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期末复习总结
实验诊断学总结

实验诊断学总结第一章总论概念[1]临床检验:以离体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为标本,通过试剂、仪器等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最终得到可靠的检测结果或数据。
[2]实验诊断:通过临床检验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所作的临床医学活动。
[3]床边检验:在病人医疗现场进行的临床检验。
[4]参考值或参考范围:参考值是指对抽样的个体进行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参考范围是指所有抽样组测得值的平均值加减其标准差。
[5]质量控制:为保证临床检验结果质量(满足医生/客户要求)而采取的一系列检查、控制手段第二章血液检查Examination of Blood一、血液:不断地流动于人体的循环系统中,直接或间接参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新陈代谢、功能调节及维持人体内、外环境间的平衡,完成各项生理功能活动.二、1。
血液有形成分的组成血细胞占全血40~50%,称之有形成分1。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2。
红细胞(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3。
血小板三.血液一般检查General Examination of Blood(血常规)1、一些缩写Erythrocyte count (RBC)红细胞计数Hemoglobin determination (Hb) 血红蛋白测定Leukocyte count (WBC) 白细胞计数Differential leukocyte count白细胞分类Platelet count (PLT)血小板计数新生儿特点:红、白细胞都比成人高,红细胞呈“生理性巨幼红细胞贫血”的表现,白细胞呈感染的表现(粒细胞增高并左移)2、红细胞计数Erythrocyte Count方法:显微镜计数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法操作: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液作200 倍稀释,滴入血细胞计数板中静止1—2 min,于高倍镜下计数 5 个中方格红细胞总数,经换算即得每升血液中血红细胞数。
诊断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诊断学期末知识点总结一、背景介绍随着学期的结束,我们需要对本学期的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检查,以确保自己对课程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掌握。
诊断学期末知识点总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知识的薄弱点,并加以强化。
本文将以诊断学期末知识点总结为主题,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备战期末考试。
二、知识点梳理1. 医学基础知识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医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
在解剖学方面,我们学习了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等。
在生理学方面,我们学习了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调控机制,包括呼吸、循环、消化等方面的知识。
在病理学方面,我们学习了各种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包括炎症、肿瘤、代谢性疾病等。
2. 临床医学知识除了医学的基础知识外,本学期我们还学习了一些临床医学知识,包括临床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的知识。
我们学习了如何进行临床检查和各种实验室检查,以及如何利用检查结果进行临床诊断。
我们还学习了各种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技术,包括感冒、发烧、腹泻等。
3. 医学伦理学与法律法规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还学习了医学伦理学与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
我们了解了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需要遵守的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以及医患关系的处理方法和医疗纠纷的解决方式。
三、知识点总结1. 复习重点知识在进行诊断学期末知识点总结时,我们首先要复习本学期的重点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我们要对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各种生理功能的调控机制,掌握各种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
此外,我们还要复习临床医学知识,包括临床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各种检查方法和治疗技术。
另外,我们还要了解医学伦理学与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了解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需要遵守的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
2. 强化薄弱知识在进行诊断学期末知识点总结时,我们要注意对知识的薄弱点进行强化。
实验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

1.实验诊断: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2.参考值:是指对抽样的个体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3.参考值范围:所有抽样组测得的平均值加减标准差即为--。
4.危急值:是指某些检验结果出现异常超过一定界值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医师必须紧急处理,称之为危急值。
5.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
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6.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的百分率增高时。
7.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
8.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深蓝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多见于较严重的化脓性感和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9.棒状小体:为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红色细杆状物质,一个或数个,故称棒状小体。
棒状小体一旦出现在细胞中,就可拟诊为急性白血病。
棒状小体在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时有重要价值。
10.异型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受病毒等因素刺激增生亢进而形成的一种形态变异的淋巴细胞,简称异淋。
临床:异淋↑常见于传单等病毒感染性疾病。
11.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12.网织红细胞: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细胞。
由于胞质内还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染色,呈现浅蓝或深蓝色的网织状细胞而得名。
13.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14.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1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
对贫血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16.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下限,称为17.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B12 缺乏使DNA 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18.溶血性贫血: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不能相应代偿而发生的一类贫血19.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骨髓造血肝细胞减少或/和功能异常。
诊断知识点总结归纳

