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CT基础与后处理
胸部CT检查医学课件
肺结核
CT可发现肺内粟粒状阴影、肺门 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空洞和钙化
等。
肺部肿瘤性病变
肺癌
CT可显示支气管腔内或壁 外肿块、管壁不规则增厚 、管腔狭窄或阻塞等。
肺转移瘤
CT表现为两肺多发大小不 等的结节或肿块,边缘光 滑或毛糙,有时可见空洞 。
肺良性肿瘤
如错构瘤、腺瘤等,CT表 现为肺部圆形或类圆形结 节,边缘光滑,密度均匀 。
03
胸部CT检查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分析了胸部CT检查的优缺点,如高分辨率、无创性等优点,以及辐射
剂量、造影剂过敏等潜在风险。同时强调了检查前的准备、检查过程中
的配合和检查后的随访等注意事项。
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 技术创新: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胸部CT检查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如采用更先进的扫描技术、 更精确的重建算法等,以提高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
肺循环
血液通过肺动脉进入肺内,完成气体 交换后,通过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
肺功能
包括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前者指肺 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后者指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心脏大血管结构及功能
01
02
03
心脏结构
由左心房、右心房、左心 室和右心室四个心腔组成 ,通过房室瓣和动脉瓣控 制血流方向。
大血管
包括主动脉、肺动脉、上 腔静脉和下腔静脉等,负 责输送血液至全身各部位 。
心脏功能
推动血液循环,为全身各 组织器官提供氧气和营养 物质,同时带走代谢废物 。
03
胸部常见病变CT表现
Chapter
肺部炎症性病变
肺炎
CT表现为肺部斑片状、大片状高 密度影,边缘模糊,可见支气管
放射科胸部CT检查技术操作规程
放射科胸部CT检查技术操作规程一、胸部普通检查(一)适应证1.肺良恶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2.肺急慢性炎症及弥漫性病变。
3.肺血管性病变。
4.胸部职业病。
5.胸膜病变。
6.纵隔肿瘤和大血管病变。
7.胸部外伤。
8.胸部手术后疗效的评价。
9.气管和支气管内异物。
(二)禁忌证碘过敏或有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不能使用碘对比剂增强扫描。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1.检查前患者的准备(1)扫描前去除患者颈胸部位的金属物品。
(2)训练患者呼吸和屏气要领。
(3)如需要对比增强扫描,检查前4h 应禁食但不禁水,如患者因病禁水,最好经静脉补充液体。
2. 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扫1)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
2)扫描方式:横断面连续扫描。
3)定位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和层距。
4)扫描范围:自胸腔入口到肺下界膈面。
5)扫描机架倾斜角度:0°。
6)扫描野:30~40cm。
7)扫描层厚:5~10mm。
8)扫描间隔:5~10mm。
9)成像矩阵:512×512。
10)扫描条件:120kV,100~300mAs 或自动 mAs。
11)软组织算法或标准算法。
(2)增强扫描1)对比剂用量:80~100ml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
2)注射方式:采用高压注射器行静脉注射,注射速率一般为3~4ml/s。
3)扫描开始时间:对比剂注射60~80ml后即可开始扫描。
4)其他检查程序和扫描参数:同平扫。
5)根据需要可在注射对比剂后延迟 5~30min 扫描。
3.摄片要求(1)依次循序拍摄定位片、平扫和增强扫描图像。
(2)图像显示及拍摄采用软组织窗和肺窗,如疑有癌细胞骨转移或累及肋骨者,应该加摄骨窗图像。
(3)测量病灶大小、CT 值及增强前后病灶同一层面图像CT 值的变化。
(四)注意事项1.扫描时用铅防护布遮盖下腹部以减少患者所接受到的辐射剂量。
2.患者于增强扫描结束后应继续观察20min,以防对比剂过敏反应,如无不适,方可离开,并嘱其多饮水。
CT的基本操作与图像后处理
四 CT的常用图像后处理
(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 1.概念与方法 最大密度投影(MIP)是把扫描后的若干层图像叠加起来 ,把其中的高密度部分做一投影,低密度部分则删掉,形成这些高密度 部分三维结构的二维投影,可从任意角度做投影,亦可做连续角度的多 幅图像在监示器上连续放送,给视者以立体感。 2.临床应用 多用于血管成像,如脑血管、肾血管等血管成像(CTA)。 MIP处理后血管径线的测量相对最可靠,目前多以此为标准来衡量血管 的扩张或狭窄,而且由于能显示不同层次的密度,可以同时观察到血管 及血管壁的钙化,缺点是二维显示,缺乏立体概念。最小密度投影 (MinIP,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的方法与MIP相似,是对每一线束 所遇密度最小值重组二维图像。主要用于气道的显示。
