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采薇(公开课优秀教案)(整理精校版)

合集下载

《采 薇》教案优秀8篇

《采  薇》教案优秀8篇

《采薇》教案优秀8篇《采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与这首诗相关的古诗词常识。

2、能大体把握诗意。

3、能熟练诵读这首诗,并且能流利背诵下来。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能作相应的拓展迁移。

教学重难点:1、能熟读成诵,大体把握诗意。

2、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作相应的拓展迁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诗经》,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的文化瑰宝中熠熠闪光。

那么,你们知道,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什么吗?生:《诗经》。

师:嗯,很棒!那么对于《诗经》,你们又了解多少呢?查过资料吗?生答:师:好,老师这里有一道练习,一起来做做看。

课件出示:《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入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汉前称《诗》或《诗三百》;汉时被尊儒家经典,乃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因毛亨、毛苌曾注释,又称《毛诗》。

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2、师:《诗经》根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而“雅”又有“大雅”和“小雅”之分,《采薇》就是选自“小雅”里面的一篇经典之作,可谓千古绝唱。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做一回知音,听一听这首遥远的绝响。

师:先来分析课题,“采薇”是什么意思呢?“薇”字比较难写,伸出手写一下,看这个“薇”字,想想是什么意思?生:----师:偏旁?生:草字头师:是跟什么有关?生:-----师:“薇”是:野豌豆苗。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3、师:那么有学生会问了,题目是《采薇》,为何书中的诗句没有一句提到采薇呢?因为啊,我们课文中选录的只是采薇的节选,其实整篇诗歌前面多次提到过采薇,写了薇这种植物由发芽到长大再到长成的生长过程,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戍边的漫长。

二、读准诗歌,把握基调。

1、同学们自由诵读。

2、个别读,注意“薇、雨、霏”的读音。

(你也读读!你学学他读读)3、同学们再结合注解读读?指名个别读!(问听众,你听出了什么?——说一说诗表面意思。

诗经名篇《采薇》教案优秀5篇

诗经名篇《采薇》教案优秀5篇

诗经名篇《采薇》教案优秀5篇诗经名篇《采薇》教案篇一一、说教材《采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

诗歌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爱国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情怀。

本单元处于高一上学期,学习内容为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这些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体现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掌握古诗的文体知识,学会赏析诗歌。

本文安排在单元第二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本首诗,是树立学生学好古诗的信心,培养一定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关键。

根据新课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三个维度,和高一学生古诗鉴赏能力较弱的现状,我拟定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士卒戍边与思乡的情感矛盾,把握其复杂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其重章叠句手法的艺术魅力。

3、熟记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新课标指出,文学阅读必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因此,我将体会感情,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作为教学的重点。

由于本诗是早期的文言诗歌,学生在语言感知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的难点是品味语言,把握情感。

二、说教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采用诵读法和分析法进行教学。

诵读法是学习古诗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是要根据情感的变化,读出节奏、语气、语调而把握文意,体味感情。

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分析法在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了解诗中体会的情感,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三、说学法关于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诗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

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背诵课文,使记诵和理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也减轻学生课下的负担。

诗经《采薇》优质教案优秀

诗经《采薇》优质教案优秀

诗经《采薇》优质教案优秀诗经《采薇》优质教案优秀1学习目标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熟悉家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习文本,培育同学独立阅读、独立思索的力量,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进一步熟悉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学习重点难点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学习重点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同学喜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培育独立阅读、独立思索的力量,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绽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沟通。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布置同学独立预习,完成学习过程评价表。

归纳整理1、学习本板块时,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词语?2、你了解哪些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3、你能背出《采薇》最终一节吗?4、标画出诗中体现“古典的乡愁“的句子,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思索感悟《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发觉创新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2、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二、新课导入(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

生背诵)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

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经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妙的情感吧!三、整体感悟1、自主学习《采薇》。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关于《采薇》教案四篇

关于《采薇》教案四篇

关于《采薇》教案四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采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采薇》教案篇1设计理念《采薇》出自《诗经》,向来以其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难以言说的诗情画意、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让人拍案叫绝。

