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先生浅解《论语》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鲍鹏山全解论语
鲍鹏山全解论语一、引言《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鲍鹏山先生是中国著名学者,他对《论语》进行了全解,深入剖析了其中的思想精华,并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得《论语》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鲍鹏山先生的《论语》全解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二、鲍鹏山先生对《论语》的全解1. 学而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是《论语·学而篇》中的一句名言。
鲍鹏山先生指出,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
单纯地追求知识而不加以思考,只会陷入迷茫;只有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并将其运用于实践中,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收获。
•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强调了仁爱之道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
鲍鹏山先生解释道,一个人的仁爱应该是真诚的、由内而外的,而不是仅仅依靠巧言和表面上的礼貌来掩盖自己真实的本性。
2. 为政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和小人在价值观上的区别。
鲍鹏山先生指出,君子注重道义和公正,而小人则只追求个人利益。
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以君子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在为政治国、从事社会活动时坚守正义和公平。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与小人在处理事务时的不同态度。
鲍鹏山先生解释道,君子注重整体把握问题,并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进行思考;而小人则只关注眼前利益,并不能够全面地看待问题。
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具备君子般的眼光和思维方式,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3. 八佾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这是《论语·八佾篇》中的一句名言。
鲍鹏山先生指出,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质和态度。
他认为,一个君子应该有威严和权威,但也不能过于沉重;应该虚心学习,并不断改进自己;应该坚守忠诚和诚信的原则,并选择与自己水平相当或更高的朋友交往。
4. 泰伯篇•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字解《论语》:“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中的“比周”如何理解,“比”与“从”有什么区别?
字解《论语》:“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中的“比周”如何理解,“比”与“从”有什么区别?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出自《论语·为政第二》中。
其义可理解为:“君子周正待人无偏私念,小人偏私结党不周正。
”也可白话一点说:“君子是很注意周遍团结,不勾勾搭搭的;而小人则是勾勾搭搭的,不会顾及周围周边的团结。
”由此,产生类似相关成语,如,比而不周,朋党比周,阿党比周,等读懂这句话的关键,是对“周”和“比”字的理解。
其中的“比”字要更不好理解些,它怎么会有“偏私结党,结党营私”之义?01理解“周”的行为按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形独体文,“周”,象田中密布有野生植物、可用但尚未施行成为田之形。
“周”,有“稠密、周遍、周行”之义。
▲ 周-甲骨文这里的“周”其实就是“用”字,指的是周遍、周边可用来施行之用田。
并不是指田中有庄稼植物,而是指可用之田中密布非庄稼类野生植物。
你可想象一下“周”字的自然画面——周遍之地,周围其中密布野生植物,尚未“井井有条”开发成“田”,将来是“可施、可行、可用”开发成“田”的。
▲ 周-小篆按小篆字形,会意合体字,用口为周,从用从口。
“用”,指可施行、可备用作田;指的是田外之地可施行,可备施行之可用田地。
“口”,表示“口可”,指的是“可行、可通、可用、可施”之义。
二者合一,“口”可施行之“用”为“周”;尚未施行“用”是“口”可施行开发成田为“周”遍可用。
本义:周密,周遍,周边,周到可行;周到而没有疏漏。
▲ 周-金文注意:按甲骨文并结合“用”小篆字形,“田”用密布野生植物,可施行用作。
表示田用之地周遍密布。
以此引申,比喻人与人之间关系,就是“周密、周到、周到可行”的意思。
“周”围绕“中”心,周围密而遍布,“周”有“环绕密布其中”之义;以此,“周”字含有“中庸”之义;“周正持中、周围其中”,可视为“中庸”。
“周”与“不周”“周”而待人时——周正持“中”以待人君子持“中”待人,待人无偏袒。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教师在工作中的启发理解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教师在工作中的启发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教师在工作中的启发理解引言: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传道者和育人者,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思维能力。
