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歌德与《浮士德》

合集下载

p 歌德《浮士德》

p 歌德《浮士德》

事业追求和事业悲剧:肯定创造和劳动
思考: 如何看待浮士德的追求与悲剧? 如何理解天使的歌唱?
全剧结尾天使的歌唱: 灵界这位高贵者, 已脱离罪恶之手; 凡是自强不息者, 到头我辈皆能救。
浮士德的经历与需要层次
自我成就 美 社会活动 情欲 知识 ( 高 ) 需 要 强 度 ( 低 )
浮士德精神
.
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 然后才能够作生活和自由的享受。…… 我愿看见这熙熙攘攘的人群, 在自由的土地上住着自由的国民。 我更呼唤对于于这样的刹那: “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 我在这宏福的预感之中, 将这最高的刹那享受。
浮士德悲剧
知识追求和知识悲剧:否定了陈腐知识 感官追求和爱情悲剧:否定了仅迷恋情欲的爱情 权势追求和从政悲剧:否定了与王朝妥协的道路 美的追求和寻美悲剧:否定了古典美改造世界的理想
.
三个同心圆:歌德的一生、300年来的欧洲、人 类精神的发展 “近代人失去希腊文化与宇宙的和谐,又失去了 基督教对上帝虔诚的信仰,人类精神上获得了解 放,得到了自由,但也就同时失所依傍,彷徨、 摸索、苦闷、追求,欲在生活本身的努力中寻得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歌德是这时代精神伟大的代 表。他的主著《浮士德》,是人生全部的反映与 其他问题的解决(现代哲学家斯宾格勒在他的名 著《西土沉沦》中,称近代文化为浮士德文化) 。歌德与其替身浮士德一生生活的内容,就是尽 量体验近代人特殊的精神意义。所以有人称他的 《浮士德》是近代人的圣经。” ——宗白华

积极 超我


消极 本我
道德
理性冲动
情欲
感性冲动
浮士德和靡菲斯特的关系:
1、对立关系。 2、统一关系。 3、精神上具有想通之处。

歌德

歌德

复活节的郊游
哦,在这狭小的书斋中 重燃起柔和的灯光, 于是我的胸怀也转光明 心情也自开朗 理性之声复发, 希望之花开放; 油然生起对生命之流 和生命之源的渴望,
浮士德现代性意识的发展
浮士德这种翻译的变化有什么意义吗?
人和魔鬼订约,是偶然的结果吗?
浮士德的精神裂变
自由,不断进取的叛逆者。
(三)、结构:作品共分两部,12111行。全 剧没有首尾紧密连贯的故事情节,在象征 性的描写中,主要以主人公浮士德在“小 宇宙”和“大宇宙”中的不断追求和探索 贯穿始终。
《浮士德》全剧分为两部。
一幕序曲 天上(天帝—魔鬼) 两个赌赛
书斋(魔鬼—浮士德)
终生追求
五场悲剧
知识悲剧 爱情悲剧 政治悲剧 艺术悲剧 事业悲剧
浮士德 爱人儿的苦恼使我心疼. 快弄一付新的首饰给她! 前次的东西不算太奢。 浮士德 快去按照我的心意办理, 你要勾搭上她的女邻居! 加油呀,魔鬼别再迟疑, 赶快弄来一付新的首饰!
浮士德 甜蜜的宝贝! 玛嘉丽特 放开手!
采翠菊一朵,将花瓣一片片地摘下。
主要创作
狂飙突进时期: 历史剧《葛兹· 封 ·伯利欣根》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1774) 抒情诗和叙事谣曲《迷娘》、《流浪人的夜歌》
魏玛古典主义时期:
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 《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1795—1829)
长诗《赫尔曼和窦绿苔》
晚期:诗剧《浮士德》(1749—1832)长篇小说《亲和力》
靡菲斯千万年不得翻身!
靡菲斯陀
我解不开冤家的结,打不开监狱的门。一“救她〃 一一
究竟是使使她堕落?是我呢,还是你?

名人故事:歌德与《浮士德》

名人故事:歌德与《浮士德》

名人故事:歌德与《浮士德》名人故事:歌德与《浮士德》约翰沃尔夫冈封歌德,德国伟大诗人,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不仅在文学的各个领域具有卓越成就,而且在哲学、自然科学等方面也有巨大贡献。

歌德出生于德国美茵河畔法兰克福的一个富裕的知识家庭。

歌德青年时期先后学过法学和哲学,受斯宾诺莎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

但他始终爱好文艺和自然科学,不断地写了充满青春活力和生活气息的优美抒情诗,如《五月之歌》、《野玫瑰》、《欢迎与别离》以及政治讽刺诗《跳蚤之歌》等作品。

当时,以莱辛为代表的德国启蒙运动的思潮正孕育着一场更大的运动,即德国文化思想史上有名的狂飚突进运动。

歌德以他有力的创作成果投入了这一运动,并成为前期的主要代表。

这一时期他的力作是:向一个叛逆者表示哀悼和敬意的历史剧《葛兹封伯里欣根》;以个性自由与封建等级制度的冲突为主题、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以希腊神话为题材,通过对天神宙斯统治宇宙的权威的否定,表示向统治人间的封建暴君宣战的抒情长诗《普罗密修斯》等。

