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浅析大学语文对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浅析大学语文对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大学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和传承工具,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而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中思想和心智成长最为关键的时期,大学语文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至关重要。
大学语文对于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具有重要影响。
语文课程中包括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这对于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中感悟人生,体验美好的情感和情境,这对于学生的心灵成长和人文修养具有深远的影响。
大学语文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追求,让学生在审美中得到心灵的滋养和升华。
大学语文对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知识,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传播。
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语文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世界各国的文化,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适应能力。
而这些都是当前社会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条件,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人文素养上获得全方位的提升和塑造,让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的未来栋梁。
大学语文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个人发展的促进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语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从而提升综合素质,增进个人的自信和自主发展能力。
而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具备的重要素质和能力,语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自我,为未来的发展和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怎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情怀论文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网络的普及、快餐文化的泛滥,使人们的情感变得肤浅、淡薄,而应试教育又使最该传递人文情怀的科目——语文被肢解成了一个个概念和题型,当学生走出校园的时候,他们固然要对语言有理解,对知识有领悟,更要以课堂为起点,洞晓人性、胸怀人生。
虽然文学即人学的说法历来存在争鸣,可是文章的功能之一就在于启迪思想、熏陶情感却是毋庸置疑的。
虽然高考试卷中似乎极少相关题目,但文本的阅读何尝能离开个人对世事人生的理解,所以我觉得我们绝不可忽视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不管是出于应试的需要,还是为学生将来的人格发展考虑,都必须首先告诉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特别当今学生号称九零后,他们极富个性固然值得欣慰,可千百年来民族情感的承传,各个民族人性光辉的亮点,必须作为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让我们的孩子了解、洞悉、认同乃至扬弃,在真、善、美的洪流中开创一片新时代的情感沃野。
为此,我提出如下设想:|课内文本是主战场,课外阅读是新天地,勤于练笔是由知而行的第一步。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篇目统统是文质兼美的漂亮文章,过去,我们一味重在肢解它的字词句段,其实文章中蕴含的情感思想更应该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寻章摘句的功力总在其次,例如高中新课标实行之后必修一的《小狗包弟》之所以会以其通晓的文字入选叙事写人的散文单元,并非只在其构思的巧妙,更在其思想的深邃。
文化大革命这一段历史是惨痛的,我们的孩子们大有了解的必要。
作为教师,介绍相关背景是必然的,赞颂巴金老人的反思是一定的,可此之后呢,作为一个执政党,她的成就有目共睹,可她却勇敢地亮出了自己发展过程中曾经的失误,这不是反思又是什么呢?忏悔,才能让我们永不背弃历史,永远走向未来。
《小狗包弟》教学的绝大部分精力应该投注在巴金老人失去包弟之后的心理活动,由此说开去,谈国家民族的醒悟与不悟,谈个人成长的教训和成功。
总结下来,高中语文课本中呈现的情感思想以高一课本为例有如下几种:1.生命的律动例如《囚绿记》中对自由与光明的渴望,《沁园春》中少年意气的风发昂扬,《再别康桥》里对逝去美好的留恋。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不仅仅是教授语言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情感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品格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有温度、有责任感、更有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注入人文关怀,以及其对学生的重要性。
1. 文学作品的选择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是最能够展现人文情怀的载体。
通过选取具有人文意蕴的作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引发共鸣和思考。
在选择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注重作品中所传达的人文关怀,如人性的善良、情感的真挚、对生活的热爱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受益,并在感悟中有所成长。
2. 言语的体现语文教学中,语言是沟通和表达的工具,而人文关怀则是语文教育的灵魂。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语言的文学性和人文性,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能够感受到文学中蕴含的人文情感,引导学生用温暖、真诚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
3. 学生情感的关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和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文观念和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文关怀意识,让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更加关心他人,更富同情心、责任心和爱心,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完善、文明和有人文情怀。
二、人文关怀对学生的重要性1. 培养情感体验人文关怀能够帮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感受到作品中的人情温暖和人文情感,通过对作品的解读和赏析,让学生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的关怀和对美的追求。
2. 促进个性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研究,让学生在表达上更加自由和多样,激发学生对语言和文学的热爱和创造性思维,形成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人文关怀的融入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融入的策略分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融入的策略分析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融入人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融入人文教育进行策略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既有经典的古诗文故事,也有当代优秀的文学作品。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可以适当选择那些具有人文精神、富有人情味的课文,如《小狗汪汪》、《小兔子乖乖》等,这些课文中渗透着丰富的情感、真情实感和人文关怀,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情感联接,促进他们的思想情感成长。
