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得考清华北大”的女孩子,进了中科大少年班,她的父母是怎样教育的
中科大少年班入学条件
中科大少年班入学条件摘要:一、引言二、中科大少年班的简介三、中科大少年班的入学条件1.年龄要求2.学力要求3.选拔方式四、入学后的培养与支持五、结语正文:一、引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少年班是我国著名的少年英才培养项目,自1978 年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选拔和培养具有杰出学术潜力的青少年。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科大少年班的入学条件,帮助大家了解这一特殊项目的选拔标准。
二、中科大少年班的简介中科大少年班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年英才培养项目,旨在选拔和培养具有杰出学术潜力的青少年,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发展空间。
该项目自1978 年创立以来,已成功培养了大量杰出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中科大少年班的入学条件1.年龄要求中科大少年班对学生的年龄有明确要求。
通常情况下,报考少年班的学生需在14-16 周岁之间。
这一年龄要求旨在确保学生具有足够的发展潜力,能够在未来取得更高的成就。
2.学力要求报考中科大少年班的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学力。
通常情况下,学生需在初中阶段成绩优异,特别是在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中表现出色。
此外,学生还需通过相关选拔测试,证明自己具备进入少年班的能力。
3.选拔方式中科大少年班的选拔方式包括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初试通常包括文化课考试和综合素质面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学科基础和综合素质。
复试则主要通过实验操作、研究课题等方式,进一步评估学生的学术潜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入学后的培养与支持中科大少年班在学生入学后,会提供一系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培养支持。
包括:小班教学、个性化培养方案、丰富的实践机会、国际合作与交流等。
这些举措旨在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潜力,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五、结语中科大少年班作为我国著名的少年英才培养项目,选拔条件严格,但为学生提供了极佳的发展机会。
超常教育是特殊教育 超常儿童不是培养出来的
教育与针对残疾儿童提供的教育一样 ,目的是为了落 实因 在大 多数 孩子 的前 面 , 对于孩 在 学 校 里 老 师 一 堂课 讲 的 内 容他 世 界 的 好 奇 心 。
1 0分钟就能搞定 , 让他坐 4 5分钟 岂不是浪费 。 也是对孩子 级纪律的破坏者 。 因为他的优势没有被重视 . 反而变成 了一 个 问题学生。 超常教育就是 为了照顾这些孩子 的特点而设。
费 , 是 大 学 办 学 好 坏 的重 要 标 准 , 为 无 论 是 对 高 校 绩 也 因
存在的一些 问题。 调查表 明,6 4 %的博士生导 师同时指导的 所 本科高校 中, 设置博 士生项 目的约有 2 0所 ; 目前我 5 而
博 士 生每 月 与导 师交 流 不到 一次 ,甚 至 还 有 3 %的 博 士 生 3 0多 所 。 究 其 原 因 , 士 点 在 高 校 不 仅 代 表 着不 菲 的 经 1 博
资料显示 。白 1 8 9 2年我国第一批 6名博 士研究生毕 效评估 还是 高校排名 上 ,博 士生的培 养数量是 一个重 要 业到现在 ,博 士招 生平均每年 以 2 %的速 度增长 。2 0 指 标 。 5 08 年, 我国的博士生规模 已经超过美国 。 跃居全球第一。 中国 有利益 必然有江湖 , 有江湖就会有猫腻 。据报道 , 许多
这 样 的 事 例 容 易让 家 长 们 激 动 。于 是 就 想 自己 是 不 是 样 的 判 断 , 方 面 可 以通 过 咨 询 一 些 机 构 , 一 方 面 主 要 一 另
也可 以努 力一下 , 让孩子进入少年班 , 为超 常儿 童 , 成 但是 要看 孩子 自己的需 求。如果孩 子对正 常 的学 校教育很 适 切记此等事例不可轻易复制。 超常教育是一种特殊教育。 在很 多人的心 目中 , 可能以 为只有那些针对残疾儿童的教育才口 特殊教育 ,其实超常
从厌学叛逆到考上北大,这个妈妈只做了三件事!
