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理论力学课后答案第五章(周衍柏)(word文档良心出品)

合集下载

理论力学课后答案第五章(周衍柏)上课讲义

理论力学课后答案第五章(周衍柏)上课讲义

理论力学课后答案第五章(周衍柏)第五章思考题5.1虚功原理中的“虚功”二字作何解释?用虚功原理理解平衡问题,有何优点和缺点?5.2 为什么在拉格朗日方程中,a θ不包含约束反作用力?又广义坐标与广义力的含义如何?我们根据什么关系由一个量的量纲定出另一个量的量纲?5.3广义动量a p 和广义速度a q 是不是只相差一个乘数m ?为什么a p 比a q 更富有意义?5.4既然a q T ∂∂是广义动量,那么根据动量定理,⎪⎪⎭⎫ ⎝⎛∂∂αq T dt d 是否应等于广义力a θ?为什么在拉格朗日方程()14.3.5式中多出了aq T ∂∂项?你能说出它的物理意义和所代表的物理量吗?5.5为什么在拉格朗日方程只适用于完整系?如为不完整系,能否由式()13.3.5得出式()14.3.5?5.6平衡位置附近的小振动的性质,由什么来决定?为什么22s 个常数只有2s 个是独立的?5.7什么叫简正坐标?怎样去找?它的数目和力学体系的自由度之间有何关系又每一简正坐标将作怎样的运动?5.8多自由度力学体系如果还有阻尼力,那么它们在平衡位置附近的运动和无阻尼时有何不同?能否列出它们的微分方程?5.9 dL 和L d 有何区别?a q L ∂∂和aq L ∂∂有何区别? 5.10哈密顿正则方程能适用于不完整系吗?为什么?能适用于非保守系吗?为什么?5.11哈密顿函数在什么情况下是整数?在什么情况下是总能量?试祥加讨论,有无是总能量而不为常数的情况?5.12何谓泊松括号与泊松定理?泊松定理在实际上的功用如何?5.13哈密顿原理是用什么方法运动规律的?为什么变分符号δ可置于积分号内也可移到积分号外?又全变分符号∆能否这样?5.14正则变换的目的及功用何在?又正则变换的关键何在?5.15哈密顿-雅可比理论的目的何在?试简述次理论解题时所应用的步骤.5.16正则方程()15.5.5与()10.10.5及()11.10.5之间关系如何?我们能否用一正则变换由前者得出后者?5.17在研究机械运动的力学中,刘维定理能否发挥作用?何故?5.18分析力学学完后,请把本章中的方程和原理与牛顿运动定律相比较,并加以评价.第五章思考题解答5.1 答:作.用于质点上的力在任意虚位移中做的功即为虚功,而虚位移是假想的、符合约束的、无限小的.即时位置变更,故虚功也是假想的、符合约束的、无限小的.且与过程无关的功,它与真实的功完全是两回事.从∑⋅=iii r F W δδ可知:虚功与选用的坐标系无关,这正是虚功与过程无关的反映;虚功对各虚位移中的功是线性迭加,虚功对应于虚位移的一次变分.在虚功的计算中应注意:在任意虚过程中假定隔离保持不变,这是虚位移无限小性的结果.虚功原理给出受约束质点系的平衡条件,比静力学给出的刚体平衡条件有更普遍的意义;再者,考虑到非惯性系中惯性力的虚功,利用虚功原理还可解决动力学问题,这是刚体力学的平衡条件无法比拟的;另外,利用虚功原理解理想约束下的质点系的平衡问题时,由于约束反力自动消去,可简便地球的平衡条件;最后又有广义坐标和广义力的引入得到广义虚位移原理,使之在非纯力学体系也能应用,增加了其普适性及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由于虚功方程中不含约束反力.故不能求出约束反力,这是虚功原理的缺点.但利用虚功原理并不是不能求出约束反力,一般如下两种方法:当刚体受到的主动力为已知时,解除某约束或某一方向的约束代之以约束反力;再者,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未定乘数法,景观比较麻烦,但能同时求出平衡条件和约束反力.5.2 答 因拉格朗日方程是从虚功原理推出的,而徐公原理只适用于具有理想约束的力学体系虚功方程中不含约束反力,故拉格朗日方程也只适用于具有理想约束下的力学体系,αθ不含约束力;再者拉格朗日方程是从力学体系动能改变的观点讨论体系的运动,而约束反作用力不能改变体系的动能,故αθ不含约束反作用力,最后,几何约束下的力学体系其广义坐标数等于体系的自由度数,而几何约束限制力学体系的自由运动,使其自由度减小,这表明约束反作用力不对应有独立的广义坐标,故αθ不含约束反作用力.这里讨论的是完整系的拉格朗日方程,对受有几何约束的力学体系既非完整系,则必须借助拉格朗日未定乘数法对拉格朗日方程进行修正.广义坐标市确定质点或质点系完整的独立坐标,它不一定是长度,可以是角度或其他物理量,如面积、体积、电极化强度、磁化强度等.显然广义坐标不一定是长度的量纲.在完整约束下,广义坐标数等于力学体系的自由度数;广义力明威力实际上不一定有力的量纲可以是力也可以是力矩或其他物理量,如压强、场强等等,广义力还可以理解为;若让广义力对应的广义坐标作单位值的改变,且其余广义坐标不变,则广义力的数值等于外力的功由W q r F s i ni i δδθδααα==⋅∑∑==11 知,ααδθq 有功的量纲,据此关系已知其中一个量的量纲则可得到另一个量的量纲.若αq 是长度,则αθ一定是力,若αθ是力矩,则αq 一定是角度,若αq 是体积,则αθ一定是压强等.5.3 答 αp 与αq 不一定只相差一个常数m ,这要由问题的性质、坐标系的选取形式及广义坐标的选用而定。

胡汉才编著《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第5章习题解答

胡汉才编著《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第5章习题解答

5-1 凸轮以匀角速度ω绕O 轴转动,杆AB 的A 端搁在凸轮上。

图示瞬时AB 杆处于水平位置,OA 为铅直。

试求该瞬时AB 杆的角速度的大小及转向。

解: r e a v v v += 其中,22e r v e -=ωe v v e a ωφ==tg所以 le l v a AB ωω==(逆时针)5-2. 平底顶杆凸轮机构如图所示,顶杆AB 可沿导轨上下移动,偏心圆盘绕轴O 转动,轴O 位于顶杆轴线上。

工作时顶杆的平底始终接触凸轮表面。

该凸轮半径为R ,偏心距e OC =,凸轮绕轴O 转动的角速度为ω,OC 与水平线成夹角ϕ。

求当︒=0ϕ时,顶杆的速度。

(1)运动分析轮心C 为动点,动系固结于AB ;牵连运动为上下直线平移,相对运动为与平底平行直线,绝对运动为绕O 圆周运动。

(2)速度分析,如图b 所示5-3. 曲柄CE 在图示瞬时以ω0绕轴E 转动,并带动直角曲杆ABD 在图示平面内运动。

若d 为已知,试求曲杆ABD 的角速度。

解:1、运动分析:动点:A ,动系:曲杆O 1BC ,牵连运动:定轴转动,相对运动:直线,绝对运动:圆周运动。

2、速度分析:r e av v v +=0a 2ωl v =;0e a 2ωl v v ==01e1ωω==AO v BC O (顺时针) 5-4. 在图示平面机构中,已知:AB OO =1,cm 31===r B O OA ,摇杆D O 2在D 点与套在AE 杆上的套筒铰接。