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古诗文或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如《论语》、《红楼梦》等,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学生可以感悟到其中蕴含的深刻人文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人生道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思想境界。
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如朗读、讲解、讨论、表演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感悟人文情感。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调、情感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的形式感受课文中的人情味和情感表达,引发学生对人文情感的共鸣和情感联接,使学生在朗读中领悟课文中蕴含的人文情怀。
在讨论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思想深度和人文情感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通过讨论《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引导学生思考品格修养和人际关系等人文问题,促使学生在讨论中感悟并领悟出其中的人文情感和智慧。
三、课外活动的丰富开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美术馆等参观,通过观看历史文物、艺术作品等,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和艺术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感悟人文情感。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诗歌朗诵等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和表达,去体验人文情感、表达情感,促进学生的人文情怀的升华和成长。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已然成为语文教学实践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人文素养其内在含义为:人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品格,此种精神品格主要体现在人的价值取向与气质层面。
总体而言,人文素养并非能力,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品质,同时也是学生最为需要的品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工作愈发倾向于个性化、思想化、修养化方面的教育,针对此,本文将以新课程改革作为研究背景,围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从强化教师的人文素养底蕴,发挥示范作用;培养人文素养——以深究教材内容为突破口两个方面展开研究,致力于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与发展,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人文素养;语文教学引言:语文学科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其不能单纯地以读书认字作为学科的教学目的,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侧重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以及语言能力。
语言与文字是人类的主要交流工具,是人类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将其与人文性结合是保证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在转变传统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将科学性与人文性充分融入到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此种形式拓宽自身教学视野,并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目标。
基于此,本文将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一、强化教师的人文素养底蕴,发挥示范作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主要领导者应起到示范作用,毕竟严于律己才能要求于人。
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可从侧重语文教师的学历层次提升方面展开。
在客观的角度来讲,学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也是影响教师自身人文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
对于大部分语文教师而言其自身的学历层次与具备的人文素养水平成正比状态,而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文素养发展与培养质量[1]。
针对此,若想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质量则应注重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如组织校内语文教师,以强化自身学历层次为目标进行进修,或者将语文教师的薪资利益与学历层次建立联系,以此来激发语文教师的上进心,在自我进取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学历层次,进而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助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
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起点,更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环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提高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教学中注重育人,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成长的“道”。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
一、启发兴趣,激发热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敏感度高,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结合学生的特点,灵活地设计课堂内容,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语文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方法,引导思考语文教学是一个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探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开展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注重文化,涵养情怀语文是一门文化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引导学生走进文学世界,感受文字的力量。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传诗词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名人故事,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欣赏文学作品,倾听音乐,观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涵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四、注重实践,促进发展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口头作业、书面作业等方式,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
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是指以语文课程为载体,以人文性知识为内容,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文学修养。
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通过人文性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领悟人文精神,感受人文情怀,培养文学修养,提高人文素养,使其成为有情感、有修养的人。