的中心, 听眦线 垂C直T头于颅检扫查描床。常 规以听眦线或听眶 上线为扫描基线, 扫描范围从颅底至
颅顶。
(2) 参数: 管电 压 100~120 kV, 有效管电流 200~ 250 mAs, 根据机 型选择不同探测器
01 摆正患者头部 位于扫描野
中心
02 扫描基线为头顶切线与耳
前冠状面
03 开始扫描
,肿瘤的来源、部位和范围
。4.肾和肾上腺确定肾脏有无
良恶性肿瘤及其大小、范围
,有无淋巴结转移等。确定
有无肾脏的炎症、脓肿及结
石的大小和位置。肾动脉CT
血管造影可显示有无血管狭
窄及其他肾血管病变。显示
外伤后有无肾损伤及出血情
胸部扫描
胸部扫描
胸部扫描
腹部扫描
盆腔扫描
盆腔扫描
脊柱扫描
➢ 颈椎 应根据要求对特定部位进行CT扫描;没 有特殊要求者,应将重点放在颈4到胸1。必要 时可加扫颈2-3及颈3-4椎间盘。通常层厚用 1.5-3.0MM,连续扫描,层距为2-4MM。
胸部CT检查技术
T-DC走势
低剂量CT肺部扫描
扫描条件:20-40mAs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1 = ascending aorta升主动脉 2 = descending aorta降主动脉 3 = trachea气管 4 = pulmonary trunk肺动脉干 5 = right pulmonary artery右肺动脉 6 = superior vena cava上腔静脉
= root of aorta主动脉根部
优点:大大降低受检者的x线辐射剂量
图像噪声稍有增加,但完全可以满足诊断需要 降低x线球管损耗,延长球管寿命
高分辨率扫描
HRCT: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空间分辨率CT图像的扫描技术。多为常规CT检查的补充。 CT机的基本要求: 固有分辨率<0.5mm, 薄层扫描,层厚1-1.5mm 高空间分辨率重建 缩小FOV 空间分辨率进一步提高 512×512矩阵 高电压、高电流:120-140kV 170-220mA 肺弥漫病变:取主动脉弓、肺门、膈上3个平面
增强CT的组织学基础
肺癌
肺癌主要由支气管动脉供血,肺动脉不参与供血,供血的支气管动脉增粗增多、扩张扭曲,交织完全,使血流相对阻滞,同时,肿瘤内产生大量的新生血管。
肿瘤新生血管形态极不规则,走向紊乱,结构缺乏完整性,血管多在癌巢之间的间质内走行,呈网格状或索条状改变,大多血管壁薄,仅有一层内皮细胞,分化不成熟,不能区分动静脉
肿瘤的微循环容量成比例的增大及支气管静脉的相对阻滞,导致较高浓度的造影剂在癌灶贮留时间延长,强化较为显著。
胸部CT基础与后处理ppt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表面遮盖显示(SSD)
通过提取器官或病变的表面信息,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展示病变的形态和位置,有 助于更直观地了解病变情况。
03 胸部CT在临床诊断中的应 用
肺癌的诊断与鉴别
肺癌的诊断
胸部CT能够检测肺部肿瘤的存在, 通过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边缘以 及是否侵犯周围组织等特征,有助于 判断肿瘤的性质。
心脏疾病的诊断与评估
心脏疾病的诊断
胸部CT可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对于某些心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 值,如心肌肥厚、心包积液等。
心脏疾病的评估
对于已经确诊的心脏疾病患者,胸部 CT可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 果,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04 胸部CT的局限性及未来展 望
胸部CT的局限性
图像重建算法
滤波反投影算法
是最早的CT图像重建算法,通过 滤波和反投影操作,从投影数据 中重建出图像。
迭代重建算法
通过迭代的方式不断优化图像质 量,能够更好地抑制噪声和伪影 ,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
三维重建技术
多平面重建(MPR)
通过旋转图像,从多个角度观察病变,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病变的位置、形态和 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肺癌的鉴别
对于已经确诊的肺癌患者,胸部CT可 以进一步鉴别肿瘤的类型和分期,为 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胸膜病变的诊断与鉴别
胸膜病变的诊断
胸部CT能够清晰地显示胸膜的结构和病变,如胸膜炎、胸膜 肿瘤等,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
胸膜病变的鉴别
通过观察病变的形态、密度、边缘等特征,结合其他检查结 果,可以对不同类型的胸膜病变进行鉴别诊断。
胸部CT的优势
胸部CT检查基本知识
近 心 底 层 面
胸锁关节层面
主动脉弓层面
左肺动脉层面
右肺动脉层面
基底干上层面
下肺静脉层面
下肺静脉层面
纵隔淋巴结分布
纵隔淋巴结分布
1R/L 组 淋 巴 结
肺尖至左头 臂静脉横过 中线汇入右 头臂静脉之 间层面,沿气 管中线两侧 排列的淋巴 结-为最上纵 隔组(分右 侧/左侧,缩 写:1R/L)
主 动 脉 窗 层 面
奇 静 脉 弓 层 面
近 隆 突 层 面
隆 突 层 面
隆 突 下 1c m 层 面
隆 突 下 2c m 层 面
隆 突 下 2c m 层 面
隆 突 下 3c m 层 面
隆 突 下 3c m 层 面
隆 突 下 3c m 层 面
基 底 干 层 面
近 心 底 层 面
九、图像的后处理
MPR:矢状位+冠状位,必要时增加 各种斜位以及曲面重建; SSD:对骨骼、肿瘤及血管(主要是动 脉)分别标示,多角度旋转图像观察; MIP:对细节区域采用不同厚度的层块 进行MIP处理; VE:特殊情况下增加仿真内窥镜观察。