诊断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概念1. 诊断的基本概念2. 诊断的分类3. 诊断的意义和作用二、临床诊断1. 临床诊断的基本步骤2. 临床诊断的方法和技巧3. 临床诊断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三、实验室诊断1. 实验室诊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及其应用3. 实验室诊断中常见的误差及处理方法四、影像诊断1. 影像诊断的类型和原理2. 常用的影像诊断技术及其应用3. 影像诊断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五、辅助诊断1. 辅助诊断的概念和意义2. 常用的辅助诊断技术及其应用3. 辅助诊断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六、诊断标准1. 诊断标准的制定和应用2. 诊断标准的更新和完善3. 诊断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和作用七、诊断误区1. 诊断误区的原因和类型2. 避免诊断误区的方法和技巧3. 诊断误区的临床意义和影响八、诊断技能1. 诊断技能的培养和提高2. 诊断技能的评价和考核3. 诊断技能对临床工作的重要性九、诊断的伦理问题1. 诊断中的伦理道德问题2. 诊断中的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问题3. 诊断中的患者权益保障十、诊断的未来发展1. 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2. 诊断理论的创新与突破3. 诊断在医学领域中的新应用和新发展综上所述,诊断是医学领域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医生来说,掌握良好的诊断知识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诊断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使得诊断的准确性和精度得以提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有效的支持。
同时,还需要关注诊断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在日常工作中,医生应该不断学习更新诊疗知识,培养诊断技能,提高临床实践水平,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实验诊断复习要点

实验诊断学复习要点(重点不是很明确,所以内容偏多,仅供参考,以课本复习为主)第一章概论实验诊断: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所应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包括实验前、实验室、试验后3个部分。
实验诊断学:根据临床检验所得结果或数据,结合临床相关资料和其他辅助检查,进行逻辑的分析和科学的思维,最后为诊断疾病、科学研究和人群保健提供客观依据。
以检验的临床应用为目的。
实验诊断学(Laboratory Diagnosis )::以检验结果的临床应用为目的。
检验医学(Laboratory Medicine):以实验方法的研究和改进为目的实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临床血液学检验、体液与排泄物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病原体检查实验诊断学应用范围:临床医疗疾病预防社会普查健康咨询科学研究实验诊断的影响因素:(1)分析前影响因素:㈠①生物因素:a、固定生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等b.可变生物因素:饮食、运动、情绪、体位②干扰因素:标本放置时间影响,血清与血浆的差异、药物㈡标本采集和运送错误(2)分析中影响因素(3)分析后影响因素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与评价:选择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检验项目筛选目的的实验选择:以发现某种疾病的病例为目的——灵敏度高的实验不希望出现假阳性结果为目的——特异性高的实验常用诊断性实验的评价指标: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性、诊断准确度、预示值参考值、医学决定水平、危急值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第一节血液一般检查血液一般检测包括血液细胞成分的常规检测、网织红细胞检测和红细胞沉降率检测。
健康人群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参考值红细胞Hb(×1012/L)(g/L)成年男性 4.0 ~5.5 120 ~160成年女性 3.5 ~5.0 110 ~150新生儿 6.0 ~7.0 170 ~200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检测(1)WBC及Hb增多:相对性增多:血浆容量减少,见于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
实验诊断学(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血液学检查(一)红细胞检查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临床意义:相对性增多:血浆容量减少,使得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
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绝对性增多(红细胞增多症):A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
包括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因血氧饱和度减低所引起。
红细胞增多的程度与缺氧程度成正比。
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是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患有关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特点为红细胞持续性显著增多,全身总血容量增加,白细胞和血小板也不同程度增多。
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生理性减少:婴幼儿及15岁以前的儿童、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可见病理性减少:见各种贫血:①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破坏增多:红细胞内在、外在异常②巨幼红细胞贫血(红细胞生成减少):骨髓造血障碍、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③红细胞丢失过多二网织红细胞的检测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细胞。
由于胞质内还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染色,呈现浅蓝或深蓝色的网织状细胞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及某些贫血病人治疗后,如补充铁或维生素B12及叶酸后。
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三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沉降率: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临床意义:1、生理性增快:12岁以下的儿童、60岁以上的高龄者、妇女月经期、妊娠三个月以上2、病理性增快:风湿热、结核病等炎症性疾病;组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白相对或绝对增高;贫血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症、黏液水肿3、血沉减慢:严重贫血、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重度缺乏者,血沉可减慢,临床意义较小四血细胞比容HCT/PCV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临床意义:1、增高: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用于计算补液量的参考2、减低:见于各种贫血五 ABO血型系统ABO血型鉴定:ABO血型抗体能在生理盐水中与相应红细胞抗原结合而发生凝集反应交叉配血试验:受血者血清加供血者红细胞悬液相配一管——主测,供血者血清加受血者红细胞相配一管——次测,两者合称交叉配血临床意义:输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病;ABO血型与器官移植;亲缘鉴定;可疑血迹、精斑、毛发的鉴定;某些疾病相关性的调查(二)白细胞检查白细胞分类: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一白细胞的分类计数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感染(化脓性球菌感染最常见)、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及骨髓增值性疾病及恶性肿瘤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革兰阴性菌感染、病毒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物理化学因素损伤、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中幼粒或早幼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等过敏性疾病;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寄生虫病;湿疹、剥脱性皮炎等皮肤病;血液病;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传染病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或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临床意义甚小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嗜碱性粒