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巴尔扎克葬词导学案
高中语文巴尔扎克葬词教案(1)人教版
高中语文巴尔扎克葬词教案(1)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巴尔扎克、雨果的作品风格及他们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理解雨果对巴尔扎克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把握雨果对巴尔扎克的深切悼念和无限敬仰之情。
3.正确理解雨果在文中所阐述的自己的人生观、生死观。
能力目标1.学习积累“显赫、佼佼……”等10个词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从关键词或句子结构的角度,鉴赏既诗化又哲理化的语言,充分体味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思想感情,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3.通过对课文情理交融这一特点的赏析,培养学生鉴赏散文含蓄美的能力。
4.学习运用比较阅读法,广思博取,提高阅读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巴尔扎克和雨果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和他们宽广的胸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1.体味这篇葬词的哲理语言和思想感情。
2.涵泳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这篇葬词的独到之处。
2.研读课文第三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评价巴尔扎克作品的。
●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
本文作者以激越的情感、高亢的语调、诗化的语言、哲理的信念颂扬了巴尔扎克的伟大贡献和不朽的价值,有悲伤、怅然,更有崇高和激动,适合朗读。
通过朗读,创设浓浓的情感氛围,令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地理解文意,体味情感。
2.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讨论法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
教师应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以免放任自流、浅尝辄止。
3.探究拓展法。
扩大学习空间,调动学生探究未知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步提高散文鉴赏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朗读磁带实物投影仪小黑板巴尔扎克塑像图片巴尔扎克不同时期的活动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作家、作品及背景简介。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
3.初步鉴赏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罗丹博物院巴尔扎克塑像图片,教师配乐朗读:他昂着头,披着睡袍,仿佛在展望美丽的晨曦;又似乎对他所揭露和鞭挞的人欲横流的资产阶级社会,表示一种藐视;要不然,就是他自信将留下传世的杰作——“非人工的纪念碑”,因而怀着“咱们俩来拼一拼”的情绪。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巴尔扎克的相关背景信息。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学会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巴尔扎克的文学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
(2)树立正确的文学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1)作者背景: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50),法国作家,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2)作品特点:描绘了19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被誉为“社会百科全书”。
(3)课文《巴尔扎克葬词》是对其葬礼的描述,展现了人们对他的敬仰和怀念。
2. 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结构,了解其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部分。
(2)解读课文中的重要词句和修辞手法。
(3)探讨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点。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长句和复杂句式。
(2)对课文中所涉及的19世纪法国社会背景的理解。
(3)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2)收集有关巴尔扎克的资料,如图片、生平介绍等。
2. 课堂导入:(1)展示巴尔扎克的图片和生平介绍,引起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巴尔扎克葬词》的背景和意义。
3. 课文讲解:(1)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要词句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
(3)讨论课文中的文学特点和社会背景。
4. 实践与拓展:(1)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小练笔。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教案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巴尔扎克的生平和作品;(2)掌握《巴尔扎克葬词》的基本结构和内容;(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韵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巴尔扎克的文学成就,激发对文学的热爱;(2)学习巴尔扎克执着于文学创作的精神,树立远大理想;(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巴尔扎克葬词》的基本结构和内容;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3. 感受巴尔扎克的文学成就,激发对文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作者的观点;2. 欣赏文学作品的韵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的相关资料,如巴尔扎克的生平和作品简介;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巴尔扎克的生平和作品;(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课文大意。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鉴赏(1)学生欣赏课文,体会作品的韵味;(2)教师引导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 口语表达与写作(1)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口语表达练习;(2)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学生结合课文进行写作练习。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1)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知识点;(2)完成写作任务,提高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
语文教案-《巴尔扎克葬词》
语文教案-《巴尔扎克葬词》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巴尔扎克葬词》,了解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生平及其作品;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汇;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通过写作练习表达自己对巴尔扎克及其作品的看法。
