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对外关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与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斗争性质,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图片以及资料,了解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概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

郑和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细数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汉唐两代的对外交流比较频繁。汉朝有张骞出使西域,促成了丝绸之路的形成。唐朝有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加强了中日和中印的友好交流。明朝在对外交往上也有一大创举,就是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史无前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二、新课讲授

(一)郑和下西洋

1.教师讲解:郑和,原姓马,回族。他跟随燕王朱棣,屡建战功。朱棣称帝后对他十分器重,提拔他为内宫太监,赐姓郑。后来,明成祖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1431年,明宣宗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所谓西洋,在明朝是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归纳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学生回答: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教师提问:阅读课本第70—71页,归纳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学生回答:

远航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和搜集海外的奇

教师过渡:通过归纳发现,郑和下西洋规模大、时间早、次数多、航程远。

3.教师展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见教材第72页),引导学生识读地图,归纳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学生归纳:郑和的远航,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

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4.师生探究: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实现远洋航行?

师生归纳: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是物质前提;发达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提供客观条件;郑和本人大无畏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是主观因素;全体船队成员的通力合作等。

(二)戚继光抗倭

1.教师提问:阅读课本第72页,指出“倭寇”和“倭患”是什么。

学生回答:“倭寇”:是指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倭患”:是指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和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2.教师讲解:展示《戚继光像》。戚继光,山东蓬莱人。明代抗倭名将,17岁承袭父职。戚继光一生戎马,南抗倭寇,北守边陲,战功显赫,青史垂名。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民族英雄。

3.材料展示: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二

材料三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摘编自《明史·戚继光传》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3—74页,说说戚继光抗倭的概况。

学生回答:戚继光统领的军队,由于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随后,戚继光又平息了福建、广东地区的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4.教师讲解:由于倭寇经常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抢劫,无恶不作,严重威胁到沿海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和我国海防安全,导致了严重的“倭患”,因此戚继光等人领导的抗倭斗争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是一场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戚继光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是当之无愧的。

5.师生探究: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戚继光抗倭同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有何不同?

师生归纳:原因:戚继光抗倭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不同: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都是中华民族的内部矛盾,所以他们是抗金英雄和抗元英雄。而戚继光抗倭是抵抗外国的侵略,保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因此是民族英雄。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教师讲解:16世纪,以葡萄牙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出于追求财富和传播宗教的目的,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2.材料展示:

材料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摘编自闻一多《七子之歌》提出提问: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4页《相关史事》,简述葡萄牙殖民者如何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中国政府在什么时候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师生归纳: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晾晒货物。他们买通广东地方官员,在澳门上岸,擅自搭篷建房,进行贸易。1573年,获得了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但是,澳门的领土主权仍然属于中国。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三、课堂总结

明朝前期,统治者秉承了汉唐王朝海纳百川的开放心态,特别是在明成祖时期,开创了对外交往的盛世局面。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十六七世纪,欧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再加上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弛,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饱受倭寇侵扰,戚继光抗倭就是这样一场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