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淋巴细胞增多:病毒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移植排斥反应淋巴细胞减少: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的治疗;放射性损伤、免疫缺陷性疾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三)血小板的计数临床意义:血小板减少:①血小板的生成障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反射性损伤②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③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血液被稀释等血小板增多:①原发性增多,见于骨髓增值性疾病②反应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急性溶血(四)凝血因子检测一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原理:在受检血浆中加入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试剂和Ga2+后,观察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临床意义:APTT延长:见于因子Ⅱ、Ⅴ、Ⅷ、Ⅸ、Ⅹ、Ⅺ、Ⅻ、PK(激肽释放酶原)、HMWK(高分子量激肽原)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尤其用于细胞因子Ⅷ、Ⅸ、Ⅺ缺乏以及他们的抗凝物质增多;监测普通肝素和诊断狼疮抗凝物质的常用试验APTT缩短:血栓性疾病和血栓前状态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原理:在被检血浆中加入钙离子和组织因子,观测血浆的凝固时间临床意义:PT延长:先天性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DIC、使用抗凝物质和异常抗凝血物质PT缩短::血液高凝状态如DIC早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发性骨髓瘤等,但敏感性和特异性差第二章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第一节尿液检测一尿液:是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排泌所产生的终末代谢产物,尿液的组成和性状可反映机体的代谢状况,并受机体各系统功能状态的影响二尿液标本的收集:(标本)应在半小时之内送检1 首次尿:清晨首次尿2 随即尿:用于门诊和急诊病人的临时检验3 24小时尿:清晨8点(此时的膀胱刚刚被排空)到第二天早上8点(此时做最后一次的采集)4 餐后尿:午餐后2小时收集尿标本三尿液标本的保存1 冷藏2~8摄氏度保存6~8小时2 加入化学试剂:甲苯、甲醛、麝香草酚、盐酸、冰乙酸四一般性状检查尿量增多:暂时性多尿、内分泌疾病、肾脏疾病减少:肾前性少尿、肾性少尿、肾后性少尿尿液外观血尿:尿液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可以呈淡红色云雾状、洗肉水样或混有血凝快血红蛋白尿及肌红蛋白尿: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出现于尿中,尿液呈浓茶色、红葡萄酒色或酱油色胆红素尿:尿内含有大量的结合胆红素,尿液呈豆油样改变,震荡后出现黄色泡沫且不易消失,常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脓尿和菌尿:尿内含大量的脓细胞、炎性渗出物或细菌时,尿液呈白色混浊或云雾状乳糜尿和脂肪尿:尿液中混有淋巴液而呈稀牛奶状称乳糜尿3.气味:正常气味来自尿中挥发的酸性物质;长时间放置后尿素分解出现氨臭味;新鲜尿液即有氨味,见于慢性膀胱炎及尿潴留;有机磷中毒,尿带蒜臭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呈烂苹果味;苯丙酮尿症,尿有鼠臭味4.尿液比密:是指在4摄氏度条件下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比尿比密受尿中可溶性物质的量及尿量的影响。
2019年实验诊断考试重点知识点大总结非常给力版.doc

名词解释1.实验诊断学: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医学临床活动。
2.参考值范围:参考值是指对抽样的个体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所有抽样组测得的平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即为参考值范围。
3.危急值:是指某些检验结果出现异常超过一定界值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医生必须紧急处理,称之为危急值。
4.基因诊断:基因诊断是在基因水平上对疾病或人体的状态进行诊断。
它是以遗传物质为检查对象,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检查基因的结构或表达量的多少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5.肿瘤标志物:是指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而合成分泌的或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异常产生和升高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
这类物质可反映恶变各阶段表型及基因特征性,存在于细胞、组织或体液中。
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肿瘤普查、辅助诊断、观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6.PCR:聚合酶链反应是利用DNA聚合酶在体外催化一对引物间的特异DNA片段合成的基因体外扩增技术。
PCR反应体系包括:模板、引物、DNA聚合酶、dNTP和PCR反应缓冲液。
7.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
1全能干细胞是指具有无限分化潜能,能分化成所有组织和器官的干细胞。
也就是具有形成完整个体分化潜能,如胚胎干细胞。
2能自我更新并具有分化成各种细胞潜能的细胞,但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发育潜能受到一定的限制。
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是典型的例子,它可分化出至少十二种血细胞,但不能分化出造血系统以外的其它细胞。
8.粒/红比:骨髓中粒细胞系的百分数除以有核红细胞系的百分数,参考值为2~4:1。
9.补体:是一组具有酶原活性的糖蛋白,它由传统的9 种成分C1(C1q、Clr,、C1s)一C9,旁路途径的3 种成分及其衍生物,B、D、P、H、I 等因子组成。
补体、体液因子与免疫细胞共同参与灭活病原体的免疫反应,也参与破坏自身组织或自身细胞而造成的免疫损伤。
实验诊断学期末复习

实验诊断学期末复习一、选择题1、外周血全血细胞计数中,成年男性红细胞的正常值范围是a、(3.5-5.0)×1012/lb、(4.0-5.5)×1012/lc、(3.8-5.0)×1012/ld、(3.5-5.0)×109/le、(4.0-5.5)×109/l2、以下哪种疾病可以引发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相对性激增a、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危象b、肺原性心脏病c、阻塞性肺气肿d、轻微灼伤e、真性红细胞激增症3、以下哪组指标可用于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a、wbc、hb、hctb、rbc、hb、pltc、rbc、hb、hctd、mcv、hb、rbce、rbc、hb、rdw4、属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的就是a、再障b、白血病c、巨幼细胞性贫血d、慢性感染引起的贫血e、缺铁性贫血5、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a、溶血性贫血b、再造障碍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巨幼细胞性贫血e、急性出血6、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10%常见于a、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b、病毒性感冒c、病毒性肝炎d、缺铁性贫血e、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7、以下哪种疾病常引起中性粒细胞的减少a、急性中毒b、急性大出血c、痢疾d、化脓性病毒感染e、急性甲状腺8、血小板增加发生于以下哪种疾病a、急性出血b、脾功能失调c、溶血性贫血d、真性红细胞激增症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9、以血红蛋白为推论标准,极重度贫血就是a、hb<120g/lb、hb<110g/lc、hb<90g/ld、hb<60g/le、hb<30g/l10、再生性核左移常见疾病是a、败血症b、痢疾c、Leveillulad、金葡菌引发的病毒感染e、恶性贫血11、嗜酸性粒细胞多寡常见于a、大手术后b、烧伤c、长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d、药物过敏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血浆凝血酶原测定的筛查目的是a、内源性心肌途径b、外源性心肌途径c、血小板的质和量d、非政府因子与否缺少e、纤维蛋白原与否缺少13、用作普通肝素化疗用量监测的新宠指标就是a、ptb、apttc、ttd、fdpe、fg14、凝血酶原就是a、ⅰ因子b、ⅱ因子c、ⅳ因子d、ⅶ因子e、ⅸ因子15、isi值是a、国际敏感度指数b、国际标准化比值c、病人pt值d、国际标准化指数e、国际脆弱比值16、以下哪组与指标可以用作dic的确诊a、pt、aptt、plt、fdpb、tt、aptt、dd、pltc、bt、aptt、dd、3pd、bt、pt、dd、fge、pt、aptt、plt、dd17、血尿出现对于下列哪种疾病的辅助诊断意义不大a、肾结石b、尿崩症c、肾小球肾炎d、肾结核e、肾肿瘤18、24小时尿量小于400ml,见于下列何种情况a、急性肾小球肾炎b、尿崩症c、糖尿病d、甲状旁腺功能亢进e、慢性肾小管功能衰竭19、镜下尿血是指尿沉渣镜检白细胞数超过a、>10个/hpb、>8个/hpc、>5个/hpd、>3个/hpe、>1个/hp20、并无尿就是指24小时尿量多于a、0mlb、50mlc、100mld、150mle、200ml21、鼠臭味的尿见于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b、慢性膀胱炎c、苯丙酮尿症d、白化病e、有机磷中毒22、若尿糖定性试验为阳性,血糖浓度应当少于a、10.88mmol/lb、9.88mmol/lc、8.88mmol/ld、7.88mmol/le、6.66mmol/l23、尿蛋白定性(++++),定量检查8g/24h,伴有低蛋白血症及水肿,肾功能损害不明显,患者为哪种疾病a、隐匿性肾小球疾病b、肾病综合症c、肾盂肾炎d、浆细胞病e、招怡纯性肾炎24、正常人尿沉渣镜检的结果,不可能将发生的就是a、透明管型0-1/lpb、颗粒管型0-1lpc、上皮细胞0-1lpd、红细胞0-1/lpe、白细胞1-3/hp25、阻塞性黄疸时尿中胆红素a、阴性b、正常c、增加d、减少e、不定26、阿米巴痢疾粪便的特点就是a、陶土样便b、黄色水样便c、柏油样便d、脓血便e、果酱样便27、用作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筛选指标是a、便外观为柏油样便b、便开裂细胞密至癌细胞c、便镜检试验间断阳d、便镜检试验持续阳性e、便中搜到大量红细胞28、发生浆膜腔积液时,清蛋白通常高于a、15g/lb、20g/lc、25g/ld、30g/le、35g/l29、下述腹水常规检验,哪项结果不符合结核性腹膜炎的改变a、草黄色b、比重>1.018c、rivalta试验(+)d、白细胞数300×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e、一般细菌培养阴性,浓缩找结核杆菌阳性30、脑脊液氧化物明显增加载于a、病毒性脑炎b、脑肿瘤c、脑膜白血病d、结核性脑膜炎e、脑血栓31、用以检测脑脊液蛋白定性试验的为a、李凡他试验b、潘氏试验c、酶试验d、转铁蛋白试验e、杜-南试验32、某患者粪便呈圆形粘液脓性,镜检,红细胞(-),脓细胞(3+),并可知巨噬细胞,最可能将的确诊就是a、伪膜性肠炎b、急性细菌性痢疾c、急性肠胃炎d、霍乱e、阿米巴痢疾33、某患儿12岁,咳嗽,呕吐7天,咽喉发炎,脾轻度肿胀,wbc1.2×109/l,分类淋巴细胞激增,异型淋巴细胞占到0.15.最可能将的确诊a、细菌性扁桃体炎b、上呼吸道感染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4、女,35岁,尿频、尿急、尿痛相伴咳嗽2周,辅助检查,wbc9.8×109/l,hgb110g/l,尿蛋白(+),Vergt尿镜检:白细胞八十视野,红细胞3-5和hp,最可能将的确诊就是a、急性肾炎b、慢性肾炎c、急性肾盂肾炎d、慢性肾盂肾炎e、肾病综合症35、结合胆红素是胆红素和下列哪个物质结合而成的a、γ蛋白b、葡萄糖酸c、6-磷酸葡萄糖d、葡萄糖醛酸e、6-磷酸果糖36、脑脊液外观呈圆形脓性浑浊,蛋白定性试验(+++),葡萄糖为1.0mmol/l,氢化物为115mmol/l,细胞数为10×109/l,分类以中性分叶粒细胞居多载于a、正常脑脊液b、化脓性脑膜炎c、结核性脑膜炎d、病毒性脑膜炎e、脑肿瘤37、在下列试验中,哪项试验能相对较早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a、内生肌酐清除率b、尿渗量c、血清尿素d、血清肌酐e、血尿酸38、下列哪项试验可用来作为肾衰竭透析充分指标a、ccrb、bunc、crd、kt/ve、ua39、内生肌酐的主要来源为a、肌肉b、肉类c、海鲜d、肝脏e、蔬菜40、脂肪管型常见于a、肾盂肾炎b、尿路结石c、高脂血症d、肾病综合症e、尿毒症41、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诊断意义的检测物为a、hbsagb、altc、ggtd、afpe、alp42、某男,45岁,右肋苦三个月,巩膜轻度黄染,食欲高,肝肋下1cm,质中等,未跌破结节,肝读取见到肝存有大小不等的斑块放射性坏死区,边缘不整齐,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540μg/l,hbsag(+),最可能将的确诊就是a、乙型肝炎b、阿米巴肝脓肿c、肝硬化d、原发性肝癌e、淤胆型肝炎43、溶血性黄疸时,胆红素新陈代谢主要特点就是a、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b、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c、尿胆红素阳性d、尿内尿胆原增加e、融合胆红素/非融合胆红素>0.244、充分反映肝细胞变性和发炎的酶存有哪些a、转氨酶b、碱性磷酸酶c、醛缩酶d、乳酸脱氢酶e、单胺氧化酶45、诊断ami特异性最好,且持续时间最长的物质是a、ckb、astc、ldhd、ckmbe、ctn46、人体中含alt最丰富的组织是a、肝细胞b、心肌c、骨骼肌d、肾脏e、脑组织47、当慢性肝脏疾病时,肝细胞受损时,下列哪种蛋白生成增加a、白蛋白b、血红蛋白c、α1球蛋白d、γ球蛋白e、m蛋白48、血清蛋白电泳后在醋酸纤维素膜上蛋白从阳性开始依次为a、aα1α2βγb、γβα1α2ac、aα1α2γβd、α1α2γβae、aβγα1α249、下列哪种蛋白质不是由肝脏合成的a、清蛋白b、脂蛋白c、α1蛋白d、γ蛋白e、糖蛋白50、常见于慢性肾衰竭少尿期,提示信息预后不当的管型就是a、颗粒管型b、宽幅管型c、红细胞管型d、脂肪管型e、透明管型51、一个病人中性粒细胞低于多少,可被认为是粒细胞减少症a、2.5×109/lb、3.5×109/lc、1.5×109/ld、3.0×109/le、4.0×109/l52、引起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的原因是a、胎儿及新生儿b、轻微的心肺疾病c、大面积灼伤d、高原生活e、肝细胞癌53、甲型血友病是患者血液中缺乏凝血因子a、ⅶb、ⅷc、ⅸd、ⅸe、vwf54、推论早期急性小出血,以下何项检查存有意义a、血红蛋白上升b、白细胞下降c、血细胞比积上升d、网织红细胞下降e、核左移55、网织红细胞减少载于a、溶血性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巨幼细胞性贫血e、急性失血56、不合乎巨幼细胞性贫血确诊的就是以下哪一项a、中性粒细胞左移b、mcv110~160flc、mch33~50pgd、mchc320~360g/le、外周血涂片发现大量巨大红细胞57、引起绝对性红细胞增多的原因是a、水解血液铀b、轻微的心肺疾患c、轻微的非政府受损d、急性大出血e、大面积灼伤58、血小板减少出现于下列哪种疾病a、急性失血b、脾功能亢进c、脾切除术后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59、红细胞沉降率男性参考值是a、0-20mm/h末b、0-10mm/h末c、0-25mm/h末d、0-15mm/h末e、0-15cm/h末60、病理性血沉减慢常见于a、心绞痛b、dicc、真性红细胞增多症d、良性肿瘤e、心肌梗死61、成年男性红细胞参考值为a、4.0-5.5×109/lb、3.5-5.0×1012/lc、4.0-5.5×1012/ld、3.5-5.0×109/le、6.0-7.0×1012/l62、以下何种疾病引起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绝对性的增多a、大面积烧伤b、甲亢危象c、肺心病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e、严重呕吐、腹泻63、红细胞大小不均,最常见的贫血类型是a、缺铁性贫血b、巨幼细胞性贫血c、恶性贫血d、溶血性贫血e、失血性贫血64、以血红蛋白为推论标准,重度贫血就是a、hb<120g/lb、hb<110g/lc、hb<90g/ld、hb<60g/le、hb<30g/l65、急性大出血1~2小时内,外周血中变化最显著的就是a、红细胞减少b、血红蛋白浓度升高c、单核细胞激增d、血小板增加e、中性粒细胞激增66、引发淋巴细胞激增的疾病,最常用的就是a、病毒感染b、化脓性菌病毒感染c、银屑病d、铅中毒e、小手术后67、核左移多见于a、巨幼细胞贫血b、急性化脓性感染c、支气管哮喘d、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e、多发性脊髓瘤68、血细胞比容减低见于a、大面积灼伤b、再生性贫血c、轻微呕吐d、真性红细胞激增症e、慢性心肺疾患69、下列可引起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的疾病,不包括a、恶性肿瘤b、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c、结核病活动期d、慢性肾炎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70、血小板减少出现于下列哪种疾病a、急性失血b、脾功能亢进c、脾切除术后。
诊断复习总结(3)

诊断复习总结1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病变较轻微时,只有小分子量的蛋白质(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小分子蛋白)从尿中排出,而大分子蛋白质(IgA,IgG)排出较少,此种蛋白称为~半定量多在3+~4+典型病种是肾病综合征!2OGTT:即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多采用WHO推荐的75g葡萄糖标准OGTT,分别检测FPG和口服葡萄糖后30min,1h,2h,3h的血糖,尿糖3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指通过观察骨髓涂片中细胞学形态及细胞间的比例关系来检查骨髓细胞和质的变化,是诊断造血系统疾病最常用的基本方法。
4肿瘤标志物:有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和升高的一类物质。
5抗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AST:对敏感性不能预测的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选择治疗药物和了解区域或医院内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变迁,有助于临床经验性治疗选药。
