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古诗词: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端午原文、赏析
浣溪沙·端午原文、赏析浣溪沙·端午原文、赏析浣溪沙·端午原文、赏析1浣溪沙·端午原文宋代: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译文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
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
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
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注释浣溪沙: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
碧纨(wán):绿色薄绸。
芳兰:芳香的兰花。
端午节有浴兰汤的风俗。
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
云鬟(huán):女子的发髻。
赏析这首词主要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
上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全词采用对偶句式,从中能依稀看到一直尽职尽忠地陪伴在词人左右的侍妾朝云的影子。
上片,预示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活动,气氛十分浓郁。
端午,处于初夏季节。
穿着自然华丽,以衬托参与者的身份。
于朝云来说,最好是绿色细绢——“碧纨”,正好与她的雅静性格相符。
天气稍热,易出“轻汗”,“微透”着“碧纨”。
“透”字用得贴切,将半明半暗的肤体朦胧美衬托出来了。
“明朝端午浴芳兰”,显得有愉悦的审美性。
它不仅体现了朝云由芳体而及兰心的纯洁高贵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兰令节俗的淳朴纯真美。
朝云浴处,余香犹存。
沐芳浴兰,遍及社会。
参与者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正如词人词中所写:“流香涨腻满晴川”。
这正是古老节日文化发扬光大的表现。
下片,写词人偕朝云参与具体的端午节俗活动。
词人着重写了两项端午节俗健身活动。
其一,“彩线轻缠红玉臂”,“以五彩丝系臂”。
它辟邪驱鬼,使朝云“玉臂”“红”而长命。
【端午节的古诗文】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端午节的古诗文】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关于端午节的古诗文一一、原文屈原塔宋代:苏轼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二、注释三、翻译楚地的人都为屈原感到悲哀,这种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没有停止。
他的精神魂魄飘到了什么地方?只留父老在哽咽哭泣。
直到今天,在仓绿色的江流上,人们还投下饭食拯救饥饿的鱼龟虾蟹不让它们吃屈原的尸体。
遗留下来的风俗成了比赛划龙舟,人们哀叫的声音甚至要把楚地的山震裂。
屈原是古时的豪迈之人,当时慷慨赴死的意图非常强烈。
世上的俗人怎么能知道他这种想法呢,都以为屈原恋恋不舍,不愿意与这个世间告别。
南宾县之前属于楚地,山上有留下来的古塔。
这塔应该是侍奉佛祖的僧人担心屈原的精魂就要消散,所以修建的。
这件事虽然没有凭据,但这份心意已经很真切了。
古往今来的人有谁是不死的?没有必要去比较是到底是长寿好还是死亡好。
人的名声实在是不会消忘的,而身份财富只是短暂的荣盛。
屈原正是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即使是死也要保持自己的气节与节操。
四、赏析①楚:楚国,楚地,如今的湖南湖北一带,也泛指南方。
②屈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生于公元前340年,死于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相传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
③歇:停止,休止。
《说文》:歇,息也。
④精魂:精神魂魄。
⑤沧江:泛指江河,江流,因为水为苍色,所以称“沧江”。
沧,水深绿色,通“苍”。
⑥投饭:投下饭食喂河里的生物让它们吃饱了就不在吃屈原的遗体。
古时荆楚之人有在农历五月初五将煮好的糯米饭和蒸好的粽糕投入江中祭祀屈原的习俗。
⑦饥渴:饥饿的鱼龟虾蟹,属偏义复词,特指“饥”。
⑧就死:赴死。
就,即也。
《端午三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端午三首》原文、翻译及赏析《端午三首》是南宋赵蕃的一组关于端午节的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端午三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端午三首宋代:赵蕃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译文都说作诗是为了赠汨罗江,作为当今的快乐又奈何。
我曾经听说对木雕神像祈求幸福,试着向艾人祝福啊!明明是忠言,却不被楚王采纳,最后落得个沉江而死的下场,但是留下的文章却像星星一样永垂不朽。
再倒一杯昌歜酒?为屈原而击节歌唱吧!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
我想要找人谈谈这些心事,去玩只有屋舍南北的鹁鸠。
注释谩说:犹休说。
木居士:木雕神像的戏称。
艾人:端午节,有的用艾束为人形,称为“艾人”。
沉死:沉江而死。
星斗罗:星星一样永垂不朽。
风兼雨:下雨刮风。
陈昔冤:喊冤陈情。
舍:房屋。
鉴赏《端午三首》是南宋赵蕃的一组关于端午节的诗。
第一首诗是写端午节人们对屈原的祭念,表现了人们对屈原的同情。
第二首诗是端午时候诗人对于屈原忠不见用陈江而死,但是诗文传千古的感概和惺惺相惜之感。
第三首诗是诗人端午时候读历史有所感触,却找不到人倾诉。
这里有一种可能是这个诗人也受到冤屈,跟屈原的处境相似。
作者介绍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
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
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
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
