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_水杨酸与植物抗病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水杨酸(SA)与植物抗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2
水杨酸(SA)与植物抗性关系的研究进展0 前言水杨酸对植物的作用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认识, 有关的机理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现目前发现,水杨酸(SA)在植物抗病性和抗逆性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文章主要介绍水杨酸与植物抗性关系各方面的研究进展。
1水杨酸类的发现与生物合成水杨酸( Salicylic acid, SA) 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小分子酚类物质, 化学名称为邻羟基苯甲酸(图1-1), 在植物体内主要以糖苷形式存在。
最早在18 世纪初科学家从柳树皮中分离纯化出有活性的SA, 并在18 世纪40 年代由意大利化学家R. Piria 命名为“水杨酸”。
1859 年H. Kolbe 等首次化学合成SA, 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成为可能, 而真正作为临床药物使用则是19 世纪末阿司匹林( 有效成分为乙酰水杨酸) 的出现。
通常认为植物体内的反式肉桂酸先经β-氧化产生苯甲酸,再经邻羟基化即产生SA,或者由反式肉桂酸先邻羟基化产生邻香豆酸,后者再经β-氧化产生SA;但同位数示踪技术证明植物体内反式肉桂酸是通过苯甲酸到SA的,并且其限速步骤是β-氧化。
植物体内有游离态SA和SA-β-O-D-葡糖苷两种形式存在。
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乙酰水杨酸图1-1 水杨酸和乙酰水杨酸的分子结构式2 SA在植物抗病性中作用的研究水杨酸类(SAs)具有多种生理作用。
它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对一些重要的代谢过程起调控作用。
因此,有人认为可以把它当作一种植物激素来看待[1]。
现已发现水杨酸能诱导多种植物对病毒、真菌及细菌病害产生抗性[2]。
许多研究表明,SA 可以作为诱导因子,在植物抗病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1水杨酸对感染TMV 烟草叶片PAL 活性及本身TMV含量的影响用水杨酸( SA) 和普通烟草花叶病毒( TMV) 诱导且接种抗病烟草品种CV85 和感病烟草品种G80,研究其对烟草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 活性的影响。
植物抗病性研究进展
植物抗病性研究进展植物抗病性是指植物在感染病原体时表现出的抵抗力。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性,科学家们一直在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将介绍一些植物抗病性研究的最新进展。
1. 植物抗病性的基因调控研究发现,植物抗病性往往与特定基因的调控有关。
科学家们通过对植物基因组的分析,发现了一些关键基因,这些基因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性。
例如,通过转录因子的调控,可以激活植物的防御基因,从而增强植物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2. 植物免疫系统的研究植物免疫系统是植物对抗病原体的重要防御机制。
科学家们对植物免疫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现了一些与植物免疫相关的重要蛋白质。
研究表明,激活这些蛋白质可以增强植物对病原体的抗性。
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些病原体通过分泌毒素来削弱植物免疫系统的机制,这为研发新的抗病方法提供了重要线索。
3. 植物抗病性的遗传改良为了提高植物的抗病性,科学家们利用遗传改良技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他们选择具有抗病性的物种或品种进行杂交,通过基因重组和选择,培育出了更具抗病性的新品种。
这种遗传改良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植物的抗病性,还能够减少对农药的使用,从而保护环境。
4. 生物技术在植物抗病性研究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在植物抗病性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们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具有抗病性基因的外源DNA导入到目标植物中,从而增强植物的抗病性。
此外,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还可以对植物基因进行精确编辑,从而改变其抗病性。
这些生物技术方法为培育具有高抗病性的新品种提供了新途径。
5. 抗病性相关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植物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信号传导途径来调控抗病性反应。
科学家们对这些信号传导途径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现了一些重要的信号分子和信号通路。
研究表明,通过调控这些信号传导途径,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性。
此外,科学家们还利用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进行遗传改良,从而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总结起来,植物抗病性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
通过对植物基因的调控、免疫系统的研究、遗传改良和生物技术的应用,科学家们成功地培育出了更具抗病性的农作物品种。
水杨酸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5):207-214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0引言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简单的小分子酚类化合物,化学名称为“邻羟基苯甲酸”,是肉桂酸的衍生物。
1828年John Buchner 首先从柳树树皮中分离出水杨醇糖苷(salicyl alcohol glucoside),1838年Raffaele Piria 将这种有效组分命名为水杨酸。
1874年水杨酸首次被合成。
在植物体内SA 以游离态和结合态两种形式存在,游离态SA 呈结晶状,微溶于水,易溶于极性有机溶剂(如乙醇),饱和水溶液的pH 值为2.4;当301nm 波长的光激发SA 时,会发出波长为412nm 的荧光,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测出植物体内水杨酸的含量[1]。
结合态SA 是由SA 与糖苷、糖脂、甲基或氨基酸等结合形成的水杨酸—葡萄糖苷等复合物[2]。
乙酰水杨酸(ASA)和水杨酸甲酯(MeSA)是SA 的衍生物,在植物体内很容易转化为SA发挥作用。
20世纪60年代后,人们开始发现SA 在植物中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陆续的研究表明,SA 是重要的能够激活植物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 )和系统获得性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的内源信号分子[3]。
此外,SA 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还广泛表现在植物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等生理过程的调控及抗盐、抗旱、抗低温、抗紫外线、抗重金属等抗逆反应的诱导过程中。
因此,1992年,Raskin 提出可以把SA 看成是一种新的植物内源激素。
SA 与植物抗胁迫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已经明确SA 可作为植物抗病反应所需的信号分子来激活植物防御保护机制,在植物信号传导和抗逆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
就近年来水杨酸对植物生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作者:罗玉鸿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07期摘要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对于外界的不良环境会产生一定的防御机制。
综述了植物的抗寒、耐盐及抗旱机制,介绍了脯氨酸和水杨酸对植物抗性的作用,并对植物抗逆性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植物;抗逆性;耐盐;抗旱;抗寒;脯氨酸;水杨酸中图分类号 S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226-02植物抗逆性即植物对逆境或者各种胁迫因子的抵抗能力,一般来说,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多种胁迫,包括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如高温、低温、病原菌侵染、干旱、盐碱等,其对植物适应不利环境有重要作用[1]。
这些逆境会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主要是使植物细胞脱水、膜系统受害、叶绿体受伤、光合过程的有关酶失活或变性等[2]。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植物在遭受逆境胁迫时产生一种适应性的防御机制,首先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产生水分胁迫,然后在植物体内累积有机物质如甜菜碱和脯氨酸等,细胞液浓度提高,其渗透势则相应降低,从而使植物体内的水分得以保持,将逆境对其产生的伤害降低[3]。
