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之形象鉴赏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鉴赏方法二: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结合诗句,展 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四、方法小结
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1、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细节、外貌、以及侧面描写等角度入手分析 ,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比如动词,形 容词。 2、学会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关注注释,结 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一、了解了诗歌的形象含义及分类
二、掌握人物形象鉴赏题规范答题的技巧 三、答题三步骤: (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
份); (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背景、
言行、环境); (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
感)。
作业:(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一 人物形象
一、分类别,明特征
人 物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 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形 (偏重抒情的诗歌)
象
作品中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 。 (偏重叙事的诗歌)
回顾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忧国忧民的杜甫 《声声慢》中孤苦无依的李清照
抒情主人公 的自我形象
《孔雀东南飞》中外柔内刚的刘兰芝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英姿飒爽的周瑜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 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答题步骤:说特点——析例句——明作用
规范答题: (步骤一)本诗塑造了一个( 心境悠闲、陶醉
古诗词鉴赏之景物、事物形象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这首诗(词)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11·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 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宋.柳永《雨霖铃》 寒蝉鸣我侧。
曹植《赠白马王彪》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就已酿造了一种足以 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鸿雁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 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 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思归写得含蓄而婉转。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 稹》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秋 望》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戴复古《月夜 舟中》 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 使者 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
长亭:送别之意。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其它类
1、玉:高洁 脱俗
2、深夜:愁思怀旧
3、乡村:思归 厌仕 田园风光 纯朴美好 安逸宁 静
4、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5、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6、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意境——开启诗歌艺术之门的钥匙
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 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 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 景物)的有机统一,即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 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 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古诗词鉴赏(一)人物形象
❖2.本曲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流畅, 生活气息浓厚,用词精练妥帖。 “俏冤家”“想念他”“瘦岩岩” 等语通俗自然,口语化。 “偏”“羞”等字精炼传神,很好 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和情感。
问: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 如何刻画的?
❖ 刻画了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 哀思的词人的形象。既有直接描写,也 有景物描写的烘托渲染,先以“西风” 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伤感的基调,继而 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 将坠落的“残阳”与之相呼应,渲染了 怀念之苦。
考点集训
❖关汉卿《大德歌 夏》
分,1条2分。)
❖ 8、第二联将视觉与听觉结合(1分),生 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 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 “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 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 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 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 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参考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 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 逸士形象。(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 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 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 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 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 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和追求。
(2)心忧天下、忧ຫໍສະໝຸດ 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 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古诗词鉴赏之形象语言篇
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例组1:织简答析案下三面要这首点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一 、
•
1、当明年确万诗里中觅的封侯诉形,衷象匹情是马什戍么梁陆;州游。关河梦断何处,
形 •尘2暗、旧结貂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象 鉴 赏
• 3、胡指未明灭形,象鬓的先秋意,义泪是空什流么。(此生思谁想料内,容心和在观天山, 身 注点:老态沧沧度洲洲,。)水作边者,的古情时感隐、者所理居想之、地追。求陆、游品晚年性居等于)
、 形 象 鉴
2、抓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 心理关键字词,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 境)、情节。(鉴赏依据)
赏
·
例: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人
诉衷情 陆游
物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
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
•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 答: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 快清新,有如民歌。通过自问自答
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
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直率的 船家女形象。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自然特点