尤其是诗中那真实复杂的矛盾情感———对强敌贼寇的愤恨与对故园亲人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明媚乐景中的哀伤与阴晦哀景中的喜悦,都给人以无穷的想像与回味,具有永恒的魅力。

本设计将情感、价值之类丰富的人文目标具体融化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吟诵、品味、领悟,通过丰富的联想、比较、探究,在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诗的人文内核,深刻感受诗的丰富意蕴,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真正实现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

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1.让学生从网络或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2.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句,初步感知原诗。

二、文本解读过程1.导语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

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历史。

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

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复杂的人生百味。

2.师生交流课前准备的情况(使用多媒体),明确以下几点。

(1)《诗经》和“《诗经》六义”。

(2)《采薇》是西周宣王时期的作品,是《诗经》里最富有诗意的一首“战争诗”。

宣王时北方玁狁侵周,宣王命令出征,打退玁狁。

《采薇》是出征玁狁的士兵所赋。

诗篇洋溢着战胜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又对久戍不归、久战不休充满厌倦,对自身遭遇无限哀伤。

3.文本解读在各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中,师生着重交流或探讨以下一些问题:(1)该诗的思路结构有什么特点?讨论后明确:重章叠句,回环往复,舒卷自如,《诗经》里很多诗都有这个特点。

《诗经·采薇》公开课教案

《诗经·采薇》公开课教案

《诗经·采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诗经·采薇》的背景与价值1.1 《诗经》简介:时间、地域、内容、地位1.2 《采薇》篇目解析:主题、形式、意象1.3 《采薇》的艺术价值及影响第二章:《采薇》的文学特色2.1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2 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2.3 字词、句式、韵律的创新与运用第三章:《采薇》的伦理思想3.1 孝道观念:父母、兄弟、夫妇之间的关系3.2 君臣之道:忠诚、尽职、劝谏3.3 仁爱之心:关爱他人、和睦相处第四章:《采薇》中的人物形象4.1 主人公形象:品质、情感、命运4.2 辅助人物形象:角色、特点、作用4.3 人物关系与矛盾冲突第五章:《采薇》的现代意义5.1 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5.2 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困境与反思5.3 古典诗词与现代生活的融合本章节内容主要围绕《诗经·采薇》的背景、文学特色、伦理思想、人物形象以及现代意义展开,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并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第六章:《采薇》的词句解读6.1 关键词句的含义解析6.2 生僻字词的解读6.3 诗句的翻译与赏析第七章:课堂互动环节——诗词朗诵7.1 选取适合朗诵的段落7.2 指导学生正确发音、把握节奏7.3 组织学生进行朗诵展示,互相评价第八章:课堂讨论——关于《采薇》的感悟8.1 引导学生从个人角度出发,谈谈对《采薇》的感悟8.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8.3 总结讨论成果,提炼《采薇》的核心价值观第九章:《采薇》相关的艺术创作9.1 介绍《采薇》在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领域的表现9.2 邀请艺术家进行作品展示和讲解9.3 学生创作练习:以《采薇》为灵感,进行艺术创作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0.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采薇》的特点和价值10.2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对《诗经》和古典诗词的了解10.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传承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素养这五个章节主要侧重于《诗经·采薇》的词句解读、课堂互动、讨论、艺术创作以及课程总结与拓展。

《采薇》公开课教案

《采薇》公开课教案

《采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采薇》。

(2)理解《采薇》的内容,掌握其主题思想和文学特点。

(3)了解诗经时期的社会背景和音乐舞蹈艺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提高学生对《采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提升个人修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采薇》。

(2)理解《采薇》的主题思想和文学特点。

2. 教学难点:(1)《采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

(2)诗经时期的社会背景和音乐舞蹈艺术。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采薇》的文学特点、主题思想和社会背景。

(2)互动法:小组讨论、探究,增强学生对《采薇》的理解。

(3)欣赏法:欣赏《采薇》的音乐、舞蹈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采薇》的文本、图片、音乐、舞蹈等。

(2)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经时期的社会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经》的地位和特点。

