同点而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差异。
英国学派和新自由制度主义在国际制度研究问题上的不同,既与英美学界对社会科学的解释以及两国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理解不同有一定关系,也与两国学者不同的学术传统和环境分不开,更重要的是由英美战后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历史地位和面临的问题不同所致。
[关键词]英国学派;新自由制度主义;国际社会;国际制度;国际机制The English School and Neo liberal Institutionalism:Two Institutional TheoriesZhang Q ianming(I nstitute of I nter national Politics,Zhej iang Univ er sity ,H angz hou 310028,China)Abstract:In the international studies,the English Scho ol and N eoliberal Institutio nalism are tw o theoretical schools w hich follow different academic traditions and research styles.Althoug h they have similarity in international anarchy,the actor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international or der and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they hav e gr eat differences in their ex planations o n the essence of international system s,institutional styles,and formation and functio n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One important r easo n that some scholars m ix up the Eng lish Schoo l and Neo liberal Institutionalism is that they have only noticed the sim ilar ity o f the tw o but neg lected their differences.The differ ences of the tw o theories on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lie not only in the fact that Br itish and A merican academ ies have different ex planatio ns o n social sciences and their understandings in epistem olog y and methodolog y,but also in the fact that scholars of the tw o countr ies have different academic traditions and surrounding s.What is mo re important is that Britain and the U nited States hav e different histor ical status and face differ ent issues of international sy stems after W orld War II.Key words:Eng lish School;Neo liber al Institutionalism;international so ciety ;internationalsystem ;internatio nal reg ime68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8卷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学派作为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日益受到国内外学界的重视,其中英国学派与美国主流理论之间的关系是学者们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
新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在当代英国的发展
新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在当代英国的发展作者:王璐睎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01期摘要:本文从新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的产生背景和具体理念分析二者在当今英国的发展,进而分析价值观因素对不同时期英国政党轮替和政策选择的深层影响。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英国新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是当代西方主流政治思潮,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在当代英国,新自由主义是保守党的基本执政理念,通过小政府、低税收,刺激自由的市场经济,强调社会的公平。
社会民主主义则是工党的主要政策来源,通过高税收提高福利保障,提倡社会的平等。
一、新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的起源及历史背景自由主义形成于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在英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这也决定了它的基本价值取向即强调个人自由的首要性。
它并把保障个人的自由权利作为政府基本的目的,把宪政与法治作为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手段。
19世纪末,自由主义逐渐向新自由主义过渡。
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相伴相生,社会民主主义就是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社会民主主义逐渐背离了传统社会主义所奉行的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资本主义统制的路线,取而代之的是通过不断地揭露现实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弊病,用改良的方法改造现存社会。