6类白血病反应: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7肾性蛋白尿:因肾脏的一系列病变导致产生的蛋白尿,可分为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肾组织性蛋白尿。
8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经肾小球滤出的血浆液体量,称为~9文氏现象:P波规律地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到QRS波群脱漏,脱漏后的第一个P-R 间期最短,然后逐渐延长,直到QRS波群再脱漏,如此周而反复。
10内生肌酐清除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能将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
11.肾小球性蛋白尿: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及电荷屏障受损,血浆蛋白大量滤入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
12.红细胞沉降率: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
参考值男:0~15 mm/1h末,女:0~20 mm/1h末。
13.高蛋白血症:指血浆中的CM、VLDL、LDL、HDL等脂蛋白一种或几种浓度过高的现象。
14核右移:正常人外周血5叶以上的中性粒细胞增多>3%,则称为核右移。
可由于造血物质缺乏或造血功能减退所致。
诊断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诊断学期末知识点总结一、绪论学期末检测是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检验,对于学生而言,这不仅是一次考核的机会,也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一次总结与反思的机会。
针对学期末知识点的复习,我们应该抓住关键的知识点,重点掌握核心概念,有效的利用时间进行系统性的复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二、具体知识点总结1.数学知识点总结(1)复数与多项式运算:包括复数的运算、根与系数的关系、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多项式乘法与除法、多项式的求导与积分等。
(2)函数与方程:包括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函数的图像与变换、函数的极限与连续、函数的导数与微分、函数的积分与定积分、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等。
(3)几何与三角:包括点、线、面的性质、平面几何的运算、立体几何的运算、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应用等。
(4)概率与统计:包括概率的基本概念、事件的概率、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统计参数与样本等。
2.物理知识点总结(1)力学:包括力的作用与受力分析、牛顿定律、运动学与动力学、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与斜面、弹簧力与振动等。
(2)热学:包括温度与热量、物态变化、气体定律、热传导与热辐射、热能转化与热效率等。
(3)光学:包括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色散与衍射、光的成像与光学仪器等。
(4)电学:包括电荷与电场、电势差与电势能、电流与电阻、电流的分布与电功率、电路中的串并联等。
(5)力学与热学的应用:包括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动量与碰撞、震动与波动等。
3.化学知识点总结(1)化学元素与化合物:包括元素与化合物的概念、元素周期表与元素性质、原子与分子、离子与离子化合物、分子与分子化合物等。
(2)化学键与化学反应:包括元素化合价与键、离子键与共价键、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
(3)溶液与物质的性质:包括溶液的组成与分离、溶质的数量与质量、物质的导电性、物质的颜色与光谱等。
(4)物质的变化与燃烧:包括物质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质的燃烧与酸碱中和。
(5)化学计算与实验:包括化学计算的基础知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与技巧。
(完整版)实验诊断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_考试前复习用

1、网织红细胞参考值成人:0.005~0.015(0.5~1.5%)新生儿:0.03 ~0.06(3~6%)绝对值:24~84×109 / L2、溶血性贫血是RBC寿命缩短、破坏加速,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
属于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3、血细胞的发展规律原始→成熟[ 胞体] 大→小(巨核细胞相反)[ 胞浆] 量:少→多染色:深蓝→浅蓝→浅红颗粒:无→有,非特异性→特异性[ 胞核] 大→小(巨核细胞相反)核型:规则→不规则染色质:细致疏松→粗糙密集→紧缩成块核仁:有→无核膜:不明显→明显[ 核浆比] 大→小(巨核细胞相反)4、粒红比值的定义:粒细胞系统各阶段总和与有核红细胞系统(成熟红细胞除外) 总和之比。
正常值:2~4 : 15、造血干细胞既可产生和自己功能相同的细胞,又能产生造血祖细胞及各种不同系列的血细胞。
造血干细胞的特点: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能力6、骨髓增生程度的分级(1-10%)(0.5-1%)(<0.5%)临床意义:增生极度活跃:亢进增生明显活跃:旺盛增生活跃:基本正常增生减低:减低增生极度减低:衰竭7、骨髓各细胞比例:名称比例(%)粒细胞系统40-60红细胞系统20淋巴细胞系统20单核细胞系统<4浆细胞系统<2巨核细胞系统7-35个/L8、尿液比重参考值:成人在1.015 - 1.025间,晨尿一般大于1.020临床意义:增高: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失水等肾血流灌注不足。
降低: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多尿期﹑尿崩症。
若持续固定在1.010左右,提示肾实质严重损害。
9、渗出液与漏出液鉴别:10、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用系统学理论对实验全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实验结果的各个环节,制定措施加以控制11 参考值范围参考值是指对抽样的个体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所有抽样组测得的平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即为参考值范围。
12 医学决定水平(Medicine decide level ,MDL)是指不同于参考值的另一些限值,通过观察测定值是否高于或低于这些限值,可在疾病的诊断中起排除或确认的作用,或对某些疾病进行分级或分类,或对预后作出估计,以提示医师在临床上采取何种处理方式或决定采取某种治疗措施等等。
期末成绩诊断分析总结(推荐21篇)

期末成绩诊断分析总结第1篇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初中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就这样过去了,考试是对这一学期的完美收关,在这一学期当中,每个人都成长了不少,有了很大收获,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下面我就对这次期末考试进行一个总结。
语文,语文基础69分,作文47分,语文基础题错在一道改错题。
以往每次考试这类题目都是我的弱项,这次也没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还心存侥幸的想可能不会出这样的题。
结果学习是掺不得假的,改错时不是主谓不一致,就是句子结构不完整,今后我要有重点地进行攻坚,“哪里不对就改哪里?”阅读理解题做的表较好,没有失分,对短文的理解概括分析归纳比较到位,这得益于从小学就养成的爱读书的好习惯,今后继续发扬。
数学,数学本来我的强项,这次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满分,可还是因为不好的学习习惯——马虎,做错了一道找规律的题,不是理解能力差,也不是不会做,而是审题不清,大概看了一眼题目,就想当然的认为自己理解了,提笔就写。
由于理解错了题意,一写就错。
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靠一点一滴的养成,同学们我们一起加油努力吧!英语,这次英语成绩比较理想,得了120的满分,其中笔试部分110分,背诵10分。
老师讲评时说这次的题目不太难,是啊,一次考试不能说明什么,我告诉自己千万不要骄傲哦!谦虚踏实才能取得好成绩。
其他副课,政治67分,历史41分,生物48分,这三门课程都是初中的新课程,小学阶段从没有接触到,说真的像政治,有时我真的好像还有不太懂得地方,所以只好按老师的要求多读、多背。
通过副课考试业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那就是课外知识太少了,阅读量不够,除了书本上的知识,一下子接触到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有时显得手忙脚乱。
今后一定要多读书增加自己的知识量,拓宽知识面,才能全面发展吧。
体育,这次最惨痛的教训就是体育考试,因为我上体育课时,不小心摔骨折了,所以没有参加体育考试,在评分时老师给了我个平均分36分。
要知道在体育方面我也不差啊,小学阶段每次参加运动会,都能取得名次。
期末诊断学总结