从厌学叛逆到考上北大,这个妈妈只做了三件事!「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会发光」北京大学,被誉为“中国的哈佛”,这里不仅卧虎藏龙、大师辈出,还是中国培养出亿万富豪和文化学者最多的地方。
两年前我连想都不会想,我的儿子张斌能够进入这里。
2016年,张斌以659分的高考成绩拿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了他周围同学追逐和羡慕的对象。
然而,就在两年以前,张斌还是一个令我们头疼、让老师抓狂的问题少年:因打架被记过2次、在寝室看黄片被抓1次,谈恋爱、逃课、考试作弊、赌博......反正该干的坏事,他几乎全干过。
不难想象作为家长的我们有多么头痛。
大家劝我时都说:这个孩子其实很聪明,就是因为太懒,整天就知道玩手机,不愿意学,所以成绩才会上不去。
我为了让这个“混世魔王”能有点出息,请过最好的家教、报过最好的辅导班,可这个不成器的孩子,似乎对所有的坏事都有兴趣,唯独对读书提不起任何兴趣,不管我和他爸怎么打、怎么骂、怎么讲道理,他就是一点也不长进。
而张斌最后之所以能考上北大,我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当一切方法用尽仍然起不到作用时,我改变了自己,也就是改变了对他的教育方法。
这套方法其实很简单,总结起来就三个步骤,如果您也有过或者正在经历这样的苦恼,不妨试试看!壹从“禁止孩子”到“鼓励和信任孩子”张斌最大的缺点是自控能力差,喜欢玩手机和电脑游戏。
我以前的策略是一旦发现就禁止,可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我越禁止,他反而沉溺得越深,甚至会因此和我起冲突。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本书,叫《再见,中国式家长》。
书中提到了三个叛逆心理学模型:不溺爱、不禁止、不出尔反尔。
我深受启发,就试图把“啰嗦和禁止”改为“信任和疏导”:不再禁止他使用手机和电脑,给孩子更多自由,让他学会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
对此,我更是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问了有孩子在国外留学的父母,在外国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一般会怎么处理?朋友告诉我在国外,很少有学校和老师会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很多发达国家的老师甚至已经开始用手机给学生上课,所以,孩子玩手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不理解。
一位清华学生家长的育才经验
一位清华学生家长的育才经验【家长不看后悔哦!】【编者按】这里选录一位清华大学学生家长的3篇育才经验,他的儿子从物理国家集训队保送进入清华数理基础科学班。
《引导孩子读书、思考、成长》如今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孩子没个玩伴,业余时间基本上就在电视和电脑游戏中度过。
而做家长的人,为了使孩子不在今后的激烈竞争中被淘汰,而送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兴趣班,花钱不说,接接送送费时费力,很辛苦,孩子还不愿意。
其实,还有一种孩子自己教育自己的好方法,这就是——阅读。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学习,养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孩子的将来乃至一生都非常有用。
我从儿子不到两岁开始,每天陪他看一页色彩鲜艳、针对性强的书:母子一起看“婴儿画报”时,配合画面,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念。
从最简单的一句话到他喜欢的童话故事,慢慢地,我不在的时候他就会捧着曾经看过的书自己念。
儿子五岁左右,基本可以自己看报了。
我就经常把新闻、奇闻、知识方面的报纸剪下来或复印下来拿给他看,以增强他阅读的兴趣。
很快,我就把自己解放了:儿子看书自觉得过分,反而是我经常要让他休息眼睛。
《哈利波特》刚一出版,我就给他推荐,他只瞄了一眼就再也不回头,我还是自作主张买了回来,寒假我开始读给他听,几天以后,当我没有时间给他念时,他就迫不及待地自己往下看了。
同样,《讲给孩子听的中国历史》也是我刚读了几页就不管了,反过来要他讲给我听。
《趣味数学丛书》儿子更是看了一遍又一遍,我只负责采购搬运回来即可。
我常去广州、深圳出差。
每到一地,都要抽时间光顾一下书城,买来一堆沉重的书籍。
每次人还没到家,儿子已经在翘首以待着他的礼物了。
我还坚持每天抽出不多的时间读书给儿子听,内容五花八门。
一方面让刚作完作业的眼睛得到休息,另一方面让他边听边想象、感受朗诵的艺术,增强注意力的集中。
同时我觉得这也是一种亲子行为。
孩子青少年时期,不仅要长身体、学知识,更是一个世界观逐渐形成、人格逐步健全的过程。
而最终结果的形成,要靠两个字:“学习”。
东莞14岁女生考上复旦 爸爸当年15岁上武大
东莞14岁女生考上复旦爸爸当年15岁上武大
南都讯记者韩成良今年高考第一批本科院校的录取工作已经开始,东莞年仅14岁的女生袁一帆,以(理科)677分的成绩被复旦大学录取。
去年她高二就参加了高考,考了613分,但没能被允许上大学。
昨天,南都记者联系上袁一帆,她说她2001年出生,东莞东城人。
去年高二时报考中科大少年班,当时考了613分,没能被录取。
这个分数已经可以上很多大学了,只是按规定她不能被录取。
今年的高考,袁一帆考了677分,顺利被复旦大学录取,“大一不分专业,我报的是一个自然科学实验班。
”
袁一帆觉得,她能顺利考上复旦,和小学、中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很大关系。
