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4 唐诗二首课件
(6)卖炭得钱何所营 ( 谋求、需求 ) . (7)回 车叱牛牵向北( 调转 ) . (8)系向牛头充炭直 ( 同“值”,价钱 ) . (9)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 遮盖,覆盖 ) . (10)何时眼前突兀 见此屋( 高耸的样子) ..
3.文学常识填空。 李杜 。被后人 (1)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 _________诗人,与李白合称“_____” 诗圣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有《_________ 杜工部集 》传世。 称为“_____” 白氏长庆集 香山居士,有《__________ (2)白居易,字乐天 ____,号________ 》(作品名)。主张“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
24 唐诗二首
1.走近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河南 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对中国古典诗歌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杜甫创作了“三吏”“三别”等名作,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
(二)阅读《卖炭翁》,回答问题。 8.“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 ,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 无礼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 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9.“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表现了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有无可奈何的心理。
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
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 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 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著有《白氏 长庆集》。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精品课件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全文》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一生理想远大,虽仕途不顺,穷困潦倒, 却同情疾苦,忧国忧民。
隔空对话 遥寄杜甫
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一千多年前,站 在诗人杜甫的面前,你想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说些什么?(请在纸上写下来,可以是一句
茅 庐 呼 雨 得 经 头 衾 顷 来 然 村 者 飞 月
独!不广丧屋多风倚抱群飘渡秋
屋 破 何 动 厦 乱 漏 年 定 仗 茅 童 转 江 高
受时安千少无冷云自入欺沉洒风
冻眼如万睡干似墨叹竹我塘江怒
为 死 前 山 间 眠 处 铁 色 息 去 老 坳 郊 号
亦
秋 足 风 所 破 歌 !
突 兀 见 此 屋 ,
1、说说你读懂的什么?
2、试用简洁词句概括每节诗 的内容,并说说每节诗蕴含 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边读边批注)
熟读诗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 坳。
(前两句起势稍高,语速较慢,语气偏重。“怒号”、“卷”“飞”“渡”“洒”“挂 罥”“飘转”等应重读,读出风的威势,也要读出诗人目睹屋上茅草被狂风吹走的痛惜 和焦急。最后一句语调低沉婉转,读出诗人的痛惜之情。)
熟读诗歌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 彻—
(读前两句,想像乌云翻滚、大雨即临的情景。“定”“黑”等字可读得 短促有力。读三到六句,想像布被似铁、屋破雨滴的艰难处境,语调戚戚, “铁”“裂”等韵脚要读得干脆有力。“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由个人的遭 遇扩展到对安史之乱以来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思,要读出忧国忧民之感。而 “长夜沾湿何由彻”,则是一种对于黑夜、阴雨快快过去的热切期盼。“何 由彻”三字的音调可作拖长处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课件共35张
齐读全诗,合作探究:
1、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
反映了封全诗建统治者的横暴 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 动人民不幸。
2、这首诗让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卖炭翁?
从“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这句诗 中读出了卖炭翁辛苦劳动。 一个上了年纪 的老人,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山上砍伐树木, 默默地烧成炭,劳动多么繁重。
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用原文语句填空 1)勾画卖炭翁的肖像,表现烧炭生活艰辛、痛苦 的诗句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2)揭示卖炭翁的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3)极言抢占卖炭时机、急切卖炭的诗句是: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4)描写宫使的嚣张气焰,直接掠夺的诗句是:
3、这首诗让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宫使?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 儿。”——得意忘形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 北”——霸道
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宫使巧取豪夺的 霸道专横,拿着皇帝的命令根本无需老翁 的同意。在圣旨面前,卖炭翁的辛苦劳动 显得多么卑微啊!
“半匹红纱一丈绫”,“一车炭,千余 斤” ——贪得无厌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卖炭翁的命运是悲惨的,这是因为 他所处的社会本身就是黑暗的。而我 们大家,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 习,不用担心自己的衣食住行,是因 为我们赶上了好日子,处在新社会。 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找出这句诗中的动词,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把”、“称”、“叱”、“牵”,几个简 洁而有力的动词,出色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 虎般的蛮横。“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 往来的平行公文。按理,小太监手里是不会 有这种公文的,更不用说是“敕”,也就是 皇帝的文书了。这里有讽刺之意,将宫使狐 假虎威、巧取豪夺的情形活灵活现地表现了 出来。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ppt课件-精品(4)(部编人教版)
欢颜:喜笑颜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 安:怎么能 宽敞的大屋 遮盖,掩护 贫寒的士人 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高耸的样子 通“现”,出现
足:值得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诗歌内容.