(2)介绍《采薇》的出处和背景。

2. 讲解内容:(1)讲解《采薇》的文学特点:赋、比、兴等。

(2)分析《采薇》的主题思想:战争与和平、爱情与婚姻等。

3. 分组讨论:(1)分组讨论《采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

(2)探讨《采薇》在诗经时期的社会背景和音乐舞蹈艺术。

4. 欣赏与实践:(1)欣赏《采薇》的音乐、舞蹈艺术。

(2)组织学生进行《采薇》的朗读和背诵。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采薇》。

3. 调查了解《采薇》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分享给同学。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朗读、背诵和赏析文章。

《采薇》优质课教学设计共3篇

《采薇》优质课教学设计共3篇

《采薇》优质课教学设计共3篇《采薇》优质课教学设计1《采薇》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与教学目标作为一篇古文诗词,学生们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学习《采薇》一文,是为了学习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古文阅读技巧和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

因此,本次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学生能够正确读懂《采薇》的内容和意义;2.学生能够运用古文阅读方法,分析诗歌的结构和特点,并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3.学生能够对比《采薇》与其他同类文学作品,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在课堂开始前,通过音乐、图片、短小的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入《采薇》的主题。

如播放一段采薇的相关视频,或者播放一段背景较好的音乐。

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与采薇有关的图片,如绿油油的青草、黄澄澄的野花等,来直观地让同学们接触到采薇这个话题。

2.阅读课文在阅读一遍《采薇》后,教师让学生课内外阅读,了解文学背景以及掌握文学鉴赏的方法。

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翻译词句、品味文章中的字句,找出其中的语言特色,并分别表达自己的感受。

3.分析诗歌结构结构分析是理解一首诗歌的关键所在。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幅线条来表现这首诗的结构,通过这样的表现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4.诗歌比较将《采薇》与另一首同样类型的古代诗歌进行对比,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教师可以将《采薇》和《赋得古原草送别》、《静夜思》等对照,让学生感受到每一首诗歌的不同之处。

5.文学作品创作最后,让学生自己创作一首同样类型的古代诗歌或现代诗歌,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来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选择1.课件辅助法来自不同文化的同学可能不熟悉诗歌结构的概念,这时候可以通过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结构,便于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2.分组阅读法通过分组阅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让学生自主学习,减轻老师的压力。

采薇教案5篇

采薇教案5篇

采薇教案采薇教案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采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采薇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诵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理解诗歌主要内容,掌握诗歌中的重要字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的诵读诗歌,掌握诗中的比兴与借景抒情的手法,畅谈自己的感受,提高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戍边战士的内心复杂交织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诵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体会诗歌意象所传达的主旨。

【难点】感受戍边战士内心复杂交织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国之大事在祭与戎,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有无数的的战士因为戍边而与家人分离不得相聚,归期变得最不确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位戍边战士在归乡途中的所思所想,这位战士想了什么心情如何呢?让我们从《采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划分节奏。

2.教师范读,为学生正音,划分节奏,便于更好的掌握诗词。

3.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初步了解词中的大意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

明确:强调学生个性化解读,读出自己的感觉来。

4.通过三遍的读,我们能不能从诗中找出一个字来体现整首诗的情感?明确:“忧”字,全诗有以下句子出现“忧”字,“心亦忧止”“忧心孔疚”“忧心烈烈”。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1.我们知道这位战士是要返乡的,我们通常认为归乡是让人快乐的、兴奋的,那么这位士兵的忧愁是什么呢?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明确:(1)回忆之“忧”。

这位战士的“忧”是源于对于以前无数次归乡延期的一次汇总,从薇菜刚刚冒出地面到薇菜长出软嫩的枝叶再到薇菜变老,每一次都希望返乡,每一次又被战事所拖延,时间长了便郁结于心,成为忧愁的一个来源。

(2)战事之“忧”。

诗歌没有从正面上去描写战争的惨烈而是描写了大量的战马装备从侧面来描写战事的频繁,引出戍边的艰苦生活。

《诗经·采薇》公开课教案

《诗经·采薇》公开课教案

《诗经·采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1.2 诗歌背景:《采薇》是《诗经》中的一篇,属于“雅”部分,描写了一位女子采集薇蕨的情景。

1.3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采薇》,了解《诗经》的历史背景及文学特点,感受诗歌的意境和韵律,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第二章:《采薇》诗文解析2.1 诗文逐句解析: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采薇》的诗文,解释生僻字词,阐述诗句的含义。