不过家人都没有给予特别的教育,一切都很自然。
她从小就透露出会学习的天赋。
小学:幼儿园认字量比同学多、算数的领悟能力也超强,小学因为成绩优异,连续跳级,只读了一、三、五年级。
初中她是在东莞一所中学读的,高一高二去了深圳读书,高三又回到东莞。
因为连续跳级,袁一帆的小学同学今年还在参加中考,而她已被大学录取了。
袁一帆说她不想成为新闻人物,暑假剩下的时间她计划旅游和看看大学即将学习的书,虽然她只有14岁,但已做好准备独自去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了。
值得一提的是,袁一帆的爸爸当年15岁就考上的武汉大学,“青出于蓝胜于蓝”这句话用在他们父女身上再适合不过了。
一位优秀高中班主任对家庭教育的理解(1)
一位优秀高中班主任对家庭教育的理解【我们选编的《逆谈家庭教育》的文章,是一位家长完成老师布置的一篇命题作文。
作者唐敏是一名七年级学生的爸爸,也是湖北省宜昌市一中(省示范)一位优秀的高中班主任。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虽然他的一些观点可能与大潮流相悖,但对我们家长来讲,却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文|唐敏久违的阳光放肆的撒满阳台,这样的天气在湖北宜昌很显然已经很少见了。
我靠在躺椅上正要贪婪的享受这个难得的中午。
女儿从朋友家的小饭桌打来电话,说她的班主任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让我写点有关家庭教育的体会……这个要求是不能拒绝的,一方面,我有责任让孩子知道,你的进步从来就不是从天而降的,都是老师和家长包括你自己刻意追求的结果。
另一方面,作为班主任同行,我也有责任把家校内外的教育衔接做进一步的研究。
今天,这么好的阳光,真的适合说真话……我们的国度,从来就不缺少教育理论,从来就不缺少教育的氛围,家长重视孩子教育的激情,全民高涨。
书店里有关教育理论的书有半面墙,微信朋友圈有一半是有关孩子教育的东西……我们真的不缺少教育理论,我们缺少优秀的教育操作者。
独生子女,这个地球上特殊的群体,打败了多少教育理论。
写教育理论的专家,能大胆提自己的孩子,那就是真专家,龙应台就是其中的一个。
但是,为了迎合上一级专家,为了迎合更多的家长,适合更多的人,不得不加以修饰。
孩子的差异性天生都有,无奈我们的家长总想走捷径,不思考,照抄照搬,希望一本万利,这是不行的。
如果有家长不赞同我将要谈的观点,不要攻击我,因为不适合你的孩子,不等于不适合我的孩子。
如果我的观点和你看到的某些书上的不同,也不要攻击我。
毕竟,不是每个优秀孩子的家长都可以写理论的,那么多优秀孩子的家长,其实他们都做了一些平凡的朴实的不值一提的不能上纲上线的具体事情,多和他们接触一下吧。
再完美的理论,不可操作,都是伪科学。
说句大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较真科不科学已无多大意义,适用就好,有效就行!写到这,才发现文章还没有标题,标题最伤脑筋,家庭教育——浅谈?感觉故作谦虚,显的俗。
我为什么支持儿子选择中科大少年班
【我为什么支持儿子选择中科大少年班】经过一番波折,在遗憾——坦然——全力准备2016年高考之际,突然就接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天下掉下了大馅饼,真的是把我们砸晕了。
第一时间心里非常不爽,完全没有惊喜、欣喜若狂的感觉。
但是多了一份纠结。
但经过全面、慎重、深入的了解,最终我们做出了接受挑战、加入科大少年班的决定。
首先,中科大本身是一所一流的好学校,可能与清北在知名度上有一定差距,但“中科大+少年班”的组合,完全可以傲视清北。
所谓:工科看清华,理科中科大。
第二,科大学术环境好,学生保研率高。
科大少年班80%学生都全奖出国(主要是美国)或者保研(尤其在中科院系统),只有极少数本科毕业了。
孩子有了博士学位,可以搞科研搞学术研究,也可以去企业,去创业。
譬如在哈佛大学就有少年班毕业生庄小威、江红雨、牛天华、蔡天西、尹希等担任终身教授,少年班学院还走出了前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美国贝恩斯坦公司总裁陈一栋,德意志银行中国分行董事、总经理高峰等精英。
第三,少年班都是一顶耀眼的光环,是骄子中的骄子,科大更是把少年班作为自己的名片与亮点,以此与北大清华等抗衡,无论是资源还是资金,都向少年班重点倾斜。
这是我最看重科大少年班的地方,也是少年班要比北清更好的原因。
拥有少年班这个光环,你就拥有了很多资源优势,就更容易接近成功。
第四,科大的培养模式非常人性化,尤其适合于新生。
科大实行2+2培养模式,即:学生进校后先打基础,少年班学生进校后一至二年不分专业,首先集中强化数学、物理、英语和计算机科学等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接近相关专业的要求。
同时强调对现代科技前沿的了解和人文素质教育。
一至二年后,再根据学生的兴趣、志向和潜力在全校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
实行在导师指导下的个性化学习鼓励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计划,在导师的指导下跨学科选修课程,提前选修课程,提前进入科研实验室开展科研实践活动等,也允许学生根据学习情况适当调整学习进程,实行弹性学习。
少壮派第一名保送中科大少年班 学生家长 奥数
少壮派第一名保送中科大少年班学生家长奥数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19XX年X月生于XX省XX市,19XX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于近代物理系获得理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杜XX险些与大学擦肩而过。