正 常 胸 部 CT
肺叶、肺段及纵隔 主要结构
4R/L、 5、6组 淋巴结
位于动脉韧 带、主动脉 弓左侧,至 左上肺动脉 之间的淋巴 结-为主动 脉弓下或主 肺动脉组 (5组)
7组 淋巴结
位于隆突 下3cm范 围以内的 淋巴结-为 隆突下组 (7组 )
7、10R 组淋巴结
位于纵隔胸 膜外肺门区 (包括右侧 中间支气管 旁)的淋巴 结-为右/左 肺门组 10R/L组)
对比剂的不良反应临 床大致分为四大类:
一般反应为头痛、恶心、呕吐、 荨麻疹等。
一 般无须处理。一过性的,平卧 休息片刻即可恢复。
放射科胸部CT检查技术操作规程
放射科胸部CT检查技术操作规程一、胸部普通检查(一)适应证1.肺良恶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2.肺急慢性炎症及弥漫性病变。
3.肺血管性病变。
4.胸部职业病。
5.胸膜病变。
6.纵隔肿瘤和大血管病变。
7.胸部外伤。
8.胸部手术后疗效的评价。
9.气管和支气管内异物。
(二)禁忌证碘过敏或有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不能使用碘对比剂增强扫描。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1.检查前患者的准备(1)扫描前去除患者颈胸部位的金属物品。
(2)训练患者呼吸和屏气要领。
(3)如需要对比增强扫描,检查前4h 应禁食但不禁水,如患者因病禁水,最好经静脉补充液体。
2. 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扫1)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
2)扫描方式:横断面连续扫描。
3)定位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和层距。
4)扫描范围:自胸腔入口到肺下界膈面。
5)扫描机架倾斜角度:0°。
6)扫描野:30~40cm。
7)扫描层厚:5~10mm。
8)扫描间隔:5~10mm。
9)成像矩阵:512×512。
10)扫描条件:120kV,100~300mAs 或自动 mAs。
11)软组织算法或标准算法。
(2)增强扫描1)对比剂用量:80~100ml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
2)注射方式:采用高压注射器行静脉注射,注射速率一般为3~4ml/s。
3)扫描开始时间:对比剂注射60~80ml后即可开始扫描。
4)其他检查程序和扫描参数:同平扫。
5)根据需要可在注射对比剂后延迟 5~30min 扫描。
3.摄片要求(1)依次循序拍摄定位片、平扫和增强扫描图像。
(2)图像显示及拍摄采用软组织窗和肺窗,如疑有癌细胞骨转移或累及肋骨者,应该加摄骨窗图像。
(3)测量病灶大小、CT 值及增强前后病灶同一层面图像CT 值的变化。
(四)注意事项1.扫描时用铅防护布遮盖下腹部以减少患者所接受到的辐射剂量。
2.患者于增强扫描结束后应继续观察20min,以防对比剂过敏反应,如无不适,方可离开,并嘱其多饮水。
实验5:胸部正常CT表现
32
33
5、隆突下间隙: 上为气管隆突,两侧分别为左右主 支气管,前为右肺动脉和左上肺静脉, 后为胸椎椎体,下为左心房, 其内有食 管和奇静脉、淋巴结。
34
6、膈脚后间隙:
由两侧膈脚、降主动脉和胸椎围成的间隙, 降主动脉的 右侧有胸导管和奇静脉,左侧有半 奇静脉。
35
(三)纵隔淋巴结
纵隔是胸部淋巴循环的集中点,有众多淋巴结分布于 纵隔各区。纵隔淋巴结接受纵隔、双肺、胸壁及膈的淋巴 引流,左侧汇人胸导管→左静脉角;右侧汇入支气管淋巴 干→右淋巴导管→右静脉角。 正常纵隔淋巴结直径(短径)小于10mm。
脏层胸膜及少量纵 隔脂肪组成。
63
2、后联合线: 该线是在主动 脉弓上方,两 肺于食管与脊 柱之间汇合而 成。CT上显示 率较低。
3、右气管旁线: 右肺包绕气管右 后壁1/2或2/3的部 分,一般厚度不 超过4mm。
64
4、奇静脉食道隐窝:是右肺延伸到右侧支气管及心脏 后方到达食道和奇静脉右侧缘所形成。该隐窝一般为凹 陷或平直,少数为外凸。
40
锁骨
胸骨
肋软骨钙化
胸椎 肩胛嵴(肩胛冈)
肩胛骨
41
42
二、 肺窗
观察:气道、肺血管、叶间裂、纵隔线、 肺韧带等。
43
肺 门 支 气 管 大 血 管 示 意 图
44
代表层面
1、气管层面
气管呈圆形或 椭圆形,居中, 其右后壁仅有一 纤维膜、结缔组 织、胸膜与肺相 隔, 其厚度一般 不超过4mm。
左主支气管及上叶支气管 左上肺静脉 左下肺动脉 中间支气管
48
5、右中叶支气管层面:
右中叶支气管
左下叶支气管
右下叶支气管
49
CT检查操作规程
CT检查操作规程引言概述: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技术,它通过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处理,可以生成人体的详细断层图像。
CT检查操作规程是医疗机构进行CT 检查时必须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操作步骤,旨在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CT检查操作规程的四个部分。
一、患者准备1.1 确认患者身份和病史:在进行CT检查前,医务人员必须核实患者的身份和病史,包括过敏史、手术史、孕妇情况等。
这些信息对于决定适当的检查方法和保证患者安全非常重要。
1.2 患者禁食和服药:根据检查需要,患者可能需要禁食一段时间以确保胃肠道清空,或者需要停止特定药物的使用。
医务人员需要向患者提前告知禁食和停药的时间和要求,并确保患者正确遵守。
1.3 患者穿着和准备:患者需要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以便进行检查。
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更换医院提供的病号服或去除金属物品,如首饰或假牙。