要求: 时间、地点、人物、事 件(遭遇)
这是一个______的秋日.
词释义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
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几层茅草. 下者飘转沉塘坳. 高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
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 当面 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喝止不住.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 渐近 一会儿 被子 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 睡相不好 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史之乱 如何挨到天亮
杜甫的确很忙:看!
泰山脚下,他抒发豪情:会当凌绝顶, 长安城里,他睹物伤怀:感时花溅泪,
一览众山小 恨别鸟惊心
长使英雄泪满襟 当春乃发生 千朵万朵压枝低 不尽长江滚滚来
武侯祠堂,他拜谒先贤:出师未捷身先死, 细雨里, 春光中, 登高时, 战乱间, 他热情赞颂: 好雨知时节, 他陶醉其中:黄四娘家花满蹊, 他伤春悲秋:无边落木萧萧下,
2.《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杜甫 西郊浣花溪畔找了一块荒地,盖了一所茅屋(即成都杜甫 草堂),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茅屋的建造很不容易,事事都需要亲戚朋友的帮助.茅屋建 造的并不坚固,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 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 夜.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精品课件
新乐府
• “新乐府”在古代文学史上,即“新题乐 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
• 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 入乐与否作标准。
• 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 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中唐时期由 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 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
讽喻诗
• 讽喻诗,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作用; 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 烈正义感和责任感。
骑 jì
敕 chì 叱 chì
将 jiāng
系 jì
砍
伐卖 薪炭 烧翁 炭, 南 山 中 。
两满 鬓 bìn 面
苍尘 苍灰 十烟 指火 黑色 。,
身
卖
上
炭
衣
得
裳
钱
口
何
中 食
所 经营 营
。
?
心可 忧怜 炭身 贱上 愿衣 天正 寒单 。,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niǎn冰辙zhé。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 这首诗想要讽刺谁?
解题:
• 乐府诗 • 叙事诗 • 讽喻诗
原作题下有小序——
“苦宫市也”
➢什么是“宫市”呢?
• 所谓“宫市”,就是指唐代皇宫里需要 的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 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 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
鬓 bìn
读准字音 辗 niǎn 辙 zhé
烧炭艰辛、生活困苦 年岁已老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矛盾的心理 生活困苦、艰辛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 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24 唐诗二首课件 八年级下人教部编版
(朝代)诗
人
。
唐
白居易
烧炭——运炭——被夺炭
设疑自探 品读诗文
角度一:人物形象刻画方法 我设计的问题是:
1 .本诗中有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举出 诗句进行说明?
满面尘灰烟火色 外貌描写
两鬓苍苍十指黑
烧炭艰辛、生活困苦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外貌描写 心理描写
生活困苦、艰辛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 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第三段译文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象墨, 深秋天色灰濛濛的,渐渐黑下来。布被盖 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 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一下雨屋顶就漏 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像线条 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以来,睡 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 能挨到天亮。
第四段译文
第一段译文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 (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 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 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 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 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第二段译文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 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 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 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 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 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 这一风中夺茅的插曲,作者意在表现爱茅如命的心 情,而非诬蔑群童“为盗贼”的行为。杜甫在此并没 有更多的责备孩子,而是深切同情处在更为穷困中 的社会低层的百姓。
2、“归来倚杖自叹息”,请说一说诗 人可能叹息什么?
年事已高 生活无依 一事无成 于国于家都无用 ……
3、“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 断绝”用的什么修辞手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课件(共36张PPT)
心理活动:“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 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朗读并分析体会这两句诗歌的内容,理解卖 炭翁矛盾的内心活动。
运炭的辛苦:路远、天寒、地冻、牛困人饥
老人仅仅希望吃饱穿暖,他没有更高的要求。穿着如 此单薄的他最盼望的竟是天再冷些!同学们,读到这我 仿佛看到了老人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跋涉着,刺骨的 寒风吹得他涩涩发抖。 让我们再次朗读这一部分体会卖炭翁的悲苦。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诗人抛开自己的寒冷悲愁,为解除天下“寒士”的痛苦 呼号。用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心情的诗句,表现了诗人从“ 床头屋漏”等痛苦的生活体验中迸发出的激情和希望。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 独破受冻死亦足!