而在教师的工作中,对于《论语》中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有着深刻的启发和理解。
本文将以中括号为主题,分步骤解析这句话对于教师工作中的启示。
一、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周而不比,意味着君子应当在自身的修养中体现出深度和广度,不去追求与他人的比较。
在教师的工作中,这意味着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而不是仅仅追求外在的成就和名誉。
1. 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扎实地教好课程,就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教师应该通过自我学习和专业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使其成为学生所尊重和仰慕的知识储备者。
2. 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是社会风尚和学生榜样的代表,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道德操守。
教师应当以身作则,诚信守法,恪守职业道德准则,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3. 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外,还应该注重自己的人文素养。
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面,未来教育时代的教师才能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更全面的理解和指导。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人文教育,提高对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的理解和研究。
二、小人比而不周小人比而不周,意味着小人只关注与他人的比较,而忽略了对自身的全面发展。
在教师的工作中,这意味着教师不应该仅仅关注课堂教学的表面成果,而忽略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1.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关注他们在学术方面的成绩。
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多个方面。
教师应该通过启发式教学和项目导向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的人。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今儿个呢,咱说说那个“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流行解释说:周:普遍,公共利益;比:私人私利和偏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就是:君子大公无私,小人结党营私。
那是延伸汉儒篡改的曲解。
在孔子的时候,“周”字写法是‘田’的四个方格里各有一个大点,表示“封田分地”的王室贵族权利所属,那不但不是“公共利益”、反而是非常私有的特权利益;而“比”字的写法是两个并列下跪的人,表示的是社会地位的等级比较,跟私利结营无关。
所以呢,“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就是:君子享受封田有分地、不是给人下跪的;小人是给人下跪的、不给封田也不给分地。
明摆着,那讲的是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特权利益。
还有,当时,封田分地扩展到王室贵族以外,而孔子那话是反对这个历史发展趋向的,主张的是继续王室贵族才有的特权利益。
现在很多人瞧不上儒家就想方设法地编排它上面这段文字似乎就属此列不过说的又看似有些道理困惑客尘喻当2006-06-20 23:28:56君子和小人大致有三种解释:1。
最初君子和小人是指社会等级,君子是贵族,有身份和地位的人。
2。
后来引申为道德标准,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品德低下的人。
这种意思沿用至今。
3。
对他人和对自己的称谓,对别人表示尊敬称君子,自谦地称自己为小人。
读《论语》要通篇地理解孔子的原意,不可以断章取义,并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和社会背景。
很明显,在孔子的弟子中特别穷困潦倒的颜渊和曾参等人不是贵族,但他们被尊为君子。
再结合《论语》中反复出现的君子和小人一词,知道这里所指的君子和小人是指道德品质方面的标准。
这句话在历代的解释中最被认可也是最普遍的(历代对这一句的解释几乎没有什么争议)是:“君子(因为志同道合)团结而不是沟结,小人(因为利益关系)沟结在一起而不是团结。
”还可以参看“君子朋而不党”(朋的解释我前面写过,最好的注解是欧阳修的《朋党论》)曲解得最厉害的版本我也看到过,“批林批孔”时期的《论语注解》那里面就对每一句都是批判的。
论语选读-《周而不比》教材内容与课后问题整理
2021年浙江高考国学经典复习:《周而不比》教材内容与课后问题整理【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①,小人比而不周。
”(2.14)【注释】①周而不比:“周”和“比”都有密合的意思。
这里“周”指以义合,“比”指以利合。
“周而不比”的意思可与下章“群而不党”互参。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匀结而不团结【2】子曰:“君子矜(jīn)而不争,群而不党。
