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战,请以战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世界。
• 孟子一针见血的指出“春秋无义战”连年的战争导致人民流离失所,
2014-4-22 在宋国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 7
• 面对这样的局面,圣人之心在滴血。在那个强 者争霸,弱者受苦,生灵涂炭的年代里,孟子 心痛得四处奔走呼唤,他在列国间疲惫地奔波, 马不停蹄从一个国家奔向另一个国家宣传他的 仁政主张。他想用他的仁政,开明政治,将人 民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出来。本文就是记录了 他不远千里来进谏梁惠王的情况。
文中用了怎样的寓言故事? 禾苗: 百姓: 遇暴政而痛苦 遇仁政而归之
百姓归附
大水流向低处
施行仁政——获得民心——统一天下
2014-4-22 30
本则内容 是什么?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 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反映了孟子主张要用“仁 政”来获得民心,从而统 一天下的仁政思想。
2014-4-22
31
23
本则寓言内 容是什么?
本文讽刺了那些无耻的为钻营 富贵利达而抛弃人格尊严、进 行狡诈欺骗的无耻之徒,揭露 了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而实则 内心肮脏的本性。
2014-4-22
24
第三则学习
2014-4-22
25
本则内容 是什么?
运用偷鸡者知道自己的行为不 符合道义却不能停止,来讽刺 宋国君臣知道赋税苛重不符合 道义却要等到明年才改变,显 示宋国君臣不施“仁政”,不 关心民生的道理
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 也,非不为也。
为老人折枝,是不为
也,非不能也。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 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 称为“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 提出“民贵君轻”、反对“霸道”,提倡 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 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 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 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 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 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 《孟子》。
2014-4-22
13
讨论:孟子否定了魏国及邻国之政,那么他的理想政 治—“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王道 之始
• 不违农时 (农) 不可胜食 • 保护鱼类 (渔) • 按时砍伐 (林) 不可胜用 • • • • 鼓励养蚕 (纺) 繁兴六畜 (牧) 生产粮食 (农) 兴办教育
保 民
王道 之成
教 民
2014-4-22
2014-4-22
26
第四则学习
2014-4-22
27
讨论: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动词,统一。
翻译: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从梁襄王的三句问话中可看出其形象如何? 梁襄王的三句问话: “天下恶乎定?” “孰能一之?” “孰能与之?” 梁襄王虽有贪得的野心,却无王者的威 仪,精神状态低下,“卒然”问话中流露出 惶惑,表现出涉世不深的窘态。
问题探讨
2014-4-22
12
找出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句子
•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 • • • •
②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③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⑥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⑦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 于道路矣。 把这七个方面按书上提示分成两层,会 分在哪里?最后一层又可分为几小层?
• 使抽象的变为具体; • 使深奥的变为浅显; • 比直接说理更美妙、更诱人。
此外,孟子在结构故事、刻画人物、 叙述细节方面,都有相当高的造诣。
2014-4-22 33
探讨:你认为孟子的思想在当时在历史和现实中 有什么意义。 提示:在那个诸侯争霸的年代,孟子的主张不 会成功。仁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意味着排斥 战争。孟子似乎是个理想主义者,认为哪个君主 “明”,民自然就会归附他,天下自然就会归他 所有。这一点上,他未免过低的估计了战争的作 用,又过于乐观的估计了仁政的力量。兼并天下 本来就是一项残酷的政治斗争,必然要付出血的 代价。争霸,是国力、智谋、武力的综合较量, 乖乖在家等着,有谁会拱手送上土地?
14
思考:最后一层用了什么说理方法?
对比 狗彘食人食(贵族) 涂有饿莩(百姓) 比喻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本体) 刺人而杀人归罪于武器(喻体)
2014-4-22
15
孟子在最后一 层旨在说明什 么?
旨在阐述统治者想使民加 多应有的态度:应反省自 己,清除虐政,施行仁政。
2014-4-22
16
第二则学习
2014-4-22 35
孟子的失败,不是他个人的原因,而是历史的原 因。可以说,不是孟子的失败,而是历史的失败, 是历史的悲哀。正因为历史没有选择孟子,所以 战国才会如此硝烟弥漫,人民才会困顿不堪。历 史没有选择孟子,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孟子。在当 今的社会,当美国人以暴易暴,无法从伊拉克等 中东地区脱身时,当朝鲜用发展核武器威胁美国 陷入战争的阴影之中时,当日本的军国主义开始 抬头时,我们需要孟子和孟子的仁政思想。
2014-4-22
8பைடு நூலகம்
•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 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 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 孟子对曰:“王好(hào)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â)兵而走,或百 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 •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写法 探究
通观全文四则: 孟子说理的方法主要是什么?
