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择校问题的调查

合集下载

择校调查问卷分析报告模板

择校调查问卷分析报告模板

一、前言为了更好地了解家长和学生对于学校选择的关注点和需求,我们特组织了一次择校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旨在收集家长和学生对于学校教育质量、师资力量、校园环境、升学就业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以下是对调查结果的详细分析报告。

二、调查概况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100份,其中家长问卷60份,学生问卷40份。

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和家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分析1. 教育质量关注度高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和学生最关注的是学校的教育质量。

其中,88%的家长认为学校的教育质量是选择学校最重要的因素,而学生也有70%认为教育质量是择校的首选。

2. 师资力量受重视在师资力量方面,家长和学生普遍认为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

调查数据显示,85%的家长和学生认为师资力量是择校的重要考量因素。

3. 校园环境满意度较高校园环境也是家长和学生关注的重点之一。

数据显示,78%的家长和学生表示对学校的校园环境满意,认为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4. 升学就业前景考量对于升学和就业前景,60%的家长和学生认为这是选择学校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其中,家长更关注学校的升学率,而学生更关注学校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5. 学校特色和课程设置学校特色和课程设置也是家长和学生关注的焦点。

调查结果显示,73%的家长和学生认为学校的特色教育和课程设置是选择学校的重要因素。

四、问题与建议1. 问题(1)部分家长和学生反映学校的教学设施不够完善。

(2)部分家长和学生认为学校的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3)部分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升学就业指导服务不够满意。

2. 建议(1)学校应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资,提升教学质量。

(2)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优秀人才。

(3)学校应完善升学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未来。

五、结论本次择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家长和学生对于学校的选择主要关注教育质量、师资力量、校园环境、升学就业等方面。

学校应根据调查结果,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综合实力,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研究

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研究

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研究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择校问题逐渐成为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学阶段的择校问题更是备受关注。

家长们希望通过选择合适的学校,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中学生择校问题不仅涉及到家庭的选择,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对中学生择校问题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法,为家长们和教育部门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中学生择校问题的现状分析1. 家长追求学校的综合实力家长们对中学生的择校问题关注度很高,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校的综合实力,包括学校的师资力量、学习环境、教育资源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家长们普遍更倾向于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学校,希望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条件。

2. 学校名校效应突出一些名校也因为其教育资源和成绩突出而备受家长们关注。

这些名校不仅在学术上有一定的优势,还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

家长们普遍对这些名校青睐有加,希望孩子能够就读于此。

3. 学校招生政策和制度不同在我国,不同的学校招生政策和制度也会对择校问题产生影响。

一些学校会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招生,而另一些学校则会根据学生的特长来选拔。

这也导致了家长们在选择学校时需要更多地考虑各种因素,并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1. 家庭经济实力家庭经济实力是影响学生择校问题的重要因素。

一些名校可能会收取较高的学费,而一些优质的民办学校也需要家长承担较大的经济压力。

而对于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更多地选择就近的普通公立学校,这也影响到了学生的学校选择。

2. 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也是影响择校问题的重要因素。

一些学生可能对特定的学科或特殊的兴趣有着浓厚的爱好,希望能够就读于能够提供更好发展机会的学校。

而一些家长也会根据孩子的特长和兴趣来选择学校,希望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

3. 学校的综合素质4. 教育政策和行政管理教育政策和行政管理也会对中学生择校问题产生重要影响。

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研究

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研究

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择校问题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也涉及到家长的教育观念和社会资源的分配。

本文将从学生、家长和社会三个方面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进行研究。

一、学生的择校心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择校心理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对学校的认知和评价。

很多学生会根据学校的声誉、成绩和师资力量进行选择,希望能够进入一所好的学校获取更好的教育资源。

其次是对同学的影响。

有些学生会选择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上学,希望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最后是对个人的发展和兴趣的考量。

一些学生可能会选择一所有着特色的学校,希望能够在这样的学校中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二、家长的择校态度在义务教育阶段,家长对子女的学校选择往往非常重视。

家长会根据自己的教育观念、孩子的特点和家庭的经济条件来选择学校。

一些家长可能会追求学校的声誉和成绩,希望孩子能够进入一所好的学校获取更好的教育资源。

而另一些家长可能更注重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希望孩子能够在这样的学校中得到更好的成长。