这种转变也是它代表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所导致的必然性。
因为在维持资产阶级统治的情况下,小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尚可通过不断地斗争满足自身的政治诉求,利用无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尖锐矛盾从大资本主义口中分得一杯羹。
若是真正采用马克思主义的方式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无产阶级上台执政,小资产阶级也将无法存活。
[1]二、新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的主要价值取向新自由主义遵循“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社会民主主义则崇尚“自由、公正、互助”。
它们之间既有重叠,又有差异。
对于自由观,自由主义主张个人权利和自我负责的概念、在开放的竞争过程里选择的自由、自由市场以及由国家保证并保护个人的自由。
改革的时代——19世纪英国改革综论
改革的时代——19世纪英国改革综论作者:邓云清《光明日报》(2015年02月07日11版)图为十八世纪九十年代伦敦通讯会集会场面,其领导人正在发表鼓动议会改革的演说。
亚当·斯密杰里米·边沁在英国历史上,19世纪是一个改革的时代。
这场改革从20年代末持续到80年代,颁布了近20个重要改革法案或法令,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改革成为英国19世纪的时代特征。
通过这场改革,英国确立起民主政治制度与自由市场制度,并在民生领域做出了有利于新社会阶层的调整,英国近代制度的主要框架基本建成。
19世纪英国改革进程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解决与资产阶级息息相关的政治民主和经济自由问题;第二阶段主要解决与劳工大众休戚相关的权利保障和民生问题。
第一阶段从20年代末持续到40年代中期。
揭开改革帷幕的是天主教解放运动,不仅让爱尔兰天主教徒获得完全的公民地位,而且修正了英国自光荣革命以来的新教原则,因而具有宪制改革的意义。
全面拉开改革大幕的是第一次议会改革,对议席与选举资格做出有利于新兴城市和中产阶级的调整,扩大了政权的合法性基础,因而成为民主国家体制建立的关键一步。
紧随政治改革之后的是社会经济改革。
济贫改革力图将社会救济与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要求贫困劳工以工作换取救济,最终让所有劳动者通过市场竞争而生存,具有自由放任的理想色彩。
谷物法废除将自由放任原则运用到农业领域,取消粮食贸易的保护主义,不仅突破了土地贵族集团的特殊既得利益,而且攻陷了重商主义最顽固的一个堡垒,自由市场制度因之而确立。
第二阶段从50年代初持续到80年代。
这一阶段首先启动的是教育改革,不仅涉及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转换,而且涉及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调整,甚至涉及教会与教育关系的调整。
通过两次古典大学改革,英国高等教育走向世俗化和平民化,专业教育和科学教育发展起来。
改革进入民生领域,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对自由放任的社会经济政策加以调整,开始注重国民财富的再分配,动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金改善国民的基本工作和生活条件,实行公共卫生、劳工住房和工作场地等方面的改革。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练(33)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含解析)
(33)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1.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
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2.17世纪中后期英国打败了荷兰。
马克思说:“荷兰衰落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业资本从属于工业资本的历史”。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文中的“工业资本”是指机器大工业确立后的工业资本②导致荷兰衰落的直接因素是三次英荷战争的失败③荷兰是一个专营海上转运贸易的商业国,工业基础薄弱④英国是手工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工场手工业是商业贸易的基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18世纪60年代以前,荷兰人是在华最大的茶叶经销商。
1765年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购买的茶叶基本占中国出口货物的50%以上,19世纪后这个比例超过90%。
这一变化反映了( )4.1651年英国政府规定有些北美殖民地的土产如食糖、烟草、棉花与靛青等只可供应英国;凡是产品输入英国,只能由英国船只或输入地区的船只运送,从英国出口的商品,只许由英国船只运送。
上述规定( )主5.从15世纪后半期到17世纪初,英国殖民扩张总体上处于海外探险阶段和尝试建立殖民地阶段。
最初的海上冒险者主要是那些为了商业利润铤而走险的商人冒险家,还有包括中小贵族在内的中等阶层,他们共同构成殖民扩张的基本社会阶层。
这说明了( )6.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
其历史根源是( )7.1853年,马克恩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英国对印度( )8.16一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
论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及影响_冯春 (1)
150现代交际2016年7月 总第436期论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及影响冯春(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摘要]英国的19世纪是一个危机和改革的世纪,解决众多问题的开端在于1832年英国第一次议会改革。
变革的出现使得英国进一步走上了政治现代化的道路,也继承发展了英国渐进的历史传统。