OA 以匀角速度rad/s 20=ω转动,cm 332==l D O 。

试求:当︒=30ϕ时,D O 2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解:取套筒D 为动点,动系固连于AE 上,牵连运动为平动 (1)由r e a v v v += ① 得D 点速度合成如图(a ) 得 ϕtg e a v v =, 而r v e 0ω= 因为 r v a 0331ω⨯=,所以 rad/s 67.02==lv aD O ω 方向如图(a)所示(2)由r e na a a a a a +=+τ ②得D 点加速度分析如图(b ) 将②式向DY 轴投影得θϕϕτsin sin cos e n a a a a a -=-错了 而r a la e D O n a 2022ωω==θϕsin sin r l =所以ϕθϕτcos sin sin e na a a a a -=2rad/s 05.2cos sin sin 2-=-==ϕθϕετl a a l a e n a a DO 什么东西?,方向与图(b)所示相反。

哈尔滨工业大学 第七版 理论力学 第5章 课后习题答案

哈尔滨工业大学 第七版 理论力学 第5章 课后习题答案

第5章 摩 擦5-1 如图5-1a 所示,置于V 型槽中的棒料上作用1力偶,力偶矩m N 15⋅=M 时,刚好能转动此棒料。

已知棒料重力N 400=P ,直径m 25.0=D ,不计滚动摩阻。

求棒料与V 形槽间的静摩擦因数f s 。

(a)(b)图5-1解 圆柱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5-1b 所示,F s1,F s2为临界最大摩擦力。

0=∑x F ,045cos 2s 1N =°−+P F F (1) 0=∑y F ,045sin 1s 2N =°−−P F F (2) 0=∑O M ,0222s 1s =−+M DF D F(3)临界状态摩擦定律:1N s 1s F f F =(4) 2N s 2s F f F =(5)以上5式联立,化得 0145cos s2s =+°−MPDf f 代入所给数据得01714.4s 2s =+−f f 方程有2根:442.4s1=f (不合理), 223.0s2=f (是解)故棒料与V 形槽间的摩擦因数223.0s =f5-2 梯子AB 靠在墙上,其重力为N 200=P,如图5-2a 所示。

梯长为l ,并与水平面交角°=60θ。

已知接触面间的静摩擦因数均为0.25。

今有1重力为650 N 的人沿梯向上爬,问人所能达到的最高点C 到点A 的距离s 应为多少?AN F As F(a)(b)图5-2解 梯子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5-2b 所示,刚刚要滑动时,A ,B 处都达最大静摩擦力。

人重力N 650=W ,平衡方程: 0=∑x F , 0s N =−A B F F (1) 0=∑y F , 0s N =−−+W P F F B A(2)0=∑A M ,060cos 60sin 60cos 60cos 2s N =°−°−°+°l F l F Ws lPB B (3) 临界补充方程:A s A F f F N s = (4)B s B F f F N s =(5)联立以上5式,解得 N 80012sN =++=f WP F A ,N 200s =A F N 200)(12s N =++=W P f f F sB ,N 50s =B F l PF f W l s B 456.02)3[(N s =−+=5-3 2根相同的匀质杆AB 和BC ,在端点B 用光滑铰链连接,A ,C 端放在不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5-3a 所示。

理论力学(周衍柏)的习题集答案,第五章.doc

理论力学(周衍柏)的习题集答案,第五章.doc

第五章习题解答5.1解如题5.1.1图杆受理想约束,在满足题意的约束条件下杆的位置可由杆与水平方向夹角所唯一确定。

杆的自由度为1,由平衡条件:即mg y =0①变换方程y=2rcos sin-= rsin2②故③代回①式即因在约束下是任意的,要使上式成立必须有:rcos2-=0④又由于cos=故cos2=代回④式得5.2解如题5.2.1图三球受理想约束,球的位置可以由确定,自由度数为1,故。

得由虚功原理故①因在约束条件下是任意的,要使上式成立,必须故②又由得:③由②③可得5.3解如题5.3.1图,在相距2a的两钉处约束反力垂直于虚位移,为理想约束。

去掉绳代之以力T,且视为主动力后采用虚功原理,一确定便可确定ABCD的位置。

因此自由度数为1。

选为广义坐。

由虚功原理:w①又取变分得代入①式得:化简得②设因在约束条件下任意,欲使上式成立,须有:由此得5.4解自由度,质点位置为。

由①由已知得故②约束方程③联立②③可求得或又由于故或5.5解如题5.5.1图按题意仅重力作用,为保守系。

因为已知,故可认为自由度为1.选广义坐标,在球面坐标系中,质点的动能:由于所以又由于故取Ox为零势,体系势能为:故力学体系的拉氏函数为:5.6解如题5.6.1图.平面运动,一个自由度.选广义坐标为,广义速度因未定体系受力类型,由一般形式的拉格朗日方程①在广义力代入①得:②在极坐标系下:③故将以上各式代入②式得5.7解如题5.7.1图又由于所以①取坐标原点为零势面②拉氏函数③代入保守系拉格朗日方程得代入保守系拉格朗日方程得5.8解:如图5.8.1图.(1)由于细管以匀角速转动,因此=可以认为质点的自由度为1.(2)取广义坐标.(3)根据极坐标系中的动能取初始水平面为零势能面,势能:拉氏函数①(4),代入拉氏方程得:(5)先求齐次方程的解.②特解为故①式的通解为③在时:④⑤联立④⑤得将代回式③可得方程的解为:5.9解如题5.9.1图.(1)按题意为保守力系,质点被约束在圆锥面内运动,故自有度数为2. (2)选广义坐标,.(3)在柱坐标系中:以面为零势能面,则:拉氏函数-①(4)因为不显含,所以为循环坐标,即常数②对另一广义坐标代入保守系拉氏方程③有得④所以此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为(为常数)所以5.10解如题5.10.1图.(1)体系自由度数为2.(2)选广义坐标(3)质点的速度劈的速度故体系动能以面为零势面,体系势能:其中为劈势能.拉氏函数①(4)代入拉格郎日方程得:②代入拉格郎日方程得③联立②,③得5.11 解如题5.11.1图(1)本系统内虽有摩擦力,但不做功,故仍是保守系中有约束的平面平行运动,自由度(2)选取广义坐标(3)根据刚体力学其中绕质心转动惯量选为零势面,体系势能:其中C为常数.拉氏函数(4)代入保守系拉氏方程得:对于物体,有5.12解如题5.12.1图.(1)棒作平面运动,一个约束,故自由度. (2)选广义坐标(3)力学体系的动能根据运动合成又故设为绕质心的回转半径,代入①得动能②(4)由③(其中)则④因为、在约束条件下任意且独立,要使上式成立,必须:⑤(5)代入一般形式的拉氏方程得:⑥又代入一般形式的拉氏方程得:⑦⑥、⑦两式为运动微分方程(6)若摆动角很小,则,代入式得:,代入⑥⑦式得:⑧又故代入⑧式得:(因为角很小,故可略去项)5.13解如题5.13.1图(1)由于曲柄长度固定,自由度.(2)选广义坐标,受一力矩,重力忽略,故可利用基本形式拉格朗日方程:①(3)系统动能②(4)由定义式③(5)代入①得:得5.14.解如题5.14.1图.(1)因体系作平面平行运动,一个约束方程:(2)体系自由度,选广义坐标.虽有摩擦,但不做功,为保守体系(3)体系动能:轮平动动能轮质心转动动能轮质心动能轮绕质心转动动能.①以地面为零势面,体系势能则保守系的拉氏函数②(1)因为不显含,得知为循环坐标.故=常数③开始时:则代入得又时,所以5.15解如题5.15.1图(1)本系统作平面平行运动,干限制在球壳内运动,自由度;选广义坐标,体系摩擦力不做功,为保守力系,故可用保守系拉氏方程证明①(2)体系动能=球壳质心动能+球壳转动动能+杆质心动能+杆绕中心转动动能②其中代入②得以地面为零势面,则势能:(其中为常数)(3)因为是循环坐标,故常熟③而代入①式得④联立③、④可得(先由③式两边求导,再与④式联立)⑤⑤试乘并积分得:又由于当5.16解如题图5.16.1.(1)由已知条件可得系统自由度.(2)取广义坐标.(3)根据刚体力学,体系动能:①又将以上各式代入①式得:设原点为零势能点,所以体系势能体系的拉氏函数②(1)因为体系只有重力势能做工,因而为保守系,故可采用③代入③式得即(5)解方程得5.17解如题5.17.1图(1)由题设知系统动能①取轴为势能零点,系统势能拉氏函数②(2)体系只有重力做功,为保守系,故可采用保守系拉氏方程.代入拉氏方程得:又代入上式得即③同理又代入上式得④令代入③④式得:欲使有非零解,则须有解得周期5.18解如题5.18.1图(1)系统自由度(2)取广义坐标广义速度(3)因为是微震动,体系动能:以为势能零点,体系势能拉氏函数(4)即①同理②同理③设代入①②③式得欲使有非零解,必须解之又故可得周期5.19解如题5.19.1图(1)体系自由度(2)取广义坐标广义速度(3)体系动能体系势能体系的拉氏函数(4)体系中只有弹力做功,体系为保守系,可用①将以上各式代入①式得:②先求齐次方程③设代入③式得要使有非零,必须即又故通解为:其中又存在特解有②③式可得式中及为积分常数。

