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歌德课程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浮士德的行为看人类追求
概要:本论文将从歌德的作品《浮士德》出发,看浮士德在和魔鬼梅菲斯特签订了契约之后的行为,他从对学术的渴求,变成为爱而疯狂,最后又沉迷于权力。从浮士德的变化,探讨人类的追求到底是欲壑难填的褒义词,还是对理想的无尽延伸?
关键词:行为追求欲望爱情
正文:
一、《浮士德》的追求。
《浮士德》是一部长达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行的诗剧,第一部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分五幕,二十七场。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上帝和魔鬼梅菲斯特开了一场赌局,赌约内容就是“浮士德的满足”。然而何谓满足?浮士德在梅菲斯特的予取予求中,获得过知识、获得过生命、获得过爱情、获得过金钱、获得过权力。但是他从未满足,他不断地追求,直到忧愁来袭,他方因为对理想国度实现的幻想感到满足,从而说出“你真美丽啊,请停留一下!”而死亡。
现在总是有很多人说人活着必须要有追求,如果没有追求,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将会迷失自己,会活的很空虚,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着。我们要去追逐与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我们追求的东西是正确的吗?发自内心想要的而去奋力追求一定是正确的吗?
心理学上说的欲望,是“世界上所有物质最原始的、最基本的一种本能。从人的角度讲是心理到身体的一种渴望、满足,是一切物质存在必不可少的需求。一切物质最基本的欲望就是生存与存在。”欲望是本能,是本性,满足自身欲望与满足自我追求的本质上是否一致?
理想其极致衍申自柏拉图的“理型论”,其理论认为完美的概念只能在现实生活中以不完美的镜像展现。理想是美好愿望或抱负或宏伟的目标或指好的状态。恒常、实质、永恒的外观或现象特质,为深植于完美理念或典型中的审美特质。是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是力量的源泉,是前进的动力,是活着的希望。
在《浮士德》中,浮士德不断地追求,而最终令他满足的,却是理想的实现。欲壑难填,然后只有理想方能于这欲壑对抗,最终获得满足。
二、在《浮士德》中浮士德的追求过程中看人类。
歌德所著的《浮士德》中,梅菲斯特为了让浮士德的灵魂能最终落入自己手中,为他安排了许多奇异的冒险。这其中,既有与少女格蕾辛的偷情,也有与绝代美女海伦的爱情,也有与希腊神话中的各式神灵和英雄,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大家的对话。歌德将神学,神话,哲学,科学,艺术,音乐等等文化要素以奇异而巧妙的方式贯穿其中,语言精妙绝伦,各种各样的思想穿插其中。然而对于浮士德来说,这些都是虚空,他获得了,失去过,但他到底获得过什么。以《旧约.传道书》的话来形容:“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首先,浮士德追求的是知识。此时的浮士德是个年过半百的博士,他半生钻研学术,桃李满天下,素有威望,然而他却认为自己一无所有,惶惶不可终日,认为“生存对于我只是一种负担,我宁死而厌生。”忧愁占据了他的心灵。
然后在浮士德和梅菲斯特定下契约后,浮士德对梅菲斯特说“我愿为之献身的,是销魂的境界,是最痛苦的赏玩,也是被迷恋的憎恨,是令人心旷神怡的厌烦. 我的心胸既已为求知欲所控,今后将不会拒绝任何苦痛,凡是分配给全人类的一切,我将在我的内心独自享用,并且以我的心神去领悟至高至深的道理,在我的胸中拥有全人类的祸福休戚,于是我的小我将扩大成为了它的大我,最后将像这个大我一样一败涂地!”“如果不能获得全心全意追求的人类的冠冕,我又算得了什么?”这可以说是浮士德最初信誓旦旦地说出的追求。可是梅菲斯特却嘲笑他看事情简直跟常人没有两样。就仿佛一个世故的老人对垂髫小童狂妄自大的想法的委婉劝告。其实人类的小时候不也是如此,当我们年龄尚幼之时,老师让我们说出自己的理想,我们总是说要成为科学家,要世界和平等等。实际上这几乎是不可能事情。但是,总有些人能坚持下来,即使是无用功,但是却在这追求中获得了升华。
等到浮士德饮下女巫的魔汤回复年轻,他却疯狂地追求起了纯洁的少女格蕾辛,但是这也许是由于梅菲斯特的原因。其实浮士德和格蕾辛的人生追求截然不同,格蕾辛所追求的对个人生活的幸福,然而浮士德确实在只求人生意义刚理想社会的抱负。当浮士德满足了自己和格蕾辛的爱欲之后,和梅菲斯特在瓦尔普吉斯之夜狂欢,直到知道了格蕾辛的悲剧,让他发现了自己的错误。然而他并没有将那疯狂的爱情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而是只带着对自己过去错误的回忆,再去追求人生新的爱情——海伦。人类追求爱情,年轻之时甚至为爱情而疯魔。其实在爱情的博弈中,人类学到的东西应该是最多的。我们曾经以为自己追求的是那一份纯洁,那心灵的相许,那一种狂热的欲求。但最终,我们在爱情与更多的事物的对比中发现了自己真正所想要追求的事物。情欲和荷尔蒙使我们在年轻时满足于爱情,成熟的人却在追求攀登。
所以在爱情悲剧之下,浮士德驱使梅菲斯特让他成为了成为了皇帝的弄臣,让浮士德在政治上享受了权力的滋味。后来又为国王平定叛乱,获得了自己的封地,意欲在此地建造那理想国。人类在这种永远追求向上不言满足的精神,使浮士德成为了人类的写照,我们追求,我们永不满足,我们是失败,我们向上,我们永远走在追求的路上。
三、结论
浮士德的变化大概是从梅菲斯特让他喝下变得年轻的魔药开始的。于是,他从一个追求无涯的知识博士,变成了一个浪荡子,沉迷于追求和女子的爱欲中,最终造成了少女的悲剧。经过此事,浮士德低迷了一阵子。可是,由于梅菲斯特对他每求必应,让浮士德在成为了国王的宠臣后,更加狂妄地要求得到海伦的爱,梅菲斯特让他成为了一个虚假的国王,最后海伦也悲剧了。在魔鬼的帮助下,浮士德获得了国王的分封,对权力更是执着。但是上帝说“善良人就在迷惘中挣扎,也终会悟出一条正路。”最终他的为自己的理想的奋斗输了与魔鬼的赌约,却应得了上帝的帮助。
人类生来不满足,得一想二,我们先想获得知识,得到了却又要求爱情、爱情得到手又要掌握权力和金钱,甚至想要填海造田,开创自己的宏图霸业,实现现实的乌托邦,甚至不惜以来世为魔鬼奴隶做代价。
现代人,更是如此,为了想要的,我们抛弃了灵魂,抛弃了看起来遥遥无期其实触手可及的来生。而到底我们想要什么?大概只有在人生的最后一刻方会幡然回首,醒悟过来,深切忏悔。若还有继续的机会?必然又是重蹈覆辙。
浮士德就是我们精神的化身,我们就是浮士德。可是,我们没有魔鬼梅菲斯特的竭力帮助,也没有上帝驱使天使来将你我度化,最终只能狠狠跌落地狱。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拥有最美好的一点,我们能永远的追求下去,永不止步。
参考文献:
[1]歌德《浮士德》,钱春绮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
[2]郑克鲁编《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余匡复《<浮士德>——歌德的精神自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
[4]林珊玲《浮士德人物形象浅析》2004年。
[5]陈玲亚《论浮士德的美学精神》2007年。
[6]王辽南《论《圣经》对《浮士德》的影响》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