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 高的理想。这是一种饱尝民生疾 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这 种忘我为人的精神,何等可贵! 这 也是全诗主旨所在。
唐诗二首
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
2019/5/9
目录
导入 诗歌学法指导 分析诗题、简介作者
初读,知内容 默读,想画面 自读,品语言 品读,悟情感 “杜甫很忙”之我见
课文小结
情境导入
我们知道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一 般人看来,这样伟大的诗人生前一定过着非常舒适、安逸的 生活,身居华屋,锦衣玉食。可事实远非如此。“文章憎命 达”,无数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恰恰是作者苦难生活和悲 惨命运的产物。对诗人杜甫来说,更是这样。他不仅没有过 上安稳的生活,甚至于饱受战乱带来的饥寒之苦,我们今天 将要学习的这篇文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他在这 种情景下的真实写照。
品语言
悟情感
分析诗题、简介作者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 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 “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 被称为“老杜”。
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最新优质PPT课件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 俗,有“诗魔”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 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 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本诗选自《白居易集》卷四(中华书局 1979年 版)。本诗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 首,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白居易 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 806—820) 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十分 的了解,又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 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
2、我们知道,白居易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同 学们想想看,诗人通过卖炭翁的故事想反映什么样 的社会现实?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做?
诗人塑造了卖炭翁这个典型形象,概括了唐 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揭露了宫市的弊端 以及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揭露了当时社会的 黑暗,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 切同情。
一叹老天无情毁屋;二叹儿童幼稚, 不明诗人苦衷;三叹黎民生活困苦(战乱 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2.如何理解诗人称孩童为“盗贼”?
群童抱茅只是顽皮而已,然而诗人却将孩童称 为“盗贼”,还感到“欺”,是为了表达自己因 “老无力”而受到欺负的无奈、愤懑心情,并不 是真的给抱茅草的孩童冠以“盗贼”的罪名。
写屋漏床湿,长夜无眠,令人愁苦。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卷 十(中华书局 1979年版)。安史之乱造成时局动荡, 百姓颠沛流离。公元 759年底,为了躲避“安史之 乱”,杜甫来到成都。第二年,杜甫在成都涣花溪 畔营建了一座草堂,后世称“杜甫草堂”。在成都 的草堂,杜甫总算暂时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时, 他已经 49岁了。
烟熏色的脸。此处突
出卖炭翁的辛劳。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 》课件
关于“说” “说”是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常常就一事、 一物或一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写法不拘一格 ,同现代杂文或杂感相似。这篇文章以马为喻,
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
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疏通文意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
指深秋 江岸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 号,狂风卷走了我屋 顶上好几层茅草。茅 草乱飞,渡过浣花溪 ,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 高高的树梢上,飞得 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 池塘和洼地里。
唐诗二首
唐诗,是中国历史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唐代诗坛名人 辈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名字妇孺皆知。早在 1962年,杜甫的名字就被“世界文化名人录”收录其
导入新知
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两位大诗人的诗作。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听读感知
怒号(háo) 挂罥(juàn) 塘坳(ào) 俄顷(qǐng) 布衾(qīn) 丧(sāng)乱 见此屋(xiàn)大庇(bì) 突兀(wù) 广厦(shà) 辗冰辙(niǎn)两鬓(bìn)
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 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 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
怎么
天亮
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
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 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
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
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 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
沾湿/何由彻?
雨夜屋湿,长夜难眠。
口称敕(chì)两骑(jì) 红绡(xiāo)
系牛头(jì)
听读感知
2、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
盗贼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 (3)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4)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
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疏通文意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
指深秋 江岸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 号,狂风卷走了我屋 顶上好几层茅草。茅 草乱飞,渡过浣花溪 ,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 高高的树梢上,飞得 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 池塘和洼地里。
唐诗二首
唐诗,是中国历史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唐代诗坛名人 辈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名字妇孺皆知。早在 1962年,杜甫的名字就被“世界文化名人录”收录其
导入新知
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两位大诗人的诗作。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听读感知
怒号(háo) 挂罥(juàn) 塘坳(ào) 俄顷(qǐng) 布衾(qīn) 丧(sāng)乱 见此屋(xiàn)大庇(bì) 突兀(wù) 广厦(shà) 辗冰辙(niǎn)两鬓(bìn)
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 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 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
怎么
天亮
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
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 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
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
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 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
沾湿/何由彻?