二、教学重点1.认识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2.了解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生平及其作品;3.学习如何理解文学作品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准备1.课文《巴尔扎克葬词》的复印件;2.学生课本和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通过简要介绍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生平和作品,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课本上阅读课文《巴尔扎克葬词》;•学生可以先默读,然后集体朗读;•教师解读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汇;•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共同理解课文的含义。
3. 讨论交流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交流:•你觉得巴尔扎克的作品有哪些特点?•你对巴尔扎克的生平和作品有何看法?•在《巴尔扎克葬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在读完这篇葬词之后,对巴尔扎克有了怎样的认识与了解?4. 个人思考与写作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完成一篇关于巴尔扎克和《巴尔扎克葬词》的短文。
要求文章结构清晰,观点明确,语法正确。
五、课堂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回顾。
强调巴尔扎克对世界文学的贡献和影响,并鼓励学生多读好书,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上的个人写作任务,并检查语法错误;2.预习下一课《杜甫的诗》。
以上是《语文教案-《巴尔扎克葬词》》的教学教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生平和作品,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同时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高中语文《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高中语文《巴尔扎克葬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巴尔扎克葬词》的文风和主题。
(2)能够把握并欣赏马克思的文学才华和语言艺术。
(3)能够解读并评价马克思对巴尔扎克的评价和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名人的崇敬和尊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巴尔扎克葬词》的文风和主题。
(2)欣赏马克思的文学才华和语言艺术。
(3)解读马克思对巴尔扎克的评价和观点。
2. 教学难点:(1)马克思的文学才华和语言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2)对马克思对巴尔扎克的评价和观点的解读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巴尔扎克及其作品,引导学生对巴尔扎克有一定的了解。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对巴尔扎克进行葬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巴尔扎克葬词》,理解文意,感知文风。
(2)让学生分析马克思对巴尔扎克的评价和观点,思考马克思的立场和态度。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互相交流和启发。
(2)各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分享小组的观点和见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理解与分析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巴尔扎克葬词》的文风和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达能力和观点阐述的清晰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巴尔扎克葬词》的相关内容。
2. 参考资料:关于巴尔扎克和马克思的介绍和评论。
高中语文《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高中语文《巴尔扎克葬词》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巴尔扎克葬词》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雨果及其文学地位。
2. 分析并欣赏《巴尔扎克葬词》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1.2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雨果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分析《巴尔扎克葬词》的背景和创作意义。
3. 解读《巴尔扎克葬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让学生阅读《巴尔扎克葬词》,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巴尔扎克葬词》的内容,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雨果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解析《巴尔扎克葬词》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巴尔扎克葬词》的理解和感悟。
3. 鉴赏法:引导学生欣赏《巴尔扎克葬词》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 《巴尔扎克葬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作者雨果的文学成就和影响。
3. 《巴尔扎克葬词》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2 教学难点1. 对《巴尔扎克葬词》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对作者雨果文学思想的把握。
3. 对《巴尔扎克葬词》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考试或测试了解学生对《巴尔扎克葬词》的理解程度。
4.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1. 教材:《巴尔扎克葬词》相关教材或读本。
2. 参考书:关于作者雨果和《巴尔扎克葬词》的研究资料。
3.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5.2 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或评论写作,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高中语文《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巴尔扎克葬词》的重要段落。
(2)能够分析并欣赏巴尔扎克的文学成就和其对后世的影响。
(3)能够解读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巴尔扎克葬词》。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情感和思想内涵。
(3)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巴尔扎克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和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精神。
(2)认识文学的价值,提高对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巴尔扎克葬词》的内容。
(2)分析巴尔扎克的文学成就和其对后世的影响。
(3)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情感和思想内涵。
2. 教学难点:(1)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解读。
(2)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巴尔扎克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地位。
(2)引导学生关注《巴尔扎克葬词》的背景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巴尔扎克葬词》,理解文本内容。
(2)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巴尔扎克的文学成就。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本中的重要段落和难点内容。
(2)分析巴尔扎克的文学风格和手法。
5.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情感和思想内涵。
(2)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巴尔扎克葬词》的重要段落。