二、设备准备2.1 CT设备检查:在进行CT检查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对CT设备进行检查和准备。
这包括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辐射剂量控制系统的准确性等。
确保设备正常工作是保证检查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基础。
2.2 预测扫描范围和参数设置:根据医生的要求和患者的情况,医务人员需要预测扫描范围和设置适当的参数,如扫描层数、层厚、扫描时间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对于获得准确的影像和减少辐射剂量非常重要。
2.3 辅助设备准备: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辅助设备来帮助进行CT检查,如静脉注射造影剂、呼吸门控装置等。
医务人员需要确保这些设备的准备和使用符合相关规范,并保证患者的安全。
三、检查操作3.1 患者定位和体位:在进行CT检查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将患者正确定位和安置在适当的体位。
这需要考虑到检查部位和患者的舒适度,以确保获得清晰的影像。
3.2 辐射剂量控制:在进行CT检查时,医务人员需要注意控制辐射剂量,以减少对患者的辐射损伤风险。
这包括选择适当的扫描参数、使用剂量限制技术和监测辐射剂量等。
ct胸部扫描标准化流程标准回答
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tomography,CT)是继1895年伦琴发现X线以来,医学影像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由于具有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高、对病灶定位和定性准确、可以为临床提供直观可靠的影像资料等优势,CT检查已成为临床医学不可缺少的诊断手段,在我国已经普及到各级医疗机构。
规范CT检查技术,为临床和诊断提供普遍公认的优质图像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CT检查技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国内相关专家综合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起草了本版CT检查技术专家共识。
CT扫描前准备一、设备准备1.检查室按照各类型设备的要求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依照CT设备开机的要求按步骤操作。
3.按设备要求预热X线管。
4.建议按设备要求进行空气校正。
5.建议确保有足够的存储空间。
如果有PACS 系统,需要确保数据传输通畅。
6.确保高压注射器处于完好待用状态。
7.确保影像交付介质处于正常状态。
8.定期做好CT设备的预防性维护(设备状态维护)。
9.CT室配备常规急救器械和药品[1]。
二、受检者准备1.受检者检查前,去除被检部位的金属饰品或可能影响X线穿透力的物品,嘱受检者在扫描过程中保持体位不动。
2.不合作的受检者(如婴幼儿、躁动不安或意识障碍者),在CT扫描前给予镇静。
3.根据检查部位做好检查前相关准备。
胸、腹部检查前进行屏气训练,保证扫描时胸、腹部处于静止状态;胃肠道检查前饮水;颈部和喉部检查前告知受检者不能做吞咽动作;眼部检查前告知患者闭上双眼,尽量保持眼球不动,不能闭眼者让其盯住正前方一个目标。
三、操作者准备1.掌握基本的影像诊断知识,能根据受检者的特点、诊断的需要设置个性化的扫描流程与参数。
2.熟练掌握CT机的性能和特点。
3.落实“查对”制度。
4.向受检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顾虑和紧张情绪,检查时取得患者配合。
5.能够及时发现检查过程中受检者的异常情况。
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在受检者发生意外时能及时参与抢救。
6.熟悉影像危急值的范围。
胸部CT读片70435
35
常见肺部疾病CT表现
a
36
a
37
较大范围 肋间变小,膈升高,纵隔移位。临
近肺组织代偿性充气膨胀
a
38
a
39
a
40
a
41
肿块 >3cm 结节 <=3cm
a
42
空洞与空腔
空洞 为病理组织内形成的中空, 洞壁为病理组织。
空腔 为肺内固有腔隙的异常扩大, 壁为正常组织,一般1mm左右。
a
7
胸部CT扫描技术及基本概念
二、层厚及间隔
CT扫描需要确定扫描时球管发出的X线束的宽度, 称为层厚。扫描所取层厚越大,所显示病变的影像受 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越大,因为CT断面影像是通过计 算该层面全部像素的平均CT值确认的。 胸部CT扫描, 常规采用8~10 mm层厚及8~10 mm间隔,肺门区采用 5 mm层厚及5 mm间隔扫描。
a
9
胸部CT扫描技术及基本概念
三、CT值、窗宽和窗位
2. CT值的范围称为窗宽,窗宽的中心称为窗位。
现代CT机的窗宽范围设定在l~3095 HU之间,窗位范
围设定在-1000~+3095 HU。窗宽越大,组织间的灰
度差越大,对比度越小,适于分辨密度差别较大的结
构,如肺;而窄的窗宽缩小图像的灰度差,增加对比
a
26
a
27
1、胸锁关节层面:
a
28
2、主动脉弓上层面:
a
29
管分叉层面
a
31
5、肺动脉干与右肺动脉层面
升主动脉 上腔静脉 右肺动脉
肺动脉干 左主支气管
a
32
6、左心房层面:
a
33
胸部CT解读
肺内大小范围不定的轻度密度增高。外观磨玻璃状。其内肺纹理隐约可见
肺间质异常 -磨玻璃样改变
索条状
星芒状
不规则斑块状
纤维化:炎症肉芽肿及损伤性病变的转归
斑点状
斑片状
结节状
斑块状
钙化-为变性.坏死及代谢异常导致的钙盐沉积。边缘锐利,CT值>120.