三、社会资源的分配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还涉及到社会资源的分配。

一些好的学校往往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从而形成一种资源的集中现象。

这就可能导致一些不那么好的学校资源匮乏,甚至可能面临生存困难。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这些学校的支持和帮助,使得每一所学校都能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面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时,我们应该从学生、家长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学校,而家长则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家庭条件来选择学校。

而政府和社会也应该加大对学校的支持和帮助,使得每一所学校都能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校中得到更好的教育和成长。

择校的采访报道

择校的采访报道

择校的采访报道
在日益激烈的教育竞争中,择校已成为多数家长必须面对的一大挑战。

近日,一项关于家长择校态度的调查研究结果引发公众广泛关注。

调查显示,家长们普遍感到在选择合适学校时承受着巨大压力,同时,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表示担忧,呼吁实现更加均衡的教育资源分配。

调查发现,家长选择学校时优先考虑的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口碑,但面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不少家长不得不将就选择远离住所的学校,甚至承受高额的学区房价。

此外,由于名校入学竞争激烈,部分家长还不得不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让孩子参加各类兴趣班和辅导班,以增加入学机会。

教育专家指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加剧了社会的阶层固化,不利于社会公平正义。

他们建议政府应加大力度改革教育制度,优化资源分配,同时提升各学校的教学水平,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

此份调查报告一经发布,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纷纷表示,只有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家长的择校焦虑,促进教育公平。

关于中小学生择校现象的调查研究

关于中小学生择校现象的调查研究

关于中小学生择校现象的调查研究第一篇:关于中小学生择校现象的调查研究关于中小学生择校现象的调查研究摘要:中国中小学择校现象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很多学者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但是,每个学者的切入点不同。

本文通过调查和分析择校问题,总结分析出了中小学生择校的原因,择校的费用问题,不同的人群对择校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过度的择校对教育教学带来的利弊。

最后,寻求一些切实可行方法,努力让教育事业朝着正常的、更好的轨道前进。

本课题的研究,对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对遏制择校行为、切实保障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提供了参考意见。

关键字:择校现象;教育资源分配;中小学教育一、择校现象简述择校现象在中国各地已经成了普遍的现象。

择校现象最早是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地区。

但是,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父母会想尽一切办法,尽自己最大努力地争取为自己的子女提供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再加上在其它因素的推动下,择校现象也就逐步蔓延到小城镇和经济一般的农村地区,而且,还一直呈现出日益强劲的势头。

推动择校现象日益高涨的原因有: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跟着提高了;父母期望自己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意识提高了;在教育资源和条件方面,城乡地区差距甚大。

各种各样的原因使现在的择校现象出现了二、择校择校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的原因选择择校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近年来,择校热一直居高不下,虽然在教育公平理念的指导下,人们对择校现象给予了严厉的批评,批评择校以“钱”或“权”获得教育的机会,有悖于机会平等的教育理念;批评学校收取择校的费用,这些预算外的资金在体制外流动,给学校腐败带来了可乘之机。

择校对学生的前景来说,虽然是一个美好的开始,但是,择校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影响。

择校即有优势,也有弊端。

鉴于这样的情况,我对中小学生的这小情况进行调查,目的是更好的了解择校现象的本质、了解择校背后的一些社会现象。

小学生择校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小学生择校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小学生择校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一、问题的提出90年代以来, 国务院办公厅、国家计委、财政部、纠风办以及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曾经先后下文, 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小学和初中不准招收择校生, 坚持就近人学的原则。

1999年,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更明确地指出, 在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均能就近进入公办小学和初中的前提下, 可允许设立少数民办小学和初中,在这个范围内提供择校机会。

也就是说,从政策角度而言, 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不应存在择校情况。

现实情况却是, 自90年代来, 公办学校的择校现象屡禁不止, 而且愈演愈激烈。

从几年前的隐性“交易”逐渐转为公开“竞标”,择校费标准也因而节节攀高。

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及择校生收费问题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热门话题。

那么, 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择校问题, 公办学校应不应该招收择校生笔者觉得有必要开展调查研究, 根据事实, 作一番理性的思考。