这些作品具有冲决一切封建罗网的气概,充满着叛逆和反抗精神。

但歌德鉴于他的文学活动改变不了周围环境,深感痛苦。

他想通过一些实际工作进行社会的改良。

于是,1775年秋,歌德应魏玛公爵的邀请,去这个只有十万人口的小公国担任枢密顾问,后又担任宰相。

从此他转向妥协。

但他在积极从事各种政务的同时,也进行多方面的自然科学的研究和诗歌创作。

1786年秋他怀着矛盾、苦闷的心情,改名换姓,逃往意大利,以暂时摆脱一下魏玛的恶浊气氛,在艺术和自然中获得新生。

1788年从意大利回国后,除担任魏玛艺术和科学总监等职外,把主要精力放在创作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上。

1789年完成了始于意大利的剧作《塔索》,通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诗人塔索和一个宰相之间的关系来反映文艺创作和实际工作之间的矛盾,这实际上是作者的自我写照,因此歌德说此剧是他骨里的骨,肉里的肉。

歌德与《浮士德》

歌德与《浮士德》

歌德与《浮士德》《浮士德》是一部关于梦想者和发展者的故事。

早在欧洲中世纪民间就流传有关于浮士德与魔鬼打赌的故事。

在文艺复兴时期马洛曾写有《浮士德博士的悲剧故事》。

尔后的几百年间,各种样式的浮士德故事不断被演绎。

歌德于1770年(21岁)左右开始写作这部诗剧,断断续续写到1831(82岁)年才完成,前后经过了60余年。

而这60余年恰恰是欧洲大动荡、大发展的时期。

歌德开始写作时,他所处的德国还是一个充满了中世纪氛围的沉闷而落后的社会,其间法国发生了震荡世界的资产阶级大革命(1789年),到作品完成时整个欧洲已经进入工业革命的大变动的波涛之中。

悲剧的主人公浮士德从他那孤独、封闭的小书屋开始,从一个人的梦想者式的世界——两个人的(恋爱)的世界——官场生涯——美的精神世界——广阔的改造自然的群体世界,在不断的否定中实现精神的攀升。

贯穿于其中的则是当时欧洲最激荡人心的时代精神——充溢着心智和情感活力的不断突破、发展和创造的精神。

著名的美学家和德国文化研究专家宗白华先生这样评价《浮士德》:“近代人失去希腊文化众人与宇宙的协和,又失去了基督教对上帝虔诚的信仰,人类精神上获得了解放,得到了自由,但也就同时失所依傍,彷徨,摸索,苦闷追求,欲在生活本身的努力中寻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歌德是这时代精神伟大的代表。

他的主著《浮士德》,是人生全部地反映与其他问题的解决(现代哲学家斯宾格勒spengler在他的名著《西土沉沦》中,成近代文化为浮士德文化)。

歌德与其替身浮士德一生生活的内容,就是尽量体验近代人生特殊的精神意义,了解其悲剧而努力,以求解决其问题,指出解决之道。

”《浮士德》除序曲外,共分两部。

第一部的开始就是主人公深夜在书斋中抒发自己的苦闷:按照当时的社会观念,他是一个“成功者”——他已经把哲学、医学、法律、神学都读遍了,人们尊敬地称他为博士、律师、神学家、科学家、教授,他的房间里摆满了书籍和科学仪器。

他应该满足。

但是,浮士德却毫无满足感。

歌德和浮士德PPT学习教案

歌德和浮士德PPT学习教案
第3页/共42页
二、生平与创作道路
2、早期创作: 狂飙突进时期 (1771.8—1775.5)
抒情诗:《欢会与离别》《五月之歌》等 ▪ 历史剧《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 ▪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特征:反对古典主义,崇尚感情,要求自
由和个性解放。
第4页/共42页
1774年 第 一 版 《 少 年维特 的烦恼 》
要点:
一、永远努力着;
二、内向和外向的;
三、有天生的悟性。
第10页/共42页
性格的弱点:
怯懦
参见《贝多芬与歌德》 “我渴望由自然科学给我们带来光明,我 期待着这种光明的到来,但是,在这个刺 眼的光明面前,我不得不把我的目光移 开”。 这种怯懦是当时德国知识分子相当普遍 的现象。(包括黑格尔)
第11页/共42页
歌德和浮士德
会计学
1
歌德
歌德(1749――1832 ):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
初德国伟大的诗人、作家和 思想家。他的创作把德国文 学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并对欧洲乃至于世界文学的 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1页/共42页
一、文学地位
德国文学史上最 重要的诗人和戏 剧家,被恩格斯 誉为“最伟大的 德国人”;
---恩格 斯
第13页/共42页
三、长篇诗剧《浮士德》
1、《浮士德》 的创作过程
第一部:1806年完成, 1808年出版
第二部:1831年完成, 1832年出版
第14页/共42页
《浮士德》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近代人的圣经
“近代人失去希腊文化中人与宇宙的和谐,又
失去了基督教对上帝虔诚的信仰,人类精神 上获得了解放,得到了自由,但也就同时失 所依傍,彷徨,摸索,苦闷、追求,欲在生 活本身的努力中寻得人生意义和价值,歌德 是这时代精神伟大的代表。他的名著《浮士 德》是人生全部的反映与其他问题的解决。 歌德与其替身浮士德的一生生活的内容,就 是尽量体验近代人生特殊的精神意义……指 出解决之道。”