1 植物抗逆机制1.1 抗寒机制寒冷环境的植物有一定的耐寒能力,但是对于突然的低温对植物有重要影响,主要包括冻害和冷害,都会使植物的各项活动减缓或停止。
植物受到低温冻害,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和减产,这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严重的后果将导致植株死亡。
冻害主要是通过冰晶对生物原生质造成损伤,因此植物耐冻、避冻的重要机制就是避免细胞内结冰。
外因和内因2个方面的诱导都可以形成冰核,其形成以后,结冰机制的重要因素是植物组织体内外冰核扩增的通道和阻遏物[4]。
植物在冷害发生时会在体内改变某些分子的状态或者产生各种功能分子,从而抵抗低温,使质膜上的脂类发生变化。
陈娜等[5]研究表明,膜脂组成与抗冷性存在一定的关系,膜脂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越高,膜脂相变温度越低,植物的抗冷性也就随之增强。
植物过氧化氢酶的研究进展
K ey words: cata lase, Physio log ical function, G enetic Eng ineer ing
水杨酸诱导植物抗病性
小组成员:刘雪芹、程春梅 赵刚成、甘立庆
张慧玉、胡金蓉
目 录
水杨酸在抗病中的作用
SA提高植物抗病性的机制
应用前景
水杨酸简介
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 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简单的酚类物 质,它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对一些重要的代谢 过程起调控作用。
现已发现水杨酸能诱导多种植物对病毒、 真菌及细菌病害产生抗性。许多研究表明 ,SA可以作为诱导因子,在植物抗病反应中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SA提高植物抗病性的机制
诱导植物获得性抗性(SAR) SA诱导SAR路线补充为
SA转运→ SA抑制CAT/APX(SABP2)→
还原势改变→聚合NPR1二硫键断裂
→NPR1蛋白积累→PR基因表达
SA诱导SAR路线还在不断完善中,如NPR1与
PR之间又发现了TCG、WRPK转录调控因子
应用前景
生产中增加植物抗病性
SA提高植物抗病性的机制
诱导植物获得性抗性(SAR)
由此建立了SA诱导SAR的信号传导初步路线
病原激发子(病原avr基因产物)→植物受体
(植物R基因产物)→G蛋白→
相互促进
H2O2
水杨酸(转运)→胞内信号传导
→ PR基因→SAR
SA提高植物抗病性的机制
诱导植物获得性抗性(SAR) 三、胞内信号传导的补充 1.SABP2 SABP2是一类过氧化物酶, 与SA亲和力比一般CAT、APX高870倍。与SA不 同亲和力的CAT的发现,如SABP1。 2.SA抑制CAT/APX机理 SA充当单电 子供体,CAT/APX变为还原态,SA成为SA· ,胞 内氧化还原环境改变 3.NPR1 NPR1基因本身会转录NPR1 蛋白并以低聚物的形式存在细胞内,诱导时半胱 氨酸残基间二硫键断裂成为NPR1蛋白并积累, 诱导PR基因的表达。二硫键断裂正是由于细胞还 原势的增加,抑制PPP途径影响PR基因表达
水杨酸对植物的抗性诱导
・
专题综 述 ・
北 方 园 艺 2 8 )8 5 0 ( :~ 0 094
水 杨 酸 对 植 物 的 抗 性 诱 导
王 晓 玲 ,张 玉 星 ,刘 鸿 儒。
(. 1河北 农业 大学 园艺学 院 , 河北 保 定 010 ;. 北工 业大 学 , 7012河 天津 303) 0 10
qi drs t c ,A 所必 需 , u e i a eS R) r esn 而且 也是 病原 物侵染植
去检测植物体 内水杨酸的含量。
水杨酸在植物体 内的合一苯 甲酸 B 一水杨酸 S A A 一2 ) 一. ( 水
物后 活化一系列 防卫反应 的信 号传递 过程 中的重要 组 成成分 , 研究表明[ , H 8 在 R发生前 , 一个短暂 的氧爆 J 有 发阶段 , 使细胞 中活性氧的浓度 明显提 高 , H2 2 而 等活 0 性氧 可以直接杀伤病 原物 、 参与膜 脂过 氧化 、 导致 HR ,
动 ,A 甲酯可作为一 种气传 信号 , 自身或邻近植 物抗 S 使
性提高 , 受侵染 的烟 草叶片产 生 S 甲酯 而创伤的 叶片 A 则不能L] 2 。在植物组织 中, 非结合态的水杨酸能在韧皮
部中运输 , 量分 数 ( 质 鲜重可 达 1m / , g g 水杨 酸 (.1 O0 ~
植物抗病机制的研究
植物抗病机制的研究在植物学领域的研究中,植物抗病机制是一个重要且引人注目的课题。
随着人们对植物健康和农作物生产的关注不断增加,对植物抗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已经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本文将从植物抗病机制的意义、抗病植物的重要性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植物抗病机制的意义植物抗病机制是指植物在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时所展现的一系列防御反应和生理活动。
研究植物抗病机制的意义在于能够增强植物的免疫力,减少植物疾病的发生,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随着全球粮食安全的紧迫性,研究植物抗病机制对于确保粮食供应和解决饥饿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抗病植物的重要性抗病植物是指通过自身的防御系统,能够有效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避免发生疾病的植物。
与易感植物相比,抗病植物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和适应力,能够在受到病原微生物攻击时快速做出反应。
基于抗病植物的特性,培育抗病性强的农作物品种对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三、最新研究进展1. 植物免疫系统的发现和研究:通过研究植物免疫系统,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系列与植物抗病机制相关的基因和分子信号途径。
植物免疫系统分为PAMPs-PRRs途径和R基因介导的抗病性反应,这些发现为培育抗病植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 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植物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最近的研究表明,植物激素如水杨酸、乙烯和赤霉素等在植物抗病机制中具有调节免疫反应和抗病性的功能。
3. 孟德尔遗传学的应用:近年来,遗传学的研究揭示了多个与植物抗病机制密切相关的基因。
通过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研究人员能够快速地改良农作物的抗病性,从而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
4. 植物与微生物互作研究:研究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互作关系对于揭示植物抗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的研究表明,植物内生微生物可以促进植物的免疫系统,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结论植物抗病机制的研究对于促进农作物产量、改良植物抗病性以及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过氧化氢胁迫下植物抗氧化新机制解析
过氧化氢胁迫下植物抗氧化新机制解析植物是生物界中最重要的一类生物,它们不仅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药物和纤维等众多资源。
然而,面临来自外界环境的各种胁迫,植物必须具备一定的抵御能力以保证其生长和发育。
其中,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是一种重要的活性氧物质,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然而,高水平的过氧化氢胁迫会导致氧化伤害,因此植物必须发展相应的抗氧化机制来对抗这种胁迫。
本文将从过氧化氢胁迫下植物的抗氧化机制入手,探讨其新的解析方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过氧化氢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过氧化氢是一种主动的氧化物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植物细胞内会产生适量的过氧化氢来参与细胞信号传导、代谢调节等过程。
然而,当环境中存在过多的过氧化氢时,会对植物造成氧化伤害,导致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蛋白质氧化和DNA损伤等。
因此,植物必须采取相应的抗氧化机制来减轻氧化伤害。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抗氧化机制在植物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中,酶系统是最为重要的抗氧化机制之一。
植物细胞中存在多种抗氧化酶,包括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维生素C还原酶(ascorbateperoxidase,APX)等。
这些酶通过催化反应来将过氧化氢和其他有害活性氧物质转化为无害的产物,从而减轻细胞的氧化伤害。
除了酶系统,非酶抗氧化物质也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植物细胞中存在丰富的抗氧化剂,如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维生素C(vitamin C,VC)、维生素E(vitamin E,VE)等。
这些抗氧化剂通过捕捉自由基和活性氧,能够有效减轻过氧化氢胁迫对细胞的伤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自噬(autophagy)机制也参与了植物对过氧化氢胁迫的响应。
自噬是一种通过降解和再利用细胞内部垃圾和受损分子的重要细胞自我调控机制。
水杨酸诱导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2 1 抗旱性.近年来 , . 随着植物旱害活性 氧机理研究 的不断深入 , 源活 性氧清 除剂作 为抗 旱剂应 用 于作 外 物生产成 为可 能 。研 究 表 明, % 的 A A拌 种处 理 玉 1 S 米种子 , 可提 高 玉 米 幼苗 叶片抗 脱 水能 力 , 因此 A A S