2.2 诗歌意象分析:分析《采薇》中的自然意象,如“采薇”、“薇蕨”、“草长莺飞”等,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2.3 诗歌主题探讨:讨论《采薇》中所表达的主题,如女性的劳动美德、对自然的敬畏等,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内涵。

第三章:诗歌艺术特色分析3.1 韵律分析:讲解《采薇》的韵律特点,如“四言”、“五言”等,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3.2 修辞手法解析:分析《采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培养学生对文学修辞的认知。

3.3 诗歌表现手法探讨:探讨《采薇》中的表现手法,如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引导学生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第四章:课堂互动与实践4.1 诗句接龙游戏:学生分组进行诗句接龙游戏,增强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4.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诗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体会诗歌的情感。

4.3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程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经》的重要性和文学价值。

5.2 课后拓展:推荐学生阅读《诗经》中的其他优秀诗歌,如《关雎》、《桃夭》等,扩大知识面。

第六章:小组讨论与分享6.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针对《采薇》中的某一特定主题或意象进行深入讨论。

6.2 分享成果: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6.3 教师点评:教师对各组的讨论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建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采 薇》教案优秀5篇

《采  薇》教案优秀5篇

《采薇》教案优秀5篇《诗经》两首《采薇》教案篇一教案示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结合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字。

教学难点对诗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语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特别是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学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诗歌财富。

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李清照等等这些伟大诗人的名字,几乎已是家喻户晓,他们的许多优秀诗句在今天已是脍炙人口。

饮水思源,当我们顺河而上追其源头时,便会看到那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起点,这起点就是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来探究一下这源头里的无穷奥秘吧!二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短文以及注释①,可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尽快掌握重点知识:1.《诗经》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生活?2. 既然是诗,为何后来又被改称为《诗经》呢?3.《诗经》是按照怎样的体例编辑的?教师明确:1.(略)2.此乃主要是汉代学者认为《诗经》为儒家创始人孔子所编辑,故将此视为儒家经典,因此,称其为《诗经》。

3.(略)(二)教师补充介绍:《诗经》中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教材第30页练习中对此有解释)。

下面重点解释“比”和“兴”。

高中旧教材中曾选用了一首《硕鼠》便是运用了”比“的手法的非常典型的诗。

其诗作者将奴隶主喻为大老鼠。

诗人发出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的愤怒控诉;《伐檀》中有一句“河水清且涟漪”,可将它当作“兴”的使用,即作者言黄河之水是“假”,控诉剥削者的行径是“真”;另外,《关雎》一诗的开头两句诗,更是典型的“兴”。

作者言“鸟情”为是的言“人情”;再有,就是本单元第七课《孔雀东南飞》一诗中的开篇那两句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亦是如此。

根据对上述解释的理解,同学们在学习完《氓》这首诗后,做一做课后练习第二题。

三引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了解三首诗的基本内容(以便于更好地疏通文字)思考问题:1.三首诗写的各是什么内容?2.从提示的文字中看,你对那首诗更感兴趣?为什么?四导读全诗,疏通文字(一)教师范读(或放录音,或放多媒体课件)1.学生给生字注音2.体会诗的朗读节奏(二)学生自读,并结合课下注解掌握诗中词义。

《采薇》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采薇》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采薇》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采薇》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归纳诗歌的章法特点、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2、本诗深刻的思想内容【教学重点】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教学难点】疏通诗句,体会抒情主人公复杂的情感【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历史。

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现在,我们来学习《小雅·采薇》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复杂的人生百味。

二、整体感知一吟品其物1、下列的字你知其音知其意吗?莫止不遑启居靡盬烈烈归聘孔疚彼路骙骙象弭所腓雨雪2、请复述这首诗写了怎样一个故事?要求:1、按时间前后顺序;2、100字以内。

二吟品其情1、这首诗中士兵对戍守边防的态度是怎样的?2、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提示:尽可能用文中词语概括。

三吟品其法1、前三章采用了什么手法?结合诗句,说说这种手法有什么特点。

2、诗的最后一章在内容和写法上都与前面各章大不相同,谈谈它在整首诗里所起的作用。

补充:古人对最后一章的评价:“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知有耶?”——方玉润《诗经原始》“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