寓意
象征意义
曾柳
未黄而狂 飞花蔽天
仗势狂傲 遮天蔽日
倚势猖狂 得志一时的小人
曾逐春风 美好快乐 自伤迟暮 李柳 秋蝉斜阳 肃杀凄凉 老来沉沦
考点23: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解析版)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考点微专题考点23 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命题趋势】赏析诗歌形象是诗歌鉴赏考核的重点内容,主要考核人物形象、物象特征及其作用、诗歌的画面、意境等内容。
【真题再现】【2020新高考全国1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 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 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 B2.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解析】1. B项,“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
故选B。
2.“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
上句“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而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
用“地阔”“天高”刻画出峨眉与岘首两座山相距遥远,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的孤独寂寞之情。
【考点详解】一、诗歌意象鉴赏的分析方法:意象,作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被认为是作者内在抽象心意的外在寄托,理解了意象所蕴含的情感内涵,诗词的寓意也就迎刃而解。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13诗歌的形象考点——人物形象鉴赏
典例九: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形象:建功立业的形象。
答题方法
1、鉴赏依据——抓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 、心理)关键字词 2、鉴赏依据——抓环境(时间、时令、气候、地点、周围 景物)关键字词 3、鉴赏依据——塑造出的人物的所见、所感、所想 4、鉴赏依据——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题型展示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典例二:拟行路难·其四 南北朝: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形象:怀才不遇的诗人。
典例三: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专题13 诗歌的形象考点—— 人物形象鉴赏
高考对古诗中人物形象的考查,就形象内容而言,有辨识形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概括形象作用三方面内容。
高考重点是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 象的典型意义。
形象 :飘 泊天 涯, 老弱 多病 ,孤 独无 依的 诗人
典例一: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形象: 思念游 子的怨 妇或者 思念闺 妇的游
古诗词鉴赏--形象--事物形象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王安石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
3、鉴赏一般物象一定要结合作者的处境,了解作者 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的形象的象征意义。
三、答题步骤 1、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的 神韵; 3、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
【巩固练习】
古诗词鉴赏 角度三:事物形象
【考向探究】
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咏物诗”,这类诗歌 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 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 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的表达出来,这种象 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大自然中的万物,大至 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 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所以所谓物象,即 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 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二、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关注点
1、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
2、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 一个民族,由于历 史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不但有共同的语言, 也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这种共同的心理状态, 也表现了某一民族对自然或社会的某些事物的一 定的感受方式。因此,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 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 物象,我们要注意沉淀于其中的特定的含义和文 化内涵。
[例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案】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 而发的形象。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考点解读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
诗人在抒发主观情感时,往往借助这些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这些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成了“意象”,它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而多个意象构成“意境”。
一、意象(景象)(一)意象的含义诗人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采用寄情于物的方式,通过描写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上,使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情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二)常见意象的特点和寓意1.松柏——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韧,具有一种凛然正义的品质。
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如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一)》:“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2.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
葱茏绿竹代表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品格或象征隐士君子。
如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3.柳——“柳”者,“留”也。
柳枝依依,缠绵悱恻,古人常借柳抒发送别怀人的离愁别绪。
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分别时诗人对友人的眷恋。
又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在杨柳依依的岸边,词人的离别之情油然而生。
4.梅——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是君子。
如宋代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歌颂了梅花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认识到诗歌形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形象的能力,提高古诗词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学会欣赏诗歌形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引导学生欣赏诗歌形象。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古诗词,整理诗歌形象的分析方法。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古诗词,了解诗歌背景。
五、教学内容1. 诗歌形象的概念:介绍诗歌形象的概念,解释其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
2. 诗歌形象的特点: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如象征、比喻、拟人等。