歌德与《浮士德》PPT课件

歌德与《浮士德》PPT课件

12
(二)人物形象
• 1、浮士德形象 • 是十八世纪末十九
初的资产阶级人道 主义者,他具有崇 高的理想和自强不 息的进取精神。浮 士德对人生真谛和 崇高理想的无限追 求是通过他的需要 程度来表现的,反 映了启蒙时期资产 阶级的探索精神。
CHENLI
13
(1)浮士德的精神探索——需要结构
• 浮士德的精神探索分5个阶段:
CHENLI
5
2、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给歌 德带来世界性声誉的作品。
• 小说形式:第一人称的书信 体形式。
• 主人公:维特、绿蒂 • 维特的烦恼:爱情、事业和
社交的烦恼 →种种烦恼让维 特不满,他憧憬建立一个美 好和谐的社会,返回自然。 但他的理想在封建等级制度 下根本不可能实现。
CHENLI
24
评价
• “近代人失去了希腊文化中人与宇宙的和谐,又失去了 基督教对一超越上帝的虔诚信仰,人类精神上获得了解 放,得到了自由,但也就同时失去了依傍,彷徨、摸索、 苦闷、追求,欲在生活本身的努力中寻得人生的意义与 价值。歌德是时代精神伟大代表。歌德与其替身浮士德 一生生活的内容,就是尽量体验近代人生特殊的精神意 义,了解其悲剧而努力,以解决其问题,指出解救之道。 所以有人称他的《浮士德》是近代人的圣经。” ——宗白华《美学与意境》,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P66 .
流的基础上建立世界文学。
CHENLI
9
8
二、代表作《浮士德》
现在,哈姆雷特和浮士德已经 成为欧洲的象征了。
——T·S·艾略特
歌德的《浮士德》是从16世纪 到19世纪这一文艺复兴时代的诗的 象征,它也与但丁的《神曲》一样, 是一首具有世界容量的诗。

歌德与《浮士德》1107汇总1654演示课件.ppt

歌德与《浮士德》1107汇总1654演示课件.ppt
第四讲
歌德与《浮士德》
fhfgh
1
歌德
(1749-1832)
启蒙时代德国和 欧洲最伟大的作 家,也是全世界 公认的一个塑造 了世界的伟人
(A world-shaper)
fhfgh K.J.施迪勒尔作于1828年
2
你的一双大眼睛 笼罩了全世界 但是也隐隐透出了 你婴孩的心
宗白华
fhfgh
3
• 歌德的一生,正如他的名字(Goethe)所 暗示的,具有一颗哥特式的不安分的心, 永远向上,向无限和天启渴求。
fhfgh
20
歌德在意大利
fhfgh
21
迷娘之歌(节选)
• 你可知道那柠檬花开的地方,
黯绿的密叶中映着橘桔金黄,
骀荡的和风吹自蔚蓝的天上,
还有那长春幽静和月桂轩昂----
你可知道吗?
那方啊,就是那方----
我心爱的人儿,我要与你同往!
fhfgh
22
意大利时期(1786-1788)
– 研究自然科学,初步形 成进化论思想
fhfgh
德国哲学家康德(1724-1804) 12
• 在狂飚突进时期,歌德创作了丰富的抒情 诗、戏剧和小说,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政 治倾向,追求个性解放。
fhfgh
13
歌德诗选
• “我的全部诗 歌都是应景即 兴的诗,来自 现实生活,从 现实生活中获 得坚实的基础。 我一向瞧不起 空中楼阁的诗 “。
• “因苦恋朋友的妻子而自杀的耶鲁撒冷之死,从梦 中撼醒了我。我不仅对他和我过去的遭遇进行思索, 也分析眼下刚碰到的使我激动不安的情感,以致无 从分辨艺术的虚构与生活的真实” —— 歌德:《诗与真》
fhfgh
17
维特与绿蒂

