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古代坛庙寺观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莱阳古代坛庙寺观情况
後土廟。在縣治西南,明正統七年,游仙宮提點李志源建。社稷壇。在縣治西北里許,洪武二年,縣丞陳奎建。正統八年,知縣郭敏重建,久廢。
先農壇,在縣治東北邑厲壇東里許,清雍正四年奉詔建,道光間圮,今遺址尚存。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縣治西南二里許,明洪武二年,縣丞陳奎建。正統八年,知縣郭敏重建,久廢。
邑厲壇。在縣治東北里許,明洪武八年,知縣賈則智建,郭敏、張惟重修,久廢。
旗纛(dao)廟。舊在縣治東演武廳後,清初廢。
火德廟。在南城門上,清知縣石可章、沈鎬茅、方廉邑人劉子道等先後修,民國二十年廢,今遺址尚存。
真武廟,有二,一名北極,一名玄帝。一在城內關帝廟東,金大定初建,明永樂二年,知縣李泰重修。一在北門外,明嘉靖八年,邑人張理建。民國20年廢。
三官廟。有三,一在舊城隍廟後,一在遊仙宮內,一在南關西街,民國二十年俱廢。
八臘廟。在縣治西五里之馬山埠,明成化十五年,參政邢表檄建。清邑人李韟(同“皋”)、知縣費元衡重修。民國二十年廢。
東嶽廟。一稱天齊廟,在遊仙宮內,元元貞元年,縣尹王能建,清咸豐十一年,邑人劉振甲重修,民國二十年廢。
遊仙宮。在縣署西南,金皇統間建,元至正十七年,明洪武二十四年重修。中爲三清殿,左右爲三官、真武殿,後爲玉皇殿,前爲龍虎殿,又前爲大門,民國二十年廢。
城隍廟。在縣署東。洪武二年,縣丞陳建建,中正殿三楹,左右耳房各如之,正殿前爲左右廊,廊前爲馬殿,五楹,殿西爲旌揚祠,又西爲客廳,廳前爲陳公祠,後爲花園,殿前左側爲室三楹,又前爲福謙門,其左側爲感應門,門南爲孤魂所,所東爲戲樓,右側爲廟戶室,前爲重門,又前爲牌樓,牌樓前爲大門,嘉靖九年,邑人趙淇等,萬曆三十一年知縣蔡蘿齊重修。清知縣張可立,鍾賡起、瑞森暨荆培蕙、刘玑等又重修。民国十八年废。
马神庙。在縣治西藥王廟右。清道光九年,邑人董育昕等重建。民國二十年廢。
文廟。舊在縣治西南,唐會昌年間創建。(其遺址在現在的城廂衛生院)大德三年,縣尹王革奉詔重修,六年,縣尹程珪並建師生講授宅舍。元末又毀於兵,明洪武三年,知縣賈則智,縣丞陳奎仍元之舊而增葺之,嗣後相繼不廢。至嘉靖
34年,牛木山乃大撤腐朽,彌加修飾,萬曆九年,程時建繼之,山木建者:先師殿五楹。即今大成殿也,左右爲東西庑,各十一楹。前为戟门,即今大成门也,左右为神厨、神库,各四楹,又前为櫺(ling)星门,门之前为泮池,泮池前为大成门,即今额为“圣庙”者也。先师殿后为明伦堂,六楹,东时习斋,西日新斋,堂后为敬一亭,东为馔堂,西为馔厨,外儒学门。其前山木建者:启圣祠,在先师殿西南(宋大中祥
符四年,封孔子父为齐国公。庆历八年,诏于圣殿后立庙。元至顺元年,加封为启圣王,立启圣祠。明嘉靖9年,去王封,清雍正元年,易崇圣,后追封五代皆