历史和现实的因素使得改革的出现,改革的成功也告诉我们在历史传统中便可找到答案。
这种妥协、渐进的历史传统造就了英国的稳定和繁荣。
[关键词]英国 1832年议会改革 原因 影响[中图分类号]K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4-0150-02冯春,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史。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是19世纪标志性政治事件。
成功的改革在造就了英国社会的稳定繁荣之时也打破了禁锢变革的藩篱,它既继承了历史传统,也融汇了新兴力量,使英国和平过渡到发展新阶段,在“光荣革命”之后又一次将英国从纷乱中脱离出来。
本文就改革的原因、影响,来论述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一、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之前社会情况复杂,传统贵族势力盘踞在社会的上层,他们高高在上,享受着“光荣革命”的果实,把持着国家基本权力,英国进入一个长达半世纪的贵族寡头统治时期;在社会中下层,新兴的资产阶级随着工业革命的继续推进,更加谋求政治地位来保障其进一步发展;而与此同时,议会制度自身的弊病也突出明显。
这些新旧问题都催促着一场变革的到来。
(一)旧议会制度的弊病英国议会制度作为当今议会制度的母会和蓝本,其历史可追溯到13世纪。
从“模范会议”以来,英国议会是为限制和约束国王的权力,但在中世纪之时,议会被国王抛之脑后,国王凌驾于议会之上,随意行使自己的权力。
这种国王独断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至此英国的从君主专制制度变为贵族寡头制,其统治机构就是议会,掌权者便是来自英国各地的土地贵族。
变革与稳定 英国从重商主义到新自由主义
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内容提要:经济政策和理论既是国家的经济管理问题,也是社会财富的生产和分配问题。
长期以来,“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及其关系一直是世界性的重大问题。
英国作为第一个工业化经济大国,其经济政策和理论在世界上具有典型性,影响广泛,经历了从重商主义、经济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到“第三条道路”的重大变革。
历史实践中,“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相互交替,构成经济政策变化的“钟摆运动”,反映出国家干预和市场经济的变化关系,体现权力与资本的关系,包含经济变革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政策变革都有从“好日子”到“坏日子”的经过,变革的直接原因都是危机驱动,深层原因多是偏重财富创造而忽视财富分配。
兴于经济需要,败在民生问题,是重大教训。
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密不可分。
政策变革不免矛盾冲突和矫枉过正,但是从实际需要出发,而不是从概念观点出发,能够相对平稳过渡,没有导致社会经济制度的颠覆。
作者简介:吴必康,1954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经济大国,其经济政策和理论在世界上具有典型性,影响广泛,有长期历史实践,至今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体现了市场经济和国家干预这两只手的关系变动。
其中历史经验教训值得注意。
在英国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中,这两只手相互矛盾,相互交替,形成一种重要历史现象——经济政策的“钟摆运动”:从注重国家干预之手的重商主义,走向积极推行“看不见的手”的经济自由主义,继而“回归”重视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随后是新自由主义重新力推“看不见的手”,18年后又走向欲求两只手平衡的“第三条道路”。
这些政策和理论的变化犹如钟摆,摆到极限,必然回摆,力图在社会经济的变革与稳定之间调节和平衡。
“在现代,经济失败也就是政治失败。
”①经济政策和经济理论都有社会政治代价。
经济政策绝非仅限于经济领域的单纯政策,它作为国家管理经济的政治行为,广泛影响社会政治和民生利益,需综合考虑。
浅谈英国重商主义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浅谈英国重商主义及其对英国的影响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2009级师范一班徐正权3011076浅谈英国重商主义及其对英国的影响摘要:重商主义是在封建主义生产方式“最早的变革时期”出现的一种经济思潮,它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是;时代的产物。
在奉行重商主义国家中,英国之所以能率先成为工业化国家和海外殖民帝国,其重要原因在于英国的重商主义嬗变取得了成功。
关键词:英国重商主义影响正文:重商主义是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遍及欧洲各国的主流思潮和基本国策,是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舆论准备,是市场经济理论的萌芽。
但由于各国情况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的不同,重商主义在各国的表现和发展特色各异。
这种不同不仅反映在重商主义在各国的形成和达到鼎盛时期有先有后,而且各国重商主义理论表述的深浅、形式以及实践效果等方面不同。
最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之一的英国,受其国内外一系列条件的影响终于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上半叶逐渐走到西欧各国的前列,重商主义也随之成了它奉行的基本国策。
于是英国成为重商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策源地和具有代表性的国度。
重商主义政策的胜利引进,决定了英国重商主义的发展带有典型的形态,并且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因此,深入研讨英国重商主义的发展轨迹及影响,对于准确理解和把握近代英国成功的秘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重商主义的形成1、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严格说来,重商主义不能成为一个学派,因为它既没有学派的领导人物,又没有传道授业的门徒。