2. 写一篇关于巴尔扎克文学成就和影响的小论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高二年级语文《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高二年级语文《巴尔扎克葬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巴尔扎克葬词的艺术魅力。
2.学习课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葬词的艺术魅力。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巴尔扎克及其作品《人间喜剧》。
2.学生分享对巴尔扎克的了解和认识。
二、课文朗读与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选取重点句子进行朗读,指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三、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题。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巴尔扎克葬词》,大家有什么收获和感悟?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课文深度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挖掘课文内涵。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的艺术价值。
三、课文写作特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
2.学生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课文写作特色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分析了《巴尔扎克葬词》的写作特色,大家有什么感悟?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课文拓展阅读1.教师推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巴尔扎克的其他作品、评论家对《巴尔扎克葬词》的评价等。
2.学生阅读相关材料,拓宽知识视野。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课文与拓展阅读材料之间的联系。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四、作业布置2.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作业。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进行了课堂讨论,大家有什么收获?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作业分享与点评1.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文章。
高中语文《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高中语文《巴尔扎克葬词》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巴尔扎克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掌握《巴尔扎克葬词》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作品中运用的文学手法和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巴尔扎克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理解作品对人生、友情、艺术等主题的探讨和思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巴尔扎克的生平和作品。
简要概述《巴尔扎克葬词》的情节和背景。
2.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探讨作品中运用的文学手法和技巧,如描写、对话、象征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技巧。
3.2 教学难点:对作品中深层次的主题和思想的理解。
对作者的表达方式和文学风格的把握。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讨论、口头报告、写作等多种评价方式。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5.2 评价内容:学生对课文情节和人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对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学生对作品主题和思想的思考和感悟。
第六章:教学计划6.1 课时安排:本章节计划用2课时完成,每课时45分钟。
6.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和背景,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情节。
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品主题,进行课堂讨论。
第七章:课堂活动设计7.1 活动一:作者介绍学生分小组收集巴尔扎克的生平和作品资料,进行分享和讨论。
7.2 活动二:情节梳理学生分组讨论课文情节,总结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进行汇报。
高中语文《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高中语文《巴尔扎克葬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巴尔扎克葬词》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对巴尔扎克的评价和观点。
(2)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巴尔扎克的生平和作品,认识文学创作对社会的重要性。
(2)树立正确的文学观,尊重文学创作,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把握作者对巴尔扎克的评价和观点。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如作者对巴尔扎克创作的评价。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巴尔扎克的生平和作品,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思考与课文内容的关系。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让学生勾画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以便于后续讨论。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勾画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分析课文的表现手法。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并引导学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讲解作者对巴尔扎克的评价和观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学观。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文学创作的看法。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巴尔扎克葬词》,巩固所学内容。
2. 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谈谈如何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
3. 选取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提高审美情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巴尔扎克葬词教学教案
巴尔扎克葬词.一教学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 了解雨果和巴尔扎克。
理解雨果对巴尔扎克作品、人格和影响的评价。
2.鉴赏文章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充满激情、意味深长的言语。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想,理解、思考,商量、鉴赏。
三、感情态度和价值观1.学习巴尔扎克和雨果两位文学大师在其创作生涯和不朽作品中展示的博大思想、崇高人格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2.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借鉴课文中对生与死的思考,确立正确的生死观、人生观。
・重点、难点鉴赏文章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充满激情、意味深长的言语。