的调节作用 , 9 1 2年 R s i 出可把 S 9 ak n提 A看作 是 一种 新 的植物 内源激素 … 。A A和 甲基水 杨酸 酯 ( S S MeA)
植物 中可能有某种 与 s A作用相同的芳香族化合物 , 它 的合成影 响乙烯 的生成 , 乙烯诱 导 P s R 的积累 E』 6。
迫方面 的研究进展 。
1 抵 抗 生 物 胁 迫
和脯氨酸 (rie , 速率 、 孔导度 和蒸腾 速率 下 pon)光合 l 气 降, 叶片 内的水分含量升高 , 抗旱性增强 J 。
在植物体 内 , 分 亏缺程度 与游 离脯氨 酸 含量 的 水
增加呈正相关 , 它在一 定程 度上 反映 了组 织 的水分 亏 缺状况 , 是组织脱水 的敏感标记 j 。用 s A和 8一羟基 喹啉 ( 8一H ) 理玫 瑰切 花 , Q处 其游 离脯氨 酸含 量在前
抗高温 、 抗寒性 、 抗重金属胁迫、 抗臭氧胁迫和抗紫外辐射方面作用的研究。
关键词
水杨酸 (acl c ,A) sl ycai S 是植物体 内普遍存 在 的 i i d
一
多种 防卫反应 发生 与否 、 在 防卫 强度 和速度 上 的高 或
种小分子酚类物质 , 化学名 为邻 羟基苯 甲酸 , 是桂皮
水杨酸 ;84年 , 17 首次合成 了 S 其功效与 19 A, 8 8年 B . a yr 司推 出 的 阿 斯 匹 林 ( sin , 乙 酰 水 杨 酸 e公 A pr ) 即 i ( S 相似 ; A A) 之后 , 各种植 物 ( 从 包括绣 线 菊属植 物和
过氧化氢信号通路及植物逆境耐受性调节
过氧化氢信号通路及植物逆境耐受性调节植物在其生命周期中常常面临着各种逆境环境,如高温、干旱、盐碱、病虫害等,这些逆境环境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甚至导致植物的死亡。
为了适应这些逆境环境,植物进化出了一套复杂的信号传导网络,其中包括过氧化氢信号通路,用于调节植物的逆境耐受性。
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重要的次生信号分子,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并且在逆境胁迫下被快速产生。
H2O2的产生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实现,包括氧化酶的活化、氧化还原过程的累积和离子通道的调控等。
一旦H2O2被产生,它将作为一个信号分子,在植物内部进行传递,激活一系列的信号通路,最终调节植物的逆境耐受性。
过氧化氢信号通路主要通过调控一系列基因表达来实现逆境耐受性的调节。
研究表明,过氧化氢在逆境环境中能够激活一类叫做活性氧稳态调节基因(ANRs)的转录因子,如抗坏血酸过氧化酶(APX)、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
这些基因的表达受到H2O2信号的调控,通过调节抗氧化酶的活性,保护植物免受氧化损伤。
此外,过氧化氢信号通路还可以通过调节植物的抗氧化物质的积累来提高逆境耐受性。
研究显示,过氧化氢能够激活一类叫做非编码RNA的分子,如小RNA和长链非编码RNA。
这些非编码RNA能够调控一系列与逆境耐受性相关的基因,如抗坏血酸合成酶基因、活性氧稳态调节基因等,从而促进抗氧化物质的积累,提高植物的逆境耐受性。
除了调节基因表达和抗氧化物质的积累,过氧化氢信号通路还能够调节植物的膜透性和活性氧的产生。
通过改变膜脂的组成和膜通道的活性,过氧化氢信号通路能够调节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离子平衡,从而增强逆境环境下植物的耐受性。
此外,过氧化氢信号通路还能够影响活性氧的产生和清除,调节植物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降低逆境引起的氧化损伤。
除了上述的逆境耐受性调节机制,过氧化氢信号通路还与其他逆境耐受性调节途径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逆境响应。
在逆境环境下,植物会产生多种其他逆境信号分子,如乙烯、脱落酸和脱落物酸等。
水杨酸与植物耐性研究进展
水杨酸与植物耐性研究进展作者:王艳朋杨二波祝学刚胡跃刘晓飞阮祥经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1年第23期摘要水杨酸(SA)化学名称为邻羟基苯甲酸,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新型植物激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重要的内源信号分子。
水杨酸不仅能够调节植物的某些生长发育过程,还具有诱导植物提高抗逆性的作用,使植物产生抗逆性,抵抗不良因素造成的伤害。
简要综述了水杨酸在高盐、干旱、高温、低温、病虫害等逆境胁迫条件下诱导植物抗逆性的产生及作用机理。
关键词水杨酸;植物抗逆性;逆境脅迫;作用机理中图分类号 Q 94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23-0022-03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3.006Research Advance on Salicylic Acid and Resistance Stress in PlantsWANG Yan-peng,YANG Er-bo,ZHU Xue-gang et al(Henan Longping High-Tech Seed Industry Co.,Ltd.,Jiyuan,Henan 454650)Abstract The chemical name of salicylic acid (SA) is o-hydroxybenzoic acid.It has been proven to be a new type of plant hormone and an important endogenous signal molecule that exists widely in plants.Salicylic acid can not only regulate certai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rocesses of plants,but also has the effect of inducing plants to improve stress resistance,so that plants can develop stress resistance and resist damage caused by unfavorable factors.The production and mechanism of salicylic acid induced plant resistance under stress conditions such as high salinity,drought,high temperature,low temperature,pests and diseases were briefly reviewed.Key words Salicylic acid (SA);Plant resistance;Adversity stress;Mechanism of action作者简介王艳朋(1983—),男,河南洛阳人,农艺师,硕士,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研究。
水杨酸对植物的生理作用研究进展
水杨酸对植物的生理作用研究进展水杨酸对植物的生理作用研究进展李淼(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09级生物科学与技术广州510275)摘要:该文从水杨酸(SA)对植物的生理作用、作用机制以及应用研究方面进行了综述。
研究表明:水杨酸在植物的贮藏保鲜、抗逆性、果实成熟等具有明显作用。
作用机制主要影响质膜和气孔,从而缓解逆境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SA具有很大的农业潜在应用价值。
关键词:水杨酸;抗逆;植物生理;农业生产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种小分子酚类物质,化学名称为邻羟基苯甲酸,是莽草酸代谢途径的一种衍生物。
鉴于SA由植物自身合成,含量较低,于韧皮部运输,且在植物生热、开花、侧芽萌发、性别分化等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1],可将其确认为植物激素家族的新成员[2]。
现已证明:水杨酸不仅可以调节植物的某些生长发育过程,还能够诱导植物产生抗逆性,抵抗不良因素造成的伤害。
SA在农业上常用于保鲜花卉、延缓果实成熟而提高好果率。
因此,深入研究SA 对植物的生理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 水杨酸的概念及影响因素1.1 SA的概念SA是一类芳香族化合物,包括水杨苷(salicin)、水杨醇葡糖苷(salicyl alcohol glucoside)和水杨酸酯(methyl salicylate)。
商品性产品乙酰水杨酸,别名阿司匹林可用于治疗和预防心脏病及脑血栓、解热、止痛、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及痛风等症。
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意识到水杨酸对植物生理起了重要作用[3]。
1.2 影响因素White首先发现,阿司匹林水溶液pH为6.5时可以诱导烟草抗病性。
认为SA类化合物所带的负电荷是其发挥生理作用的关键。
在SA抑制梨及苹果悬浮培养细胞合成乙烯的实验中中,在pH 为3.5-6.5之间,随着pH升高,抑制作用减少,如果pH超过6.5,则几乎没有抑制作用。
SA影响细胞质膜透性及无机离子吸收也受pH影响[4],并且越是在酸性环境,SA的亲脂性越强。
水杨酸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
6
前言
水杨酸 ( F:C-BDC-B :B-E , 即 75) , 是邻羟基苯甲酸。早在一个世纪以前, 古希腊人和印第
安人分别发现柳树皮和柳树叶片具有镇痛解热作用; 在 !’"’ 年, 6;A:11 9.BA1>I 成功地从 柳树皮中分离出微量的水杨醇糖苷 ( F:C-BDC :CB;A;C 2C.B;F-E>) ; !’#’ 年, R-I-: 将这种活性组 分命名为水杨酸; 首次合成了水杨酸, 其功效与 !’%’ 年 9:D>I 公司推出的阿斯匹 !’S& 年, 即乙酰水杨酸) 相似; 以后, 从各种植物 (包括绣线菊属植物、 冬青植物) 中分离 林 ( :FH-I-1, 出水杨酸和其他水杨酸类物质 (主要是水杨酸的甲基酯和糖酯, 它们很容易转变为水杨 酸) , 由于水杨酸是在植物体内合成的、 含量很低的有机物, 可以在韧皮部运输, 并起着独 。 特的作用, 把水杨酸看作是一种新的植物内源激素 ( T:FU-1 , !%%")
!