19XX年,杜XX初中毕业,父母希望他能读中专,杜XX为了实现大学梦,直接修改了自己的升学志愿,考入XX省天一中学。
19XX年春,16岁的杜XX顺利通过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招生的笔试和面试,被直接保送至中国科大少年班。
在中国科大近代物理系,杜XX从学士、硕士一直读到博士。
毕业后,杜XX主要从事量子物理及其应用的实验研究。
20XX年,杜XX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回忆年少时光,杜XX从不回避谈论读书的苦,也发自内心地享受全身心投入学术研究的快乐。
在他看来,学习、研究的过程就像在完成一种挑战,既是挑战自我,也是挑战这些难题。
14岁时自己修改中考志愿新京报:小时候的求学经历是怎样的?杜XX:小学时我跳了级,只读了4年。
我父亲当时是小学校长,工作变动比较频繁,因此我小学阶段先后上了5所不同的学校。
虽然频繁转学,但我的成绩特别好,尤其是数学。
19XX年,我初中毕业。
那时中专的录取分数比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高,我的成绩还可以,所以父母希望我能够报中专,在填志愿时他们替我选了一个上海的中专学校。
但我心里有个想法,就是希望能够读大学。
14岁的我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直接修改了中考志愿,选择报考XX省天一中学。
新京报:高中生活是什么样的?给你带来了哪些影响?杜XX:天一中学很早便成立了少年班,挑选年龄合适、成绩优秀的学生因材施教。
19XX年春,天一中学少年班在校内招生。
当时我特别贪玩,没有去参加招生的会议,最终没能上少年班。
好在1984年年底,少年班又再次招生,我在测试中考了第一名,进入少年班。
少年班的授课模式很特别,学生可以跨年级上课,也会将一个课程在较短的时间内教授完毕。
考完都不知道自己参加的是保送考试新京报:就读天一中学少年班时,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杜XX:19XX年3月,我读高二,老师让我去参加考试。
家庭教育给家长的十条建议
【家庭教育】给家长的十条建议【家庭教育】给家长的十条建议一,尽量表扬孩子。
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会肯去学习。
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觉到他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进步,哪怕是改正一个缺点。
二,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实际进步程度。
家长要多询问孩子最近学习了什么,掌握得如何等。
三,经常给孩子制订几个容易达到的小目标。
这样可以使孩子感觉到能够做到,孩子有自信心,从而有利于孩子发挥出潜能。
四,刺激孩子的学习欲望。
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让孩子练习。
五,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
让孩子学会洗碗、洗手帕,整理自己的床铺、用具,尽到自己的那份责任。
六,在孩子面前做表率。
七,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教师。
八,定下家庭学习规矩,并且自始至终执行,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息习惯。
九,引导孩子善于提出问题。
要培养孩子多问为什么。
十,要使孩子重视上学,尽量避免孩子缺课的情况发生。
如何培养一个有灵性的孩子一,模式教育,“让优等生”成了“问题生”有这样一个女孩,读小学时,老师在上面讲课,她在下面玩,为了这个,不知道被老师轰出教室多少回。
可她倒好,老师把她轰出教室,她就正好看蚂蚁打仗。
别人问她为什么不听讲,她说:“咳,老师讲的那点东西,有的我一看书就会了,有的上课听听就会了,可老师呢?反反复复地讲呀,反反复复地练呀,烦着呢!”她当时被老师认为是问题学生。
可就是这个问题学生,从北京八中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后,远赴美国读本科,一年后又因突出的成绩脱颖而出。
在全美的一个化学竞赛中名列前茅。
大学毕业,有7、8所知名大学发来邀请函。
最后,她选择了麻省理工学院读研究生。
这个事例反映了当前学校传统教育的弊端。
传统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模式教育,他们忽视孩子们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制定统一的目标,用同样的教材,做同样的练习,要求同样的步伐,用同样的试卷。
这样就必然导致优等生吃不饱。
硬逼着孩子反反复复地讲,反反复复地练,只让孩子觉得别扭而厌学,使孩子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消失殆尽,失去孩子原有的灵性,能够培养出一个高分低能的学习机器都算是不错的了。
北大学霸妈妈亲述
北大学霸妈妈亲述:4岁识800字、7岁次次考满分的牛娃,到底怎么培养的?“我这两天陪娃写作业,是真的气到快心梗了,以后上小学怕是速效救心丸不能离身了!”昨天接到朋友的一系列微信语音轰炸,吐槽陪儿子学习的种种,听她的语气,我知道大概她刚经历了一场妈吼娃哭的家庭大战。
闺蜜的孩子快4岁了,放养了三年多,闺蜜准备从暑假开始鸡娃。
于是,和谐的母子关系就被打破了。
教给他1个苹果加2个苹果是3个,但反过来2个苹果加1个苹果就不等于3了!让他去上英语班,上了几节课就哭着闹着回家,浪费我一个月工资!说他几句不好听的,就闷在房间一下午,死活不愿意出来!我看他同学什么都会,我家娃是要笨一些吗?其实,事实真不是这样。
我们在教孩子的时候,总有太多理所当然,孩子达不到我们的标准,就是他笨、他不努力、他不用心。