但总结起来,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主要有:第一,认为财富就是金银、货币。
货币是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财富。
封建主认为,财富是物质资料,是使用价值。
重商主义者则认为,财富是金银,是货币,物质资料只有能够实现为货币而且真正实现为货币时才是财富。
他们把国家经济政策和一切活动归结为攫取金银。
第一,认为财富的源泉在流通领域,货币是商品卖出去换来的,因此,财富来自商业和贸易。
第三,除了开采金银矿,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的源泉。
第七章 英国君主立宪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变革
二、英国的议会改革
(一) 19世纪30年代前的英国议会概况
英国议会制的民主化进程经历了近300年的 漫长历史时期,它是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与广 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工人阶级和土地贵族、大资 产阶级进行长期斗争的结果。
• 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 制,《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等一系 列法案在实际上确立了议会高于国王的原则, 并对议会和国王的关系作了明确规定,杜绝 了回复到君主专治时代的可能。
※ 英国的内阁制又称“责任内阁制”,是指内 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的 组织形式。 ※ 基本原则:
∆内阁首脑应由议会多数党领袖充任 ∆内阁成员应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接受议员质询 ∆ 当议会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时,内阁应辞职或 重新大选
※ 内阁制的形成 * 贤士会 大议会 小议会 * 枢密院 威廉三世时期
材料一:随着护国政体的确立,共和国 已名存实亡。共和国制试验失败的原因在于, 这种政权形式如同无国会国王专制一样,都 违反了“国王在议会中”的历史传统,二者 恰好相对,分别代表着两种极端,在素以尊 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 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再者,从17世纪的时代 条件看,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资产阶级 正处于形成过程中,在政治上、思想上都极 不成熟,共和制成功的条件并不具备。
乔治一世时期
1937年《国王大臣法》颁布
2. 英国政府各部的设置(19世纪)
财政部 中央政府机构 (内 阁) 贸易部 内务部 教育部 农业部 ··· ···
国内税务委员会 关税委员会 邮政委员会 林木土地委员会
注:内阁与国务会议员虽然都是大臣,但大臣不一 定是阁员。.阁员都是当前执政党中的 领袖人物。 各部部长 不管部部长
英国经济政策的演变与范式转换
英国经济政策的演变与范式转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演变,每个国家的经济政策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转变。
在近现代的英国历史上,经济政策的演变和范式的转变已成为一个值得探究的主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说明英国经济政策的演变和范式转换。
一、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时期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时期是英国经济政策的始祖,贯穿了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英国实行了“自由市场”原则,大力推进了商品生产、交换与消费,经济实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同时,这个时期也是英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关键时期,经济政策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如何扩大市场、提高资本利用效率上。
这个时期的经济政策焕发出创新的活力,推动了经济发展的飞跃。
二、国家干预时期随着20世纪的到来,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逐渐崛起。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战争经济无疑是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高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英国政府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实行了一系列的计划经济政策,如实行配给和价格管制,推出“国家保障”政策等。
这些政策使英国国内经济体系的运作变得高效起来。
随着战争结束后,英国的经济政策也逐渐回归到自由市场经济体系中。
三、福利国家时期20世纪50年代,英国进入了福利国家时期。
此时,英国政府开始提供进行卫生、教育、住房、养老等领域的大力投资,并实施了全面的社会福利政策,同时控制了市场经济的力度。
这一经济政策极大的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并且促进了民生福利的升级。
四、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时期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英国政府开始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这个时期又称为“撤退国家”。
在这个时期,政府实施一系列的削减福利、私有化、财政紧缩等措施,旨在提高市场经济的竞争力和效率,同时减轻政府负担和管制,宣布“私有化”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佳选择。
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导致了英国的市场经济活力充分释放,极大地增强了市场经济的竞争力。
五、全球化时期1990年代初,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英国政府也开始大力推进市场化、国际化等经济政策措施。