外国文学史歌德和《浮士德》

外国文学史歌德和《浮士德》

歌德的创作和思想对世界文学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03
被视为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02 《浮士德》的创作背景和 主题
《浮士德》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正经历 着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洗礼,社会 变革和科技进步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 生了深远影响。
个人背景
歌德在魏玛宫廷担任要职,对德国社 会的现实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他通过《浮士德》表达了自己对时 代变迁的观察和思考。
《浮士德》的主题思想
人生意义探索
作品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个 人如何在社会变革中了人性的复杂性,展现了道德与恶并非孤立存在,而 是相互依存、相互映射的关系。
科学与宗教
作品中涉及了科学与宗教的冲突与融合,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科学发 展的思考和对宗教信仰的质疑。
反思人生意义
通过《浮士德》,现代人可以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思考如何在物质主义的社 会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思考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外国文学史歌德和《浮士德》
contents
目录
• 歌德生平介绍 • 《浮士德》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 《浮士德》的情节和人物分析 • 《浮士德》的艺术特色和影响 • 歌德和《浮士德》的现代意义
01 歌德生平介绍
歌德的成长经历
歌德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个富裕的 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 陶。
情节概述
故事背景
《浮士德》是一部以德国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为背景的诗剧,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和探索,展现了欧洲社 会的历史变迁。
情节线索
全剧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知识悲剧”、“爱情悲剧”、“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悲剧”,每个部分都有 不同的主题和情节线索。

《歌德和浮士德》课件

《歌德和浮士德》课件

05
作品中的象征手法与意象
古典与现代的交融
古典元素
作品中的角色、情节和背景都充满了 古典文学的元素,如古希腊神话、中 世纪欧洲风情等,展现出古典的韵味 。
现代思考
浮士德的故事中融入了现代人性的探 索和思考,对现代社会中的道德、伦 理和价值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魔法与科学的对立统一
魔法元素
作品中充满了魔法和神秘元素,如浮士德的魔法书、女巫的 魔法药水等,这些魔法元素为故事增添了奇幻色彩。
玛格丽特在故事中成为了命运的牺牲品,她的命运被外界因素所左右,无法掌 控自己的幸福。她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弗丽达
忠贞不渝的妻子
弗丽达作为浮士德的妻子,展现 了忠贞不渝的形象。她对浮士德 的爱情坚定不移,即使在浮士德 陷入困境时也始终支持他。
贤良淑德的女性
弗丽达具备贤良淑德的传统美德 ,她对家庭和丈夫的照顾无微不 至,是浮士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支持者。
在契约即将到期时,浮士德意识到自己的 错误和罪恶,最终在天使的帮助下战胜了 魔鬼,获得了灵魂的解脱。
04
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玛格丽特
纯洁无暇的少女
玛格丽特作为浮士德的爱人,展现了纯洁无暇的少女形象。她对爱情充满憧憬 ,对生活充满热情,但最终因无法忍受浮士德的冷漠和自私而走向悲剧的结局 。
命运的牺牲品
小说创作
歌德的小说作品以细腻的 心理描写和深刻的社会洞 察著称,对后世小说创作 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地位
歌德是德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 家之一,他的作品被视为世界文
学的经典之一。
思想影响
歌德的思想深邃而独特,对欧洲文 化和思想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 欧洲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歌德

歌德
18
第一部: 中年学者浮士德厌倦旧的书 本知识,自杀未遂。魔鬼靡非 斯特和他订约,魔鬼充当浮士 德的仆人,尽量满足他的愿望。 但在浮士德满足的那一刻,浮 士德的灵魂就永远为魔鬼所有。
19
浮士德与葛丽卿 • 订约后,浮士德返老还 童,恢复青春,与少女 葛丽卿恋爱。葛丽卿因 用药过度,误杀母亲。 哥哥与浮士德决斗而死。 葛丽卿神经错乱溺死婴 儿,被关进死牢。浮士 德悲痛欲绝。
38
• 《浮士德》“一切无常者,不过是虚幻,力 不胜任者,在此处实现;一切无可名,在此处 完成;永恒的女性,领我们飞升。” • 《红楼梦》卷头语: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 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 地真干净!” 《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 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 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 事,都付笑谈中。”
26
浮士德
知识悲剧
爱情悲剧
政治悲剧
艺术悲剧
事业悲剧
歌德
大学生活
狂飙突进
十年从政
意大利之行
晚年见闻
资产阶级 精神发展史
中世纪
文艺复兴
封建王朝
古典美的追求 空想社会主义
27
回顾与总结欧洲300年新兴资产阶级 的精神发展历程
• 知识的悲剧:批判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反 映了陈腐的书本知识和丰富的自然人生之间 的矛盾。 • 爱情的悲剧:反映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要 求和封建制度、宗教势力的矛盾。 • 政治的悲剧 :批判了封建王朝的腐朽堕落, 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治上的妥协性和思想上的 软弱性。
41
参考书目
• 1.宗白华《美学与意境》人民出版社 • 2.徐葆根《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清华大 学出版社 • 3.朱光潜译《歌德谈话录》人民出版社 • 4.董问樵译《浮士德》复旦大学出版社