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远侧含气腔隙过度充气膨胀,伴有肺泡壁不可逆性破坏。
独眼能看双上肺,左下还留一点背。
对眼能看前后背,双眼能看前和背。
嵴角出现能看中、舌、背, 基底干出现就看余下肺。
胸部CT肺段大体定位小口诀
指气管中上段层面,能显示两上肺;在气管偏下方层面,能看到左肺下叶背段
在支气管分叉层面(T4以下)能看到两肺上叶前、后段及两肺下叶背段
胸部CT
一、正常胸部CT肺窗
胸部CT肺窗主要根据斜裂、水平裂及段支气管分布来分析及定位。
斜裂
右上叶
右中叶
右下叶
左上叶
左下叶
左肺
左上叶
左下叶
尖后段前段上舌段下舌段
背段内前基底段外基底段后基底段
右肺
右上叶
右下叶
尖段后段前段
背段内基底段前基底段外基底段后基底段
右中叶
内段外段
肺的分叶、分段
气管与支气管树
浸润性:脂肪间隙增宽
纵隔肿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纵隔内气体积聚,气体密度区。
纵隔气肿
核状钙化:常见于矽肺
斑点状钙化:常见于结核
边缘浸润:常见于肿瘤
纵隔淋巴结肿大>1cm
右肺下叶中高分化鳞癌(SQ.CA)-病灶边缘毛糙,内见偏心空洞,内壁不规则,见结节向腔内突起
胸部CT技术规范
胸部CT技术规范胸部CT技术规范一、检查前准备1.了解病史:在进行胸部CT检查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现病史、既往史、过敏史等,以便为检查提供参考。
2.告知风险:在检查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告知CT检查的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患者准备:要求患者脱去上衣,取下金属饰品,以免影响CT图像质量。
二、检查技术1.检查定位:根据检查部位,确定扫描范围。
一般采用仰卧位进行扫描,头先进。
特殊情况下可采用侧卧位或其他体位进行检查。
2.扫描参数:根据检查部位和目的,选择适当的扫描参数,包括扫描层厚、扫描时间、管电压等。
胸部CT一般采用薄层扫描,常用的层厚为1-3mm。
3.扫描方法:一般采用螺旋扫描方式进行扫描。
对于特殊情况下需要观察肺小叶结构的病例,可以采用高分辨率CT(HRCT)技术进行扫描。
4.图像重建:根据需要,对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得到不同角度的图像。
常用的重建方法包括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等。
5.图像处理:对于需要进一步分析的图像,可以进行一些图像处理,如窗宽、窗位调整、图像放大等。
三、图像质量评价1.图像清晰度:图像的清晰度是评价CT图像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应保证图像清晰度足够高,以便观察胸部结构和病变细节。
2.对比度:良好的对比度对于胸部CT图像的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调整窗宽和窗位,可以获得最佳的对比度。
3.定位准确性:定位准确性是指图像中各结构的位置是否准确。
对于胸部CT图像来说,定位准确性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对于观察气管、支气管和血管等结构的位置准确性。
4.辐射防护: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以减少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辐射损伤。
四、常见病变的观察与分析1.肺部病变:肺部病变是胸部CT最常见的检查目的之一。
应观察肺内有无肿块、结节、肺炎等病变,并分析其性质。
2.支气管病变:支气管病变也是胸部CT常见的检查目的之一。
应观察支气管有无狭窄、扩张、异物等病变,并分析其性质。
胸部SCT扫描技术
如需使用对比剂,应提前询问患者 过敏史,并进行必要的预防措施。
扫描参数设置与优化
01
02
03
04
设备选择
选择适当的CT扫描仪,确保 其性能良好且经过定期校准。
扫描范围
根据临床需求确定扫描范围, 通常包括肺尖至肋膈角。
参数设置
设置适当的管电压、管电流、 层厚、螺距等参数,以获得高 质量的图像并减少辐射剂量。
数等,有助于心功能的全面评估。
心脏瓣膜病诊断
03
胸部SCT扫描技术可清晰显示心脏瓣膜的形态、结构异常及钙化
等病变,为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05 胸部SCT扫描技术发展趋 势及挑技术和图像重建算法的不断进步,胸部SCT扫 描技术正朝着更高空间分辨率、更低噪声的方向发展,以 实现更精细的肺部结构成像。
超高分辨率CT技术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超高分辨率CT将能够提供更精细的图像和更准确的 诊断信息。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的应用
结合不同影像技术的优势,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进一步提高诊断 准确性。
远程医疗和移动医疗的应用
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会诊和移动医疗,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医 疗服务。
THANKS FOR WATCHING
息。这需要在硬件集成、图像配准和融合算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未来展望与行业影响