理论力学(周衍柏第二版)答案汇总

理论力学(周衍柏第二版)答案汇总

第一章习题1.1沿水平方向前进的枪弹,通过某一距离s 的时间为t 1,而通过下一等距离s 的时间为2t .试证明枪弹的减速度(假定是常数)为()()2121122t t t t t t s +- 1.2 某船向东航行,速率为每小时15km,在正午某一灯塔。

另一船以同样速度向北航行,在下午1时30分经过此灯塔。

问在什么时候,两船的距离最近?最近的距离是多少? 1.3 曲柄,r A O =以匀角速ω绕定点O 转动。

此曲柄借连杆AB 使滑块B 沿直线Ox 运动。

求连杆上C 点的轨道方程及速度。

设a CB AC ==,ψϕ=∠=∠ABO AOB ,。

x第1.3题图1.4 细杆OL 绕O 点以角速ω转动,并推动小环C 在固定的钢丝AB 上滑动。

图中的d 为已知常数,试求小球的速度及加速度的量值。

A BOCLxθd 第1.4题图1.5 矿山升降机作加速度运动时,其变加速度可用下式表示:⎪⎭⎫ ⎝⎛-=T t c a 2sin 1π 式中c 及T 为常数,试求运动开始t 秒后升降机的速度及其所走过的路程。

已知升降机的初速度为零。

1.6 一质点沿位失及垂直于位失的速度分别为r λ及μθ,式中λ及μ是常数。

试证其沿位矢及垂直于位失的加速度为⎪⎭⎫ ⎝⎛+-r r r μλμθθμλ,2221.7 试自θθsin ,cos r y r x ==出发,计算x 及y。

并由此推出径向加速度ra 及横向加速度θa 。

1.8 直线FM 在一给定的椭圆平面内以匀角速ω绕其焦点F 转动。

求此直线与椭圆的焦点M 的速度。

已知以焦点为坐标原点的椭圆的极坐标方程为()θcos 112e e a r +-=式中a 为椭圆的半长轴,e 为偏心率,都是常数。

1.9 质点作平面运动,其速率保持为常数。

试证其速度矢量v 与加速度矢量a 正交。

1.10 一质点沿着抛物线px y 22=运动其切向加速度的量值为法向加速度量值的k 2-倍。

如此质点从正焦弦⎪⎭⎫⎝⎛p p ,2的一端以速度u 出发,试求其达到正焦弦另一端时的速率。

理论力学_第三版_高等教育出版社_周衍柏_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_第三版_高等教育出版社_周衍柏_习题答案