二、择校入学原因分析择校风愈刮愈烈, 表面看, 是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的一种高标准要求, 实际上, 暴露了现阶段中小学教育发展极不均衡的社会现实。

经过对家长择校原因的调查分析,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义务教育段学校之间办学质量的明显差别, 是造成家长择校的主要因素。

在调查中, 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家长把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师资队伍的建设, 作为选择学校的第一因素。

在城镇, 家长把能否进人教育质量好的学校看作是孩子将来能否进重点中学, 考取大学的第一步。

农村家长也尽可能地让孩子到条件较好的学校读书。

2、社会高考制度、用人制度导向, 造成家长对学校选择愈来愈重视。

在我国, 工作单位的好坏决定人的生活质量。

好单位就意味着高收人, 高享受。

而进人好单位, 并不是完全公平竞争的结果, 而往往跟关系问题、文凭问题有关, 真正的能力有时反而退居其次。

在高校人学率尚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在招收员工愈来愈看重文凭的今天, 不少家长认为唯有从小重视孩子的教育,争取进人高等院校深造, 将来才有选择满意的工作单位的机会。

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研究

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研究

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研究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资源的不断优化配置,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关注。

选择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学校,是每位家长都要面对的问题。

而对学生来说,选择一个合适的学校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择校的意义、影响因素和解决策略。

一、择校的意义1.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校园环境等都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选择一个教育资源更加丰富的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发展空间,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

2.提高升学机会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也各有千秋。

选择一个办学水平高、声誉好的学校,可以为学生的升学、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优势,增加竞争力。

3.提升综合素质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文化、学生群体等都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影响。

选择一个积极向上、阳光向善的学校,可以为学生的性格养成、价值观塑造等方面带来积极的影响,提升综合素质。

二、影响因素1.家庭条件家庭经济状况、家长的教育观念等都是影响学生择校的重要因素。

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可能更愿意选择名校,而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可能更多考虑就近入学。

2.学生自身因素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也都会影响他们在选择学校时的态度和偏好。

有些学生可能对某一类学校更感兴趣,而有些学生可能更侧重于学习成绩。

3.地域因素学校的地理位置、所在地的教育资源等也是影响学生择校的重要因素。

一些学生可能更愿意选择在自己家附近的学校,方便家长照顾和监督,而一些学生可能更偏爱其他城市或地区的学校。

4.社会因素社会的教育观念、办学理念、学校声誉等也会对学生的择校意愿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些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社会认可度高的学校,而一些学生可能更注重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质量。

三、解决策略1.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教育部门和学校应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大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改善教学条件,提升学校的整体品牌形象,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好的选择。

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研究

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研究

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研究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深入,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日益引人关注。

择校是指学生或家长根据学校教育质量、地理位置、社会环境、招生政策等因素,通过各种途径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中学生择校既是一种教育投资行为,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

因此,探讨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对于促进义务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学生择校的原因1. 提高入学率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参加升学考试,学生要到学校进行报名,投档后按分数高低进行分班,学生择校可以提高入学率,选好的学校会有更好的教育资源、更好的师资力量、更好的学校管理等好处,从而为学生成长打好基础。

2. 提高教育质量各地市场经济环境、教育条件、历史文化、人材资源等均有其特点,如果能选择到教育质量相对较高的学校,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水平。

3. 建立社会关系很多家长还是希望能够选择到有一定社会背景及相关资源支持的学校,一方面是可以获得社会资源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将来为孩子的发展做决策。

1. 根据中考成绩选择中学生择校方式中,最常见的是根据学生中考成绩来选择学校。

一般情况下,成绩优秀的学生会选择上重点高中和中学,而成绩一般的学生会选择上比较好的普通中学。

2. 通过教育咨询机构选择有许多教育咨询机构可以为家长提供中学生择校咨询服务,它们提供的咨询服务内容一般包括学校教育质量,学校历史,学校师资力量,学校体育文化,学校校规校纪等。

通过咨询机构选择学校可以满足很多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了解,了解学校的校园文化,学校环境,学生日常生活,进而做到更加科学的选择学校。

3.通过网络选择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学校的师资力量、教育设施、学校资源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而且学校的每年计划、招生情况也可以在网上查询到。