个性化扫描方案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胸部SCT扫描将实现个性化扫描方案,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自动调整扫描参数,以提供最佳的图像质量和最低的辐射剂量。
远程医疗服务
结合5G通信技术,胸部SCT扫描的远程诊断和治疗将成为可能,有助于缓解医疗资源分布 不均的问题,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ct机胸部的使用流程
CT机胸部的使用流程简介CT(计算机断层扫描)机是一种利用X射线进行断层成像的医疗设备。
胸部CT是常用的诊断手段之一,能够提供详细的胸部结构图像,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使用流程1. 患者准备在进行CT胸部扫描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 脱掉胸部上半身的服装和饰品,保留下身的衣物。
- 在需要的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穿上一套医用斗篷,以避免影响图像质量。
- 移除任何可能干扰扫描的金属物品,如钥匙、手机等。
- 在扫描前告知医生有关过敏、妊娠等特殊情况。
2. 安排患者位置在确保患者准备好之后,将其安置在CT机的扫描台上,并确保患者的身体位置正确。
- 患者应该平躺在CT机的扫描台上,并将身体调整到适当的位置。
- 扫描台上可能有支撑装置,用于固定和支撑患者的身体部位。
3. 设置扫描参数在安排好患者位置之后,医生或技术人员需要设置CT机的扫描参数,以获取所需的图像。
这些参数可以包括: - 扫描层厚度:确定断层的粗细程度,影响图像分辨率。
- 扫描范围:确定图像覆盖的区域,通常是胸部的特定区域。
- 扫描时间:确定每个图像的扫描时间长度,影响辐射剂量的选择。
4. 执行扫描设置好扫描参数之后,可以开始执行CT胸部的扫描了。
- 患者需要保持静止,不要移动身体,以避免图像模糊。
- CT机会通过扫描旋转一圈,每个旋转周期可以生成多个断层图像。
- 患者可能需要在扫描过程中保持呼吸暂停,以避免呼吸运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5. 图像处理和解读完成扫描后,CT机会生成一系列的图像文件,可以进行后续的图像处理和解读。
- 医生或放射技师可以使用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调整,以优化图像质量。
- 医生会对图像进行解读,分析胸部的结构和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
- 根据图像结果,医生可以制定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CT胸部扫描需要使用X射线,因此需要避免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辐射剂量。
简述胸部ct检查操作流程
简述胸部ct检查操作流程
胸部CT检查操作流程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检查方法,旨在评估胸部组织、
骨骼和器官的状况。
以下是一般的胸部CT检查操作流程:
1. 准备:在进行胸部CT检查之前,患者需脱掉上身的衣物,并穿上医用服装。
患者还需要移除任何可能影响影像质量的金属物品,例如首饰和胸部上的金属物品。
2. 定位:患者会被请到一个CT机的扫描台上躺下。
CT技术人员会帮助患者正确定位,确保胸部位于扫描区域内。
3. 固定体位:为了保持扫描的准确性,患者可能需要保持特定的固定体位,例
如仰卧、俯卧或侧卧等,取决于医生的要求。
4. 对比剂注射(如果需要):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要求给患者注射对比
剂以增强扫描的效果。
对比剂通常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体内。
5. 扫描:一旦患者位于正确的位置并进行了必要的准备,CT技术人员会离开
扫描室,并在控制室操作扫描设备。
扫描台会缓慢地通过一个环形装置,称为CT
机的环,该环会围绕患者进行旋转,同时获取多个不同角度的X射线图像。
6. 静止和呼吸暂停:在某些扫描过程中,患者可能会被要求屏住呼吸,以减少
图像模糊。
CT技术人员会在扫描期间给予指导,并根据需要告知患者暂停呼吸的
时机。
7. 完成扫描:一旦扫描完成,CT技术人员会返回扫描室,帮助患者离开扫描台,并协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活动。
最后,医生会评估胸部CT扫描图像,并与患者讨论结果。
这样的胸部CT检
查操作流程通常在医疗环境中执行,旨在提供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参考依据。
请记住,具体的操作流程可能因医院和医生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CT的基本操作与图像后处理
四
CT的常用图像后处理
(三)容积演示(volume rendering,VR) 1.概念与方法 三维重建技术之一,首先确定扫描容积内的像素密度直方图,以直方图的不 同峰值代表不同组织,然后计算每个像素中的不同组织百分比,继而换算成不同的灰阶,以 不同的灰阶(或色彩)及不同的透明度三维显示扫描容积内的各种结构。现在已经设计出智能 化的VR软件,操作者只须选择不同例图,就可以自动重建出需要显示的图像。 2·临床应用 可以用于血管成像,骨骼与关节以及尿路、支气管树、肌束的三维显示。由于三 维立体空间关系显示良好,而且简便容易操作.所以目前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
四
CT的常用图像后处理