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学作品的学习文学作品是人文性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历史、风土人情、人情世故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朗读、默写、背诵等方式学习古诗词、现代诗歌、经典散文等文学作品,使学生对文学作品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可以通过文学鉴赏、文学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启发学生的诗意情怀;通过学习现代诗歌,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学习经典散文,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历史文化知识是人文性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学习历史典故、历史故事、历史文化知识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文化的传承,培养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可以通过历史文化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通过学习古代历史典故,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代的风俗习惯;通过学习历史故事,可以启发学生的历史感悟;通过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三、名人故事的传承名人故事是人文性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名人故事,可以启发学生的人生智慧,激发学生的人格力量,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名人传记、名人故事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伟人、英雄、名家等人物,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可以通过名人故事的讲解和创作,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和人格塑造。
通过学习孔子的故事,可以启迪学生的人生智慧;通过学习孟子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人格力量;通过学习屈原的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语文学科需要的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需要的核心素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在语文学科教育中所要培养的学生的核心能力,包括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文化素养四个方面。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要条件,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下面我将从解析这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以及如何培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这几个方面入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能够熟练运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科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功。
在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读写是语言运用的四种基本技能,也是语文学科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语文学科教育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能够流利地运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注重语言的规范性语言的规范性是指符合语法规则和语用规则的表达方式。
在语文学科教育中,需要注重语言的规范性,让学生能够运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强调语言的表现力语言的表现力是指语言所具有的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在语文学科教育中,需要注重语言的表现力,让学生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科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在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核心内容。
在语文学科教育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深入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学科教育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创造性的思考和表达,开阔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3、强调跨学科思维跨学科思维是指学生能够将语文学科所学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语文教学的人文情怀及其达成
活 中 让 学 生 能 真 真 切 切 地 感 受 到 各 种 人 文 情 怀 ,包 括 人 与 识 等 基 础 知 识 的 教 学 ,是 语 文 学 科 工 具 性特 点 最 根 本 、最 人 之 间 的 尊 重 和 关 怀 以 及 家 庭 、社 会 和 学 校 的各 种 人 文 熏 具体 的体现 ,但这并 不意味着语文教育 的本质 即是学 习、 陶 。 从 教 学 来 说 , 教 学 内容 、教 学 方 式 的 人 道 化 就 是 对 学 指 导 、 掌 握 这 门工 具 。语 文 教 育 中过 分 追 求 其 工 具 性 , 追 生 的 最 大 尊 重 和 关 怀 。 因 此 ,我 们 在 教 学 内容 的安 排 方 面 求 教 条 式 的 认 知 而 不 是 人 文 本 身 ,致 使 语 文 教 学 一 直 在 工
毙 绕
语 文教 学的人 文 情怀及 其达成
◎张 奕
本 文 结 合 语 文 新 课 程 教 学 改 革 实 践 , 对 人 文 情 怀 的 内 已有 十多个年头 ,人们对 语文教育本质 的认识似乎越来越 涵 和 语 文 教 育 的 人 文 性 与 工 具 性 的 统 一 作 以诠 释 ,在 肯 定 深刻 ,对人文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人文 情 怀 的 内涵 及其 养 成 会 失 去 灵 魂 ,就 会 成 为 毫 无 意 义 的 “ 列 组 合 ” 的文 字 游 排
、
人文情怀 ,即人文精神 ,本 意是指欧洲文艺 复兴时期 戏;脱离语言文字 的具体表达与运 用,抽象地去讲人 性 ,
的人文主义者 所倡导 的反对 宗教 神学对于人性 的摧残 和压 就会 使有血有 肉、丰富多彩 、博大 精深的传统文化变 成僵 抑 ,推崇人 性,推崇人 的感 性经验和理性思 维,肯定现世 死 的 教 条 ,无 法 达 到 动 之 以情 、 晓 之 以理 、在 潜 移 默 化 中 人生 的意 义,主张个性解放和运 用人的知识来造 福人类 的 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人文教育效果。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阵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析,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感悟和领悟,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进行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情节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慢慢产生共鸣,建立情感联系。
在教学《荷花》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中对荷花的描写和对所带来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到对美的追求和感悟,从而激发出对美好的向往和崇敬之情。
通过情感共鸣,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内涵,感悟到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和道理,提升自己的情感境界,培养自己的感恩之心和善良之情。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素养。
二、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思考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思考。
文学作品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现象的再现和反映,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念。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行为举止、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价值。
