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气痰
风 火 气 血 上 痰 热
火血瘀 相上互

→横窜经络 中风 →蒙蔽清窍


煽逆结
肝阳暴张→肝风内动
【病因病机】
基本病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 病理基础:肝肾阴虚。 病理因素:风(肝风)
火(肝火、心火) 痰(风痰、湿痰) 气(气逆) 瘀(血瘀) 病理性质:本虚标实证。肝肾阴虚、气血衰弱 为本发病之本,风火痰气瘀为发病之标。 病位:脑,与肝、脾、心、肾有关。
2.饮食护理 (1)鼓励患者多食蔬菜水果,饮食宜清淡甘寒为主,如绿豆,黄瓜,梨 等。 (2)避免助火之食品,忌大蒜,葱等辛香走窜之品。
3.用药护理 (l)可用决明子、菊花各10009,共研粗末,装入枕芯 做成药枕,有清肝明目的功效。 (2)中药宜温服,如有干呕不适,可适当少量多饮,饭 后l小时服用。 (3)观察用药后反应,有不适证候及时告知医生。 4.情志护理 (1)该症患者多脾气暴躁,易心烦,应多与患者沟通, 疏导患者情绪、畅情志,避免暴怒、抑郁,保持情绪稳 定。 (2)向患者解释中风病的发病特点,发展过程及预后。
3.用药护理 (1)中药宜少量多次温服。 (2)选午后幕夜或丑时服。 (3)口服降压药后要随时观察血压变化。
4.情志护理 协调家人解决患者所顾虑的问题,取得患 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5.专科护理 (1)眩晕重者,应安静卧床休息加床档,防 止坠床。 (2)病情平稳后,进行功能康复锻炼。 (3)舌苔变黄腻,口臭,便秘,则可能说明 已转化为痰热腑实证,应立即告知医师。 (4)肥胖的患者应减轻体重,控制每日的饮 食量,坚持锻炼。
【概说】
3、治疗方面 叶天士(滋液熄风、濡养营络,补阴潜阳)、 沈金鳌、尤在泾、王清任(补阳还五汤):中风 治疗法则; 晚清时期:张伯龙、张山雷、张锡纯中西汇 通:认识到中风是因年老体衰,阴阳失调,气血 逆乱,直犯冲脑。“凡卒倒昏瞀,痰气上壅之中 风,皆由肝火自旺,化风煽动,激其气血,并走 于上,直冲犯脑,震扰神经”,治疗上“唯以潜 降为主”。 总之,中风的理论源于《内经》,成形于《金 匮要略》,发展于金元时期,成熟于明清两代。
【概说】
(2)唐宋后以“内风”立论。尤以金元时代为代 表,这是中风病因学上的重要转折。 ①刘河间 首先指出:中风病是由肾水不足, 心火 暴甚 所致;“中风瘫痪者,非谓肝木之风实甚而 卒中之也,亦非外中于风尔,由于将息失宜,而 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 而热气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无知 也”
5.专科护理 (1)手足肿胀可以温水浸泡以消肿化瘀, 然后自动或被动地做屈伸运动,以疏通经 络,消除肿胀。 (2)心悸患者给予氧气吸入。 (3)加强功能锻炼,尽早恢复生活自理能 力。
(五)阴虚风动证 主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或失语, 偏身麻木。兼见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 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滑。 1.生活起居护理 (1)病房宜通风凉爽,但 避免凉风直接吹入。 (2)尽量减少探视,保证 休息。 (3)阴虚盗汗者,及时更 换汗湿衣裤。
3.用药护理 (1)汤药以浓缩煎服,可少量频服。 (2)观察服药后有无胃肠道反应。 (3)肿胀严重者可遵医嘱给予脱水剂静脉点滴,
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尿量变化及水肿减轻程度。
4.情志护理 (1)该症患者易情绪低落,多与患者沟通交流, 使其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2)长期保持精神愉快,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精 神刺激。 (3)让患者了解有关的颐养知识,丰富生活。
【概说】
(一)病名概念
中风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 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卒然昏仆、不省人 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为 主症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 身不遂及口舌歪斜等症状。又名 “卒中

【概说】
发病特点:根据脑髓神机受损程度 不同可分为中脏腑与中经络。 发病年龄:多见于中老年人。
发病季节:四季皆可,以冬春两季 为多见。
【概说】
5 、发病先兆:素有眩晕、头痛、耳鸣,突然出现 一过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甚则晕厥, 一日内发作数次,或几日内多次复发。 若骤然内风旋动,痰火交织发病者,于急性期可 出现呕血、便血、壮热、喘促、顽固性呃逆,甚至 厥而不复,瞳神或大或小,病情危笃,多难救治。