英国政治体系的演变与改革
英国政治体系的演变与改革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政治体系从很古老时期的君主专制政治,逐渐发展成为民选议会制度。
现在的英国政治体系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其中的不断改革和演变,塑造了现今的政治形态。
一、历史沿革1. 英格兰和不列颠在公元前1世纪至5世纪时期,英国境内曾有多个部落在通常被称为赫塔·格拉维姆的地盘上居住。
他们互相并不彼此认识而且很少建立正式的政治组织,只是为了保护和拓展自己的领土而进行战斗。
适应了罗马文化和基督教的文明和普及,公元43年罗马人入侵英格兰,将它们纳为罗马帝国的领土。
不过,在不列颠,罗马统治者始终无法完全控制和建立长期的统治。
5世纪在英格兰爆发了盎格鲁-撒克逊移民潮,他们的部落逐渐形成,并在所有的领土上建立王国。
在这些许多的王国中,建立了基督教的教会,而且过了一个长时期,这些王国中的大部分被不列颠统治了。
2. 中世纪封建社会中世纪的英国政治体系是地方自治的,分散于不同的领主手中。
直到威廉一世的征服,才实行了集中控制,对社会隔离,教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的改变。
在这个国家结构中,唯一的全国性组织是天主教会。
由于欧洲大陆多年来的皇权压制,英格兰未出现强大的封建贵族和舆论,政治专制近乎无壬。
三十年战争时期的英国,标志着国家机器的开始形成,也是英国近现代政治体系形成的开端。
亨利八世加强了国王的权利,并实行了宗教改革。
国王成为了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在短期内,他拥有了他想要的东西。
不幸的是,他也确立了一个传统,使得大多数国王和女王都试图保持这个权力。
3. 君主专制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政治体系仍旧是君主专制的,主要是由统治渐渐地转向议会计划,产生了改革党和保守党这两个党派。
1603年逊普敦·黑利和他的国王詹姆斯一世对伦敦议会提出了议会法案,宣称凡是议会决策需要国王批准不利于人民和国家统一,因此要求国王批准。
这项法案被称为“逊普敦行动”,它是英国议会制度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经过多年的流变,最终确定了院制和普选制。
英国重商主义思想的分期问题
英国重商主义思想的分期问题[摘要]过去学术界一样都把英国重商主义思想划分为初期和晚期两个时期,随着对18世纪上半期重商主义作品研究的深切,这种笼统的分期已经无益于深化重商主义的研究。
依照英国重商主义思想的内容和演变轨迹,能够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雏形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关键词]英国;重商主义思想;分期过去学术界一样都把英国重商主义思想划分为两个进展时期,初期的重商主义思想又被称为重金主义,晚期的思想又被称为重工主义或贸易平稳理论。
雅格布·维纳对初期和晚期重商主义思想的区别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可是,这种把重商主义思想划分为两个时期的做法是成立在对18世纪上半期重商主义思想研究缺失的基础上的,赫克歇尔在其两卷本的巨著《重商主义》中,尽管把重商主义的时刻段定位在中世纪到自由放任时期之间,但赫克歇尔自己也承认,他的研究到1714年为止,没有对以后的重商主义思想进行深切分析,若是能对这一时段进行研究,会取得富有成效的功效。
随着最近几年来对18世纪上半期重商主义作品研究的深切,这种笼统粗略的分期已经无益于深化对重商主义的熟悉。
英国重商主义时期大体上从1500年至1750年,横跨两个半世纪。
在这么大的时刻跨度内,若是不进行适当的分期,细化研究,就不能把握英国重商主义思想演进的时期性转变。
把重商主义思想历时性地放在历史时刻尺度内,就会看到,其演变经历了三个时期,雏形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反映了重商主义对经济现象的把握不断深切,对经济语言的运用不断成熟的进程。
一、雏形时期第一时期,是从1500年到17世纪20年代前,重商主义思想处于初期时期。
为了应付社会转型初期的混乱经济社会秩序,为了知足日趋膨胀的财政需求,推动市场化的进程,重商主义者从思想上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操纵,但现在的重商主义思想还比较粗糙,有时还同政策建议混淆在一路。
在16世纪下半期由于英国呢绒出口遭遇危机,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于是暴发了一场经济大讨论。
英国工业革命对现代工业发展的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对现代工业发展的影响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演进,工业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
而英国工业革命则是人类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英国工业革命拉开了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序幕,不仅对英国,而且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英国工业革命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它的出现源于社会和经济的某些背景。
首先,英国在17世纪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领先国家。
17世纪中叶,英国出现了机械制造业,这使得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而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对原材料和燃料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对此,英国通过殖民地扩张,获得了大量的原材料和燃料,如棉花、石炭、铁矿石等。
其次,英国放弃了重商主义政策,而采取了自由贸易政策。
这种政策不仅提高了英国商品的销售额,而且还为英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再次,城市化进程已经开始,这引发了生产力的激增。
城市化进程导致了人口的增加和商贸的发展,这使得技术和资金得以更加方便地互相交流,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二、工业革命对生产方式的影响英国工业革命是由手工业到机器工业的革命,它革新了生产方式,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1.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工业革命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通过机器代替人力,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机器运作比人力更强健、更稳定,可以稳定不断提供更高标准的生产能力。