雨夜屋湿,长夜难眠。
口称敕(chì)两骑(jì) 红绡(xiāo)
系牛头(jì)
听读感知
2、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
盗贼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 (3)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4)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精品课件
横无理,这是当时上层统治阶级 的代表。
通过这两个人物形象,我们
认识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
合作探究
这首诗揭示了什么样的主 题思想?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通的过思卖想炭感翁情的?遭遇,深刻
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 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 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 讽刺 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 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 同情、对宫市的揭露和抨击。
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
疏通文夜困意来倦城,疲外乏一尺辙雪天。,亮晓同 碾车 的驾“压轮痕炭碾滚迹车”过辗,地冰面辗出
得意牛忘困形人的饥样日子已歇高。,太 爪市监 牙南门指外太泥监中手下的
骑马的
翩人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 译文:夜里城外下白了衫一儿尺。厚的大雪,清晨,老
翁驾着炭车辗轧冰冻的车轮印,往市集的方向 去。牛累了,人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 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前面两位得
第24课 唐诗二首
1. 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状。 2. 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方面的特点,学习通过肖像描
写、心理描写等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3. 体会作者关心民生疾苦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培养爱
国、为民的人生观、价值观。
导入新课
什么是炭?
木炭(charcoal)是木 材或木质原料经过不完全燃 烧,或者在隔绝空气的条件 下热解,所残留的深褐色或 黑色多孔固体燃料。
整体把握
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 一件什么事?
合作探究
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 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 么要这样交代? 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
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 必然难行。为下文埋下伏笔。
合作探究 结合诗句分析卖炭翁
通过这两个人物形象,我们
认识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
合作探究
这首诗揭示了什么样的主 题思想?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通的过思卖想炭感翁情的?遭遇,深刻
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 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 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 讽刺 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 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 同情、对宫市的揭露和抨击。
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
疏通文夜困意来倦城,疲外乏一尺辙雪天。,亮晓同 碾车 的驾“压轮痕炭碾滚迹车”过辗,地冰面辗出
得意牛忘困形人的饥样日子已歇高。,太 爪市监 牙南门指外太泥监中手下的
骑马的
翩人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 译文:夜里城外下白了衫一儿尺。厚的大雪,清晨,老
翁驾着炭车辗轧冰冻的车轮印,往市集的方向 去。牛累了,人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 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前面两位得
第24课 唐诗二首
1. 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状。 2. 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方面的特点,学习通过肖像描
写、心理描写等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3. 体会作者关心民生疾苦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培养爱
国、为民的人生观、价值观。
导入新课
什么是炭?
木炭(charcoal)是木 材或木质原料经过不完全燃 烧,或者在隔绝空气的条件 下热解,所残留的深褐色或 黑色多孔固体燃料。
整体把握
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 一件什么事?