・解决方法1.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各种渠道查阅有关资料,阅读两位作家和代表作,走近巴尔扎克和雨果。
教师也应对有关历史背景和两位大师的名作进行评述介绍。
2.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消化课文,加深理解。
在诵读中整体感知、深刻领悟。
3.开展课堂商量,让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学生活动查阅资料,预习课文。
诵读感想,思考商量。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预习查阅资料,了解雨果和巴尔扎克。
认真阅读全文及注释,尽力弄清:(1)标题,[2)文体,[3)作者,[4)写作日期及出处,〔5〕根本内容,[6)重要内容,(7〕写作特点,(8)新的思想。
二、导入巴尔扎克和雨果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两座并峙的顶峰。
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国度,对文学的执著和共同拥有的崇高声望,使这两位文学大师交往甚密并成为朋友。
可是,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有过一段不愉快的故事。
那是1830年,雨果抨击专制专制的浪漫主义杰作〔欧拉尼〕在巴黎上演,此剧以其思想内容的深刻和艺术的精湛而受到大多数观众的欢迎,但巴尔扎克当时并没有真正认清它的价值,反而撰文对此剧进行严厉的批判。
最让雨果接受不了的是,巴尔扎克认为他在剧本创作方面缺少才华,“除了间或的时机,维克多・雨果先生的笔永远也遇不到一丝自然的线条〃。
巴尔扎克的尖刻批判,自然使雨果感到恼火。
但尽管这样,雨果并没有因此耿耿于怀,后来还是与巴尔扎克重归于好。
高中语文《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高中语文《巴尔扎克葬词》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巴尔扎克葬词》的基本内容,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提升其人文素养。
1.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与理解作家生平和作品背景介绍文学鉴赏与批评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对课文内容、作家生平和作品背景进行讲解。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批评,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研究报告。
2.2 教学手段课本、多媒体课件相关阅读材料和参考书籍网络资源:介绍巴尔扎克的生平和作品的相关网络资源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导入:介绍巴尔扎克的生平和作品,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阅读理解:让学生朗读并理解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文学鉴赏与批评: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鉴赏和批评,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研究结果。
总结与反思: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3.2 时间安排课时:本章节计划用2课时完成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其参与度。
课文理解:通过回答问题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文学鉴赏与批评: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评价和分析。
4.2 反馈与改进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反馈,鼓励其优点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书籍5.1 教学资源课本:《巴尔扎克葬词》的原文和注释多媒体课件:对课文内容、作家生平和作品背景的讲解和展示网络资源:介绍巴尔扎克的生平和作品的相关网络资源5.2 参考书籍《巴尔扎克全集》《巴尔扎克研究》《19世纪法国文学史》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教学拓展活动设计组织学生参观文学博物馆或巴尔扎克的故居,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巴尔扎克的生活和创作环境。
高二语文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高二语文巴尔扎克葬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本内容,感受巴尔扎克的伟大成就和人格魅力。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三、教学难点1.把握课文的结构层次。
2.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巴尔扎克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题目,引发学生对巴尔扎克葬词的好奇心。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3.课堂讨论(1)讨论巴尔扎克的成就和人格魅力。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4.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
(2)分析课文的结构层次和象征意义。
5.案例分析(1)选取课文中的经典句子进行赏析。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6.课堂小结(2)归纳课文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介绍巴尔扎克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题目,引发学生对巴尔扎克葬词的好奇心。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课堂讨论1.讨论巴尔扎克的成就和人格魅力。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第二课时一、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
2.分析课文的结构层次和象征意义。
二、案例分析1.选取课文中的经典句子进行赏析。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课堂小结2.归纳课文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1.“一个伟大的人去世了,我们失去了一位朋友,一位导师。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巴尔扎克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2.“他的去世,使我们失去了文学上的一颗巨星,一个举世无双的天才。
”这句话强调了巴尔扎克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
3.“他的一生,是一部悲壮的史诗,一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光辉史册。
高中语文《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高中语文《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巴尔扎克的生平及其作品。
2.理解小说《巴尔扎克葬词》的主要内容。
3.分析小说的主题及思想。
4.学习小说的写作技巧和创作风格。
二、教学重点:
1.分析小说的主题及思想。
2.学习小说的写作技巧和创作风格。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小说的主题及思想。
2.分析小说的写作技巧和创作风格。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巴尔扎克的生平及其作品。
2.讨论法:通过对小说内容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及思想。
3.分组讨论法:根据小说的写作技巧和创作风格,组织学生进行小组
讨论。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教师介绍,让学生了解巴尔扎克的生平及其作品《巴尔扎克葬词》。
2.讲解:
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小说的主题及思想。
3.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小说中的一些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讨论小说的写作技巧和创作风格。
4.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及思想。
5.拓展延伸:
教师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巴尔扎克的作品,并结合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六、教学评价:
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讨论,学生能够理解小说的主题及思想,并对小说的写作技巧和创作风格有一定的了解。
七、教学资源:
教师课件、小说《巴尔扎克葬词》、其他相关阅读材料。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乔治·桑塔亚那的生平和主要作品;(2)掌握《巴尔扎克葬词》的基本结构和主题思想;(3)分析巴尔扎克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巴尔扎克葬词》;(2)学会欣赏巴尔扎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3)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巴尔扎克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力;(2)认识文学创作在反映现实、启示未来方面的重要作用;(3)培养热爱文学、关注社会、追求真理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巴尔扎克葬词》是法国作家乔治·桑塔亚那为纪念巴尔扎克逝世而作的一篇悼词。
文章通过对巴尔扎克生平和作品的回顾,展现了巴尔扎克卓越的文学成就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2. 课文分析:(1)梳理课文结构,明确各部分内容;(2)分析乔治·桑塔亚那的论述手法和语言特点;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巴尔扎克葬词》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2)分析乔治·桑塔亚那的论述手法和语言特点;(3)欣赏巴尔扎克作品的文学价值。
2. 教学难点:(1)乔治·桑塔亚那对巴尔扎克作品的深刻洞察;(2)巴尔扎克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乔治·桑塔亚那的生平和主要作品;(2)阐述《巴尔扎克葬词》的背景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细节。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及其内在联系;(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讲解:(1)详细讲解课文各部分内容,解答学生疑问;(2)剖析乔治·桑塔亚那的论述手法和语言特点;5. 课堂拓展:(1)引导学生欣赏巴尔扎克作品中的精彩片段;(2)谈论自己对巴尔扎克作品的认识和感悟。
高中语文《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高中语文《巴尔扎克葬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巴尔扎克葬词》的重要段落。
(2)能够分析并欣赏课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描绘细腻的心理描写。
(3)能够了解作者雨果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心理描写技巧。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学习《巴尔扎克葬词》,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心理描写技巧。
2. 了解作者雨果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3. 背诵课文的重要段落。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社会背景。
2. 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心理描写技巧。
3. 将课文中的知识和思想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语句和段落。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雨果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巴尔扎克葬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2)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课文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难点内容。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心理描写技巧。
5. 应用拓展:(1)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课文中的情景。
(2)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思想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2. 课文出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3.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巴尔扎克的文学成就和葬词的背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介绍巴尔扎克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理解葬词的意义和背景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巴尔扎克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引导学生了解葬词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回答相关问题3.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达的思想情感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相关练习,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作业,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六、教学策略1. 讲授与互动: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巴尔扎克的生平和葬词的背景,鼓励学生提问,增强师生互动。
2.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巴尔扎克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巴尔扎克葬词》的特点和价值。
七、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2. 情感教育: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尔扎克葬词
《巴尔扎克葬词》导学案
【知识链接】
一、雨果简介
雨果(1802—1885),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
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二、巴尔扎克简介
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是由九十多部长、中、短篇小说组成的《人间喜剧》,可分三大类:第一类《风俗研究》是最重要的部分,作品最多,又分为六个场景:一、私人生活场景,代表作为《高利贷者》《夏倍上校》《高老头》;二、外省生活场景,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幻灭》;三、巴黎生活场景,代表作为《纽沁根银行》《贝姨》;四、政治生活场景,代表作为《一件恐怖时代之轶事》;五、乡村生活场景,代表作为《农民》《乡村医生》;六、军队生活场景,代表作为《朱安党人》。
第二类《哲学研究》,代表作为《驴皮记》。
第三类《分析研究》,包括《婚姻生理学》《夫妇纠纷》等。
《人间喜剧》是“社会百科全书”,以2 400个人物形象展示了19世纪前半期整个法国的社会风貌,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生活画面,描绘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后,金钱支配整个社会生活的情景。
尽管作者把革命前的贵族社会看作“模范社会”,将自己的“全部同情”倾注于贵族阶级,但他不得不看到贵族不可能有更好的命运,逃避不了“注定要灭亡”的结局。
他还看到自己“政治上的死对头”──共和党英雄们的远大未来,不加掩饰地赞赏他们。
《人间喜剧》是法国文学史上规模空前宏伟、内容空前丰富的现实主义作品。
【学习过程】
一、重点字词整理:
显赫.佼.佼者琐碎
泰然自若游刃有余熠.熠发光
鼎鼎大名睿.智
二、诵读课文,尝试理清文章的脉络:
()——评价——()
三、简答题:
1. 雨果先生在这篇演讲中对巴尔扎克用了怎样的称呼?
2. 雨果先生在使用这些称呼时会有哪些情感?
3.将你不理解的句子简略写出。
4. 尝试为大文豪巴尔扎克先生写一则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