期末诊断学总结一、问题的提出期末诊断学作为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然而,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传统的期末考试传递教育内容的效果较差,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传统的期末考试过于注重短期的记忆和机械性的应试能力,无法真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对期末诊断学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新的评价方式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期末诊断学的研究,探索新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研究方法1. 理论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了解国内外对期末诊断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评价方式和方法的创新。
2. 实证研究:通过实施实验和调查问卷,收集和分析数据,验证新的评价方式和方法的效果和可行性。
四、研究内容1. 期末诊断学的概念和特点:期末诊断学是一种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来获得有关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的信息的评价方法。
它具有全面、准确、及时、目的明确等特点。
2. 期末诊断学的评价方式和方法:传统的期末考试主要采用问答题和选择题的形式,对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进行评价。
然而,这种方式往往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深度思维。
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新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如项目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和开放性评价等。
这些方式和方法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的创造性和综合应用能力。
3. 期末诊断学的实施策略和方法:期末诊断学的实施需要制定合理的策略和方法,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这包括评价内容的选择、评价标准和评价工具的设计以及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反馈等。
五、研究结果通过对期末诊断学的研究,我们发现,新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比传统的期末考试,新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同时,新的评价方式和方法也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实验诊断学期末复习总结

实验诊断学期末复习总结实验诊断学是一门将临床医学和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学科,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期末复习阶段,对这门学科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梳理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对实验诊断学的期末复习总结。
一、血液学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白细胞总数升高常见于感染、炎症、应激等情况;白细胞减少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放化疗等有关。
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病毒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寄生虫感染等。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用于判断贫血的类型和程度。
如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增多可能与炎症、骨髓增殖性疾病等有关。
2、骨髓细胞学检查了解骨髓增生程度,判断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等系统的发育情况。
对于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止血与凝血功能检查血小板功能检查:如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
凝血因子测定:如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用于判断凝血功能障碍的原因。
二、尿液检查1、一般检查尿量:增多可能与糖尿病、尿崩症等有关,减少可能与肾前性、肾性、肾后性因素有关。
外观:血尿常见于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等;蛋白尿可能提示肾小球或肾小管病变。
2、化学检查尿蛋白定性与定量:定性检查有助于初步判断蛋白情况,定量检查能更准确地反映蛋白排出量。
尿糖:阳性可能与糖尿病、肾性糖尿等有关。
3、显微镜检查细胞: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等的出现可能提示相应的疾病。
管型:如透明管型、颗粒管型、细胞管型等,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三、粪便检查1、一般性状检查颜色与性状:黑色柏油样便常见于上消化道出血,脓血便常见于肠道炎症、肿瘤等。
2、显微镜检查细胞:白细胞增多常见于肠道炎症,红细胞提示肠道出血。
3、隐血试验用于检测消化道少量出血,对消化道肿瘤的筛查有一定意义。
实验诊断学 总结笔记

一、实验诊断学概论及质控(一)检验全过程质量控制1.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前过程是指从医生开出检验医嘱开始,到实验室收到标本这一阶段,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及标本采集、运送到实验室。
分析前过程大部分由医生、护士、护理人员在实验室以外完成。
(1)实验的准确性受下列因素干扰/影响:①标本因素:全血、血浆、血清、体液等。
②生理因素:年龄、性别、饮食、运动、服用药物、应激状态等。
i.昼夜周期变化举例:清晨:皮质醇↑、ACTH↑、血清铁↑、胆红素↑入睡时:生长激素高峰,皮质醇最低午夜:蛋白质最低垂体激素:多在入睡1~2小时开始升高,在睡眠的中段达高峰ii.月周期变化性激素:女性按月经周期而变化胆固醇:月经前高,排卵时最低纤维蛋白原:月经前增高iii.长周期影响维生素 D夏天高,冬天低副甲状腺激素、钙有轻度的相同变化③运动因素长期运动可导致: CK↑,AST↑,LDH ↑,尿酸↑(男性,可能因排泄减少),内分泌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泌乳素、性激素)(停止运动后数日可恢复正常)④饮食因素⑤药物因素药物对血、尿等成分及试验结果的影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2.分析中质量控制3。
分析后质量控制(二)检验结果的临床评价(流病学过)1.确立金标准2.诊断方法的对比3.列出四格表4.诊断性实验的评价真实性、精确性、实用性(诊断效果、成本—效益)(三)循证实验医学的概述二、循证实验医学(evidence based laboratory medicine,EBLM):是根据临床应用的经验和当今研究的最佳证据,结合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明确评估和应用实验室检验项目和检验结果,使病人获得最大的利益。
二、临床一般检验与疾病(一)血液1.血液常规检验(1)红细胞参数①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②红细胞比容的测定(Hematocrit,HCT)男性:42~49%,女性:37~48%③红细胞平均值参数MCV、MCH、MCHC-—用于贫血的形态学诊断平均红细胞容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80—10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27—34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320-360g/L④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参考值: RDW-CV : <14。
实验诊断心得通用十篇范文

实验诊断心得通用十篇范文试验是科学探讨的基本方法之一。
依据科学探讨的目的,尽可能地解除外界的影响,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特地的仪器设备,而人为地变革、限制或模拟探讨对象,试验诊断心得1时间过得真快,不经意间,一个学期就到了尾声,进入到如火如荼的期末考试阶段。
在学习单片机这门课程之前,就早早的听各种任课老师和学长学姐们说过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多做单片机试验。
这个学期,我们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理论学问,还在试验室做了7次试验。
将所学学问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发觉问题,强化理论学问。
现在,单片机课程已经结束,即将起先考试了,须要来好好的反思和回顾总结下了。
_次是借点亮LED灯来熟识keil软件的运用和试验箱上器材。
_次试验体现了一个人对新事物的接受实力和敏感度。
虽然之前做过很多种试验。
但照旧发觉自己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对已懂的东西没耐性听下去,简单开小差;在听老师讲解软件运用时,思路简单停滞,然后就跟不上老师的步骤了,结果须要别人再次指导;对软件的功能没有太大的热忱去探讨探究,把一个个图标点开,进去看看。
所以_次试验相对失败。
鉴于此,我自己在宿舍_了软件,然后去熟识它的各个功能,使自己娴熟驾驭。
在做试验中,其次个问题应当是打算不充分吧。
一起先,由于没有课前打算的意识,每每都是到了试验室才起先编程,完成作业,导致每次时间都有些仓促。