殊不知,每个孩子都是天才,表象呈现出来的种种问题,都源自于核心能力还没发展完善。
有些妈妈怕孩子掉队,花大钱送孩子上补习班、买教辅书;却不知道,这永远是治标不治本,还容易破坏亲子关系。
不会算数,害怕写作业——缺乏逻辑力做事容易分心,总是三分钟热度——缺乏学习力只会用“哭”解决问题——缺乏语言力不能管理好自己——缺乏自理能力控制不好情绪,习惯性发脾气——缺乏社交力找准问题,对症下药,孩子自然就更好一点,能力更强一点,你也更省心一点。
我就认识这样一位智慧与美丽并存的妈妈,她是北大学霸、中科院儿童心理学博士、百万粉丝育儿公众号“暖暖妈爱分享”主理人——赵君潇。
她在陪伴女儿暖暖的过程中,不但培养出了聪明可爱的小甜心,还从中总结出了一套积极高效的养育法。
听听她的故事,或许对你有帮助。
高效养育,成就孩子也成就自己大家好,我叫赵君潇。
我从事亲子教育近10年,在公众号分享过200多万字的育儿心得,收获近1亿阅读量;写过《高效能养育》《新妈妈科学育儿指南》等育儿书,迅速冲上当当新书热卖榜第一;明星黄晓明曾为了孩子“小海绵”,向我请教育儿心得。
江西最小考生13岁神童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考(微博)招⽣录取正在紧锣密⿎地进⾏。
18⽇,中国科学技术⼤学(以下简称“中科⼤”)给新余四中发来喜报,称该校年龄还不及13岁的2011届考⽣刘名同学已被中科⼤少年班破格录取。
瞬间,“神童”刘名之名在新余不胫⽽⾛。
刘名是今年江西参加普通⾼考年龄最⼩的考⽣,也是录取中科⼤年龄最⼩的学⽣。
13岁少年考上中科⼤其实在中科⼤16⽇公⽰的43名正式录取名单中,没有刘名,因为他没有参加中科⼤少年班⾃主招⽣报考。
刘名的⾼考成绩647分,本来已被录取进了中科⼤,家长要求转到少年班就读,得到学校特批,被破格录取。
据介绍,刘名的⾼考⽬标是上清华⼤学,本来可以录取清华⼤学国防⽣(投档线为643分),其⽗母考虑到⼩孩年龄很⼩,难以适应国防⽣的要求,于是放弃了报考。
⼀本刘名填报了清华⼤学志愿,谁知清华⼤学投档线为659分,结果失之交臂。
⽽中科⼤、南京⼤学(招⽣办)等⾼校少年班向刘名抛出了绣球,其家长经过咨询选择了中科⼤。
同学们都称他“神童”据刘名的英语(论坛)⽼师⾼明秋介绍,刘名很聪明,思维敏捷。
刘名读⾼三理科零班时,年龄还不到12岁,因为他年龄⼩,任课教师都对他关⼼备⾄。
刘名跟⽼师说话彬彬有礼,有问题不懂就问,与同学相处也很好,同学们喜欢跟他玩,经常摸⼀摸他的头,都叫他刘“神童”。
⾼⽼师说,刘名同学也有个性,也有脾⽓,当他在做作业或思考问题时,若有⼈打扰他,他就会发⽕。
他对⾃⼰考试⽬标定得较⾼,若考试成绩不理想,也会耍⼩孩⼦脾⽓,偷着流眼泪。
由于刘名年龄⼩,社会阅历也相对浅些,接触的课外知识也相对不多,在语⾔表达、词汇运⽤、⼈⽂理解等⽅⾯相对差⼀些。
刘名的⽗母对⼩孩要求很⾼,管得也⽐较严,经常要求任课教师管严⼀点⼩孩,甚⾄说“逼⼀逼”。
作为熟⼈,⾼明秋⽼师对刘名的⽗母提了反对意见,“逼”会适得其反,应让⼩孩在快乐学习中成长进步,要对⼩孩多⿎励、开导,特别是对年龄⼩的学⽣。
每当刘名考得好时,在班上表扬他,考得不好时,⿎励他“下次再来”。
从“劝退神童”看父母的教育观
才 被 岁 月 风 霜 侵 蚀 得 像 枯 我 也 深 深 懂 得 我 动 鞋 在 责 任 田 里 劳 作 …… 树 枝 一 样 ,
如 今父亲老 了, 脚 面 皮肤 粗 们 的 鲜 活 茁 壮 是 以 父 亲 的 但 平 时 听到 了他 粗 重 的 喘 息 声 , 这 糙 、 青 筋 突起 , 脚 后 跟 布 满 憔 悴 衰老 为代 价 的 , 声音 虽不大 , 却拨 动 了我 的 道 道 裂 口 , 趾 甲老 化 变 却 很 少 注意 到 ,现 在 想 来 , 心 弦。 父亲的 性格 我 是 知道 形 , 给 父 亲 有 的 趾 甲 两边 还 嵌 进 了 真 是 不应 该 。从 此 ,
承。
这些父母把 孩子 当成 了实 现他们人 生 观念 、 价值观念与生活愿望的工具 。他们 自
2 0
父亲年龄 虽不大 , 但由
于 弯 腰 屈 身 不 方便 , 修 剪 脚
趾 甲比 较 困难 , 可 是 我 却 一
眼 。我 一 点一 点地 用心剪 去 父 亲脚 上 的 痛 苦 , 也 剪 去 我 心 中的愧 疚 。我 用 了一个 多
有媒体 曾经报道过 , 中科 院高能物理研 究所的一位研究生 , 因为考试得零分 、 做 研 究写不 出论文等学 习问题 , 被劝退学了。 但他在此之前曾经被称为“ 神童” 。“ 他 从两岁起 , 就被母亲 曾学梅施 以 ‘ 独特 的教 育’ , 掌握 了一 千多 个 汉字 , 四岁基 本 学 完 了 初 中阶段 的课 程 , 八岁 进 入 了县 属重 点 中学 读书 ,十三岁以高分考人湘潭大学物理系 , 十七岁 又考入中科 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硕博 连读 。 ” 在 退 学 以后 , 他开始调整 自己, 踏 上 社 会, 寻找工 作 , 恋爱结婚 、 养 育 孩 子 … … 一 步 步地 拥 有 了正 常 、 美好 的生活 。 而在他被 中科院劝退 , 陷人失学 、 羞愧 、 沮丧的困境 , 最需要安慰 、 鼓励与适应时 , 一 直 以他为骄傲 的母 亲 , 竟 然脸色陡变 , 由什 么家务也不让他做 , 甚至给他一 口口喂饭 的 “ 慈爱 ” 的母 亲 , 变成 了凶 狠无 情 、 喊 出 了“ 你 去死” 的母 亲 , 她 甚 至指 着 一所 学 校 的大楼 , 让儿子去跳楼 , 指着公路 , 让儿子去撞车。 什么样的母亲会有如此 的行为呢? 曾学梅只接受过 中学教育 , 是一位普通
父母提升学习力 孩子自有好前程
父母提升学习力孩子自有好前程作者: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年第16期据《中国教育报》2020年8月17日报道:眼下,随着高考录取通知书陆续发放,那些金榜题名者无疑得到极大关注。
上一周,一篇题为《浙江男生高一常考倒數第一,高考却705分考入清华》的文章,在网上热传。
众多网友尤其是家有中学生的家长,很想知道没上过培训班、补习班的孩子如何考得高分,原本成绩班级倒数的赵启琛同学实现逆袭到底靠的是什么。