家长和学生可以通过在网上查询资料,了解该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校园环境,以便更好地做出选择。

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研究

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研究

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研究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备受关注。

学生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将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现实情况,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公平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中学生择校问题的意义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学生在此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将决定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能力水平。

中学生择校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学生择校问题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选择一个合适的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源,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中学生择校问题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通过学生对不同学校的选择,可以了解教育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这有助于教育管理部门更加科学地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中学生择校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对学生择校问题的研究,可以了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促进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中学生择校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1. 家庭因素家庭因素是中学生择校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

家长的教育观念、经济状况和对孩子的期望都会影响学生的择校决策。

一些家长会根据学校的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和学校的声誉等因素来选择学校,而另一些家长可能更注重学校的离家近远、校园环境等实际因素来选择学校。

2. 学校因素3. 社会因素针对中学生择校问题,可以采取多种对策,以使学生能够更合理地选择学校,提高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教育公平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完善学校的评价体系完善学校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提高学校的透明度和公开度,有助于学生了解学校的真实情况,更加客观地选择学校。

2. 加强家校沟通加强家校沟通,增加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和信任,有助于家长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对学校的选择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校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

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研究

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研究

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研究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教育话题。

中学择校是指学生在完成初中毕业后,选择不同的高中进行继续学习。

这个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家庭因素对学生择校问题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期望、经济状况、社会背景等都会影响学生的择校决策。

一些家庭希望孩子能够进入名校,追求更好的教育资源,因此他们会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培训资源。

另一些家庭可能出于经济压力或其他原因,更倾向于选择就近的学校,省去交通费用和时间成本。

学校因素也是影响学生择校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师资水平、教学管理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该校的选择。

一些优质学校在教育资源、办学经验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会吸引大量学生选择。

而一些办学条件较差或者学术水平较低的学校则会面临招生困难甚至停招的问题。

社会因素也对学生择校问题有一定的影响。

社会的评价体系、名校效应、就业前景等都会影响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选择。

一些知名学校在择校人群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因此会成为学生和家长的首选。

就业前景也是学生择校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一些重点高中、职业学校在就业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综合考量。

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都会对学生的择校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提高学生的择校满意度和教育质量,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公平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学生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目标进行选择,不仅追求名校,更要注重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中小学生“择校”问题调查报告(共5则范文)

中小学生“择校”问题调查报告(共5则范文)

中小学生“择校”问题调查报告(共5则范文)第一篇:中小学生“择校”问题调查报告(共)中小学生“择校”问题调查报告摘要: “择校”是当今教育界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小学生“择校”问题的调查研究为我国基础教育建设提供参考意见,此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小学生“择校”问题现状、产生原因以及相应地解决措施。

关键词:择校、教育公平、中小学一、引言198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择校现象应运而生,随之也引发了不少问题。

其中,中小学阶段激烈的“择校问题”是当前社会反响最强烈的教育问题。

由于我国目前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优质教育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加上相关政策的缺失或者执行不力,中小学择校现象严重,已经成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国家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课题组公布的数据显示,各地通过缴纳赞助费、择校费进入高中的学生比例几乎超过了10%,通过缴纳赞助费、择校费进入城市重点高中的比例达到25.2%。

二、中小学生“择校”问题现状分析有人说择校是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它不仅打破了教育经费长期窘迫的困境,而且开启了多渠道筹资办教育的先河,使全社会都能为发展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应当承认,择校确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首先,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

其次,学生和家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高质量的教育,满足了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另外,有利于校际间的竞争和提升教育质量,同时激发了社会力量办学的热情。

,然而中小学生“择校”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一)导致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和教育资源的浪费。

择校问题的持续存在使校际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在牺牲一般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因为得到政府的特殊照顾而得到较好的发展,更多的一般学校由于长期得不到政府的保护和扶持而沦为薄弱学校。

关于择校热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关于择校热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关于择校热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的调研报告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一家一个孩子的现状让家长们寄托了全部希望,为此,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教育现状很多家长深知社会是一个竞技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很多家长不得不择校的原因,也使得“择校热”问题“久治不愈”,并日益突出,只是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程度不同而已。

择校利益链的形成,使得诸种社会问题由此而生。

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就目前小学阶段中存在的择校热问题及解决办法,作初步探讨。