第一章 质点力学第一章习题解答1.1 由题可知示意图如题 1.1.1 图:St 1St 2题1.1.1图设开始计时的时刻速度为v 0 ,由题可知枪弹作匀减速运动设减速度大小为a . 则有:⎧ 1 ⎪s = v 0t 1 − at 1 2⎪ 2 ⎨1 ⎪2s = v 0 (t 1 + t2 ) − a (t 1 + t 2 ) 2⎪⎩ 2由以上两式得v = s + 1 at 01t 2 1再由此式得2s (t 2 −t 1 ) t 1t 2 (t 1 + t 2 )a =证明完毕.1.2 解 由题可知,以灯塔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如题 1.2.1 图.A题1.2.1图⎛t + 11 ⎞ 设 A 船经过 0 小时向东经过灯塔,则向北行驶的B 船经过⎜ t 2 ⎟小时经过灯塔 0⎝⎠ 任意时刻 A 船的坐标x A = −(15t 0 − 15t ), y A = 0B 船坐标x B = 0 ,y = −⎡ ⎤ ⎛ + 11 ⎞ − 15t ⎥⎢15⎜t 0 2 ⎟ B ⎝ ⎠ ⎣ ⎦则 AB 船间距离的平方= (x − x ) + (y − y )22d 2 A B AB即⎤ 2 ⎡ ⎛ 1 ⎞ = (15t −15t )2+ d 2 + 1 ⎟ − 15t 15⎜t ⎢ ⎥ 0 0 ⎝ 2 ⎠ ⎣ ⎦1 ⎞2⎛ = 450t − ( ) 2900t 0 + 675 t +225t 0 2+ 225 t + 1⎜ ⎟ 0 ⎝2 ⎠ d 2 对时间t 求导( d )2d = 900t − ( 900t 0 + 675) dtd (d 2 )= 0 ,所以 AB船相距最近,即 dt3 h4t − t = 0即午后 45 分钟时两船相距最近最近距离⎛ 3 ⎞2 3 ⎞2 ⎛ 3 = ⎜15 × ⎟ + ⎜15 × −15 × ⎟ 4 4 2 km s min⎝⎠ ⎝ ⎠ 1.3 解 (1) 如题 1.3.2 图yAaψrϕ CaBxO第 1 . 3 题 图y ωϕ题1.3.2图由题分析可知,点C 的坐标为⎧x = r cos ϕ+ a cos ψ ⎨y= a sin ψ ⎩ r 2a= 又由于在 ∆ A O B 中,有(正弦定理)所以 sin ψ sin ϕsin ϕ = 2a sin ψ =2y r r联立以上各式运用sin 2 ϕ+ cos 2 ϕ = 1由此可得x − a 2 − y 2x − a cos ψ cos ϕ = =r r得x 2 + a 2 − y 2 − 2x a 2 − y 2 4y 2+ = 1r 2r 2得3y 2 + x 2 + a 2 − r 2 = 2x a 2 − y 2化简整理可得4x 2 (a 2 − y 2 )= (x 2 + 3y 2 + a 2 − r 2)2此即为C 点的轨道方程. (2)要求C 点的速度,分别求导⎧ r ωcos ϕ x = −r ωsin ϕ− sin ψ ⎪ ⎨2 cos ψ r ωcos ϕ ⎪y = ⎪⎩ 2其中ω = ϕ又因为r sin ϕ = 2a sin ψ对两边分别求导 故有= r ωcos ϕψ2a cos ψ所以⎞2r 2ω2 cos 2ϕ⎛ r ωcos ϕ V = x2 + y 2 = ⎜⎜ − r ωsin ϕ− sin ψ⎟⎟ + 2 cos ψ 4 ⎝ ⎠r ω cos 2 ϕ+ 4 sin ϕcos ψsin (ϕ+ψ) = 2 cos ψ1.4 解 如题 1.4.1 图所示,第1.4题 图O L 绕O 点以匀角速度转动,C 在 AB 上滑动,因此C 点有一个垂直杆的速度分 量v ⊥ = ω× OC = ω d 2 + x 2C 点速度d 2 + x 2v⊥v == v ⊥ sec θ = ωd sec θ =ω cos θ2 d又因为θ = ω所以C 点加速度θ = 2ω2x (d 2 + x 2 )a = d v = ωd ⋅ 2 sec θ⋅ sec θ⋅ tan ⋅θ = ω22θ 2dsec tan dtd 21.5 解 由题可知,变加速度表示为a = c ⎛1 − sin πt ⎞⎜ 2T ⎟⎝ ⎠由加速度的微分形式我们可知a = dvdt代入得dv = c ⎛1 − sin πt ⎞dt⎜ 2T ⎟ ⎝⎠对等式两边同时积分πt ⎞dt⎛ vt ∫ ∫ dv = c 1 − sin ⎜ ⎟ 0 ⎝ 2T ⎠ 0 可得 :v = ct + 2T c cos πt+ D ( D 为常数)π代入初始条件:t = 0 时,v = 0 ,故2T D = − 2T cπ即⎡ πt ⎞⎤ 2T ⎛ v = c ⎢t + π ⎜cos 2T− 1⎟⎥⎝ ⎠⎦⎣ 又因为v = ds dt所以⎡ πt⎞2T ⎛ ds = c ⎢t + π ⎜cos 2T− 1⎟⎥dt⎝ ⎠⎦⎣ 对等式两边同时积分 ,可得:s = c ⎡ 1 t 2πt 2T − t ⎞ ⎤⎛ 2T 2T +⎜sin ⎟ ⎥⎢ 2 π π ⎝ ⎠⎦⎣1.6 解 由题可知质点的位矢速度= λr ①v // 沿垂直于位矢速度v ⊥ = µθ= r = λr v // 又因为 , 即r = λrv = θr = µθ 即 θ= µθ ⊥ r=(r i ) + (r θj j j j )(取位矢方向i i i i ,垂直位矢方向 j j ) d v dd a =dt dt dt所以ddt(r θj j j )= d r d i = (r i ) =i + r i + r θj j jr dt dtd θ dtd j = r θj + r θj − r θ2i dtddtdr dtθj j + rj j + r θ 故a = (r − r θ2 )i + (r θ+ 2r θ)j 即 沿位矢方向加速度a = (r − r θ2 ) 垂直位矢方向加速度a ⊥ = (r θ+ 2rθ)对③求导r = λr = λ2 r对④求导θ = − µθ r + µ = µθ⎛ µ + λ⎞θr ⎜ r⎟ r 2 ⎝ ⎠把③④⑦⑧代入⑤⑥式中可得µ2θ2= λ r −2a // ra = µθ⎛λ+ µ⎞ ⎜ r ⎟ ⊥⎝⎠ 1.7 解 由题可知⎧x = r cosθ⎨y =r sinθ①②⎩对①求导x= r cosθ−r sinθθ③对③求导x=r c osθ−2rθsinθ−rθsinθ−rθ2cosθ④对②求导y=r sinθ+rθcosθ⑤对⑤求导y=r s inθ+2rθcosθ+rθcosθ−rθ2sinθ⑥对于加速度a,我们有如下关系见题 1.7.1 图aθθ题1.7.1图即⎧x= a r cosθ+ aθsinθ⎨y= a sinθ+ a cosθ⑦--⑧⎩θr对⑦⑧俩式分别作如下处理:⑦× cosθ,⑧× sinθ即得⎧x c osθ = a r cosθ−aθsinθcosθ⎨y s inθ = a sinθ+ a sinθcosθ⑨--⑩⎩r θ⑨+⑩得ar= x c osθ+ y s inθ⑾把④⑥代入⑾得a =r−rθ2r同理可得aθ=rθ+2rθ1.8 解以焦点F 为坐标原点,运动如题1.8.1 图所示]题1.8.1图则M 点坐标⎧x = r cos θ⎨y= r sin θ ⎩ 对x , y 两式分别求导⎧⎪x= r cos θ− r θsin θ ⎨ ⎪⎩y= r sin θ+ r θcos θ 故= x 2 + y 2 = (r cos θ − r θsin θ)2 + (r sin θ+ r θcos θ)2 = r2 + r 2ω2 v 2 如图所示的椭圆的极坐标表示法为a(1 − e 2)r =1 + e cos θ对r 求导可得(利用θ = ω)又因为e cos θ1 =r 1 +a (1 − e 2) a (1 − e 2)即a (1 − e 2)− r cos θ =re所以a 2 (1 − e 2 )2+ r 2 − 2a r (1 − e 2 ) sin 2 θ = 1 − cos 2θ = 1 −r 2e 2故有e 2ω2r 4a2 (1 − e 2 )2 v = 2sin θ+ r ω2 2 2e 2ω2r 4=( ) + ( e ) + r 2ω2a 2(1 − e 2 ) 221 −2 2− 1 − 22a e r 2ar [1 − ]r 2e 2e r − r + 2a r (1 − e 2 )⎤ r 2ω2 ⎡ ⎢ 2 2 2 ω2r 2 ( ) = ⋅ a 2 (1 − e 2 ) ⎥ = 2a − rr 1 − e 2 ⎣ ⎦ b2即v = r ωr (2a − r )b(其中b 2 = (1 − e 2 )a 2 ,b 为椭圆的半短轴)1.9 证 质点作平面运动,设速度表达式为v = v x i + v y j令为位矢与轴正向的夹角,所以⎛ dv y ⎞ dv y dt ⎛ dv x ⎞ d v dv x d i i d j j = ⎜ − v y θ⎟i + ⎜⎜+ v x θ⎟⎟j a = = dt i + v x + dt dt j j j j + v y dt ⎝ dt ⎠ dt ⎝ ⎠所以⎛ dv ⎞j j j j ] ⋅ ( ⎛ dv ⎞ a = [ v i i+ v j j ) ⎜⎜ y v θ⎟ − v θ i i + + ⎜ ⎝ x ⎟⎟ x y y x dt⎠ dt ⎝ ⎠dv dv y dt dv dv = v − v v θ + v y + v v θ = v + v x x x x y y x y x ydt dt dt又因为速率保持为常数,即v 2 x + v 2 y = C ,C 为常数对等式两边求导dv y dt dv + 2v = 0x2v xy dt所以a ⋅ v = 0即速度矢量与加速度矢量正交.1.10 解 由题可知运动轨迹如题 1.10.1 图所示,题1.1 0 .1图则质点切向加速度= dv a t dtv 2 = 法向加速度a n ρ,而且有关系式v 2ρ dv = − dt2k ①又因为1 ρ= ②(1 + y ′ )3 22 = 2pxy 2 所以py y ′ = ③2y ′ = − p④y3 联立①②③④p 2dv dt = −2kv 2⑤ 3 ⎛ p 2 ⎞ 2⎜1 + ⎟ ⎜ 2 ⎟ y ⎝ ⎠又dv = dv ⋅ dy = ydv dt dy dt dy把y 2 = 2px 两边对时间求导得y 3 y ′y ypx= 又因为= x 2 + y 2v 2 所以v 2 y = 2y 2p2⑥1 + 把⑥代入⑤p 2 y 3v· dv = −2kv 2 ⋅ 1 3dy ⎛ y 2 ⎞ 2 ⎛ p 2 ⎞ 2⎜1 + ⎟ ⎜1 + ⎟ ⎜ 2 ⎟ ⎜ 2 ⎟ p y ⎝ ⎠ ⎝ ⎠既可化为dv = −2kp vdy y 2 + p 2对等式两边积分dv = −2kp − pdyv∫∫ y 2 + p 2v up 所以v = ue −k π1.11 解 由题可知速度和加速度有关系如图 1.11.1 所示题1.1 1 .1图⎧ v 2⎪a n = = a sin α r dv ⎨⎪a = = a cos α dt⎪⎩ t 两式相比得v 2 1 · dv= r sin α cos α dt即1 cot αdt = dv v2 r 对等式两边分别积分1 cot αdt = dv tv ∫∫ 2rv 0v 0 即1 = 1 − t cot α v v 0 r此即质点的速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1.12 证 由题 1.11 可知质点运动有关系式⎧v 2= a sin α⎪ r ⎨dv ①② ⎪ = a cos α ⎪⎩ dtdv ,联立①②,有 dv = dv ⋅ d θ = 所以dt d θ d t d θdv ω = v 2 cos α d θ r sin α又因为v = ωr所以dv = cot αd θ,对等式两边分别积分,利用初始条件t = 0 时,θ = θv( θ −θ )cot α v = v e 0= v 相 + v 牵 .式中v 绝 1.13 证(a )当v 0 = 0 ,即空气相对地面上静止的,有 v 绝 质点相对静止参考系的绝对速度, v 相 指向点运动参考系的速度, v 牵 指运动参考系相对静止参考系的速度.可知飞机相对地面参考系速度: v 绝 = v ′ ,即飞机在舰作匀速直线运动.所以 飞机来回飞行的总时间= 2l .t 0 v ′(b )假定空气速度向东,则当飞机向东飞行时速度v 1 = v′ + v 0 飞行时间l t = 1v ′ + v 0当飞机向西飞行时速度v = v 相 + v 牵 = v ′ − v 0飞行时间l t = 2v ′ − v 0故来回飞行时间2v ′l l lt = t + t = + = 1 2v ′ + v v ′ − v v ′2 − v 20 0 0即2l t = v ′ = t 0 v 2 v 21 − 0 1 − 0 v ′2 v ′2同理可证,当空气速度向西时,来回飞行时间t 0t = v 2 1 − 0 v ′2(c )假定空气速度向北.由速度矢量关系如题 1.13.1 图v题1.1 3 .1图v 绝 = v 0 + v ′′ v = v −v 2 2所以来回飞行的总时间2l v ′2l t 0 t == = v ′2 − v 2 v 2 v 2 1 − 1 − 0′2′2v v 同理可证空气速度向南时,来回飞行总时间仍为t 0 t =v 2 1 − 0v ′21.14 解 正方形如题 1.14.1 图。