歌德与《浮士德》.ppt

歌德与《浮士德》.ppt

维特之烦恼
• 维特悲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首先,维特是一个消极反抗者的形象,缺乏积极的行 动能力,感伤有余,激情不足。(性格)
“我描写了一个有着深沉细腻情感和真正观察力的年轻人,他 陷入迷惘的梦幻中不能自拔,在沉思冥想中慢慢毁灭自己,知道 最后被不幸的激情,特别是别一种无止境的爱情所粉碎,用一颗 弹丸射入自己的脑袋。”
• 浮士德形象源于16世纪德国民间传说,传说中的浮士 德是一个游方术士,用魔术吸引观众。他和魔鬼签订合 同,以灵魂换取生前的享乐,最后被魔鬼引入地狱。
• 英国剧作家马洛将传说改编为剧本《浮士德博士的悲 剧》(1588),描写为一个正面学者。
• 歌德受马洛影响,把浮士德塑造成一个追求自由,不 断进取的叛逆者。
2、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给歌 德带来世界性声誉的作品。
• 小说形式:第一人称的书信 体形式。
• 主人公:维特、绿蒂 • 维特的烦恼:爱情、事业和
社交的烦恼 →种种烦恼让维 特不满,他憧憬建立一个美 好和谐的社会,返回自然。 但他的理想在封建等级制度 下根本不可能实现。
1774版(第一版)
歌德的文学地位
• 民族诗人:歌德启发了 德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 醒,反映并批判了德国 社会生活。
• 全世界诗人:歌德使德 国文学列入世界文学宝 库,成为欧洲有代表性 的诗人。与荷马、但丁、 莎士比亚齐名。
(二)歌德的创作简介
• 1、创作历程:
• 歌德早期创作(1775年以前): • 前期作为狂飚运动主将的创作主要有两部重要的作品历

知与行、求知与生活的分裂:“一切理论都是
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 ; “唉!我还要在这监牢
• 其次,落后的社会制度和风俗扼杀了维特年轻的生命, 揭露了德国封建社会腐朽的等级偏见。——反映了18 世纪德国新兴市民阶级青年知识分子成长中的痛苦和 烦恼。(时代和社会)

第三节 歌德和《浮士德

第三节  歌德和《浮士德

《少年维特的烦恼》
(一)创作历程: 1、早年的情感生活: 2、不朽的夏绿蒂·布封 3、无价的自杀——耶路撒冷
(二)情节简介: 1、主要人物: 维特 ——阿尔伯特—— 绿蒂
2、维特的情感世界: 自此,日月星辰尽可以安安静静地升起又 落下,我却再也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周围的整 个世界全给抛到了脑后。“我将要见到她啦!” 清晨我醒来,望着东升的旭日,兴高采烈地喊 道 ,“我将要见到她啦!”除此我别无希求; 一切的一切,全融汇在这个期待中了。 我从来还不曾如此幸福过;我对自然的感 受,哪怕小到一块石头,一根青草,也从来还 不曾这么充实,这么亲切过。
(五)魏玛古典主义(1788~1806)
1789年法国大革命。歌德的思想矛盾。 1794年与席勒开始互相合作的十年。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1795~1796) 长篇故事诗《赫尔曼与窦绿苔》(1797) 诗剧《浮士德》第一部 歌德与席勒一起确定了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上的光辉地位。 进入十九世纪,歌德研究空想社会主义;关心东方文化 《西东合集》 十四首《中德四季晨昏吟咏》 积极接受新事物,不能克服内心的矛盾,摆脱庸人习气 但是能帮助他保持不断探索的精神,赶上时代的步伐。

浪游者夜歌(一) 一切的峰顶 沉静, 一切的树尖 全不见 丝儿风影。 小鸟们在林间无声 等着罢:俄顷 你也要安静。
浪游者夜歌(二) 你乃是从天上降临, 熄灭一切烦恼伤悲, 谁有双重的不幸, 你也给他双重的安慰, 唉,我已经倦于浮生! 管什么欢乐和苦痛? 甘美的安宁, 来,进驻我的胸中! 钱春绮 译

中德四季晨昏杂咏 一 疲于为政,倦于效命, 试问,我等为官之人, 怎能辜负大好春光, 滞留在这北国帝京? 怎能不去绿野之中, 怎能不临清流之滨, 把酒开怀,提笔赋诗, 一首一首,一樽一樽。