【概说】
(三)源流
1、病名: 源于《内经》有大厥、薄厥、仆击、偏枯、痱风等; 昏迷期:仆击、大厥、薄厥。 半身不遂期:偏枯、偏风、痱风。
分型及施护要点
中经络:中经络者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偏身麻木,言语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常 分为肝阳暴亢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 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 中脏腑:中脏腑以突然昏迷而半身不遂 等证或以九窍闭塞为临床表现。常分为风 火蔽窍证、痰湿蒙窍证、痰火闭窍证、元 气衰败证。
(一)肝阳暴亢证
《素问.调经论》“ 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

死,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 《素问.生气通天论》“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 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 枯。” 《素问 · 通评虚实论》“ 仆击、偏枯 …… 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 ”
【概说】
2、病因方面:两个阶段。 (1)唐宋以前以“内虚邪中”立论,即外风; 《灵枢 · 刺节真邪篇》“ 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 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 发为偏枯”。 《金匮要略 · 中风历节病篇》“ 邪在于 络, • 肌肤 不仁;邪在于 经, 即重不胜;邪入于 腑, 即不识 人;邪入于 脏, 舌即难言,口吐涎。”、“夫风 之为病,当半身不遂”。也指出络脉空虚、风邪 入中为病,并对诊断、治疗、判断病情轻重估计 预后提供依据,并提出祛散风邪,补益等治则。
3.用药护理 (1)中药量不宜太多,以300ml为宜,少量多次 服用。 (2)本病以通腑化痰为先,服药后3-5小时泻下 2-3次稀便即可,说明腑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通。 (3)咳嗽,咳痰困难者可给予雾化吸入。 4.情志护理 (1)生活上给予照顾和帮助。 (2)增加住院安全感,稳定情绪。
5.专科护理 (1)排便困难时,可按摩足三里、三阴交等 穴位, (2)顺时针按摩腹部。 (3)出现嗜睡,朦胧,说明病情加重向中腑 转化,应立即告知医师。 (4)尽早进行康复训练,防止并发症及意外 事件的发生。
【病因病机】
中风的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冲犯脑。 概而论之有:虚(阴虚、气虚、血虚)、火(肝火、 心火)、风(肝风)、痰(风痰、湿痰、痰热)、 气(气逆)、瘀(血瘀)六端。 中风病性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在本为肝肾 阴虚,气血衰弱;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 逆血瘀。 本病常见的诱因为:气候骤变,烦劳过度,情 志相激,饮食不节,跌仆努力等。
主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 不成语,偏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耳赤, 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 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1.生活起居护理 (l)阳亢、热证患者保持居室安静、整洁,则需将温度调低,湿度调高, 且光线要暗点居室偏阴凉。 (2)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噪音、强光刺激。 (3)眩晕严重者,闭目静卧,慎下床活动,以免摔倒使病向中脏腑发展。
【概说】
②李东垣:正气自虚, 《医学发明 · 中风有三》说: “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也。凡人年 逾四旬,气衰者多有此疾,壮岁之际无有也。” ③朱丹溪 认为中风是 湿痰化热生风 所致,《丹溪 心法 · 论中风》说:“按内经以下,皆谓外中风邪。 然地有南北之殊,不可一途而论。西北二方,亦 有真为风所中者,但极少尔。东南之人,有风病 者,非风也,皆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