二、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一)择校热产生的原因目前吉林地区的教育发展还不够均衡,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异还很大。

重点校、实验学校、中等学校、薄弱校还真实客观地存在。

教育资源配备还远达不到规范化和标准化。

比如师资配备,城市重点大校教师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相对薄弱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乡镇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平均年龄就更大。

在硬件投入上,为打造本区名师名校,政府及教育局也不惜投入重金在实验校,争创全区品牌拳头学校。

为此,在软环境和硬件投入上的差异便造成了城市之间的薄弱和重点之分,这种恶性的循环使得本地区的校际之间差距越来越大,教育发展更加不均衡。

当然,国家也一再倡导就近入学,并号召在本学期区域内就读,但是其实质是没有任何保障措施。

家长盲目跟风的有之,虚荣攀比的有之,他们甚至不顾路途遥远曲折,挖门盗洞,托关系走后门选择大校,不管自己的孩子的状况,选择最好的学校,选择最好的老师。

大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鬼”的贫贱之分。

我们能够理解,也尊重家长选择优质教育的权利。

我们能够理解广大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

但是,择校热带来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

(二)择校热造成的危害1、家长不惜重金选择“好老师”、“好学校”,势必某种程度上助长了教育的歪风邪气。

家长认为选择了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学校就是选择了成功成才,就是选择了好的未来。

某些家长根本不会考虑自己的孩子的自身情况,是否适应那里的环境发展,有的还会拔苗助长,明知道孩子在班级最后几名跟不上班级进度,但仍坚持到底,增加孩子的精神负担。

中小学择校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中小学择校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中小学择校现象及其对策研究一、概括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择校现象日益严重。

择校现象是指家长和学生在选择学校时,过分关注学校的声誉、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等因素,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入学机会。

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教育公平,还加剧了社会阶层分化,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

因此研究中小学择校现象及其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教育公平、家庭背景、社会观念等方面分析中小学择校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1. 中小学择校现象的定义和背景中小学择校现象是指家长和学生在选择学校时,主要考虑学校的声誉、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因素,而非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的现象。

这一现象在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中较为普遍,尤其是在城市地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问题日益凸显,导致了中小学择校现象的出现。

为了解决中小学择校现象带来的诸多问题,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都需要采取积极措施。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优质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的差距;同时,加强对择校现象的监管,规范招生行为,遏制不正之风。

学校方面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社会各界也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摒弃“名校情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共同努力。

2. 中小学择校现象的存在问题和影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择校现象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影响。

首先中小学择校现象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由于优质学校的招生名额有限,很多家长和学生为了能够进入这些学校,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甚至采取各种手段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这使得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得到了过度集中,而其他地区的教育资源则相对匮乏。

高三学生择校调研报告范文

高三学生择校调研报告范文

高三学生择校调研报告范文一、引言择校是每个高三学生都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各个学校的情况,我进行了一次择校调研。

本文将详细介绍调研过程及结果,以供其他高三学生参考。

二、调研方法为了获取准确的信息,我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

首先,我通过查阅学校官网了解了每所学校的基本情况,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质量等。

其次,我参观了几所学校,亲身感受了校园氛围和教学环境。

最后,我还采访了一些已经就读于各所学校的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1. 学校概况根据我的调研,各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各有不同。

例如,学校A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B则强调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

此外,学校C则侧重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2. 教学质量在教学质量方面,各所学校也存在差异。

学校A的师资力量较强,教学质量较高,学校B的教学成果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而学校C则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成效显著。

3. 校园环境校园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

我参观的学校中,学校A的校园环境优美,有着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完善的学生活动场所。

学校B的校园则更加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有着丰富的艺术和体育活动。

学校C的校园环境较为朴素,但注重学生的绿色生活和环保意识。

4. 学生评价通过与已就读于各所学校的学生交流,我了解到每所学校的优点和不足。

学校A的学生普遍认为学校的教学质量较高,但学习压力也较大;学校B的学生则认为学校的学术氛围浓厚,但学校的社团活动较少;学校C的学生则觉得学校的综合素质培养较为全面,但学习氛围较为一般。

四、结论综合以上调研结果,我得出了以下结论:1. 择校要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