合作探究
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 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 么要这样交代? 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
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 必然难行。为下文埋下伏笔。
合作探究 结合诗句分析卖炭翁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精品课件
【解析】D.鬓——bì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吏呼一.何.怒 (2)三男邺城戍.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自经丧.乱.少睡眠 (6)秋天漠.漠.向昏黑 (7)系向牛头充炭直. (8)手把文书口称敕. (9)卖炭得钱何所营. (10)伐薪.烧炭南山中
(一)石壕吏
暮 投 石壕村,有 吏 夜 捉 人。老翁逾yú墙走,老妇出门看。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抓人。老头越墙逃跑了,老妇出门应付。
吏 呼 一何怒! 妇 啼 一何苦! 差役吆喝得多么凶恶,老妇人哭泣得多么悲苦。
翁
别。
头儿一个人告别了。
(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卖炭翁
市南 门 外 泥中歇。 他们就在集市南站外泥泞中歇息。
“辗”字既写出了天气寒冷,已结了冰,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 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
14.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状况? 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
15.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衣正单”和“人饥”呼应了“身上衣裳口中食”。 B.从“晓驾炭车”到“日已高”写出运炭历时之久。 C.“翩翩”一词形容太监及其爪牙得意忘形的模样。 D.“惜不得”表现出卖炭翁的心如刀割,意欲抗争。
7.学完《唐诗三首》后,班级拟开展主题为“诗海泛舟”的综合性学习活 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 (1)(安徽中考)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常用的两种交通工具。 孤帆远影碧空尽: 帆船 脱鞍暂入酒家垆: 马
②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送别时的两种习俗。 客舍青青柳色新: 折柳 劝君更尽一杯酒: 饯饮
【美文拓展】 绝句二首(其二)(滨州中考)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吏呼一.何.怒 (2)三男邺城戍.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自经丧.乱.少睡眠 (6)秋天漠.漠.向昏黑 (7)系向牛头充炭直. (8)手把文书口称敕. (9)卖炭得钱何所营. (10)伐薪.烧炭南山中
(一)石壕吏
暮 投 石壕村,有 吏 夜 捉 人。老翁逾yú墙走,老妇出门看。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抓人。老头越墙逃跑了,老妇出门应付。
吏 呼 一何怒! 妇 啼 一何苦! 差役吆喝得多么凶恶,老妇人哭泣得多么悲苦。
翁
别。
头儿一个人告别了。
(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卖炭翁
市南 门 外 泥中歇。 他们就在集市南站外泥泞中歇息。
“辗”字既写出了天气寒冷,已结了冰,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 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
14.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状况? 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
15.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衣正单”和“人饥”呼应了“身上衣裳口中食”。 B.从“晓驾炭车”到“日已高”写出运炭历时之久。 C.“翩翩”一词形容太监及其爪牙得意忘形的模样。 D.“惜不得”表现出卖炭翁的心如刀割,意欲抗争。
7.学完《唐诗三首》后,班级拟开展主题为“诗海泛舟”的综合性学习活 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 (1)(安徽中考)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常用的两种交通工具。 孤帆远影碧空尽: 帆船 脱鞍暂入酒家垆: 马
②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送别时的两种习俗。 客舍青青柳色新: 折柳 劝君更尽一杯酒: 饯饮
【美文拓展】 绝句二首(其二)(滨州中考)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精品课件
(肖像、心理、动作描写) 悲苦
生活困苦艰辛
宫使翩翩——趾高气昂 宫 使 把、称、回、叱、牵——蛮横无理
(肖像、动作描写)
仗势凌人 蛮横冷酷
宫市掠夺 社会黑暗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 《礼记》
黄衣使者白衫儿。
趾高气扬、得意忘形
新课·讲解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动作描写
仗势凌人、蛮不讲理
新课·讲解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心理描写
炭被掠夺,虽然舍不得, 但无可奈何。
课堂·小结
烧炭艰辛
卖炭翁
对 比
宫使
运炭艰难(肖像、心理、动作描写)
生活困苦艰辛
3、由此可见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 ( 忧国忧民 )
新课·讲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忧国忧民 秋风破屋 —— 群童抱茅 —— 夜雨湿屋 —— 祈求广厦
天下寒士俱欢颜
课堂·小结
秋风破屋的情景 惨
群童抱茅的感叹 悲
愿
推己及人的胸怀
长夜沾湿的苦痛
哀
全诗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 下寒士得到欢乐的情怀,由已及人感人至深,特别是最后一段集 中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思想境界。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 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 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 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 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 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作者·简介
时期
生活特点
诗歌特点
初中语文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4.唐诗二首
现实
水 到 渠 成
秋风破屋 风 白天 屋外 事 心情苦痛
群童抱茅 无可奈何 长夜沾湿 忧思不绝 广厦千万间
雨 黑夜
理想
关 心 自己 民 生 推 己 忧 屋内 人 及 国 人 忧 天下寒士 民
让我们回顾一下,看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饱 含爱国之情的诗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种情感? 茅屋骤破,内心痛苦 (4)本诗第二节中诗人“归来倚杖自叹息”,请发挥联想,说说 诗人叹息什么?
叹息自己遭受天灾人欺;
叹息民不聊生,人情冷漠; 叹息……
(5)本诗第三节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凄苦情境?