绝世文情,千古常新。

”——方玉润《诗经原始》“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清王夫之四、由此及彼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问题:两首诗各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五、课堂小结《采薇》不像一般的战争诗那样简单地表现人物情感,而是力求表现出人的深层的内心矛盾和痛苦,细微真实地写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残酷的战争毕竟与人类文明正常价值趋向相悖,自古以来,人们都对它怀有复杂矛盾的感情《采薇》正是为保家卫国而出征玁狁的士兵所唱出的心声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充分说明其所怨恨的是玁狁而非周天子,诗人对侵略者充满了仇恨,诗篇中洋溢着战胜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又对久战不休充满厌倦总之,战士们的情感深处,交织着重重矛盾:对敌人的痛恨与对家乡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其实,人类有一种很普遍的矛盾心理:大丈夫有仗剑远行志在四方的雄心壮志,又有低头思乡胸怀亲人的回归意识这里的戍边战士心中的矛盾,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人类共有的,也是无法回避的真实矛盾心理所以,诗中表现的这种情感矛盾,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采薇》教案5篇

《采薇》教案5篇

《采薇》教案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采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采薇》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重点难点]:1.《诗经》六义及重章叠唱的手法是学习要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鉴别又是学习的难点。

2.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学习的要点。

3.有些词句理解起来也可能有困难。

《诗经》因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加之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今天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

我们在学习中首先要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预习课文,把握大意;然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反复熟读课文直至背诵,透彻理解。

学习的重点不必放在字词句的逐一解释上(但某些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至今仍在沿用的词语、成语一定要掌握);重点应是学习掌握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所刻划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以及章法结构和停顿节奏等的艺术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学习内容与步骤]一、了解《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

②孔子删诗说。

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

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诗经·采薇(公开课优秀教案)(整理精校版)

诗经·采薇(公开课优秀教案)(整理精校版)

诗经·采薇(公开课优秀教案)(整理精校版)诗经·采薇(公开课优秀教案)必修教案 0327 09:56::诗经·采薇(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材分析《诗经·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诗经》两篇文章中的一个。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实践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

二、学情分析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初中学习古文的基础,以及在必修一中学习了“沁园春”,“雨巷”,“再别康桥”三首诗歌,初步的具有了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过程与方法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探究学习,探讨诗歌中的乡思情结的内涵,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

3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文本、编者、老师、学生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五、教学难点理解诗的主旨,提高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学天地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洁、生动。

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从诗经中走来的男子历经沧桑,豁达坚毅,从诗经中流传出的故事飘渺悠长,哀婉凄美。

今天我们就来接着学习诗经里的诗歌。

初读课文老师: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课本,走进这优美的诗经世界里。

诗经《采薇》优质教案(最新6篇)

诗经《采薇》优质教案(最新6篇)

诗经《采薇》优质教案(最新6篇)《诗经》两首《采薇》教案篇一2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初步了解赋比兴的手法。

3、了解朗读四言诗的节奏,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德育目标1、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诗经》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了解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及赋比兴的手法,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1、朗读2、点拨、讨论3、欣赏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关雎》[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品读欣赏,把握诗意。

了解赋比兴的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论语》中曾记载,孔子教育他的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里所说的诗是指《诗经》。

意思是说,不学《诗经》,(在生活交往中)就不会说话。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学生听朗读录音,注意正音。

关关雎鸠jū jiū窈窕淑女yaǒ tiaǒ君子好逑 hăo qiú参差荇菜cēncī左右芼之mào寤寐求之wùmèi琴瑟友之sè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关于《诗经》的诵读。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对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采薇》公开课教案(精选14篇)

《采薇》公开课教案(精选14篇)

《采薇》公开课教案(精选14篇)《采薇》公开课教案(精选14篇)《采薇》以其传神的人物刻画、独特的场面描写及真挚的思乡之情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下面是课文的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采薇》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内容、写法、地位和作用);(2) 掌握全诗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3) 掌握《诗经》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句式特点;(4) 能够熟读全诗,并能够背诵末章;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学生课下搜集资料,结合教师补充,体验文学知识积累的过程;(2) 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分析本诗,讨论总结出本诗的艺术特点,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了解本诗的写作内容,体会本诗中征夫的思乡之情,理解其对战争的厌恶之感。