5.专科护理 (I)催眠:入睡困难、辗转反侧、烦躁不安者, 可适当给予镇静剂或睡前按摩涌泉六100次。 (2)便秘:穴位按摩:患者仰卧,操作者站在患 者的右侧,在天枢、中脘、大横穴位进行穴位 按压,各1~2 min,再用手掌以顺时针方向环 形腹部按摩10分钟。 (3)良肢位摆放一早期康复的实旅。 (4)预防各种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
【概说】
(四)范围
缺血类
急性 脑血管病 出血类 蛛网膜下腔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脑出血
【病因病机】
凡脑脉瘀阻或血溢脑脉之外可形成本病。
1、正气虚弱,内伤积损 2、情志过极,化火生风 3、饮食不节,痰浊内生
病因病机示意图
气血亏虚→脑脉瘀阻 内伤积损 (年老久病) 肝肾阴虚→阳亢风动 劳倦内伤→阳气升张→阳升风动 (烦劳过度) 脾失健运→聚湿成痰→痰热互结 (饮食不节) 五志化火→心火亢盛 情志过极
2.饮食护理 (1)饮食以养阴清热为主, 如百合莲子帮,银耳 汤,芹菜,鲜藕汁等。 (2)不宜多食甘寒之品。
3.用药护理 (1)告知用药方法,让患者了解药物的依赖性。 (2)遵医嘱给予活血液(丹参、赤芍等)静脉滴入,并观 察用药效果。 4.情志护理 (1)该症患者,易烦躁,应避免情志刺激,使勿惊恐,郁 怒,防止复中。 (2)多与总者沟通交流,掌握影响患者情绪变化的原因, 与其家属一起消除不良因素。 (3)使患者树立信心,以坚定的毅力愉快的接受康复训练。 5.专科护理 (1)失眠患者睡前静坐,按摩涌泉穴。 (2)眩晕严重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深低头及旋转等大幅度 动作,以防眩晕加重。 (3)协助病人在床上做被动运动,如肩外展、上提,手指伸 展运动等动作。
(三)痰热腑实证 主证:突发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 成语,偏身麻木,腹胀,大便干结,头晕目眩,咳 痰多而稠,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
偏瘫则弦滑而大
1.生活起居护理 (1)室温不宜太高,居住阴面房间为宜, 避免冷风直接吹入。 (2)衣被不可太厚。 2.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热,化痰润燥为主,如萝卜、 梨、香蕉、芹菜等。 (2)忌羊肉、牛肉、鸡肉、鱼虾、辣椒等。
【概说】
( 3 )口舌歪斜:伸舌时多歪向瘫痪侧肢体,伴有
流涎,多与半身不遂共见。 (4)言语蹇涩或不语: 轻症:言语迟缓不利,吐字不清,自觉舌体发僵。 重症:中风不语。 (5)偏身麻木
【概说】
2 、兼次症:头痛、眩晕、呕吐、二便失禁 或不通、烦躁、抽搐、痰多、呃逆。 3 、舌象:舌强、舌歪、舌卷、舌质暗红带 紫或绛红 ,舌有瘀斑。 4、脉象:弦、弦滑、弦细或结或代等。
(二)风痰阻络证 主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 语蹇或不成语,偏身麻木。兼见头晕、 目眩,舌质黯淡,舌苔薄白或白腻, 脉弦滑。
1.生活起居护理 (l)病室易安静,空气新鲜,通风避免冷风直吹。 (2)嘱患者保证休息与睡眠,注意保暖,以防风 邪侵袭。 (3)头晕者,减少活动,以卧床休息为宜。
2.饮食护理 (1)少食多餐,多食清淡易消化之品如食黑大豆, 藕,香菇,桃,梨。 (2)忌羊、牛肉,狗肉等。
【概说】
④王履:提出真中、类中病名; ⑤张景岳: 提出 “非风”、“内伤积损” 之说; “凡病此者,多以素不能慎,或七情内伤,或 酒色过度,先伤五脏之真阴,此致病之本也, 再或内劳外伤,复有所触,以损一时之元气; 或以年力衰迈,气血将离,则积缶为颓,此发 病之因也。盖其阴亏于前,而阳损于后,阴陷 于下,阳乏于上,以致阴阳相失,精气不交, 所以忽尔昏愦,卒然仆倒”; ⑥李中梓:将中风中脏腑明确分为闭、脱二证。
【概说】
(二)症状特点 1 、主症:神昏、半身不遂、 言语蹇涩或不语、口舌喎斜,偏 身麻木。 昏、瘫、喎、謇、麻
【概说】
(1)神昏:初起可见。 轻者:神思恍惚,迷蒙,嗜睡或昏睡。 重者:昏迷或昏愦。 伴随症状:谵妄、躁扰不宁等。
【概说】
(2)半身不遂: 轻症:肢体力弱活动不利。 重症:完全瘫痪。 急性期: 半身不遂多见患肢松懈瘫软,少数 为肢体强痉拘急。 后遗症期: 患肢强痉挛缩,尤以手指关节僵 硬、屈伸不利最为严重。
(四)气虚血瘀证 主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蹇涩,面色萎黄 或苍白,心悸自汗,气短乏力,口角流涎,便溏, 手足肿胀,舌质黯淡,苔薄或白腻,脉细弦或细弦 滑。
1.生活起居护理 (l)由于气虚,卫阳不固,体弱多汗,因此病房要求 温暖避风。 (2)尽量安排朝阳的房间。 (3)汗多者及时擦干,更换被服。 (4)口角流涎者应保持口腔卫生,保持口角皮肤清 洁干燥。 2.饮食护理 (1)饮食宜益气、健脾通络为主,如山药薏仁粥、黄 芪粥、莲子粥、白菜、赤小豆等。 (2)进食温度以温热为宜。 (3)少食膏类补品、甜腻食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