”(15.22)【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庄重自持但不争强好胜,合群团结但不结党营私。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3)【参考译文】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正确地做到喜爱人,才能正确地做到厌恶人。
”【4】子曰:“视其所以①,观其所由②,察其所安,人焉廋③哉?人焉廋哉?(2.10)【注释】①以:为。
②由:经由,经历。
③廋(sōu):隐藏。
【参考译文】孔子说:“看他的行为,观察他的经历,考察他的习惯兴趣,一个人能躲到哪里呢?一个人能躲到哪里呢?”【5】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①。
观过,斯知仁矣。
”(4.7)【注释】①党:类。
【参考译文】孔子说:“人的过错,各自取决于他所属的类别。
观察一个人的过错,就可以知道他是不是具有仁德了。
”【6】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15.17)【参考译文】孔子说:“一帮人整天待在一起,说话不涉及道义,只喜欢卖弄小聪明,难以有所成啊!”【7】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①,友善柔②,友便佞③,损矣。
”(16.4)【注释】①便辟( pián bì):谄(chǎn)媚逢迎。
②善柔:假装和善。
③便佞( pián nìng):巧言山辩。
【参考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跟正直的人交朋友,跟诚信的人交朋友,跟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便有益了。
跟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跟态度伪善的人交閉友,跟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理解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理解一、概念阐释1. 君子的含义君子在我国古代哲学中,是指品德高尚,行为端正,有高尚道德和修养的人。
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孔子曾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话道出了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
2. 周与比的含义“周”指的是宽宏大量、包容众生的品德;“比”指的是斤斤计较、攀比虚荣的心态。
君子注重的是内在修养和品德的提升,不会随意与他人攀比;小人则一味地攀比他人,而忽略了内在道德素养。
二、君子周而不比的内涵1. 宽容与包容君子的“周”包含了宽容的品质。
君子能够包容众生的不同,不在乎他人的优劣,而是以平和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个人。
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优势而傲慢自大,也不会因为他人的劣势而轻视他人,而是以平等的心态对待一切。
2. 内在修养君子周而不比的内涵还体现在他们对内在修养的追求上。
君子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修养,不会因为外在的成就或失败而改变自己的内在品质。
无论面对成就还是挫折,君子都能坦然面对,不受外界情绪的影响,保持内心的平和与从容。
3. 高尚情操君子周而不比还表现在他们高尚的情操上。
君子能够超脱世俗的攀比之心,从容地做自己,不会因为他人的成功而感到嫉妒,也不会因为他人的失败而感到幸灾乐祸。
君子能够平心静气地看待一切,保持一颗清净的心灵。
三、小人比而不周的表现1. 虚荣心理小人比而不周的主要表现在他们攀比虚荣的心理。
小人会因为别人的成功而感到嫉妒和自卑,会因为自己的失败而感到沮丧和不满,心态难以平和。
他们总是关注外在的得失,忽略了内在的提升和修养。
2. 自卑感小人比而不周还表现在他们内心的自卑感上。
小人总是拿自己与他人相比较,看到他人优秀的地方会产生自卑感,甚至丧失自信心。
在攀比中失去自我,容易被外部环境左右,缺乏独立和坚定的品质。
3. 浅薄的情感小人比而不周还表现在他们情感的浅薄上。
由于攀比的心态,小人的情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起伏不定,很难做到情感的深厚和坚定。
他们总是在攀比中追求虚幻的情感满足,忽略了内心深处真正的需要。
论语名句: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名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周(1)而不比(2),小人(3)比而不周。
”【注释】(1)周:合群。
(2)比:音bì,勾结。
(3)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解释翻译】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这一章是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就品德而言,君子是有德之人,小人是无德之人。
在《论语》里面,把君子和小人对比着来说,有许多的章节。
这里讲『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讲周和比两个字。
什么叫周,什么叫比?古注里面有不同的说法,都说得很好,我们可以合起来看,这样去体会君子之德。
首先一个,周和比当作公和私来讲,这是第一种讲法,周是公,比是私。
也有的讲是义和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当义和利来讲。
那么也有的说普遍与偏党,周是普遍,比是偏党。
雪公老人主张依公私这种讲法,就是周是讲公,比是讲私。
君子大公无私,这就是「周而不比」,那么小人是反过来。
所以君子办事,存心都是为公,没有私心,没有自私自利。
平常修养,也是致力于去其私心,存其公心,这就是周而不比的意思。
那么小人办事,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对自己有没有好处,他不是第一念为公。