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2. 教学质量是选择学校的重要指标。

学校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因此应该选择教学质量较高的学校。

择校调查

择校调查

择校调查
一、关于择校话题
1、你认为目前各地择校之风:很盛行□一般□没听说□
2、你认为目前学校之间:差距很大□差距较小□很均衡□
3、学生目前就读学校是:公办学校□企业划转学校□私立学校□
4、学生目前就读学校在:中心城区□城乡结合部□农村□
5、学生目前上学是否方便:是□否□
6、学生目前就读学校规模:较大(1000人以上)□较小(200-500人)□
很小(200人以下)□
7、对学生目前就读学校总体上: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8、希望孩子上:中心城区大学校□就近学校□
9、最近是否考虑转学:是□否□
10、你所知道的择校生转学后:有很大进步□没进步□不如转学前□
11、孩子目前学习成绩:很好□一般□较差□
二、关于择校原因
1、学生转学择校是否因为学校房舍太破旧:是□否□
2、是否因为学校缺乏教学设备,条件太差:是□否□
3、是否因为教师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是□否□
4、是否因为学校管理不严:是□否□
5、是否因为班小人少,缺乏竞争氛围:是□否□
6、是否因为受亲戚朋友劝导:是□否□
7、是否跟着别人走:是□否□
8、是否因为顾及面子与别人攀比:是□否□
9、是否因为确信孩子择校转学后会有很大进步:是□否□
10、是否因为对某一学科教师不满意,害怕耽误孩子学习,转学心里踏实:
是□否□
11、是否因为学校周边环境不好,影响孩子成长:是□否□
12、是否因为家庭住址搬迁:是□否□。

关于中小学择校现象的调查研究

关于中小学择校现象的调查研究

关于择校现象的调查研究“择校”是指学生对自己就学的学校或家长对自己子女就读学校得选择,其实质就是打破学区下的户口限制,放弃“就近入学”的原则,根据个人的意愿选择跨学区就读的另外一种入学方式。

主要包括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之间、公立学校与公立学校之间的选择。

下面对于择校随机采访了50位学生家长,结果如下:1、您的孩子高中会在哪里就读?2、什么原因导致您为孩子选择外地的学校(可多选)?随机调查的结果虽然不能代表全部学生家长的意见,但却可以反映大部分家长的想法与态度:为了给孩子更好的学习环境与教育资源,很大一部分家长最终选择了让孩子到外地就读。

近年来,我国择校大风盛行,随之而起的各种教育文化现象屡见不鲜,不论是高官政要还是普通民众,都想让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

然而,教育的发展出现这种状况,只是社会进步而带来的产物吗?或者说是教育的发展出现了变异,国家的政策出现了偏差而导致了这种问题的出现?下面就我国“择校”现象的出现从择校的现状、出现的原因、引发的后果以及合理的对策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

一、我国中小学择校面临的现状择校问题在我国由来已久,作为当今社会极度流行的教育选择趋势,研究其在我国面临的现状也尤为重要。

国家教委于1995年4月25日颁发了《关于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和小学必须坚持就近入学的原则,不准招收‘择校生’”。

后又再次明确提出,要在两年内解决京、津、沪和各省会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择校生问题,对于分步到位解决择校生问题的省市,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出在近两年内限期取消择校生的具体步骤,在择校生人数和学校数量上都要逐年减少直至消除,并且要纠正一次收缴一年以上择校费的作法。

同时,要坚决制止各种以权谋私的“条子生”和“关系生”。

[1]许多地方采取了一些办法和措施,部分城市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不少地方,择校大战却是愈演愈烈。

尽管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

义务教育择校情况调研报告

义务教育择校情况调研报告

义务教育择校情况调研报告义务教育择校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义务教育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普及全民基本教育的一段教育阶段,对于每个孩子的成长和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中国,择校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为了了解目前义务教育择校的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该调研的目的是调查当前义务教育择校的现状,了解择校家长的动机和选择标准,并探讨择校对学生和教育系统的影响。

我们通过面对面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了调研。

三、调研结果经过对100名家长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得到了以下的调研结果:1. 择校动机家长选择择校的最主要动机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他们认为,名校更能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并有助于孩子将来进入名牌大学或找到好的工作。