例如,纺织业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先锋,纺织机的出现大幅度提高了纺织业的生产效率,从而迎合了社会对于增长的需求。
机器还使得生产过程可以更好地规模化,并可以更快地生产出来,让成本更容易控制。
2.生产成本的降低革命对产品的生产过程改变了方式,大型机器可以替代人工劳动,使得制造成本大大降低。
这些机器还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大量的产品,进一步弥补了人类的工作量短缺之处,也降低了成品价格,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3.能源革命的重要作用除了机器改革,英国工业革命还在能源方面做出了重大改变。
煤炭的使用在革命中至关重要,得益于大规模煤炭采矿和发展,煤炭在革命期间成为了英国工业的能源核心,直接推进了英国工业和交通的现代化。
英国现代化
发达国家现代化英国一、现代化进程1.经济16世纪--18世纪中期:手工工场时代,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资本原始积累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世界工厂,现代工厂制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科技革命,发展滞后于美德两国,失去世界工厂地位;最大资本输出国,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一战后:从债权国变成债务国,经济发展缓慢二战后:战争中被严重削弱,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重建战后经济体系的方案未被采用;《布雷顿森林协定》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国;1973年加入欧共体,参与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经济改革,实行国家调控资本主义模式2.政治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确立“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18世纪:宪政体制进一步完善19世纪:推行社会立法,缓和矛盾、化解冲突一战后:大英帝国为英联邦取代3.思想理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兴起启蒙运动,霍布斯、洛克为代表人物18世纪:亚当·斯密《国富论》,自由主义经济理论19世纪: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代表;马恩长期在英国活动,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4.外交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之一1607--1732: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13块殖民地17-19世纪:排挤荷兰和法国,确立海上霸权,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殖民贸易体系19世纪初-20世纪初:头号世界殖民大国;同法俄结成协约国集团;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瓜分狂潮;在上海建租界一战后:大英帝国开始衰落,殖民体系渐趋瓦解,1931《威斯敏斯特法案》英联邦正式形成一战战胜国,与美法主导巴黎和会进程,在凡-华体系中世界霸权遭到美国挑战;1928与南京国民政府重订新约,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推行绥靖政策,签定《慕尼黑协定》二战中:不列颠之战;北非阿拉曼战役;发表大西洋宪章,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参与二战后期三次国际会议,与美苏共同建立雅尔塔体制;推动联合国建立二战后:参与分区占领德国及柏林;丘吉尔富尔敦演说拉开冷战序幕;追随美国遏制苏联社会主义阵营,北约成员国;欧盟成员国殖民体系崩溃;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收回香港二、英国现代化特点1.现代化的领跑者17世纪,英国通过政治革命实现了对专制王权的民主化改造,确立君主立宪政体,搭建现代民主政治的框架,为世界政治领域的现代化提供了榜样作用。
精选2019-2020年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25课 亚洲与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岳麓版习题精选三
精选2019-2020年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25课亚洲与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岳麓版习题精选三第1题【单选题】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指出:“统一的欧洲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来建设,……联合生产将不加区别和无一例外地作为一个整体提供给世界。
”次年,欧洲六国发起成立了( )A、上海合作组织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华沙条约组织D、欧洲煤钢共同体【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欧元的问世反映了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C、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D、美元“等同黄金”标志其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美国独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
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无形边疆的扩展。