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
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
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
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
谥文节。
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
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
【于端午节的古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于端午节的古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1、《端午日赐衣》唐·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2、《端午》唐·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3、《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李隆基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4、《竞渡诗》唐·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5、《已酉端午》明·贝琼风雨之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下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6、《端午》唐·文秀节分是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是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7、《竞渡歌》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8、《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9、《五丝》唐·褚朝阳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10、《午日观竞渡》明·边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端午原文、翻译及赏析、朗读
端午原文、翻译及赏析、朗读
太行之阳有盘谷。
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
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
”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
”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
喜有赏,怒有刑。
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
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
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
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浣溪沙·端午》原文翻译赏析
《浣溪沙·端午》原文|翻译|赏析《浣溪沙·端午》这首词主要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
全词采用对偶句式,从中能依稀看到一直尽职尽忠地陪伴在词人左右的侍妾朝云的影子。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浣溪沙·端午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参考。
《浣溪沙·端午》原文宋代: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译文及注释译文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
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
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
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注释⑴浣溪沙: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⑵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
⑶碧纨(wàn):绿色薄绸。
⑷芳兰:芳香的兰花。
端午节有浴兰汤的风俗。
⑸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
杜牧《阿房宫赋》:“弃脂水也”。
赏析上片,预示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活动,气氛十分浓郁。
端午,处于初夏季节。
穿着自然华丽,以衬托参与者的身份。
于朝云来说,最好是绿色细绢——“碧纨”,正好与她的雅静性格相符。
天气稍热,易出“轻汗”,“微透”着“碧纨”。
“透”字用得贴切,将半明半暗的肤体朦胧美衬托出来了。
“明朝端午浴芳兰”,显得有愉悦的审美性。
它不仅体现了朝云由芳体而及兰心的纯洁高贵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兰令节俗的淳朴纯真美。
朝云浴处,余香犹存。
沐芳浴兰,遍及社会。
参与者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正如词人词中所写:“流香涨腻满晴川”。
这正是古老节日文化发扬光大的表现。
下片,写词人偕朝云参与具体的端午节俗活动。
词人着重写了两项端午节俗健身活动。
其一,“彩线轻缠红玉臂”,“以五彩丝系臂”。
它辟邪驱鬼,使朝云“玉臂”“红”而长命。
与用五色花线缠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义。
励志古诗词《端午节》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端午节》原文及赏析
《端午节》
昔汉画船五龙驾,惟楚子复何言?
横领丝雁出苑树,执酒季女便应舞。
万岁福齐海内传,揖陈王光耀远方。
轩辕剑气定五洲,黄河沙漠处处尘。
赏析:
《端午节》是中国古代又著名的一篇诗歌,由杨继渊创作于公元前242-208年。