逆袭的秘密,其实并没有多么高深,不是什么高人指点,也并非获得什么高考秘籍,而且来自父母的坚定支持。
报道援引了赵启琛母亲朴实的话语:“他考砸了,就找我发发牢骚。
我就安慰他,给他拥抱。
我也没别的办法,就这样一直宽慰一直宽慰,一天天就过去了。
”对此,很多网友或许不以为然,大失所望,但其中实则寓意深刻,值得细细琢磨。
就像有媒体评论员所指出的,“学无定法,每个人的成长都有自己的独特途径,赵启琛的逆袭无法简单复制,但其所揭示的学习之道是相通的。
从根本上讲,学习拼的就是心态,拥有良好的心态胜过任何补习班。
摆正心态,永不言弃,每一朵花都有绽放的时刻。
”从中可见,精神力量才是获取成功的一大秘诀,其不只在学业方面屡试不爽,在求职就业、为人处世上同样适用。
而让孩子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着为梦想而全力以赴的行动,动力之源则是与家庭、与父母有着密切关联。
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看似无形,且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变得好像越来越微弱,但实际上这种影响一直都在,从未消失,特别是在孩子做重大人生选择时,父母的声音往往能在孩子的心底不期然地传递出来,让孩子沉下心来,审慎决策。
而父母若想对孩子多些积极影响,使其在人生的重要路口做出正确选择,达到理想的人生高度,则有赖于父母自身的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给孩子无声的激励。
综观那些学业优秀的孩子,很少是补出来、逼出来的,而是找到目标和方向之后奋斗出来的,背后是父母与孩子彼此支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的结果。
中科大少年班孩子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中科大少年班孩子是这样培养出来的日前,《中国青年报》发表署名文章,以《中科大少年班:新一代天才更会玩》为题,介绍著名的中科大少年班一批少年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紧接着,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有一个以跟踪研究少年班为主题的课题组,对涉及少年班的多方面人士进行了深入采访,以期探求超常教育的科学规律。
作为少年班学生的家长,我也接受了采访。
我的孩子今年即将毕业,远赴美国留学;四年光阴,就这么不知不觉地度过了。
因此,这份采访提纲自然勾起了我在与孩子一起成长过程中的许多回忆。
现将回答内容公之于众。
1.您目前的职业我在县城的一所市级示范学校工作,中学教师。
2.孩子学的专业,是自己选择的还是有外因的介入,您的期望是什么?孩子在科大所学的物理专业,是他自己的选择。
当然,科大少年班对学生专业的选择,非常宽容——大一不分专业,只上基础课和公共课;大二开始分专业方向,比如物理方向,但并不细分出物理方向里面更具体的专业,给学生充分认识学科的时间,培养兴趣,如果不喜欢,可以随时更换方向;大三开始确立专业。
在这里,学校有导师介绍各自的专业情况,适当引导学生。
生物和化学这个学科,学校从新生入学时就提醒:如果有兴趣,就在大一时选择,因为这两个学科里面,专业的实验课程较多,如果选迟了,将来可能会跟不上。
我对孩子专业的期望是计算机或者数学,因为孩子在中小学阶段,在这两科上表现出较高的能力。
结果,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了,呵呵。
3.为什么送孩子到少年班?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
少年班,在我的中学阶段,曾是那么地令人神往。
虽然在办学的过程中,少年班一直存在着争议,但是我坚定地认为,只要是适合孩子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而少年班,对我的孩子来说,可能就是适合的。
4.小时候有无特殊培养?是从小就打算超过同龄人吗?如何发现他的与众不同?孩子在小时候有学龄前教育,在这个时期,发现孩子的接受能力不错,而学习兴趣一般。
后来,在入学后,又发现孩子的进取心很强,不甘落后的心态,促使他在学习上有过人的自觉性。
广东16岁女生663分考上中科大少年班
广东16岁女生663分考上中科大少年班
广东阳江冼奇琪,曾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现考上中科大少年班。
这意味着,年仅16周岁的她不会经历高三。
冼奇琪认为,中科大科研氛围浓厚,少年班学院受重视,是很好的平台。
中科大难度
中科大被誉为中国科学家的摇篮、中国版的“麻省理工”,2021年少年班是第四十四期学生。
早在1978年,中科大创建了少年班,专门为国家挑选和培养超常少年。
冼奇琪不用读高三了
冼奇琪去年以非竞赛组学生的身份获得了202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省级一等奖。
高二时,冼奇琪的成绩稳定在年级前十,她说自己各科成绩都比较均衡,理科比较拔尖一些。
对于未来,冼奇琪坦言很难规划,希望随遇而安,“我现在的方向是模糊的,就感觉
现阶段对科研有兴趣。
9月初,她将前往中科大,大一时学习基础性课程,大二再看情况选择专业,目前想
学交叉类学科,考虑读研读博走科研道路。
学习秘诀:主动学习
高考数学需要把基础打好,攻破薄弱点;生物要多看课本,因为这是一门偏文的理科,经常考概念;物理学完后把公式记住,多练应用题。
她坦言,自己的语文和英语成绩并不
稳定,呈w型走向,因此自己会多练,练出题感。
冼奇琪觉得,学习不能完完全全跟着老师走,要有自己的计划,否则会非常疲惫。
被
老师完全带着走有一种总是被拖拽的感觉,会出现很多情绪,所以要把握自己的节奏,相
信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那个不想上高三,“懒得”考清华北大的女学霸,如今怎么样了?