从二战结束到50年代美国进行“无形边疆扩展”的经济行为是① ② ③ ④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
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意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于是,欧洲开始采取措施改变上述局面。
这些措施始于( )A、煤钢共同体B、欧洲共同体C、欧洲关税同盟D、欧洲统一大市场【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943年,后来被誉为“欧洲之父”的让·莫内在提交法兰西民族委员会的一份备忘录中写道:“欧洲各国如果只是在民族独立的基础上重建各自的政府,强权政治和经济保护主义就会重新抬头,欧洲就无和平可言。
”据此,欧洲成为一个共同的经济单位是基于( )A、恢复欧洲应有的国际地位B、欧洲统一的思想由来已久C、“冷战”格局威胁欧洲的安全D、对欧洲国家之间战争的反思【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A、AB、BC、CD、D【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戴高乐总统知道,要想使法国恢复大国地位,并使联合的欧洲成为独立于美苏之外的力量,必须取得德国的谅解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2014年06月20日07:02 来源:《江海学刊》2014年1期作者:吴必康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内容提要:经济政策和理论既是国家的经济管理问题,也是社会财富的生产和分配问题。
长期以来,“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及其关系一直是世界性的重大问题。
英国作为第一个工业化经济大国,其经济政策和理论在世界上具有典型性,影响广泛,经历了从重商主义、经济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到“第三条道路”的重大变革。
历史实践中,“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相互交替,构成经济政策变化的“钟摆运动”,反映出国家干预和市场经济的变化关系,体现权力与资本的关系,包含经济变革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政策变革都有从“好日子”到“坏日子”的经过,变革的直接原因都是危机驱动,深层原因多是偏重财富创造而忽视财富分配。
兴于经济需要,败在民生问题,是重大教训。
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密不可分。
政策变革不免矛盾冲突和矫枉过正,但是从实际需要出发,而不是从概念观点出发,能够相对平稳过渡,没有导致社会经济制度的颠覆。
关键词:英国经济政策经济理论市场经济国家干预作者简介:吴必康,1954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经济大国,其经济政策和理论在世界上具有典型性,影响广泛,有长期历史实践,至今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体现了市场经济和国家干预这两只手的关系变动。
其中历史经验教训值得注意。
在英国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中,这两只手相互矛盾,相互交替,形成一种重要历史现象——经济政策的“钟摆运动”:从注重国家干预之手的重商主义,走向积极推行“看不见的手”的经济自由主义,继而“回归”重视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随后是新自由主义重新力推“看不见的手”,18年后又走向欲求两只手平衡的“第三条道路”。
这些政策和理论的变化犹如钟摆,摆到极限,必然回摆,力图在社会经济的变革与稳定之间调节和平衡。
“在现代,经济失败也就是政治失败。
”①经济政策和经济理论都有社会政治代价。
经济政策绝非仅限于经济领域的单纯政策,它作为国家管理经济的政治行为,广泛影响社会政治和民生利益,需综合考虑。
因此,西方有一流行之语:“经济太重要了,不能只留给经济学家。
”探讨英国经济政策的变革和得失,不乏历史启迪意义。
从重商主义到经济自由主义重商主义是英国最早的国家干预思想和政策体系,后为经济自由主义取代,形成第一次经济政策大变革,开创了市场经济和国家干预各有盛衰的历史。
(一)重商主义盛衰。
重商主义产生于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变革时代,是与工场手工业和资本原始积累相适应的经济学说和政策。
16~18世纪,英国形成了自然经济瓦解、原始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经济建立的历史巨变,重商主义走向全盛。
经济理论是实际利益的思想表达。
重商主义学说作为近代英国的早期经济意识形态,反映商业资本利益,论证重商政策,为利用国家干预手段提供思想基础。
它以金银货币为财富,认为流通领域是财富源泉,主张国家敛积财富并干预经济活动。
早期重商主义主张外贸出超,少买多卖,禁止金银输出。
晚期重商主义也要求增加货币财富,但鼓励出口和制造业,又称重工主义,因外贸和工场手工业发达,货币的资本作用显现,改变了对金银的简单态度,认为货币要流通才能成为资本并增值,外贸不必囿于一时数量,只需有盈余顺差。
重商主义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和商业资本的利益,也体现了王朝君主的利益。
君主要与新兴资产阶级结盟,在政治上强化王权,抗衡贵族,在经济上充实政府财源,重商主义是他们的经济要求,也是稳固王权的政治手段。
新兴资产阶级政治力量弱小,需王权保护,抗衡外国竞争和争夺市场。
重商主义压低国内消费,不顾惜劳动人民贫穷,易于产生社会动荡压力。
在这些方面,新兴资产阶级和君主权贵互相利用,产生共同利益,导致近代英国“权力与资本”的第一次结盟,形成以王权为主体的重商主义国家干预思想和政策。
重商主义及其国家干预是一整套政策体系。
都铎王朝的经济立法多达250个左右,广泛涉及工农业、工资物价、商业金融、关税和进出口等。
重商主义政策客观上对经济发展有推动和保证作用。
②金融政策是禁止金银出口,鼓励进口。
贸易政策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实行保护关税;还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商品由本国船舶运输,严禁走私和管制价格等。
政府逐渐取消地方关税,统一国内市场,维护经济秩序,规范交易行为,包括生产质量标准和规定工资水平,保障廉价劳力供应。
政府批准许多特许贸易公司,商人则利用王权进行垄断贸易。
简言之,重商主义形成了保护本国产业的关税政策,敛聚金银和积累资本的金融政策,鼓励生产的工商业政策,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的外贸政策,低工资低消费的劳工民生政策的政策体系。