诗中描述的是中国古时候传统的端午节场景:汉朝大将军车骑五龙,伴随着结伴飞越楚国上空的群雁;繁花盛放的苑园,领舞友谊歌舞抖落尘埃;万尊盛礼送拜祝寿,轩辕刀气端午节活动。
诗人以咏叹的语言,把传统的大家庭欢乐气氛表现的很生动。
他文采的涵盖,足可显示出他奇特的艺术天赋:头段以汉画船之形意,起首高士;下文则以横领丝雁之姿,凸显鹦鹉洲之风;再到后两句,用残品势夺一笑,句句神彩,气势如兰。
历史犹存,自此,朗朗上口,脍炙人口,令不少后世诗人借鉴。
整首诗歌,传达出星火四溢,大家庭群策群力,友爱社会,及团结和谐的思想主旨,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宋词:苏轼《浣溪沙·端午》原文译文赏析
宋词:苏轼《浣溪沙·端午》原文译文赏析《浣溪沙·端午》宋代: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译文】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
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不满河面。
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
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注释】浣溪沙: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
碧纨(wàn):绿色薄绸。
芳兰:芳香的兰花。
端午节有浴兰汤的风俗。
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
云鬟(huán):女子的发髻。
【赏析】这首词主要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
上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全词采用对偶句式,从中能依稀看到一直尽职尽忠地陪伴在词人左右的侍妾朝云的影子。
上片,预示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活动,气氛十分浓郁。
端午,处于初夏季节。
穿着自然华丽,以衬托参与者的身份。
于朝云来说,是绿色细绢——“碧纨”,正好与她的雅静性格相符。
天气稍热,易出“轻汗”,“微透”着“碧纨”。
“透”字用得贴切,将半明半暗的肤体朦胧美衬托出来了。
“明朝端午浴芳兰”,显得有愉悦的审美性。
它不仅体现了朝云由芳体而及兰心的纯洁高贵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兰令节俗的淳朴纯真美。
朝云浴处,余香犹存。
沐芳浴兰,遍及社会。
参与者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正如词人词中所写:“流香涨腻满晴川”。
这正是古老节日文化发扬光大的表现。
下片,写词人偕朝云参与具体的端午节俗活动。
词人着重写了两项端午节俗健身活动。
其一,“彩线轻缠红玉臂”,“以五彩丝系臂”。
它辟邪驱鬼,使朝云“玉臂”“红”而长命。
与用五色花线缠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义。
苏轼《浣溪沙·端午》翻译与赏析
苏轼《浣溪沙·端午》翻译与赏析《浣溪沙·端午》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的一首端午节的宋词。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关于苏轼的宋词——《浣溪沙·端午》,希望大家喜欢!《浣溪沙·端午》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注释①碧纨(wàn):绿色薄绸。
②芳兰:芳香的兰花,这里指妇女。
③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
杜牧《阿房宫赋》:“弃脂水也”。
④这句指妇女们在发髻上挂着祛邪驱鬼、保佑平安的符录。
⑤再少:重又年轻。
(该词没有“再少”句)译文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飘落的梨花告知清明的到来。
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
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赏析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本名“端五”。
《太平御览》卷31引《风土记》:“仲夏端午、端、初也”。
亦名“端午”、“重五”、“重午”。
民间有端午吃粽子、赛龙舟、吊屈原等风俗。
本篇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
上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诗人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端午》古诗赏析(精选8篇)
《端午》古诗赏析〔精选8篇〕《端午》古诗赏析篇1《临江仙》宋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赏析此词是陈与义在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所作,反映的是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在端午节凭吊屈原,旧怀伤时,借此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词一开头,一语惊人。
“高咏楚词”,透露了在节日中的感伤必绪和壮阔,胸襟,屈原的高洁品格给词人以鼓励,他高昂地吟诵楚辞,自己却报国无志,深感流落天涯之苦。
陈与义在两湖间流离之际,面对现实回想过去,他以互相映衬的笔法,抒写“榴花不似舞裙红”。
“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声长叹,包涵了作者对家国离乱、个人身世的多少感慨之情!人老了,一切欢娱都已成往事。
“戎葵凝笑墙东”句,是借蜀葵向太阳的属性来喻自己始终如一的爱国思想。
“戎葵”与“榴花”,都是五月的象征。
“酒杯深浅”是以这一年之酒与前一年之酒比拟,特写时间的流逝。
酒杯深浅一样,而时非今日,不可同日而语,感喟深远。
《端午》古诗赏析篇21、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
——储光羲《大T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2、细缠五色臂丝长。