激发学生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爱国情感;(2)初步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激发学生们关注现实、干预现实的情感。

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内蒙古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高一的学生;2.学生已经学习了《诗经》中《关雎》、《蒹葭》等简单的篇目;3.学生对《诗经》的相关知识有初步的了解;4.学生思维活跃,善于与同学交流,乐于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赞许;5.学生对诗歌有浓厚的兴趣,喜欢朗读诗歌,但古诗阅读能力还有待加强;6.学生已有过较多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经验。

教学策略1. 问题解决策略:①学生通过朗读本诗,提出不认识的生字或文言现象(问题),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提示下运用同音、形近等方法识记不认识的字和词类活用现象(解决问题)②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本诗,提出问题(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对重点诗句(如:“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的点拨,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并与全班进行交流(问题解决)。

2.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学生通过与小组成员的互助学习,讨论问题,有助于理解诗歌内容。

《采薇》教案一等奖4篇

《采薇》教案一等奖4篇

《采薇》教案1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初步了解《诗经》及其现实主义风格。

2.初步了解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了解四言诗的特点,重章叠句的形式。

4.用正确的节拍诵读这两首诗,力求语言通畅,感情充沛,在诵读中理解鉴赏、背诵《采薇》和《氓》前两章。

二、能力培养目标1.训练学生朗读古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诗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诗经两首》中所表现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真挚的爱情婚姻的向往以及为捍卫祖国的统一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诗经》距今约三千年,语言、内容都有着极大的陌生感,加之以诗歌的形式表现,更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所以疏通诗句,带着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和三千年前的古人同喜同悲,同爱同恨,势必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解决办法1.反复诵读,疏通诗句。

2.借助诗的形象,体悟情感及主旨。

学生活动的设计1.让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注释疏通诗句,熟悉四言诗的节奏及重章叠句的形式。

2.试译其中一二首诗,诗句可长可短,押韵可严可宽。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通过第一单元中国现当代诗歌及外国诗歌的学习鉴赏,学生们有了一些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为本单元学习鉴赏《诗经》奠定了基础。

1.介绍《诗经》及其开创的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优秀传统。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学习鉴赏《卫风·氓》。

二、整体感知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

孔子把《诗三百》作为道德教育的教材,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故称《诗经》。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

“国风”中的诗歌,许多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2.《诗经》普遍使用了赋、比、兴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作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以“他物”置于“所咏之辞”(诗的主题及内容)的前面,则此物必与主题及内容有关,或从旁烘托,或营造气氛,将读者引到特定的情境中来。

《诗经·采薇》公开课教案

《诗经·采薇》公开课教案

《诗经·采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诗经·采薇》的背景与意义1.1 《诗经》简介:介绍《诗经》的成书背景、作者、内容特点等。

1.2 《采薇》篇目解析:分析《采薇》的篇目结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1.3 《采薇》的历史价值:探讨《采薇》在古代社会中的文化地位和影响。

第二章:《采薇》的诗意阐释2.1 诗句解析:逐句解读《采薇》的诗句,分析其意境、意象、修辞等。

2.2 诗歌手法探讨:分析《采薇》中的比兴、象征、寓言等手法。

2.3 诗意联想:引导学生从《采薇》中汲取灵感,进行诗意联想和创作。

第三章:《采薇》的吟咏与演唱3.1 吟咏技巧指导:教授《采薇》的吟咏节奏、韵律、声调等。

3.2 演唱实践:指导学生正确演唱《采薇》,体会古诗词的音韵美。

3.3 吟咏演出:组织学生进行《采薇》的吟咏演出,展示学习成果。

第四章:《采薇》与现代生活4.1 《采薇》与现实:探讨《采薇》中的主题与现代生活的关联。

4.2 创意写作:引导学生以《采薇》为灵感,进行现代诗歌或散文的创作。

4.3 生活中的诗意: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诗意,体会古典诗词的魅力。

第五章:《采薇》的艺术影响5.1 绘画创作:以《采薇》为题材,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