理论力学第五章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第五章习题答案

& = ak sin kt y

积分得 s = 4a (1 − cos
kt ) 2
5.3
根据下列点在极坐标系中的轨迹方程
试写出点的直角坐标轨迹方程
式中 p
e 均为正的常数
1
ρ=
p 1 + e cos ϕ p 1 − e cos ϕ p 1 − cos ϕ
e <1
2
ρ=
e >1
3 解
ρ=
直角坐标与极坐标有以下关系:
与 前 题 相 比 仅
e 差 一 符 号
→ (1 − e 2 ) x 2 + y 2 − 2 pex − p 2 = 0
3
ρ=பைடு நூலகம்
p 1 − cos ϕ
与 前 题 相 比
只 要 令 前 题 中 e =1 即 可
→ y 2 − 2 px − p 2 = 0
5.4 加速度 解
试以直角坐标及其导数表示 x = a ( kt − sin kt ) 切向加速度 法向加速度以及轨迹的曲率半径
sin γ = Rω / v
则由式 (**) 得 ρ = v / Rω = R / sin γ
2
2
2
5.8
如图所示
飞机 P 在任一时刻的经度为 ψ (t )
纬度为 λ (t )
高度为 h(t )
其在
地心坐标系中的球坐标运动方程为
r = R + h(t )
其中 R 是地球半径
θ = π / 2 − λ (t )
5.1 解
试写出点的柱坐标与球坐标之间的关系式 质点柱坐标系为 ρ
ϕ
z 球坐标为 r θ
ϕ
两者的 ϕ 坐标是相同的

周衍柏《理论力学》第五章教案-分析力学

周衍柏《理论力学》第五章教案-分析力学

第五章分析力学本章要求(1)掌握分析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2)掌握虚功原理;(3)掌握拉格朗日方程;(4)掌握哈密顿正则方程。

第一节约束和广义坐标一、约束的概念和分类加于力学体系的限制条件叫约束。

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约束是否与时间有关分类:稳定约束、不稳定约束;按质点能否脱离约束分类:可解约束、不可解约束;按约束限制范围分类:几何约束(完整约束)、运动约束(不完整约束)。

本章只讨论几何约束(完整约束),这种约束下的体系叫完整体系。

二、广义坐标1、自由度描述一个力学体系所需要的独立坐标的个数叫体系的自由度。

设体系有n个粒子,一个粒子需要3个坐标(如x、y、z)描述,而体系受有K个约束条件,则体系的自由度为(3n-K)2、广义坐标描述力学体系的独立坐标叫广义坐标。

例如:作圆周运动的质点只须角度用θ描述,广义坐标为θ,自由度为1,球面上运动的质点,由极角θ和描述,自由度为2。

第二节虚功原理本节重点要求:①掌握虚位移、虚功、理想约束等概念;②掌握虚功原理。

一、实位移与虚位移质点由于运动实际上所发生的位移叫实位移;在某一时刻,在约束允许的情况下,质点可能发生的位移叫虚位移。

如果约束为固定约束,则实位移是虚位移中一的个;若约束不固定,实位移与虚位移无共同之处。

例如图5.2.1中的质点在曲面上运动,而曲面也在移动,显然实位移与虚位移不一致。

二、理想约束设质点系受主动力和约束力的作用,它们在任意虚位移中作的功叫虚功。

若约束反力在任意虚位移中对质点系所作虚功之和为零,则这种约束叫理想约束。

光滑面、光滑线、刚性杆、不可伸长的绳等都是理想约束。

三、虚功原理1、文字叙述和数学表示:受理想约束的力学体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作用于力学体系的诸主动力在任意虚位移中作的元功之和为零。