3. 欣赏诗歌形象的方法:讲解如何欣赏诗歌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分析诗歌形象,引导学生欣赏。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和欣赏,互相学习。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一首著名的古诗词,引发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兴趣。
2. 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简述诗歌形象的概念,解释其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
3. 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举例说明诗歌形象的特点,如象征、比喻、拟人等。
4. 欣赏诗歌形象的方法:讲解如何欣赏诗歌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5.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分析诗歌形象,引导学生欣赏。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让学生分享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和欣赏,互相学习。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3. 展示成果:每个小组选出一首古诗词,展示他们对诗歌形象的分析和欣赏。
八、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分析一首古诗词,找出其中的诗歌形象,并解释其意义。
2. 完成课后作业:选取一首古诗词,用所学的方法分析其诗歌形象,写一篇短文。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教案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教案第一章: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概述1.1 了解古诗词人物形象的概念与重要性1.2 掌握古诗词人物形象的特点与表现手法1.3 分析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意义与价值第二章:古诗词人物形象的基本构成2.1 外貌描写:观察诗词中对人物外貌的描绘,分析其形象特征2.2 神态描写:关注诗词中对人物神态的刻画,揭示其内心世界2.3 语言描写:品味诗词中人物的语言,体现其性格与身份2.4 行为描写:梳理诗词中人物的行为举止,理解其性格特点第三章:古诗词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3.1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了解两种描写手法,分析其对人物形象的影响3.2 对比分析:通过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对比,深入理解各自特点3.3 联系背景:结合历史背景与作者生平,全面把握人物形象3.4 感悟情感:感受诗词中所表达的人物情感,丰富对人物形象的认知第四章: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实例分析4.1 王之涣《登鹳雀楼》:分析诗中人物形象,理解其胸怀壮志4.2 杜甫《春望》:剖析诗中人物形象,感受其忧国忧民之情4.3 李白《将进酒》:探究诗中人物形象,领略其豪放不羁第五章: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实践5.1 选取一首古诗词,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5.3 进行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的交流与讨论,提高鉴赏能力第六章:古诗词人物形象的情感与心理分析6.1 认识古诗词人物形象中的情感表达6.2 掌握古诗词人物心理活动的描绘技巧6.3 通过情感与心理分析,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第七章:不期古诗词人物形象的变迁7.1 先秦时期:了解先秦诗词中人物形象的特点7.2 唐代:剖析唐代诗词中人物形象的风格与变化7.3 宋代:探究宋代诗词中人物形象的新发展7.4 明清时期:分析明清诗词中人物形象的特色第八章:古诗词人物形象与传统文化的关联8.1 诗词中人物形象与儒家文化的关联8.2 诗词中人物形象与道家文化的融合8.3 诗词中人物形象与佛家思想的影响第九章:当代古诗词人物形象的创新与演绎9.1 认识当代古诗词创作中人物形象的新特点9.2 分析当代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创新手法9.3 探讨当代古诗词人物形象的意义与价值第十章: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的教学实践与反思10.1 设计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的教学活动10.2 实施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评价10.3 反思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古诗词人物形象的概念与重要性补充和说明: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需要理解古诗词人物形象不仅仅是诗词中的角色,更是一种艺术塑造,反映了作者的情感寄托和社会背景。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教案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教案第一章: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概述1.1 学习目标:了解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1.2 教学内容:介绍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概念、作用以及鉴赏技巧。
1.3 教学过程:1.3.1 引入:讲解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1.3.2 讲解:分析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创作手法。
1.3.3 案例分析:鉴赏几首具有典型人物形象的古诗词。
第二章:古诗词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2.1 学习目标:掌握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
2.2 教学内容:分析古诗词中常见的描写手法,如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等。
2.3 教学过程:2.3.1 引入:讲解古诗词中人物形象描写的重要性。
2.3.2 讲解:分析各种描写手法的特点和运用。
2.3.3 案例分析:鉴赏几首运用了不同描写手法的人物形象。
第三章:古诗词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3.1 学习目标:理解古诗词中人物情感的表达方式。
3.2 教学内容:探讨古诗词中人物情感的表达方法,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3.3 教学过程:3.3.1 引入:讲解古诗词中人物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3.3.2 讲解:分析各种情感表达方式的运用和效果。
3.3.3 案例分析:鉴赏几首运用了不同情感表达手法的人物形象。
4.1 学习目标:学会分析古诗词中典型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意义。
4.2 教学内容:介绍古诗词中典型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和要点。
4.3 教学过程:4.3.1 引入:讲解古诗词中典型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4.3.2 讲解:分析典型人物形象的形成和作用。
4.3.3 案例分析:鉴赏几首具有典型人物形象的古诗词。
第五章:古诗词人物形象的创作实践5.1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在古诗词中创作人物形象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创作具有生动人物形象的古诗词。
5.3 教学过程:5.3.1 引入:讲解古诗词中创作人物形象的意义和技巧。
5.3.2 讲解:指导学生运用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创作人物形象。
5.3.3 创作实践:学生分组创作具有生动人物形象的古诗词,并进行分享和评价。
古诗词鉴赏——人物形象
[分析特征]一种急欲施展才能,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跃然纸上。 3.明作用: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剑”和 “剑客”的形象里,借以抒写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兴利除弊的政治抱负。
通过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表达的思想情感
通过对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时光易逝而壮志难酬的感叹
“身 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游子形象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将士形象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简析上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①[陆游]——抗金英雄
②[胡未灭,鬓先秋]——心系国家,壮志未酬
③[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不受重用
方法四:理解典故识人物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人物
古
形诗 词 鉴 象赏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的类型 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 3.掌握解答鉴赏人物形象的答题方法
什么人?