作者简介: 丁秀英, 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专业在读博士。张军, 博士,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植物生理专业副教授, 主要从事植物生长物质及植物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苏宝林, 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学院作物 栽培与耕作学专业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水稻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及稻田生物固氮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 刘晖 "$$$/$#/"& 接受日期: "$$$/$V/$’ 责任编辑:
水杨酸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
!丁秀英
! "
"张
军
!苏宝林
北京 北京 长春
#徐惠风
(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植物免疫诱抗剂研究进展及在草莓栽培中的应用前景
植物免疫诱抗剂研究进展及在草莓栽培中的应用前景植物免疫诱抗剂是一类能够通过诱导植物免疫系统增强植物抗病能力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可以激活植物的防御系统,提高植物对各种病原体的抵抗力,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在近年来,植物免疫诱抗剂的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植物免疫诱抗剂在草莓栽培中的应用前景也日益受到重视。
一、植物免疫诱抗剂的研究进展1. 免疫诱抗剂的分类目前,已经发现了很多种植物免疫诱抗剂,这些化合物可以根据其来源和作用机制进行分类。
常见的植物免疫诱抗剂包括植物激素类、生物化学类和微生物源类等。
植物激素类的免疫诱抗剂包括茉莉酸、赤霉素、脱落酸等,这些植物激素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病能力。
生物化学类的免疫诱抗剂包括一些天然产物,如壳多糖、甲壳质等,这些化合物可以在植物体内诱导产生一些抗病物质,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微生物源类的免疫诱抗剂主要是一些能够诱导植物抗病基因表达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如一些细菌和真菌的分泌物等。
这些化合物通过不同的机制激活植物的防御系统,达到提高植物抗病能力的目的。
2. 免疫诱抗剂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植物免疫诱抗剂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发现了一些新的免疫诱抗剂以及作用途径。
最近的研究发现,一些天然产物,如一氧化氮(NO)和过氧化氢(H2O2)等可以作为信号分子激活植物的免疫系统,提高植物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一些研究还发现,植物免疫诱抗剂可以通过调节植物内质网的功能,影响植物的免疫应答。
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为植物免疫诱抗剂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植物免疫诱抗剂在草莓栽培中的应用前景草莓是一种重要的水果作物,由于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物质,广受人们的喜爱。
由于草莓生长周期长、耐储藏性差、易受病虫害侵害等特点,草莓的产量和质量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采用植物免疫诱抗剂可以有效提高草莓的抗病能力,降低病害发生率,提高草莓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植物抗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植物抗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植物抗病机制是指植物为了对抗各类病原体侵害,通过调节自身内部生理与遗传机制而形成的一系列防御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植物抗病机制的认识逐渐加深。
本文将就目前植物抗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植物抗病基因的鉴定与功能研究近年来,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揭示了一些植物的抗病基因。
这些抗病基因的发现使得植物抗病机制研究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研究人员通过遗传转化技术,将从其他物种中获得的抗病基因导入目标植物中,取得了一定的抗病效果。
同时,还通过CRISPR/Cas9等技术对植物自身的抗病基因进行基因编辑,提高了植物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二、植物免疫系统的启动与信号传导机制植物感知到病原体侵入后,会通过启动免疫系统来抵抗病原体的入侵。
主要包括PTI(PAMP-triggered immunity)和ETI(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两种免疫响应机制。
PTI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各类植物中的抗病机制,通过感知病原体的AMPs(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来触发免疫反应。
而ETI是一种特异性的抗病机制,通过感知病原体效应蛋白(Effector protein)来触发免疫反应。
这两种免疫反应机制都需要植物内部信号传导途径的参与,目前,人们对于植物免疫信号传导途径的认识还相对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三、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与抗病作用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不断积累了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
这些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以及抗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其中,一些次生代谢物被证实能够增强植物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例如,茉莉酸、水杨酸等物质能够激活植物的免疫系统,增强植物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
因此,对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与抗病作用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植物抗病机制的深入理解。
四、植物与益生菌的相互作用近年来,植物与益生菌的相互作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水杨酸对植物的生理作用研究进展
水杨酸对植物的生理作用研究进展李淼(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09级生物科学与技术广州510275)摘要:该文从水杨酸(SA)对植物的生理作用、作用机制以及应用研究方面进行了综述。
研究表明:水杨酸在植物的贮藏保鲜、抗逆性、果实成熟等具有明显作用。
作用机制主要影响质膜和气孔,从而缓解逆境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SA具有很大的农业潜在应用价值。
关键词:水杨酸;抗逆;植物生理;农业生产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种小分子酚类物质,化学名称为邻羟基苯甲酸,是莽草酸代谢途径的一种衍生物。
鉴于SA由植物自身合成,含量较低,于韧皮部运输,且在植物生热、开花、侧芽萌发、性别分化等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1],可将其确认为植物激素家族的新成员[2]。
现已证明:水杨酸不仅可以调节植物的某些生长发育过程,还能够诱导植物产生抗逆性,抵抗不良因素造成的伤害。
SA在农业上常用于保鲜花卉、延缓果实成熟而提高好果率。
因此,深入研究SA 对植物的生理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 水杨酸的概念及影响因素1.1 SA的概念SA是一类芳香族化合物,包括水杨苷(salicin)、水杨醇葡糖苷(salicyl alcohol glucoside)和水杨酸酯(methyl salicylate)。
商品性产品乙酰水杨酸,别名阿司匹林可用于治疗和预防心脏病及脑血栓、解热、止痛、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及痛风等症。
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意识到水杨酸对植物生理起了重要作用[3]。
1.2 影响因素White首先发现,阿司匹林水溶液pH为6.5时可以诱导烟草抗病性。
认为SA类化合物所带的负电荷是其发挥生理作用的关键。
在SA抑制梨及苹果悬浮培养细胞合成乙烯的实验中中,在pH为3.5-6.5之间,随着pH升高,抑制作用减少,如果pH超过6.5,则几乎没有抑制作用。
SA影响细胞质膜透性及无机离子吸收也受pH影响[4],并且越是在酸性环境,SA的亲脂性越强。
水杨酸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传导机制
水杨酸与植物抗病性读书报告:种子科学与工程12-1 赵刚成20126476水杨酸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信号传导机制邻羟基苯甲酸俗名水杨酸( salicylic acid, SA),是植物体类普遍存在的一种酚类化合物,现一证实在植物体内有多种生理调节作用。
例如调节抗氰呼吸,抑制乙烯合成从而影响黄瓜花性别分化。
但是,关于水杨酸与植物抗病性的研究更受人们关注。
90 年代以来,围绕SA 能诱导植物抗病性的许多研究证实,水杨酸作为病原物侵染植物后活化一系列防卫反应的信号传递过程中的重要组成成分,SA不仅是植物产生过敏反应( hypersensit ive response,HR) 所必需,也是系统获得性抗性(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 ance, SAR) 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介导物质。
水杨酸主要通过结合过氧化氢酶( catalase,CAT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scorbate peroxidase, APX) 和一类与SA高度亲和的过氧化氢酶(SABP2),从而使得植物体内超氧基显著提高,诱发HR。
同时通过H2O2可以自由扩散至病害以外部位,充当第二信使激活基因表达。
但近年来,人们认为SA可能直接诱导或SA结合CAT、APX产生的产物诱导与SAR相关基因的表达。
在植物HR抗病性上,研究表明,在HR发生前,有一个短暂的氧爆发阶段(oxidative burst),使细胞中活性氧(H2O2,OH,OH2)的浓度明显提高。
而H2O2等活性氧可以直接杀伤病原物、参与膜脂过氧化、导致HR,而且能促进寄主细胞壁木质化,增强细胞壁的结构,诱导木质素的产生。