外国文学歌德和《浮士德》PPT课件

外国文学歌德和《浮士德》PPT课件

二、生平与创作道路
(1749-1832)
歌德生活的时代,从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 初期。他的一生跨两 个世纪,正是欧洲处 于历史大变动的时代。 他是这一时代的产儿 和见证
封建制度日趋崩溃, 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 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 进思潮的影响,从而 加深了他对社会的认 识。
早期生活:生于法 兰克福中产阶级家 庭 ;(莱比锡大
最重要的思想价值在于运用艺术象征的 方式表现了他所理解的人类社会特别是 精神世界的矛盾运用形式及其发展演进 过程。 反映了当时德国及其欧洲资产阶级先进 思想家的历史追求和局限性 《浮士德》思想内容的核心,是具有启 蒙时代特征的人道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
对文艺复兴至19世纪初300年来欧洲新兴 资产阶级的精神发展历程作了深刻的回 顾与总结。
----- 《浮士德 》
靡菲斯特的形象
“作恶造善的力之 一体”---靡菲斯特 ,他是抽象与具体 相统一的消极、否 定精神的象征。
墨菲斯托作为《浮士德》里的反面主角 ,玩世不恭,诱人堕落,却又不失冷静 、深沉、恢谐和机智,是个典型的虚无 主义者的形象。墨菲斯托在自我介绍时 说:“我是永在否定的精灵!一切事物 只要它生成,理所当然就都要毁灭,所 以还不如无所发生。你们叫这做破坏、 罪行,简单扼要说就叫做恶,这就是我 本质的属性。”
诗集《西东合集》
长篇小说《亲和力》和 小说《威廉·迈斯特的漫 游时代》
诗剧《浮士德》第二部 (1832)
三、长篇诗剧《浮士德》
1、《浮士德》的创作 过程 第一部:1806年完成, 1808年出版 第二部:1831年完成, 1832年出版
《浮士德》简介
歌德的代表作,是他一生思想探索与艺 术追求的总结,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看作 是启蒙运动的艺术总结。 创作延续了将近60年之久。 此剧通过主人公努力追求的一生,概括 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欧洲先进知识分子 不满现实,极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理想社 会的过程。

歌德与《浮士德》

歌德与《浮士德》

浮士德的追求(下)
• 所以浮士德的追求,既是对维特式浪漫 主义追求的否定,又是它的继承和发展。 这种内在张力中所有矛盾的主轴就是浮 士德心灵的永恒矛盾及其对生命意义永 不满足的追问。 • 浮士德的追求经过了五个阶段,即追求 知识→爱情→权力与政治→艺术理想→ 社会理想。
浮士德难题(上)
• • • • “在我的心中啊, 盘踞着两种精神, 这一个想和那一个离分! 一个沉溺在强烈的爱欲当中,以固执的官能 紧贴凡尘;一个则强要脱离尘世,飞向崇高 的先人的灵境。哦,如果空中真有精灵,上 天入地纵横飞行, • 就请从祥云瑞霭中降临, • 引我向那新鲜而绚烂的生命!”
《浮士德》的结局
• • • • • • • “我也想到,只是徒然, 把人类精神的瑰宝搜集在身边, 等我坐下来的时候, 仍无新的力量从内心涌现; 我没有增高丝毫, 而对无垠的存在未曾接近半点。” 这是歌德较其他启蒙学者的高明之处,他意识到把握 无垠的宇宙并非容易。《浮士德》的结局是:他尚未 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已双目失明,并说出了那句“真美 啊!”就倒在地上,险些被魔鬼劫走。这个结局不像 中国古代的“愚公移山”那样乐观。
《少年维特之烦恼》
• 《少年维持之烦恼》 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 部在国际上发生巨大 影响的作品,18世纪 就出现了十几个国家 的三、四十种不同的 译本。我国在五四运 动以后不久就有了郭 沫若的译本。这部小 说发表后引发了全欧 性效应。
《浮士德》(一)
• 晚年歌德的主要作品 《浮士德》不仅是歌 德的代表作,也是德 国民族文学最主要的 代表作。然而即使最 杰出的作家也常常不 一定理解自己的作品, 不一定理解它对时代 意味着
• 在歌德看来,“把全人类的苦乐堆积在 我胸中”便获得了人生的最高限值。浮 士德较之哈姆莱特,没有那么多的孤独、 软弱和犹豫。因为牛顿等人的科学成就 使当时的学者有一种普遍的信心。那就 是:人能够掌握这个世界并且按照人的 意志去改造它。在这一点上,启蒙学者 把人的力量提到了应有的高度。但对于 实现它的艰辛却远远认识不足。

歌德与《浮士德》

歌德与《浮士德》

歌德与《浮士德》约翰·沃尔夫冈·封·歌德(1749-1832),德国伟大诗人,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不仅在文学的各个领域具有卓越成就,而且在哲学、自然科学等方面也有巨大贡献。