那个不想上高三,“懒得”考清华北大的女学霸,如今怎么样了?“人生是一场负重的旅行,我们必须在每一个分岔路口,做出选择。
”本期高考故事主人公:冼奇琪16岁女生提前参加高考,成绩斐然2019年,冼奇琪15岁,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的一名学生,当年9月,中科大发布了2020年少年班招生公告,面向全国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2004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优秀高二(含)以下学生招生。
报考少年班的条件和流程:1、符合条件的考生报名;2、通过报名审核的考生,在当地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根据高考成绩确定复试考生名单;3、复试科目为数学和物理,以及非智力因素的测试。
只有高考成绩和复试成绩均胜出,才有机会被少年班录取。
冼奇琪报名了,并参加了2020年的高考,最终成绩是663分(理科),当年高优线是524分,她成功地获得参加少年班的复试资格。
冼奇琪:考中科大少年班不是我的目标,并不难!高考663分的成绩,给了她一颗定心丸,想着自己可能不用读高三了,学霸心中也是有些许雀跃的。
她回忆了复试的情况,一共分为两天——第一天是高中数学和物理的考试;第二天上午,先讲数学和物理两科的老师各讲一小时的知识,然后进行现场测试;第二天下午还安排了考生面试,以小组的方式进行。
参加完复试的冼奇琪成竹在胸,她认为题目的难度不算太大,都在她掌握的知识体系范围内。
但在最终结果没有出来之前,她不会盲目乐观地停下努力的脚步。
她又风尘仆仆地赶往深圳,去参加北大的优秀中学生暑期学堂。
少年班录取名单公布时她正在深圳,当亲朋好友都发来祝福时,她考上中科大少年班的消息冲上热搜时,她却平静地关掉了手机。
一个年仅16岁的女孩,在面对成功的鲜花和掌声时,没有喜极而泣,更没有“范进中举”般的疯狂举动,她说:“当时我很平静,不是因为这是意料之中的结果,而是考试考多了有点麻木。
”我相信她是诚恳而真实的,这份波澜不惊,来源于她的“低预期”——每逢关键时刻,既对自己充满信心,又对结果做最坏的打算。
中科大少年班最亮眼父子兵:独立很重要
中科大少年班最亮眼父子兵:独立很重要中国科大少年班的“父子兵”王嘉骝今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毕业了。
9月,他将赴全球顶尖学府加州理工学院的化学专业继续深造。
在中国科大求学的4年里,王嘉骝和父亲王永是校园里颇受关注的一对父子:父亲王永是中国科大少年班的首届毕业生,现为中国科大信息学院教授、副院长;王嘉骝则于2009年以中国科大安徽籍考生第一名的身份进入少年班学院。
不想成为父亲的翻版作为中国科大少年班首届毕业生的孩子,王嘉骝面对关注的目光,一直保持清醒的淡定:“老爸他们当年被称作‘神童’,我觉得自己没有那么特殊。
他的很多方面是我学习的榜样,但我并不想成为父亲的翻版。
”虽然同样拥有“少年班”这个闪亮的标签,王嘉骝却没有选择和父亲相同的专业。
父亲的专业是自动化,现在已经是中国科大信息学院的博导;而王嘉骝选择的专业是化学。
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个“未承父业”的选择。
王永也曾问过他原因,王嘉骝的答案是:“除了我对化学非常有兴趣之外,我还有一个想法:希望选择一个你没有学习过的专业,完完全全由我自己独立地走下去。
”“我当年在科大少年班学习的时候,学校为了安排《中国语文》这门课,就在大一的课程安排里把《普通化学》拿掉了。
我在大学时代没有学过化学。
”王永道出了这其中的“玄机”,并对儿子的专业选择表示充分的尊重。
在儿子的成长道路中,父亲王永既是老师,也是学长,而让王永最自豪的是——自己是儿子的朋友。
“儿子和我之间的交流,一直是非常平等的。
他不是很爱说话,但时不时会和我聊聊天,说说自己的想法。
”王永说,“因为建立了一种平等沟通的父子关系,从小到大,儿子都没有出现过叛逆期。
”王嘉骝心中的父亲,自信、乐观、口才超好。
“最难得的是,老爸那代人非常刻苦,心中怀着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些是我希望去学习的。
”在专业选择上,王嘉骝心里一直很感谢父亲对自己的尊重:“老爸其实还是有个愿望:想亲手在大学阶段给我一个分数。
”虽然父子俩很少直白地表达情感,但父亲的这个愿望还是使王嘉骝体味到了浓浓的父爱。
女孩7个月学完高中课程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图)(2)
□对话⽗亲 ⼥⼉不是神童 靠的是⾃主学习能⼒ 吴军,垫江中学英语教师,他是⼥⼉“少年班培养计划”的策划者和坚定实施者。
记者:怎么会想到让⼥⼉7个⽉学完⾼中课程这么近似疯狂的计划? 吴军:作为⼀名中学教师,我对中学课程有⾜够的了解,各学科的知识内容⼤多是重复的。
另外,对⼥⼉的智⼒⽔平、接受能⼒⾮常了解,也很有信⼼,她1年时间完全能学完。
记者:对⼥⼉的这个培养计划,有没有⼈反对? 吴军:⼀开始有很多⼈反对,他们都说我这是异想天开,会废了孩⼦的⼀⽣。
但是⼥⼉只学了1年,就考上重点⼤学分数线,所有的反对声就消失了。
记者:⼥⼉是⼀直跟你站在⼀起,⽀持你的决定吗? 吴军:是的。
她对中学课堂是不满⾜的,总是问我“为什么10分钟就能讲清楚的内容,⽼师要反复讲⼏节课呢?”⽽且,她天⽣就喜欢学习,从来没有把学习当成⼀份苦差事,学得很⾃信,也很轻松。
记者:你给⼥⼉现在的表现打多少分?有没有遗憾? 吴军:我打90分。
遗憾之处在于这些年⾥,她失去了很多集体⽣活的机会,社交圈⼦还不够⼴,社会活动参加得太少。
记者:你认为你的这种培养⽅法有没有普遍意义? 吴军:我认为有⼀定普遍意义。
我的⼥⼉并不是神童,她的这个智⼒资质在我教的学⽣中,每个班都能找出两个来。
她的成功靠的是对知识的浓缩,靠的是超强的⾃主学习能⼒。
记者:从⼥⼉⾝上,对你的教育⼯作有没有启发? 吴军:我的感悟就是,在学校⾥“因材施教”太重要了,在同⼀个班⾥,⼏⼗个同学的学习能⼒和⽔平参差不齐,⽼师只能将就中段的学⽣,结果能⼒强的吃不饱,能⼒差的⼜消化不掉,反⽽耽误了很多学⽣的学业。
-记者汤寒锋。
父亲领路14岁男生考进中科大少年班
父亲领路14岁男生考进中科大少年班今年3月2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举行了30岁“生日”庆典。
提到中科大少年班,人们就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天才”、“神童”的字样。