SA正是通过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等H2O2产生酶类活性和抑制CAT(catalase,过氧化氢酶)/APX(ascorbate per-oxidase,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等H2O2降解酶的活性,最终积累H2O2达到提高植物抗病性的目的。
过氧化氢对植物生长与发育的影响研究
过氧化氢对植物生长与发育的影响研究过氧化氢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导言作为一种常见的氧化剂,过氧化氢可以分解成氧气和水,同时释放出一定量的活性氧分子。
这种物质的分解和活性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过氧化氢对植物生长与发育的影响研究的相关内容。
影响的机理人们一直认为,活性氧分子在适当的浓度下对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具有正向的影响,起到促进生长的作用。
然而,过量的活性氧分子会对膜脂质和酶系统造成损伤。
过量的过氧化氢可以使显微孔增多,从而导致水分的大量流失,弱化植物细胞的稳定性和抗旱能力,并引起细胞膜和染色体的损伤,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影响的实验研究2002年,中国华南理工大学的领导下,一些研究者对多种植物施加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处理,研究其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升高,植物体内活性氧分子浓度会逐渐增加,生物体抵抗活性氧毒性的能力逐渐上升,从而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发育。
但当过氧化氢浓度显著超过正常水平时,植物身上的叶片逐渐枯黄,根系逐渐微弱,最终会死亡。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过氧化氢对植物生长与发育的影响具有双向性。
另外,化学处理法和转基因技术的方法也被用来研究过氧化氢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这些研究也获得了类似的结论:少量的过氧化氢可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并能促进植物生长,而过量的过氧化氢则会对植物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结论总的来说,过氧化氢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双向作用。
适量的过氧化氢可以提高植物的抑制活性氧能力,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但是过量的过氧化氢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日常植物的培育和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植物的科学管理,合理使用过氧化氢,以促进植物最优的生长发育。
对过氧化氢对植物生长和发育影响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优化植物栽培的管理措施,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保障粮食生产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721032(2000)0120009206过氧化氢、水杨酸与植物抗病性关系的研究进展饶力群1,官春云2,罗泽民1(1.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2.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摘 要:介绍了植物抗病反应、抗病信号分子及其信号转导途径,以及过氧化氢和水杨酸在植物抗病反应及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进展.关 键 词:植物;抗病性;过氧化氢;水杨酸中图分类号:S432.2+3 文献标识码:AH ydrogen Perox ide,Salicylic A cid and P lan t D isease R esistanceRAO L i2qun1,GUAN C hun2yun2,LUO Ze2m in1(1.Co llege of Science,HNAU,Changsha410128,PRC;2.Co llege of P lant Science and T echno logy,HNAU,Chang2sha410128,PRC)A bs tra c t:P lan t signal m o lecu le and signal tran sducti on pathw ay in p lan t defen se respon ses w erein troduced.R ecen t ach ievem en ts in the ro le and m echan is m of hydrogen p erox ide and salicylic acid in p lan t disease resistance and signal tran sducti on w ere review ed.Ke y w o rds:p lan ts;disease resistance;hydrogen p erox ide;salicylic acid 植物抗病分子机理已成为植物病理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热点.随着植物抗病机理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发现H2O2,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等在植物抗病反应中可能作为信号分子,参与抗病反应信息传递,进而激发植物细胞内的各种防卫反应和产生系统获得性抗性.因此,有关H2O2,SA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作用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1 植物抗病反应及抗病信号转导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在面临多样性病原菌挑战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一系列复杂的抗病机制来抵抗病原菌的侵害.过敏反应(H ypersensitive response,HR)和系统获得性抗性(System atic acquired resistance,SA R)就是植物受到病原菌侵染时诱导产生的、具有普遍性的两种抗病机制.HR是植物抗病反应的一种典型症状,HR 常被用作抗病育种工作中筛选抗病类型的重要指标. 收稿日期:1999210221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7JJY2001) 作者简介:饶力群(19622),男(汉族),江西南昌人,湖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SA R是继HR产生局部抗性之后在植物整体水平上产生的抗性,是植物抗病性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O-・2SA R在性质上类似动物免疫的一种抗病机制,具有系统性、持久性和广谱性等特点,用化学或遗传学方法在生产上可以直接利用.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植物体内已有的抗病机制,达到抗病的目的,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植物抗病信号分子及其信号转导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某些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从植物对病原菌防御反应的多样性来看,诱发抗病反应的信号分子是多样的,信号转导也是多途径的.目前还没有十分肯定诱发HR的起始信号分子的性质,但许多研究表明,HR的诱发起始于植物与病原菌之间细胞代谢物质的相互作用,诱发HR的起始信号来自病原菌的分泌物[1].在植物发生HR以前,有一个短暂的氧化爆发(ox2 idative burst),使细胞中活性氧(H2O2,・OH,O-・2)的浓度高于正常水平2~5倍[2].活性氧产生引起HR细胞的死亡可被抗氧化剂阻止,被认为可能是植物体内产生诱发HR的信号分子.植物细胞壁受到病原菌的酶类降解而产生的物质也具有诱导植物HR的作用. 诱导HR的信号分子从侵染点到产生防御位点只第26卷第1期湖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V o l.26N o.1 2000年2月Journal of H unan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 Feb.2000需要很短距离的传递,而诱导SA R的信号分子却需要较长距离的转运.D ean和Kuc在1986年发现诱导SA R 的信号可以通过嫁接试验进行传递[3].近来有关SA R的信号分子及其传导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现一般认为,作为胞间信号传递的分子主要是小分子物质,可以在胞间扩散,也可通过韧皮部输导组织运输到其他部位,属于次生代谢产物.如水杨酸、茉莉酸及其衍生物、乙烯以及系统肽(system in)等分子具有胞外信号分子的功能,参与植物防御系统的信号传导[4].来源于真菌和植物细胞壁以及糖蛋白的寡聚糖作为胞外信号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作用已得到证实,而且一些寡聚糖在植物细胞膜上的结合位点已经被确认[5].在胞内信号方面,Ca2+[6]、三磷酸肌醇[7]、H2O2[8]等作为第二信使可能参与植物抗病反应.M ur等[9]和Sh irasu等[10]认为植物体内存在由SA和病原菌共同控制的非特异性病原信号放大及防卫反应活化的调控机制.细胞信号转导主要是研究胞间信号(如激素)以及外界环境因子作用于细胞表面或胞内受体后,如何跨膜传递形成胞内第二信使,以及其后的信号分子级联传递、诱导基因表达和引起生理生化反应等过程.90年代以来,在细胞信号转导系统中起着信号放大以及调节信号转换通路作用的G2蛋白,相继在许多植物中发现.G2蛋白可能参与植物抗病信号转导也有报道[11].细胞质膜氧化还原系统可能通过打开Ca2+通道和产生H2O2而参与植物抗病信号的转导.蛋白质激酶也被证实参与SA R 信号传导途径[12].H e等[13]发现与细胞壁结合的受体激酶(W ak1)参与SA R信号传导途径.虽然抗病信号及信号转导途径尚不完全清楚,但有证据表明抗病反应信号作用机制类似于激素-受体模式[14].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人们克隆了十多个植物抗病基因,分析这些抗病基因的结构发现,绝大多数抗病基因的结构与植物细胞中具有受体功能的蛋白激酶基因的结构同源,表明抗病基因的产物具有胞外受体或胞内受体或激酶的功能[15~22].随着对植物抗病基因及抗病反应信号转导链上其他组分的鉴定和分离,从抗病基因到防卫反应基因的整个信号转导链的轮廓逐渐清晰明了.一般途径是:植物抗病基因编码的受体接收来自病原菌的起始信号分子后,蛋白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共同完成起始信号的传递;通过活化某种激酶,在G2蛋白介导下活化细胞质膜氧化还原系统,打开Ca2+通道和产生H2O2等活性氧;一方面H2O2引起膜脂过氧化,细胞壁木质化,导致侵染点的组织坏死,另一方面作为第二信使将侵染信号传入细胞内,使依赖于氧化还原的转录因子被激活,启动防卫反应基因表达,植物产生抗病反应.