歌德出生于德国美茵河畔法兰克福的一个富裕的知识家庭。

歌德青年时期先后学过法学和哲学,受斯宾诺莎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

但他始终爱好文艺和自然科学,不断地写了充满青春活力和生活气息的优美抒情诗,如《五月之歌》、《野玫瑰》、《欢迎与别离》以及政治讽刺诗《跳蚤之歌》等作品。

当时,以莱辛为代表的德国启蒙运动的思潮正孕育着一场更大的运动,即德国文化思想史上有名的“狂飚突进”运动。

歌德以他有力的创作成果投入了这一运动,并成为前期的主要代表。

这一时期他的力作是:“向一个叛逆者表示哀悼和敬意”的历史剧《葛兹·封·伯里欣根》;以个性自由与封建等级制度的冲突为主题、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以希腊神话为题材,通过对天神宙斯统治宇宙的权威的否定,表示向统治人间的封建暴君宣战的抒情长诗《普罗密修斯》等。

这些作品具有冲决一切封建罗网的气概,充满着叛逆和反抗精神。

但歌德鉴于他的文学活动改变不了周围环境,深感痛苦。

他想通过一些实际工作进行社会的改良。

于是,177年秋,歌德应魏玛公爵的邀请,去这个只有十万人口的小公国担任枢密顾问,后又担任宰相。

从此他转向妥协。

但他在积极从事各种政务的同时,也进行多方面的自然科学的研究和诗歌创作。

1786年秋他怀着矛盾、苦闷的心情,改名换姓,逃往意大利,以暂时摆脱一下魏玛的恶浊气氛,在艺术和自然中获得新生。

1788年从意大利回国后,除担任魏玛艺术和科学总监等职外,把主要精力放在创作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上。

1789年完成了始于意大利的剧作《塔索》,通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诗人塔索和一个宰相之间的关系来反映文艺创作和实际工作之间的矛盾,这实际上是作者的自我写照,因此歌德说此剧是他“骨里的骨”,“肉里的肉”。

歌德和《浮士德》..44页PPT

歌德和《浮士德》..44页PPT
歌德和《浮士德》..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浮士德的人生乐章
• • • • • • • • 第一阶段:知识需要:知识悲剧 第二阶段:情欲需要:爱情悲剧 第三阶段:政治需要:政治悲剧 第四阶段:美的需要:艺术悲剧。浮士德与古典美的代表海伦结合。但 海伦认为“幸福与美不能长久结合”,离开了浮士德。 第五阶段:自我成就需要:事业悲剧。浮士德围海造田,改造自然。创 造性的劳动生活,使他感到欢乐和满足。 不断由小我走向大我,不断由自我走向社会,不断由情欲走向精神。 浮士德形象从欧洲文化史的角度来看,概括了欧洲近300年来人类精神发 展的思想历程。 “一部灵魂的发展史,一部时代精神的发展史” (郭 沫若) 浮士德形象从人类个体的角度,概括了近代人的意义生存方式: 近代人 的圣经。上帝离人而去,人类需要自己拯救自己。人生成为一个执着的 过程。在路上。自强不息,以求的生命的拯救。(教材145页,宗白华评 价) 浮士德是十八世纪末十九初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他身上概括和体现 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资产阶级的精神特点:肯定人生、投身实践的 创造精神;否定错误、解剖自我的批判精神;追求理想、自强不息的探 索精神。浮士德对人生真谛和崇高理想的无限追求,反映了启蒙时期资 产阶级的探索精神。
第四节
法兰克福故居
歌德
魏玛故居
歌德像
一、生平和创作
• 歌德(1749-1832),德国伟大的诗人和剧 作家,小说家。一生博学多才、阅历丰富。 生于德意志中部莱茵河畔法兰克福市一个 富裕市民的家庭。父亲作过参议员。母亲 是市长的女儿。歌德从小受到过良好的教 育。1765年,他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 1768年因病辍学。
魏玛从政时期
• “熟练人生”阶段。1775年,歌德应魏玛公爵之邀到 魏玛公国,开始了从政生涯,先后担任枢密顾问, 枢密大臣。公国人数不过万余。 • 1786年,他无法忍受官场的生活,独自前往意大利, 在那里接受了温克尔曼的观点,重又激发了创作的 热情,写作了《埃格蒙特》、《伊菲格尼亚》、 《塔索》三个剧本,此外还写了《浮士德》的部分 内容。 • 1788年,歌德从意大利返回魏玛,辞去职务,专事 写作和自然科学的研究。1797年,完成了长篇叙事 诗《赫尔曼与窦绿苔》。这一时期,歌德开始放弃 “狂飙突进时期”的幻想,转而追求古典理想。遵 循“三一律”进行戏剧创作。