即(1)适用条件:惯性系、理想不可解约束。

2、推论设系统的广义坐标为q1,……,q a,……,q S,虚位移可写为用广义坐标变分表示的形式:定义:称为相应于广义坐标q a的广义力,则虚功原理表述为:理想约束的力学体系平衡的充要条件为质点系受的广义力为零,即:(2)3、用虚功原理求解平衡问题的方法步骤一般步骤为:(1)确定自由度,选取坐标系,分析力(包括主动力、约束力);(2)选取广义坐标并将各质点坐标表示成广义坐标q a的函数:;(3)求主动力的虚功并令其为零:,由此求出平衡条件。

理论力学(周衍柏第三版)思考题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周衍柏第三版)思考题习题答案

阿第一章思考题解答1.1答:平均速度是运动质点在某一时间间隔t t t ∆+→内位矢大小和方向改变的平均快慢速度,其方向沿位移的方向即沿t ∆对应的轨迹割线方向;瞬时速度是运动质点在某时刻或某未知位矢和方向变化的快慢程度其方向沿该时刻质点所在点轨迹的切线方向。

在0→∆t 的极限情况,二者一致,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二者也一致的。

1.2答:质点运动时,径向速度r V 和横向速度θV 的大小、方向都改变,而r a 中的r 只反映了r V 本身大小的改变,θa 中的θθ r r +只是θV 本身大小的改变。

事实上,横向速度θV 方向的改变会引起径向速度r V 大小大改变,2θ r -就是反映这种改变的加速度分量;经向速度rV 的方向改变也引起θV 的大小改变,另一个θr 即为反映这种改变的加速度分量,故2θ r r a r -=,.2θθθr r a +=。

这表示质点的径向与横向运动在相互影响,它们一起才能完整地描述质点的运动变化情况1.3答:内禀方程中,n a 是由于速度方向的改变产生的,在空间曲线中,由于a 恒位于密切面内,速度v 总是沿轨迹的切线方向,而n a 垂直于v 指向曲线凹陷一方,故n a 总是沿助法线方向。

质点沿空间曲线运动时,0,0≠=b b F a z 何与牛顿运动定律不矛盾。

因质点除受作用力F ,还受到被动的约反作用力R ,二者在副法线方向的分量成平衡力0=+b b R F ,故0=b a 符合牛顿运动率。

有人会问:约束反作用力靠谁施加,当然是与质点接触的周围其他物体由于受到质点的作用而对质点产生的反作用力。

有人也许还会问:某时刻若b b R F 与大小不等,b a 就不为零了?当然是这样,但此时刻质点受合力的方向与原来不同,质点的位置也在改变,副法线在空间中方位也不再是原来b a 所在的方位,又有了新的副法线,在新的副法线上仍满足00==+b b b a R F 即。

这反映了牛顿定律得瞬时性和矢量性,也反映了自然坐标系的方向虽质点的运动而变。

理论力学答案第五章

理论力学答案第五章

《理论力学》第五章作业参考答案习题5-5解: 设当线段AB 水平时套管A 所处的位置为原点,则根据几何关系,222l x AB +=套管A 的运动方程可以写为:22l AB x -=因此,套管A 的速度dtdABx l x dt dABl AB ABdtdx v 2222+=-==由于绳索以等速拉下时,线段AB 缩短,故0v dtdAB=-,所以 022v xl x v +-=(即方向向上)相应地,套管A 的加速度32202220x l v x dt dx l x dt dAB x v dt dv a -=⎪⎪⎪⎪⎭⎫ ⎝⎛+--== (即方向向上)答:套管A 的速度和加速度与距离x 的关系分别为:022v xl x v +-=和3220xlv a -=。

习题5-10解:由于动点M 的切向加速度与速度均沿切线方向τ,根据题意: ()βτcos ,cos ==aaa t22n t a a a +=所以动点M 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分别为 66.82310cos =⨯==βa a t (m/s 2)566.8102222=-=-=t n a a a (m/s 2)又动点M 的速度为j i v34+=,所以53422=+=v (m/s)根据关系式ρ2v a n =我们有:55522===n a v ρ(m)答:轨迹在动点密切面内的曲率半径为5m 、切向加速度为8.66m/s 2。

习题5-11解:根据题意,小环M 的运动方程可以写做:22x vty pvt⎧=⎨=⎩ 所以小环M 的速度:22x yv x v pv p v y v x pvt ⎧==⎪⎪⎨⎪===⎪⎩2212M x y pv v v v x=+=+小环M 的加速度:202x x y y a v v p a v x x⎧==⎪⎪⎨⎪==-⎪⎩22M y v p a a xx==-答:小环M 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12p v x +和22v p xx-。

周衍柏著理论力学——第五章分析力学 pdf讲义

周衍柏著理论力学——第五章分析力学 pdf讲义
xi = xi ( q1 , q2 , L , q s , t ) ⎫ ⎪ yi = yi ( q1 , q2 , L , q s , t ) ⎬ zi = zi ( q1 , q2 , L , q s , t ) ⎪ ⎭ (i = 1, 2, L , n, s < 3n ) (i = 1, 2, L , n, s < 3n) (5.1.8) (5 . 1 . 9 )
3
不可解约束:质点始终不能脱离的约束。如质点始终被曲面 约束,即存在约束方程
f ( x, y , z ) = 0 或 f ( x, y , z , t ) = 0 (5.1.3)
约束又可分为几何约束和运动约束。 几何约束又叫做完整约束,它只限制质点在空间的位置,因 而表现为质点坐标的函数,如
f ( x, y , z ) = 0 或 f ( x, y , z , t ) = 0 (5.1.3)
dr P
δr
7
8
9
三、虚功原理 以下讨论只限于不可解约束的情况,设体系在 k 个几何约束 下处于平衡状态。由于体系处于平衡状态,所以体系中每一 个质点都处于平衡状态。 因此任一质点 Pi ,受到主动力的合力 Fi 与约束反力的合力 Ri 满足: (i = 1,2, L , n ) (5.2.3) Fi + Ri = 0 让每一质点在平衡位置发生一虚位移 δr ,则有 Fi ⋅ δr + Ri ⋅ δr = 0 (i = 1,2, L , n ) 上式对各质点求和得:
1
第一节 约束与广义坐标
一、约束的概念和分类 1、力学体系:质点的集合,且质点间存在相互作用,每一 个质点的运动都和其它质点的位置及运动有关,简称体系。 若有 n 个质点,则描述所有质点位置的坐标有 3n 个。 2、约束:限制质点自由运动的条件叫做的约束。 约束一般可表示成质点位置、速度和时间的方程。如:

理论力学(周衍柏第三版)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周衍柏第三版)习题答案
dv y dv a x v y v i x j vx i v y j dt dt
vx

dv y dv y dv x v v dv x v v x v y v v y x y x y dt dt dt dt
d 15t 0 15t
2
1 15 t 0 1 15t 2
2
- - 1- -
1 2 450t 2 900t 0 675t 225t 0 225 t 0 1 2
2
d
2 对时间 t 求导
d d2 900t 900t 0 675 dt
1.4 解 如题 1.4.1 图所示,
L A
d O
第1.4题图
x
C
B
OL 绕 O 点以匀角速度转动, C 在 AB 上滑动,因此 C 点有一个垂直杆的速度分量
v OC d 2 x 2
C 点速度
v
v d 2 x2 v sec d sec 2 cos d
又因为 所以 C 点加速度
a
2 2 2 dv 2d 2 sec 2 tan 2 x d x d 2 sec sec tan dt d2


1.5 解 由题可知,变加速度表示为 由加速度的微分形式我们可知 代入得 对等式两边同时积分 可得 :
对两边分别求导

r cos 2a cos
2
所以
r cos r 2 2 cos 2 2 2 V x y r sin 2 cos sin 4

r 2 cos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5章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5章