表现了诗人湿冷难眠、痛苦难挨的情境;还反映出“‘安史 之乱’ 是更深重的人祸”。 (6)本诗最后一节充分体现了诗人何种精神境界? 忧国忧民
原作题下有题注—— “苦宫市也”
背景材料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 作于元和四年(809)。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
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
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 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宫”指皇宫,“市”是 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宫中 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 ”,谓之“宫市”,又称“白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 望,白取其物)。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
第24课
唐诗二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712 - 770 ),字子美 ,号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
、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
、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有《杜
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
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其风格沉郁顿挫。
背景介绍 “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759年, 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资助在浣花 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有了安身之处,但生活依旧 是清苦的。 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 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 感。
破 屋 茅屋: 破屋漏雨 漏 雨 “我”: 痛苦
秋风: 风雨交加
冷似铁、无干处、未断绝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 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
破屋漏雨
推己及人
痛 忧
博大胸襟 崇高理想
愿得广厦
课堂小结 秋风破屋心情苦痛 风 白天 群童抢茅无可奈何
屋外 事
走近作者 白居易 (772--846) ,字乐天,自号 香山居士,现实主义诗人。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 为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 感伤、杂律。 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 “老妪能解”,《卖炭翁》是一首叙事 讽喻诗。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 首,作于元和四年(809)。
课外拓展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歌名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首》
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 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系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 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朝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 ——〔前苏联〕别林斯基
杜公祠
现 实
水 到 渠 成
自己
推 己 及 人
长夜沾湿忧思不绝
雨 黑夜 屋内 人
理 想 广厦千万间
天下寒士
关心民生忧国忧民
诗为事作,屋凭人传。如今成都杜甫草堂依在, 而现在草堂的浣花溪畔,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诗人 追求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已在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的今天变成现实,如果诗人在天有灵,他定 会感到欣慰。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是伟大的共产主 义战士,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朱德参观杜甫草堂的题 词。我们但愿杜甫草堂长留人世,杜甫诗篇光芒千秋 永照 。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 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 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 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 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画 面
秋风破屋 — 群童盗茅— 破屋漏雨— 愿得广厦
画面里描写秋风、茅屋以及“我”的句子,找出 它们的特点,并用一个含“痛”的词组表达“我”的 情感。
痛惜——————痛心————痛苦 ————痛忧 情感升华,由记叙一家之 苦到大抒忧国忧民之情
诗歌赏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 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 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R·八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初步了解诗歌,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
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怀。(重点)
2.朗诵本诗,体会本诗的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新课导入
点击图片播放
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 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与李 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
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
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
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
又为皇上担忧。 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
夺之。”
字词积累
鬓 骑 将
bìn jì
辗 敕 系
niǎn chì
辙 zhé 叱 chì
jiāng
jì
整体感知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
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 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பைடு நூலகம்点击播放
内容探究
1.诗歌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2.诗歌为我们呈现了几幅画面?给每幅画面拟一个小 标题。 3.画面里描写秋风、茅屋以及“我”的句子,找出它 们的特点,并用一个含“痛”的词组表达“我”的情 感。
角度一:人物形象刻画方法
秋 风 破 屋
秋风:肆虐
怒号、卷—正面描写
飞、洒、挂罥、飘转—侧面描写
茅屋: 弱不禁风
“我”: 痛惜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 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秋风: 助童盗茅
群 童 盗 茅
人民 疾苦
茅屋: 茅草被盗
“我”: 痛心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 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 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内容探究 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
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最终被宫使用半匹红纱一 丈绫掠夺一空 3.围绕炭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烧炭——运炭——被夺炭
品读诗文
角度一:知道人物形象刻画方法 角度二:学会名句赏析 角度三:体会对比的写作手法 角度四:把握作者的情感 角度五:尝试归纳主旨
字词积累
háo
juàn
wù
qīn
怒 号
zhuàn
挂 罥
qǐng
突 兀
sāng
布 衾
shà
飘 转
xiàn
俄 顷
cháng
丧 乱
chóng
广 厦
ào
见此屋
bì
长林梢
三重茅
沉塘坳
庇
整体感知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 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郭 沫 若 题 成 都 杜 甫 草 堂 诗 史 堂 联
民世 间上 疾疮 苦痍 ,, 笔诗 底中 波圣 澜哲 百社 姓会 疾病 苦态 ,, 震振 撼笔 人疾 心呼
卖炭翁
R·八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所表达的
中心。
2.通过朗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情感。
新课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