王爵,合祀一祠)嘉靖十三年知縣周大桂也。後山木建者,名宦祠三楹,在先師殿東北。鄉賢祠三楹,在戟門前西南,萬曆九年知縣程時建也。萬世宗師坊,在先師廟壁之南,萬曆二十一年邑人孫旬等也。尊經閣,在敬一亭後,萬曆40年,知縣文翔鳳也。忠義孝悌祠,三楹,在名宦祠後(清雍正二年,詔於先師廟內建),清雍正知縣莊錕也。其或重修,則萬曆44年知縣賀自鏡、清康熙40年趙光榮也。其或專修先師殿,則崇禎年間,邑人左懋第捐銀百兩。康熙9年,教諭劉偉、知縣萬邦維捐俸,48年知縣李昌,乾隆10年王業岦(li)。
19年陳(音nao),嘉慶9年王恩注,吳端明,道光30年張涵,凌泰盤。光緒7年嚴品鈁。宣統元年朱槐之。啓聖祠,則清順治13年,知縣張可立也,戟門,則崇禎年間,邑人宋應亨捐資。順治2年,知縣石可章,康熙4年訓導李華蔚,乾隆10年知縣王業岦也。櫺星门,則清嘉慶12年,
知縣宋宥寬。泮池,則康熙四年,教諭張嚴。敬一亭,則順治18知縣鄒知新捐20兩。久圮。名宦祠,則康熙19年知縣吳瑾捐俸也。其或改移,則萬曆初,廢泮東書院爲教諭廨。而徙啓聖祠於先師殿後,舊明倫堂故址也,至民國十七年爲土寇及刘军占据,遂多为残毁。22年军退,未遑修葺。
关帝庙。有2,一在旧城隍廟東,明永樂17年,縣丞馬貴建,邑人唐有褚、祝太、初理仁等重修。一在縣西門外,元初建。明萬曆二十九年,知縣蔡夢齊重修。清知縣李際春、江泓源、趙光榮、季一德、萬卓、李奉翰、李铄、傅錕又先後重建。民國20廢。
文昌祠。在西門裏,舊爲小祠,清康熙初,知縣林沖霄、萬邦維增修,久廢。
文昌閣。在城東南隅,明萬曆30年,知縣蔡夢齊建。清知縣趙光榮、郝大倫、章寅、傅錕、朱槐之先後重建。
東平王廟。在縣治西5里之馬山埠。元延祐間知縣韓夢昌建,明知縣郭敏、參政邢表重修。民國20年廢。
劉猛將軍廟。在縣署西南,清雍正4年,敕各省府州縣建。藥王廟。在縣西門外、關帝廟西偏。清康熙47年,知縣趙光榮建。道光28年,李铄重修,民國20年廢。
僕射廟。(望石廟),在縣治東20里之望石山,元至元間重建。明知縣、邑人于大木、宋迪清、刘宗洛、龙寿长又先后重建。
兴国讲寺。在县署东南,金皇统年间僧德原建。至正年间僧弘敬重建,寻毁于兵,僧灵祖重建。民国20年废,改民生工厂。
三靈侯廟。在縣東門外。明正統6年知縣郭敏建。祀唐宏、葛雍、周武。成化6年,邑人宋積、清知縣胡三順、邑人譚謨、于延美先后重修。民国20年废。
三忠祠。一名速报三司。在城西门内明洪武11年縣丞董仲達建。祀宋寇準、包拯、文天祥。清知縣趙光榮、邑人魯會周重修。民國20年廢。
鄉先生祠。在社學內,明成化21年,知縣吳昂建,久廢。李公祠。在縣署西,祀鄧州府推官李叔和。明嘉靖間建,久廢。
楊邑侯祠。在縣署南,明萬曆39年建,祀知縣楊州鶴。久廢。
蔡邑侯祠。在城西門上。明萬曆40年建。祀知縣蔡夢齊。久廢。
吳邑侯祠。在城西門內,祀清知县吳瑾。久廢。
趙邑侯祠。在城西門內,祀清知縣趙光榮。民國20年廢。陳邑侯祠。在城隍廟內,祀知縣陳恩壽。光緒7年闔邑公建。民國20年廢。
景行祠。在東門外迤北。明成化18年,鄧州府知府張鼐爲邑進士、浙江按察副使宋黼建。久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