(一)多方位重组(multiple planar reformation,MPR) 1.概念与方法 螺旋扫描以后,常规进行的是横断图像重建,把横断图像的像素叠加起来回到三维容 积排列上,然后根据需要组成不同方位(常规是冠状、矢状、斜位)的重新组合的断层图像,这种方法 称为多方位重组。如果是曲线走行,所得的图像称为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 2.临床应用 由于扫描孔径的限制,CT仅能沿人体长轴作横断扫描。但很多情况下,如鉴别膈上下病 灶时或欲从冠及矢状位观察病灶长轴时,CT的横断切面则常无法提供有益的信息,这给诊断带来很 大困难。非常需要冠状或者矢状甚至斜位图像的补充,有时甚至是必要的。因原始横断图像连续性较 差(扫描时吸气不一致所致),常规CT扫描后的MPR图像空间分辨力及密度分辨力均较差,所以无多大 帮助。三维取样的螺旋扫描使MPR图像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各向同性扫描之后的MPR图像 质量可以与横断原始图像一样,对病变的检出及鉴别诊断可以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因此,这项技术 的应用最为广泛。例如,在颞骨岩部及眼眶疾病的CT扫描中,常须在横断扫描后再行冠状扫描以进 行病灶的确切定位及定量分析.各向同性扫描使病人只需接受一次横断扫描,通过MPR进行高质量 的冠、矢状甚至曲面重组,使病人既减少接受射线,又节约扫描时间。而且由于可以任意调节角度, 所得图像比直接扫描图像更加准确。
胸部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瘤与气管 、 支气管的关 系。M R可较好显示 叶段支 P 气管 的狭 窄 , 助 于 中央 型 肺 癌 的早 期 诊 断及 气 管 有 肿瘤 的显示 。 2 2 重建肺 孤 立结 节 ( 围型 肺癌 1 . 周 8例 , 移 癌 4 转 例, 腺瘤 2 , 例 错构瘤 1 , 例 炎性假瘤 2例 , 结核瘤 1 6 例) 4 共 3例 , S D法 重 建 可 较 好 显 示 良、 性 结 用 S 恶 节不同的形态特征 , 还可通过轴 、 、 冠 矢状多方位重 建 , 准确 地显 示结 节 在肺 内的位置 。 更 23 支气管树表面成像 2 . 5例 , mn 及 S D法重 用 i P S 建, 三级以上支气管分支形态显示满意。在 1 例支 2 气 管扩 张 的重建 图像 上 ,S SD法 重 建 可 显 示 扩 张后 支 气管 分支 的形 态 、 张 部位 和 范 围。 扩 24 仿真 内窥 镜 ( E)8例 ,0例 健康 成 人 可 清 晰 . V 3 1
成人 1 0例, 全部病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 12 仪器 和 方法 使 用 G i ed螺 旋 C . EHs e p T机 , 层 厚 2~ 5mm, 重建 间距 1~ m, 距 1~15 使 用 2m 螺 ., 非离子型造影剂行增强扫描。将图像数据在工作站 上进 行重 建 。
像, 其成像技术包括表面遮盖成像 ( S ) 最大密度 SD 、 投影 ( I ) 最小密度投 影 ( i ) 容积显 示技术 MP 、 mn 、 P ( R )多 平面 重建 ( R) 三 维重 建 ( D) V T、 MP 、 3 和仿 真 内窥 镜成 像 ( E) V 叫J 。我们 探讨 了螺旋 c T图像 的 各种后处理技术及其在 临床 中的应用价值 , 并与二 维C T进行 比较 , 评估 其优 势 与局 限性 。
胸部CT基础与后处理
轴扫:层面之间非连续扫描,当机架旋转1周之后, 检查床移动到下一区块,再进行扫描,如此循环往 复直至扫描完成。
螺旋扫描:是不间断扫描,X线发生与检查床移动 同步进行。
靶扫描:采用小FOV,薄层厚动态扫描,具有很高 的空间分辨,通常用于小病灶的观察。
薄层扫描:层厚小于3mm的扫描。严格意义上来
图像维度: 胸片,三维结构二维显示,解剖结构相 互重叠;CT,三维结构多维度显示,解剖结构独立 显示。
密度分辨率:密度分辨率又称低对比度分辨率。胸 片对密度差异小的组织结构无法区分;CT 具有较
高的密度分辨率,能分辨较小密度差异的组织,如 胸部CT纵隔构成组织的清晰识别。
成像方式:普放是模拟成像。CT则是数字成像。
辐射剂量:通常CT辐射剂量高于胸片,常规胸部 CT扫描约相当于200张胸片剂量,甚至更高。但是 作为肺癌筛查的低剂量胸部CT扫描,辐射剂量低于 1.5mSv,仅相当于一年的本底辐射。
辐射风险评估:单纯以辐射剂量评估胸部CT扫描有 失偏颇。而更合理的衡量方式是信息量/辐射剂量 比值,胸部CT剂量高,但信息量更大,获益风险比 更高。
像素:构成图像的最小单元,是一个二维平面。
体素:构成图像的最小的三维体。
CT值:人体不同组织器官结构的衰减系数换算而来, 单位是HU。水的CT值为0;空气CT值为-1000; 骨的CT值为+1000
视窗:窗宽,图像上能够显示的灰度范围。窗位, 窗宽的中心叫窗位,通常以需要观察的目标组织的 CT值作为窗位,窗位调整影响图像亮度。
三维重建:VRT
仿真内窥镜:CTVE
仿真内窥镜:CTVE
最大密度投影:MIP
最小密度投影:MINIP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CT的基本操作与图像后处理
01
摆正患者头部 位于扫描野中心
02
扫描基线为头顶切线与耳前冠状面
03
开始扫描
体部扫描
胸部
1.纵隔纵隔肿瘤,并能准确地显示病变的性质、 大小及范围。可发现有无淋巴结的肿大,显示病 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2.肺脏肺内的良恶性肿瘤、 结核、炎症和间质性、弥漫性病变等。对肺门的 增大,可以区分是血管性结构还是淋巴结肿大。 等情况。 3.胸膜和胸壁能准确定位胸膜腔积液和胸膜增厚 的范围与程度,鉴别包裹性气胸与胸膜下肺大泡, 了解胸壁疾病的侵犯范围及肋骨和胸膜的关系, 了解外伤后有无气胸、胸腔积液及肋骨骨折等情 况。
常层厚用1.5-3.0MM,连续扫描,层距为2-4MM。