后来在老师的指责下,相识到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老师提前把任务告知我们,就是希望我们私下把程序编好。
于是我便在上机之前把程序编好,拷到U盘,这样上机时只需调试,解决出现的问题。
这样就会节约出时间和同学探讨,换种思路,换种方法,把问题给吃透。
发觉、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实力是作为我们这个专业的基本素养。
三是我的依靠性很大,刚起先编程序时喜爱套用书上的语句,却对语句的理解不够。
于是当程序出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修改,眼前的程序都是一块一块的被拼凑整合起来的,没法知道哪里错了。
2022年实验诊断考点归纳总结

实验诊断考点归纳总结·呼吸系统的匝西:上呼吸道:鼻、咽、喉下呼吸道:气管、主支气管、各级支气管、肺泡.匣-一疾病1防御(物理、化学、细胞吞噬及免疫等)2肺是一个低电压、低阻、高容的器官一一肺水肿肺毛细血管压力增加一一肺水肿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加——渗出低蛋白血症——肺间质水肿、胸水3 肺有两组血管供应(肺循环、支气管动静脉)肺循环(肺动静脉):气体交换,功能血管体循环(支气管动静脉):供血,营养血管4 肺与全身各器官的血液与淋巴循环相通5 许多器官及系统疾病易累及肺·常见临床症状: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胸痛·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荨·70 - 80 %由病毒引起,主要有腺病毒、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等细菌:主要溶血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1 临表和诊断:发热,咳嗽、咳痰2- 3 周,胸闷气促散在干、湿罗音三·1对症治疗:卧床、保暖、休息、饮水、退热,中草药制剂2 抗生素应用指征:CD病程〉3 天,症状加篮或有明确细菌感染依据@伴基础疾病者长期用激素和免疫调节剂。
@T〉39•c,WBC>10.0X109/L@经验用药:3 一般治疗:多休息、多饮水、避免疲劳·慢性支气管炎:卢·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葡萄球菌病因: 1 大气污染、2 吸烟、3 细菌感染、4 过敏因素、5 其他邑亘亟症状:缓慢起病、病程长,咳嗽、咳痰、喘息或气急体征:早期无,急性发作期闻及干、湿性罗音,合并哮喘闻及广泛哮鸣音诊断: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待续3 个月,连续2 年或2 年以上,排除其他疾患不足3 个月,检查支待可确诊治疗:急性加重期:1控制感染:抗菌药物及时、有效、足量2镇咳祛痰3 平喘解痉缓解期:戒烟、增强体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OPD:三: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实验诊断复习要点(整理过的)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实验诊断复习题1.实验诊断: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包括实验室前、实验室和实验室后。
)2、常用诊断性实验的评价指标?(1)诊断灵敏度指某检验项目对某种疾病具有鉴别、确认的能力。
诊断灵敏度的数学式为所有病人中获得真阳性结果的百分数。
(2)诊断特异性指某检验项目确认无某种疾病的能力,它的数学式为所有非病人中获得真阴性结果的百分数。
(3)诊断准确度指某检验项目在实际使用中,所有检验结果中诊断准确结果的百分比。
3、参考值是指对抽样的个体进行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所有抽样组测得值的平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即为参考范围。
医学决定水平是指不同于参考值的另一些限值,通过观察测定值是否高于或低于这些限值,可在疾病诊断中起排除或确认的作用,或对某些疾病进行分级或分类,或对预后作出估计,以提示医师在临床上应采取何种处理方式或决定采取某种治疗措施等等。
危急值是指某些检验结果出现异常超过一定界值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医生必须紧急处理,称之为危急值。
4.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的临床意义有那些?答: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高于参考值高限。
多次检查成年男性红细胞>6.O×1012/L,血红蛋白>1 70g/L;成年女性红细胞>5.5×1012/L,血红蛋白>160g/L时即认为增多。
可分为相对性增多和绝对性增多两类:1.相对性增多是因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
见于严重呕吐、腹泻、2.绝对性增多(或称红细胞增多症)按发病原因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后者称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1)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
1)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因血氧饱和度减低所引起。
见于胎儿及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2)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增加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有关(肾癌)(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本病属慢性和良性增生,部分病人可转变为白血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诊断 1.红细胞的来源分化 造血干细胞→ 红系祖细胞→ 原始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 中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完全成熟红细胞 【参考值】 血红蛋白 红细胞计数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新生儿:180~190g/L 男: (4.0~5.5)×10¹²/L(400 万~500 万/mm³); 女: (3.5~5.0)×10¹²/L 2.临床上根据血红蛋白降低程度将贫血分为四级。
轻度:血红蛋白男性低于 120g/L、女性低于 110g/L,但高于 90g/L; 中度:90~60g/L; 重度:60~30g/L; 极重度:<30g/L。
3.贫血原因: ① 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造血原料不足(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 ,造血功能 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血病等), 慢行系统性疾病(慢性感染、恶性肿瘤、 慢性肾病等) ② 红细胞破坏过多,各种溶血性贫血如异常血红蛋白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脾功能亢进 等 ③ 失血,如各种失血性贫血 4.绝对性红细胞增多: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前者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后者即真 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形态改变 ① 球形红细胞: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② 椭圆形红细胞:主要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③ 靶形红细胞:主要特点为中心深染,其外周淡染,而细胞边缘又深染,状如枪靶。
常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血红蛋白病,也见于缺血性贫血。
④ 口形红细胞: 中心淡染区有一裂缝。
状若鱼口。
主要见于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也见于 DIC 及乙醇中毒 ⑤ 镰形细胞 :形如镰刀状,见于血红蛋白 S 病⑥ 泪滴形细胞:为骨髓纤维化的特点 ⑦ 红细胞形态不整: 常见于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如 DIC、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恶性高血压等 5.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 6.核左移:血中杆状核增多(>0.06),并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及早幼粒等细胞,称为核左移 7.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 8.单核细胞增多见于 1) 2) 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性结核病、疟疾及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9.网织红细胞:Ret,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由于胞浆中 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 在活体染色时, 可被煌焦油液染成蓝色细颗粒状, 颗粒间又有细丝状连缀而构成网状结构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① 反应骨髓造血功能: A、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 等 B、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病性贫血等 ② 贫血疗效观察: 贫血病人, 给予有关抗贫血药物后, 网织红细胞增高说明治疗有效; 反之说明无效。