5.2 手工制作:指导学生以《采薇》为主题进行手工制作,如剪纸、陶艺等。

5.3 综合性艺术表演:组织学生进行以《采薇》为主题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如舞蹈、戏剧等。

第六章:《采薇》的文化传承6.1 《采薇》在历史上的传播:探讨《采薇》在历代的文化传承和影响。

6.2 经典解读:《采薇》在现代学术研究中的解读和评价。

6.3 文化传承的责任:讨论如何将《采薇》的文化价值传承给下一代。

第七章:《采薇》的教育意义7.1 诗词教育:《采薇》在现代诗词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7.2 德育教育:《采薇》中的道德观念和教育意义。

7.3 教学实践分享:分享以《采薇》为主题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成果。

第八章:《采薇》的比较研究8.1 与其他《诗经》篇目的比较:分析《采薇》与其他《诗经》篇目的异同。

语文课文《采薇》教案设计(优秀5篇)

语文课文《采薇》教案设计(优秀5篇)

语文课文《采薇》教案设计(优秀5篇)《诗经》两首《采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2、诵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体会感情。

3、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3、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诗歌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学会比较分析,理解“赋”“比”“兴”写作手法。

教具方法:多媒体诵读法、讲解法、讨论点拨、改写创新。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卫风•氓》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爱情、战争是人类生存与生活中两个重要的话题。

我们的先民为之奋斗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诗经》中的两首爱情诗。

二、《诗经》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

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汉以后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2、按体制《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

(1)“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2)“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1)赋者,铺也,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也。

——铺陈(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联想4、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六艺”《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代表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

“风骚”后代指文学才华。

诗经采薇公开教案

诗经采薇公开教案

《诗经·采薇》公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经·采薇》全文;(2)理解《诗经·采薇》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3)分析《诗经·采薇》的文学特色,如韵律、比兴、意象等;(4)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经·采薇》;(2)学会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对诗歌进行评价和分析;(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经·采薇》所表现的爱国情怀和美好品质;(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亲近经典的兴趣,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原文及译文2. 作者简介3. 创作背景4. 诗歌主题解析5. 文学特色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诗经·采薇》;(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主题;(3)分析诗歌的文学特色;(4)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诗歌韵律、比兴、意象等文学特色的鉴赏;(3)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培养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经》的地位和特点;(2)介绍《诗经·采薇》的作者及创作背景;(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经·采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3)让学生思考诗歌主题,分析诗歌中所表现的美好品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文学特色,如韵律、比兴、意象等;(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4. 诗歌鉴赏:(1)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培养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提高文学素养;(3)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感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采薇(公开课优秀教案)
必修教案
0327 09:56
::
4.2诗经·采薇(公开课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诗经·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诗经》两篇文章中的一个。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实践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

二、学情分析
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初中学习古文的基础,以及在必修一中学习了“沁园春”,“雨巷”,“再别康桥”三首诗歌,初步的具有了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过程与方法
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探究学习,探讨诗歌中的乡思情结的内涵,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

3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文本、编者、老师、学生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五、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主旨,提高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学天地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洁、生动。

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从诗经中走来的男子历经沧桑,豁达坚毅,从诗经中流传出的故事飘渺悠长,哀婉凄美。

今天我们就来接着学习诗经里的诗歌。

(二)初读课文
老师: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课本,走进这优美的诗经世界里。

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

(同学们默读,教师在黑板上标出生词)
生词有:玁狁(xiǎn yǔn)不遑(huáng )不来(lài )孔疚(jiù )
靡盬(mí gǔ )归聘(pìn )四牡(mǔ )小人所腓(féi )
雨雪霏霏(yù fēi )载渴载饥(zài )整饬(chì )
老师:大家都看完了吗?诗经大都是四言诗,朗读的时候采用“二二”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大家根据这样的方法,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
大家读得都不错,不过朗诵的感觉还是缺了一点,现在老师给大家放一段音频,听听看名家是如何朗诵的。