• “寓言和比喻” • 关于“寓言”:一般认为,寓言就是带 有劝诫或讽刺性质的故事,通常是用假 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故事”是“宾”,“寓意”是“主”, • 如何理解全文四则中的“宾”与“主”?
2014-4-22 32
“寓言”和“比喻”说理有什么好处?
2014-4-22 36
在现代社会,当人类的精 神家园渐渐荒芜的今天,人们 越来越功利,蓦然回首,我们 发现了孔孟的精神超越了历史, 在熠熠生辉!
2014-4-22
37
再见!
2014-4-22
38
• 《齐人有一妻一妾》
• 本文为我们勾画的,是一个内心极其卑劣下贱,外 表却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形象。他为了在妻妾面 前摆阔气,抖威风,自吹每天都有达官贵人请他吃 喝,实际上却每天都在坟地里乞讨。妻妾发现了他 的秘密后痛苦不堪,而他却并不知道事情已经败露, 还在妻妾面前得意洋洋。
2014-4-22
•
•
•
第一段是故事的发生和发展。其中“良人出, 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 重复了一遍,为什么?
明确:突出这一现象,显示其不同一般,令人生 疑。 哪一句点出了齐人可疑的关键?
明确:而未尝有显者来
2014-4-22 19
第二段是故事的高潮,揭示了齐人的本来 第二段是故事的高潮,揭示了齐人的本来 面目。他本来是怎样的一个人? 面目。他本来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社会地位低下,不与任何人交
往,是一个不知廉耻的乞丐。
2014-4-22
20
第三段是故事的结局,写了哪两 方面的内容?
明确: 1、妻妾的羞惭愤恨。 2、齐人恬不知耻的丑态。
如果结尾改为齐人一到家 就被妻妾揭穿真相,臭骂一顿, 这样改好不好?
明确: 不好。让齐人浑然不觉,自己蒙在鼓里却还 以为别人被自己蒙在鼓里,兴冲冲地继续吹嘘夸 耀,这就产生出强烈的戏剧效果,增强了讽刺性。
2014-4-22 9
•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 违农时,谷不可胜(shēng)食也。数(cù)罟 (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 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 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 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 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 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 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 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 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 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 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齐人有一妻一妾
2014-4-22
17
•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 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 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 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 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 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 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 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2014-4-22 2
孟子特点
• 善辩。孟子是一位有名的雄辩家。 其门人公都子对他说:“外人皆称 夫子好辩。”孟子回答说:“我岂 好辩哉?不得已也!”孟子确实是为 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付那班 见利忘义、嗜杀不仁的统治者,才 施展他的辩才的。
2014-4-22 3
《孟子》简介
•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 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 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 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 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 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2014-4-22
4
2014-4-22
5
2014-4-22
6
时代背景介绍
• 战国时期,诸侯们“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一部春秋就是一部战争史。在春秋三百 年里,“战伐侵功不可胜数”。在战国期间战争频繁,仅大规模的战 争即达222次。战国名将白起长平之战坑赵卒40万,所到之处,杀人盈 城,尸骨遍野,头颅成山,血流成河。成为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最残酷 的杀害战俘的行为。鬼谷子的弟子孙膑和庞涓两人的私怨,使两国人 民深受战火之苦。由此我们就可以想象得出当时的社会是一个什么样
2014-4-22 34
战争,本身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胜者为王败 者寇,不存在孟子所希望的那种和平的方式。毛主席 有句话极有道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秦始皇以 铁骑长矛完成了霸业,宣告了孟子的仁政某种意义上 的失败。但千百年来,孟子的思想一直被推崇备至。 以民为本,以仁治国,一直为统治者所重视,而且将 来这人性的光辉将会继续闪耀下去。尽管孟子的思想 主张与战国时代征战攻伐、崇尚强力的历史趋势不相 吻合,但孟子这种自承先贤、身任天下的人生精神, 却是值得称道的。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里,在那个 强权的社会里,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没有王道与仁 政的立足之处的。孟子,和他的“仁政”思想就诞生 在这样一个不属于他的社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