这对原始资本积累和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促进作用,带来了“好日子”:英国经济开始崛起。
然而,重商主义国家干预有弊病。
它以行政手段推行经济政策,是其有效之处,也是弊病之处。
“当时,几乎所有工商业领域都受制于非常细致的立法控制”以及各行业的“自我管制”③。
久之,不利经济发展。
尤其在社会财富的创造和分配的重大问题上,重商主义重创造、轻分配。
而此时英国社会已发生变化:一是资产阶级逐渐壮大,要求摆脱封建生产关系,“权力与资本”的重商主义结盟逐渐破裂,形成本质冲突。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资产阶级与斯图亚特王朝频发冲突,如权贵巨商有特权利益的贸易垄断,虽经激烈斗争有所改变,但弊病没有根除。
从航海条例到苛捐杂税,从繁琐管制到官商勾结,都限制了资本主义自由发展。
二是社会代价沉重,民生艰苦。
重商主义认为下层人民拥有财富不是“国富”,“为了给出口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源,必须使劳动群众经常处于贫穷地位,这样可以使国内消费保持在最低的水平上”,降低工资以减少成本和增加出口竞争力。
④不惜民穷求“国富”的政策不利于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王权与资本的结盟告终,但辉格党托利党的主要经济政策无实质创新,重商主义依然盛行。
“工业受到各种形式的限制性立法、航海条例和关税束缚。
”⑤在国外,重商主义政策时常导致战争。
最严重的是美国独立战争,英国大败,重创经济,危及初兴的工业革命,表明重商主义不利于资本“自由”扩张。
重商主义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和原始积累,在完成历史任务后,作用发生相反变化,从“顺应”变为“逆行”,“好日子”逐渐变成“坏日子”。
政策不再适应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理论不再合乎新实践。
经济政策的钟摆开始反向运动,从“看得见的手”摆向“看不见的手”。
(二)经济自由主义的沉浮。
工业革命使英国开创以近代工业为生产力基础的市场经济。
产业资本和工业资产阶级成为新主角,关切经济政策,要求有适合工业资本发展的新制度、新理论和新政策。
基本指向是能最大限度自由发展的经济制度,以及相应政策,并有新理论来论证它们,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如何运行才能使财富迅速增长及其发展规律等。
经济自由主义逐渐产生。
配第提出尊重经济规律:“高明的医生并不乱给病人用药;相反,他们都密切注意并遵循自然的运动,而不用他们自己的猛烈药方来反对自然的运动。
同样,在政治问题及经济问题上,也必须用同样的方法。
”⑥1759年,亚当·斯密首次提出有“看不见的手”⑦。
1776年他出版的《国富论》是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高峰,认为个人考虑的不是社会利益,但受到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他的自身利益使他的选定有利于社会的用途。
⑧“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经济活动,自由竞争提高经济效率。
这只手就是市场价格机制,可由私利通达公利,即经济自由主义的核心思想。
保守主义鼻祖伯克推崇亚当·斯密的思想是“以人性为基础,恒久不变”⑨。
经济自由主义认为国家只是保障财产和维护秩序的“守夜人”。
自然秩序、理性经济人、经济个人主义、市场自动调节等思想,后由李嘉图等人丰富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经济规律事实。
经济自由主义必然与重商主义冲突。
《国富论》在当时就体现了现实政治冲突。
英王乔治三世扩大王权,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在美国独立问题上损害资产阶级和辉格党的利益。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次年,《国富论》出版,公开为美洲人辩护,主张经济自由主义,矛头所指,不言而喻。
英国战败后,经济自由主义逐渐得势,成为主流理论,深刻影响了当时的两大政党。
从此,政党和工业资本形成了“权力与资本”的第二次结盟,改政策以资本为主体,重点突出自由。
工业革命时期经济政策的一个特色是“双重政策”:对内推进经济自由主义政策,对外继续重商主义政策。
托利党的小皮特是坚信经济自由主义的第一位首相,他以亚当·斯密学说为思想基础,实行经济改革,有利于经济发展,史称“新托利主义”。
国内妨碍经济发展的旧政策法规逐渐消除,但在对外贸易中,小皮特等多届政府未革除重商主义,如对粮食等数百种进口物品征收高关税。
这种双重经济政策在英国尚未完成工业革命并取得经济优势时,实际作用是发展自己,压制别人。
最后是反谷物法斗争将经济自由主义推向高潮。
谷物法是典型的重商主义政策,其主旨是限制甚至禁止谷物进口,抬高粮价,有利于土地利益集团而不利于工厂主、工人和百姓,经常导致食品暴动,成为社会动荡之源和执政难题。
在各国历史上,粮价从来就不是单纯经济问题,而是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
工业资产阶级掀起反谷物法运动,受到贵族地主集团阻拦。
1845年发生“土豆饥荒”,民生困难,自由党领袖罗素勋爵痛斥谷物法是“商业萎缩之原因,农业凋敝之祸害,阶级仇恨分裂之根源,人民贫穷、狂热、大量死亡和犯罪之缘由”,“谷物法把整个国家搅动不安”。
⑩执政的保守党就此严重分裂,信奉经济自由主义的皮尔首相主张废除谷物法,缓解社会危机;既得利益的贵族地主集团十分愤怒,其首领迪斯累利指责皮尔首相有意摧毁自己的政党,是政治罪行,“不仅是要废除谷物法,而且还要把权力从某个阶级转给另一个阶级——即明显拥有知识和财富的英国制造业阶级”(11)。
皮尔首相处境艰难,如维护贵族地主利益,拒废谷物法,社会动乱则难以想象;废除谷物法则能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统治阶级整体权益,但要牺牲自己。
皮尔最终决定废除二百年的谷物法,随后黯然辞职。
此举缓解了社会危机。
1848年欧洲革命时,皮尔说:“许多在1846年高声谴责那些措施(废除谷物法)的人……在1848年4月10日(第三次宪章运动大规模游行日)却公开庆幸:好在有了废除谷物法的预防措施。
”(12)不久英国又废除了《航海条例》,大多数商品取消关税。
英国成为第一个自由贸易大国,确立了经济自由主义。
这次经济政策变革的背后是社会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的社会稳定。
至此,经济政策的“钟摆”转向经济自由主义,带来了“好日子”: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
到19世纪末期,经济自由主义登上巅峰,也开始走向极限,国内有市场失灵和社会问题,国外自由贸易政策难以为继,于20世纪初期形成重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