在教学《荆轲刺秦王》这篇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刺秦的动机、手法和后果等方面进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当时社会的黑暗,从而引导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价值进行深刻的思考。
通过价值观的思考,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现实,明白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什么是应该避免的,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和辨别能力,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文道德素质。
通过审美情趣的培养,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增强自己对美的感知和体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生活。
如何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如何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个体。
在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在教育中实现这一目标呢?首先,教师自身要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
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富有人文关怀的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以平等、友善的态度与学生交流。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广泛阅读人文经典著作,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道德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人文知识融入到学科教学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人文精神的魅力。
其次,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环境至关重要。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氛围和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学校要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师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
校园环境的布置也要体现人文关怀,比如设立文化长廊、展示学生的艺术作品、设置温馨的阅读角等。
此外,学校还应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诗歌朗诵、戏剧表演、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人文关怀。
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
在基础教育阶段,除了开设语文、历史、地理等人文社科类课程外,还可以开设一些专门的人文关怀课程,如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道德伦理教育等。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可贵、认识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在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方法的选择也对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有着重要影响。
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而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则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例如,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某个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从而学会理解和尊重不同的观点。
“知人论世”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知人论世”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知人论世”是儒家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强调人们应该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来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知人论世”的理念,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了解学生,关注个性差异“知人论世”强调了解每个人的特点和个性差异。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家庭背景等方面的信息。
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
二、关注社会现实,培养人文情怀“知人论世”不仅关注个人的特点,更关注社会的现实情况。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传授经典文化、名人故事、历史知识等内容,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了解优秀人物的成长经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让学生了解社会的真相,认识社会的不公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懂得珍惜和回报社会。
三、激发创新思维,促进全面发展“知人论世”强调人的发展是一个全面的过程,不仅包括知识的积累,更包括人的思维方式、情感态度、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通过知识的传授和交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能够掌握知识,更能够拓展思维,提高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和谐发展“知人论世”主张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倾听他人、合作共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实现个体和团队的和谐发展。
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实现自我价值“知人论世”强调人应该正确看待人生,实现自我价值。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首先,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需要注重对语言文字的传承和运用。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代诗词、古代文言文等经典语文作品,让学生了解和感悟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语言文化素养的课堂活动,比如古诗词朗诵比赛、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言文化的魅力。
其次,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需要注重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语言文字和文化,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文化。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中国古代诗词与外国诗歌的对比、中国古代文言文与外国经典文学的对比等方式,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并尊重不同的语言文化。
此外,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需要注重对当代文化的关注和思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的文化现象和文学作品,比如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影视作品等,让学生了解当代语言文化的变化和发展。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当代文化中感受语言文化的活力和魅力。