同时,植物在病原菌侵染位点积累胞间信号分子(如SA,寡聚糖等),并通过韧皮部转运,与相对应的受体结合,诱发植物产生SA R.2 过氧化氢与植物抗病反应及其信号转导活性氧的产生是植物抗病早期的反应之一.1983年Doke等[23]首次报道O-・2参与马铃薯块茎 晚疫病菌的过敏反应,以后在多种植物的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抗病反应中都发现有O-・2参与.于是便把O-・2的作用,以及与O-・2代谢有关酶类同植物的抗病反应联系起来.但是,从已报道的资料来看,所得结论很不一致.甚至不同的研究者以相同的植物病害系统为材料,得出不同的结果[24].在多种植物病害系统中都有H2O2的积累,H2O2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作用受到广泛重视.A po sto l等[25]用真菌细胞壁制备的寡聚半乳糖醛酸激发子可诱导大豆悬浮培养细胞产生H2O2.L egendre等[26]用柑桔果胶制备的寡聚半乳糖醛酸也能诱导大豆悬浮培养细胞产生H2O2.来自病原真菌及植物的葡聚糖、半乳糖醛、寡聚肽等诱发物处理均可诱导植物产生H2O2[7,27,28].Baker等[29]在用P.S.pv.tabaci接种非寄主的大豆悬浮细胞后2~5h,发现有H2O2的大量产生,而接种寄主烟草悬浮细胞则不产生H2O2.Chen等[8]用化学诱抗剂SA处理也可诱导植物产生H2O2.在植物-病原菌互作中与H2O2代谢有关酶类的研究也受到广泛重视.过氧化氢酶(CA T)作用在于分解H2O2,在非亲和反应中CA T活性明显下降;诱导剂处理引起的H2O2含量提高现象,可被外源CA T处理抑制[28].SA,I NA(2,62二氯异烟酸)等诱抗剂也是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调节CA T的活性来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30].利用CA T反义基因的转基因烟草植株进一步证明,CA T的水平降低,而PR P基因被诱导表达,抗TM V的能力增强[31].过氧化物酶(POD)是一类性质较复杂的酶类,它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系统中的活性变化,及其作用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已有大量的报道,被认为是植物抗病反应中关键性酶.POD的作用之一被认为是清除H2O2,近来却有研究表明POD参与植物体内H2O2的产生[32,33].在植物-病原体互作中H2O2的产生与质膜NAD(P)H氧化酶的活性有关.植物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被认为是产生H2O2的重要酶类,但是有关SOD活性的变化与植物抗病性关系的研究所得结论不一致[24].笔者的试验结果发现,水稻抗白叶枯病抗性与CA T活性减少,POD和SOD活性升高,最终导致H2O2积累有关(待发表).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过程中H2O2积累的机制不清楚,但H2O2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作用得到了愈来愈多的研究结果的支持.综合前人所做的工作,可以发现H2O2在植物抗病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1)直接抑制和毒害病原菌;(2)引发寄主膜脂过氧化,导致HR;(3)促进寄主细胞壁的木质化和细胞壁结构蛋白的交联,使得细胞壁的结构得以增强,是病原菌侵染后植01湖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2000年2月 物产生的主要防御反应之一.(4)诱导植保素的合成.植保素(Phytoalexins)是植物受到生物或非生物因子侵袭时在体内合成并积累的一类低分子量抗菌性物质.近年来,H2O2作为植物中新的信号分子的发现,使H2O2与植物抗病性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在动物细胞中,已经证实H2O2参与激素及生长因子的信号转导、转录因子的活化、DNA的合成等多种生理活动,H2O2可直接调控蛋白激酶及磷酸酯酶的活性,并可以与DNA上的反应元件直接相互作用.在植物方面,许多研究发现H2O2在激活抗病反应中可能起到一个二级信使的作用,在转录水平上激活和调控植物体内各种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H2O2可能作为二级信使在大豆培养细胞植保素大豆素诱导中起作用[25];激活菜豆悬浮培养细胞中植保素合成所需酶类及壳多糖酶等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34].水杨酸诱发植物产生系统抗病反应并激活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可能是通过抑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加植物体内H2O2的浓度来调控的,H2O2在此可能作为第二信使起作用[8].H2O2作为信使,其作用位点可能处于信号传递途径中的不同层次,它可以氧化质膜受体上的巯基使受体活化,也可以活化或抑制信号级联反应中的重要酶类.例如,H2O2可以活化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C或抑制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酶,还可以活化基因反应元件.W u等[35]发现转基因土豆中H2O2介导广谱的抗病效应,提示H2O2足以激活寄主的防卫机制.目前,人们对活性氧与抗病防卫反应信息传递的关系有两种理解,一种观点认为细胞代谢产生的H2O2,直接作为二级信使参与植物抗病防卫反应;另一种观点认为细胞产生的活性氧通过引起膜脂过氧化,产生某些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物作为信号分子,如茉莉酸、茉莉酸甲酯等,激活植物的各种防卫反应.当然,也有研究结果显示H2O2作为信号分子还缺乏说服力.在一些植物病害系统中H2O2的变化与HR 的诱导并没有直接的联系[36].L evine等[37]发现外源的H2O2处理并没有诱导典型的防卫基因的表达.N euen2 schw ander等[38]和B i等[39]都发现诱导病程相关蛋白(PR P)基因的表达需要很高浓度的H2O2,在SA R启动时未见寄主细胞中H2O2含量及CA T活性的变化.看来H2O2作为植物抗病反应信号分子需要进一步确认,以及是否以第一信使(胞外信使)和第二信使(胞内信使)两种形式同时存在,还有对基因表达的调节,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总之,H2O2对于病原菌的防御和信号转导有着重要意义:H2O2不仅可直接杀死病原菌,参与膜脂过氧化,介入HR,而且H2O2促进细胞壁木质化和HR细胞的死亡.此外,H2O2是一种扩散的小分子,跨过细胞膜进入病原菌侵染点以外的组织中,作为第二信使激活防卫基因的表达,最终导致对病原菌产生抗性.3 水杨酸与植物抗病反应及其信号转导SA,尤其是乙酰水杨酸(即阿斯匹林)早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界.但SA对于植物的重要性在很长时间内未引起注意.SA在植物体内是莽草酸代谢途径的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目前已经证实SA参与调控植物中一些重要的生理生化过程[40,41],被认为是一种新的植物激素[42].早在1979年,W h ite[43]就报道了烟草叶片注射SA 后,引起PR P积累,并提高烟草对TM V侵染的抵抗力.以后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外源SA可诱导多种植物产生对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病原菌的抗性和SA R[41];SA 诱抗作用的发现为今后研制新型诱抗剂,减少有害农药的使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因而倍受人们的关注.SA主要作为信号分子在植物抗病反应中起重要作用.Sticher等[4]在其文献综述中归纳了SA作为诱发SA R的信号分子主要依据:外源SA可诱导多种植物表达PR P,合成植保素,产生活性氧,并产生对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病原菌的抗性;在SA R基因表达及SA R产生之前,内源SA先积累,且SA积累水平与抗性强弱呈正相关;SA适合于在植物韧皮部中进行长距离输送;水杨酸羟化酶基因的转基因烟草和拟南芥试验结果表明, SA是植物产生SA R所必需,许多诱抗因子诱导植物产生SA R需要通过积累SA的途径.SA是否是诱发SA R的原初信号却有不同的看法. R as m ussen等[44]发现在检测到SA积累之前摘除黄瓜诱导处理叶,植株上部未处理叶仍能产生SA R,故认为SA 不是诱发SA R的原初信号.V ernoo ij等[45]以转水杨酸羟化酶基因烟草和野生型抗病品种烟草分别作为接穗和砧木进行嫁接,用TM V诱导接种砧木进行试验,结果同样表明SA并不在诱导部位产生,不是诱发SA R的原初信号,但它为诱发SA R所必需.P ieterse等[46]用荧光假单胞杆菌W CS417r菌株诱导拟南芥产生对F usa rium ox y sp orium F.sp.rap han i或P seud o m onas sy ring ae pv.to m a to的SA R时,发现SA R的产生不需要SA的积累.然而Shulaev等[47]利用18O2标记新合成的SA的方法,发现当TM V诱导接种烟草植株下部叶片后,上部未处理叶中69%新增加的SA来自下部诱导处理叶,且与接种叶维管束最直接相连的未处理叶中SA增加最多.此外还发现,若将TM V诱导接种叶在接种后60h且SA尚未积累之前摘除,则上部未处理叶也不能积累SA,PR P积累和SA R也未能发生.由此判定SA就是诱发SA R的原始信号.M o lders等[48]以14C标记苯甲酸的方法来标记新合成SA进行实验,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即SA产生于诱导接种叶,未处理叶中SA的积累先于SA R的产生,SA是诱发SA R的原初信号.SA作为信号分子是否具有普遍性,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有研究发现在一些植物如番茄、豇豆、水稻11 第26卷第1期饶力群等 过氧化氢、水杨酸与植物抗病性关系的研究进展和马铃薯等本身体内存在较高水平的内源SA,却未能激活植株抗病反应和SA R,提高植株的抗病性[49,50].Yu 等[50]认为在对SA敏感的植物(如烟草、拟南芥)中存在一种有效的SA信号感知和信号传导机制.当这些植物被病原菌感染后,SA生物合成被诱导和激活,SA积累,进而激活传导途径,最终导致植物抗病能力增强.而那些对SA不敏感的植物(如马铃薯、番茄)产生SA R仍然需要SA,只是缺乏对SA起应答反应的机制,需要其他诱导因子提高植株对SA反应的敏感性.由此看来,不同的植物—病原菌互作系统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反应,SA 不是诱导所有植物SA R的唯一信号分子.Chen等[51,52]首先从烟草中鉴定出一种水溶性SA 的受体蛋白(SABP).它与CA T基因高度同源.而且也具有催化H2O2成为H2O和O2的活性,SABP与SA结合后即失去该活性.这是SA诱导植物抗病性的分子机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进展.Chen等[8]认为SA的作用首先在于和具有CA T活性的SABP结合,使其CA T活性受到抑制,细胞内H2O2浓度升高,激活依赖于氧化还原的一类转录因子,以及植物防卫反应基因的表达,产生抗病反应(HR).HR发生后,附近的细胞中SA浓度升高,并通过输导组织,从而使整个植物系统SA含量达到足以诱导PR P基因表达的水平.最近D urner等[53]发现高浓度的SA和I NA几乎完全抑制烟草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 PX)活性.A PX对H2O2亲和力远大于CA T.D u等[54]在烟草中还发现另一种与SA具有高度亲和性、低丰度的可溶性SABP2.看来SA可能通过对不同H2O2代谢酶类的调节作用,积累H2O2,诱导抗病反应.SA是第一信使,H2O2是第二信使.