然而,四川省特级教师陈玉华却不这么看,虽然他的大儿子陈卫14岁入读中科大少年班,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后,但他认为,如今在加州大学任教的儿子“仅仅是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罢了”。
陈玉华的小儿子陈化也获得四川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
两个孩子都这么有出息,陈玉华有什么教子“秘方”呢?以身作则为他示范记者在成都望子成龙学校见到陈玉华时,他正伏在茶几上做数学题。
晚上6:30,他要给学生辅导数学。
见到记者,陈玉华从包里拿出一张A4大小的纸说道:“我已经把我的家教经验简单地罗列出来了。
”在这张纸上,陈玉华认认真真地写着6条家教心得,其中,第一条是“充分利用大环境,努力营造小气候”。
他说,“大环境”就是社会环境,“小气候”当然就是指家庭氛围了。
“身教重于言教,我和我爱人都能够以身作则,以身示范,我想这是最重要的家教经验了。
”陈玉华称,他和妻子都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两人都在当老师,从来不打麻将,也很少看电视,平时就忙着备课、改作业、家访、辅导学生作业,工作相当认真。
陈玉华给自己总结的“十六字方针”是:“从不聪明,但也不笨;把握自己,全靠勤奋。
”1997年,陈玉华被评为四川省特级教师。
勤奋自律的父母给孩子树立了好榜样。
父亲找准差异引他上路陈玉华的小儿子陈化获得四川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后,现在某著名外企成都分公司工作。
比起陈卫在攻读博士后时研究纳米技术,两兄弟的成才之路并不相同。
据陈玉华介绍,大儿子陈卫从小智力超常,五六岁时心算能力比一些大人还要强。
小学二年级时,有一天,陈卫生病了,躺在床上不能上学,妈妈随手拿了一本小学四年级的数学书给他看。
一上午过后,陈卫就宣称把书“看完了,看懂了!”妈妈不相信,出了一些四年级的数学题给儿子做,结果儿子毫不费力全部“搞定”,惊得妈妈目瞪口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懒得考清华北大”的女孩,高考后去了哪里?她父母是怎样做的?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却是改变人生最佳途径。
在今天的社会,每个家庭都非常重视教育,父母都知道教育对于孩子是非常重要,不是有一句话不是说知识决定命运,教育改变人生吗。
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家中有一高考学生的话,一家人会把他当作大熊猫一样的爱护。
高考真的万众瞩目,而在高考中能取胜,考进一个自己心仪的学校,那就会成为爸妈茶余饭在村头巷尾向父老乡亲炫耀的资本了,要是能考进清华北大,那就不光是爸妈的脸上有光了,而是一个县的光荣了。
广东少女口吐狂言
能上清华北大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是也有不想上,在广东就一个16岁的少女在高考前说:“懒得考清华北大”,这在别人看来真是狂妄之极,高考成绩出来了,让人大吃一惊。
这个少女叫冼奇琪,冼奇琪的父母为孩子的成长创造非常好的条件,冼奇琪从小就受到系统的教育,非常重视冼奇琪的学习兴趣的培养。
同时还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目标的教育,所以小奇琪从小就一个品学兼优的学霸,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兴趣浓厚,还在初中的时候,就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明确的规划,并为此坚持不懈的努力。
高二那年,冼奇琪打算参加当年的高考,她表示清华北大不是她的目标,她想上的中科大,少年班,这个中科大少年班可不一般,它被称为中国的“麻省理工”在全国招收人数非常少,且有岁数限制,必须
高二以下学生,经过高考取得高分,再经过学校的初试和复试,取得高分,才有资格被录取,其报考难度胜过清华北大。
冼奇琪报考的那一年,在全国只招48人,冼奇琪以663分,超出录取线139分的好成绩,跨了少年班的大门。
要想成功就要找准定位,不懈努力
冼奇琪在15岁的时通过书籍,了解到中科大少年班的信息,通过分析,她觉得少年班的这种培养方式很适合自己,她非常喜欢这种方式。
她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总结出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1、要协调自己与老师的节奏,以自己的节奏为主。
2、要认真阅读课本上录,并根据以往的考题,找出每一个章节的重点。
3、劳逸结合,坚持不懈。
好成绩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努力的结果
现在很多父母,为了孩子的成绩真费心费力费钱,见了补习班就报,见了学习资料就买,搞得孩子比大人忙,比大人累,孩子都被学习和成绩压弯了腰,成了小老头,小老太。
他忽略了孩子兴趣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开发,他们要的只是分数,可很多时候,却拔苗助长,事与愿违。
冼奇琪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呢?他们十分重孩子兴趣的培养与引导,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注意发现的兴趣并加以引导,注意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家庭气氛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然具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学习自觉性当然也不必说了。
冼奇琪的父母非常尊重孩子,对孩子的选择只做引导,从不强求,家庭非常地和睦,气氛非常友好,让孩子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才是家长该做的。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心愿,但是要想实现这个心愿,我们就要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学会做家长是培养孩子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