在公与私有冲突的时候,他选择私而废弃公。
那么没事的时候,小人心里所想的,所盘算的都是自私自利的这些打算,没有为社会大众,为天下人考虑过,这叫「比而不周」。
为什么小人会这样?他心量太小了,为什么叫小人?小心量,只想到自己。
顶多想到自己一家,再大的他就想不到了,他不同意去想。
君子心量大,起心动念为天下。
他不是为一身、一家、一国,他是为天下。
那么圣人,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他所想的都不止一个天下,这一天下就一个地球,还是小。
那地球以外的,其它的星球,其它的世界?所以这心量还不够大。
圣人心量是涵盖整个宇宙,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周而不比,这周到极处了。
雪公又引古注,孔安国他的说法,这是西汉的经学家,孔老夫子的十一世后裔,说「忠信为周,阿党为比」。
《论语》中的“君子”思想
《论语》中几种主要思想主张的解读(二)关于“君子”《论语》中的许多篇章谈及“君子”,在这里,“君子”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重在强调一种人格追求,教人做一个不同于平凡人的人。
《论语》中提出的君子言行的标准实则是对人的道德修养的高要求。
原著回顾: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评析】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们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2.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根本,按照礼来实践它,用谦逊的态度谈论它,靠诚信来成全它。
这才是君子啊!”孔子说:“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
”孔子说:“君子忧虑死后名声不传扬于后世。
”孔子说:“君子把一切都求之于自己,小人把一切都求之于别人。
”孔子说:“君子庄重自持但不争强好胜,合群团结但不结党营私。
”孔子说:“君子不因为言论可取就选用一个人,也不因为人不可取就拒绝他的言论。
”【评析】什么是“君子”呢?孔子认为,君子应当注重义、礼、逊、信的道德准则;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做到立言、立德、立功“三不朽”,传名于后世;君子行为庄重,与人和谐,但不结党营私;君子不以言论重用人,也不以人废其言,等等。
当然,这只是君子的一部分特征。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评析】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于义,要重义轻利。
一味地追求个人利益就可能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对于个体而言,孔子认为“放于利而行,多怨”,欲利于己,必害于人,故多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注释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是孔子所说,表明孔子做人处事的中道原则。
“周”是周全、普遍的意思,就是对人一视同仁,不分亲疏厚薄。
“比”是偏袒、偏护的意思,即结党营私,搞小团体。
“君子周而不比”,就是说君子对人一视同仁,不会偏袒某一方。
“小人比而不周”,就是说小人结党营私,对人不能一视同仁,他们只跟自己好的人亲近,只跟自己不好的人疏远。
孔子认为,君子是公正无私的,对人一视同仁,不会因个人好恶而偏袒某一方。
小人则不同,他们总是结党营私,以自我为中心,只跟自己好的人亲近,只跟自己不好的人疏远。
这种小人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也是不符合社会公正原则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君子,应该做到公正无私,对人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一方。
同时,我们也应该警惕小人的行为,不要结党营私,而是要以公正、公平、公开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感悟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感悟
一、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春秋时期孟子的《论语》。
它提醒我们不要以视而不见,不要以小人的思想观念来衡量君子的行为;君子应当全面、深入地考察事物,使事物的本质及其影响得以明确。
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感悟
1、深入认识事物本质。
君子要深刻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即使是最小的事物,也应当认真思考,不能因为它体积小,细节忽略,只关注表面的现象,关注不到本质问题,这是不合理的。
2、要全面考虑后果。
一个君子要做的决定,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弊,还要考虑到由此带来的积极或消极的后果,根据后果决定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这时智慧才会表现出来。
3、要做到心平气和。
在做出任何决定时,一个君子要做到心平气和,不能被小人的思想观念而影响,不能因小失大,不能因噎废食,要从客观的角度来权衡利弊,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
4、尊重自己的决定。
无论自己的决定是正确还是错误,都应该尊重自己的决定,不要因为别人的压力而改变原有的判断,这样无论成败,都应该心平气和,谦虚而不自满。
总之,“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既要有深刻的认识,也要有全面的考虑,这才是作出正确决定的基础。
论语11.26内涵解读