网织红细胞反应: 是指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病人在治疗前, 网织红细胞仅轻 度增高,给予铁剂或叶酸治疗,3-5 天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至 7-10 天达高峰,一 般增至 0.06-0.08,也可达 0.10 以上,治疗后 2 周左右网织红细胞逐渐下降,而红细 胞及血红蛋白则逐渐增高这一现象,可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判断治标 ③ 观察病情变化:溶血性贫血及失血性贫血病人病程中,网织红细胞逐渐降低,表示 溶血或出血得到控制;反之,持续不减低,甚至增高者,表示病情未得到控制 10.红细胞沉降率:ESR,简称血沉,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红细胞沉降的速度 【参考值】成年男性:0-15mm/h;成年女性:0-20mm/h 病理性增快: 1) 各种炎症:因血中急性期反应物质增多而致血沉加快,例如细菌性急性炎症、风湿热和 结核病活动期2)损伤及坏死:例如较大手术创伤;心肌梗死发病 2-3 天后血沉增快,并持续 1-3 周,而 心绞痛时血沉正常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血沉增快,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 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等 贫血3) 4) 5)12.红细胞比积 PCV:又称红细胞比容 Hct,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参考值】温氏法:男 0.40-0.50,女 0.37-0.48 ① 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是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参考范围 80-100fl ②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是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参考范围 27-34pg ③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CHC:是每升红细胞平均所含血红蛋白的克数;参考范 围 320-360g/L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类型 正常细胞性贫血 MCV 80-100 MCH 27-34 MCHC 320-360 病因 再生障碍性贫 血、急性失血、 急性溶血、白血 病等 巨幼细胞贫血 尿毒症、肝病、 恶性肿瘤等 缺铁性贫血、珠 蛋白生成障碍性 贫血、铁粒幼细 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贫 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 贫血>100 <80>34 <27320-360 320-360<80<27<32013.含铁血黄素尿测定:Rous 试验 酸溶血试验:Ham 试验 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 试验 14.出血时间(BT)测定 1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的凝血状况较好的 筛选试验凝血酶时间测定:TT,用作溶栓时间监测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是外源性凝血活性的综合性检查,是口服抗凝剂临床监测首选第十三章 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增生程度的分级 增生程度 极度活跃 明显活跃 活跃 减低 极度减低 成熟红细胞: 有核细胞 (平均比值) 1:1 10:1 20:1 50:1 200:1 有核细胞占全部细胞 百分比(%) >50 10-50 1-10 0.5-1 <0.5 常见病因 各型白血病,特别是慢性粒细 胞白血病 增生性贫血、白血病、骨髓增 殖性疾病 正常骨髓、某些贫血 非重型再生障碍贫血、粒细胞 减少或缺乏症 重型再生障碍贫血、骨髓坏死常见血液病的血液特点 (一)缺铁性贫血: 血象:1.血红蛋白、红细胞均减少,以血红蛋白减少更为明显;2.轻度贫血红细胞形态无明 显异常,中度以上贫血时红细胞体积减小,中心淡染区扩大,严重时红细胞可呈环状;3. 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
(二)巨幼细胞贫血: 血象:1.血红蛋白、红细胞均减少,以红细胞减少更明显;2.红细胞大小不均,易见椭圆形 巨红细胞,并可见点彩虹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染色质小体和卡波环;3.网织红细胞轻度 增多或正常;4.白细胞轻度减少或正常,成熟粒细胞核分叶过多;5.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少, 可见巨大血小板。
第十四章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一.蛋白质代谢检查 (一)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A)/球蛋白(G)比值测定 【参考值】 血清总蛋白(双缩脲法) :60-80g/L 白蛋白(溴甲酚绿法) :40-55g/L 球蛋白:20-30g/L A/G 比值 1.5:1 - 2.5:1 【临床意义】 1.肝脏疾病 (1)急性或局灶性肝损害:因白蛋白半衰期较长(15-19 天) ,且肝脏的代偿能力很强,故 血清蛋白检查可无明显异常。
(2)慢性肝病:血清总蛋白低于 60g/L 或白蛋白减少到 25g/L 以下,称为低蛋白血症,患 者易出现肝腹水。
A/G 比值倒置(A/G<1)见于肝功能严重损害,如重度慢性肝炎、肝硬化。
2.肝外因素:低蛋白血症:如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二)血清蛋白电泳 电泳后,从阳极开始,依次为白蛋白、α 1、α 2、β 及γ 球蛋白。
【临床意义】1.肝脏疾病 (1)肝炎:早期或病变较轻时,白蛋白可无变化;发病两周后或病情加重则表现为白蛋白、 α 及β 球蛋白减少,γ 球蛋白增加。
γ 球蛋白长时间持续上升,是急性肝炎转为慢性肝炎并 向肝硬化发展的先兆。
(2)肝硬化:白蛋白中度或高度减少,α 1、α 2 及β 球蛋白也有降低倾向,而γ 球蛋白则 增加显著。
(3)肝癌:α 1 和α 2 球蛋白常有增高,偶可在白蛋白与α 球蛋白之间出现一条甲胎蛋白带。
(三)血清前白蛋白测定 【原理】前白蛋白(PAB)在肝细胞中合成,分子量为 62000,在电泳时向阳极的泳动速度 较白蛋白快,于白蛋白前方可以看见一条染色很浅的区带。
前白蛋白是一种载体蛋白,能与 甲状腺素结合,因此又叫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并能运输维生素 A。
前白蛋白半衰期较其 他血浆蛋白短(约 2 天) ,因此它在反映早期肝细胞损害方面比白蛋白更加敏感。
(六)血氨测定 【临床意义】 1.升高 见于:严重肝脏损害:血氨升高是诊断肝性脑病的依据之一。
因肝脏处理的能力 降低, 导致血氨升高。
或因门脉高压从肠道吸收的氨未经门脉入肝脏解毒而由侧支循环直接 进入血液,导致血氨升高。
肝外因素:上消化道大出血是肠道内含氨物质剧增;休克、尿 毒症,尿素从肾脏排出障碍。
生理性升高:高蛋白饮食或剧烈运动。
④溶血标本会导致血 氨升高。
二.胆红素代谢检查 (一)血清结合胆红素(CB)与总胆红素(STB)定量试验 非结合胆红素(UCB) ,尿液中没有非结合胆红素 非结合的间接胆红素 IBil 非结合的直接胆红素 DBil 总胆红素 TBil 【参考值】 总胆红素:3.4-17.1µmol/L 结合胆红素:0-6.8µmol/L 非结合胆红素:1.7-10.2µmol/L 【临床意义】 1.反映黄疸程度 总胆红素 17.1-34.2µmol/L 为隐性黄疸 34.2-171µmol/L 轻度 171-342µmol/L 中度 >342µmol/L 重度 2.鉴别黄疸的类型(病例) 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贫血(蚕豆病、珠蛋白生成障 碍性贫血) 、新生儿黄疸等。
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如急性黄疸型肝炎、 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增高:见于阻塞性黄疸,如胆结石、肝癌、胰头癌等。
或: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20%时,为溶血性黄疸; 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35%时,为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
胆红素代谢的常用检查对 3 种黄疸的鉴别 健康人及 3 种黄疸实验室检查鉴别表 血清胆红素定量(µmol/L) 总胆红素 健康人 溶血性黄 疸 阻塞性黄 疸 肝细胞性 黄疸 3.4-17.1 ↑↑ ↑↑ ↑↑ 非结合胆 红素 1.7-10.2 ↑↑ 轻度↑或 正常 ↑ 结合胆红 素 0-6.8 轻度↑或 正常 ↑↑ ↑ 尿 液 尿胆原 1:20(-) 强(+) (-) (+)或 (-) 尿胆红素 (-) (-) (+) (+) 颜色 黄褐色 加深 变浅或灰 白色 变浅或正 常 粪 便 粪胆原 正常 增加 ↓或消失 ↓或正常三、肝脏病常用的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 (一)血清氨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的测定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是急性肝炎的诊断指标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AST 在肝细胞中有 2 种同工酶,存在于线粒体中者称为线粒体 AST(ASTm) ,存在于线粒体以 外胞浆中者,成为上清液 AST(AS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