魔鬼靡非斯特 • 魔鬼靡非斯特是浮士德的对立人物,是对于 人生意义否定的象征。 • 靡非斯特的精神特征:否定精神。本质是 “作恶”,具有“造善”的作用。他从作恶 的动机出发,诱惑浮士德沉沦,实际上却推 动浮士德向上。因此,他是“作恶造善的力 之一体”。 • 作者的代言人:揭露社会罪恶。“理论是灰 色的,生活之树常青。”
本章阅读书目与习题
• 本章阅读书目: • 《鲁宾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汤姆· 琼 斯》、《阴谋与爱情》、《少年维特的烦恼》、 《浮士德》、《爱弥尔》、《新爱洛伊丝》、《忏 悔录》。 • 本章练习题: • 1、名词解释:感伤主义文学、魏玛古典主义 哲理小说、 狂飙突进、 • 2、简答题:启蒙文学的思想艺术特点。简要分析 卢梭在文学史上地位。 • 3、分析题(1)浮士德精神。为何说《浮士德》 是一部近代人的圣经?
与席勒合作时期及晚期
• 与席勒合作时期:1794年,歌德与席勒结识,开始两位伟 大作家的合作。1796年完成了长篇小说《威廉· 麦斯特的学 习时代》、《浮士德》的第一部。 • 晚期:1805年,席勒去世,对歌德打击沉重。此后10年,歌 德几乎没有创作,完全陷入消沉期。1811—1831年,他写作 了自传体小说《诗与真》,1821-1828年写作了《威廉· 麦斯 特》的第二部分《麦斯特的漫游时代》,1831年完成了《浮 士德》第二部。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概念。 • 《威廉· 麦斯特》是欧洲18世纪新型的“成长小说”或“教 育小说”。是歌德全部创作中地位仅次于《浮士德》的重要 作品。小说塑造了一个不断追求人性完善和崇高社会理想的 探索者形象。小说的最后结论是:为集体劳动,为人类幸福 才是真正的生活理想。 • 歌德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歌颂爱情;歌颂自然;对现实 封建统治的反抗和对世界、人生、历史与现实的哲理性思索。
早期
• 狂飙突进时期。受到了卢梭思想的影响。歌德与赫尔德。 • 《葛兹· 冯· 伯利欣根》取材德国历史,借鉴了莎士比亚的创 作,突破了“三一律”的限制,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中 第一部引起轰动的戏剧作品。歌德因此获得全国声誉。 •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第一部引起广泛国际反响的文学作品。 小说采用维特致友人与绿蒂的书信以及维特日记的方式写成。 维特是德国18世纪进步知识青年的形象,他崇拜大自然,热 爱纯朴的农民和天真的儿童,向往着人的自然天性能得到解 放。维特的自杀是对他那个令人窒息的社会所进行的孤独而 消极的反抗,也是他憎恨社会又找不到出路的必然结果。小 说通过维特这个叛逆者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矛盾,对当时的德 国丑恶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封建的德国社会进行了公 开的挑战。 • “维特热”。
3、《浮士德》的艺术特点
(1)在体裁上,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诗歌形式来表现 复杂变化的内容。 (2)象征手法的运用是贯穿全剧的主要特色。 (3)在结构上诗剧突破一切常规,没有贯穿首尾的 情节线索,而是以浮士德探索理想为中心,跨越时 空界限,形成独有的特色。 (4)在形象塑造上,诗剧从矛盾发展的辩证关系中 刻画人物形象的。 (5)人物描写上的另一特色是以大自然宏伟壮丽的 景象为背景来展开人物的活动和发展。运用象征的 艺术手法来体现诗剧的哲理意蕴。
பைடு நூலகம் 二、诗剧《浮士德》
• 与《伊利昂纪》、《神曲》、《哈姆莱特》并列为欧洲古 典四大名著。是一部有关于人生意义追索的悲剧。 • 1、创作过程 • 《浮士德》取材于德国的民间传说,主人公原是德国民间 流传的一个跑江湖的魔法师。歌德幼年看过有关浮士德的 戏剧和传奇。在斯特拉斯堡上学时就产生了写作的念头。 1773年着手写作。1775年写成部分初稿。1786年重新恢复 写作。1806年完成了第一部。 • 此后作者又反复构思,在1825年着手写第二部,直到1831 后才完成全书,历时60年之久,该书贯穿了歌德的创作生 涯全过程。
2、浮士德的思想内容
浮士德的悲剧实质:是人生的有限与追求的永无止境(永不 满足)之间的矛盾。从积极方面来讲,他体现了资产阶级上 升时期,永不满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而从消极的方面 来讲,他也确实反映了近现代人的悲剧性生存状态。因而具 有形而上的意义。 歌德在全剧的开头两次赌赛中提出了诗剧的基本思想。 《天上的序幕》:魔鬼与天帝的赌赛,天主表示,相信一个 永远向上、力图进取的人即使也会迷失但终能进入清明圣境; 而魔鬼靡菲斯特却认为,他能够把浮士德引向满足、怠惰和 堕落的道路。 《书斋》中魔鬼与浮士德的赌赛。 争论的焦点都是关于人与人生的本质问题。由此可见,歌德 把浮士德当成全人类的代表。浮士德上天入地。探索人生真 理的过程,就是人类对自己命运和人生意义探索的过程。浮 士德的探索过程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先进人物思想探索的历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