40kNm D 2m
FD
F
y
0
FA FB FD Q2 0 FA 15kN
5.24a解: 对于BC梁:
M
B
(F ) 0
q 6 3 FC 4 0
FC 18kN
整体:
FAx 0
y
F
M
0
(F ) 0
FAy FC q 6 0
M F 0 :
x
FA AD Q ED Gl cos 0
1 FA a sin 60 100 a sin 60 30 3.5cos 30 0 3 FA 12.3kN
M
y
(F) 0
FB BD FC CD G l sin 0
a a FB FC 30 3.5sin 30 0 2 2
(a)
F
z
0, FB FC FA Q G 0
FB FC 12.3 100 30 0 (b)
联立求解(a)(b)两式得:
FB 48.3kN FC 69.4kN
5.23(b) 题解:
5.16解
z
,, z
5 cm 0
M
M
z
(F ) 0
F2 0
z,
0m 0c 1
z, y ,4 5 y 6 x , 3
(F ) 0
1
2
F4 0
x
M
z ,,
(F ) 0
F6 0
z
,, z
5 cm 0
M
x,
(F ) 0
F 50 F1 50 0

理论力学(刘又文 彭献)答案第5章

理论力学(刘又文 彭献)答案第5章
144
2 J O = J C + ml12 , J A = J C + ml 2
联立求解,得
2 J A = J O − ml12 + ml 2
22.如图 5.18a、b、c、d 中,对轮 C 均有 J O = J C + ml 2 ,对吗?
O
O
l
C
l
ω
C
ω
(a)
(b)
O
O
l
C
ω
ω
l
(c) 图 5.18
F
a v
M
图 5.1 图 5.2
F
M
3.如图 5.2 所示,质点沿曲线运动,图示瞬时所受合力沿轨迹切线方向,试求 此时质点的速度。 答: 由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与瞬时性可知,此瞬时质点加速度方向与 F 的方 向相同,也沿切线方向,法向加速度大小 an =
v2
ρ
= 0 ,故 v = 0 。
4.质点在空间运动,已知作用力。为求质点运动规律需要几个运动初始条件? 在平面内运动呢?沿给定的轨道运动呢? 答: 因为基于牛顿第二定律的质点运动微分方程是矢量式,在分析问题时,需 应用其投影式。当质点在空间运动时,可取三个正交坐标轴上的投影式,已知力求运 动,需要知道质点的初速度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以及质点初位置的三个坐标分量, 共六个运动初始条件。当质点在平面运动时,可取两个正交坐标轴上的投影式,需要 知道质点的初速度和初位置的两个坐标分量,共四个运动初始条件。当质点沿给定的
JO =
七.平行移轴: J O = J C + md 2
1 2ml 2 (2m) ⋅ (2l ) 2 = 12 3
O
C
A
21.如图 5.17 中均质杆质量为 m,质心为 C。已

理论力学第三版(周衍柏)全部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第三版(周衍柏)全部习题答案

联立①② 得

齐次方程通解
非齐次方程③的特解
所以③的通解
代入初始条件: 时, 得 ;故有
即为 在任一时刻离上端 的距离.
1.27解对于圆柱凸面上运动的质点受力分析如图1-24.
运动的轨迹的切线方向上有:

法线方向上有:

对于①有 ( 为运动路程,亦即半圆柱周围弧长)即
又因为


设质点刚离开圆柱面时速度 ,离开点与竖直方向夹角 ,对③式两边积分
质点运动轨迹为一圆周,则其极坐标方程为

由①②得
次方成正比,负号表示力的方向与径向相反。
( ) 质点走一对数螺旋线,极点为力心,我们仍采用极坐标。对数螺旋线 为常数。有
根据题1.41, 常数,有
故得证。
1.43证由毕耐公式
质点所受有心力做双纽线 运动


1.44证由毕耐公式
将力 带入此式
可知飞机相对地面参考系速度: = ,即飞机在舰作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飞机来回飞行的总时间
.
( )假定空气速度向东,则当飞机向东飞行时速度
飞行时间
当飞机向西飞行时速度
飞行时间
故来回飞行时间

同理可证,当空气速度向西时,来回飞行时间
(c)假定空气速度向北.由速度矢量关系如题1.13.1图
所以来回飞行的总时间
由1.29题可知

由数学知识知

把①③④代入②

这是一个非齐次二阶微分方程.解为
当 时, 得

当 , 时,即
故有
1.31证:单摆运动受力分析如图1.31.1图所示。
因为


所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思考题5.1虚功原理中的“虚功”二字作何解释?用虚功原理理解平衡问题,有何优点和缺点?5.2 为什么在拉格朗日方程中,a θ不包含约束反作用力?又广义坐标与广义力的含义如何?我们根据什么关系由一个量的量纲定出另一个量的量纲?5.3广义动量a p 和广义速度a q &是不是只相差一个乘数m ?为什么a p 比aq &更富有意义? 5.4既然aq T &∂∂是广义动量,那么根据动量定理,⎪⎪⎭⎫ ⎝⎛∂∂αq T dt d &是否应等于广义力a θ?为什么在拉格朗日方程()14.3.5式中多出了a q T ∂∂项?你能说出它的物理意义和所代表的物理量吗?5.5为什么在拉格朗日方程只适用于完整系?如为不完整系,能否由式()13.3.5得出式()14.3.5?5.6平衡位置附近的小振动的性质,由什么来决定?为什么22s 个常数只有2s 个是独立的?5.7什么叫简正坐标?怎样去找?它的数目和力学体系的自由度之间有何关系又每一简正坐标将作怎样的运动?5.8多自由度力学体系如果还有阻尼力,那么它们在平衡位置附近的运动和无阻尼时有何不同?能否列出它们的微分方程?5.9 dL 和L d 有何区别?a q L ∂∂和aq L ∂∂有何区别? 5.10哈密顿正则方程能适用于不完整系吗?为什么?能适用于非保守系吗?为什么?5.11哈密顿函数在什么情况下是整数?在什么情况下是总能量?试祥加讨论,有无是总能量而不为常数的情况?5.12何谓泊松括号与泊松定理?泊松定理在实际上的功用如何?5.13哈密顿原理是用什么方法运动规律的?为什么变分符号δ可置于积分号内也可移到积分号外?又全变分符号∆能否这样?5.14正则变换的目的及功用何在?又正则变换的关键何在?5.15哈密顿-雅可比理论的目的何在?试简述次理论解题时所应用的步骤.5.16正则方程()15.5.5与()10.10.5及()11.10.5之间关系如何?我们能否用一正则变换由前者得出后者?5.17在研究机械运动的力学中,刘维定理能否发挥作用?何故?5.18分析力学学完后,请把本章中的方程和原理与牛顿运动定律相比较,并加以评价.第五章思考题解答5.1 答:作.用于质点上的力在任意虚位移中做的功即为虚功,而虚位移是假想的、符合约束的、无限小的.即时位置变更,故虚功也是假想的、符合约束的、无限小的.且与过程无关的功,它与真实的功完全是两回事.从∑⋅=ii i r F W ρρδδ可知:虚功与选用的坐标系无关,这正是虚功与过程无关的反映;虚功对各虚位移中的功是线性迭加,虚功对应于虚位移的一次变分.在虚功的计算中应注意:在任意虚过程中假定隔离保持不变,这是虚位移无限小性的结果.虚功原理给出受约束质点系的平衡条件,比静力学给出的刚体平衡条件有更普遍的意义;再者,考虑到非惯性系中惯性力的虚功,利用虚功原理还可解决动力学问题,这是刚体力学的平衡条件无法比拟的;另外,利用虚功原理解理想约束下的质点系的平衡问题时,由于约束反力自动消去,可简便地球的平衡条件;最后又有广义坐标和广义力的引入得到广义虚位移原理,使之在非纯力学体系也能应用,增加了其普适性及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由于虚功方程中不含约束反力.故不能求出约束反力,这是虚功原理的缺点.但利用虚功原理并不是不能求出约束反力,一般如下两种方法:当刚体受到的主动力为已知时,解除某约束或某一方向的约束代之以约束反力;再者,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未定乘数法,景观比较麻烦,但能同时求出平衡条件和约束反力.5.2 答 因拉格朗日方程是从虚功原理推出的,而徐公原理只适用于具有理想约束的力学体系虚功方程中不含约束反力,故拉格朗日方程也只适用于具有理想约束下的力学体系,αθ不含约束力;再者拉格朗日方程是从力学体系动能改变的观点讨论体系的运动,而约束反作用力不能改变体系的动能,故αθ不含约束反作用力,最后,几何约束下的力学体系其广义坐标数等于体系的自由度数,而几何约束限制力学体系的自由运动,使其自由度减小,这表明约束反作用力不对应有独立的广义坐标,故αθ不含约束反作用力.这里讨论的是完整系的拉格朗日方程,对受有几何约束的力学体系既非完整系,则必须借助拉格朗日未定乘数法对拉格朗日方程进行修正.广义坐标市确定质点或质点系完整的独立坐标,它不一定是长度,可以是角度或其他物理量,如面积、体积、电极化强度、磁化强度等.显然广义坐标不一定是长度的量纲.在完整约束下,广义坐标数等于力学体系的自由度数;广义力明威力实际上不一定有力的量纲可以是力也可以是力矩或其他物理量,如压强、场强等等,广义力还可以理解为;若让广义力对应的广义坐标作单位值的改变,且其余广义坐标不变,则广义力的数值等于外力的功由W q r F s i ni i δδθδααα==⋅∑∑==11ρρ知,ααδθq 有功的量纲,据此关系已知其中一个量的量纲则可得到另一个量的量纲.若αq 是长度,则αθ一定是力,若αθ是力矩,则αq 一定是角度,若αq 是体积,则αθ一定是压强等.5.3 答 αp 与αq &不一定只相差一个常数m ,这要由问题的性质、坐标系的选取形式及广义坐标的选用而定。