这一现象在烟草、黄瓜、番茄和拟南芥等植物中都发现,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30,55].另外,一些研究报道表明SA和H2O2之间的关系并非如此.L eon等[56]发现H2O2可以促进烟草中SA的生物合成,这暗示H2O2也可以处于SA介导的SA R建立的上游,而并非仅仅位于下游.N euen2 schw ander等[38]和B i等[39]的试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在SA介导的SA R建立的初期,H2O2的含量并无较大的变化,这说明不需要H2O2的积累;SA对CA T A PX 活性的抑制涉及H2O2,但单独用H2O2处理反而促进CA T A PX活性;SA诱导的膜脂过氧化和氧化伤害虽然需要H2O2的介入,但并不是由于H2O2含量的升高所直接导致的[38,57].SA可能通过诱导膜脂过氧化,产生的脂过氧化物诱发PR P积累和抗病性的产生,或者可能通过肌醇磷酸脂信使系统的介导来完成[58].总之,SA介导的植物抗病反应的机制是多途径的.4 结束语如上所述,在植物与病原菌非亲和互作中H2O2产生和积累,与植物抗病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H2O2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重要作用已被证实,但是H2O2积累的机制不清楚.许多学者试图通过研究植物与病原菌相互作用过程中H2O2代谢酶类的变化,来探讨H2O2积累的原因,但试验结果不尽一致.此外,H2O2作为信号分子诱发植物抗病反应的普遍性缺乏说服力.H2O2作为信号分子,其作用途径也不清楚.SA作为植物内源信号分子诱发植物抗病反应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外源SA 处理可诱导多种植物产生抗病性.但是,SA作为信号分子是否具有普遍性,是不是所有植物产生抗病性都需要有SA的参与有待于进一步证实.H2O2和SA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也有不同的看法,SA的作用机理需要进一步探讨.因此,加强H2O2和SA与植物抗病反应及其信号转导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无疑将促进植物诱导抗病机制、植物-病原物互作中基因表达和调控的研究,对推动抗病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 Greenberg J T.P rogramm ed cell death in p lant2pathogen interacti ons[J].A nnu R ev P lant Physi o l.P lant M o l B i o l,1997,48:5252545.[2] L am b C,D ixon R A.T he oxidative burst in p lant dis2ease resistance[J].A nnu R ev P lant Physi o l.P lantM o l B i o l,1997,48:2512275.[3] D ean R A,Kuc J.Induced system ic p ro tecti on in cu2cum ber:ti m e of p roducti on and movem ent of the sig2nal[J].Phytopatho l,1986,76:9662970.[4] Sticher L,M auch2M ani B,M etraux J P.System ic ac2quired resistance[J].A nnu R ev Phytopatho l,1997,35:2352270.[5] 孙大业,郭艳林,马力耕.细胞信号转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6] Schw acke R,H ager A.Fungal elicito rs induce a tran2sient release of active oxygen species from culturedsp ruce cells that is dependent on Ca2+and p ro tein2k i2nase activity[J].P lanta,1992,187:1362141.[7] L egedre L,Yueh Y G,C rain R et al.Pho spho li pase Cactivati on during elicitati on of the oxidative burst incultured p lant cells[J].J B i o l Chem,1993,268:24559224563.[8] Chen Z,Silva H,K lessig D F.A ctive oxygen species inthe inducti on of p lant system ic acquired resistance bysalicylic acid[J].Science,1993,262:188221886. [9] M ur L A,N aylo r G,W arner S A et al.Salicylic acidpo tentiates defense gene exp ressi on in tissue exh ibit2ing acquired resistance to pathogen attack[J].P lantJ,1996,9:5592571.[10] Sh irasu K,N akaji m a H,R ajasekhar K et al.Salicylicacid po tentiates an agonist2dependent gain contro l21湖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2000年2月 that amp lifies pathogen signals in the activati on ofdefence m echanis m s[J].P lant Cell,1997,9:2612270.[11] L egandre L,H einstein P F,L ow P S.Evidence fo rpartici pati on of GT P2binding p ro teins in elicitati on ofrap id oxidative burst in cultured soybean cells[J].JB i o Chem,1992,267:20140220147.[12] Conrath U,Silva H,K lessig D F.P ro tein depho spho2rylati on m ediates salicylic acid2induced exp ressi on ofPR21genes in tobacco[J].P lant,1997,11:7472757.[13] H e Z H,H e D,Koho rn B D.R equirem ent fo r the in2duced exp ressi on of a cell w all associated recep to r k i2nase fo r survival during the pathogen response[J].P lant J,1998,14:55263.[14] Stakaw icz B J,A usubel F M,Baker B J et al.M o lecu2lar genetics of p lant disease resistance[J].Science,1995,268:6612667.[15] M artin G B,B rommonschenkel S H,Chunw ongse J etal.M ap2based cloning of a p ro tein k inase gene con2ferring disease resistance in tom ato[J].Science,1993,262:143221436.[16] W h itham S,D inesh2Kum ar S P,Cho i D et al.T hep roduct of the tobacco mo saic virus resistance geneN:Si m ilarity to To ll and the interleuk in21recep to r[J].Cell,1994,78:110121115.[17] Bent A F,Kunkel B N,D ah lbeck D et al.R PS2ofA rabid op sis tha liana:A leucine2rich repeat class ofp lant disease resistance genes[J].Science,1994,265:185621860.[18] Jones D A,T hom as C M,H ammond2Ko sack K E etal.Iso lati on of the tom ato Cf29gene fo r resistance toC lad osp orium f u lvum by transpo son tagging[J].Sci2ence,1994,266:7892793.[19] L aw rence G J,F innegan E J,A yliffe M A et al.T heL6gene fo r flax rust resistance is related to theA rabid op sis bacterial resistance gene R PS2and thetobacco viral resistance gene N[J].P lant Cell,1995,7:119521206.[20] Grant M R,Godiard L,Straube E et al.Structure ofthe A rabid op sis R P M1gene enable dual specificitydisease resistance[J].Science,1995,269:8432846. [21] Song W Y,W ang G L,Chen L L et al.A recep to r k i2nase2like p ro tein encoded by the rice disease resis2tance gene,Xa21[J].Science,1995,270:180421806.[22] D ixon M S,Jones D A,Keddie J S et al.T he tom atoCf22disease resistance locus comp rises tw o functi on2al genes encoding leucine2rich repeat p ro teins[J].Cell,1996,84:4512459.[23] Doke N.Invo lvem ent of superoxide ani on generati onin the hypersensitive response of po tato tissues to in2fecti on w ith an incompatible race of P hy top h thorainf estans and to the hyphal cell w all components[J].Physi o l P lant Patho l,1983,23:3452356.[24] 饶力群,李劲,官春云等.稻白叶枯病菌对水稻悬浮细胞H2O2代谢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25(6):4372442.[25] A po sto l I,H einstein P F,L ow P S.R ap id sti m ulati onof an oxidative burst during elicitati on of culturedp lant cells[J].P lant Physi o l,1989,90:1092116. [26] L egendre L,R ueter S,H einstein P F et al.Character2izati on of the o ligogalacturonide2induced oxidativeburst in cultured soybean(G ly cina m ax)cells[J].P lant Physi o l,1993,102:2332240.[27] N urnberger T,N ennatiel D,Jabs T et al.H igh affini2ty binding of a fungal o ligopep tide elicito r to parsleyp las m a m em brane triggers m ulti p le defense responses[J].Cell,1994,78:4492460.