最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需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思维品质、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出高尚的情操和人文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经典作品中的人文精神、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人文关怀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以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感受语言文化的魅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学习中真正领略语言文化的魅力,培养出高尚的人文精神,成为有情怀、有修养的人。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和阅读,学生可以认识和理解人类的文化、历史、价值观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人文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如童话、寓言、诗歌、小说等,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情世故、生活智慧和情感体验,从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
学习文化知识:通过介绍和学习各个时期的文化知识,如历史、传统节日、名人事迹等,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和人文背景,使他们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识。
培养情感表达能力:通过诗、词、曲、画等艺术形式的学习和创作,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和体验,增强情感共鸣和情感交流的能力。
培养人文情怀: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他人,培养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和感恩的态度,使他们具备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人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使他们具备批判思维、人际交往、情感表达和价值观判断的能力。
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投身社会
并做出有益的贡献。
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毕 竟是 个旷 达 之 人 . 从 未 对 生 活失 去过 信 心 , 因 而 词 的 格 调 是 豪壮 的 :但 仔 细 研 读 时 却 发 现 .词 的 最 后 一 层
“ 多情应笑我 . 早 生华 发 。人 间 如 梦 , 一尊 还 酹 江 月 ” 抒
… …
、
鼓励学生增加阅读量 , 扩 大知识面 , 多了解 、 学
习自然科学。到了高中阶段 , 随着 阅读 量的加大 , 学生
要 多 了 解 涉 猎 除 文 学 作 品 外 的 各 种 自然 科 学 知 识 人
发 了 人 生 无 常 的 感慨 与壮 志 难 酬 的 苦 闷 .与 豪 壮 情 调
显 然 不 是 十 分吻 合 的 。于 是 我 寻 找 苏 轼 生 平 的有 关 资
料, 了解其思 想发展历程 。 最终发现 , 这 里 其 实 表 现 了
中学语丈 教学 要焙幕学生人丈 情怀 的影 响 , 一方面 尊主忧 国, 渴望建功 立业 ; 另 一 方 面 又
解读 . 所以学生在考试时阅读到其它作品时 。 就不能正
确 的理 解 其 内涵 , 也就 无 法 准 确 的 回 答 问题 。 语 文 教 育 中 美 学 教 育 应 该 受 到 重 视 .我 们 如 何 能 从 根 本 上 解 决 学 生 阅 读 能 力 的 问 题 或 许 应 从 美 育 开
体验人生 、 社会, 反思 自己与他人 , 明确社会的定位 , 从
而 摒弃 “ 唯我独尊” 、 “ 万般 皆下 品 . 惟 有读 书 高 ” 等 陈 腐
错误思想 , 敢 于 面 对 人 生 挫折 。 三、 教 师 要 尽 可 能 营造 审 美 情 境 . 及 时 鼓 励 引 导学
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研究
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研究作者:朱莲莲来源:《成才之路》 2016年第29期朱莲莲(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初级中学,江苏溧阳213300)摘要:人文精神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语文教学应挖掘德育目标、进行人格教育;品味语文之美,进行美育;激发学生热情,进行情感教育。
这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重要的三个方面。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格教育;情感教育;美育中图分类号:G631;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9-0010-0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由此可见,学校教育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技艺精湛的专业人才,更应该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使他们富有正义感、道德感、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担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
一、挖掘德育目标,进行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一种以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为目的的教育。
语文教学有去浮躁、净化心灵的功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自信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自尊、自信、自律;积极主动,乐观向上,具有克服困难、应付挫折的勇气和意志;尊重他人,具有团结、合作、协调的精神,能与他人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
因此,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和德育目标,充分发挥语文的人文性功能,促使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就显得十分重要。
许多课文本身含有德育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对德育因素的挖掘,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敬业与乐业》能够培养学生“敬业乐群”的职业精神;《七律·长征》能够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送东阳马生序》能够培养学生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学习精神;《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可以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首创精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能够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在组织学习这些课文时,更应把文章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素材,让学生接受一次次心灵的洗礼。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所必须学习的科目之一,它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一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学科。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方面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是一个人的全面素质。
下面我们从多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让学生从语文课文中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感悟人生的奥秘。
通过诗词歌赋、小说故事等文本的学习,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和美感,启迪他们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让审美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比如在诗词教学中,老师可以选择一些意境优美的古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美感和情感,并引导他们自己进行朗诵、赏析和创作。