2. 择校标准在选择学校时,家长主要考虑的标准包括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学校的声誉和学术成果等。

此外,孩子与学校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也是家长们重视的标准。

3. 择校影响择校现象对学生和教育系统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首先,择校现象导致一些学校的资源分配不均,名校资源集中,而其他学校资源相对匮乏。

其次,择校现象可能导致一些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造成教育不公平。

此外,择校现象也增加了家长和学生的压力,使他们过早接触竞争和考试压力,破坏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至关重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校的资源投入,提高其教育质量。

2. 学校应注重发展自身优势和特色,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课程和活动,以吸引更多家长和学生的选择。

3. 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校,而不仅仅追求名校。

4. 政府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减少过多的竞争和考试压力。

5.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共同关心和教育孩子。

综上所述,义务教育择校情况调研结果表明,当前存在教育资源的不均和学生差距拉大的问题。

调查报告 关于择校问题的调查方案

调查报告 关于择校问题的调查方案

关于择校问题的调查方案一、调查目的:每年学生小学毕业前,中学招生大战早已经如火如荼。

目前部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情况较好,但由于历史、经济、教育等多方面的原因,有些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这些学校办学条件比较差,教育设施不配套,教学水平和办学水平长期徘徊不前。

同时,由于社会各方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学校之间客观存在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差别不能满足社会尤其是家长对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因而导致择校收费的现象存在。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教育均衡发展,掌握我区择校现状,进行此次调查活动。

调查时间:2012年3月——2012年4月调查地点:尖草坪区兴华街地区调查对象:尖草坪兴华街地区学生及家长。

三、调查方式:访谈法四、调查过程:我问:这位大叔,你家孩子上几年级了?他答:今年五年级了。

我问:那他以后准备在哪上初中啊?他答:正在为这个做准备了。

我问:现在不是义务教育吗?直接上本地的初中不就行了吗?他答:本地中学的办学教育差,怕耽误了孩子,准备去市里的好学校上学,接受好的教育,为他以后能有个好前途。

我问:本地的学校真的很差吗?他说:主要是环境不好,好多学习好的,家里有点本事的都到外面上学去了,留下的都是学习不好,家长没钱的。

孩子的学习氛围很差。

我问:那是学校管理的问题吗?还是其他的?他说:这我可说不好。

以前,这里的中学也是很好的,办的不错。

最近几年就开始有好多学生都到外面上学了。

应该说是学校的设施落后了,办学条件没有市里的好。

生源不好了,老师们的工作热情也就消退了。

你看,这几年教学成绩直线下滑,我当然得考虑我家孩子出去上学的问题。

我问:是这样啊。

在外面上学的费用很高啊,得花不少的钱啊。

他说:这肯定是。

不过,这几年我们的生活都富裕了,手里也有了一些,要是按照以前,像我们这,家里五六个,哪有钱让你上学啊,现在好了,家里就这一个,这钱不给他花给谁啊。

再说了,现在找工作很难啊,动不动就要文凭。

不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以后很我们一样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择校问题的调查
近年来,在我国中小学校中出现的择校现象已经成为当前众所关注的一个教育热点问题,引起了社会特别是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为了遏制择校这一现象的蔓延,国家教委于1995年4月25日颁发了《关于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和小学必须坚持就近入学的原则,不准招收‘择校生’”。

许多地方采取了一些办法和措施,部分城市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不少地方,择校大战却是愈演愈烈。

对此,我曾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就择校的原因及其产生的严重后果进行探讨,并就解决择校问题提几点建议。

一、择校的原因
择校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的产生有教育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原因,也有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原因。

1、办学背离正确的指导思想
长期以来,我们虽然一直呼吁要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思想,但在实际上却大多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到行动上。

众所周知,义务教育的任务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促进学生发展。

这要求中小学教育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而事实上,现行的大多数中小学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在搞“应试教育”那一套,视高分学生为人才,片面追求升学率,升学率成了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依据。

在这种人才观和教育观的影响下,必然导致“应试教育”的做法和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一些不良现象的发生,择校正是这种观念的产物。

2、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划分
重点学校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

当时政府实行倾斜政策,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学校,是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提高教育效益,这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但在今天,这种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存在,伤害了许多人的感情,也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竞争。