——舒《小重山·端午》3、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4、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5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6、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7、疏疏数点黄梅雨。
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仍然荆楚。
衫裁艾虎。
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荷香暗度。
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8、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赵蕃《端午三首》9、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最新端午节的古诗句子——五色新丝缠角粽最新端午节的古诗句子——五色新丝缠角粽。
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译文及赏析
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译文及赏析《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是由苏轼所创作的,诗的开头四句,直叙作者乘坐小轿任性而适,遇到胜景便游览一番。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宋代:苏轼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译文乘坐小轿任性而往,遇到胜景便游览一番。
在寺院里焚香探幽,品尝香茗与素斋。
蒙蒙细雨时作时停,清幽小窗更显妍丽。
这里四面环山,如坐盆中,难见太阳,草木自生自长,苍然一片。
登上寺内最高的塔,放眼观看大千世界。
卞山的影子映照在城郭上,太湖烟波浩渺,浮天无岸。
像卞山这样深厚沉静当然喜欢,也喜欢太湖吞吐云天,无所不容的旷荡气度。
游兴还没有结束,但村落中已经出现袅袅炊烟。
归来后记下今天的游历,心中挂怀无法入眠。
道潜也没有睡意,孤灯古佛,同参夜禅。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注释肩舆(yú):一种用人力抬扛的代步工具,用两根竹竿,中设软椅以坐人胜:美景。
辄(zhé):总是,就。
酌茗(míng):品茶。
静筵(yán):指素斋。
筵,酒席。
盆山:指寺庙四面环山,如坐盆中。
最高塔:指湖州飞英寺中的飞英塔。
卞(biàn)峰:指卞山,在湖州西北十八里,接长兴界,为湖州之主山。
震泽:太湖。
旷荡:旷达,大度。
耿耿:心中挂怀的样子。
墟落:村落。
道人:指僧人道潜,善诗,与苏轼、秦观为诗友.当时也在湖州。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创作背景这是一首纪游诗,写于元丰二年(1079)的端午节,此时作者刚到湖州不久。
同游者还有“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秦观写有《同子瞻端午日游诸寺》可证。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赏析诗的开头四句,直叙作者乘坐小轿任性而适,遇到胜景便游览一番。
端午节的祝福古诗译文
端午节的祝福古诗译文端午节,是我国及部分东亚国家传统的节日之一。
它既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人们相互祝福,互赠礼品,共同度过这个欢乐的时光。
而对于诗人和文人来说,他们在这个节日里也会创作一些富有深意的诗作来祝福人们。
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些关于端午节的祝福古诗及其译文。
1.《清明上河图》·端午(宋·张择端)五月初五龙舟戏,欢载神兮景煞佳。
巍巍九层何足据,扑面寒波咆哮娇。
五色细绳飞万点,金龙细坐在船头。
擂鼓行人如乱燕,展翅飞鸟欲将休。
远近四垣争观者,欢呼雀跃互相笑。
阳和百倍洒花黄,凤管龙吟动九霄。
五六妇人舞千姿,竞献杯酒劝君饮。
端午节日真瑰宝,飘然一曲留人心。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的日子。
这天,人们在河里摇着龙舟,欢呼神明,各处热闹非凡。
那庞大的龙舟高九层,站上去仿佛要摇摇欲坠似的。
波浪拍打着人的脸颊,声音震耳欲聋。
五彩的细绳子像万千流星,闪耀着美丽的光芒。
金色龙头坐在船头,摆动着巨大的尾巴。
击鼓声像一群飞舞的燕子,飞过人头,飘向远方。
人们争着到四周的墙上瞭望,高声欢呼,互相为这个美好的场景而笑。
太阳洒下黄色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大地。
像凤凰和龙一样的声音,响彻了九霄云外。
五六个妇女翩翩起舞,姿态万千,为大家献上美酒,邀请大家共饮。
真是一个美丽的节日,留下了令人难忘的回忆。
2.《过端午》(唐·白居易)节胜怀风信,闲居有小池。
始知文渊成,未许问苏子。
一日值东市,千钱买三棰。
连名恨不谢,借寄访新斋。
过了端午节,胜利的消息传来了,让我心定神舒。
在这个闲居的小院里,有一个清丽的小池河,正是清爽独立的好去处。
虽然我很想去拜访苏东坡先生,但可惜的是他已不在人间。
这一天,我走进了东市,花了1000钱买下了三支“棰”,但后悔没有借此机会感激一下那个卖棰的人,并向他询问一下新家的地址。
事情发生了,节日的气氛挥之不去,我不得不在新居里流连忘返。
3.《端午日送何评事之华阳洞》(唐·许浑)九江奔流洞府幽,依旧悬灯应瘴火。
《浣溪沙·端午》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端午》原文、翻译及赏析这首词主要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
上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全词采用对偶句式,从中能依稀看到一直尽职尽忠地陪伴在词人左右的侍妾朝云的影子。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浣溪沙·端午》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浣溪沙·端午宋代: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译文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
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不满河面。
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