人 物之分类
1、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形象: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傲岸不羁、 蔑视权贵的李白
2、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焦仲卿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考点阐释: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陈子昂的《登幽州 台歌》中的人物形象。 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杜甫的《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登 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 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 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 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 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实战演练: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什么形象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 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 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①细致解读题目所选诗歌,分析每首诗各自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表达了 什么思想情感。 ②求同析异,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③整理思路,组织答案。
常见人物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 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 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课件
杜甫形象:生活贫苦、热情真诚、率真纯朴的诗人形 象。 曹操形象:求贤若渴、惜时如金、具有一统天下理想 的志士形象。 陆游形象:客居京城、百无聊赖、落寞孤独、看透世 态炎凉、始终矢志不渝的爱国斗士形象。 李清照形象:天涯沦落、形影相吊、漂泊孤独的女子 形象。 周瑜形象:年轻有为,从容闲雅,雄才大略的儒将形 象。 劳动者形象:辛勤劳动,吃苦耐劳、以农事为重的农 民形象。 士兵形象:渴望建功立业、力竭苦战、不畏生死、不 顾荣誉、思亲念家的战士形象。 离人形象:思家念亲、感慨时光流逝青春不再,归家 遥遥无期的孤独寂寞的离人形象。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插秧歌杨万里 宋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 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 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宋
[答案] 琵琶女 年老色衰 沦落江湖 作者(白居易) 怀才 不遇 沦落江湖 忧愁痛苦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 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 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4.2024年全国三套试卷均未涉及形象内容,属于轮考题型。
人物形象p247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 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是 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 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为依据。
诗歌鉴赏之形象、物象、意象、意境
(1)明确诗人创造意境的常用手法: A、触景生情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 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 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 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 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 、 “鸟空 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之静,并透露出一丝伤春、 凄凉之情。
C、以景托情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此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写“不尽”的“边
愁”,结句以景托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 面之后,忽然出现一片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 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意境 壮阔而悲凉。
D、情景分列 蜀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上半部分写景,画出了蜀相祠堂这一 古庙的景象,下半部分抒情,对诸葛亮的远见和 勤奋进行了讴歌,并惋惜其事业未竟。上、下部 分虽分写景和情,但景与情是融合的。
意境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 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融 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 白色恐怖。
例 1 、王维《山居秋暝》一诗,营造了 怎样的一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能够从形象入手,深入领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理解形象在古诗词中的重要作用。
2. 通过鉴赏古诗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难点:如何从形象入手,深入领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PPT。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一幅古诗词画卷为导入,让学生欣赏并说出自己对画卷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
2. 知识讲解:讲解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形象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以《登高》一诗为例,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让学生从形象入手,深入领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以《江雪》一诗为例,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感悟,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古诗词鉴赏之——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七、作业设计1. 请分析《江雪》一诗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答案:《江雪》一诗中的人物形象是孤高坚韧的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是幽静寒冷的江雪景象,事物形象是孤舟和翁。
通过分析这些形象,我感悟到诗人以自己的坚韧和孤高,面对寒冷和孤独,仍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高洁的品格。
2. 请课下阅读一首古诗词,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将:请。
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高堂:高大的厅堂。
青丝:黑发。
意为在高堂上的明镜中看到了自己的白发而悲伤。
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会须:正应当。
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馔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陈王:指陈思王曹植。