众所周知,在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公民都有责任将自己的子女送去接受基本的教育(义务教育),同时,他们也都希望让自己的子女尽可能接受最好的教育。

3、小学升初中依然实行升学考试
国家教委早在几年前就作出了取消小学升初中考试、坚持就近入学原则和不准招收“择校生”的有关规定。

但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地方仍然实行小学升初中的升学考试制度。

据我们对一些地方调查发现,有的表面上或者说对外宣布取消了小学升初中
的考试制度,而实际上却依然故我。

这种在义务教育阶段以一次考试来决定孩子能否进入重点中学的做法是极其不合理的,也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二、择校的严重后果
择校现象的愈演愈烈,给社会、家庭和教育本身带来严重后果。

1、导致一些学校高收费和乱收费
据调查,一些好的中小学校向择校生收取高额的择校费。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校方出于无奈,想以高收费的办法来遏制大批的择校生;二是一些学校乘机收取高额的择校费,想以此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改善自身的办学条件;三是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还没有制订出一套解决择校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对少数高收费学校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好的中小学校鉴于受师资、校舍的限制,而择校生队伍又不断扩大的情况,便采取削减在本学区内应招收学生名额和实行收取各种名目的择校费的办法。

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和学校的乱收费。

2、加大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间的差距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我国的中小学校形成了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

在当今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候,原有的重点学校与基础薄弱学校并存。

随着近年来择校之风的盛行,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的差距愈加明显。

在强调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的今天,一些地方还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

在进行决策时,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的感情砝码依然偏向一些重点学校,使得好学校锦上添花,而一些薄弱学校更加薄弱,教育教学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

3、加重了部分家庭的经济负担
在对部分城市地区调查时发现,重点中小学校对择校生收取的择校费从2000元至3万元不等。

一般来说,越是大中城市,择校费越高。

我们还发现,对于那些有权者,其孩子可免费择校;对于那些有钱者,择校费也仅是小事一桩;而对那些无权又无钱的工薪阶层来说,他们一方面望子成龙,另一方面又囊中羞涩,但也不惜拿出自己省吃俭用的积蓄为孩子交上一大笔择校费,其经济负担是可想而知的。

4、给一些学校造成了巨大的升学压力
家长为孩子择校的原因虽然是各种各样的,但主要一点都是为了选择一个升学率较高的学校。

面对这种情况,这些被择之校极力保“升学率”,唯恐失去“声誉”。

说心里话,一些地方上所谓的“升学率高的学校”,其教育教学质量实在不敢恭维。

学校教师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根本没有研究透彻,完全沿用“应试教育”那一
套,靠“满堂灌”和“题海战术”(尤其是毕业班)。

虽然一些学校也有进行教学改革的愿望,但迫于巨大的升学压力,实在不敢有半点怠慢,只得硬着头皮逼着教师“满堂灌”,让学生死啃书本,抱定分数不放,一切围着“升学率”转。

三、几点建议
1、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必然,是提高学生各种素质的根本所在。

为此,各种传播媒介要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与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全社会认识到“应试教育”的极大危害,以取得实施素质教育的共识,并切实付诸于教育实践之中。

2、注重加大政府行为力度
许多改革经验证明,任何一项改革的顺利进行都离不开政府行为。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城市,其获得的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一个地方的政府行为到位了,那里的教育改革就能顺利进行,“应试教育”就能得以根本转变,择校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当然,政府行为并非在任何一项改革之初就能到位,它有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教育部门自身去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踏实有效的工作,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方案,其中也包括宣传、说服工作,等等。

3、切实加强薄弱学校建设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可能接受最好的教育。

让每一个孩子受教育的机会平等,办好每一所学校,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根本缓解择校问题的关键所在。

6、扶持办好民办中小学校
考虑到社会上一些有经济能力,且迫切希望自己子女接受高质量教育的人们择校需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做好疏导工作,将其引导到民办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指出:“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对此,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依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将民办中小学的发展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统筹规划,有计划地办好一批民办中小学,作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一种有益的补充。

民办中小学校尽管可以适当高收费,但也必须是在当地政府和物价部门指导下进行。

重要的一条是,民办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确保受教育者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