论语11.26内涵解读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这一句话是讲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君子能够团结众人,但是不会搞帮派,不会拉帮结派,不会结党营私。
而小人则相反,只会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但是不能够团结众人。
这一句话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政治思想。
在古代社会中,政治斗争激烈,各种政治力量之间互相争斗,形成了不同的政治派别和集团。
而君子则代表了一种中立、公正、无私的政治态度,他们不会因为个人私利或者派系利益而行动,而是从整个社会的利益出发,考虑国家、民族的未来。
因此,君子能够团结众人,不会搞帮派,也不会被帮派所左右。
而小人则代表了一种自私、狭隘的政治态度,他们只会考虑自己的私利和派系利益,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
小人之间互相勾心斗角,互相攀比,难以形成团结的力量。
因此,小人虽然能够结党营私,但是不能够团结众人,最终也会因为自己的狭隘和自私而失败。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这句话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团结的重要性。
作为君子,应该注重团结合作,而不是互相拆台、互相攻击。
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才能够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而作为小人,则往往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利益,最终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矛盾。
总之,《论语》第11.26这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政治思想和人际关系的准则。
它强调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和不同之处,强调了团结合作、中立公正、无私奉献等价值观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中,这些价值观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论语第二十章原文与解析
论语第二十章原文与解析第二十章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原文解析:本章是《论语》中的第二十章,记录了孔子的言论。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话是孔子对于君子和小人之间不同品质的区别做出的评价。
首先,我们来解读“君子周而不比”。
在这句话中,“周”是指广泛的涵盖、周全的包容和考虑。
这里是指君子的行为和言论应该考虑到整个社会的利益和公共价值,而不是仅仅以自身为标准去评判。
而“不比”则强调了君子的宽容和谦逊。
君子不会与他人做过多的比较,不会用其他人的缺陷来显扬自己的优点,也不会只看到他人的不足而忽视了他人的优点。
相反,君子会以合作、协调和共赢为出发点,尊重他人,欣赏他人的长处并与他人相互补充。
相对应的,“小人比而不周”,则是指小人常常与他人相互攀比,只看到他人的缺点,而被自己的狭隘和利己主义所束缚。
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利益,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和整体的利益。
总结一下,这句话传达了孔子对于君子和小人之间的道德差异的观点。
君子注重整体利益,宽容谦逊,不与他人攀比,而小人则狭隘自私,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整体的利益。
结语:孔子在《论语》中通过对话和记录揭示了他的思想和人格观念。
第二十章中,他通过对君子和小人不同品质的比较,展示了他对于为人处世的准则和道德追求。
这句简短而深刻的话语,启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宽容,以整体利益为出发点,不与他人攀比,从而实现和谐共处的目标。
这对于我们如何塑造自己的人格和价值观,以及如何与他人相处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君子不器周而不比意思
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要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不徇私护短。
原句出自:《论语·为政》。
1、子曰:“君子不器。
”
释义: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
为学而成德之人。
是通过学问思辩,修身践行而集道德仁义于一身,明达天道地道人性,能文能武,通才达识,不局限于一技一艺。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释义: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周与比,一褒一贬,周褒君子,比斥小人,译为“团结和勾结”,比较恰当。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的团结只为共同目标的“义”,小人的勾结,则不过是为了个人的私利罢了。
《论语》求知|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求知|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14 子曰:“君子周(1)而不比(2),小人比而不周。
”【注释】(1)周:合群。
杨伯峻:“周”是以当时所谓道义来团结人,“比”则是以暂时共同利害互相勾结。
“比”旧读去声bi (必)。
陈晓芬:周:因忠信而亲密的样子。
钱穆:忠信义。
(2)比(音bì):陈晓芬:勾结,即以私利相亲。