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注释浣溪沙: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
碧纨(wàn):绿色薄绸。
芳兰:芳香的兰花。
端午节有浴兰汤的风俗。
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
云鬟(huán):女子的发髻。
赏析这首词主要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
上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全词采用对偶句式,从中能依稀看到一直尽职尽忠地陪伴在词人左右的侍妾朝云的影子。
上片,预示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活动,气氛十分浓郁。
端午,处于初夏季节。
穿着自然华丽,以衬托参与者的身份。
于朝云来说,最好是绿色细绢——“碧纨”,正好与她的雅静性格相符。
天气稍热,易出“轻汗”,“微透”着“碧纨”。
“透”字用得贴切,将半明半暗的肤体朦胧美衬托出来了。
“明朝端午浴芳兰”,显得有愉悦的审美性。
它不仅体现了朝云由芳体而及兰心的纯洁高贵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兰令节俗的淳朴纯真美。
朝云浴处,余香犹存。
沐芳浴兰,遍及社会。
关于苏轼端午节的诗句
关于苏轼端午节的诗句
浣溪沙·端午
【作者】苏轼【朝代】宋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作者】苏轼【朝代】宋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浣溪沙·端午
【作者】苏轼【朝代】宋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关于端午节的经典诗词五首
苏轼关于端午诗五首第一首:浣溪沙·端午苏轼〔宋代〕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第二首: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苏轼〔宋代〕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
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第三首: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苏轼〔宋代〕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第四首:殢人娇·或云赠朝云苏轼〔宋代〕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
空方丈、散花何碍。
朱唇箸点,更髻鬟生彩。
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
好事心肠,著人情态。
闲窗下、敛云凝黛。
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
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第五首:屈原塔苏轼〔宋代〕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端午节苏轼古诗
端午节苏轼古诗端午节苏轼古诗(精选5首)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端午节苏轼古诗(精选5首),欢迎阅读与收藏。
1、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宋·苏轼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2、端午游真如迟适远従子由在酒局宋·苏轼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
身随彩丝系,心与昌歜苦。
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
儿童喜我至,典衣具鸡黍。
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愍楚。
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
宁知是官身,糟曲困熏者。
独携三子出,古刹访禅祖。
高谈付梁罗,诗律到阿虎。
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
3、到官病倦未尝会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宋·苏轼我生亦何须,一饱万想灭。
胡为设方丈,养此肤寸舌。
尔来又衰病,过午食辄噎。
缪为淮海帅,每愧厨传缺。
爨无欲清人,奉使免内热。
空烦赤泥印,远致紫玉玦。
为君伐羔豚,歌舞菰黍节。
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
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诀。
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
报君不虚授,知我非轻啜。
4、《六幺令·天中节》【宋】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5、《浣溪沙·端午》宋·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节苏轼古诗(精选5首)】。
端午节的古诗和译文
端午节的古诗和译文端午节,即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由于其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因此,很多诗人都会用他们的诗歌来赞扬、描绘和感受这个节日。
今天,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些端午节的古诗和译文,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传统节日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杜甫的《端居》这首诗。
这首诗描述了杜甫在端午节时,置身于清静的寓所,感受到浓郁的端午节氛围,并对此感到万分喜悦。
这首诗中的形象描绘十分清晰、自然,表达了杜甫对端午节的美好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节日的热爱和重视。
其次,我们来看苏轼的《临江仙·滁州送范倅》这首诗。
在这首诗中,苏轼谈到了端午节和众多的赛龙舟活动。