直角坐标系中质点的运动动能)(21222z y x m T &&&++=,若取y 为广义坐标,则y q y &=,而y y q m y m yt p &&==∂∂=,相差一常数m ,如定轴转动的刚体的动能221θ&I T =,取广义坐标θα=q ,而,θθθ&&&I t P =∂∂=θp 与θq &相差一常数——转动惯量I ,又如极坐标系表示质点的运动动能)(21222θ&&r r m T +=,若取θα=q ,有θθ&&=q ,而θθθ&&2mr t p =∂∂=,二者相差一变数2mr ;若取r q =α有r q r &&=,而r m r T p r &&=∂∂=,二者相差一变数m .在自然坐标系中221s m T &=,取s q =α,有v s q s ==&&,而s m p s &=,二者相差一变数m .从以上各例可看出:只有在广义坐标为长度的情况下,αp 与αq &才相差一常数;在广义坐标为角量的情形下,αp 与αq &相差为转动惯量的量纲. αp 为何比αq &更富有物理意义呢?首先,αp 对应于动力学量,他建立了系统的状态函数T 、L 或H 与广义速度、广义坐标的联系,它的变化可直接反应系统状态的改变,而αq &是对应于运动学量,不可直接反应系统的动力学特征;再者,系统地拉格朗日函数L 中不含某一广义坐标i q 时,对应的广义动量=∂∂=ii q L p &常数,存在一循环积分,给解决问题带来方便,而此时循环坐标i q 对应的广义速度iq &并不一定是常数,如平方反比引力场中()r m k r r m L 222221++=θ&&,L 不含θ,故有==∂∂=θθθ&&mr L p 常数,但θθ&&=q 常数;最后,由哈密顿正则方程知αp ,αq 是一组正则变量:哈密顿函数H 中不含某个广义坐标i q 时,对应的广义动量=i p 常数,不含某个广义动量i p 时,对应的广义坐标=i q 常数5.4答只有对于完整系,广义坐标数等于自由度数,才能消去所有的约束方程,式(5.3.13)01=⎥⎦⎤⎢⎣⎡⎪⎪⎭⎫ ⎝⎛+∂∂+∂∂-∑=Sq Q q T q T dt d αααααδ& 各αδq 才能全部相互独立,得到式(5.3.14),故拉格朗日方程只适用于完整系,非完整力学体系,描述体系的运动需要的广义坐标多于自由度数,各αδq 不全部独立,不能得到(5.3.14)式,但(5.3.13)式结合拉格朗日方程未定乘数法可用于非完整系。

5.6 答 力学体系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动力学方程(5.4.4)得久期方程(本征值方程)(5.4.6)式02=+αβαβλC a ,其中S Λ2,1,=βα,久期方程的各根(本征值)l λ的性质决定体系平衡位置附近的小振动性质。

因从本征方程(5.4.6)式中可求出S 2个的本征值l λ(S l 22,1Λ=),每一个l λ对应一个独立的常数故22S 个常数中只有S 2个是独立的。

5.7答多自由度体系的小振动,每一广义坐标对应于S 个主频率的谐振动的叠加。

若通过坐标间线性变换使得每一广义坐标仅对应一个频率的振动,则变换后的坐标称之为简正坐标,对应的频率为简正频率,每一简正坐标对应一个简正频率,而简正频率数和力学体系的自由度数相等,故简正坐标数等于自由度数。

值得说的是,每一简正振动为整个力学体系所共有,反映的是各质点(整体)的振动之一,其他坐标都作为简正坐标的线性函数,由S 个简正振动叠加而成。

这种方法在统计物理,固体物理中都有运用。

5.8答对一完整的稳定的力学体系在有阻尼的情况下,它们在平衡位置附近将作衰减运动。

引入耗散函数βαβααβq q b F S&&∑==1,21 则阻力ββαβααq b q F R S &&∑=-=∂∂-=1力学体系的运动方程改为ααααq F q V q T qT dt d &&∂∂-∂∂-=∂∂-⎪⎪⎭⎫ ⎝⎛∂∂ 其中βαβααβq q a T S &&∑==1,21,βαβααβq q C V S &&∑==1,21,F 中是的函数,把在平衡位形区域展开成泰勒级数()+⎪⎪⎭⎫ ⎝⎛∂∂+=∑=r S r r q q b b b 010αβαβαβ高级项 r q 很小,只保留头一项,则αβαβαβc b a ,,均为常数。

F V T ,,代入运动方程得()Sq c q b q a SΛ&&&2,1,01==++∑=βββαββαββαβ 把t e A q λββ=代入上式得本征值方程SS c b a ΛΛ2,12,102===++βαλλαβαβαβ 在0>V ,VT F 42<的小阻尼情况下,本征值()S l i l l l 22,1Λ=+=γμλ,且0<l μ振动方程为()()()(){}()S e i A e i A e q t i l l i l t i l l i l S l t l l l Λ2,11=-++-=-=-∑βγμ∆γμ∆γβγβμβ 显然是按指数率的衰减振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