(放音频)
老师:大家都已经默读了,也一起朗读了这首诗,相信现在应该对这首诗一定有了初步的印象,现在我们就来具体的翻译这首诗歌。

第一章:重点字词:作:薇菜冒出地面。

靡:无,没有。

幕:通“暮”,通假字。

启:跪。

居:坐。

第二章:重点字词:载:又。

第三章:重点字词:阳:十月,周代自农历四月到十月都为阳月。

王事靡盬:战争没有休止。

孔:非常。

疚:痛苦。

第四章:重点字词:维何:是什么,维是句中语气词。

常:通“棠”,棠棣花,桃花的一个变型,早春开放,与桃李共争春色,显出浓郁春意。

业业:高达雄壮的样子。

第五章:重点字词:小人所腓:小人,士兵。

所,乘。

腓:遮蔽。

孔棘:棘:通“急”,着急。

第六章:重点字词:雨雪:下雪,雨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三)细读文章
如果把这首诗歌当成是一个剧本,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导演,你会拍摄几个场景来反映这首诗歌呢?
板书:悲伤喜悦悲伤
老师:大家理解的都很好,那么现在来提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帮我来解答一下。

1,结合文下的注释,具体的来翻译一下这首诗
2,文章一共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又都说了些什么?
3,既然这是一首思乡诗,那么最能表现战士思乡的又是哪些诗句呢?
4,为什么战士们即将归乡了,诗歌不是喜悦的而却显得如此悲伤?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晋人谢玄把这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

你觉得这四句好不好,为什么?
2.(重点分析)
板书:悲伤—喜悦悲伤
一开篇,我们就感受到浓重的悲伤,我们不由得思考,此时这位战士身在何方,又为何而悲?
身处何时:莫—阳
身在何方:驻地边的旷野(说具体些“我戍未定”说明是在驻地边上)
为何而悲:思乡厌战仇恨
如何表现: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意象薇(如何用薇来表情达意呢?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考虑)
重章叠唱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对深化意境,强化感情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

比兴:作—柔—刚比喻时间流逝
朗读
45节:壮
战士的情感发生变化.此时他又身在何方?为何而壮?
身处何时:春季
身在何方战场(戎车既驾)
为何而壮打胜仗(一月三捷)(侧面描写写军容之壮、必胜信心)(“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写战马的高大强壮,步伐整齐,“象弭鱼服”写精良的装备,“一日三捷”是用数字的对举,表现了战争的捷报频传。

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


如何表现:1. 侧面烘托
2.借景抒情—意象棠棣花(有没有借助什么意象?)
比兴: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军容之盛及声势之壮。

至此,全诗气势为之一振.
朗读
身处何时:冬季
身在何方:归途(昔来,是来征战;今往,是往家乡。


3,“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
聘。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4,(1)宋之问在《渡汉江》中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一个怯字写出了归乡时的千万种感受。

(2)“古诗十九首”里的《十五从军征》是这样写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所以这位战士唱道“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归来时,还何乐而有呢?归家的喜悦因为对家人自身命运的担忧都变得沉重起来。

所以他说”莫知我哀”,莫是没有人,没有人知道我的哀伤.
5,○1本诗借景抒情。

诗含着两个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吹拂柳枝依依惜别的
画面,一是寒冬季节雨雪纷飞的画面。

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2本诗借助"杨柳"意象来抒情的。

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
文学歌咏的对象,开了借杨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诗词之中,青青杨柳枝成为牵绊游子、离愁别绪的象征性植物。

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每当古人送别离人时,杨柳便出现在渡口、驿站、城外,杨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

每当古人怀人思亲时,杨柳出现在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似乎解人意。

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其次,还因为"柳"与"留"谐音,"柳"者即"留"也,挽留之意。

正是这些原因使得古人喜借柳来抒怀。

(四)拓展阅读
老师:在我们中国浩瀚的诗歌世界里,想采薇这样的诗还有很多,老师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首《十五从军行》
(教师朗读,可有配乐)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如,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五)结语,布置作业
无论是采薇,或是十五从军行,都把战士那种思乡的急迫心情写得动人婉转,但是他们却没有写到战士们具体是在思些什么,如果你是一个战士,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古战场,眺望远方的家乡,你会想些什么?请大家把自己会想到的用三百字来描述一下,语言请尽量的优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