胸椎 根据扫描要求在感兴趣区扫描,层厚3-5MM,连续扫 描。 腰椎 常规扫描腰3至骶1椎间隙,层厚3-5MM, 层距3-5MM,每个椎间隙区扫5-7层。有时还应 加扫腰1-2及腰2-3,一般扫1-3层。
颈 部 扫 描
一 ︑ 颈 椎 扫 描 二 ︑ 颈 部 扫 描
四
CT的常用图像后处理
(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 1.概念与方法 最大密度投影(MIP)是把扫描后的若干层图像叠加起来,把其中的高密度部分做 一投影,低密度部分则删掉,形成这些高密度部分三维结构的二维投影,可从任意角度做投影, 亦可做连续角度的多幅图像在监示器上连续放送,给视者以立体感。 2.临床应用 多用于血管成像,如脑血管、肾血管等血管成像(CTA)。MIP处理后血管径线的测 量相对最可靠,目前多以此为标准来衡量血管的扩张或狭窄,而且由于能显示不同层次的密度, 可以同时观察到血管及血管壁的钙化,缺点是二维显示,缺乏立体概念。最小密度投影 (MinIP,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的方法与MIP相似,是对每一线束所遇密度最小值重组 二维图像。主要用于气道的显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噪声:分为量子噪声,固有噪声,以前者 为主要构成因素。而量子噪声与管电流量 呈反比,与管电压也呈反向关系。 密度分辨率:又称为低对比度分辨率,表 示在HU<100的情况下,显示组织结构最 小密度差异的能力。 空间分辨率:又称为高对比度分辨率,表 示在HU>100的情况下,对原组织结构的 再现能力。
பைடு நூலகம்
CT扫描的基本概念
层厚:构成一幅断面图像的组织厚度。 层间隔:相邻层面图像中心点的距离。 FOV: 扫描野的大小决定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扫描野越小,空间分辨率越高。 矩阵:矩阵大小与空间分辨率呈反比关系。 像素、FOV、矩阵三角关系:像素大小 =FOV/矩阵。 转速:机架旋转1周的时间,速度↑-时间分 辨率↑
CT扫描的基本概念
螺距因子:机架旋转1周检查床移动距离与 单个探测器单元Z轴方向长度的比值 螺距:机架旋转1周检查床移动距离与探测 器宽度的 比值 扫描速度与螺距关系:螺距越大,扫描速 度越快。 扫描连续性与螺距关系:螺距=1,为连续 性扫描;螺距<1,为重叠扫描。
CT扫描的基本概念
CT图像后处理
多平面重建:MPR
CT图像后处理
多平面重建:MPR
CT图像后处理
多平面重建:MPR
CT图像后处理
曲面重建:CPR
CT图像后处理
曲面重建:CPR
CT图像后处理
三维重建:VRT
CT图像后处理
仿真内窥镜:CTVE
CT图像后处理
仿真内窥镜:CTVE
CT图像后处理
CT扫描的基本概念
密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噪声的三角关 系:密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噪声↓;密 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噪声↑ 像素:构成图像的最小单元,是一个二维平 面。 体素:构成图像的最小的三维体。
CT扫描的基本概念
CT值:人体不同组织器官结构的衰减系数 换算而来,单位是HU。水的CT值为0;空气 CT值为-1000;骨的CT值为+1000 视窗:窗宽,图像上能够显示的灰度范围。 窗位,窗宽的中心叫窗位,通常以需要观 察的目标组织的CT值作为窗位,窗位调整 影响图像亮度。
最大密度投影:MIP
CT图像后处理
最小密度投影:MINIP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胸部CT基础与应用
浙江省人民医院放射科 徐 健
CT扫描与普放对照
图像维度: 胸片,三维结构二维显示,解 剖结构相互重叠;CT,三维结构多维度显 示,解剖结构独立显示。 密度分辨率:密度分辨率又称低对比度分 辨率。胸片对密度差异小的组织结构无法 区分;CT 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能分辨 较小密度差异的组织,如胸部CT纵隔构成 组织的清晰识别。
CT扫描与普放对照
成像方式:普放是模拟成像。CT则是数字 成像。 辐射剂量:通常CT辐射剂量高于胸片,常 规胸部CT扫描约相当于200张胸片剂量,甚 至更高。但是作为肺癌筛查的低剂量胸部 CT扫描,辐射剂量低于1.5mSv,仅相当于 一年的本底辐射。
CT扫描与普放对照
辐射风险评估:单纯以辐射剂量评估胸部 CT扫描有失偏颇。而更合理的衡量方式是 信息量/辐射剂量比值,胸部CT剂量高,但 信息量更大,获益风险比更高。 放射剂量估算:胸片放射剂量以剂量面积 乘积表示( DAP ),而CT则以剂量长度乘 积表示(DLP)
CT扫描方式
增强扫描:从静脉注射碘对比剂,增加组 织对比度的扫描。通常用于CT血管造影, 鉴别病灶性质,判断是否存在先天性血管 畸形,明确恶性肿瘤对血管侵犯情况。
CT图像后处理
多平面重建:MPR 曲面重建:CPR 三维重建:VRT 仿真内窥镜:CTVE 最大密度投影:MIP 最小密度投影:MINIP
CT扫描方式
轴扫:层面之间非连续扫描,当机架旋转1 周之后,检查床移动到下一区块,再进行 扫描,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扫描完成。 螺旋扫描:是不间断扫描,X线发生与检查 床移动同步进行。 靶扫描:采用小FOV,薄层厚动态扫描,具 有很高的空间分辨,通常用于小病灶的观 察。
CT扫描方式
薄层扫描:层厚小于3mm的扫描。严格意 义上来说,并不存在薄层扫描,准确的说 应该是最小探测器单元的扫描,如西门子 0.6mm,飞利浦0.75mm,东芝0.5mm。薄 层扫描提高空间分辨率,有利于小病灶观 察,提高病灶检查率。 低剂量扫描:通常用于肺癌筛查,要求管 电压100-120kV,30-50m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