钱穆:比,阿党义。
(3)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译文】钱穆先生试译:先生说:“君子待人忠信,但不阿私。
小人以阿私相结,但不忠信。
”杨伯峻先生译文:孔子说:“君子是团结,而不是勾结;小人是勾结,而不是团结。
”孔子说:“君子天下为公,泛爱众人,而不结小群营私利;小人结党营私而不能兼利天下。
"【评析】钱穆先生说:《论语》每以君子小人对举,或指位言,或指德言。
如谓在上位,居心宜公,细民在下,则惟顾己私,此亦通。
然本章言君子以忠信待人,其道公。
小人以阿党相亲,其情私则本章之君子小人,乃以德别,不以位分。
周,有周遍、周普的意义。
应当是指君子泛爱众人,能与众人能和睦相亲。
比,有结小群、结朋党,营私利的意义。
我认为这段文字也讲这样的意义:君子泛爱众人,以利天下为公为原则,不结党群,不营私利。
而小人营私利,结小群,缺乏兼利天下的公心。
所谓,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1),思而不学则殆(2)。
”【注释】(1)罔:陈晓芬译:迷惘。
一说诬罔,即不辨真义,诬罔所学之道。
今从前说。
杨伯峻先生译:诬罔的意思。
“学而不思”则受欺,似乎是《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意思。
钱穆先生译:此字有两解。
一、迷惘义。
只向外面学,不反之己心,自加精思,则必迷惘无所得。
一、诬罔义。
不经精思,不深辨其真义所在,以非为是,是诬罔其所学。
后解由前解引申而来,当从前解。
(2)殆:陈晓芬译:疑惑。
一说疲殆。
今取前说。
杨伯峻先生译:《论语》的“殆”字有两个意义,下文第十八章“多见阙殆”的“殆”当“疑惑”解。
如何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
如何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话?楼主好!前面朋友们的回复很好,再补充几点,供参考。
因解析角度不同,对此话会有不同的理解,略说七种:【解读方法】(1)对“君子、小人、周、比”的解释应符合孔子在典籍中的直接义,不能是引申再引申之类的发挥义,否则不准确。
(2)解释“君子和小人、周和比”的对立义时要标准一致,否则不准确。
(3)应从浅入深的解释,把孔子的教育思想立体展现出来,否则看不懂圣人讲话的真实意图。
1、从“人心”角度解义。
“君子”指有仁心者,“小人”指无仁心者;“周”指容人之心,“比”指对立(不容人)之心。
此时该话为“君子常有仁心,故有容人之心,无对立之心;小人常无仁心,故有对立之心,无容人之心”。
2、从“人行”角度解义。
“君子”指有义行者,“小人”指无义行者;“周”指亲和之行,“比”指敌对之行。
此时该话为“君子常在义行,故亲和而不敌对一切人;小人常无义行,故敌对而不亲和一切人”。
3、从“心与行”关联角度解义。
“君子和小人”指仁心的有无者,“周和比”指与之对应的行为。
此时该话为“君子常有仁心,故有容人之行,无对立之行;小人常无仁心,故有对立之行,无容人之行”。
4、从教育理想角度解义。
“君子”是教育的理想目标,“小人”是教育的对象受体,“周”是教育所提倡的标准,“比”是教育所反对的标准。
此时该话为“教人作君子,应教他有容人之心之行,无对立之心之行;教人不作小人,应教他无对立之心之行,有容人之心之行”。
5、从人性判定角度解义。
需反着理解,即“有容人之心之行、无对立之心之行者,为君子;有对立之心之行、无容人之心之行者,为小人”。
6、从该话语境角度解义。
因《论语,为政第二》全篇都在讲“人的正行”,故此话也是孔子在侧重讲“自我修行”的要领,“君子、小人、周、比”都针对修行人自己而言,即“欲作君子者,需内有容人之心而无对立之心,外有亲和之行而不敌对一切人;欲省小人者,需内察有无容人之心与对立之心,外察有无亲和之行与敌对之行”。
《论语·为政篇第二》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篇第二》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每日一句论语”专栏系列连载的第29篇文章大家好,欢迎打开#每日一句论语#专栏,每天花5分钟一起学论语,受益每一天!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①,小人比而不周。
”【注释】①周:团结多数人。
比:勾结。
【译文】孔子说:“君子能普遍地团结他人而不与人互相勾结,小人与人互相勾结却不能团结他人”【解读&感悟】本章中,孔子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之一,就是小人因私利而结党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
而君子则相反,做事总是以大众利益着想,能与众人和谐相处,但不与人相勾结。
人处在社会中,必不可少的需要在群体里与他人合作,君子和小人的处事之道就各不相同,对于我们来说,首先是以君子为目标,做到与人融洽团结相处;其次,要多结交君子,才能互相学习、勉励,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温馨提示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谢谢。
—END—往期精彩回顾#每天一本书#专栏《每天一本书专栏·11月大盘点| 陳小剑》《养育女孩:教你培养优雅、自信、独立和内心强大的女儿》《轻松戒烟法:帮助全球超过1000万人成功戒掉烟瘾》《富人的思维模式和你真的不一样》《六个技巧,助你成为快速阅读的高手》《稻盛和夫:人为什么要认真工作?》《高效学习法,提升你的终身学习力》《运用设计思维,设计出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癌症那些不为人知的前世今生》《激活十大内驱力,做一个“电量十足”的人》#每日一句论语#专栏《《论语·为政篇第二》2.9: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论语·为政篇第二》2.10: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为政篇第二》2.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篇第二》2.12:子曰: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篇第二》2.13:子贡问君子。