这首诗中既包含了苏轼对于端午节的喜悦之情,又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古代文化中对于龙的崇敬、敬重。
接下来,我们来看屈原的《离骚》这首诗。
这是一篇描写屈原放逐流亡期间,念及故乡与亲朋好友的心路历程。
在这首诗中,屈原不仅写了自己的悲愤之情,也借此寄托了他对于民族的热爱与责任。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龙舟竞渡的风俗所代表的民族团结、奋斗精神,更让这一节日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最后,让我们看一下这些古诗的英文翻译,以便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端居》:“Cricket your color, feel the pattern of the golden needle, The twittering of birds goes away and the bamboo sound is clear. Worship begins in thousands of households, The joy of the festival could not be expressed. ”《临江仙·滁州送范倅》:“While dru ms throb endlessly for the dragon boat Races Dressed up your life with dragon wax in packets galore Though the town is small, a strategic spot it faces The mountains hug you close, as they hug me once more.”《离骚》:“We were one. Now again I am alone in the wilderness. Have you betrayed me? Now upon the festive Dragon boat I have a cup of drink But my tears fall and my hair is disheveled in the back wind. Alas! I yearn for you and the watchfires on my homeland 」综上所述,这些古诗和译文,为我们深入了解和感受端午节的庆祝活动、文化内涵、美好寓意和民族团结奋斗精神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节古诗词: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
字》原文翻译及赏析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端午节古诗词: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宋代:苏轼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译文
乘坐小轿任性而往,遇到胜景便游览一番。
在寺院里焚香探幽,品尝香茗与素斋。
蒙蒙细雨时作时停,清幽小窗更显妍丽。
这里四面环山,如坐盆中,难见太阳,草木自生自长,苍然一片。
登上寺内的塔,放眼观看大千世界。
卞山的影子映照在城郭上,太湖烟波浩渺,浮天无岸。
像卞山这样深厚沉静当然喜欢,也喜欢太湖吞吐云天,无所不容的旷荡气度。
游兴还没有结束,但村落中已经出现袅袅炊烟。
归来后记下今天的游历,心中挂怀无法入眠。
道潜也没有睡意,孤灯古佛,同参夜禅。
注释
⑴肩舆(yú):一种用人力抬扛的代步工具,用两根竹竿,中设软椅以坐人
⑵胜:美景。
辄(zhé):总是,就。
⑶酌茗(míng):品茶。
静筵(yán):指素斋。
筵,酒席。
⑷盆山:指寺庙四面环山,如坐盆中。
⑸塔:指湖州飞英寺中的飞英塔。
⑹卞(biàn)峰:指卞山,在湖州西北十八里,接长兴界,为湖
州之主山。
⑺震泽:太湖。
⑻旷荡:旷达,大度。
⑼耿耿:心中挂怀的样子。
⑽墟落:村落。
⑾道人:指僧人道潜,善诗,与苏轼、秦观为诗友.当时也在湖州。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纪游诗,写于元丰二年(1079)的端午节,此时作者刚到湖州不久。
同游者还有“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秦观写有《同子瞻端午日游诸寺》可证。
赏析
诗的开头四句,直叙作者乘坐小轿任性而适,遇到胜景便游览一番。
或焚香探幽;或品茗开筵,筵席上都是素净之物,以见其是在寺中游览,四句诗紧扣题目中的遍游诸寺。
“微雨”以下四句,转笔描绘江南五月的自然景色,蒙蒙细雨,时作时停,寺院的小窗,清幽妍丽,四面环山,如坐盆中,山多障日,故少见天日。
草木郁郁葱葱,自生自长,苍然一片。
苏轼本人对此四句诗很欣赏,自谓“非至吴越,不见此景”(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这四句诗捕捉到了湖州五月的景物特点。
当诗人登上湖州飞英寺中的飞英塔时,放眼观看大千世界,笔锋陡转,又是一番境界: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阔大的景物。
“卞峰照城
郭,震泽浮云天”二句,写景很有气魄,既写出卞山的山色之佳,又传神地描绘出浮天无岸,烟波浩渺的太湖景象。
此二句诗与“微雨”以下四句,都是写景的佳句。
据《苕溪渔隐丛话》记载:“东坡渡江,至仪真,和《游蒋山诗》,寄金陵守王胜之益柔,公(即王安石)亟取读之,至“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乃抚几曰:‘老夫平生作诗,无此二句。
’”这就可见王安石对“峰多”两句是如何赞赏了。
但这两句的意境,又完全出现在《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的写景名句中。
“盆山不见日”与“峰多巧障日”差可比肩,“震泽浮云天”比起“江远欲浮天”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个大手笔,写诗要能放能收。
苏轼这首诗,在达到高峰之后,他先插入两句议论,以作收束的过渡,对眼前所见的自然美景,发表了评论,说他既欣赏太湖的那种吐吸江湖、无所不容的深沉大度,又喜爱登高眺远,景象开阔的旷荡。
紧接此二句,便以天晚当归作收,却又带出“墟落生晚烟”的晚景来,写景又出一层。
最后四句,又写到夜宿寺院的情景,看似累句,实则不然。
与道人同对孤灯于古佛、同参夜禅的描写,正是这一日游的一部分。
这首纪游诗,作者在写景上没有固定的观察点,而是用中国传统画的散点透视之法,不断转换观察点,因此所摄取的景物,也是不断变化的,体现出“遇胜辄流连”的漫游特点,诗人的一日游,是按时间顺序而写,显得很自然,但又时见奇峰拔地而起,六句写景佳句,便是奇崛之处,故能错落有致,平中见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