平乐:观名。
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
恣:纵情任意。
谑:戏。
径须:干脆,只管。
《将进酒》沿用乐府古体,作此诗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上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
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诗由黄河起兴,感情发展也像黄河之水那样奔腾激荡。
通篇都讲饮酒,字面上诗人是在宣扬纵酒行乐,而且诗中用欣赏肯定的态度,用豪迈的气势来写饮酒,把它写得很壮美,反映了诗人当时找不到对抗黑暗势力的有效武器。
酒是他个人反抗的兴奋剂,有了酒,像是有了千军万马的力量,但酒也是他的精神麻醉剂,使他在沉湎中不能做正面的反抗。
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态度,也流露了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形象、语言、技巧和情感
古诗鉴赏:形象、语言、技巧和情感一、考题纵览主观简答题。
一般从情感、形象、语言、技巧角度设题。
二、高频考点——鉴赏分析情感1.命题特点一般有三种题型,即: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②诗作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这是前一问的变式,答题时要先回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再回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③分析情感的变化。
2.解题指津“情感理解题”指的是对主观人物,即诗人情感形象的理解。
其情感形象是通过如下三个途径来表现的:一是写景抒情(情景关系)。
二是以时人、时事、时物来喻己之现状(写人喻己、托物言志)。
三是借助于怀古咏史来表达对现实的鞭挞或讽喻。
①咏史多因事兴感,重在寓历史鉴戒之意,给人以充实具体之感。
②怀古则因触景生情,重在抒今昔盛衰之感,给人以抽象空灵之感。
③用典。
3.解题步骤(1)以时人、时事、时物来喻己之现状时的情感理解思路:通过……表达……。
(2)借助于怀古咏史来表达对现实的鞭挞或讽喻时的情感理解思路:①“咏史”——眼前景象与昔时景象的比较+差异原因+现实意义。
②“怀古”——昔时景象(事例)+实质+所寓道理。
(3)分析情感的变化时的情感理解思路:作者首先借……表达……;而后借……表达……;最后借……表达……。
(4)用典是“咏史抒怀”的一种方式,目的是要借古喻今、讽今或自喻。
因此拟题者在考查考生对作者用典意图的理解时,通常是问有什么意图,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
用典的目的:一是为国家。
多为借古讽今,讽谏君王。
二是为个人。
多为仰慕前人,感怀自己,或者抒发同病之悲等。
答题时应将古人古事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视为今人今事来理解作答。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注]烟景有谁争?【注】〔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
这里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之形象鉴赏
【考点解说】
高考对古诗词形象鉴赏的考查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物形象的鉴赏,要求鉴赏诗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征以及分析诗歌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和体现的诗人情感等,比如2011年四川卷,要求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征;二是分析景物形象,要求鉴赏诗歌中使用的意象以及意象体现的情感、作用和营造的意境等,比如2011年重庆卷要求分析诗歌中使用的意象的作用等。
【真题扫描】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
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
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
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
纶巾鹤氅试春风。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
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答题指津】
分析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要注重下列几个方面:
1.分析诗歌描写内容。
诗歌描写的景物,人物的动作、行为等都蕴涵着人物的形象特征,所以要注重分析、理解诗歌的具体内容。
比如本诗中,理解“客子光阴诗卷里”一句时,可以这样思考:“客子”指谁?“客”能够体现怎样的情感?诗句中的“诗卷”体现人物怎样的形象?
2.理解诗歌表达的感情。
无论是描写人物还是描写景物的诗歌,诗人总要表达一定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会蕴涵在诗歌描写的景物、事物、人物中。
所以,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要注重把握诗人的情感。
3.具体分析描写人物内容。
诗歌刻画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语言、行为、心理等的描写。
阅读诗歌时,就要具体分析诗人描写的有关人物的内容。
比如这首诗:先描写环境特征,然后写诗人的行为。
4.筛选整合相关描写。
通过具体分析后,筛选出与描写人物相关的诗句。
比如这首诗,可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诗人在春色中为何要读诗、写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特征?看到杏花春雨,为何就想到了老朋友,为何还想起老朋友的病情和固穷的品格?这两句是否只是写老朋友,有没有写诗人自己?为何诗人想到老朋友后,就要去看老朋友?为何要穿着有雅士风格的纶巾鹤氅?
通过以上的思考,可以看出,诗歌刻画的诗人形象特征至少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客居他乡的诗人能够在春天读诗、写诗,二是在杏花春雨中思念生病和固穷的老朋友,三是在看朋友时穿着时尚等。
参考答案: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由对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得出鉴赏古诗词形象的具体方法:
1.分析环境,体会处境。
所谓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季节的特征,即诗歌内容反映的自然特征,分析诗人选取的景物、事物、人物、场面等;二是作者生活的时代特征,比如战乱时期,诗人反映的社会一般会涉及动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诗人对战争的态度以及诗人对战争的选择,如到战场等。
所谓处境,指诗人写诗时的生活状态,是春风得意、加官进爵的时期还是因犯颜直谏遭贬的时期等。
诗人所处的环境直接影响到诗人的思想感情,会决定诗人选取的景物特征,也决定诗歌刻画的形象特征。
2.注重想象,补充空白。
诗歌的简洁特征决定了诗歌在语言上会留下大量空白的特点。
阅读诗歌就要通过个人的情感体验补充诗歌的留白,通过对文字的理解和文字之外内容的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形象的特征。
3.分析意象,感知意境。
诗歌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这就决定了诗歌选取的景物等是为表达情感服务的。
所以,理解诗歌形象就可以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特征,感悟意象营造的氛围,体味诗歌的意境,从而整体理解诗歌形象。
4.把握景物,体会情感。
诗歌对景物的描写蕴涵着诗人的情感。
分析诗歌的形象,可以先体会诗歌的思想,可以通过分析诗歌景物的特征,概括形象特征。
5.分析手法,概括形象。
从写作手法的角度看,诗歌多通过体现描写对象的动静、古今、虚实,使用比喻、夸张、拟人,借助铺垫、烘托、照应、过渡、点题等手法塑造形象,概括形象特征就可以通过分析具体的写作手法进行。
【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古歌
汉乐府
秋风萧萧愁杀人。
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两句在刻画人物形象上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衣带”一句重在写外在的愁绪,“心思”一句重在写内在的愁绪。
两句诗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把抽象的愁绪具体化,内外相应,刻画出一个穷困潦倒、愁绪满怀的游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