什么叫“周而不比”和“比而不周”
什么叫“周⽽不⽐”和“⽐⽽不周”《论语·为政篇第⼆·⼀四》,⼦⽈:“君⼦周⽽不⽐,⼩⼈⽐⽽不周。
”【钱穆译】先⽣说:“君⼦待⼈忠信,但不阿私。
⼩⼈以阿私相结,但不念信。
”【杨伯峻译】孔⼦说:“君⼦是团结,⽽不是勾结;⼩⼈是勾结,⽽不是团结。
”【傅佩荣译】孔⼦说:“君⼦开诚布公⽽不偏爱同党;⼩⼈偏爱同党⽽不开诚布公。
”《说⽂》⽈:周,密也。
⽐,密也。
段本《说⽂注》,其本义谓相亲密也。
余义俌也,及也,次也,校也,例也,类也,频也,择善⽽从之也,阿党也,皆其所引申。
⼆⼈为从。
反从为⽐。
从上⾯看,“周”的解释各不相同,“⽐”的解释基本⼀致,偏爱,勾结,阿私等。
如果从“⽐”倒推过去,就应该不难发现“周”如何解释了。
因为⼆者互为相反的关系,⽐是勾结、偏爱,那么“周”应该是周全、普遍的意思。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注道:周,普遍也。
⽐,偏党也。
皆与⼈亲厚之意,但周公⽽⽐私⽿。
君⼦⼩⼈所为不同,如阴阳昼夜,每每相反。
然究其所以分,则在公私之际,毫厘之差⽿。
故圣⼈于周⽐、和同、骄泰之属,常对举⽽互⾔之,欲学者察乎两闲,⽽审其取舍之⼏也。
是说“周”是为了公,“⽐”是为了私。
君⼦与⼈团结在⼀起,是出于公⼼,⽽不为私。
⼩⼈反是。
由本章形成了现代汉语的⼆个词语,⼀个是周⽐,是指结党营私。
另⼀个是⽐周,它可以指结党营私,也可以是指集结、联合,也可以作亲近讲。
举⼏个例⼦来说明⼀下“君⼦周⽽不⽐,⼩⼈⽐⽽不周”。
《颜渊篇第⼗⼆·五》,司马⽜忧⽈:“⼈皆有兄弟,我独亡。
”⼦夏⽈:“商闻之矣,‘死⽣有命,富贵在天。
君⼦敬⽽⽆失,与⼈恭⽽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何患乎⽆兄弟也。
”司马⽜很忧愁,说:“别⼈都有兄弟,就是我没有。
”⼦夏说:“我听到的说法是:‘死⽣各有命运,富贵由天安排。
君⼦态度认真⽽⾔⾏没有差错,对⼈谦恭⽽往来合乎礼节,那么四海之内的⼈都可以称兄道弟。
’君⼦⼜何必担⼼没有兄弟呢?”君⼦为什么能和四海之内的⼈都可以成为朋友,是因为出于公⼼,依礼遵义⾏事。
孔子区分“君子”与“小人”的十条标准
孔子区分“君子”与“小人”的十条标准
孔子区分“君子”与“小人”的十条标准
第一,看胸襟: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释义: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忧惧不安。
第二,看交友: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释义: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第三,看标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释义:君子看重的是道义,而小人看重的却是利益。
第四,看是非: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释义: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
小人则相反。
第五,看言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释义:君子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和谐。
第六,看气质: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释义: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第七,看志向: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释义:君子日日长进向上,小人日日沉沦向下。
第八,看追求: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释义:君子恋念仁义道德,小人恋念田宅乡土;君子恋念法令制度,小人恋念小恩小惠。
第九,看人品: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释义:孔子说:“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
”
第十,看抉择: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释义:君子走投无路时,仍然坚持原则;换了是小人,就胡作非为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空先生浅解《论语》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当中有两个相对的字,周和比。
我们先来讲比,在甲骨文中比就是两个一样的人站在一起。
“小人比而不周”,我们现在说小人好像是骂人的意思,在古时候小人是指不懂得修身的人。
不懂得修身之人比而不周。
比如说我性格很直爽,我只喜欢和我一样性格的人;比如说我爱喝酒,我只喜欢和爱喝酒的人在一起;比如说我是富人,我不和穷人一起玩耍,再比如说我是一个穷人,我看不起有钱人。
我们找和自己相近的人,相近的爱好,相近的事情,只喜欢这些相近的,而不喜欢和我们不同的,这个都称之为比,
为什么会有比呢?因为有私在,有了共同的利益就产生了比。
比如说有自己的私欲在,我在一个企业当中不努力工作,我就会找一个和我一样不努力工作的人开始结党。
如果我们再往深入了讲,因为还有一个我在,还有我喜欢的事情,我看不起的人,我在意的东西,我的喜好。
有了我就有了私,有了私就有了比,心里存私而产生比。
周是普遍的意思,我们说画一个圆,我们称为画一个圆周,我们看看这个圆,是不是它的面积更广,范围更大。
当我们心中存着道存着义,存着仁存着公的时候,我们就减少了自己的私欲和喜好。
我们在一个企业当中去做事情,如果心里存的是道,是希望这个企业变得更好,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就没有了比,不会因为他的性格和我不相同而讨厌他,不会因为他跟我有不同的爱好而讨厌他,因为我们心里存
的不是私欲。
此时你自然就是为公的,自然就是为道的,做事情就是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