[28] Svalhein O,Robertsen B.E licitati on of H2O2p roduc2ti on in cucum ber hypoco tyl segm ents by o ligo21,42Α2D2galacturonides and an o ligo2Β2glucan p reparati onfrom cell w all of P hy top h thora m eg asp er m a F.sp.g ly cinea[J].Physi o l P lant,1993,88:6752683.[29] Baker C J,H ar mon G L,Glazener J A et al.A non2invasive technique fo r monito ring peroxidative andH2O22Scavenging activities during interacti ons be2tw een bacterial p lant pathogens and suspensi on cells[J].P lant Physi o l,1995,108:3532359.[30] Conrath U,Chen Z,R icigliano J W et al.Tw o induc2ers of p lant defense responses,2,62dich lo ro ison2ico tinic acid and salicylic acid,inh ibit catalase activityin tobacco[J].P roc N atl A cad Sci U SA,1995,92:714327147.[31] T akahash i H,Chen Z,D u H et al.D evelopm ent ofnecro sis and activati on of disease resistance in trans2genic tobacco p lants w ith severely reduced catalaselevels[J].P lant J,1997,11:99321005.[32] C rane F L,M o rre D J,L ow H.O xido reducti on at theP las m a M em brane:R elati on to Grow th and T rans2po rt(V o lum e II)[M].Boca R aton:CRC P ress Inc,1991.[33] W inston G W.Physi ochem ical basis fo r free radicalfo r m ati on in cells:p roducti on and defenses[A].Stress R esponses in P lants:adap tati on and accli m a2ti on m echanis m s[C].N ew Yo rk:W iley2L iss,Inc,1990.57286.31 第26卷第1期饶力群等 过氧化氢、水杨酸与植物抗病性关系的研究进展[34] M ehdy M C.A ctive oxygen species in p lant defenseagainst pathogens[J].P lant Physi o l,1994,105:4672472.[35] W u G,Barry J Sho rtt,E llen B L aw rence et al.A cti2vati on of ho st defense m echanis m s by elevated p ro2ducti on of H2O2in transgenic p lants[J].P lant Physi2o l,1997,115:4272435.[36] Glazener J A,O rlandi E W,Baker C J.T he activeoxygen response of cell suspensi ons to incompatiblebacteria is no t sufficient to cause hypersensitive celldeath[J].P lant Physi o l,1996,110:7592763.[37] L evine A,T enhaken R,D ixon R et al.H2O2from theoxidative burst o rchestrates the p lant hypersensitivedisease resistance response[J].Cell,1994,79:5832593.[38] N euenschw ander U,V ernoo ij B,F riedrich L et al.Ishydrogen peroxide a second m essenger of salicylicacid in system ic acquired resistance[J]?P lant J,1995,8:2272233.[39] B i Y M,Kenton P,M ur L et al.H ydrogen peroxidedoes no t functi on dow nstream of salicylic acid in theinducti on of PR p ro tein exp ressi on[J].P lant J,1995,8:2352245.[40] R ask in I.Ro le of salicylic acid in p lant[J].A nnuR ev P lant Physi o l P lant M o l B i o l,1992,43:4392463.[41] K lessig D F,M alam y J.T he salicylic acid signal inp lants[J].P lant M o l B i o l,1994,26:143921458. [42] R ask in I.Salicylate,a new ho r mone[J].P lant Physi2o l,1992,99:7992803.[43] W h ite R F.A cetylsalicylic acid(asp irin)induces re2sistance to tobacco mo saic virus in tobacco[J].V iro l2ogy,1979,99:4102412.[44] R as m ussen J B,H amm erschm idt T,Zook M.Sys2tem ic inducti on of salicylic acid accum ulati on in cu2cum ber after inoculati on w ith P seud o m onas sy ring aepv.sy ring ae[J].P lant Physi o l,1991,97:134221347.[45] V ernoo ij B,F riedrich L,M o rse A et al.Salicylic acidis no t the translocated signal responsible fo r inducingsystem ic acquired resistance but is required in signaltransducti on[J].P lant Cell,1994,6:9592965.[46] P ieterse C M J,van W ees S C M,Hoffland E et al.System ic resistance in A rabid op sis induced by bi ocon2tro l bacteria is independent of salicylic acid accum ula2ti on and pathogenesis2related gene exp ressi on[J].P lant Cell,1996,8:122521237.[47] Shulaev V,L eson J,R ask in I.Is salicylic acid thetranslocated signal of system ic acquired resistance intobacco[J].P lant Cell,1995,7:169121701.[48] M o lders W,Buchala A,M etraux J P.T ranspo rt ofsalicylic acid in tobacco necro sis virus2induced cu2cum ber p lants[J].P lant Physi o l,1996,112:7872792.[49] Chen Z,Iyer S,Cap lan A et al.D ifferential accum ula2ti on of salicylic acid and salicylic acid2sensitive cata2lase in different rice tissues[J].P lant Physi o l,1997,114:1932201.[50] Yu D Q,L iu Y,Fan B et al.Is the h igh basal level ofsalicylic acid i m po rtant fo r disease resistance in po ta2to[J]?P lant Physi o l,1997,110:3432349.[51] Chen Z,K lessig D F.Identificati on of a so luble sali2cylic acid binding p ro tein that m ay functi on in signaltransducti on in the p lant disease resistance response[J].P roc N atl A cad Sci U SA,1991,88:817928183. [52] Chen Z,R icigliano J W,K lessig D F.Purificati on andcharacterizati on of a so luble salicylic acid2bindingp ro tein from tobacco[J].P roc N atl A cad Sci U SA,1993,90:953329537.[53] D urner J,K lessig D F.Inh ibiti on of asco rbate peroxi2dase by salicylic acid and2,62dich lo ro isonico tinicacid,tw o inducers of p lant defense response[J].P rocN atl A cad Sci U SA,1995,92:11312211316.[54] D u H,K lessig D F.Identificati on of a souble,h igh2affinity salicylic acid2binding p ro tein in tobacco[J].P lant Physi o l,1997,113:131921327.[55] Sanchez2Casas P,K lessig D F.A salicylic acid2bind2ing activity and a salicylic acid2inh ibitable catalase ac2tivity are p resented in a variety of p lant species[J].P lant Physi o l,1994,106:167521679.[56] L eon J,L aw ton M A,R ask in I.H ydrogen peroxidesti m ulates salicylic acid bi o synthesis in tobacco[J].P lant Physi o l,1995,108:167321678.[57] R ao M V,Paliyath G,O r m rod D P et al.Influence ofsalicylic acid on H2O2p roducti on,oxidative stress,and H2O22m etabo lizing enzym es[J].P lant Physi o l,1997,115:1372149.[58] 余迪求,岑川,李宝健等.植物系统获得的抗病性和信号传导[J].植物学报,1999,41:1152124.41湖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2000年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