在小说故事的学习中,老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社会风貌和人物情感,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对人类文化传统和人类社会的认知和理解,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文化素养。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孝道、忠诚、仁爱等传统美德,引导学生尊重和感恩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历史文化情怀和传统文化自信心。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导读,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社会风尚和人文情怀,引导他们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可以邀请一些文化人士或者专家学者来校讲座,让学生与之面对面交流,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三、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人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悟人生,从情感体验中培养人文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一、准确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人的关怀、尊重和理解,是一种追求真善美和人类最高境界的价值追求。
人文精神是个体主体的价值观、精神境界和文化思维方式的体现,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情感共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人的自主性和独特性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性,关注每个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思考、表达、创造中发挥自己的个性魅力。
教师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不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培养他们辩证思维的能力,从而使其具备辨别是非、探求真理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人文精神,把学文化的能力提升为感悟生活和关怀他人的情感甚至情怀。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人文情感,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讲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弱势群体,培养他们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行动。
语文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追求真善美的完美境界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道德伦理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解读和创作,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完美境界。
教师要教会学生欣赏美,培养他们独立判断和评价美的能力。
要教会学生学会感悟生活,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内涵。
二、培养人文精神的具体方法为了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文学阅读与解读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文学的世界,感悟文学作品中人的喜怒哀乐,体会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通过课堂讲解和学生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作品中的人文思想、人性的复杂与多样性,培养他们对人的关怀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承载者、创造者和传播者,肩负着培养现代人、传播现代人文精神的重任。
人文情怀是人文精神的内核,表现为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对生命价值的维护、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塑造。
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不断探索和研究如何才能使现代中学生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浓厚的人文情怀,并努力将一批批学生培养成有仁爱之心、善良之心、感恩之心的人,培养成热爱生命、积极进取、志存高远、胸怀天下的人。
我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通过各种手段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一、关注教材文本,培养人文情怀。
语文教学可以通过课本向学生传输知识和情感,教材中有许多内涵丰富、文质兼美的文章,课本如同一座宝库,能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思想境界。
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使学生和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
比如,在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我努力用超越痛苦的、顽强的、积极的生命意识来引导学生,希望他们也能像作者一样走进地坛,走进海德格尔所说的“神性的世界”,获得心灵的皈依、灵魂的超越。
再如冯友兰先生《人生的境界》一文,是一篇有关哲学的学术论文,它包含了重要的文化内涵,巧妙地利用它可以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起到引导作用,对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有积极作用。
在讲到人生四种境界时,我这样引导学生:你可以从自然界走来,你可以正处于功利境界,但你必须努力追求道德境界,而且把天地境界作为自己最高理想。
我努力通过讲解课文来提高学生的认识高度,使学生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二、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健康情感。
在素质教育这个大背景下,语文教学不应再仅仅停留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知识传授与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健康人格并重的模式。
我主张用学术的态度备课,用优美的方式讲课,力求把语文知识讲得充满人情美、人性美和人文美。
如在讲沈从文的《边城》时,我没有把教学重点放在传统的小说知识讲解上,而是把重点放在美丽的湘西风情,使学生在感受凤凰古城淳朴风韵的同时,充分品味了湘西独特的人情美,使心灵得到了陶冶和净化。
再如,我在讲《项羽之死》时,没有把教学重点定位在文言知识的讲解上,而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形象,明确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人应该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
同学们的讨论精彩而热烈,课堂上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我强烈地感觉到,我给学生上的不仅仅是语文课,更是一堂精彩的人文教育课。
三、开展课堂活动,塑造美好心灵。
实践证明,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活动,既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心灵不断丰富,思想不断成熟。
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训练,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每节课开始之前我都要留出三分钟让学生演讲。
每一届学生,我都有三年的整体规划——高一年级主要是培养胆量和自信心,所以在演讲内容上不作限定,只要敢开口讲话就行;高二年级我让学生找出自己读过的对心灵有触动的文章,有感情地给大家朗诵,并讲出自己的体会;高三年级阶段,我觉得学生的思想已经比较成熟,能正确地看待一些社会现象,所以我让他们对社会时事发表评论,老师再加以适当点评。
一位学生在周记里写:“我每天都热切盼望着语文课的到来。
在同学们精彩的演讲中,我经常会收获一
份惊喜和感动。
”此外我还定期组织召开“读书报告会”,鼓励学生在周记本中写下自己的心得。
我越来越感觉到这些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好途径。
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只有通过言传身教、长期熏陶,才能提高学生修养,滋养学生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